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doc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doc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应用开发已经成为IT行业的热门领域之一。

为了培养更多具备移动应用开发能力的人才,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移动应用开发课程。

然而,由于行业发展迅速,各种技术不断更新,导致移动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备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以期为相关教育机构和学习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课程目标1.1 掌握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开发移动应用的能力。

1.2 熟悉移动应用开发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使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有效地参与到开发工作中。

二、课程内容2.1 移动应用开发基础(1)移动应用开发概述(2)移动应用开发环境搭建(3)移动应用开发工具介绍(4)移动应用界面设计基础(5)移动应用导航和布局设计2.2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1)移动应用开发语言介绍(2)移动应用开发框架(3)移动应用网络通信技术(4)移动应用数据库应用(5)移动应用性能优化和调试2.3 移动应用开发实践(1)移动应用实战项目(2)移动应用开发流程和方法(3)移动应用测试和发布(4)移动应用用户体验设计(5)移动应用开发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3.2 项目驱动教学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实践,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资源共享和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机制,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促进共同提高。

四、教学评估4.1 平时作业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和项目任务,以检验其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能力。

4.2 期末考核通过期末考核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表现。

4.3 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项目,对于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价。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全文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全文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全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科技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具备良好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公民,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本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的要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一、课程性质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旨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课程。

它具有以下重要性质:(一)基础性信息科技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为学生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持。

(二)实践性信息科技课程强调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实际的项目实践、实验探究等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性信息科技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数学、科学、艺术等。

它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四)时代性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科技课程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理念(一)坚持立德树人信息科技课程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信息素养。

(二)注重实践创新强调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强调融合发展信息科技课程要与其他学科课程紧密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2024年度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2024年度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持和释放等控制功能。
A
B
C
D
信令流程
包括呼叫建立流程、呼叫释放流程、位置 更新流程和切换流程等,涉及多个网元和 接口之间的协同工作。
Um接口
连接MS和BSS之间的空中接口,采用无线 通信技术,实现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
2024/3/24
19
05
CATALOGUE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2024/3/24
20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2024/3/24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3/24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2
2024/3/24
01
CATALOGUE
课程概述与目标
3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掌握OFDM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在移动通信中的 应用,如4G/5G中的OFDM技术。
2024/3/24
15
04
CATALOGUE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2024/3/24
16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基站子系统(BSS)
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 信台(BTS),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 和处理。
移动交换子系统(MSS)
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和访问 位置寄存器(VLR),负责呼叫建立 、保持和释放等控制功能。
2024/3/24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提供网络管理和维护功能,包括配置 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 理等。
移动台(MS)
包括移动终端(MT)和用户识别模 块(UIM),是用户使用的设备,负 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移动应用开发学分:5.5计划学时:96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1.前言1.1课程性质Android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的手机平台开发技术,本门课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移动开发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Android基于Linux技术,它是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

Android的优势在于对第三方软件完全开放,免费向开发人员提供,可以对源代码进行修改,而且集成了大量的Google应用,例如Google 地图、Gmail邮箱等,大大增强了Android手机的功能。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本课程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授课计划设计为单元形式,各教学单元的学时安排不再细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移动应用开发”工作项目中的任务领域设置。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涵盖的职业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以学生毕业后就业上岗就能遇到并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项目任务,以项目为模块单元来展开课程内容的教学,并按活动项目组织教学活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共96学时,5.5学分。

每部分都采用理论讲解和上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先演示操作并进行讲解,再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分解,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战操作,在实践练习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教师再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本门课程主要是通过制作一些实际的案例,选取的案例均是生动、实用的网站案例,穿插讲解相关理论。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根据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中心”。

《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number{01}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4G移动通信技术基础•4G系统设计与实现•4G网络优化与运维管理•4G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实践环节与案例分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背景及意义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4G技术已成为当前主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4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于推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掌握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系统架构、协议栈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关键技术等,了解4G网络的基本架构和协议栈。

具备4G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学生应能够具备4G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包括系统规划、基站设计、信号处理、协议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了解4G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学生应能够了解4G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5G技术的演进方向、物联网与4G技术的融合等方面的内容。

适用对象及先修课程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先修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读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相关课程,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

