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环境改造模式研究——以上海新天地、苏州桐芳巷为例

历史街区环境改造模式研究——以上海新天地、苏州桐芳巷为例
历史街区环境改造模式研究——以上海新天地、苏州桐芳巷为例

南京林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历史街区环境改造模式研究——以上海新天地、苏州桐芳巷为

姓名:李世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指导教师:王晓俊

20070601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的提出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化建设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危机:我们的城市正趋向变成同一种模样,城市正在变得千城一面,失去各自原有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文脉,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消失,我称之为“城市记忆”的消失。目前在国内,现代城市建设更是忽视了城市自身的地理环境,照搬照抄外来模式:不分规模、性质,不顾原有的民族文化情调、历史人文环境;把高层、超高层当作城市现代化极为重要的标志。我们在上海、广州、深圳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高楼大厦,看至4最多的也是这些大厦,而城市的记忆部分是越来越少,甚至消失掉了。作为城市改造的重要部分,旧城中大量的历史街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现代化高楼,使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

如1999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在旧城改造过程

中,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址前的大面积历史街区

建筑拆除殆尽;舟山市政府以“旧城改造”为名,大面积破

坏定海古城的传统历史街区和古居老宅,晚清典型建筑傅家

大院、丁家楼、孙家店铺、胡家店铺、蓝府东厢房、忻家大

院相继被毁;2000年,福州市仅存的历史街区一一朱紫坊和

“三坊七巷”街区格局,前者被规划拆除,后者被开膛破肚

改造为商业街(图l一1)。同年五月,在房地产开发商授意

下,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一三通桥,被正在进行中亭

街改造工程的施工队炸掉等等这种例子在中国各地不断的上

演”1。又如北京,与过去相比,具有特色的胡同少了而高楼

大厦多了,现代化的味道多了、西方化的味道多了,惟独没

有了北京的味道。我们的城市正在以远离多样性、差异性和

历史文化特色的方式忘掉自己。然而,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而由于城市发展而给历史街区带来破坏的,中国并非始作俑

者,国外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说过这样一句话“城市是一本打开

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

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

读这本历史的书,就如同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

它的历史,它的意蕴。把历史文化和老建筑遗留下来,才便

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街区,老建筑都拆光了,一座城市

围1—1福州三坊七巷

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

圈1—2从E到下依次为:浙江乌镇、山西平遥古城、浙江临海紫用历史街区

1.1.3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历程的启示

近代欧洲,在工业革命后相当一段时期,

由于忙于生产发展,对历史街区及其环境的保

护非常漠视,甚至视为城市发展的障碍。因此,

一批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中遭到毁灭。1925年在巴黎国际装饰艺术博览

会上,现代派大师勒。柯布西耶还曾提出过一

个巴黎中心改建计划(图l一3),要将巴黎塞纳

河北岸古城区全部拆除,而代之的是一些现代

的高楼与立体交通,幸未实现,否则我们就再

也看不到现在的巴黎了。但在经历过许多挫折

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了历史建筑具有的种种

不可替代性。在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

问题上,欧洲起步早,保护数量多,质量高,.

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图l一4)、法

国巴黎以及北欧一些国家,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可以供我们学习参考”1,但随着二次世界大战

后的经济复兴,城市建设高潮迭起,致使许多

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及其环境受到了破坏““,

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问题也越

来越复杂。许多国家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时

期,拆除了大量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使城

市历史面貌被破坏,文化传统特色丧失,造成

了不可估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待经济建设高潮过去,才恍然醒悟,开始进行历史文化遗产

的挽救和保护工作,但已经是亡羊补牢了。许

多的发达国家都有这样的教训;走过这条“破

坏——反省——保护”的弯路,但历史文化遗

图1--3柯布西耶的巴黎voison计划

图l一4威尼斯圣马町广场

产的珍贵,就在于它的不可再生性,己丧失的历史信息即使进行复制,也丧失了它的原真性。所以中国应当吸取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将保护的研究和措施做在被破坏之前,以免重蹈一些国家的覆辙。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之迅猛,城市更新和城市化进程之快,之广,持续的高速度发展为举世所震惊。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国至今仍有许多城市的历史性街区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这些传统的历史街区以整体性的环境风貌体

现着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示着某个历史时期城市的典型风貌特征,展示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长期的发展赋予其所在城市独特的空间结构(spacestructure)和城市肌理(citytexture)。研究历史街区对于了解一个城市发展历程和文化脉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真实地记录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文脉和历史发展的轨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然而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人口的增加,居住环境日益恶化,都使得传统的历史街区趋于衰败,大规模的旧

城改造又使历史性街区面临土崩瓦解,大量的

历史街区被现代的建造所取代(图1—5)。

面对经济发展的诱惑,在城市的扩建和改

造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严重社会问题,最

明显的表现在大量拆毁原有的具有文化价值

的、体现历史脉络的传统建筑和历史性街区,

而以大型写字楼、超大型购物中心及其他产生

高额利润的土地使用方式取而代之,这种以经

济目的代替人性化发展的方式,使原有体现城

市特色的历史性商业街区被大量的现代建筑取

代和破坏,城市正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使其面临着经济冲击下的文化危机和社会危

机。因此,研究城市历史性街区进行可持续发

展的规划设计和环境改造已成为当前保护城市

历史、延续城市文化脉络的重要环节。.本文对

历史街区改造模式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希望能

圈卜5传统的街区正被高楼所取代

摸索出一条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怎样使历史

性街区的改造既能保护城市历史又能适应城市

的高速发展。

1.2.2研究的意义

研究历史街区改造的意义,首先是因为其历史意义,历史街区的建筑和环境是最直观的历史。其次是文化意义,历史街区经过多年的演变生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和特定的地域风俗文化,尤其是在旧城的住区部分,因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所以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内在的文化内涵,所以说很多历史街区能够说明一座城市的文化,同时这些历史街区及其建筑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第三是社会意义,能使人们了解一座城市的成长史和演变史。第四是为了保护城市历史风貌,要维持历史文化特色,就应当保护其风貌和街区的肌理。第五是经济意义,现在经过改造后的历史街区已成为城市最具经济活力和旅游观光的地方,不仅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历史街区改造比较成功的如上海新天地、苏州桐芳巷、西湖天地改造等几个。

