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与坡道一般要求

合集下载

民用建筑台阶坡道和栏杆的设计规定

民用建筑台阶坡道和栏杆的设计规定

民用建筑台阶坡道和栏杆的设计规定民用建筑台阶坡道和栏杆的设计规定民用建筑的设计规范对于台阶坡道和栏杆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无障碍通行。

本文将介绍民用建筑台阶坡道和栏杆的设计规定。

一. 台阶设计规定1.1 坡度和高度台阶的坡度和高度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规定。

标准规定认为每个台阶的高度不能少于15cm,而每组台阶的高度差应该小于1.5cm。

如果台阶的宽度超过4.5米,那么就应该在中间加入支撑的台阶,并且这些台阶的高度和其他台阶的高度应该相同。

坡度的角度应该在25度到45度之间,梯级的宽度不应小于30cm,高度也应保持均匀以减少步伐的不稳定性。

1.2 防滑设计在台阶的设计中,防滑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用户的安全,台阶的表面应该使用防滑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在台阶的表面上增加粗糙的纹理或文案,对于雨天或湿润的环境下能够确保用户脚的稳定。

1.3 台阶宽度台阶的宽度应该足够宽以确保脚的稳定。

标准规定每个台阶的宽度不应小于25cm,频繁使用的出入口或通道需要至少拥有90cm的通道宽度,以提供更多的空间给用户使用,特别是有轮椅或者婴儿车等物品的用户。

1.4 台阶数量在非紧急疏散出口处,死角处或者易于引起混乱的地方,一个阶梯不应超过3至4个级别。

能够再次攀爬4个级别的最小平台长度不应少于1.2米。

二. 栏杆的设计规定2.1 栏杆高度由于栏杆的作用是保护人们并防止跌落,因此栏杆的高度应该符合标准规定。

栏杆的高度一般约为85cm到110cm之间,90cm的高度是常用的标准。

2.2 栏杆间距栏杆之间的间距应该符合标准规定,这个距离应该小于10cm,这样可以确保走路的人不会意外地掉落。

如果防护栏的结构是可爬的,那么栏杆之间的间距不能小于5cm。

2.3 把手型栏杆的把手一定要符合便于抓握和不滑的要求,以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地抓住栏杆,并且即使手部潮湿或者出汗,也能够保障安全。

设计规范将栏杆的材质、形状、规格等都纳入到考虑范畴,以便支持掌握实际栏杆设计不同情况的专业人士和业主。

台阶与坡道

台阶与坡道

❖ 3、坡道的构造
❖ 台阶与坡道形式: 三面踏步式、单面踏步式、踏步坡道结合式。
❖ 2、组成:由踏步和平台两部分 组成。
❖ 3、材料:混凝土台阶、石台阶 和钢筋混凝土台阶等。
❖ 4、台阶与平台尺度 踏步高≤150mm,踏步宽≥300mm。平台深度不应
小于1000mm,宽于门洞口每边至少500 mm,平台面 宜比室内地面低20~40 mm,需做1%~2%左右的排水坡 度,以利雨水排除。
5、台阶的设置要求
(1)人流密集场所台阶的高度超过1.0 m时,宜有 护栏设施。
(2)影剧院、体育馆观众厅疏散出口门内外1.4 m 范围内不能设台阶踏步。
(3)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步。 (4)台阶和踏步应充分考虑雨、雪天气时的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安
全,宜用防滑性能好的面层材料。
台阶与主体结构脱开 台阶与建筑主体之间需设沉降缝。
9.5.2室外坡道
1、坡道的分类 ❖ 行车坡道(普通行车坡道与回车坡道)
❖ 轮椅坡道
2、坡道的尺寸和坡度 ❖ 普通行车坡道的宽度应大于所连通的门洞口宽
度,一般每边至少>500 mm。 ❖ 坡道的坡度:
光滑材料坡道≤1:12 粗糙材科坡道(设置防滑条的坡道)≤1:6 带防滑齿坡道≤1:4 回车坡道≤1:10

