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与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一、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名词活用作状语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动词的为动用法二、句式1、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2、被动句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不汗,后三日死。
(2)汗:发汗2、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2)下:使……下;下:产下。
3、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
(5)病:患病。
4、遂北面再拜以谒。
(5)面:朝向5、蓋得之病後酒且内。
(5)酒:饮酒6、少选,子宫上。
(5)上:上缩7、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
(5)本:出;发。
8、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
(5)时:按时调理9、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5)友:结交10、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
(5)下:下问11、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8)亚:次一等。
12、命(于)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11)命:闻名。
13、重《经合》而冠《针服》。
(11)冠:在前面加上。
14、别目以冠篇首。
(11)目:拟订篇名。
15、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11)序:作序。
16、知我罪我,一任当世。
(16)罪:怪罪;责怪。
17、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17)经:效法18、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17)先:先用后用19、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
(17)法、则:取法,效法20、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19)衣:穿衣。
21、慎简群材,官而任之。
(23)官:委任官职22、先生至,既脉曰(23)脉:切脉23、宁食不鲜羞,衣不裼裘……宁士不鲁邹,客不公候(23)鲜羞:吃鲜美的食物。
裼裘:穿漂亮的皮衣。
鲁邹:做孔子孟子。
公候:当公候24、至有视不暇脉,脉不暇方(23)脉:切脉。
方:开方25、時朱彥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過視予,飲予藥。
(32)客:客居。
日:每天。
飲:使……饮26、子南晨诣,愠形於色。
(32)形:表现(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便断肠煎洗,缝腹膏摩。
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
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摘要: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现代汉语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对于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很大的价值。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类多功能性、词类活用、词的兼类的简单整理和论述,尝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局部:一是现代汉语词类的多功能性概说;二是词类活用概说;三是词的兼类概说;四是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词的多功能性的关系。
关键词: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词类的多功能性一、现代汉语词类的多功能性概说汉语语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词类具有多功能性,词类与句子成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一对多的关系,因此,在对一个词的類别判定时,往往需要依据该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正如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所提出的:“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
〞另外,高名凯先生提出“汉语的实词不能再行分类〞,原因是汉语的实词“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词类功能〞。
实词的多功能性也是现代汉语缺少形态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词汇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而不用改变形态,这大大增加了汉语的表意能力和意合性。
实际上,这一特点与汉民族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它们都重视人内心的认知能力。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常谈?中提到汉语在表示动作与事物的关系时,更依靠“意会〞,而不是依靠语言。
二、词类活用概说陈承泽先生首次提出了“词类活用〞说之后,学术界关于词类活用的定义有了统一的认识,即指某类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灵活运用,使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类活用不仅在现代汉语中有重要的语法、语义的作用,同时,汉语也是一脉相承的,在古代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的临时改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常见的几类词活用进行举例说明。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老:小孩儿拿大铜子儿打老。
〔2〕小:这小子是个恶霸,非要娶那个姑娘作小。
在这里,〔1〕句中“老〞由形容词“年迈的、年长的、陈旧的〞活用为名词表示“父母〞或“长辈〞。
词类活用课件(完整)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指主语使宾语产生该名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例如,“先 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意为“使 ……称王”。
意动用法
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特征。例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 上》)中的“小”,意为“认为……小”。
“认为……美”。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例子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中的“生”和“死”,意
为“让百姓活着有好的生活,死了也没有遗憾”。
定义:形容词为了宾语怎么样。表示主语为宾 语而产生某种性质或状态。
“死国可乎”中的“死”,意为“为国而死”。
05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数词作动词
表示计算、测量的动作
如“数一数”、“量一量”中的“数”和“量”。
名词作副词
01 02 03 04
概念:在句子中,名词用作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 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例子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兄”原为名词,此 处用作副词,表示“像对待兄长一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箕畚”原为名词,此处 用作副词,表示“用箕畚装”。
01
概念:在句子中,名词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特征或状态。
02
例子
0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中,“利”和“强”原为名 词,此处用作形容词,分别表示“锋利的”和“强健的”。
04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中,“坚”和“锐”原为名词, 此处用作形容词,分别表示“坚固的”和“锐利的”。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及其活用形式:
1. 动词(动作的词):
-走:走、走了、走向、走出、走来
-读:读、读书、读了、读到、读来
2. 形容词(描述事物特征的词):
-美:美、美丽、美好、美人、美丽的
-大:大、大的、大人、大了、大起来
3. 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
-人:人、人们、人的、人家、人们的
-山:山、山上、山下、山水、山的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
-很:很、很美、很大、很好、很远
-忽然:忽然、忽然间、忽然起来、忽然间的、忽然变化
5. 介词(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词):
-在:在、在里面、在外面、在前面、在后面
-为:为、为了、为人、为什么、为着
6. 连词(连接词语、句子之间关系的词):
-和:和、和他、和平、和谐、和睦
-若:若、若是、若非、若不、若然
这只是一小部分古代汉语中常见词类的活用形式,古代汉语的用法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古代汉语的文献和古籍中有大量丰富多样的词类活用形式,需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来更好地掌握。
古代汉语5-词类活用.
