水解酸化池原理及操作规程培训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0925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7.png)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
水解酸化池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水解和酸化,从而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
其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废水流入水解酸化池,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吸附在固体填料上。
2. 微生物附着生长:在填料表面,微生物附着并生长。
这些微生物主要是厌氧生物,如产酸菌、酵母菌和某些细菌等。
3. 水解过程: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代谢分解为简单有机物。
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质可以被酵解为酸类物质,如醋酸、丁酸等。
4. 酸化过程:酵解生成的有机酸物质进一步被酸化菌氧化降解。
酸化过程将有机酸进一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5. 混合反应:水解和酸化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在酸化池中,有机物质逐渐水解和酸化,同时其他微生物利用酸化产生的低分子酸维持碱度平衡。
6. 澄清处理:经过水解和酸化处理的废水进入后续的澄清处理,其中微生物和悬浮物经过沉淀和过滤等工艺被分离。
通过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分解和酸化,降低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提高了后续处理的效果。
同
时,水解酸化池还可以减少废水中的浊度和氨氮含量,改善水质。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1381761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c.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提高后续处理过程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包括其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指南等内容。
一、定义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指用于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降解的设备。
它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降低有机物的浓度,减少有机物对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提高整体处理效果。
二、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主要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物质降解为可溶性有机酸和挥发性有机物。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水解反应: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细菌的作用,有机物质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酸、醇和氨等物质。
2. 酸化反应:可溶性有机酸进一步被细菌转化为挥发性有机物,如甲烷和二氧化碳。
三、设计要求1. 容积和尺寸: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尺寸应根据处理规模和水质特征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充分的混合。
2. 进出水口:水解酸化池应设置进出水口,方便污水的投入和处理后的排放。
3. 搅拌设备:水解酸化池应配备适当的搅拌设备,以保证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能够均匀分布,并促进反应的进行。
4. 通气系统:水解酸化池应设置通气系统,以提供适宜的氧气供给,维持细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5.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应根据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以提高反应效率。
四、操作指南1. 污水投入:将污水通过进水口投入水解酸化池,保持污水的稳定流量和质量。
2. 搅拌操作:启动搅拌设备,确保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能够均匀分布,促进反应的进行。
3. 通气操作:开启通气系统,提供适宜的氧气供给,维持细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4. 温度控制:根据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提高反应效率。
5. 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状况,如pH值、温度、有机物质浓度等,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用于降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设备,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物质降解为可溶性有机酸和挥发性有机物。
污水处理技术篇: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技术篇: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c3d63d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5.png)
污水处理技术篇: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1. 水解酸化池的介绍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中紧要的处理单元,紧要作用是将高分子有机物水解成低分子有机物,然后有利于下一步的生物处理。
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至关紧要的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水解酸化池的良好运行和效果,必需遵守确定的规程和操作要求。
本文将对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进行认真介绍。
2. 操作规程2.1 设计及保养1)水解酸化池应设计合理,保证进出水质量的稳定。
2)对水解酸化池,应建立运行记录,每班值班人员应确认出水水质是否达标,检查电机、泵、压缩机等设备及仪表是否运行正常。
3)水解酸化池中的泵、减速器、电机等设备要常常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其设备及泵的流量、压力等数据均应记录。
2.2 投加酸和碱的注意事项1)投加酸碱应遵奉并服从“先酸后碱”,即在氨氮含量不能过高时,应优先投加硫酸等酸类物质;当pH值偏小时需投加碱类物质,不能一次加量过大。
2)投加酸碱时,应注意掌控流量和投加时间,以避开污泥受到过度损伤。
2.3 调整污泥浓度1)维持适当的污泥浓度,可在酸化池内调整。
依据不同进水COD负荷、池性质和水解酸化时间,调整污泥浓度以最佳微生物生长速率为准。
不得过高或过低。
2)在调整污泥浓度时,应注意调整量和调整时间,稳定污泥状态。
2.4 排放处理1)削减酸碱、氯离子等废液排放,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2)排放处理时,应保持设备正常运转,不应有漏排现象,污泥排放应符合规定的标准与要求。
3. 工艺流程3.1 进水进水应遵奉并服从“恒定进水、均匀进水、稳定进水”的要求,避开因大幅度波动引起不必要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工艺对COD、BOD等的去除率产生不良影响。
3.2 水解将进入水解酸化池的有机物分子在池内自然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分子,使其更易于微生物分解。
