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发展方向
浅谈新课改
浅谈新课改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将成为教育的核心。
如今我们面临着资源严重短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及人们道德力量的缺失等等问题,那么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是优为重要的大事。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作为心事教育工作的一员。
深感这种工作的责任之重大。
那么,新课程改什么?怎样改?下面谈谈个人看法:首先:教师们应该明白课改的价值取向,也是课改的灵魂,那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因为每个年龄阶段每个学生由于家庭受教育的程度有区别,且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富有独特个性的人,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对知识理解,接受就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思想状态等有全面深入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那么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关注就是最好的教育。
学生在被尊重的环境中,精神愉悦、积极上进、获取信息,知识再生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教育教学质量就会稳步提升。
其次,课程改革要想取得成果,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关键的一步。
以生的学习中出现的死记硬背,接受性学习、机械性训练的状况,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让学生不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小组活动”就是高效的学习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又培养团体意识,同时,使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和人格魅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将有力推动新课改的实施。
以往的课堂那是老师的地盘。
学生被动地被接受知识,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机械性形成你讲我听,你写我记,课堂死气沉沉,丝毫没有生机,严重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的知识的再生,学生综合能力低下这样教学模式长期下去,后果极其严重,如今的新课改,它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教师只是旁敲侧击,力求精简,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倡导乐学,做到练中有练、练中有讲,灵活适用。
新课程改革发展方向
的认识与理解 。3 . 自身学 习压力增大 , 焦虑情 绪严 重。
( 二) 老 师 方 面
1 . 老师教学 观念难 以转变 。2 . 教师压力普遍加 大。3 . 对多 媒体等技术以及网络等工具 的应用不够熟悉 。
方和学校 自主性仍然有限 , 无法选择适合 自己的教学 内容 。
三、 原 因探 究
( 一) 学生 方 面
( 6 ) 做好社会舆论宣传 工作 , 形成 良好 的社会环境 。
( 7 ) 提供课改物质保障 。做到硬件软件并施 , 为新课改的
1 . 学生观念 没有转变 。学生过多的关注成绩 , 导致许多人
等方式来转移 自己注意力 , 释放压力 , 提高 自身学习的信心。
( 二) 对 老 师及 教 育机 构
然存在 “ 满堂灌 ” 、 单 纯教授语 言知识 的现象 。 ( 2 ) 课程结构 : 强
调平衡不 同功能和价值 的课 程。当下大部分高 中开设 的英语
课程 仅限于讲授语法 、 词汇、 搭 配等知识 , 极 少数高 中英语课
关键词 : 新课 改 ; 高中英语 ; 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G6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2 0 — 0 2 3 9 — 0 1 新课改都是第一次接触 , 缺乏必要 的了解与培训 , 对 新课 改的 解读也有许多误解之处 。 这又无形 中加大了课改实施 的阻力 。 3 . 许 多课 改政 策未 能落实 , 缺 乏 良好 的课 改实 施社会 环
一
、
现象综合分析
通过调研 前的观察和 了解 以及调研过程 中不难发 现许 多 高中生升入大学后难 以适应大学宽松 、 自主 的教学模 式及 教 学环境 , 尤其是在英语这一学科 , 其对学生参与度 、 主观性 、 自 觉性要求最高且又贯穿小学 、 中学 、 大学 。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度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 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引导学生 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教学活
动。
增加学生互动环节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 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鼓励学 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见解,提 高学习效果。
提供个性化辅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 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 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学生 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 进措施
汇报人:XX 2024-01-13
目 录
• 引言 • 新课改下教学现状分析 • 存在问题剖析 • 改进措施探讨 • 实践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新课改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 教育的核心环节,旨在改变传统应试 教育模式下存在的弊端,推动学生全 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体 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学方法陈旧
灌输式教学
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 考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能力。
VS
缺乏互动
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不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参与度低
学生兴趣不足
由于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 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参与度低。
学生缺乏主动性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更新教学资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 准,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 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明确学习方向和 要求。
浅谈新课改的几点感受与建议
为核心, 培养能力是关键, 但不是放弃对知识 的学习, 掌握 知识是基础 , 没有
为 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探究活动、 开展研 究性学习活动, 在研究中培养学生 3 加强对学生的学 法指导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 、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
真正成 为学生学习的合 作者和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人 。 2 提高教学内部环节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 1课堂教学之 前
认真研读高中思想政治 《 课程标准》 学习、 , 贯彻课程基本理念 一 坚持 “ 以学生发展为本” 正确处理 好课 程、 , 教材要求) l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 进教师专业成长 、 要实现新课程 目标要求 ,政治教师不但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掌握政治教 育专业 知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关知识, 还要有一定的 自然科学知识, 尤其