室外台阶与坡道

室外台阶与坡道
⒋ 坡道的设计要求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 坡道两侧在900mm和650mm高度处宜设上下层扶手, 有无障碍设计要求的坡道起点和终点处的扶手,应水平延伸 300mm以上;坡道侧面凌空时,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 的安全挡台。
6
4
室外台阶与坡道
1.2坡道
⒈ 坡道的设置部位 室内外入口处需通行车辆的建筑或不适宜做台阶的部位,应
采用坡道来联系。 ⒉ 坡道的尺度 1)坡道的宽度: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使用要求来定,建筑出
入口处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0mm。 2)坡道的坡度:坡道的坡度用高度与长度之比来表示,
一般为1:8~1:12。 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 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 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坡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
室外台阶与坡道
台阶是指在室外或室内的地坪或楼层不同标高处设置的 供人行走的阶梯。坡道是指连接不同标高的楼面、地面,供 人行或车行的斜坡式交通道。
1.1台阶
1.台阶的尺度 坡度:1~4%(15°~20°)(常用1/2,26°34’) , 楼梯(20°~45°) 踏宽(b):300-400mm;踏高(h):100~150mm 缓冲平台宽≮1000mm
考虑无障碍设计时≮1500,铁蓖子空格尺≯20mm,以防 止拐杖陷入。
2
室外台阶与坡道
图5.33 台阶尺度
3
室外台阶与坡道
⒉ 台阶的面层 防滑、耐久――抗风化 水泥石屑、斩假石、天然石材、防滑地砖 3.台阶的垫层 C10砼或(碎砖、碎石)砖、石 严寒地区的〔室外台阶易出现冻胀破坏) 措施:将台阶的垫层换作含水率低的砂石垫层。 ⒋ 台阶的设计要求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措施。

室外台阶与坡道

室外台阶与坡道

2、台阶的构造
室外台阶面层应防水、防滑、防冻、 防腐蚀。设计时应选用防滑、耐久、抗风 化的材料,如水泥石屑、斩假石、天然石 材、防滑地砖等。
台阶的垫层做法和地面做法类似。采 用素土夯实,铺300厚三七灰土或300厚卵 石(砾石)灌M2.5混合砂浆作为基层,垫 层按台阶的形状做60厚C15混凝土垫层。严 寒地区的室外台阶易出现冻胀破坏,可将 台阶的基层换作含水率低的砂石基层。
4、坡道的设计要求
坡道两侧在900mm和650mm高度处宜设上下层扶手,扶 手应安装牢固、可靠;扶手的形状应易于抓握。
有无障碍设计要求的坡道起点和终点处的扶手,应向 水平方向延伸300mm以上;坡道侧面凌空时,栏杆下端宜设 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挡台。
房屋建筑学
2、坡道的尺度
坡道的宽度:建筑出入口处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1200mm。 坡道的坡度:一般为1:6~1:12,面层光滑的的 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粗糙或设有防滑条的坡 道,坡度稍大,但也不宜大于1:6,残疾人通行 的坡道,其坡度不大于1:12。
3、坡道的构造
坡道地面应平整、坚固、防滑,设计时应选用耐久、耐 磨、抗风化、抗冻性好的材料,其构造与台阶相似。对防 滑要求较高或坡度较大时可采取设防滑条线或锯齿等措施。
3、台阶的设计要求
室外台阶的连续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 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在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 0.70m并侧面临空时,需采取安全防护设 施,即设置防护栏杆或挡墙。
台阶的形式:单面踏步式、三面踏步 式、带花池式、踏步坡道结合式。
1.2 坡道
1、坡道的设置部位
室内外入口处有通行车辆的建筑,或不适宜做台 阶的部位,应设计成坡道。例如:影剧院的太平门外必 须设坡道,而不允许做台阶;医院、疗养院、宾馆或有 轮椅通行的建筑,室内外高差除用台阶连接外,还须设 置专用坡道。有无障碍设计要求的部位,应设置专用无 障碍坡道。

室外台阶高度规范

室外台阶高度规范

室外台阶高度规范篇一:民用建筑设计中台阶、坡道和栏杆设计的规定[1]设计中台阶、坡道和栏杆设计的规定(一)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2、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二)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2、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缓冲空间而定;3、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4、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5、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三)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2、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低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3、栏杆离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4、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5、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也不应大于0.11m。

二、民用建筑设计楼梯设计的规范(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台阶与坡道一般要求

台阶与坡道一般要求

台阶与坡道一般要求台阶和坡道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安全性、舒适性和易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台阶和坡道的一般要求。