练习
完璧归赵
兵不血刃
降龙伏虎
持久清新口气。(纳爱斯牙膏)
溶栓胶囊,康复一人,幸福全家。(溶栓胶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 子· 小国寡民) 今先生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 苏秦连 横约纵)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 齐策)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 尽 心上)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荀子· 天论)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 论贵粟疏)
练习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幕天席地
草菅人命
3.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
子· 劝学》)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史记· 淮阴侯列 传》) 范增数目项王。(史记· 鸿门宴)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后汉书· 班超传) 晋灵公不君。(左传· 宣公二年)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 廉颇)
驴不胜怒,蹄之。(柳 宗元《三戒》) 方位名词也可用做一般 动词,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史记· 项羽本纪》)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史记孙膑)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 向后据地,坐而下脱。 (徐宏祖《游天都》)
4.名词作状语
表示处所 表示工具 表示态度 表示比喻
表示处所
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荀子· 大略) 武安侯新用事,欲为相,卑下宾客。(史记· 魏其安 侯列传) 群卿不揖客。(杨雄《解嘲》) 今无故而反臣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以上,黑体词活用为”向动”.
词类和词类活用
词类和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谍报敌骑至。
(《冯婉贞》)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
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
例如: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
(《冯婉贞》)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
例如: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例如:太后之色少解。
(《触旮说赵太后》)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8.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例如: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卖油翁》)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
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
(五)词类的活用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充当谓语,含义是主语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 物看作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就是“使动用法”。 《战国策· 齐策》:“孟尝君客我。” 《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 《封建论》:“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谷梁传· 僖公八年》:“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现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 不远千里 是古非今 自惭形秽 不耻下问 我高兴见到他。 他骄傲自己曾经是一位反法西斯战士。 改革开放,我们应乐于与外商打交道。 老王是一个重农业轻工业的领导干部。
《愚公移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中山狼传》:“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史记· 陈涉起义》:“失期,法皆斩。” 《史记· 魏公子列传》:“(如姬)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3、表示行为动作的身份或态度
《史记· 屈原列传》:“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史记· 鸿门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战国策· 赵策三》:“彼秦者……虏使其民。”
7、名词用“而”连接
《荀子· 天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盐铁论· 相刺》:“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八、关于词类活用 1、认定词类活用的理论基础
词有定类,类有定用。 现代汉语的语法观念
军 鼓
《鸿门宴》:“沛公军霸上。” 《曹刿论战》:“齐人三鼓。” 曾 侯 乙 鼓
活用:非固有、临时、偶然
二、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 思。 《左传· 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
《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用动宾关系表达了现 代兼语式的内容: 《史记· 孙膑》:“齐威王欲将孙膑。 ” “齐使田忌将而往。”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从左右皆肘之用手肘撞2、夫子轼而听之靠在车轼上3、曹子手剑而从之(手并作状语,用手)拿着剑4、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5、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起身6、城朔方城修建方位名词并作动词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秦师遂东向东走并使动用法动词使动:1、齐使田忌将而往/齐威王欲将孙斌:使……为将军2、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使……痛3、由也兼人,故进之:使之进4、臣活之:使……活5、晋侯饮赵盾酒:使…饮6、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使……朝见7、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使……病8、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对方走形容词使动: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并使秦强2、南同而礼义则天无法贫并使之散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
尊荣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并使。
固名词使动1、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白骨长出肉,使死者复活2、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使异姓成为国君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我我王4、天子严禁而臣也,诸侯严禁而友也并使之为臣,使之为友5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使其身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
美匠人斫而小之使。
变小/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
小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1、就是故明君贵五谷而痴金玉:倚重;轻视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
少;以??为轻,轻视,看不起3、怪之可也。
而畏之非也以之为怪,认为。
怪名词意动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把。
当做夫人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把。
当做药3、友风而子雨: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子4、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把它当作鱼肉5、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把君王当作君王名词作状语1、豕人立而落花:像是人一样2、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3、其后秦稍蚕食魏:像蚕一样4、天下云集而积极响应输粮而景从:像是云一样;像是声源一样;像是影子一样5、各鸟兽散犹存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像是鸟兽一样变细6、嫂蛇行直立:像是蛇一样7、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像小儿一样啼哭1、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像看待犬马一样地捕杀我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像是看待客人一样的看待他3、君为我呼出,我得兄事之:像是看待兄长一样侍奉他1、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在野外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例如廷叱之:在朝廷上3、河渭严重不足北尝大泽:在北边1、秦王车裂商君以徇:用车的方式(示众)2、臣请剑斩之:用剑3、伍子胥橐有载而出来昭关:用口袋子4、太祖辛苦书怒又敕郡县曹勋:(多次)用书信的方式5、失期法皆斩杀:依据法律时间名词作状语良庖岁更刀,割去也,族庖月更刀,八折也:每年;每月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每天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一天天地事日急:一天天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够任其事而辞之矣州田:往日名词作动词擅爵人,死罪罪过授爵位陈胜王搞王子房前上前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掌管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捉世之所高莫若皇帝:指出低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认为贵;认为贱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娶妻子寡人欲相甘茂汝?:搞宰相,并使甘茂沦为宰相皆严重不足便宜:推崇不足生于不农:做农事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是矣:指出。
现代汉语常识一词类活用
第一节词类的活用汉语的词类,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一些小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属于实词。
在古代汉语里,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带宾语,经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作定语,这些情况古今是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