要掌握学科联系 的本领 和全方位 立体 思维的能力。 教师只有博览群书, 博采 众长, 专博结合, 不断优 化 自己的业务素质, 才能让学生“ 服其师而信其道 ’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所要完成的三 典型的教学资源, 组织学生 合作 探究, 开展各种 活动, 做好课堂组织动员工
大主要任务中,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 尤其 是转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的任 作 , 包括激发兴趣 , 调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布置任 务, 使学生明确努力 的方 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 最终 目标 是为了转 变学生学习方式, 使培养 式 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 的,因而我们把教 师教学行为的 向; 适时指导, 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 提供舞 台, 展示学生的才华; 激励评价, 强 与学为主体的和谐统一 。 第 二、 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 发展 的和谐统一
2024年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6篇)
2024年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模板如下:一、引言(引入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在社会不断变革、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求。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教育部门推出了新的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用能力。
通过学习这个新课程改革,在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并对这个改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二、对课程改革的学习体验(包括内容学习和教学方法学习)1. 内容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我学习了很多新的课程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了更多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发现自己对于某些领域的兴趣和优势,也为我未来的选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 教学方法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也学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这些教学方法很有启发性,让我对学习的动力更加强烈。
三、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对课程改革的价值评估和未来的展望)1. 价值评估经过学习,我认识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这个改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 未来展望对于未来,我对课程改革充满了期待。
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的教育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未来,我们将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总结(对整个课程改革学习的感悟和收获)通过这次课程改革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我学习到了更多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未来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体会到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让我对学习充满了激情和动力。
我认识到了课程改革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价值,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五、展望未来(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和目标设定)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新课改心得
新课改心得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成为了教育界的一大焦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亲身参与其中,见证了新课改带给教育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新课改的一些心得。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的提出,使得教育目标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如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此基础上,新课改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新课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过去,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学科体系,导致学生负担过重。
而现在,课程体系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提倡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长。
其次,新课改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新课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新课改关注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
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而是倡导采用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新课改的推行,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新课改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仍需加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新课改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建议教育部门及相关机构继续加大对新课改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总之,新课改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它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与看法
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理解与看法新课程自实施课改两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联系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的教学实践,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与看法:这个问题也许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是满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谁也说不出一个头道来,综合各种对新课改的释义也只能归纳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即:通过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它讲究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某种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其不适合的地方。
过去的教学是有很多弊病的。
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水平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
