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中医基本技能
中医行业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中医行业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
以下将从中医的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和药物运用等方面来探讨中医行业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一、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四大基本理论中医的基础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
阴阳学说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互补性,五行学说强调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克关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通过经络进行,脏腑学说是研究人体脏器功能的理论基础。
2.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辨别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确定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辨证方法有望闻问切,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二、中医诊断方法1. 望诊中医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如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不同的面色、舌苔、舌质和脉象反映了不同的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2. 闻诊中医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咳嗽、呼吸等声音来判断病情。
声音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轻重和病机的转变。
3. 问诊中医问诊是通过与病人的沟通和询问,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体质等方面的信息。
询问的内容包括疾病的起因、发展过程、症状的出现规律等。
4. 切诊中医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判断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医将脉搏分为浮、沉、缓、数、细、滑、紧等不同的状态,通过触诊脉搏来判断病情和用药。
三、中医治疗技术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最重要的治疗技术之一,中药是一种通过中药材的组方运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药根据药性和功效的不同可以分为寒凉药、温热药、滋补药、清热药等,不同的中药组合可以用于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平衡。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另一重要的治疗技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和恢复健康。
针灸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手法的刺激和按摩来调节和改善人体的脏腑功能。
中医行业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中医行业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中医学具备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其专业技能和知识对于中医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中医行业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进行探讨。
一、中医基础知识在中医学领域中,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学的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学、方剂学等。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中医从业人员准确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二、中医诊断技能中医诊断技能是中医从业人员必备的核心专业技能之一。
中医诊断技能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进行望诊;通过听病人的咳嗽声音、呼吸声音等,进行闻诊;通过与病人的对话,了解病情,进行问诊;通过切诊,触摸病人的脉搏,判断病情。
中医诊断技能是中医行业中最为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
三、中医治疗技能中医治疗技能是中医行业中的另一项核心专业技能。
中医治疗技能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两大方面。
中药治疗是通过使用中药草药进行调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治疗技能需要中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高,对于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个性化治疗。
四、中医文化素养中医文化素养是中医行业中的附加技能,但同样重要。
中医文化素养包括对于中医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包括中医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解读,对于中医学术的追求和研究等。
中医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以增强中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帮助其在中医行业中更好地发展和创新。
五、综合专业技能除了以上提到的专业技能之外,中医从业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专业技能。
这些综合专业技能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病人的需求和关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医疗人员共同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医学科技的发展等。
中医科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医科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基本知识1. 中医基础理论。
1.1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