1.台阶的一般要求:-安全性:台阶的设计应满足人们在上下行走时的安全要求,避免发生滑倒、失足或摔倒的事故。

台阶的高度、宽度和间距应根据使用者的身体条件加以合理规划。

-舒适性:使用者在上下台阶时的舒适度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台阶的坡度、高度和扶手的位置等要素应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稳定。

-易用性:台阶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

台阶的设计应便于人们的上下行走,轮椅、婴儿车等工具也应可以方便通过。

2.台阶的尺寸要求:-台阶高度:台阶的高度会影响人们的上下行走舒适度和安全性,一般要求台阶高度不应超过18厘米。

在实际设计中,通常将台阶高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

-台阶宽度:台阶的宽度会影响人们上下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一般来说,台阶宽度应不小于80厘米,但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场所,如公共建筑的主入口,宽度应适当增加。

-台阶间距:指相邻两个台阶前沿之间的水平距离。

合适的台阶间距可以使人们更方便地行走,一般来说,台阶间距应不小于30厘米,但过大的台阶间距会导致人们步幅不稳定,不易上下。

3.坡道的一般要求:-安全性:坡道的设计应满足人们在行走时的安全需求,避免滑倒、摔倒等事故发生。

坡道表面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避免在潮湿或雨天造成滑倒的危险。

-舒适性:使用者在行走坡道时的舒适度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坡道的坡度应适中,不宜过陡,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感到吃力或不稳定。

-易用性:坡道的设计应方便所有人群的使用,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

坡道的坡度和宽度应便于轮椅、婴儿车等工具的使用。

4.坡度和宽度要求:-坡度:坡道的坡度通常要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和场地条件而定。

一般来说,坡道的坡度应控制在1:12到1:20之间,即每上升或下降1单位的高度,应相应增加12到20单位的水平长度。

建筑工程技术 教材 台阶和坡道的形式

建筑工程技术 教材 台阶和坡道的形式
台阶和坡道的形式来自• 肖聚贤台阶形式与基本要求
台阶由踏步和平台组成。台阶坡度较楼梯平缓,每 级踏步高为100~150mm,踏面宽为300~400mm。平台 深度一般不应小于1000mm,平台需做3%左右的排水 坡度。当台阶高度超过1m 时,宜有护栏设施。
台阶形式
台阶形式应当与建筑的级别、功能及周围的坏境相适应。较 常见的台阶形式有:单面踏步、两面踏步、三面踏步以及单 面踏步带花池、汽车坡道与踏步结合等。
汽车坡道与踏步结合
坡道形式
坡道按其用途可以分为行车坡道和无障碍坡道两类。行车车 道又分为普通车道和回车车道。
普通车道
回车车道
坡道形式
坡道按其用途可以分为行车坡道和无障碍坡道两类。行车车 道又分为普通车道和回车车道。
无障碍坡道
坡道形式与基本要求
• 普通行车坡道的宽度应大于所连通的门洞口宽度,一般每边 至少≥500mm。
单面踏步
双面踏步
台阶形式
台阶形式应当与建筑的级别、功能及周围的坏境相适应。较 常见的台阶形式有:单面踏步、两面踏步、三面踏步以及单 面踏步带花池、汽车坡道与踏步结合等。
三面踏步
单面带花池踏步
台阶形式
台阶形式应当与建筑的 级别、功能及周围的坏 境相适应。较常见的台 阶形式有:单面踏步、 两面踏步、三面踏步以 及单面踏步带花池、汽 车坡道与踏步结合等。
• 坡道的坡度与建筑的室内外高差及坡道的面层处理方法有关。 • 光滑材料坡道≤1:12; • 粗糙材料坡道包括设置防滑条的坡道≤1:6; • 带防滑齿坡道≤1:4。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米时宜
设休息平台。回车坡道的宽度与坡道半径及车辆规格有关, 坡道的坡度应≤1:10。

【建筑系必备】楼梯和坡道规范标准[详]

【建筑系必备】楼梯和坡道规范标准[详]

楼梯和坡道规(一)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①公共建筑室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

室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2m,每段阶梯不宜大于18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5m。