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实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应试,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的。
所以,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新课程改革在我校推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现今,在新课改口号的推动下,学校的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启发式教学多了,学生提问和发言多了,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段也被大量使用,课堂“满堂灌”的现象减少了。
但伴随着这些繁荣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否认的新的问题:1、新课改的教育观点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学校订阅了很多相关新课改的书籍,但这些书籍不能转化成老师们的思想武器。
对于如何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一套完整的清晰思路,仍停留在以前的我教,你学。
认为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了,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了,或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解答了就是课改的新模式。
在课改教研课中,经常能够看到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形式,这确是推动课改的学习方法,因为老师知道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学习的水平。
拓展思维 开创未来——浅谈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
多长 , 人类的路就有多长。” 语文是所有学科 中一道最独特 、 最亮 容, 把握感情基调 ) , 读境 ( 要发挥想 象, 仔 细品味 ) , 如此步步深入
引 导 学 生 自主探 究 , 由浅 入 深 地 把 握 课 文 , 重 视 学 生 的 个 体 丽 的风 景线 ,也是学好其他学科 的基础 和获得知识 的必需 技能 , 的读 ,
地组织课堂活动。
量 的阅读产生的丰富的心灵体验 , 又促使学生产生 强大 的写作冲 种 正规的训练手段 , 具有重 要的规范作用 , 通过 这个手段学 牛
阅读和写作是语 文教学 中占比例较 重的两个部分 , 而这 两部
学生一起共 同研究 、 共 同探讨教学 中的各 种问题。学生是学习的 分的提高更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发散性思维。犹太人在全世界以聪 主体 , 而教师则是 引导者 、 组织者 , 要引领学生去想象 、 探究 , 以起 慧与博闻强识著称 ,好 的阅读 习惯就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功臣 , 它 而 到点拨 、 领入 门的作用 , 而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创造 。让学生成 会在孩子翻阅的第一本书上涂 上蜂蜜 ,让孩子感 觉书是甜的 ,
课 改 论 坛
拓 展 思 维 开 创 未 来
— —
浅 谈新 课 改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文/ 陈兆轩
要 动 手 查 字典 ) , 读 畅( 要 反复读 , 达到熟练 ) , 滇情 ( 要 分析 内 有 人说 : “ 人 生的路有多 长 , 语文 的路就有多长 ; 语 文的路有 准 (
实际, 又要 为解决教学 中的问题而进行深入研 究 , 教师不仅 要具 会使其蓬勃生长起来 。长期的阅读带给学生的馈赠是惊喜的 , 假
备基本 的文学素养 , 还 要具备综合素养 , 承担起 语文研究者 的角 若教 师在 其阅读 中促进 他们 发散思维 , 不断 思考 , 对 获得 的知识 色, 对课 程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 对课程策略进行深度选择 , 有力度 进行归纳 、 分类 、 总结 , 就可达到一举 多得 的效果 。而学 生通 过大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向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向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每一门课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也有着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围绕这一新方向来展开讨论,从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创新、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注重以情感来感染学生、以及要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四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新方向一、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创新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在教学设计时要大胆创新,教师要依照新课改的理论以及教学来设计理论,对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题型,要从传统的模式中进行突破,并不断探索创新。
首先,对于不同的课型教师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比如:对于新授课的课型来说,教师可以采取的是新课导入、新课探究、自我测评、总结课文以及课外活动等等方面来进行设计,对于活动课来说,教师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准备、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的评价和总结等等方面来进行设计。
其次,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正确把握住历史课程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并有机的把该课程和和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科内要注意横向以及纵向的联系。
比如:在教师向学生传授魏晋南北朝时的内容的时候,要正确的把握住历史课和文化课之间的矛盾和交织,要正确把握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矛盾和交织,这样,历史课程不但有了新的授课点,而且把几种课程进行综合,学生还能增进对其他课程的巩固。
此外,信息技术和历史进行有机整合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运用多媒体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可以是历史教学更加直观和生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这一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依照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二、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越浓厚课堂效率就越高,所以,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前提,所以,要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就要用趣味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兴致勃勃中情不自禁的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如何促成历史教学华丽转身
吁学皓 主 / / 2 0 1 3 . 1 2
来, 认真听课 了。 因此 , 历 史 教 师 要 给 历 史 课 堂 注入 情 感 , 增 强 自身 教 学 语 言 的 情 感色彩 , 让 历 史课 堂充 满 “ 人情味” , 情 意融 融 。 二、 更新教学手段 , 强调影像呈现 , 让 历 史 课 堂 生 机 勃 勃
幅度 的提 高 。 综上所述 , 教 师 只 要 不 断 地 更 新 教 学 目标 , 注意 情 感 教 学 , 以情 动 人 , 灵 活 运
衷, 个别人甚 至还在谈笑 , 思想极 其不端正 。 于是 我就给学生播放 了一段关 于南 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 , 随后 用悲愤的语气说 : “ 同学们 , 刚才我发现少数 同学思想 不集 中, 对于这段 屈辱 的中国历史 , 你们 中的一些 人无动于衷 甚至麻木冷 漠 。 忘 记历史无 疑也是一种背 叛 , 我 们应该去 了解 对这段历史 , 反思 这段历史 ……” 讲 完后 , 笔者 明显感觉到课 堂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 先前开小差 的学生也 开始严 肃起
