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作者:王帅新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4期估算是《课标》中计算教学的一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我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创造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意义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如学了两位数乘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学校要参加文明单位的评选,根据有关规定,每所学校的藏书量每人至少应达12本,我们学校有425人,藏书量5000本,请问我们学校的藏书量是否达到了标准?我给学生一分钟,开始做题,很多学生都拿起笔,但只有六.七位同学很快举起手,时间到了,好多同学都没有完成,于是,我先请几个做得慢的同学说一说想法,他们都说列出算式,然后用竖式计算,但时间来不及,接着,我有请几个做得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12×422≈12×400=4800,通过估计,大约需要4800本.这样,把425看成400结果偏小,实际藏书量应该比5000本多一些,而学校里的藏书量才5000本,所以不达标,通过想法的展示,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其实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算出精确值,有时候只要估算出结果就可以了,这样这样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亲身体验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倡导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而估算教学则是实现上述目标非常重要的途径。

首先,通过对数与量的估算可使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的数与量的大小与多少,以增强符号感和亲和感。

例如,当学习了自然数1~50后,我让学生去估算一年(2)班教室现有多少人,待估算出结果后再去精确地算一算,看二者之间的差距,从中体验30人、45人等到底有多少。

在学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我让学生对教室黑板的一边、课桌的一边、某同学的身高先进行估算,再进行实际测量,从中感受理解某长度单位的真实大小,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性把握和认识。

估算教学心得体会

估算教学心得体会

估算教学心得体会估算教学心得体会培养估算意识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这种近似的意识,这种估算的意识,他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去记住一种估算方法,而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去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多增加一些学生的体验,不断地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他的经验。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教师要重视估算,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

而我们要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近似的意识,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本身发展应该关注的问题,也应该作为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2、要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让学生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需要估算的地方确实很多,那么能够设计一个这样体现估算价值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久而久之,学生估算的意识就会不断加强。

3、要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来养成好的习惯比如现在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比如学生的精确笔算,那么结果对不对呢,特别是积的位数、商的位数,准确不准确呢,可以先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一下它大致的取值范围,这样就帮助学生来验证计算的结果。

估算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使学生逐步地养成一种习惯,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以后,他会自觉地进行估算。

4、要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不断地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想办法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比如像刚才我说的那个题,“全家吃饭”的例子就是估算,大约是200元,这就是估算。

当然没有必要精确地计算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选择用估算,而不选择用精确计算。

但作为饭店的收银员就需要精确计算,估算显然不行。

培养小学生的估算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估算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估算习惯”结题报告沧县李天木北阁小学左平平一、问题的提出(1)问题的现象1.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没有联系生活,只是为了学习、考试而教,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学习估算意义和用处,因此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导致不愿学习。

2.教师虽然联系生活实际,但选择出示的问题不好,有时选题比较模糊,让学生在题目的理解上出现误解,导致不能正确区分估算与精确计算。

(2)问题的思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问题的研究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呢?我认为应该从生活中的估算实例入手,让学生了解估算问题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学习估算是必要的、有用的。

这样一来,学生就逐步感悟估算的必要性,体验到估算的作用,从而发自内心地愿意估算,乐于估算,形成自觉估算的意识。

所以,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案例研究法,着重从两个方面去研究:(1)体验估算的作用1.利用估算提高计算能力估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个“结”,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特征。

它要以准确熟练的口算为基础,要具备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敏感性,分析估算误差时必须以理解运算意义为前提,估算与计算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有一位同学出现了这样一个计算错误:60×32=192,很明显,这位同学非常粗心,在计算时,把最末尾的0忘记了。

虽然这个错误很小,但我课后反思这个同学出现的计算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我们怎么避免呢?后来在我进行估算教学时,我灵光一现:如果那位同学在计算之前估计一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完整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完整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宝丰小学:马静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它有利于人们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一些数量的相对大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小学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决估算过程”,“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习惯”。

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一、首先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感知估算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问题指导,使学生感到估算的必要性。

他们通过对估算活动探讨以后,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估算,不知不觉对估算产生了兴趣。

体会到估算的用途。

通过对商品价格的估算,体会到买东西付钱时应用估算的必要性,如北师大教材第二册26页第4题,“50元钱可以买哪两样玩具?”、31页第7题“100元可以买到哪套衣服?”,在“套圈游戏中”未曾计算,先估计淘气是否能赢的要求,鼓励学生用估算意识解决问题,并对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估算意识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估算方法多样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潜能,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所知、所想、所困。