中医医师推拿基本技能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中医医师推拿基本技能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中医推拿技能考核及评分标准一、考核方式1.推拿手法操作:考生随机选择至少两种基本推拿手法,两人一组互相操作。
考官会就手法相关问题进行提问。
2.考核病种:共有13个病种,包括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腕关节扭伤、增生性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胸胁屏伤、胸椎后关节紊乱、落枕、颈椎病、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手法操作考核要求一)摆动类手法1.滚法1)体位:患者体位应舒适,操作方便。
2)动作姿势:滚法是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
滚法的吸定点是小指掌指关节背侧,这点附着在一定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
3)操作要领: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摩擦、辗动或跳动。
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操作时要注意肩、臂尽可能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频率为100~120次/分。
4)操作时间:满1分钟以上。
2.揉法1)体位:患者体位应舒适,操作方便。
2)动作姿势: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两种。
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或手指指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轻柔缓和的摆动。
3)操作要领:揉动时一定要紧贴治疗部位,并要带动吸定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起作回旋动作。
操作时医生与患者皮肤之间不可有摩擦。
揉动的幅度不要太大。
操作时压力要适中,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一般速度每分钟为120~160次。
4)操作时间:满1分钟以上。
二)摩擦类手法1.摩法1)体位:患者体位应舒适,操作方便。
2)动作姿势:本法分为掌摩和指摩两种。
是用手掌掌面或食、中、环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形抚摩运动。
3)操作要领:用力要平稳、均匀,不急,不重,不可按压。
不带动皮下组织。
4)操作时间:满1分钟以上。
2.擦法1)体位:患者体位应舒适,操作方便。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摘要:1.中医三基训练的定义与意义2.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3.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与实践4.中医三基训练的效果与应用正文:中医三基训练,即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它旨在加强中医临床医师的基本功,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一、中医三基训练的定义与意义中医三基训练,是指通过对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使医师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理念、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
中医三基训练对于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熟练临床技能的高素质医师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基本知识:涉及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学科的知识。
3.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
三、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与实践中医三基训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1.课堂授课:系统讲解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员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理念。
2.实践操作:通过临床实习、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等形式,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并掌握中医基本技能。
3.考核评价:定期进行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
四、中医三基训练的效果与应用通过中医三基训练,学员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三基训练成果显著,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医三基训练是对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中医临床医师的基本功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院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中医操作评分标准
第三站中医操作评分标准编号1.中府: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
(2分)大陵: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2分)鱼腰: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正中。
(2分)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称为搓法。
动作要领:以双手掌面夹住施术部位,令受术者肢体放松。
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为支点,前臂与上臂部主动施力,做相反方向的较快速搓动,并同时由上向下移动。
(4分)编号2.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2分)中冲:手中指尖端中央。
(2分)安眠:在项部,当翳风穴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2分)闪罐法:将棉花蘸95%酒精点燃,在罐内绕一周后抽出,立即将罐按在拔罐的部位上,再马上拔下,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直到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止。
此法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
(4分)编号3.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处。
(2分)中渚: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2分)颈百劳:正坐或俯伏坐位。