能 牢 牢 地 吸 引 观 众 ,其 中一 个 重 要 的 原 凶 就 是 它 把 抽 象 的历 史 进 行 了 影 像 化 的 呈现 , 通过视频 、 字幕 、 图 片 等 向 观众 形 象 直 观 地冉 现历 史 。 主 讲人 讲 到 相 关 历 史
人物 的时候 , 往往 配以 肖像 ; 讲 到的历 史事件 时则配以恰当 的视频 资料 , 让观众 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 仿佛穿越 到了古代社会 , 与历 史人物进行 了一次跨时空 的对 话。 因此 , 教师要沣重搜集历史影音资料 、 教学软件 和课 件 , 在课堂 利用多媒体 开展教学 ,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使其更好地 参与课堂教学 。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发展方向探究
动, 加 强语 文学习的趣味性 、 实践性 , 促使 学生养成 在生活 中 学 习语文 、 运用 语文的 习惯 。比如 , 结合生活 实际 , 为学生设
与: 在教师指导下能解决的问题 , 教师就不要讲解 。充分发挥 学 生的 主动性和 积极性 . 让学生 切实 成为学 习 的主体 , 让学 生体 会到做学 习主人的快乐 。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或者利用设置悬念 , 吸引学生探索; 或者通过 旁征博引 . 激发学生广泛积 累; 或者 通过多媒体 展示 , 吸引学 生 注意力 . 激发学生 的模仿兴 趣等。 四、 创设易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情境 。 帮助学 生理解 感悟 语文学 习需要学生对文字有极强 的感悟能力 。这种能力 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 然而 , 要读懂“ 平面” 的文字背后的“ 立体” 情感, 是一个渐进、 缓慢的与思维同步发 展 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设置易于学生理解和感悟 的教学情境 。
语文是- f l 具有很 强实践 意义的学科 。 教 师要 结合学生 的 生活 和语文学 科 的特点 。有针对 性设计 一些语 文 实践 活
己的语 言 、 表情 、 肢体 动作 演绎作 者 的思 想 。 抒 发 作者 的情
感, 营造一种轻松愉 悦而又充满活力 的学 习氛 围 。学生 在愉 悦 的氛 围中 、 在教师激情 澎湃 的感 染下 , 阅读 、 领悟、 探 究 的
情感 。 激 发学生 的学习探究兴趣 , 强 调发挥 学生 在课 堂教 学 中 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 , 尊重学 生 的独 特感受 和感 悟 . 提 倡教 师尽可 能多运用 赏识激励策 略 , 激发 学生 的潜 能 。 挖掘 学生 的潜质 , 让学 生在教 师的引导 、 激励 下 , 实现 愉悦 学 习、 快乐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
本研 究 . 引领专业发展。
【 关
键
词 】 新课 程; 历史教师 ; 专业化发展
一
、
什么 是教 师专 业化
代 的独 立 特 征 ; 教 师 不 仅 是 知 识 的传 递 者 , 而 且 是 道 德 的 引 导 者 ,思 想 的启 迪 者 ,心 灵 世 界 的 开 拓 者 , 情 感、 意志 、 信 念 的 塑 造者 ; 教 师 不 仅 需 要 知道 传 授 什 么
学 习方 式 、 评 价标 准 、 课 程 管理 这 六 个方 面 的 转变 。
个 不 断 深 化 的过 程 。 本 文 所 述 的 中 学 历 史 教 师 专 业 化 发 展 主 要 是 从
两个 突破 : 即新 课 程 教 材 要 突 破 学 科 中 心 . 要 关 注学 生生 活 、 兴趣 , 又要关 注社 会发 展 , 充 满 时 代 气
三个 追 求 : 现 行 课 程 大 纲 主要 规 定 了知 识 、 技 能
方 面 的要 求 .新 课 程 标 准 则 要 求 全 面 体 现 知 识 和 技 能、 过程 和方 法 、 情 感 态 度 与价 值 观 这 方 面 的追 求 。 这 六 大 目标 、 三 方 面 追 求 和两 个 突 破 , 对 从 事 基 础 教 育 的教 师 专 业 标 准 提 出 了 更 高 的要 求 , 也 对 教 师 的 专
学 生 对课 程 的学 习 过 程 , 就 是 学 生 各 方 面 得 到 全 面 发
展 的 过 程
些 历 史 事 件 和 历史 知 识 , 而 在 于传 递 人 文 信 息 , 培 养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科研主旨与发展方向——浅谈教育科研的新视角“校本科研”
研 究解 决 问题 方 式 、方 法的 过程 中 ,根 据研 究 的 问题 而
确定 解 决 问题 的 方 法一 定是 适 合 自 己教学 专长 和 学 生年
龄特 点 、学 识 基 础 、前所 未 有 的 ,具 有 创新 意 识和 有 效 性 的新 方 法 ,制 定相 应 的研 究 计划 和 实施 方案 。 4 . 在 日常 工作 过程 实施 研 究 计 划。在 教 育 、教学 过
发 ,就 教 育 、教学 所 存 在 的问 题 中 提炼 出 的突 出 问题 , 通 过 一 定的 研 究程 序 取 得研 究 成果 ,并直 接 用于 学 校 的 教 育 、教 学 ,从 而 提高 中小学 教 学 质量 以及 教师 专 业 化 水平 的 研 究活 动 。校 本 教研 ,是 以一 线教 师作 为 研 究 的
育科 研课 题 不 能很 好 地 与教 学 结合 ,使 科 研 与教 研 成 为 了平 行 线 ,不能 调 和 ,课 题研 究 不 能成 为 教学 常 态 ,只 是按 计 划实 施 的教 学 活 动 ,不 能实 现 科研 的 主 旨 。
校 本 科 研 ,是 一 线教 师 从 学 校 发 展 的实 际 需 要 出
量。
要 完成 上 述 的转 变 ,就 要研 究 解 决 教学 过 程 中存 在
的教 与学 之 间 突 出的 矛盾 1 司题 ,实 现 教育 科研 的校 本 科
研 化 、校 本 教研 化 ,最 终 实现 教 育 科研 的 主 旨 。
二 、教 育 科研 与 校本 科 研 的 融合 是 提 升校 本 教 研 的
多年来 ,校 本 教 研一 直 主 导着 学 校 的 教学 工 作 ,教
新课改下的职业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新课改下的职业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职业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也在不断地调整与优化。
在新的教学体系下,历史教学需求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因而职业中学历史教师该向何方向发展呢?一、学科专业知识方向作为历史教师来说,首要的专业发展方向是学科专业知识方向。
历史学科包含复杂的历史史实和哲学理论,不断不断拓宽历史教师的知识面,是职业中学历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历史学会或者阅读历史上著名专著,不断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在日后的备课和教学中更轻松地讲解历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
二、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技能提升方向职业中学历史教师应随着新课改的需要,持续进行自我教学技能提升和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可以了解和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法、项目制教学法,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通过拓展课程内容和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
三、学科研究与学术交流方向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了解不同历史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深入研究专业的历史学科知识,掌握学科的前沿发展和趋势,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和深刻。
教师同时应着重加强学科研究,与同行教师展开讨论和交流,进行学科研究,挖掘历史教育的深层意义和其他研究领域的交叉点,进一步拓宽学科教育的前景。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职业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朝着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技巧提升和学科研究与学术交流三个方向迅速发展。
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是职业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和素质,不断创新和提高教育水平,努力发挥好教师的作用。
新课改下的职业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新课改下的职业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导语:新课改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教育的转型发展,同时也给历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专业。