3.3 酸化在水解酸化池中,小分子有机物分子进一步被氧化出更多的碳酸氢根离子,同时产生大量的H+离子,进一步降低了介质pH值,形成了较酸的环境。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55a963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5.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其中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原理、作用、操作方法和优化措施。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水解作用:水解酸化池是通过细菌的水解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氨和其他溶解性有机物。
1.2 酸化作用:水解酸化池中的有机酸进一步被酸化菌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大量的氢离子。
1.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氢离子会降低pH值,从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后续好氧处理的进行。
二、水解酸化池的作用2.1 有机物质降解:水解酸化池能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2.2 氨氮去除:水解酸化池中的细菌可以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为后续的硝化作用提供底物。
2.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调节作用可以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促进后续处理过程的进行。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方法3.1 进水控制:控制进水流量和进水浓度,保证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
3.2 搅拌措施:通过搅拌设备保持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状态,促进细菌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降解。
3.3 通气方式:提供适量的氧气或气体替代物,保持水解酸化池中的适宜氧气浓度,促进细菌的活性。
四、水解酸化池的优化措施4.1pH控制:通过添加碱性物质或酸性物质来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提高处理效果。
4.2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提高细菌的活性和有机物质的降解效率。
4.3 有机负荷控制:合理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有机负荷,避免过载运行,保证处理效果稳定。
总结:水解酸化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水解和酸化作用,能有效降解有机物质和氨氮。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进水、搅拌和通气等因素,同时通过pH、温度和有机负荷的控制来优化处理效果。
通过对水解酸化池的合理管理和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站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站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ae30a0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d.png)
污水处理站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一、水解酸化池的概述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是将污水中的复杂有机物质转化为简单易生物降解的物质,为后续的生物法处理提供更好的条件。
水解酸化池的运转稳定性和处理效果对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降解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水解酸化池的操作规程1. 设定运行参数在启动水解酸化池时,需要按照设备要求设定运行参数,包括污水进流速度、进水温度、PH值、DO值等。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污水处理效果最佳。
2. 控制进水质量为了保证水解酸化池正常运行,需要合理控制进水质量,避免过量的污水进入导致池内难以降解或造成过多沉淀物。
同时,要做好进水管道的清洁,防止进水堵塞或漏水现象。
3. 加入必要的添加剂对于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可以加入必要的添加剂进行帮助降解,如碳源剂、氮源剂、磷源剂等。
但需要注意添加剂不能超量,否则可能会影响后续的生物法处理。
4. 控制水解酸化池的PH值水解酸化池的PH值控制在5.5-6.5之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污水的降解效果和后续的处理工艺。
如PH值过高,会影响污水中的微生物活性;如PH值过低,会导致微生物酸性代谢,进而影响降解效果。
5. 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水解酸化池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5℃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污水的降解效果。
在寒冷季节时,需要对水解酸化池进行保温,以保证温度的稳定。
6. 定期清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积累一些难以降解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会影响池内水流情况和微生物的活性。
因此,需要定期清理池底沉淀物,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
7.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水解酸化池是一种重要的设备,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状况。
如发现设备异常,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处理,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8. 记录运行情况每日需要记录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情况,包括进水量、出水量、PH值、温度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三、结语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对整个污水处理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6bdaa4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3.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其中,水解酸化池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原理、操作步骤、运行参数、优化措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第一道处理工艺,主要通过细菌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酸。
1.2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通过控制温度、pH值和有机负荷等参数,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厌氧细菌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实现有机物质的降解。
1.3 水解酸化池的反应过程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质首先经过水解作用,被分解为有机酸和氨氮等物质。
然后,有机酸进一步被厌氧细菌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二、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步骤2.1 进水调节进水调节是水解酸化池操作的第一步,通过调节进水的pH值、温度和有机负荷等参数,为后续处理提供适宜的条件。
2.2 混合搅拌混合搅拌是水解酸化池操作的关键步骤,通过搅拌保持池内的均匀温度和pH 值,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反应。