在颈部,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2分)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施灸。
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可因人、因病情而异),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4分)编号4.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2分)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2分)胃脘下俞: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分)走罐法:选口径较大的罐,罐口要求平滑较厚实,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或在走罐所经皮肤上涂以润滑油脂,将罐吸拔好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推动方向的后边着力,前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或循经,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取下。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等处。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中医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每一位中医师必须具备的素养,下面将对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介绍。
一、中医基础知识1.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
其中,阴阳学说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包含了事物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行学说则描述了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等。
脏腑学说则是揭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如心主血管、肺主呼吸等。
经络学说则是研究人体经络的分布和作用,通过调节经络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2.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包括四诊法(望、闻、问、切)和八纲辨证等方法。
其中,望诊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等外部表现来判断疾病病情;闻诊通过听患者言语、呼吸等来判断病情;问诊则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病史和症状等情况;切诊则是通过按摩患者穴位,观察患者脉搏情况来判断病情。
而八纲辨证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对证候进行辨别,包括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等八个方面。
3. 中草药学中草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各种中草药的性味、功效和配伍规律,来治疗疾病。
中草药学包括中草药的采集、加工、贮存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中医师正确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4. 中医针灸学针灸学是中医学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治疗疾病。
中医针灸学包括针灸的基本知识、针刺技法、穴位选择等内容,中医师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正确运用针灸进行治疗。
二、中医基本技能1. 摄补法摄补法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调整饮食,选择相应的药材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中医师需要掌握不同食材的性味功效,以及适用于不同疾病的食疗方案。
2. 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技能之一,通过按摩人体的穴位和经络,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疾病症状。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中医专业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中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中医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专业的基础知识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经络系统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理论,才能理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原理。
2. 中药学: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中药的药源学、药理学、药物制剂等知识,了解各种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
3.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四诊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听闻、询问和触摸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4. 中医治疗学:中医治疗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从而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专业的基本技能1. 中医四诊技能:中医四诊技能是中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掌握观察患者面色、舌苔等症状,听闻患者的声音和呼吸,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以及进行脉诊等技能。
2. 中药煎煮技能:中药煎煮是中医药的常用制剂方法,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材,以及掌握中药煎煮的时间、火候和煎煮器具的使用方法。
3. 针灸技能:针灸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学生需要学习针灸的穴位、针刺方法和调气技巧,通过实践训练,掌握针灸的基本技能,如插拔针、转动针等。
4. 推拿按摩技能:推拿按摩是中医学的一种手法疗法,学生需要学习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技巧,如揉、捏、推、拿等,从而能够进行相应的按摩调理。