1.探索翻转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模式能够将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历史教学中,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注重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知识更新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
作为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更新和学科研究,做到学无止境。
1.关注历史学术研究的前沿。
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研究小组等,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
2.关注历史教育研究的进展。
可以阅读历史教育专业期刊,了解新课改下历史教育的研究成果,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自己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3.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可以参与学科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创新的思路。
三、综合素质的提升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历史教师,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1.加强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
可以参加教师培训班、研修班等,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堂管理等。
2.注重个人素质的养成。
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审美能力等。
关于当前教师新课改理念的一些看法
关于当前教师新课改理念的一些看法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教师新课改理念的一些看法。
新课改理念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适应新课改理念带来的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本文还分析了新课改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教师、教育改革、学生主体地位、创新能力、教学能力1.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新课改理念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一些看法,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教师的角色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主导角色。
然而,新课改理念提倡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强调促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方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习”。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改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应通过引入项目化学习、实验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实践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升教师在推行新课改理念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了解教育前沿的发展方向,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教师应加强对新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应注重自我反思和不断学习,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新课改中课程评价发展方向对特殊教育的启示
新课改中课程评价发展方向对特殊教育的启示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评价存在评价功能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主体单一等诸多问题,这种课程评价的片面性导致了中小学教育的失衡,我们急切呼吁把新课改中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改课程评价特殊教育启示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1.0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量化评定具有简单、精确的特点,减少人地主观臆测,显得更客观、严谨,但是我们课程评价的重要对象之一是学生,他们具有人所独有的社会性和意识性,他们的现状和发展都是丰富多样的,如果只被抽象简化为几个数字,教育的特殊性也就泯灭。
所以我们的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
在特殊教育中,我们重视量化的评定,这在教育诊断和教学评价中尤为体现,但是我们也要把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因为我们的学生个体差异性比普通教育更大,他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千差万别,采用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质性评定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状况和教育现象。
2.0评定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以考试的方式,按成绩排名,其结果总要把学生分个优中差才算结果,评价的功能以甄别为主,长此以往容易给学生贴标签,对学生形成刻板效应,容易造成学生在班集体或是同伴关系中的地位不平等。
评定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环节,评定是为了了解学生、收集有效信息,进而形成更有效的课程和教学。
所以评定还有更重要的功能:诊断、导向、鼓励,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发展,全面反映学生和教师的学习经历、成长轨迹。
在这一理念的实践方面,特教优于普教,特教的学生大多有自己独立的档案袋,对特教对象的评定,也更多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现有能力及需求和教学效果的评量。
我们要找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要给出适合学生的不同水平的支持性目标,最终达到相关的功能性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分析新课改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教师具备更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因此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途径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背景、培养和发展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背景新课改旨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比传统教育,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深厚的学科功底、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等。
因此,高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和发展途径成为当务之急。
二、专业素质培养途径1. 提供全面的培训:学校应该组织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培训课程,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多样化,可通过专家讲座、讨论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