例如《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其中的“风”本是名词,在这句话中,它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有吹风、乘凉的意思。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刃”由名词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相如”。
又如《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句中的“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作宾语。
这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临时改变词性和用法的现象叫做词类的活用,上古汉语中很常见,后代仿古作品中也不鲜见。
现代汉语虽也有这样的现象,如“铁了心”的“铁”,名词活用作动词,“今天你‘布袋’了吗?”中的“布袋”,但总起来说比较少。
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
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古汉语词类活用的现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此外,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和用作状语的现象也很常见。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麼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
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為宾语怎麼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麼的意思。
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
词类和词类活用
词类和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谍报敌骑至。
(《冯婉贞》)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
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
例如: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
(《冯婉贞》)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
例如: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例如:太后之色少解。
(《触旮说赵太后》)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8.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例如: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卖油翁》)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
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在古代汉语里,一般说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各有其分工。
名词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一般作谓语;形容词一般作定语、谓语、状语(如“赵太后新.用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这种情况,在古今一般是相同的。
但是,在上古汉语(先秦散文)里,词类活用的现象很多,比如: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词类活用的主要几种情况:(一)、名词作动词古汉语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例如:(举例不限于先秦散文)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肘,本义为“胳膊肘”,此处指“用肘推”)沛公欲王.关中。
《史记•项羽本纪》(王,本义是“大王”,此处指“称王”。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左传僖公三十年》(军,本义是“军队”,这里指“进军”)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衣冠,本义是“衣、帽”,这里指“穿衣戴帽”)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刃,原义是“锋利的刀口”,这里指“用刀杀”)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东,本义为“东方”,这里指“向东进军”)一般说来,代词前面的名词多用作动词(“肘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还有一种辨认方法,比如说,肯定了宾语以后,就会知道宾语前面的名词用作动词(“军氾南”,“王关中”)。
作业: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用作动词的词,并解释。
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2、驴不胜怒,蹄之。
3、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5、曹子手剑而从之。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词类活用
名词的使动用法 (3)
1、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 子矣。 2、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 活用认 为
主语认为宾 语具有某种 形态或特征
以…为
主语把宾语 当作某种事 物
42
六、意动用法(例句)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把
之
使项伯活了下来
形容词 臣请完 璧 归 赵
使 使和氏璧完整
34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 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 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35
动词的使动用法 (1)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 及物动词上。
表处所。译时在名词前加介词 “在”“到”“由”“从”等。
17
名词作状语(四)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 乎?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 上赏。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凭借和方式 。
18
时间名词作状语(五)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 折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表示每一。表动作的频率或经 常性,译为“每天”“每 日”“每年”。
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 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 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45
名词的意动用法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第9讲 词类的活用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少见)。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少见)。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左传 宣公二年) 如: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 宣公二年)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②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 微子) (论语 微子)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 项羽本纪) 3)宾语未出现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少见)。 )宾语未出现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少见)。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如:①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论语季氏 季氏) (论语 季氏) ③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 天论) 。(荀子 天论
二.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的类型: 1、使动用法:谓语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使动用法:谓语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 的意思。 (1)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 )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 ①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张中丞传后叙)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②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中常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见)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鸿门宴 如: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起义) 。(陈涉起义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起义)
2、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宾语+看作+名词” 宾语+看作+名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如:①孟尝君客我。(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云 。(荀子 ②友风而子雨。(荀子 赋云)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宾语+形容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宾语+形容词”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如: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下 尽心下) (孟子 尽心下)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②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说难) (韩非子 说难)
词类活用—语法简介词类活用(古代汉语课件)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语法功能, 离开特定语境,依然存在,是固定的而非临时的。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起义》
知:动词“知道”。
(2)草木有生而无知。
——《荀子·王制篇第九》
知:名词“知觉”。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为动 用法、名词作状语
语法
知识点1:古代汉语语法概说 知识点2:词类和词类活用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语法概说
什么是语法?