中医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中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和中医治疗学等知识,以及掌握中医四诊技能、中药煎煮技能、针灸技能和推拿按摩技能等基本技能,中医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为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中医治疗。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专业技能要求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专业技能要求中医作为一门古老而丰富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效,在如今的医疗环境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医行业工作者需要具备一系列专业技能,以应对各类疾病和病患需求。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专业技能要求。
一、中医基础理论熟练掌握作为中医行业工作者,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和中医药学等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为中医行业的核心,它是中医治疗的基础,也是判断和诊断疾病的依据。
因此,工作者应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经典著作,熟练掌握中医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概念。
二、中医诊断技术娴熟运用中医的诊断技术是中医行业工作者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
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患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这些诊断手段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力。
中医行业工作者应该通过实践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准确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轻重,并据此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三、中医调理和治疗技术娴熟掌握中医的调理和治疗技术是中医行业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
中医采用了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理和治疗疾病,例如针灸、中药煎煮、按摩、拔罐等。
工作者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技能,熟练掌握中医的各种治疗方法,并能根据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中医药知识熟练运用中医药是中医行业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掌握中医药知识,包括草药的种类、功效和用法等,是中医行业工作者的基本功。
中医药的运用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并结合中医理论制定合理的处方。
因此,工作者应该广泛学习中医药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五、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中医行业工作者经常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病情和需求。
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中医行业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中医行业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环境,工作者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和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因此,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中医行业工作者的必备技能之一。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表(五项)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表(五项)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表-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齐。
得分项目:应得分5分,扣分5分,得分10分。
要求: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
得分项目:应得分15分,扣分5分,得分7分。
说明操作前准备物品:根据病情特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洗手,戴口罩。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得分项目:应得分2分,扣分0分,得分2分。
备患者与配合: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灸部位,保暖。
得分项目:应得分5分,扣分3分,得分2分。
定位再次核对:明确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得分项目:应得分6分,扣分1分,得分5分。
施灸流程:点燃艾条,灸法正确。
艾条与皮肤距离符合要求。
及时除掉___。
艾条灸至局部皮肤稍起红晕,施灸时间合理。
得分项目:应得分5分,扣分0分,得分5分。
观察: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灸毕灸后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
得分项目:应得分3分,扣分0分,得分3分。
___完毕,合理安排体位。
得分项目:应得分3分,扣分0分,得分3分。
操整理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艾条处理符合要求。
得分项目:应得分5分,扣分0分,得分5分。
评价:施灸部位准确、操作熟练、皮肤情况、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
技能熟练操作熟练,灵活;运用灸法正确。
得分项目:应得分10分,扣分0分,得分10分。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表-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齐。
得分项目:应得分5分,扣分0分,得分5分。
要求: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得分项目:应得分10分,扣分4分,得分6分。
操作前准备物品:治疗盘,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罐,火柴,小口瓶。
得分项目:应得分5分,扣分0分,得分5分。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备患者配合。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灸部位,保暖。