第二章历史街区的相关概念及其保护与更新的理论依据

2.1历史街区的相关概念

2.1.1历史街区的定义

在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形成历史街区的概念,但已经注意到了文物建筑以外的建筑环境的保护问题。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和来势凶猛的旧城改造的热潮,国务院在1986年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1。

“历史街区”是指某一地区历史文化上占重要地位,代表这一地区历史发展脉络和集中反映地区历史特色的建筑群”1。其中或许每一座建筑物都够不上文物建筑保护的级别,但从整体上来看,却具有非常完整而浓郁的传统风貌,是一个城市历史的活见证。而特定的地域和人文精神,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它们作为城市的“建筑年鉴”记录着城市历史演变的轨迹,显示着城市的“记

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凝聚着本土

乡民的认同感和团结精神(图2—1)。

历史街区是历史建筑的聚合,其构成的道

路骨架、城墙、市楼、传统民居群等物质空间

形态可以称为历史街区的“客体形态”。历史

街区不仅包括“有形文化”的建筑群,还包括

蕴涵其中的“无形文化”,如世代生活在这一

街区中入们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组

织结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等””。从某种意

义上讲,“无形文化”更能表现历史街区特殊

的文化价值。

历史街区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片区,以区别

于独立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一街区在城市历史

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较完善的历史风

貌与集中反映该地区特色的建筑群(图2—2)。图2m1上图为绍兴鲁迅放里历史街区历史街区在具有物质属性的同时,也具有图2-2下图为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

社会属性,两者是同等重要的,不能有所偏执。

历史街区的社会性,包括居住的居民群体和他们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形态,与“无形文化”共同可称之为历史街区的“主体形态”。.历史街区之所以能存留至今,就其内在的文化传统传承机理而言,正是人(居民)与历史遗存(街区)之间的濡染互动,使得历史街区在物质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连贯性和自我调适。所以居民生活的客观需要,是历史街区乃至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所在。

2.1.2我国目前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几个误区

历史街区的保护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由于许多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对这项工作还不是非常熟悉,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的理解和做法,这些错误往往会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1.现在流行一个不恰当的说法是“要提倡积极保护,反对消极保护”。保护就是维护保护对象的原有价值不受损害,无论对文物建筑还是历史地段,都应该有明确的保护要求。如要利用,一定要符合保护的前提。提出“积极、消极”说的实质是要降低保护的要求,以满足一些眼前利益的要求。

2.近年来一些人看到历史街区可以带来旅游收益,将历史街区仅仅看作是旅游资源,而将保护看作为开发旅游的手段。这从理论上说是本末倒置,在实践上也会带来许多错

田2—3为开封宋街

圈2--4为沛县汉街

误的做法。

一种情况是以保护和发展旅游为名拆旧建新,全国陆续出现了承德的清代一条街,开封的“宋街”(图2—3),沛县的“汉街”(图2—4),使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街区沦为“假古董”。其中有些“假古董”在短期内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以至出现竞相仿效的情况。但后来它们不再成为人们热衷的对象,旅游收益迅速减少,使得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都误码率入歧途。

这种形式的开发建设是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相抵触的汹1。是对真正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地方虽然没有大拆大建,但是提出将历史街区中的居民全部迁出,把民居全部改为旅游和文娱等设施,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历史街区失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一也就失去了“生活真实性”“”。这种以表演性仿古活动来代替依附在这些

历史场所里的真实的人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另一种造假的行为,街区会因此失去原有的历史韵味…1。

3.还有一种错误的做法是把历史街区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项目,用招投标方式的商业运作,以取得效益和利润。由于房地产开发的目的就是以利润为前提,而不是以保护为目的,因此依靠房地产开发公司去保护历史遗产是难以奏效的,这也是许多历史街区受到破坏的症结所在。

4.有一些规划设计单位往往把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等同于一般城市旧区改建或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导致了一些规划的欠科学合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1.3历史街区改造面临的问题

1.历史街区现状问题

(1)人口问题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往往是人口最为

密集的地区,历史街区一般位于老城区

的核心区域,历史形成的商业吸引力促

成了人口的高密度。传统的街区由于历

史的原因成为了混杂居住的大杂院几户

人口住在一个院落里面(图2—5),因

此,消除大杂院和外迁人口成为历史街

区保护与更新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2)环境和基础设计问题

大多数历史街区由于年久失修和使

用不当造成街区内的物质环境恶化;街

道的路面破旧;建筑物破损严重出现危、

漏现象;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人口密集,图2--5传统生活院落

院落内乱搭乱建,多数房屋质量较差,

有的甚至有墙体出现开裂等危险状。由于维护资金的缺乏,保护工作的滞后,再加上历史街区的街道本身难以铺设各种管线,街区基本没有现代生活所有的各种市政设施,还缺少各种绿化和生活保障设施等,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使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恶化。例如一些历史街区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给、排水系统,给水管很多是居民自己修建的,污水一般就地排放,导致街区内污水到处流淌,街区环境恶化(图2—6):住宅内阴暗潮湿,人口密度居高不下,通风采光条件差。街道上水泥电线轩林立,沿街店面色彩混乱,原有的传统街景遭到破坏。