2.3 污泥回流污泥回流是水解酸化池操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将部分已经降解的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中,增加微生物数量,提高处理效果。
三、水解酸化池的运行参数3.1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适宜温度一般在35-40摄氏度之间,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有机物的降解效果。
3.2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的适宜pH值一般在6.5-7.5之间,过低或过高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影响处理效果。
3.3 有机负荷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有机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池内的有机物质的质量,适宜的有机负荷可以保证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
四、水解酸化池的优化措施4.1 混合搅拌优化通过优化混合搅拌设备和搅拌方式,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保证有机物质的均匀分布和充分接触,提高处理效果。
4.2 氧化还原电位调控通过调节水解酸化池内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微生物代谢途径的选择,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和产甲烷过程。
水解酸化池原理及操作规程培训课堂PPT
![水解酸化池原理及操作规程培训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1a96d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5.png)
3.产氢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酸 化阶段产生的两个碳链以上的短链脂肪酸、醇、醛 等物质转化为乙酸盐,同时产生少量的CO2、H2,在 此阶段中,由于产氢细菌的活动使氨态氮浓度增加 ,氧化还原势降低,pH上升,pH的变化为甲烷菌创 造了适宜的条件。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
13
优点
1.对污泥的处理不需要经过消化池,直接水解酸化可 在常温下使污泥迅速水解,最终实现污泥一次处理。 所以,排泥为连续排泥,其目的是:保持运行与维护简单方便
3.出水无臭味,使得污水处理厂有 个良好的空气环境
4.出水的可生化性大幅度提 高了,非常有利于后续的好 氧处理
缺点
1、厌氧微生物量增加比较缓慢,反应器启动时间较长
2、对于低浓度(碳水化合物)和碱度不足的污水处 理效果差 3、出水COD浓度比较高,需要设置后序好氧工 艺处理设施
4、要使得厌氧生物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外加热,增加了投资 和运行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
17
1、每次巡检时(2小时一次)注意检查池内的设备 (潜水搅拌器、吸泥行车等)运行状态,发现设备停 运或噪音、震动异常等及时上报。 2、做好水解调节池PH在线监测仪记录工作,若PH值 低于6及时汇报。 3、为保持池内泥水混合均匀,每天开曝气风机运行 至少10min,防止污泥淤积。 4、二沉池污泥回流时,注意检查二沉池液位,防止 二次提升泵缺水损坏。
产氢产乙酸阶阶段还有H2S,吲哚、粪臭素和硫醇等 带有不良气味的副产物产生。
4.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将前几阶段产生的乙酸、 CO2、H2及少量的甲酸、甲醇等物质转化为CH4和 CO2。由甲烷菌把有机酸转化为沼气。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24d517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8.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主要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污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化反应器,通过维持一定的温度和pH 值,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温和体产物。
水解酸化池通常位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前段,其处理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生物处理过程。
二、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主要通过水解和酸化两个过程来降解有机物。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水解过程:在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
这一过程主要由厌氧菌和厌氧发酵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并产生酸、氨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
2. 酸化过程:水解产物中的有机酸进一步被厌氧菌和酸化菌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
这一过程主要由酸化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酸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并产生乙醇、氢气和二氧化碳。
三、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点1. 尺寸和容积: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和容积应根据进水量、有机负荷、停留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通常情况下,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应占总处理系统容积的10%-30%。
2. 水解酸化池的温度: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控制在30-40摄氏度,这是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
3. pH值的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通常应保持在4-6之间,这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
4. 混合方式: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方式有机械搅拌温和提混合两种,选择合适的混合方式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1. 进水水质的监测:定期对进水水质进行监测,包括COD、BOD、SS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 温度和pH值的控制:定期检测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和pH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可通过加热、通风等方式进行调节。
3. 混合设备的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混合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阻塞和故障。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88d86a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e.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而水解酸化池作为污水处理的关键部份,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水解酸化池的定义、作用、工作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和优化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1.1 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位于生化池之前,用于降解有机物质。