②民用建筑强制性规,大于等于18个台阶就必须设一个休息平台,踏步高度一般是12CM-17CM之间,踏步宽度一般是25CM-30CM。

③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超过18 级,超过18 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 1.10m;④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室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住宅踏步最大高度0.18,最小宽度0.25幼儿园小学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5 ,最小宽度0.26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6,最小宽度0.28其他建筑物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7,最小宽度0.26住宅户楼梯,专用服务楼梯,最大高度0.20,最小宽度0.222、民用建筑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3、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民用建筑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6.3-台阶与坡道

6.3-台阶与坡道

第六章竖向交通设施6.3 台阶与坡道
6.3 台阶与坡道
6.3.1 台阶
联系室内外地坪楼
层不同标高
阶梯形踏步
6.3.1 台阶
宽度不宜小于0.3m高度不宜大于0.15m不宜小于0.1m
防滑
不宜少于2级
超过0.7m临空面防护
6.3.1 台阶
①缓冲平台
②踏步
①单面或两面踏步式
挡墙花池垂带石
②三面踏步式
6.3.1 台阶
☐缓冲平台找1%~4%的排水坡
☐耐久性、耐磨性和抗冻性好的材料
☐基础
垫层
☐防止沉降不均
连成整体一起沉降设缝分开
6.3.1 台阶 架空台阶
6.3.2 坡道
☐联系室内外地坪楼层不同标高斜坡
☐车辆通行
☐和台阶结合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6.3.2 坡道
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10
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0m宜设休息平台
防滑
总高度超过0.7m防护
轮椅使用的坡道《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的坡道《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
6.3.2 坡道
防滑锯齿形防滑条坚固耐久抗冻性
小结:。

房屋建筑学台阶、坡道、电梯概述

房屋建筑学台阶、坡道、电梯概述

电梯由机房、井道、轿箱三大部分组成。 轿箱是由电梯厂生产的设备,其规格依额定 起重量不同而异。
电梯井道可以用砖砌筑或用钢筋混凝土 浇注而成。在每层楼面应留出门洞。并设置 专用门,在升降过程中,轿厢门和每层专用 门全部封闭,以保证安全。门的开启方式一 般为中分推拉式或旁开的双折推拉式。
在电梯井道内有轿厢和保证平衡的平衡 锤,通过机房内的曳引机和控制屏进行操纵 来运送人员和货物。
1.电梯的类型 按用途不同可分为乘客电梯、住宅电梯、消防电梯 、病床电梯、客货电梯、载货电梯、杂物电梯等;
根据动力拖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交流拖动电梯、 直流拖动电梯; 根据消防要求可以分为普通乘客电梯和消防电梯;
按电梯行驶速度可分为高速电梯、中速电梯、低速 电梯。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很多特殊功能的电梯被发 明出来,如观景电梯、无机房电梯、液压电梯、无 障碍电梯等。
2.自动扶梯的设计要点
自动扶梯应布置在合理安排的流线上。自动 扶梯平面布置可单台或多台设置。双台并列 式往往采取一上一下的方式,以求得垂直交 通的连续性,也有两台自动扶梯平行布置的。 并列的两者之间应留有足够的结构间距,按 规定不小于380mm,以保证装修的方便与使 用者的安全。自动扶梯宜上下成对布置,即 在各层换梯时,不需沿梯绕行即可使上行或 下行者能连续到达各层。
自动扶梯构造
本章小结
一、楼梯的组成 1、楼梯梯段 每梯段踏步数n<18且>3步 2、楼梯平台—楼层平台(正平台)休息平台(中
间平台) 3、栏杆扶手 (1)直行单跑楼梯 (2)直行多跑楼梯 (3)平行双跑楼梯(4)平行双分双合楼梯 (5)折行多跑楼梯(6)剪刀楼梯 (7)螺旋形楼梯(8)弧形楼梯
台阶构造类型
电梯与自动扶梯

民用建筑台阶、坡道和栏杆设计规定

民用建筑台阶、坡道和栏杆设计规定

民用建筑台阶、坡道和栏杆设计规定
一、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2、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二、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
2、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缓冲空间而定;
3、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
4、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
5、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三、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2、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
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
如低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3、栏杆离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
4、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5、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也不应大于0.11m。