2. 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教学的实践,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实训,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让教师能够亲身体验和探索教学过程,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建立导师制:为新任教师或需要提高的教师提供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技巧,并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4. 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培养教师的教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参与教育研究项目、撰写教育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专业发展途径1. 提供进修和研修机会: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进修或研修班,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进修课程,如研究生课程、教师培训课程等,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2. 参加教师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刘 孝 标
( 州 市 徐 楼 中 学 , 苏 邳 州 2 1 0 ) 邳 江 2 30
伴 随 着 社 会 的进 步 、 济 的 发 展 , 会 对 于人 才 的需 求 也 经 社 发 生 了结 构性 的变 化 。目前 具有 综合 素 质 的人 才 越来 越 受 到社
会 的青 睐 , 了满 足 这 种 需 求 . 须 培 养 社 会 所 需 要 的具 有 综 为 必 合 素 质 的人 才 , 教 育 界开 始 大 力开 展 新 课 程改 革 。那 么在 新 在 课 改 的背 景 下 , 现如 今 的英 语 教学 应 该朝 着 什 么方 向 发展 呢 ? 重 视 英 语 启 蒙 教 育 科 学 研究 表 明 .— 5 是 孩 子语 言 学 习 的 最佳 时期 . 果 0 岁 如 这 个 时候 给孩 子 提 供 一 个 良好 的英 语 学 习 环 境 ,将 会 对 其 以
象 , 而激 发 学 生 自主 学 习 , 从 以及 在学 习过 程 中不 断 地 调 试 自 己 的学 习 策 略 、 习 方 法 , 样 不 但 有 利 于学 生 英 语 知 识 的学 学 这
的 “ 到 老学 到老 ” 然 而 , 不 可 能 一 辈 子 都 呆 在 学 校 里 , 活 。 人 当 人踏 出学 校 走 入 社 会 以 后 ,所进 行 的 学 习 活 动 大部 分都 要 靠 自学 来 完 成 , 时 候 , 这 自学 能 力对 于个 人 的成 长 就显 得 十分 重 要 。 在学 校 里 进 行 英语 学 习 , 中一 个 重 要 的任 务 就是 培养 而 其
掌握 , 只有 这 样 才 能 为接 下 来 的 听 说训 练 打 好 基 础 。 后 要 为 最 学 生 听说 能 力 的提 高 创 造 更 多 的 条 件 。 所 谓 听 说 能 力 就 是需 要 通过 多听 多 说 才 能 培 养 出来 的 能 力 ,而 课 堂 教 学 又仅 有短 短 的4 分 钟 , 这4 分钟 里 . 师 把 全 部 的 时 间 都 放 在英 语基 5 在 5 教 础 知识 和语 法 的 讲 授 上 还 嫌 时 间 不 够 ,那 在课 堂 上 留 给 听说 训 练上 的时 间 就 更 是 少得 可 怜 了 。 这 种 情 况 下 , 有 努 力 寻 在 只 找课 外 时 间 来 加 以练 习 。 教 师 可 以 带 领 学 生 多 开展 一些 与英 语 有 关 的课 外 活 动 , 是 英 语 演 讲 、 语 辩 论 赛 、 语 歌 唱 比 像 英 英 赛 等 , 过 这些 活 动 不仅 能够 丰 富学 生 的课 外 活 动 , 能 让学 通 更 生 在这 些 活 动 中逐 渐 提 高 听说 能 力 。 五 、 变 英 语教 学单 一 的评 价 方 式 。 终 结 性 评 价 和 形成 改 将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July 20212021年7月第18卷第07期Vol.18No.07读与写杂志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倪友强(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福建泉州362000)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环境都发生变化。
为了契合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基本要求,当前正处于创新改革中的学校体育教学则需要明确发展方向,从学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环境等多层面着手,为小学生感知体育的独特魅力打好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7-0294-011引言现代教育环境中体育课堂的受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模式,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堂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需要,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不断围绕体育教育作出尝试,截止到目前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实践成果。
本研究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出发,探索学校体育教学的纵深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方案。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现状2.1课堂主体角色发生偏移相较于传统时期的体育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让学生的成长空间得到拓展,主体地位明显提升。
与传统课堂空间下的学生地位不同,当前小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全过程都是围绕学生展开,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来制定体育教学方案,优化体育课堂环境。
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所处地位明显提升,也表明在现代体育教育环境中课堂教学的重点已经从教师向学生偏移[1]。
2.2课堂模式得到革新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
从得出的结果来看,课堂模式多是以传统模式为主,枯燥的讲解、实践、自由活动构成了小学体育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对小学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上的尝试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未达成“常态化”的目标,自然所展现出的效果十分有限[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发展方向新课改在全国很多地方已搞得轰轰烈烈,这次课改直接面对的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我国基础教育以前过分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对人的能力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这种陈旧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新课改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式改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对学生提出高要求的同时,其实更是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胜任自己的工作,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经过一个多月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我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尝试了一下新课程改革教学,颇有收获,受益匪浅。
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入我的视野。
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
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
比如登山,一个个台阶,是拖起你生命之峰的基石,一道道绝壁,是刺激你生命活力的养份,极顶的风光,只有在征服了过程的艰险之后,才会具有勾人心魂的魅力。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
使全体教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
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己碰到的问题),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