024G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技术发展历程引入了多媒体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采用了CDMA 技术,提高了系统容量和传输速率。

在3G 基础上进一步演进,采用了OFDM 、MIMO 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高速、高效、安全的无线移动通信。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存在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等问题。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业务种类,实现了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的传输。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标准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标准
要求
学生应掌握移动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应用模式 等知识,熟悉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运营、推广等实践 技能,具备一定的项目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适用对象与先修课程
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电子商务、计算机 、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以及对移动电子商务感兴趣的其 他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先修 读电子商务基础、计算机网络、 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具备一定 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商务素养。
02
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基 础
移动互联网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
包括蜂窝网络(如2G、3G、4G、5G )、Wi-Fi、蓝牙等。
移动网络技术
移动Web技术
包括移动Web设计、开发、优化等。
涉及移动网络架构、协议、标准等。
移动终端设备与技术
移动设备类型
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 戴设备等。
移动操作系统
如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
显著差异。
移动营销策略制定与实施步骤
制定营销策略
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制 定相应的移动营销策略,如短信 营销、APP推广、社交媒体营销 等。
确定目标受众
选择合适的移动营销工具
根据营销策略的需求,选择合适
的移动营销工具,如短信群发平 台、APP开发平台、社交媒体管
理平台等。
分析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 择适合的移动步骤
02
1. 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2. 学习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等安全手段;
03
实验内容和步骤设计
3. 掌握移动支付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4. 完成支付功能的开发和测试。
实验报告格式及提交方式

(三) 选修课程 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三) 选修课程 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选修课程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运用移动终端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技能。

合理使用移动终端,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获取信息、高质量地沟通与交流。

本模块是针对移动应用设计、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置的选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常用移动终端的功能与特征,形成移动学习的意识,掌握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的思想方法,根据需要设计适当的移动应用,创造性地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模块包括“移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移动应用功能设计与开发”“移动应用中的信息安全”三部分内容。

[内容要求]2.1体验基于移动终端的日常应用,结合移动应用的典型实例,认识移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2了解常见移动终端的类型与功能,描述移动终端的特征与组成,认识不同移动软件系统的特点。

2.3在具体的移动应用设计实践中,了解移动应用的基本架构,理解基于图形化开发工具进行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方法,能利用模拟器测试移动应用程序(APP)。

2.4了解移动终端中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及功能,理解其数据采集方式,能在移动应用设计中使用多种数据输入方式。

2.5分析移动终端信息呈现的特点,了解移动终端的多种信息输出方式,能在移动应用设计中使用多种信息输出方式。

2.6基于实例分析,理解移动应用中本地数据存储与读取的基本方法,能初步利用适当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读写数据。

2.7分析网络数据收发的实例,了解用移动终端传输网络数据的基本方法,能在移动应用设计中使用网络进行简单的数据收发。

2.8了解移动应用中的信息安全及个人数据保护方法,理解防止移动应用信息泄露等风险的基本思想与技术方法。

[教学提示]在本模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种学习手段,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经历移动应用设计的整个过程,掌握移动应用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方法,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基础。

教育目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基本操作、网络安全、信息检索和创新思维等。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培养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等。

2. 网络安全与使用:包括网络安全意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良好行为规范等。

3. 信息检索与利用:包括信息的获取、评估、组织和利用等。

4. 创新思维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创新和应用。

5. 信息技术与社会: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方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4. 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和教具,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评价方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实际操作考察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2. 项目作业的评价:通过项目作业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3. 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文档中所提供的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希望能够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基础。

《html5移动web开发(第2版)》课程标准

《html5移动web开发(第2版)》课程标准

《html5移动web开发(第2版)》课程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HTML5移动web开发是当今互联网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门前沿的技术课程,其标准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六版)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六版)课程标准

教材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六版)主编:出版时间:2017年8月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及各类工科高职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建议学时:48~64学时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专科)的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系统的平台,因此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几点: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组成与分类。

2.理解数据通信的概念及其组成,理解数据编码、解码的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等网络基本念,了解常用传输介质。