房屋建筑学台阶、坡道、电梯概述

房屋建筑学台阶、坡道、电梯概述

自动扶梯构造
本章小结
一、楼梯的组成 1、楼梯梯段 每梯段踏步数n<18且>3步 2、楼梯平台—楼层平台(正平台)休息平台(中
间平台) 3、栏杆扶手 (1)直行单跑楼梯 (2)直行多跑楼梯 (3)平行双跑楼梯(4)平行双分双合楼梯 (5)折行多跑楼梯(6)剪刀楼梯 (7)螺旋形楼梯(8)弧形产的设备,其规格依额定 起重量不同而异。
电梯井道可以用砖砌筑或用钢筋混凝土 浇注而成。在每层楼面应留出门洞。并设置 专用门,在升降过程中,轿厢门和每层专用 门全部封闭,以保证安全。门的开启方式一 般为中分推拉式或旁开的双折推拉式。
在电梯井道内有轿厢和保证平衡的平衡 锤,通过机房内的曳引机和控制屏进行操纵 来运送人员和货物。
台阶、坡道、电梯 概述
5.6 台阶和坡道
台阶与坡道都是设置在建筑物出入口处的辅助配件, 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形式上有所区别。一般民用 建筑,大多设置台阶,只有在车辆通行及特殊的情 况下,才设置坡道,如医院、宾馆、幼儿园、行政 办公大楼等处。
一、台阶
台阶由踏步和平台组成,有室内台阶和室外台阶 之分。室外台阶一般位于房屋入口处,台阶宽度应 比门宽每边加500mm左右。
电梯机房的设计要求
电梯机房的设计要求
电梯地坑的设计要求
自动扶梯:
自动扶梯是人流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常用的设备。 它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耗电省、安装维修方 便等优点,多用于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并可用 于室外。在大型商场、客站、码头、地铁、展览 馆、火车站、航空港等建筑设置自动扶梯,会对 方便使用者、疏导人流起到很大的作用。 自动扶梯,常见坡度有27.3°,30°,35°,常 采用30°;常用宽度有600,900,1200mm等,自 动扶梯也可做成水平运输方式或坡度平稳的室内 人行道。停机时可作临时楼梯使用。

室外台阶踏步和坡道

室外台阶踏步和坡道

室外台阶、踏步和坡道3.6.1 步行道路有高差处、入口与室外地面有高差处应设坡道。

室外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每上升0.75m或长度超过9m时应设平台,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并应设连续扶手。

3.6.2 台阶的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

台阶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0.90m,并宜在两侧设置连续的扶手;台阶宽度在3m以上时,应在中间加设扶手。

在台阶转换处应设明显标志。

3.6.3 独立设置的坡道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50m;坡道和台阶并用时,坡道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0.90m。

坡道的起止点应有不小于1.50m×1.50m的轮椅回转面积。

3.6.4 坡道两侧至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宜安装连续的扶手。

坡道两侧应设护栏或护墙。

3.6.5 扶手高度应为0.90m,设置双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度宜为0.65m。

坡道起止点的扶手端部宜水平延伸0.30m以上。

3.6.6 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采用防滑、平整的铺装材料,不应出现积水。

3.6.7 坡道设置排水沟时,水沟盖不应妨碍通行轮椅和使用拐杖。

4.4 楼梯、坡道和电梯4.4.1 老年人居住建筑和老年人公共建筑,应设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缓坡楼梯。

4.4.2 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内设踏步。

4.4.3 缓坡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踏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

踏面前缘宜设高度不大于3mm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踏面前缘前凸不宜大于10mm。

4.4.4 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宜兼设坡道,坡道净宽不宜小于1.50m,坡道长度不宜大于12.00m,坡度不宜大于1/12。

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的有关规定。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净深度不得小于1.50m。

【建筑系必备】楼梯和坡道规范

【建筑系必备】楼梯和坡道规范

楼梯和坡道规范(一)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①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2m,每段阶梯不宜大于18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5m。

②民用建筑强制性规范,大于等于18个台阶就必须设一个休息平台,踏步高度一般是12CM-17CM之间,踏步宽度一般是25CM-30CM。

③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超过18 级,超过18 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 1.10m;④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住宅踏步最大高度0.18,最小宽度0.25幼儿园小学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5 ,最小宽度0.26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6,最小宽度0.28其他建筑物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7,最小宽度0.26住宅户内楼梯,专用服务楼梯,最大高度0.20,最小宽度0.222、民用建筑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 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3、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民用建筑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场地设计规范室外台阶中间栏杆