2.规划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1)资金问题:历史街区改造需

要政府和开发商挚付高额资金。据有

关资料统计,目前旧城改造的成本,

每平方米造价高达8000元,历史街区

内改造成本突破了l万元。如此高额

的开发成本,政府无力支付,开发商

也望而却步。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效

益,开发商只有提高容积率,因此对

历史街区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历

史风貌伴随着高楼的矗立也永远离开

了我们。

(2)限高与容积率:历史街区一

般都划定了核心保护区和控制区。以

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核圈2--6生活设施陈旧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心保护区以保护现状为主,其限高一

般为6米,容积率约为0,7。在控制区内,根据不同地段,限高一般为9---12米,容积率约为1.0,个别地段限高为18米,最大容积率约为1.5。无疑,这些严格的限制条件加大了投资风险。

3,管理政繁阅题

(1)立法问题:多年来,历史街区一直处于分而治之、机构重复、管理混乱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多家单位共同管理,因多头管理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目前许多历史街区己划定了保护范围,并编制了保护规划。但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未出台,造成保护区工作缺乏统一标准,对保护区的管理造成隐患。

(2)保护程序问题: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必须建立起规范化的保护程序。目前,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尚处于现状调查和规划阶段。从长远来看,历史街区的立法、使用、深度开发等各项工作都应列入系统化的程序之中,以利于历史街区各项工作的健康、协调开展。

2.1.4历史街区的发展趋势

城市要发展,历史街区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更新和发展是必然的选择。虽然历史地段的建筑大多都很破旧,功能不完善,保存价值也不高,然而许多城市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历史风貌荡然无存,无不令入对文化遗产的丧失感到震惊和痛心。虽然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的重要性,通过保护街道的格局,控制建筑的高度和尺度,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与环境,调整居住人口的密度和功能布局,保存、修缮、更新街道的景观、建筑的风貌等等许多措施来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并通过小规模的、一步步的规划、保护措施进行有机更新和发展的探索。

历史街区是现在人们比较关注的地段,因为它是反映一个城市特色和文脉的地方,

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传统民居保护关注的增加,历史名城、历史街区以及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利用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本文结合苏州历史古城保护和当地历史文化,以平江路历史街区为例来探讨一下历史建筑保护的问题。 关键字: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 曾有不计其数的学者及有识之士呼吁要保护苏州这座古城。然而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历史遗存在我们眼前轰然倒塌、悄然消失了。以至于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功夫,千年古城就完全改变了模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多少人叶落归根,回到家乡寻寻觅觅,却再也找不到自己魂牵梦绕的故里。即便是住在当地的苏州人,只要一不留心,便再也找不到儿时的回忆。 只要社会在发展,城市就要建设,而建设自然就会有拆迁。英国建筑学家迪克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充满活力的街区总是既有新建筑又有旧建筑,而如果全是某一时期的建筑,只能说明这个街区已经停止了生命。”但是在古建筑进行拆迁之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什么东西我们可以拆,什么东西我们不可以拆。其实,历史文化名城,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它拥有多少很古老的建筑,而在于它还存在着多少可以追溯古老历史的东西。但过去的几十年,我们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不过好在最近这几年情况有了改变,随着山塘街、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的开展,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美好的前景。接下来,让我来介绍一下平江路历史街区的保护成果。 平江路,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全长近两公里。南连干将路,西邻临顿路,东近护城河,北连拙政园,与观前街垂直距离不足300米。宋元时代苏州又名平江,所以以“平江”冠名。 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据说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依然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所谓“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一条石板路贯通南北,路上商铺很少,颇有几分拙政园的俊秀淡雅。平江路附近荟萃了很多文化遗迹,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和藕园,有假山冠绝天下的狮子林,有太平天国忠王府和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晋会馆,还有很多的名人故居和老宅。 在我看来,苏州平江路的改造是成功与失败参半的。 首先,她尽力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细节,使得历史文脉得以很好地传承。在平江路保护者得眼里,老的、旧的才是最有韵味的,除了非拆不可的危房才尽量按照原有样式重造。修缮的房屋努力做到修旧如旧,苏州古建筑的维修人员精心呵护下,原有的老宅大多保留下来了。

试论苏州山塘老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设计1

浅析苏州山塘老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设计 1.摘要 通过这个学期对城市设计课的学习,对于一个学城市规划的我来说,确实是受益匪浅的,而又听了吴老师通过他的实际工程项目来解说城市设计的课程,从区位空间下对城市设计的审视,到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思考,再到后来的滨水城市设计案例,以及关于传承历史文化名城特质的城市设计案例等等,这些实际经验使我越来越大对城市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前段时间去苏州、上海为期10天的关于城市设计的认知实习的经历,基于历史街区审视下的城市设计探讨在街坊改造和更新过程中,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去发现并找回失去的历史街区。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urban design in this semester, for a student of study urban design , really is beneficial, and listened to the teacher Wu through his actual project to illustrate urban design course, from the space location of city design, to look at urban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nking, to later waterfront city design case,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inheriting the qualities of urban design case, etc.,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make me more and more urban design to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especially in some time ago to go to Suzhou , Shanghai the ten day about urban design cognitive practice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block scrutiny of urban design to discuss the neighborhood transformation and renewal process, how to use the method of urban design. Key words:historical block protect renew 正文 苏州的历史街区:山塘街 一.背景的资料 问题的提出:城市历史街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在传承古代人们的审美、社会、技术价值观的同时体现了相当高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技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它是保持一个城市文脉延续性的标志。另一方面,相当多古代建筑仍在为现代人使用,保护与更好的利用是大势所趋。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国内一些城市的旧区改造常采用一种“推土机式”的改造计划,伴随其的是大规模的“拆迁、居民动迁、历史风貌的破坏和丧失”,“千城一面”的现象造成了城市文化的缺失。这种严重破坏人类文明的行为,值得反思。苏州,这一闻名于世的江南水乡名城,一直是我国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城市,而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山塘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实践,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历史文化明街有哪些