3.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理解OSI和TCP/IP参考模型。

4.掌握应用层HTTP、SMTP、DNS、FTP等协议的原理和过程。

5.掌握广域网络的概念以及PSTN、DDN、X25.ISDN、帧中继等技术。

6.了解传输层UDP、TCP协议。

7.了解和掌握层次性网络概念、IP协议、ICMP协议。

8.掌握局域网的概念,掌握多路访问控制协议、ARP协议以及集线器、路由器、网桥等网络互连设备。

9.了解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VPN、防火墙等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

(三)建议实践环节名称实践类型目的要求学时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2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级联实验掌握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级联方法2计算机对等网的组建实验掌握对等网的组建方法 2 以太网组网实验掌握以太网组网的方法 2 子网划分实验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 2 ARP、Ping、Tracert命令的使用实验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 2 DNS服务器的设置实验掌握DNS服务器的设置 2 域名搜索实验掌握域名搜索的方法 2合计16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先修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

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创业课程标准

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创业课程标准

《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创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开课时间:第四学期授课对象:专业二年级学生(二)课程任务课程名称: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创业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创业》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必修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互联网新技术的同时.,基于互联网创业理论分析和实务学习,结合大量的具体案例,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实践和创业活动,从而实现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创业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互联网意识、创新思维、创业者素质、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它们既明显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有机的整体。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互联网新技术的同时,基于互联网创业理论分析和实务学习,结合大量的具体案例,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实践和创业活动,从而实现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1.能力目标(1)了解互联网时代的演变发展和未来趋势(即门户时代、搜索社交时代和大互联时代),了解全球创新创业活动概况,尤其是中国创业史,熟悉互联网+创业本质。

(2)走进互联网新时代,掌握“互联网+”新技术,解析“互联网+”新思维,发现“互联网+”新市场,开展“互联网+”新营销。

(3)理解商业模式的含义和核心要素,熟悉三种常见的商业模式,掌握商业模式的合理性检验方法,了解初创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设计要点。

(4)在认识自我和认识互联网创业的前提下,了解创业伊始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和新创企业的开办流程,掌握企业成长管理技巧要点。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一.引言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背景和目的,概述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二.课程概述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目标和重点,对课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和概念进行概述。

三.无线传输基础知识
本章介绍无线传输的基本原理、信道特性、调制技术和多址技术等。

四.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互联关系。

五.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本章详细介绍2G、3G、4G和5G等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无线接入技术、核心网技术和业务特性等。

六.移动通信标准与规范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领域的标准与规范,包括国际标准组织、国
际电信联盟和国内相关机构制定的标准与规范。

七.移动通信协议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等。

八.移动通信安全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用户认证、数据
加密和安全传输等。

九.移动通信应用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车联网等。

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指导书和相关资料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通信法:指管控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包括电信管理法、无
线电管理条例等。

2. 信息安全法:指保护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包括
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等。

3. 个人信息保护法:指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的法律法规,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保护法等。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移动通信技术是一门涉及无线通信原理、网络架构、信号处理、移动终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关键手段,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移动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系统组成。

掌握无线信道特性、调制解调技术、编码与复用技术等基本原理。

熟悉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协议和关键技术,如 GSM、CDMA、LTE 等。

理解移动终端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射频电路、基带处理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

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移动通信实验和测试,获取并分析相关数据。

具备跟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场景2、无线信道特性电磁波传播特性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3、调制解调技术模拟调制技术(AM、FM、PM)数字调制技术(ASK、FSK、PSK、QAM 等)调制技术的性能比较和选择4、编码与复用技术信道编码(卷积码、Turbo 码等)交织技术复用技术(TDM、FDM、CDM 等)5、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GSM 网络架构和协议CDMA 网络架构和协议3G(WCDMA、CDMA2000、TDSCDMA)网络架构和协议 4G(LTE、LTEA)网络架构和协议5G 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展望6、移动终端技术移动终端的硬件组成(射频模块、基带模块、电源管理等)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Android、iOS 等)移动终端的应用开发基础7、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与优化频率规划与分配覆盖优化和容量优化干扰分析与抑制8、移动通信新技术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大规模 MIMO 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边缘计算与雾计算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建设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6.核心课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东莞理工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项目建设小组课程编号:课程类型:核心课程、一体化课程学时:36 适用对象: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三年级学生编制者:尹桂萍审核者:编制日期:2014-08-1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定位《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