场地设计规范室外台阶中间栏杆

场地设计规范室外台阶中间栏杆篇一:民用建筑设计中台阶、坡道和栏杆设计的规定[1]设计中台阶、坡道和栏杆设计的规定(一)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2、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二)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2、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缓冲空间而定;3、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4、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5、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三)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2、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低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3、栏杆离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4、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5、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也不应大于0.11m。

二、民用建筑设计楼梯设计的规范(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台阶与坡道构造
台阶形式与尺寸ﻫ作用:供人们进出建筑之用。


形式:应当与建筑的级别、功能及周围的坏境相适应。

较常见的台阶形式有:单面踏步、两面踏步、三面踏步以及单面踏步带花池(花台)等(图7-18)。

ﻫ尺寸:台阶顶部平台的宽度应大于所连通的门洞口宽度,一般每边至少宽出500mm,室外台阶顶部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0m。

台阶面层标高应比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低10mm左右,并向外作1%~2%的坡度。

室外台阶踏步的踏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踢面高度不应大宜150mm。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小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ﻫ图7-18 台阶的形式
台阶构造
台阶的地基由于在主体施工时,多数已被破坏,一般就是做在回填土上,为避免沉陷与寒冷地区的土壤冻胀影响,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架空式台阶:将台阶支承在梁上或地垄墙上(图7-19a)。


2、分离式台阶:台阶单独设置,如支承在独立的地垄墙上。

寒冷地区,如台阶下为冻胀土,应当用砂类、砾石类土换去冻胀土,然后再做台阶。

单独设立的台阶必须与主体分离,中间设沉降缝,以保证相互间的自由沉降(图7-19b、c)。

ﻫ图7-19台阶构造
坡道形式
作用:主要就是为车辆及残疾人进出建筑而设置。

ﻫﻫ形式:坡道按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行车坡道与轮椅坡道两类。


行车坡道:分为普通行车坡道(图7-20a)与回车坡道(图7-20b)两种。

行车坡道布置在有车辆进出的建筑入口处,如车库等。

回车坡道与台阶踏步组合在一起,布置在某些大型公共建筑的入口处,如办公楼、医院等。

轮椅坡道:专供残疾人使用,又称为无障碍坡道。

图7-20行车坡道
坡道尺寸
宽度:普通行车坡道的宽度应大于所连通的门洞宽度,一般每边至少≥500mm;回车坡道的宽度与坡道半径及车辆规格有关,不同位置的坡道坡度与宽度应符合表7-2的规定。

供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坡道宽度不应小于0、9m。

当坡道的高度与长度超过表7-3的规定时,应在坡道中部设休息平台,其深度不小于1、2m;坡道在转弯处应设休息平台,其深度不小于1、5m。

ﻫ无障碍坡道,在坡道的起点与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坡道两侧应设置扶手,且与休息平台的扶手保持连贯。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扶手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mm的坡道安全挡台。

(图7-21)。

ﻫﻫ坡度:普通行车坡道的坡度与建筑的室内外高差与坡道的面层处理方法有关。

室内坡道的坡度应不大于1:8;室外坡道的坡度应不大于1:10;供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坡道的坡度不宜大于1:12,;每段坡道的坡度、允许最大高度与水平长度应符合表7-3的规定;
表7-2 不同位置的坡道坡度与宽度
坡道位置最大坡度最小宽度(m)
有台阶的建筑入口1:12 1、20
只设坡道的建筑入口1:20 1、50
室内走道1:12 1、00
室外通路1:20 1、50
困难地段1:10~1:8 1、20
表7-3 每段坡道的坡度、最大高度与水平长度
坡道坡度(高/长) 1:8 1:10 1:12 1:16 1:20
每段坡道允许高度(m) 0、35 0、60 0、75 1、00 1、50
每段坡道允许水平长度(m) 2、80 6、00 9、00 16、00 30、00
图7-21 坡道扶手与安全挡台
坡道构造ﻫ坡道的构造与台阶基本相同,一般采用实铺,垫层的强度与厚度应根据坡道的长度及上部荷载大小进行选择。

严寒地区垫层下部设置砂垫层(图7-22)。

图7-22 坡道的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