中国历史文化明街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明街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为了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那么?第一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北京市国子监街、山西省晋...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为了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那么? 第一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 北京市国子监街、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大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山东省青岛市八大关、山东省青州市昭德古街、海南省海口市骑楼街(区)(海口骑楼老街)、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廓街 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 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罗西亚大街、北京市烟袋斜街、福建省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漳州古街)、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 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晋商老街、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渔梁街、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江苏省无锡市惠山老街、上

海市徐汇区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广东省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福建省龙岩汀县店头街、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古街、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翘街。 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 福建省厦门市中山路、四川泸州尧坝古街、西藏江孜县加日郊老街、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江苏省南京市高淳老街、山东青岛小鱼山文化名人街、浙江省临海市紫阳街、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广东省深圳市中英街、安徽黄山市休宁县万安老街。 第五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 广东省广州市沙面街、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河南省濮阳县古十字街、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明清古街、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水街、广东省珠海市斗门镇斗门旧街、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永宁老街、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松口古街、江苏省泰兴市黄桥老街、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上下正街 延伸阅读: 北京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位于东城区安定门街道,他的名字源于坐落在这条街的古老建筑——国子监。街道全长669米,平均宽11米,距今已有700年历史。街区内集中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子监、孔庙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是全市唯一一条以街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街道,也是北京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东西贯通的国子监街以其幽雅、宁静的环境和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成为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景区。正如乾隆所言"京师为首善

浅谈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与改造——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浅谈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与改造——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摘要: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它规划与建筑的独特风格:完整的城池格局与兵营的结合;北方胡同与四川庭院结合;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与川西民居结合;营房,住宅与商业结合;这些特征加上宽窄巷子本身的建筑艺术特色与历史文化信息,使之越发成为稀缺的艺术珍品。宽窄巷子还是成都休闲市井生活的最佳体现。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莳花弄草;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筹交错,大宴宾朋,再到现如今文人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味生活。宽窄巷子无论在哪一时期都是成都生活的写照之一。 关键词:宽窄巷子;保护;改造;历史沿革;价值分析 一、宽窄巷子的历史沿革与价值分析 成都是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旅游的中心城市,有着“第四城”的美誉。“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成都市四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水井坊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位于市中心天府广场西侧约1000m,地理位置优越。保护区北、南、东、西分别以泡桐树街、金河路、长顺上街及下同仁路西50~100m为界,总控制面积约为319342㎡(约合479.02亩)。其中核心保护区约占66590㎡(约合99.89亩),包含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传统街巷。 1、历史沿革 成都自公元前311年筑城,历经2300余年, 城名未改,城址未变,在中国几千年的城市建设史 中极为罕见。1646年,成都全城毁于战火,现存建 筑基本为清代陆续修建的,城市格局依然保持千年 传统,概括起来就是“两江环抱,三城相重”。“两 江”指环绕成都的郫江与锦江,又称府河与南河; “三城”则指大城、少城(清代为满城)、皇城。 宽窄巷子就是满城的代表街巷。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政府出于军事 要求,调集荆州驻防八旗官兵入川,并于康熙六十 年(1721年)留驻成都,在原少称为是修筑满城, 实行“旗汉分治”。 成都满城位于大城内,西侧利用大城西垣,东 侧为皇城萧墙墙址,城内街巷布置成鱼骨形,形制 与清北京内城相似。清末傅崇炬《成都通览》中描述其“以形式观之有如蜈蚣形状,将军衙门居蜈蚣之头,大街一条直达北门如蜈蚣之身,各胡同左右排列如蜈蚣之足。城内物景清幽,花木甚多,空气清洁,街道通旷,鸠声树影,令人神畅”。 辛亥革命后,满汉界限消除,成都原有的官兵住宅逐渐被公馆与私宅替换,民国时期达到了建设的高潮。解放后大量人口迁入,民居院落渐变为杂院,拆改搭建破坏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到了20世纪90年代,满 城绝大部分只剩下道路格局,宽窄巷子是仅存的保留 着传统院落和民居建筑的街巷。 2、价值分析 经过研究得出,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价值 在于它是见证成都二千三百年来城市建设发展与演变 的代表。 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它规划与建筑的 独特风格:完整的城池格局与兵营的结合;北方胡同 与四川庭院结合;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与川西民居结 合;营房,住宅与商业结合;这些特征加上宽窄巷子 本身的建筑艺术特色与历史文化信息,使之越发成为 稀缺的艺术珍品。 宽窄巷子还是成都休闲市井生活的最佳体现。从

