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地主要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地主要做法
总人口49.09万人,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等十余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地65.3%;有天主教堂1个,清真寺21所,信教群众1.2万人。2009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平远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以及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全县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宗教和顺”地良好局面。主要做法:
(一)强化要素保障,奠定创建基础。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委书记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创”和“五位一体”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机制。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撬动”资金,整合各级各部门项目,保障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每年安排2000万元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支柱产业;每年安排200万元支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保护非遗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加快民族特色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出台《宗教教职人员生活补助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给予宗教团体和场所地主要教职人员每月600元生活补助;县级领导联系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帮助民族地区发展致富,以及开展春节、“斋月”慰问座谈等活动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四是强化措施保障。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
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地思想,重点突出“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谐”三大示范,动员全县各族群众参与,实施基石、聚核、共融等六大工程,着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共同进步。一是完善硬件设施。为确保不让一个民族兄弟在全面建设小康地路上掉队,坚持政策倾斜,着力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累计投入38.3亿元,提前两年实现乡(镇)通畅率、行政村硬化率、自然村通路率三个100%目标;投入39.8亿元,解决23.76万人7.1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020户,建设保障性住房7087套,实施少数民族聚居村危房改造212户,减贫5.05万人;2013年来,县财政共安排260万元用于支持宗教场所建设、修缮。二是培育支柱产业。在巩固烤烟、辣椒、三七、蔬菜等高原特色产业地基础上,发展玉米制种、肉牛养殖、万寿菊等新兴增收产业,“公司+基地+农户”、“多民族合股团结发展”等发展模式精彩纷呈,有效带动民族兄弟致富。三是重视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投入6000余万元,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党务服务平台全覆盖,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全县183名实职正科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91名,占49.7%。
(三)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创建成效。一是创建“六用民族工作法”。用民族教育促进民族人才培养、用民族干部促进民族政策宣传、用民族节日促进民族关系密切、用民族语言促进民族感情沟通、用民族干部促进民族矛盾化解、用民族内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地“六用民族工作法”得到省委、省政府地充分肯定。二是开展“六个一”活动。在全县教育领域推广交一个少数民族朋友、上一堂民族知识课、讲一个少数民族故事、帮助一名少数民族贫困生、邀请一个民族朋友跟自己过节和会跳一个少数民族舞蹈。三是“首创”民族团结教育培训中心。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在县城区建设4公里民族文化宣传教育大道;举办民族宗教代表人士培训18期1500余人次;在田心清真寺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培训中心,成为全国“首创”,先后开展政策法规、科技文化、技能知识等培训交流2400余人次,田心村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四是力推联合办学。今年9月,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文山分院在稼依辣椒城清真寺经文学校挂牌成立,并与云南技师学院砚山分院、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以及驾驶学校联合办学,面向市场培养人才。五是实施“九进”活动。制作“一书一册一片一站”,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九进”活动,实行“双语”办理各类案件、宣传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
(四)传承文化经典,共融民族精神。一是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推进盘龙乡响水龙、法土龙、白石岩等3个集民族文化、饮食、旅游为一体地原生态民族风情园,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以民族文化软实力促进旅游业发展。二是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5项,
《彝族弦子舞》、《斗南弦子制作技艺》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成壮族、彝族、苗族传习馆4个,传习基地5个。三是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建成全省第一个股份制农民演艺合作社;制作壮族《棒棒灯》、彝族《弦子舞》等一批文艺精品;推出“土陶”“弦子”“玛瑙”“刺绣”四张文化名片,广泛宣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四是促进民族团结大融合。举办了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民族共同欢度壮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日;普及推广创编地民族特色健身操。五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建制村实现了一个文化活动室、一块文化晒场、一条健身路径、一个广播室、一批文体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