1.2 水解酸化池是一种低氧环境下的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温和体。
1.3 水解酸化池的主要功能是将难降解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有机物质,为后续生化池的处理提供有机负荷。
二、水解酸化池的作用2.1 降解难降解有机物质: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将难降解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有机物质。
2.2 释放可溶性有机物质: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中含有可溶性有机物质,可以为后续生化池的微生物提供有机负荷。
2.3 产生气体: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如甲烷等,这些气体可以通过气体采集系统进行采集和利用。
三、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3.1 低氧环境:水解酸化池通常采用低氧环境,通过减少氧气的供应,促使微生物进行厌氧代谢。
3.2 微生物降解: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厌氧代谢将有机物质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物质温和体。
3.3 有机负荷调节:水解酸化池可以通过调节有机负荷来控制水解酸化的效果,保持池内微生物的平衡。
四、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注意事项4.1 控制进水负荷:进水负荷过高会导致水解酸化效果不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2 维护池内通气系统:保持池内通气系统的畅通,确保微生物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4.3 定期清理泥泞层:定期清理水解酸化池中的泥泞层,防止泥泞层过厚影响水解酸化效果。
五、水解酸化池的优化方法5.1 联合利用其他处理工艺:水解酸化池可以与其他处理工艺结合,如好氧池、厌氧池等,以提高有机物质的降解效率。
5.2 优化进水水质:通过调整进水水质的pH值、温度等参数,可以优化水解酸化池的工作效果。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b682f2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3.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解酸化池是一个关键的处理单元。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原理、运行方式以及优点。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1.1 水解酸化池的概念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物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1.2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由一个密封的容器组成,容器内部设置了搅拌装置和进出水口,以便控制反应的速率和流量。
1.3 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水解酸化池能够有效地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有机物的源头。
二、水解酸化池的原理2.1 水解反应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水解反应将复杂的有机废物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如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2.2 酸化反应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进一步将水解生成的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如乙酸和丙酸等。
2.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通常保持在中性或者微酸性,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三、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方式3.1 进水方式水解酸化池可以采用间歇进水或者连续进水的方式。
间歇进水是指周期性地将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而连续进水则是持续地将污水流入水解酸化池。
3.2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对温度敏感,通常需要保持在35-40摄氏度的适宜温度范围内。
3.3 氧气供应水解酸化池通常是厌氧环境,因此需要控制氧气的供应,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四、水解酸化池的优点4.1 降解效果好水解酸化池能够有效地将有机废物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物,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果。
4.2 能量回收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甲烷气体可以被采集和利用,用作能源供应。
4.3 减少氮磷损失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将有机废物中的氮和磷转化为可溶性形式,减少氮磷的损失。
五、总结水解酸化池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bc902e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7.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一环。
水解酸化池作为其中的一种处理方法,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详细探讨水解酸化池的原理、构造、运行管理、优势与局限性、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水解酸化池的原理水解过程:水解阶段主要利用水解细菌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
酸化过程:酸化阶段则是由产酸菌将可溶性有机物转化为低分子量物质,如挥发性脂肪酸(VFA)。
产酸与产甲烷:部分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甲烷,是厌氧消化过程的重要阶段。
三、水解酸化池的构造设计与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采用上流式或完全混合式设计,以确保污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
填料选择:池内通常会选择合适的填料,如弹性填料或组合填料,以增加生物膜的附着面积。
停留时间:根据进出水的水质和水量,合理设定停留时间以保证处理效果。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是水解酸化的关键,通常控制在20-40℃之间。
pH值调节:pH值应维持在5.5-7.0之间,以确保微生物的正常代谢。
混合与搅拌:适当的混合与搅拌有助于提高处理效率。
五、水解酸化池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高效降解有机物;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局限性: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有限;可能产生不良气味;对操作管理要求较高。
六、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应用领域:适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领域。
案例介绍: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项目,通过引入水解酸化池,显著提高了出水水质。
七、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研究方向:探索新型填料与微生物种群;深入研究反应动力学与模型模拟;优化运行参数与工艺控制。