平江历史街区

平江历史街区 (一)景区概况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护城河、西临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至今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园林1座—耦园,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展示区——中国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苏州评弹博物馆,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址。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曾生活于此,至今,区域内的居民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平江历史街区作为苏州古城历史街区的代表获得2005年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并被国家列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平江路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游览时间1.5小时。 (二)景点详细介绍 [景观石处] 请大家看我的右手边,这上面镶有两块中英文奖牌。它是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给平江历史街区保护项目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是当年唯一一个获奖的历史街区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曾对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做出这样的评价:“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碑亭] 大家现在看到这座碑亭是我们在2007年为迎接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曁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而建造的,采用具有江南地域风格的建筑造型,内有我国最早的一副城市规划图《平江图》的复制品。 《平江图》是南宋绍定二年,苏州郡守李寿朋所制,因年代太久,图碑模糊,于民国六年(1917)再次深刻,现存苏州市碑刻博物馆(文庙)。图碑高277厘米,宽142厘米。该图刻绘了宋代平江城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详绘城墙、护城河、吴县衙署和街坊、寺院、亭台楼塔、桥梁等各种建筑物,其中桥梁多达305座,庙宇、殿堂250余处。该图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请大家看图上这块区域(指向平江历史街区区域),这块区域就是近千年前平江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格局,等下我们可在碑的背面看到现状图。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平江历史街区现状图,平江历史街区虽和苏州古城一样经历了千年沧桑,但仍然保持了旧时的面貌。将其现状和《平江图》对照后,可以清晰地看出,区域内街巷、河道的分布和《平江图》的标示大体上是一致的。宋代平江城这张精妙绝伦的“双棋盘”,在这里留下了完整的一角:东有城墙残垣,勾勒出古城的一段轮廓线,纵向有护城河、平江河,横向有胡厢使河、柳枝河、新桥河、悬桥河,组成“二纵四横”的河网。小河两岸,视线所及都是高低错落的旧宅老屋,让人看到数百年来苏州人生活环境的原貌。 2002年为迎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以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领衔编制的《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为指导,按照保持古城格局、展现传统风貌、美化环境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的基本要求,坚持“修旧如旧、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清淤、码头修整、驳岸压顶、绿化补种、路面翻建、管线入地工程,加快完善停车场、接待中心等交通组织体系,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思婆桥]

阊门历史街区(上)

阊门历史街区(上) 阊门历史街区(上) 位于苏州古城的西北隅的阊门,是苏州建城时设计建造得最为宽阔高大的一座城门,它的位置处在城西稍偏北,在《周易》的八卦中,称为(兑)方。古人把天地分为八个方位,分别和天上的八路天风相通,这路天风,是最重要的,叫做阊阖风。由于通天气,可以得到天神的保佑,所以就起名叫阊门。而且,吴国的战略目的是与楚国争雄,故而又叫破楚门。在城门上建有高楼阁道,巍峨雄丽,高悬“气通阊阖”四字大匾。设水陆两道城门,外围有瓮城,瓮城面对城河的一面不开通道,需绕至南北两面才能出入。水门在陆门北侧,沟通城内外水道。 阊门城外,商铺林立,市肆繁华,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城里,河道纵横,街坊成片,充满了苏州人日常起居和民间习俗的气息。古老的阊门,在苏州人朝夕相伴中,走过了2500年岁月,而阊门历史街区,是这段风雨沧桑的最好见证。 阊门历史街区东起皋桥,西至阊门吊桥,南连15号街坊艺圃四周的旧街坊,北与7号街坊泰伯庙、五峰园及四周的旧街坊相接。阊门历史街区内,古建筑、古街坊、古典园林、

名人故居、寺庙、会馆鳞次栉比,而西中市近代商业街又记录了西风东渐的经济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剪影。 阊门是一段段历史的浓缩。 东汉兴平二年(195年),被称作小霸王的孙策率军进攻苏州,当时占据苏州的是军阀刘繇,刚刚归属孙策的大将太史慈在阊门城外一箭射向城楼,把一名耀武扬威敌将的手钉在了墙上,军威大振。这段情节,后来被罗贯中写进《三国演义》,描绘得绘声绘色,以后孙策曾在门楼上宴请宾客,传为美谈。孙吴时代,苏州曾作为它的行政中心长达12年,还在阊门外建造了金昌亭。 阊门在晋时还有高楼飞阁,十分壮丽。后来饱阅沧桑,迭经兴废,到了宋代,仍然有门楼三间,很为宏敞。苏舜钦曾题诗其上,有“家在凤凰山下住,江山何事苦相留”之句。明代又大大整修了一下,郡守刘公踽特在城楼设宴请客,诗人徐有贞即席赋诗,有“人间看尽三千界,天上移来十二楼,双手可将红日捧,扶桑只在面阑东”等句,足见明代的城楼,还是保持着它原来的壮观。 早在唐朝,苏州的物产和经济就在全国首屈一指,因为靠近运河,阊门就自然而然发展为苏州最繁华的地段,远远超过了城里。白居易当苏州刺史时,曾在城楼上写下了著名的《登阊门四望》诗,还修筑了从阊门到虎丘的山塘街,也称白公堤,七里山塘成为苏州脍炙人口的名胜。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建石狮永宁老街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建石狮永宁老街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建石狮永宁老街石狮市位于 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南部,市域三面临海,西与晋江市接壤,北距泉州市21千米,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族、满族、畲族等少数民族,通闽南方言。 永宁古称“水澳”,唐时称“高亭”,宋时称“凉恩亭”。南宋时,为防御毗舍耶国海寇入侵,朝廷即在此建了永宁水寨,永宁因此得名,寓意永保安宁。 元朝时,由于海寇出入东南沿海,侵扰百姓,在永宁设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为抵御倭寇,朝廷在此设立永宁卫城,以作泉南屏障。 永宁卫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永宁至今仍保留着非常完整的古街道,两条贯穿东西南北的街道把永宁城分成四个方块,状如鳌鱼卧滩,故又有“鳌城”之雅称。 永宁古卫城依山而建,东西倾斜度达20多米,老街从慈航庙直落西门外,长一公里多,宽度约4米至5米。 明朝时,此街称西直街。府志记载:“右千户所,营房八百四十间,在永清门西直街。”改革开放前,它一直是永宁商贸的集中地,如供销社、菜市场、手工作坊,甚至银行、税务、邮电等单位,无不拥挤在这条狭窄的老街上。 老街每10多间店面自成一个单元,中间隔道小巷。店面大