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医学理论基础:包括中医的基本理念、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学科分类等。
2. 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
3. 中草药学:包括中草药的基本分类、药材的采集、炮制、贮藏方法,以及中药的配伍禁忌等。
4. 中医针灸:包括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技法,常用的经络穴位及其作用。
5. 中医按摩推拿:包括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常用的穴位和按摩技巧等。
6.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中医的饮食调理、运动保健、情志调理等内容。
7. 中医药学科研方法:包括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中药质量控制、中医药临床试验等。
8. 中医药文化:包括中医药的历史渊源、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
培训一般通过理论授课、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
培训的目标是使学员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对常见病症进行辨证施治,并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科研能力。
培训结束后,学员可以通过相应的考试获得中医药相关证书。
原创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原创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一、中医基础知识概述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知识是学习和理解中医学的基础,包含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内容。
1. 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脏腑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因素组成,而人体也是如此。
五行学说将宇宙的变化归纳为五个基本要素,即木、火、土、金、水,通过五行的相互作用和制约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气血理论强调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认为气血的运行正常与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脏腑学说则是对人体内脏器官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学说。
2.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眼底等来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言语、呼吸声、腹音等来获得病情信息。
问诊则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等来了解病情。
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判断病情。
3.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的治疗原则包括辨证施治、防病调护、药食同源等。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治疗原则,它通过对病情的辨别和分析来确定治疗方法。
防病调护强调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康复后的调护工作,重视个体的整体健康管理。
药食同源则是指药物和食物具有相似的物质基础和功效,可以通过食物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二、中医基本技能中医基本技能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所必需的技能,包括中医诊断技能、中医治疗技能等。
1. 中医诊断技能中医诊断技能是中医师在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时所需的技能。
中医诊断技能包括对病人的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以及辨证施治的能力。
中医师需要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眼底等,听病人的言语、呼吸声、腹音等,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等,触摸病人的脉搏,并从这些信息中对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确定治疗方案。
2. 中医治疗技能中医治疗技能是中医师在实施治疗措施时所需的技能。
2024年中医技能考核方案
2024年中医技能考核方案一、考核目的为了提高全院医生在中医适宜技术方面的技能水平,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在2024年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技能操作中,挑选出常用的八项中医适宜技术,特制定以下的技能操作考核方案。
二、考核内容与标准1.隔物灸●考核内容:隔物材料选择、施灸技巧、火候掌握。
●评分标准:操作规范,火候得当(30分);患者感受舒适,无不良反应(20分)。
2.耳穴贴压●考核内容:耳穴定位、贴压技巧、患者反应观察。
●评分标准:耳穴定位准确(25分);贴压牢固,患者无明显不适(25分)。
3.穴位贴敷●考核内容:选穴准确性、药物调配、贴敷技巧。
●评分标准:选穴准确(30分);药物调配合理,贴敷牢固(20分);患者无过敏反应(10分)。
4.拔罐●考核内容:拔罐操作规范性、罐体选择、火候掌握。
●评分标准:操作规范,罐体选择合适(30分);拔罐过程中患者无不适(20分)。
5.铜砭刮痧●考核内容:铜砭使用技巧、力度掌握、部位选择。
●评分标准:铜砭使用得当,力度适中(30分);部位选择合理,患者无不适反应(20分)。
6.中药定向透药●考核内容:药物选择、透药技巧、患者感受。
●评分标准:药物选择合理(25分);透药操作规范,患者感受舒适(25分)。
7.中药热奄包●考核内容:热奄包制备、应用部位选择、温度控制。
●评分标准:热奄包制备规范,温度适宜(30分);应用部位选择合理,患者无不适(20分)。
8.穴位注射●考核内容:核对医嘱与药物、评估患者体质与心理、评估环境与设备、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控制每穴入药量、避免注入敏感部位、进针后患者反应、注射器与针头检查、患者状态与禁忌。
●评分标准:医嘱核对准确(10分),评估全面(15分),环境整洁,设备齐全,功能正常(10分),熟悉药物性质,无配伍禁忌错误(15分),药量控制准确(10分),了解敏感部位,确保患者安全(10分),观察仔细,反应处理及时、有效,确保患者舒适(10分),检查仔细,确保无菌、无损伤,保证治疗安全(10分),了解患者状态,掌握禁忌症,避免不适宜的治疗操作。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
摘要:
一、中医三基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
1.中医三基的定义
2.在中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