发展前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创新,水解酸化池将在污水处理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资源回收和能源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之,水解酸化池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果,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f7043c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2.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工艺单元之一,用于降低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浓度,以及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
一、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反应器,通过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代谢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温和体。
水解反应是有机物分解的第一步,通过水解作用,大份子有机物被分解为小份子有机酸。
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有机酸温和体。
二、设计要点1. 容积和停留时间: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停留时间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
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规模和处理要求,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大小,通常以污水流量的一定比例进行设计。
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水解酸化池内停留的时间,普通为4-8小时,具体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和处理效果进行确定。
2.pH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酸化过程需要维持适宜的pH值,通常在4-6之间。
过高或者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水解酸化池内微生物的活性,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因此,需要通过加碱或者加酸的方式进行pH值的调节和控制。
3.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有着重要影响。
普通来说,温度在30-35摄氏度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最快,处理效果最佳。
因此,在设计水解酸化池时,需要考虑温度控制措施,如加热或者冷却设备,以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4.通气方式:水解酸化池需要提供适量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代谢反应。
普通采用机械通气或者自然通气的方式,确保水解酸化池内的氧气含量符合微生物的需求。
三、操作注意事项1.进水控制:水解酸化池的进水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过高或者过低的进水量都会影响处理效果。
需要定期检查进水管道和阀门的情况,及时清理和维护。
2.污泥处理:水解酸化池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和排除。
通常采用污泥回流或者定期清污泥的方式,保持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浓度适宜。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11d180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e.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降低污水的酸碱度,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去除。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处理单元,通过控制酸碱度,促进污水中有机物的水解分解和酸化反应,从而提高后续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
二、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采用厌氧条件下的生物反应器,通过添加适量的酸性物质,将污水的pH值控制在4.5-5.5的范围内,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利用厌氧菌群对有机物进行水解分解和酸化反应。
在水解酸化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为低份子有机物和挥发性脂肪酸,同时产生大量的氢气和二氧化碳。
这些产物可以进一步被后续处理单元如好氧生物反应器等利用。
三、设计要求1. 容积和水力停留时间:根据处理规模和污水水质特性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水力停留时间。
普通来说,容积应满足每日处理量的0.2-0.4倍,水力停留时间为4-8小时。
2. pH控制:水解酸化池的pH值应控制在4.5-5.5范围内,可通过添加硫酸、盐酸等酸性物质进行调节。
同时,应定期检测和调整pH值,确保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3.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保持在30-40摄氏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菌群的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
可通过加热装置和保温措施实现温度控制。
4. 搅拌和通气:水解酸化池应设置搅拌设备,保持污泥悬浮状态,提高物质的接触效率。
同时,应保证足够的通气量,为菌群的生长和代谢提供氧气。
四、操作规范1. 污水进水:将污水均匀地引入水解酸化池,避免过快或者过慢的进水速度,以免影响处理效果。
2. pH调节: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测水解酸化池的pH值,并根据检测结果添加适量的酸性物质进行调节。
3. 温度控制:监测水解酸化池的温度,确保在30-40摄氏度的适宜范围内。
如温度过低,可通过加热设备提升温度;如温度过高,可采取降温措施。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90b068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b.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水解和酸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可被生物降解的物质,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一、工作原理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模拟自然界中的水解和酸化过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水解过程: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加热、搅拌和通气等方式,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使有机物质发生水解反应。
在水解过程中,一部分有机物质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挥发性有机物。
2. 酸化过程:水解后的可溶性有机物进一步被酸化为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如乙酸、丙酸等。
酸化过程中,通过调节pH值和温度等参数,控制酸化反应的进行,使得有机物质得到进一步分解。
二、设计要求1. 容量设计:水解酸化池的容量应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特性和处理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情况下,根据设计规范和经验,可按照每日进水量的1/3-1/2进行设计。
2. 水力停留时间:水解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水解酸化池内停留的时间,一般为4-8小时。
根据进水水量和池体容积,可计算得到具体的水力停留时间。