多两层,二楼前留段小砖埕,邻店之间可互相走动。店门原是由一扇扇活动的门板并连而成。早晨开张时卸下,晚上关店时安上,单留个边门可供人出入。 老街路面原为石头铺成,给几代人的脚掌磨得非常光溜。上世纪80年代,华侨捐资,把大小不一的街路石换成了整齐的四方石。 老街又称剖腹街,明末清初,郑成功的义军与满清兵打得难分难解,永宁有时被义军占领,有时被清兵盘踞,势若拉锯。因国姓爷(郑成功)是永宁沙堤人的女婿,且发生了清兵屠城的“水关沟血案”,永宁人大多心向义军。满清官府一直很恼怒,故而后来建了这条“剖腹街”,意在破永宁的风水。 永宁古称“鳌城”,状如海中的巨龟,据说这街一建,有如在鳌鱼腹中剖了一刀,永宁便将一蹶不振。但传说毕竟是传说,风水说法也未必可信。因满清迁界政策废除后,社会安定下来,形成闽台对渡,永宁经济渐渐复苏,到了乾隆年间,永宁又是一派升平景象。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业

我最想去的五个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个当然是首都北京。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最想旅游的地方:紫禁城、明十三陵、圆明园、八达岭长城、天坛等历史文化名域。最想见到的是紫禁城雄健、宏伟以及一些独特的景色。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

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圆明园的建造艺术(虽然经八国联军抢掠,保存无几。)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

苏州历史水街区研究_对苏州历史街区特色的探讨

[收稿日期] 2005-11-20 [作者简介] 顾永红(1975~),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江苏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专门史旅游文化方向研究生。 街!在?辞海#的解释为: 城市的大道!;?说文#中的解释为: 街,四通道也。!(转引自?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也将其解释为: 城市的大道!。 ? 巷!在?说文#中的解释为: 衖,里中道。!古代 衖、巷不分。!衖即巷(转引自?汉语大字典#);?辞海#中的解释为: 小于街的屋间道,胡同。!?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也为: 街里中的道路,胡同。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 街道!的解释为: 旁边有房屋的比较宽的道路。!&?现代汉语词典#中 巷!的解释为: 较窄的街道!;?新华词典#解释为: 胡同、里弄。! 苏州历史水街区研究 ???对苏州历史街区特色的探讨 顾永红 (江苏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摘 要] 水陆并行双棋盘格局是苏州自古以来城市街道系统的独特形态,河道与陆道一起形成街坊的边界,该格局至今尚存,因此显得弥足珍贵。在这一形态的基础上,在分析苏州街道特色和历史街区特色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一个反映苏州历史街区特色的概念???苏州历史水街区,并对其独特的形态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关键词] 苏州历史水街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特色 [分类号] K878/8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8113(2006)01-0086-04 国际上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至今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国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都较晚,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开始,虽然研究的历史不长,但学者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绩。对于历史街区的概念,人们基本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鉴于苏州城市街道系统的独特形态???水陆并行双棋盘格局,本文尝试提出一个反映苏州历史街区特色的概念???苏州历史水街区。那么,什么是苏州历史水街区?它在形态上有哪些独特之处?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一、苏州历史水街区概念的提出 在中国古代,街 ,指的是城市的大道,巷?,指的 是居民区内部的较窄的道路。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阐释:战国以后的里坊制城市,坊间道路称街,坊内道路为巷。汉代称城市主干道为街,居住区内道路为巷。隋唐时,坊内支路称曲。宋代以后的城市撤去坊墙,改为街巷制,沿用里坊制城市的方格网街道, 并把坊内街、曲改造成东西方向的巷(以利建造南北向的住宅),巷可直通干道,交通大为便利。这种方格网街加东西巷的道路系统是中国宋代以后城市街道布局的主要方式。街和巷作为城镇道路的名称沿用至今。南方有些城市还称巷为弄(或衖)。北京多称胡同。到现代,只要是城镇中旁边有房屋的比较宽的道路都可以称作街%;巷&仍然指的居民区内部较窄的街道,从某种意义上巷是街的一部分,是支街。街与巷共同组成城市的街道系统。 地处水乡泽国的苏州,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街道系统???水陆并行双棋盘道路格局。在这一格局中,以街为边界,苏州城市被划分成一块块方格状居住、生活区,水路与陆路并行共同组成城市的 街!;在居民区内部,小巷又将居民区划分成一块块小方块,水巷和陆巷或平行、或交错形成城市的 巷!,整座城市因此而呈现棋盘方格网状。苏州街道中的河道走船(货运大多用船,人们出行较远也往往乘船,所以河道以承担货运和远程客运为主),陆道则一般是步行或轿、马、车、走的道路。从现代交通的眼光看,这是一种典型的交通分流,由其水道和陆道共同组成一条街道,街道中有交通分流,正如我们现在城市马路中分汽车道、自行车道与人行 第19卷第1期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6年2月 Vol.19-No.1 JOURNAL OF YOU JIANG T EACH ERS COLLEGE FOR NA TIONALITIES GUANGXI Fed.2006

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拟公布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一、拟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1、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 2、山西省阳城县横河镇 3、山西省泽州县高都镇 4、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 5、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 6、山西省翼城县西闫镇 7、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 8、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博克图镇 9、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 10、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 11、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 12、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 13、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 14、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 15、浙江省平阳县顺溪镇 16、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 17、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 18、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 19、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

20、浙江省龙泉县住龙镇 21、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 22、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 23、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 24、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 25、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 26、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 27、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 28、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 29、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 30、江西省修水县山口镇 31、江西省贵溪市塘湾镇 32、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 3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 34、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 35、湖北省当阳市淯溪镇 36、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 37、湖南省临湘市聂市镇 38、湖南省东安县芦洪市镇 39、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福利镇 40、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 41、重庆市万州区罗田镇