1.基础知识
2.基本技能
3.基本理论
三、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
1.传统师承教育
2.现代教育模式
四、中医三基训练的挑战与展望
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国际化发展
3.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
正文:
中医三基训练是指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中医三基训练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中医整体水平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主要
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
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有传统师承教育和现代教育模式。
传统师承教育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到中医的精髓。
现代教育模式是在中医院校设置相关专业,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医三基训练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首先,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将中医的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其次,要加强中医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和接受中医。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为中医三基训练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中医三基训练作为中医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中医整体水平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院中医基础技能竞赛考试题(含答案)
xxx中医院中医基础竞赛选拔赛考试题姓名:科室:得分:一、选择题(70分)A1型题:共50题。
1.感冒的基本病机是()A.邪犯于肺,肺气上逆B.卫表不和,肺失宣肃C.风热犯表,卫表失和D.风寒外束,卫阳被郁E.暑湿遏表,卫表不和2.下列各项,不属喘证病因的是()A.外邪侵袭B.饮食不当C.瘀血内停D.情志所伤E.劳欲久病3.治疗肺痈恢复期,首选的方剂是()A.银翘散B.《千金》苇茎汤C.加味桔梗汤D.桔梗杏仁煎E.如金解毒散4.心悸的辨证,应首辨的要点是()A.虚实B.寒热C.表里D.脉象变化E.外感内伤5.胸痹的主要病机为()A.痰浊瘀阻B.气血阴阳亏虚C.寒凝气滞D.心脉痹阻E.胸阳不振6.不寐的治疗原则为()A.益气养血,补益肝肾B.清热化痰,安神定志C.补虚泻实,调整阴阳D.先治其标,后治其本E.补虚抹正,充髓养脑7.前额及眉棱骨痛,经络归属为()A.少阳经B.阳明经C.少阴经D.厥阴经E.太阳经8.眩晕的病变脏腑为()A.心、肝、肾B.肺、脾、肾C.肝、脾、肾D.心、肺、脾E.心、肝、肺9.治疗中风中经络肝阳上扰证,首选的方剂是()A.羚角钩藤汤B.天麻钩藤饮C.镇肝息风汤D.解语丹E.地黄饮子10.治疗痞满湿热阻胃证,首选的方剂是()A.三仁汤B.连朴饮C.左金丸D.龙胆泻肝汤E.清胃散11.下列各项,不属呕吐病因的是()A.内伤饮食B.病后体虚C.情志不调D.外感六淫E.先天禀赋不足12.治疗寒湿痢首选的方剂是()A.芍药汤B.不换金正气散C.白头翁汤D.驻车丸E.真人养脏汤13.胁痛病的治疗原则是()A.疏肝理气止痛B.活血化瘀止痛C.清热化湿利胆D.养血柔肝止痛E.疏肝和络止痛14.积聚的基本病机是()A.痰凝、血瘀B.气机阻滞,瘀血内结C.痰饮内停D.痰气交阻E.气滞、痰凝、血虚15.具有截疟作用的中药是()A.百部、白及B.使君子、南瓜子C.常山、青蒿D.鸦胆子、大蒜E.丹参、苦参16.治疗淋证之热淋,应首选的方剂是()A.小蓟饮子B.补中益气汤C.八正散D.石韦散E.程氏萆薢分清饮17.癃闭的病位主要在()A.膀胱与肾B.肺、脾、肾C.心、肝、肾D.肺、脾、肝E.肾与精室18.下列各项,不属水肿病理因素的是()A.风邪B.水湿C.痰浊D.疮毒E.瘀血19.治疗“梅核气”,应首选方剂是()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散C.五磨饮子D.半夏厚朴汤E.甘麦大枣汤20.按痰饮停积的部位分类,饮流胁下的是()A.痰饮B.支饮C.溢饮D.悬饮E.伏饮21.内伤发热病证的基本病机是()A.血行瘀滞,瘀热内生B.气郁日久,化火生热C.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D.中气不足,阴火内生E.血虚失养,阴不配阳22.下列各项,不属于痹证病理因素的是()A.风邪B.湿邪C.寒邪D.热邪E.燥邪23.《内经》提出的“治痿者独取阳明”是指()A.益气、养血、活血B.补肾精、清心火C.补脾胃、清胃火、社湿热D.益气、养血、通络E.补肝肾、强筋骨24.治疗瘀血腰痛,首选的方剂是()A.身痛逐瘀汤B.独活寄生汤C.甘姜苓术汤D.人参养荣汤E.血府逐瘀汤25.颈痈初起治疗选用()A.五味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仙方活命饮D.牛蒡解肌汤E.普济消毒饮26.丹毒总的病因病机是()A.湿热蕴结B.血热火毒C.气血瘀滞D.气血不和E.肝郁脾虚27.气瘿的特点是()A.肿块坚硬B.疼痛C.随喜怒消长D.肿块局限E.红肿热痛28.岩的主要病因病机是()A.正气不足B.情志郁结C.饮食不节D.瘀血阻滞E.脏腑失调29.蛇串疮的皮损特点是()A.皮损为多形态,全身分布B.皮疹为对称性分布C.水疱散在性分布D.水疱簇集呈带状分布E.以上均不是30.大多数肛门直肠脓肿感染的门户是()A.齿线B.肛乳头C.肛门直肠周围间隙D.肛窦E.肛腺管31.儿科用药要重视“先证后治”的原因是()A.体禀纯阳,生机蓬勃B.发病容易,变化迅速C.脏气清灵,易趋康复D.脏腑清灵,活力充沛E.宿疾较少,病因单纯32.硬肿症的治疗原则是()A.行气化瘀消积B.健脾益肾,温运脾阳C.益精充髓,补肾温阳D.大补元气,温阳固脱E.温阳散寒,活血化瘀33.乳蛾肺胃阴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银翘马勃散B.牛蒡甘桔汤C.养阴清肺汤D.普济消毒饮E.荆防败毒散34.肺炎喘嗽证见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呼吸气急,痰稀色白。
10大类中医技能
10大类中医技能,凭此可考中医专长证2017-10-30 11:47从2016年到2017年,国家制定了众多优惠政策,来提高中医医师的就业机会,入门方式和收入水平。
比如,要求医院、卫生室开设中医科室、提高改革中医入门门槛,中医药品合法种植使用等等一系列问题。
而今天,中域中医医考老师重点跟大家聊聊关于中医相关执业医师考试中用到的中医技能方面的问题。
按照深圳市中医医疗技术目录,中医主流技能可分成9+类,具体如下。
1、针刺类技术:包括毫针技术,头针技术、耳针技术、腹针技术、眼针技术、手针技术、腕踝针技术、三棱针技术、皮内针技术、火针技术、皮肤针技术(梅花针技术)、芒针技术、鍉(chi)针技术、穴位注射技术、埋线技术、平衡针技术、醒脑开窍技术、靳三针技术、浮针技术、贺氏三通技术、电针技术、针刺麻醉技术、鼻针技术、口唇针技术、子午流注技术、灵龟八法技术、飞腾八法技术。