语法(也叫古代汉语语法?
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结构上存在差异,古汉语和现代汉 语也一样,如果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去理解古汉语,则会出现误解。 学习古汉语语法重点是了解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别,在阅读 文言文时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容易造成误解的语言现象。
课
• 古汉语语法学习的重点
堂 小
• 古汉语语法学习的基本内容
结
• 词类的划分
• 词类活用和兼类
子归,何以报我?
——《左传·楚归晋知罃》
何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 此处前置,即“以何”。
词类
根据词的语法特点(包括形态变化、组合能力和造句功能 三方面)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在汉语的语法系统中,根据能否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将词 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副词
2. 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作状语 3. 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
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4. 代词活用 5. 数词活用
词类活用课件(完整)
注意区分词类活用与常规用法
避免将常规用法误认为是词类活用。
注意语境的适应性
在使用词类活用时,要确保其符合语境需求。
3
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在使用词类活用时,要确保其表达准确,避免产 生歧义。
2023
PART 05
词类活用的常见错误与纠 正方法
REPORTING
常见错误类型
词义混淆
学生可能对某些词的词义理解不 准确,导致在具体语境中无法正
修辞条件
有时为了修辞的需要,如 比喻、借代等,也可能发 生词类活用。
2023
PART 02
词类活用的具体表现
REPORTING
名词活用
名词作状语
指名词在句子中起到状语的作用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等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荀子《劝学》)。
名词作动词
指名词在句子中起到动词的作用 ,表示动作行为。例如:“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左传·僖公 三十年》)。
如“壮志难酬”中的“壮志”,原为 动词“树立壮志”,在此用作名词“ 壮大的志向”。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欲穷千里目”中的“穷”,原为 形容词“穷尽”,在此用作动词“使 ……穷尽”。
词类活用的条件
01
02
03
语境条件
词类活用通常发生在特定 的语境中,如古诗词、成 语、文言文等。
语法结构条件
词类活用通常发生在特定 的语法结构中,如主谓结 构、动动词的作用, 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例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泊船瓜洲》)。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数词活用
指数词在句子中起到动词或形容词的作用,表示数量或次序 。例如:“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词性和词类活用
词性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突出的语言现象,也是古今汉语语法重要差异之一。
由于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对现代人来说,阅读古文最突出的障碍莫过于词类活用。
要透彻理解和分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类,学会分析和判断词性。
一.如何分析词性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
古今汉语词类的划分没有太大的差别,学会判断词性,对分析词类活用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
例如: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
舍于子夏氏。
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
子何观焉?”(《礼记•檀弓上》)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
(《资治通鉴》)——周:周代。
泉府:钱府。
官:官府。
售:卖出去。
例①的“与”是句尾语气词。
全句的意思是孔子办丧事的时候,有从燕国来观看的人,住在子夏家里。
子夏说:“是圣人葬一般的人吗?〔不是〕是一般的人葬圣人。
你看什么呢?”汉郑玄注“与”为“及也”,解为连词。
这样“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连为一句,意思就不通了。
例②的“与”是动词,“给予”。
如理解为连词,“收不售与欲得”连为一句,“不售与欲得”都成了收的对象,意思也不通了。
分析词性的主要依据是看词在句子的组合能力及其充当什么成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组合能力及造句功能是正确判断词性的基础。
组合能力指某类词可以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
例如副词可以和形容词组合(部分副词可以和动词组合),不能同名词组合。
介词可以同名词、代词及名词性词组组合,不能同动词组合等等。
造句功能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成分。
例如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及判断句的谓语,不能充当叙述句的谓语。
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词组充当句子成分等。
根据词造句的功能,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词的组合关系,又可以将实词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五类,将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五类。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一、使动用法1、动词(使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1)不及物动词例:既来之,则安之。
(2)及物动词例: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ps:动词的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形容词(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ps: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3、名词(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齐威王欲将孙膑。
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名词(把宾语看成、当作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指出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外的其他用法,用作动词以后可以带宾语,不需作特殊理解。
例:范增数目项王,举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左右欲刃相如。
四、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范雎至秦,秦王庭迎。