42、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 43、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 44、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 45、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镇 46、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 47、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 48、四川省三台县郪江镇 49、四川省洪雅县柳江镇 50、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 51、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 52、四川省通江县毛浴镇 53、云南省通海县河西镇 54、云南省凤庆县鲁史镇 55、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 56、云南省文山市平坝镇 57、西藏自治区定结县陈塘镇 58、西藏自治区贡嘎县杰德秀镇 59、西藏自治区札达县托林镇 60、甘肃省永登县红城镇

苏州斜塘老街特色历史街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

苏州斜塘老街特色历史街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旅游管理 苏州斜塘老街特色历史街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 张晓芳 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公众参与的苏州宜居社区评价和建设》(2010SJB630057)资助。 以特色街区为研究对象,厘定影响斜塘老街吸引力的因子,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析方法,构建斜塘老街旅游吸引力模型,结合调查问卷对斜塘老街旅游吸引力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斜塘老街旅游吸引力因素,提出提升斜塘老街旅游吸引力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特色街区是指能展示城市文化品位,同时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及旅游等一种或多种功能的开放式街区。近年来,苏州市打造了山塘和平江历史街区、石路和观前商业街区等一批老字号特色街区。随着人口的与日俱增,这些原有的老步行街区游客和消费人群接近饱和,像观前街一类的老字号街区已不堪重负,交通拥堵、车位稀缺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开辟其他商圈来缓解这种局面。2014年5月,斜塘老街“开门迎客”。运营后,斜塘老街在旅游开发和营销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困境?其旅游吸引力表现何处?如何提升斜塘老街的吸引力,将其打造成苏州的旅游亮点?正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旅游资源梳理 (一)古迹和建筑 斜塘老街是江南地区明清时期典型的水乡古镇和水上驿站。老街周边有宋代土地庙、张士诚墓、高启故里、尤侗故里等历史文化遗址,其中最具历史文化价值

的是宋代朝北土地庙和永安古桥。此外,郑姓七代老宅建于清宣统年间,保留传统风貌最好。老街整体移建了国药店和江南乡村的两座古代石桥,正在恢复重建原斜塘老街的金宅、尤宅、郑宅等居民宅院。 (二)民俗风情 斜塘老街有着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街上设计仿造了米铺、茶馆、酱园等老店铺,游人在游览中可以了解当地的市井风情。 (三)饮食与购物 老街里面除了有淞江饭店、湘恋、翰尔酒店、洪澄记、甘尼仕和潮洲汇等大中型酒店外,也有“冰冰糖糖”“陈记豆花”等小吃店及一些异国美食店、西餐厅、啤酒屋和咖啡厅。斜塘老街在购物方面设计得颇具特色,翰林皮工坊、清曲、银艺堂、沁水晶生活馆等商铺都有鲜明的设计特点。 (四)文化艺术 斜塘老街引进了国石雕刻艺术馆、美术馆、画廊、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坊等艺术工作室、博物馆、艺术画廊,与各类老字号品牌、手工作坊相映成趣。此外,斜塘老街还举办了文化艺术节,邀请了众多优秀戏迷票友,现场演绎评弹、京剧、沪剧等剧种经典名段。 (五)城乡风貌 斜塘古镇在南宋年间就已形成水陆通道、河街并行的水乡风貌。斜塘老街恢复重建过去的老街及其鱼骨状的街巷格局,设计水巷、水院、码头、老桥,形成浓郁、丰富的江南水乡环境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地道的姑苏老城味道。 三、旅游吸引力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子厘定