2、灸类技术:麦粒灸技术、隔物灸技术、悬灸技术、三伏天灸技术、天灸技术、温针灸技术、热敏灸技术、雷火灸技术3、刮痧类技术:刮痧技术、撮痧技术、放痧技术4、拔罐类技术: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药罐技术、针罐技术、刺络拔罐技术、刮痧拔罐技术5、中医微创类技术:针刀技术、带刃针技术、水刃针技术、钩针技术、刃针技术、长圆针技术、拔针技术、钹针技术6、推拿类技术:皮肤经筋推拿技术、脏腑推拿技术、关节运动推拿技术、关节调整推拿技术、经穴推拿技术、引导技术、小儿推拿技术、器物辅助推拿技术、耳鼻喉擒拿技术、膏摩技术7、敷熨熏浴类技术:穴位敷贴技术、中药热熨敷技术、中药冷敷技术、中药湿敷技术、中药熏蒸技术、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淋洗技术8、骨伤类技术:理筋技术、脱位整复技术、骨折整复技术、夹板固定技术、石膏固定技术、骨外固定支架技术、牵引技术、练功康复技术9、肛肠类技术:挂线技术、枯痣技术、痔结扎技术、中药灌肠技术、注射固脱技术10、其他类技术:砭石治疗技术、蜂针治疗技术、中药点蚀技术、经穴电疗技术、经穴超声治疗技术、经穴磁疗技术、经穴光疗技术、揉抓排乳技术、火针洞式引流技术、脐疗技术、药线(捻)引流技术、络法技术、啄法技术、割治技术以上中医诊疗技术类别,基本涵盖了大部分中医的诊疗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院中医基本技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诊断技能1.四诊是什么答: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2.望诊的内容有什么答:全身望诊:包括望神、望色(面色)、望形态。
局部望诊:包括舌诊、望目、望小儿食指络脉。
3. 简述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
答:(1)三关的划分:风关---食指第一节气关----食指第二节命关----食指第三节(2)手法:抱小儿向光,医生用左手握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推数次,络脉愈推愈明显,便于观察。
(3)辨轻重:风关----气关-----命关,渐重4.简述舌诊的方法。
答:(1)光线:正对光源,充足的自然光(2)姿势:常取正坐位或仰卧位,自然伸舌,充分暴露(3)顺序:先观察舌苔的有无、厚薄、腐腻、色泽、润燥等,再察舌体的色泽、斑点(舌色)、胖瘦、老嫩(舌形)、动态(舌态)等;部位从舌尖看到舌根(4)饮食或药物:某些食物和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变化,应注意鉴别。
5.闻诊的内容有什么答:(1)听声音:是指听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肠鸣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声响,以判断病变寒热虚实等性质的诊病方法。
语声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者,多属阳证、实证、热证;语声低微细弱,懒言而沉静,声音断续者,多属阴证、虚证、寒证。
(2)嗅气味:病体的气味、病室的气味;气味酸腐腥臭者,多见于热证;无气味或微腥臭者,多属寒证。
6.《十问歌》的内容是什么临床上怎样灵活运用“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十问歌》的内容言简意赅,目前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临床实际运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灵活而有主次地进行询问,不能干篇一律地机械套问。
7.简述脉诊的操作方法。
答:1、诊寸口脉时,中指先定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食指关前定寸,无名指关后定尺。
指端齐平,用指目诊脉2、浮取(轻取、举法)、中取、沉取(重取、按法)3、运用中指的指力时,三指沿脉管向左右和轴向上下挪移推寻,辨别脉象形态特征4、先总按(三指同时用力),后分别了解寸、关、尺脉的脉象5、小儿诊脉可用“一指定三关”8.按诊的操作方法有什么答:触摸法按压法扣击法----直接扣击法、间接扣击法9.简述按诊的内容:答:(1)按肌肤---寒热、虚实、润燥、肿胀(2)按手足---四肢肌肤、手足心、背寒热比较(3)按胸腹----按虚里(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诸脉所宗)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按胸胁;按腹部。
(4)按俞穴中医疗法基本操作一、针刺操作规范1. 针具的选择针尖有无钩曲或发毛、针身粗糙、斑剥锈蚀明显或有折痕、针柄是否松动。
2. 体位①仰卧位:适用于前身部腧穴。
②俯卧位:适用于后身部腧穴。
③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腧穴。
④仰靠坐位:适用于头面、前颈、上胸和肩臂、腿膝、足踝等部腧穴。
⑤俯伏坐位:适用于顶枕、后项和肩背部腧穴。
⑥侧伏坐位:适用于顶颞、耳颊等部腧穴。
⑦屈肘仰掌位:适用于肩臂、前臂屈侧面和手掌部腧穴。
⑧屈肘俯掌位:适用于肩臂、前臂伸侧面、手背部腧穴。
⑨屈肘侧掌位:适用于肩臂、前臂外侧面、腕掌部腧穴。
3. 定位根据处方选穴的要求、按照腧穴的定位方法,逐穴进行定取,为了求得定穴正确,可用手指按压,以探求病人的感觉反应。
一般来说,酸胀感应较明显处即为腧穴之处所在。
4. 消毒①针具器械消毒: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药液浸泡消毒法及直接和针具接触的针盘、镊子等也需进行消毒。
②医生的手的消毒:医生的手,在施术前用洗手六步法洗手,并用消毒巾消毒后才能持针操作。
③施针部位消毒:在病人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消毒喷消毒后,必须保持洁净,防止再次污染。
5. 进针方法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双手进针法:双手配合,协同进针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
6.针刺的角度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
适用于全身大多数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45°角倾斜刺入。
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45°角沿皮刺入。
适用于皮肉浅薄处,有时在施行透穴刺法时也用这类针刺角度。
7.留针与出针留针:留针是指进针以后,将针留置在穴位内。
在留针过程中还可作间歇行针,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
留针与否和留针时间的长短,主要依据病情而定。
出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到一定的治疗要求时,便可出针。
出针时,先以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
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退出。
出针后要核对针数,防止漏拔。
并嘱病人休息片刻,注意保持针孔部的清洁,以防感染。
8.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滞针:因体位移动而引起滞针,必须纠正体位;如因病人精神紧张,或局部肌肉痉挛而引起的滞针,可延长留针时间,以缓解紧张状态,或用手指在临近部位按揉,或在附近部位加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痉挛,如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需向相反方向退转,并左右轻捻使之松懈。
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并将已刺之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头位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