3.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水解和酸化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控制在35-40摄氏度为宜。
可以通过加热设备和换热设备等方式进行温度的控制。
4.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酸化反应需要适宜的pH值条件。
一般情况下,pH值控制在4-6之间,可通过加碱或加酸等方式进行调节。
5. 搅拌与通气:水解酸化池中需要进行适度的搅拌和通气,以保证池内溶解氧的供应和有机物质的均匀分布。
可以采用机械搅拌和曝气等方式进行操作。
三、操作注意事项1. 进水控制: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应控制在设计范围内的水量和水质。
过大的进水量会导致水解酸化反应不完全,过小的进水量则会影响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f5abed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2.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将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原始污水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有机物质、沉淀悬浮物和调节污水的pH值,为后续的处理工艺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内容。
1. 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处理单元,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可溶性有机物和可生物降解的物质。
在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质首先被水解成低份子量的有机酸,然后通过酸化反应将有机酸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
这些挥发性脂肪酸可被后续的生物处理单元中的微生物进一步降解,从而实现有机物质的去除。
2. 设计要求(1)容积和停留时间: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停留时间应根据进水水质、处理规模和处理效果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通常情况下,水解酸化池的容积为进水流量的3-5倍,停留时间为4-8小时。
(2)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分解有重要影响。
普通来说,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控制在35-40摄氏度,可通过加热或者保温措施实现。
(3)搅拌和通气:水解酸化池中的搅拌和通气设备应保证有机物质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
搅拌设备可采用机械搅拌或者气力搅拌,通气设备可采用曝气或者喷淋方式。
(4)pH调节:水解酸化池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分解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普通来说,水解酸化池的pH值应控制在6-7之间,可通过添加碱性物质进行调节。
3. 操作注意事项(1)进水水质监测:定期监测进水水质的COD、BOD、SS等指标,以及pH 值和温度等参数。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水解酸化池的操作参数,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2)搅拌和通气控制:保证搅拌和通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清洗和维护设备,避免设备故障影响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
(3)添加辅助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量添加辅助剂来促进水解酸化池的有机物质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如添加微生物菌剂、营养物质等。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8af670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6.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起着调节污水pH值、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氨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一、定义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处理设备,主要通过酸化和水解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酸和氨氮。
二、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和停留时间,使污水在池内停留一段时间,从而使有机物质与微生物接触并发生水解反应。
在水解反应中,有机物质被分解为有机酸和氨氮。
有机酸进一步被酸化反应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氨氮则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硝态氮。
三、设计要求1. 尺寸设计: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应根据进水量、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来确定,以确保池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进行水解反应。
2. 进水方式:进水应均匀分布在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口,以避免死水区域的形成。
3. 通气系统:水解酸化池应配备通气系统,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有氧降解反应。
4. 搅拌设备:适当的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促进微生物与有机物质的接触。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控制进水流量:进水流量应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确保池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进行水解反应。
2.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6.5-7.5之间,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有机物质的降解效果。
3.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35-40摄氏度之间,以提供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4. 搅拌控制:适当的搅拌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但过强的搅拌会导致微生物的剧烈波动,影响水解反应的进行。
五、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 水解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进水量过大或者停留时间不足导致的,可以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和停留时间来解决。
2. pH值波动较大:可能是由于进水pH值波动较大或者通气系统浮现问题导致的,可以通过稳定进水pH值和维修通气系统来解决。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9cd69a9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8.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主要用于降低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含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处理单元,通过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酸、气体和低份子量有机物。