2、表工具或依据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表对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表比喻例: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5、.表示动作进行时的方式五、名词、形容词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非并列结构,又非偏正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1)形成动宾结构,前一名词活用。
例:遂王天下。
(2)形成主谓结构,后一名词活用。
例:大楚兴,陈胜王。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为活用。
例:且请母子俱迁江南,无无为秦所鱼肉。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
例:寡人欲相甘茂,可乎?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
例:江水又东,径巫峡。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
例:驴不胜怒,蹄之。
6、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活用。
例:晋师军于庐柳。
7、名词用“而”连接。
例: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8、形容词和名词连接,并不修饰名词,则该形容词多活用。
例: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而老秦师。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词类的活用一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分类: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名词作状语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2、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2、形容词作动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数词的活用1、数词作名词2、数词作动词3、数词作副词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名词+名词。
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就把它们看成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也即后一个名词或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绳枢之子(〈〈过秦论》)验证:纨笺子弟一诺千金轻车熟路车水马龙身体力行②、名词+代词”之、其、尔、汝、我”。
"之"作代词,大多作宾语(有时作兼语,但不作主语),名词带了宾语"之",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
如:买五人之腹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名之者谁?(〈〈醉翁亭记》)③、副词+名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它一般不能修饰、限制名词。
如果名词用在副词之后,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如: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不蔓不枝。
(〈〈爱莲说》)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成语验证:不毛之地莫名其妙不胫而走先礼后兵不翼而飞观望不前未雨绸缪④、能愿动词+名词。
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和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如能、会、应、肯、要、愿、须”等。
助动词后不带名词,如果带了,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沛公欲王关中。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词类活用
• 割大弱强。 译为:使· · · 削弱 • 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 译为:使· · · 停休 •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 译为:使· · · 存活,使· · · 称霸
• 以乡士大夫醉兵。 译为:使· · · 醉酒 • 顿之燕坚城之下。 译为:困 • 锐精持锋 译为:利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 感到)……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 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 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译为:以其父为宾客
g.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 都下邳。 译为:建都
(2)一般名词作状语 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可译作“在 (从)…… 众辱之曰 《 淮阴侯列传》 译为:当众 b.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可译作 “(以,按照)用……(方式)方法” 群臣有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霍光传》 译为:以剑斩之
(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如果宾语是施 事者,那么这个及物动词就用作使动。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桓晋文之事》
译为: 使···受到危险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果宾语是施事意义的,即使宾语 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 示的性质或状态,那么它也是用作使 动。 群儿自相贵耳。 《霍光传》 译为:使· · · 尊贵 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 《霍光传》 译为:使· · · 安定
c.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一样”。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孙膑》 d.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其一犬坐于前 《狼》 e.表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 常以身翼蔽之。 《鸿门宴》 秦 之纲绝而维弛, 山 东大扰,异姓并起,英 俊乌集。 《淮阴侯列传》 译为:像乌鸦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吕氏 春秋· 察今) ② 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 贵当) ③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论语· 卫灵公)
例①的“益”是“增加”,动词;例②的“益”是“富 裕”,是形容词;例③的“益”是“利益”、“好处”, 是名词。 词的兼类现象,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我们不要 把这种兼类现象也当成了词类活用。
③二楞这阵牢骚把个梁永生牢骚笑了。(郭 澄清《大刀记》) ④我是喝黄酒的,可是如果你们一定要喝白 干,我也可以白干一下。(吕叔湘《汉语词类问 题》)
古代汉语里这种现象更加普遍,例如:
①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 之。”将法太子。太子,嗣君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 虔,黥其师公子贾。(史记· 商君列传)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诸葛亮 《出师表》) ③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孙子· 军争)
由兼类语例对比上举词类活用语例可知:
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 现出来的某种功能。上面举到的数词“一”,活用为动词 也只是一种临时的用法,这种用法并没有成为“一”的经 常性的功能。
又如《荀子·劝学》:“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其中的“水”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活用作动词, 指“渡水”“泅水”或“游泳”。离开了这个环境,我们 就不会认为“水肘”有动词用法。
古 汉 语 语 法
壹
词类活用
总体提示
本讲讨论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基本概 念,活用与兼类的区别,名词、动词、形 容词的活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方 法等。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课学习重点之 一,学习时应当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切 实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的类型以 及辨别的方法。要求在掌握词类活用基本 理论的基础上能找出实际句例的活用现象, 并做到准确解释和今译。
另如: ①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②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左 传· 宣公15)
(二)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①江水又东。(巫山·巫峡) ②齐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 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 ③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 蔡泽列传》)
(三)名词用如动词的判别方法
从意义出发判定是否活用是基本方法。其次可以用形式标 志帮助判别。
1.名+代 公子怒,欲鞭之┃ 以言善我,必以言罪我 2.副词/助动词+名
三 动、名、形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 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 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作。比较: ①齐使田忌将而往。(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②齐威王欲将孙膑。(同上)
例一“齐使田忌将”是递系结构,“将”是动词的一般用 法;例二的“将”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改成递系结构 “齐威王欲使孙膑将”。可见使动用法是用一种特殊的动 宾结构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
2.单一性和兼容性的表意差异
兼类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具某一类词 的意义而不具备另一类的意义。活用则不同,当
某词活用为其他词类时,除了增加了新的意义之
外,与原词类词的词义往往仍有联系。 这两方面的差异,只能差异显得更为重要一 些。因而可以把是否临时改变职能作为区分词类 活用和词的兼类这种现象的标尺。
2. 什么是词类活用
汉语词类划分和各类词的分工可以概括为:
词有定类,类有定职
如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是名词,名词在句子中经 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形容词……数 词……。 但是,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有一些异乎 常规的现象。
①可是穷人要是狗着有钱的,往高处爬,比 什么都坏。(老舍《柳家大院》) ②咱们朱家门里穷倒是真的,可也志气了几 辈子。(梁斌《红旗谱》)
(三)活用类型及不同认识
1.类型 名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 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2.认识差异 名词作状语的归类问题 动词的使动、为动的归类问题
二、名词用如动词
(一)普通名词用如动词
①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罷而弗堪, 则曰某寇将至,乃溝公宮。(左传·僖公19) ②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左 传·成公13) ③冬十月,晉趙鞅圍朝歌,師于其南。(左 传·哀公3)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 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志·诸葛 亮)
一 词类活用概述
(一)词类与词类活用 1.汉语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 别。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虚词主要 有介词、连词、语气词。另外还有代词和副词,它们的 归类问题分歧较大:代词现在一般归为实词,而在古汉 语传统语法中则归为文言虚词;副词在古汉语传统语法 中一般也归为文言虚词,而现在或看作实词,或看作半 实半虚的词。词类活用一般限定在实词范围里。
晋灵公不君 ┃范增数目项王┃左右欲刃相如
3.名+介宾/介宾+名
师还,馆于虞 ┃ 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
4.名+名(非并列、偏正、同位关系)
曹子手剑而从之 己丑晦,公宫火┃衣冠而见之
5.名/动+而+名/动
儒者不耕而食,不蚕而衣┃辇而归,君亲推之┃君人 者,隆礼尊贤而王
6.所+名,名+者
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田者不强,囷仓不盈
(二)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
1.经常性和临时性的职能差异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 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兼类词所兼几类并无主次之 分。 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 触龙说赵大后) ②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史记· 鸿门宴)
例①的“计”是“考虑”、“计算”,是动词;例②的 “计”是“计谋”“计策”,是名词。
④将军身披坚执锐。(记· 陈涉世家》)
⑤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左传· 隐公元 年)
由以上语例得词类活用定义: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 而灵活运用,本属于甲类的词可以临时改变词性用作 乙类,或者虽未跨类,但临时具有了一种特殊的语法 功能。这种语言现象就叫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这种语法现象,有的语法著作成为“转 类”,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初版于1922年)最早 称为“活用”。“词类活用”的说法由此沿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