课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

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析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课程任务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社会相应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岗位职业能力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化课)移动互联网基础知识移动互联网概述与智能手机及操作系统(第1、2 章)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第 3 章)移动互联网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第 4 章)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与解决方案(第5、6 章)三、课程目标1、职业关键能力目标(1) 认识和了解移动互联网及其发展;(2) 掌握移动智能手机的各种操作系统及其特点;(3) 掌握移动互联网的热点技术;(4) 了解和认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熟悉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5) 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6) 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了解移动互联网企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实用标准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实用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建设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6.核心课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东莞理工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项目建设小组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定位《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

课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

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析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课程任务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社会相应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三、课程目标1、职业关键能力目标(1) 认识和了解移动互联网及其发展;(2) 掌握移动智能手机的各种操作系统及其特点;(3) 掌握移动互联网的热点技术;(4) 了解和认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熟悉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5) 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6) 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了解移动互联网企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2023版小学IT课程在义务教育中的标准

2023版小学IT课程在义务教育中的标准

2023版小学IT课程在义务教育中的标准目标本文档旨在确定小学IT课程的标准,以促进义务教育中的IT 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并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

- 学生应学会操作常见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如Windows、Microsoft Office等。

2. 网络和互联网应用- 学生应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共享,并了解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基本知识。

- 学生应学会使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网络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3. 编程与创意- 学生应学会基本的计算机编程概念和算法思维,能够使用简单的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 学生应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创意和创新。

4. 多媒体技术应用- 学生应学会使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编辑工具进行创作和编辑,并了解版权和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 学生应了解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娱乐和传媒等。

教学方法1. 实践操作- 课程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 学生应有机会在计算机实验室或使用个人电脑进行实践,完成编程任务、制作多媒体作品等。

2. 项目- 课程可以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自主能力。

3. 集体讨论- 课程应鼓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来提升理解和思考能力。

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估学生的情况。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作业要求。

2. 项目成果- 学生可以通过项目成果来展示他们的成果和技能水平。

- 项目成果可以是编程作品、多媒体作品等。

3. 考试评估- 适当的考试可以用于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考试内容应涵盖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详细信息(一)课程简介《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

本课程针对Android工程师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Android平台下应用程序开发技能,通过完成学习性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软件设计和编码能力,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实训,培养学生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程序设计、软件测试、项目实施、软件维护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培养目标,《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为软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课,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定位本课程面向Android软件开发、Android软件技术支持以Android及软件测试三个岗位,在《3G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设计测试Android项目,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

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为软件专业高职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页面美化》、《使用Java理解程序逻辑》、《数据结构》、《使用JSP开发Web应用系统》、《Java面向对象编程》及《3G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具备软件开发的基础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依据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1]、教高[2006]16号[2]、教高厅函[2007]47号[3]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在课程内容排列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课程名称: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96适用专业:物联网专业(60)《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Android应用开发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与营销等相关职业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Android平台应用开发相关知识、良好的编程习惯和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能胜任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软件研发等工作任务。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开发过程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素质养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该课程以Android应用技术为重点,逐步阐述Androi d应用体系结构,介绍Android应用常见的几个功能。

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法,既让学生掌握Android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一些Android的高级开发技术,从而为今后实现Android应用开发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涉及Android 基础知识、UI界面、数据存储、SQLite数据库、四大组件、网络编程、高级编程等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Android的基础知识,学会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为进一步学习移动互联工程师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基础》,后续课程有《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移动互联网开发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

1.2 课程设计思路Android应用开发是移动互联工程师的专业核心课程,注重软件开发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软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识、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建设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6.核心课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东莞理工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项目建设小组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定位《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

课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

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析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课程任务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社会相应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三、课程目标1、职业关键能力目标(1) 认识和了解移动互联网及其发展;(2) 掌握移动智能手机的各种操作系统及其特点;(3) 掌握移动互联网的热点技术;(4) 了解和认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熟悉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5) 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6) 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了解移动互联网企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2、职业专门能力目标(1) 通过完成相关的学习和练习,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2) 通过完成相关的学习和练习,掌握企业移动应用环境的需求分析、设计、推广应用和管理等方法;(3) 通过完成相关的学习和练习,寻找发现问题途径,学会利用新知识新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