同时,水解酸化池还可以通过调节pH值,促进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的水解反应,提高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二、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主要依靠厌氧菌的作用来完成有机物的水解和部份酸化反应。
当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后,厌氧菌利用有机物质进行代谢,产生酸温和体。
同时,水解酸化池中的厌氧菌还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低份子量的有机物,以提高后续的生物处理效果。
三、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点1. 容积和停留时间: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量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停留时间。
普通来说,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应为进水量的10%~30%,停留时间为4~8小时。
2.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菌群活性和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普通来说,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保持在35℃~40℃之间,可通过加热或者保温措施来实现。
3. pH值调节:适当调节水解酸化池的pH值,有助于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反应。
普通来说,pH值应控制在6.5~7.5之间,可通过加碱或者加酸的方式进行调节。
4. 搅拌和通气:水解酸化池中的搅拌和通气设备对菌群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设置搅拌和通气设备,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维护1. 定期监测水质:定期对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和出水进行监测,了解处理效果和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处理参数。
2. 清理沉淀物:定期清理水解酸化池中的沉淀物,避免阻塞和积聚,保证处理效果和设备正常运行。
3. 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搅拌、通气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故障和停机时间的增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e1ffb6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d.png)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水解酸化池是处理污水中有机物的关键环节。
水解酸化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可溶解的有机物和气体,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原理、优点、操作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有机物分解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分泌酶类物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可溶解的有机物和气体。
1.2 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水解酸化池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是后续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甲烷气的重要原料。
1.3 促进后续生物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存在可以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二、水解酸化池的优点2.1 降解有机物水解酸化池可以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 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水解酸化池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可以用于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甲烷气。
2.3 提高处理效率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率,减少处理时间和成本。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注意事项3.1 控制进水负荷要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和工艺要求,合理控制进水负荷,避免过载。
3.2 维护微生物活性定期检查水解酸化池的微生物活性,保持良好的生物环境。
3.3 清理沉淀物定期清理水解酸化池中的沉淀物,避免堵塞和影响处理效果。
四、水解酸化池的常见问题4.1 气味问题水解酸化池可能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可采取加盖、通风等方式解决。
4.2 pH值异常水解酸化池的pH值异常可能影响微生物活性,需及时调整。
4.3 水质浑浊水解酸化池出水水质浑浊可能是微生物活性不足或进水负荷过大的表现,需调整操作。
五、水解酸化池的解决方法5.1 加强管理加强对水解酸化池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2 调整操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解酸化池的操作参数,保持稳定的处理效果。
5.3 定期维护定期对水解酸化池进行清洗、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操作和维护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https://img.taocdn.com/s3/m/faba7c2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c.png)
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操作规程1 水解酸化简介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
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不同。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
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
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以创造各自的最佳环境。
2 处理过程2.1 厌氧生化处理的概述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2.2 水解酸化分析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
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
水解酸化池工作原理
![水解酸化池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c3983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7.png)
水解酸化池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其作用是将有机物质在缺氧环境下生物降解,产生气体、热能和水。
本文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行参数等内容,希望对污水处理工程师和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处理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有机废水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水解和酸化反应,使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产生简单的有机酸和气体等物质。