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一、保护背景 1.1 区位背景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是苏州古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地段之一。 平江路街区与苏州古城的关系(参考资料1)平江路街区卫星图(goolg earth 截图) 1.2时代背景 平江历史街区可谓苏州古城的缩影, 至今仍遗存着自宋代起, 到明代成熟的 河街格局。大量的路名、桥名与桥位 与宋《平江图》相一致。 不过,平江路虽古貌犹存,却和许多 城市旧区一样面临衰败。大多数房屋建 于清末民初,年久失修,蚁害水患,蛛网 式的线网密布,现代化生活设施缺失。另 外,一些盲目建设的工厂、垃圾站和监狱 对整体风貌破坏严重。 平江路的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 二、保护规划与实践的效果与评价 平江路项目得到了世界级最高褒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对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评价是:“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是阮仪三教授的得意之作,他说:“历史街区作为传承城市文化的一个载体,应对其进行合理的修缮和利用,修旧如故、以存其真,不仅留存了历史的特色和城市的记忆,也留住老百姓的感情。” 2009年国庆前夕,平江路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三、保护规划与实践 3.1 指导思想与理论 3.1.1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平江路具有极高的历史风貌价值,街区内大量真实的历史信息都是研究水乡文化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所以,“整旧如故”,延续平江路风貌、文脉自然而然的成为保护指导思想 图1、图2 :保护规划与实践后的平江路街区江南风貌(参考资料3) 风貌完全保护下来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一些历史街区的采用“人房分离”的做法,这样历史街区的房子好像是保留下来了,但是人没了,它的文化氛围就变了。 “以存其真”就是要留住老百姓的感情,避免街区成为拍摄电影的“空城”。在人口结构上控制50 %的回迁率, 即50 %的邻里关系不变, 80 %的房屋不动或少动, 在住屋功能方面保持80 %的功能仍为居住功能, 保持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场景, 适当开发旅游商业, 并合理布置, 不使商业活动破坏水乡宁静的生活, 保持了街区的居住功能。 :图3,4:平江路的生活气氛 (09年暑假自摄)图5,6:沿街商业店铺与旅馆(09年暑假自摄) 3.1.2 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总体原则就是要将平江路街区实现永续发展。 一、保护与发展平衡 城市紫线的划定:保护范围太大、等级 太高则经济能力所不及, 保护质量就会下 降, 全保意味着什么也没保; 太小又会使 地段失去部分乃至全部的历史特征, 破坏 历史建筑的整体环境。 按照法定性(法律效应),客观性(第 一等级宜小不宜大),操作性(建设控制区 宜大不宜小)和从严性(重合区作为高等级 保护区)的原则划定。 图7: 规划紫线划定(参考资料2)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研究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研究 雍振华 高朦 作者简介 雍振华,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高 朦,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 要:在旧有的传统建筑中引入新的使用功能,既可满足现实社会中的新需求,也能改变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大拆大建的现象,从而有望解决旧建筑与新需求之间的矛盾。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古建改造利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传统建筑的整治及功能置换为例,对新旧建筑功能转换的一些原则及形式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历史街区;传统建筑;功能转换;改造措施Abstract:Lead new features into the ol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w demands of social reality, but also change the current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n people will find the hope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new demands. Mod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Pingjiang 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in suzhou is a successful attempt .This article will put forward the renov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 replacement in Pingjiang 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as an example to study about the principles and forms of function replacement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new Buildings. In the end recommend practical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Refor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12-52(4) “拆迁”、“新建”常被认为是解决历史街区普遍存在的居住质量偏低、城市道路不畅等城市弊病的惟一途径。但随着对传统建筑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开始尝试改变“拆——建”模式,期望以另一种视角来审视我们已经熟悉的传统建筑,以便发现尚可利用的价值,从而让这些建筑继续服务于社会。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利用,正是这一构想的尝试和努力。 1 传统建筑的价值 传统建筑特殊的构造体现了过去的技术,建筑的兴衰演变在其上刻下了历史烙印。保持着小桥流水、江南风情的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其实是在为今人讲述着它的过去,承载着苏州悠久的历史,体现着古城的特色。 平江历史街区有自身的特点。它除了用做展示、陈列或旅游景点之外,还可以恢复原有的居住功能或者利用传统建筑精致的造型、装饰及其包含的文化内涵,置换为特色餐饮、服务行业。由于街区的卓越区位,原有价值得到提升。而精心的整修设计可将原有风貌保留,街区的历史文脉大幅度地得到展示。 2 传统建筑的现状 苏州平江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部,其范围东至外城河,西至临顿路,北至白塔东路,南至干将东路,总用地面积116.5公顷。包括古城21、22、23、28、29、30号6个街坊。这一区域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耦园、10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64处苏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包含了城河、城墙、河道、桥梁、街巷、民居、园林、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历史遗存所构成的街区历史风貌集中体现了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 泉州中山路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条街”,是董必武先生视察泉州留下的诗句。这一南北长街就是泉州百年来最繁华的中山路,北起模范巷口,南至新桥(旧顺济桥)头,贯穿古城,全长2495米。 泉州中山路始建于唐,定型于民国,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浓缩了古城千年文化遗产之精华。“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沿街廊柱式骑楼漫散着异国风格,各色“老字号”商家鳞次栉比。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山路的“保护、利用、改造、复兴”。1998年,沿街店面开展“洗脸式”“嵌牙式”整修,维护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2010年泉州中山路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开元寺 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一。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其时有“桑开白莲”“紫云盖地“之瑞象。 主要建筑有紫云屏、天王殿、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楼等等,其中南宋建造的东西双塔为泉州古城的象征。 元妙观 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初名“白云庙”,为闽南地区最早的道教宫庙。主殿供奉玉皇大帝,泉州人尊称“天公”,故俗称“天公观”。 现有建筑系1997年后陆续重建。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 园区集创意空间、艺术广场、时尚街区、商务办公与休闲娱乐于一体。这里原为“源和堂”蜜饯厂(创建于1916年),经过匠心独运的改造,老厂区、旧车间乃至废弃的锅炉都勃发了新生机。 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创意灵思的力量! 2011年1月8日开业以来,广泛吸纳各类文化创意才俊入驻园区,举办设计工作室,经营领域涵盖动漫制作、建筑设计、产品外观、广告策划、园林景观、陶吧体验、佛教艺术等多个领域。 群众牛肉小吃 泉州知名的地方风味小吃店。主要经营牛肉羹、海蛎煎、肉粽等,招牌菜牛肉羹须经传统手工细剁猛捣,工艺严格,成品味醇汤美,爽口鲜香,是老泉州甘酣的记忆之一。

研究论文: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

108336 旅游管理论文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属于法定名词。2008年7月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第524号)》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1]。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区,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形象,也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宝贵资源。 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现状 1.1街巷格局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遗留了自宋代起至明代成熟的河街格局,河街两侧遗存着众多水乡民居,一直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开放式街区,被列为绝对保护区,虽历经修缮,但风貌基本保持一致[2]。 在经过2002年由市委、市政府启动的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后,批准通过了阮仪三教授领

衔编制的《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在保护整治的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功能置换,撤出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公司工厂,对区域内原有建筑和景观“修旧如旧”。主干道平江路沿线建筑在整治的基础上,沿街设立店铺,形成以文化创意小店为主的休闲、观光街道。 1.2功能分析 通过更新置换,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已由原来单一居住功能向城市旅游、休闲等功能转变,政府发动招商引资,积极旅游推广,扩充街区的业态类型,丰富文创类产品,通过发展文创类业态,力图把该地区打造成集“文、旅、商”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 1.3旅游资源 1.3.1水系景观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有平江河和新桥河两大河道。平江河是该区域内核心自然景观,与主干道平江路平行,是展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水陆并行棋盘格局和水乡生活文化的载体,是最重要的保护和开发地带,也是平时游客的主要集中地。另外,新桥河连通平江河和护城河,沿河街面得到修整,并开通了从平江路主干道至耦园的水上游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