3、方法能力目标通过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让学生课本知识与市场实际高度结合,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本课程网站资源,在网上和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开展教学活动,包括网络课程学习、自主学习、课后复习、课件下载、作业提交、专题讨论、网上答疑等,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1、预备知识学习本课程,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等。

2、核心内容课程重难点及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一了解)(技能要求:A—熟练掌握;B_掌握;C一了解)3、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及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一了解)(技能要求:A—熟练掌握;B_掌握;C一了解)4、学习情境本课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岗位,使得学生能力与职业岗位对接。

5、项目实施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熟悉与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岗位行业守则。

同时,通过协作完成软件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设计过程中,每4-5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团队收集信息,上网查找、答疑或者查阅书资料,问卷调查等完成项目设计详细报告,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五、课程实施条件1、人员条件授课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本科以上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至少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等知识;②熟悉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考核要求,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培养;③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动手能力④具有较好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环境条件本课程需要一间高性能联网的计算机实训室,需满足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及智能手机终端(Android操作系统)或平板电脑。

实训室环境要求配备无线wifi信号覆盖。

六、教学组织与方法1、教学方法结合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学生特点,本课程在重视理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应用多种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性、覆盖面较广的课程,课程内容广泛而又复杂。

因此,根据岗位要求设置教学模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

(1)理论教学的讲授法采用老师引导学生的方式,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以个人移动互联网应用为切入口,让学生从兴趣方面理解和掌握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知识。

(2) 信息多元化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平台以及微教学系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无忧学习与交流。

(3) 研讨型互动教学法为了加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教师在讲授完移动互联网核心知识后,针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定若干自主学习专题,要求学生组成研究小组(每组4-5个同学),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展开某个专题的自主性学习。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并报告,教师就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行评估,并计入平时成绩。

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案例教学法本课程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

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学手段彻底改变黑板+粉笔+挂图的传统方式,综合运用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手段。

(1) 充分利用多媒体实训室和多媒体课件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全部在实训室进行,便于使用投影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开发和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并含有动态演示,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严格考评制度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习题作业,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严格检查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作业中反映的问题。

采用定期模拟考试的方法及时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学习的动力。

(3)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资源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本课程网站资源,在网上和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开展教学活动,包括网络课程学习、自主学习、课后复习、课件下载、作业提交、专题讨论、网上答疑等,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地进行学习。

七、教学材料1、学材与教材(1)选用教材《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校本教材,主编:关锦文,2014年。

(2)参考书目《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张宏科主编,2010年。

2、软件与网络本课程需要一间高性能联网的计算机实训室,需满足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及智能手机终端(Android操作系统)或平板电脑。

实训室环境要求配备无线wifi信号覆盖。

八、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综合运用各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的养成过程,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学习评价宜以基础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

3、考核方式本课程实施综合考评,注重考核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同时注重学习态度和最终成绩的关联,以全面综合地评定学生的能力。

(1) 平时考核:如能叙述各种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特点、企业用途和使用访求。

布置课堂作业,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作业,均以个人为考核单位,在平时考核和记录。

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完成情况。

占总成绩20%。

(2) 阶段考核:能够根据给出的企业环境设计出企业应用方案等复杂的大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任务由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根据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要求小组成员分别给出自评(25%),组内互评(25%),同时教师对任务小组的整体完成情况给出评价(50%)作为每位成员的共同分数。

占总成绩20%。

(3) 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在学生期中和期末课程学习结束后,统一参加技能考试。

期中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40%。

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组织课程教学相关教师在深入岗位调研和教学过程总结的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件、试题习题集、教学微课视频。

建立教学资源库,上传所有相关课程资源供相关老师和学生下载学习;依托“3A”学习平台——“教学云课堂”APP,微课掌上通平台,让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预习、自学和复习,也更加方面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和辅导。

十、职业基本素养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树立诚信意识,锻炼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2)通过项目法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项目的设计、管理和实施;(3)通过撰写方案设计报告,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常用专业英语词汇的兴趣;(4)通过课外拓展训练,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