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具体做法是: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4、采取四种方法(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
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
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
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
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这个国家,如果是现代的国家,如果是现代世界的一个国家,那末他的教育,更不能不顺应着时代和世界的教育趋势,而随伴着竞进。
"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正是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这样一个高新科技不断涌现且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变革时代,教育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教育改革,不同程度地把改革的重点转向了课程层面,试图通过课程改革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增强国力和争取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我国也于2001年开始,拉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理念、结构、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就对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
要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就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自身的力量。
而随着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教育技术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在面临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就更应当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善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它在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待方面,都显示了其强大的和独到的作用。
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编制和运用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和教育评价,以优化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要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进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上,也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内容、方法体系进行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到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二、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一部分老师在过去上课大都采用简单化的课堂处理方法,仅仅以口头讲授或黑板板书的方式来传授和呈现教学知识。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高效率,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其不足之处日益明显,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缺少对学生的特征分析。
在不了解学生的态度、认知特点、知识基础的情况下,盲目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引导作用,最终却只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经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老师们的自身努力,如今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已能综合地考虑到教学因素的诸多方面,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
三、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新技能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能,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和广泛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等。
正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具有更广泛的表现能力,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都在积极认真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老师们已经由过去对信息技术的一知半解,到如今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特别是我校理化生学科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等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趣味、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感染力强,极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获取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能轻松驾驭电脑,并从各种途径获取资源,经过加工处理成为适合自己教学的有用素材。
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能熟练地运用所学到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推动着新课程的改革,优化着教学的效果,正在不断地提高着本地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传统上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听讲、模仿、练习,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这种单一的学习模式正在逐渐改变。
教师的教学也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更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有个别教师正在尝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个别化教学,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也正是新课程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
他们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学习进度,甚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知识的呈现次数。
但是,这种教学尝试还仅仅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内,长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策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还需要我们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真正实现由统一的规格化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总的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许多方面向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也正在不断学习、不断变革和不断创新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活动更能突出新课程下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最终促进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