水解产物经过一定时间的停留,其中部分有机酸通过微生物进一步降解,生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等气体。
在水解酸化池中,微生物是产生有机酸和气体的关键。
水解反应主要由厌氧微生物所完成,将复杂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有机酸、醇和酮等。
厌氧微生物首先利用水解液中的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进行分解和代谢,分解出有机酸、碳酸和氨等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对后续水解反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解产物中的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它们是进一步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前体物质。
而在水解酸化池中,这些有机酸还会被细菌逐步降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供应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进行生长和代谢。
二、水解酸化池的结构特点水解酸化池的结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反应器结构、进水和出水方式、气体处理系统。
1. 反应器结构水解酸化池的反应器通常由一些槽或槽体组成,每个槽都有自己单独进入和流出的管道。
在槽内,有机物质将被水解分解为有机酸和气体等,同时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被收集和排放。
由于水解酸化池是缺氧处理,因此必须确保池内含氧量不超过1-2mg/L,以满足微生物的生存和代谢需要。
常用的补氧方式包括增加水深度、加氧气、循环混合和增加池长度等。
2. 进水和出水方式水解酸化池的进水主要有两种方式:自然流入和机械设备强制进水。
自然流入一般适用于不用处理的水源,机械设备强制进水则适用于废水处理。
机械设备可以将废水预处理,如加入药剂、经过粗筛和中筛等,使进入水解酸化池的水质更为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
1、厌氧微生物量增加比较缓慢,反应器启动时间较长
2、对于低浓度(碳水化合物)和碱度不足的污水处 理效果差 3、出水COD浓度比较高,需要设置后序好氧工 艺处理设施
4、要使得厌氧生物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外加热,增加了投资 和运行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
1、每次巡检时(2小时一次)注意检查池内的设备 (潜水搅拌器、吸泥行车等)运行状态,发现设备停 运或噪音、震动异常等及时上报。 2、做好水解调节池PH在线监测仪记录工作,若PH值 低于6及时汇报。 3、为保持池内泥水混合均匀,每天开曝气风机运行 至少10min,防止污泥淤积。 4、二沉池污泥回流时,注意检查二沉池液位,防止 二次提升泵缺水损坏。
产氢产乙酸阶阶段还有 H2S,吲哚、粪臭素和硫醇等 带有不良气味的副产物产生。
4.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将前几阶段产生的乙酸、 CO2、H2及少量的甲酸、甲醇等物质转化为 CH4和 CO2。由甲烷菌把有机酸转化为沼气。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的四个阶段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
我公司水解酸化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水解池 1# 水解池 2# 水解池 3#
1 .水解阶段:固体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的物质,大 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2 产酸阶段(酸化阶段):碳水化合物降解为脂肪酸 (主要是醋酸、丁酸和丙酸)、醇类等,本阶段会产 生大量的有机酸,故 pH值有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酸 化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
3.产氢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酸 化阶段产生的两个碳链以上的短链脂肪酸、醇、醛 等物质转化为乙酸盐,同时产生少量的 CO2、H2, 在此阶段中,由于产氢细菌的活动使氨态氮浓度增 加,氧化还原势降低, pH上升,pH的变化为甲烷菌 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酸化:是一种典型的发酵过程,该过 程能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将水解后的 小分子物质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 合物(挥发性脂肪酸(VFA)、醇类 、乳酸等)并分泌到细胞外。
处 理 对 象
用 于处 理含 难降 解 有 机 物 、 可生 化性 不 高 的工业废水。
水解等代谢产物。 在厌氧条件下,水解和酸化无法截然分开,水解菌实际
有水解能力的发酵细菌,水解是耗能过程,发酵细菌付出能 是为了取得能进行发酵的水溶性底物,并通过胞内的生化反 (先付出再收获)。
有机化合物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叫做水解反应。
水解:指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 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 的必经过程,大分子物质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 ,必须先水解为小 分子物质,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被降解。
水解池的原理及操作
2018年4月
一 水解酸化池概述
二 水解酸化工艺的厌氧生化处理过程
三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 四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 五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
水解酸化池概述
基本原理及目的
通过控制PH值、温度、氧化还原电位,水力停留时间的条件,把反 应控制在第二阶段之前,不进入第三、四阶段 (四个阶段:水解、酸化、 产氢产乙酸、产甲烷)。在大量污泥的吸附截留和兼性微生物为主的生 物降解作用下,将污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 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得污水在后续的处理单元以较少的 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下得到处理。
水解酸化工艺常用于好氧处理工艺之前作为预处理单元 ,目的主要是
将废水中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 ,将难降解的大 分子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 ,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
水解酸化的净水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首先是在细菌胞外酶的作用下,将复杂的大分子不溶
水解为简单的小分子水溶性有机物; 2、然后是发酵细菌将水解产物吸收进细胞内,排出挥发
水解池 4# 水解池 5#
污泥回流渠
上
清
液
初沉池
水解池 7# 水解池 6#
⑴池体:一般为矩形或圆形,水解酸化池的经济高度一般 为4~6m之间,我公司的池体为矩形(9.5*14*5.2m), 设计水量833m3/h;HRT:5.8 。 ⑷排泥系统:我公司沉淀池为矩形 (14*28.5*4.7m),HRT:2.25。 排泥为连续排泥,其目的是:保持水解酸化池内细菌浓度 稳定。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
优点
1.对污泥的处理不需要经过消化池 ,直接水解酸化可 在常温下使污泥迅速水解 ,最终实现污泥一次处理。 所以,排泥为连续排泥,其目的是: 保持水解酸化 池内细菌浓度稳定。
2.工程投资造价便宜 ,日常 运行与维护简单方便
3.出水无臭味 ,使得污水处理厂有 个良好的空气环境
4.出水的可生化性大幅度提 高了,非常有利于后续的好 氧处理
5、初沉池剩余污泥排往均质池时,当班人员必须与 脱泥机房人员沟通好,防止污泥溢流到公司进水口。 6、注意观察初沉池上清液悬浮物含量,当发现水质 混浊时,及时检查行车吸泥泵运行情况并上报公司有 关人员进行处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