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热茶后,即可恢复。
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针刺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等穴,并可温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能苏醒,必要时应配合其它急救措施。
二、灸法1、艾条灸(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必要时备艾灸盒。
(2)操作方法:①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应灸穴位或局部2~4cm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以不感烧灼为度。
②每次灸15~30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灼热。
③中途艾绒烧灰较多时,应将绒灰置于弯盘中,避免脱落在病人身上。
④腹部、背部较平坦处行艾灸时,可用艾灸盒。
即病人取平卧或俯卧位,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盒内纱隔层上,灸盒放在应灸穴位的部位,加盖后可使其自行燃烧艾条,达到艾灸的目的。
2、艾柱灸(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
(2)操作方法:①将艾绒放入艾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
②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
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
④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3、隔姜灸、隔蒜灸(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根据需要准备切成~0.3cm厘米薄,直径约2cm的鲜姜片或鲜大蒜头横切成片数片(或用大蒜捣泥,取0.3cm厚的大蒜泥敷于穴位皮肤)。
(2)操作方法:①暴露应灸部位。
②取鲜姜片或蒜片(或蒜泥),放于穴位,上置艾柱。
③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3~5壮。
④脐部也可敷食盐后,置艾柱灸之,称隔盐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药物如附子片等,统称间接灸法。
4、艾灸注意事项(1)行艾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
(2)艾条灸时,要注意燃点的距离,太近则易烫伤,太远则疗效不佳,应随时询问病人温热感,并观察局部潮红程度。
行艾柱灸时,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3)灸后如起小水泡,一般不须处理或涂龙胆紫,较大水泡应消素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涂上龙胆紫或金万红软膏。
(4)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之艾条套入玻璃试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
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
(5)艾灸毕应为病人盖好衣被,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凡颜面、五官区域、大血管、粘膜处及热证,一般不宜艾灸。
三、温针灸1. 适用于即需要留针,又亦需要施灸的疾病。
2. 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艾绒燃尽为止。
或在针柄上留置一段约1-2cm的艾条施灸。
四、拔罐操作规范1. 适应症:感冒、头痛、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炎、慢性胃病、消化不良、肠炎、痈、扭伤、肌肉关节风湿病、神经痛、痛经、腰背痛、毒蛇咬伤、丹毒、红丝疔、疮疡初起未溃时。
2. 禁忌症:⑴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
⑵全身剧烈抽搐或烦躁不安者。
⑶浮肿病或水肿患者。
⑷重度贫血、出血性疾患及出血倾向者。
⑸妇女月经期⑹妊娠妇女的下腹及腰骶部。
3. 操作方法:⑴患者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并裸露施治部位。
⑵根据病情和施治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
⑶治疗局部如毛发较多,应涂凡士林油。
⑷依具体情况选定闪火等拔罐方法,并迅速将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⑸依照病情,每次可拔一个或同时拔几个火罐。
⑹拔罐时间应按拔罐的大小及吸力强弱而定。
大罐吸力强,拔3-5分钟;小罐吸力弱,拔10-20分钟。
⑺起罐时术者应一手持罐,一手用手指轻轻按压罐边周围皮肤,使空气缓缓进入罐内,然后取下。
起罐时切记硬拉或旋动。
为防止拔罐局部擦伤,起罐后可于施治部位擦涂凡士林。
一般隔日或3-5日一次,6-10次为一疗程。
4. 注意事项:⑴拔罐部位的皮肤要平坦,肌肉应比较丰厚,最好先洗净擦干。
⑵如用棉棒或棉球蘸酒精法,所用酒精不要过多,燃烧时注意不要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或灼伤局部皮肤。
⑶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骨性突出部、血管丰富的部位,以及心尖搏动处、乳房等部位;一般不宜拔罐。
⑷拔罐可机械的刺激皮肤,反射的影响大脑皮层,通经活络。
拔罐的种类有充血性火罐、瘀血性火罐、感冒头痛宜在太阳穴拔充血性火罐;支气管炎、哮喘可在背部肺俞穴拔瘀血性火罐。
⑸根据病情再拔,一般为轮流取穴,一次不宜过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时,不应在于原部位重复拔罐。
⑹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
⑺拔罐时注意保暖,防止受风着凉。
⑻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5. 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
6. 推罐: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疼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必须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滑润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用力,前半边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五、刮痧操作规范1. 适应症:刮痧可刺激皮肤内的神经末梢,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防御功能。
在刮痧过程中,一些毛细血管常被刮破,使一部分血液渗透到组织间,然后又被自身的组织吸收,从而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并调动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更好地协调神经系统功能,达到刮痧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