当他们遇到具体问题时会想出不同途径解决的办法,不知不觉学会了一些估算方法。

如数学教材中安排了这样的练习题;我国体育健儿在1996年和2000年在国际奥运会上获得了奖牌。

统计情况如下:金牌银牌铜牌1996年1622122000年281615估计一下,哪年获奖牌多呢?学生思考片刻,异口同声说2000年多。

你能说说你的估算方法吗?这时学生有兴趣开始讨论起来。

生1说:2000年获得金牌铜牌都比1996年高,只有银牌比1996年低,所以2000年奖牌多。

生2说:2000年金牌数量最多,它比1996年金牌多12块,而2000年银牌比1996年银牌少6块,2000年的铜牌又比1996铜牌多,所以2000年奖牌多。

估算教学“四步曲”

估算教学“四步曲”

估算教学“四步曲”估算是计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人们进行估算的机会往往比精确计算更多。

《数学课程标准》把估算作为必须具有的数学应用技能之一,特别指出要加强估算,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估算教学也日渐成为一线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内容,可一线教师普遍感到估算教学看似简单,实则难以把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估算教学活动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普遍缺乏估算意识,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如“爸爸身高180分米,一个苹果重300千克,……”这些答案在学生作业中屡见不鲜。

其实利用生活常识,稍作估计就能推翻这些答案,学生错误原因主要是缺乏估算意识。

还有的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根据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这也是缺乏估算意识导致的。

只有当学生有了估算意识,才会自觉地意识到,在计算过程中,除了精算还有估算,在计算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地运用该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从而避免“算着估”的现象。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一是培养计算前的估算意识。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计算前进行估算,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在计算前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通过算前估算,学生知道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为下面精确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一个判断依据。

二是培养算后的估算意识。

计算后要多问:计算结果是否在估算的范围内?用估一估的方法看看结果是不是相差不多?是否符合实际?二、估算方法的掌握。

估算不是乱猜,而是一种数学思考,是用合理简便的方法很快知道计算结果的范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估算伴孩子成长

让估算伴孩子成长

让估算伴孩子成长作者:吴龙江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11期摘要: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加强估算教学,提高估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精算而忽视估算。

要想有效开展估算教学,培养估算技能,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让学生具备估算意识,掌握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体验估算价值。

关键词:意识能力习惯思维估算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多少或算式的结果进行大概的推断或估计。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养成估算习惯”。

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精算而忽视估算,造成学生估算意识薄弱、估算技能不高的。

如何有效开展估算教学,培养估算技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呢?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喜欢估算,善于估算,全面提升估算能力。

一、想估——让估算成为一种意识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几种估算的方法,而是通过估算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估算的意义,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1.课堂渗透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法发现数学规律,用估算法探寻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等。

将估算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估算意识。

2.生活实践学生掌握了一定估算方法后,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估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更主动地探索估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

如生活中的购物、买票、队列等都是估算的有效实践活动。

二、善估——让估算成为一种技能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

学生不但要掌握估算方法,更要善于估算,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口算训练打基础口算主要依靠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结果。

口算是估算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从而促进估算技能的提高。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作者:毛丽婷来源:《教育》2018年第04期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大概的估计或推断。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提出了具体要求。

估算从原来大纲中的“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不言而喻。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估算教学难”,教得辛苦,学得辛苦,两者的辛苦之下,却没有很好的结果,由此可见,估算教学值得我们研究与探索。

现结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估算》这一课,谈一谈自己对估算的粗浅认识。

课堂实录情境:学生乘登火箭。

问题: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师:你们有办法解决吗?生:29×8=232(元),250元钱够了。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要232元的呢?生1:我喜欢口算,这样算出来准确。

生2:我喜欢估算,这样的得数与准确数比较接近,很方便,很快。

师:这个问题对结果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算出29×8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师:29×8是怎样进行估算的?生:29接近30,我将它看作30,30×8=240。

师:所以,29×8大约等于240,是吗?这里的“约等于”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读作“约等于”。

这样看来,估算确实是新课标非常重要的内容。

然而,通过二年级的估算教学,发现学生在作业中甚至出现了这种情况:先口算或笔算得出正确结果,再取这个精确数的近似数。

跟同级段的老师交流,同外校的老师交流,发现这不是偶然情况,在每班中或多或少都有出现。

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教学估算是为了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这种意识,然后逐步过渡到一种自觉行为呢?教后反思从生活角度来讲,估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计算策略,可以将它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也可以作为精确计算的重要基础,还可用于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大致合理。

论数学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

论数学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

论数学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数学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教给学生估算方法,加强估算的准确性,培养估算的习惯,从而将估算作为一种自觉意识,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估算能力估算方法估算应用数学教学估算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一项内容,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数学技能。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加快,信息大量涌入社会,快捷的生活节奏,让我们产生了估算的意识,例如外出购物时对要付款的估计,走进一个会场对会场所容纳人数的估计,制造一件物品对所需材料的估计,等等,都要用估算的方法。

因此估算能力越来越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都以精算教学为主,而忽视了估算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估算能力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乃至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估算能力,不仅可以节省认知步骤,提高问题解决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策略、估计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形成恰当的认知策略。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数学内容。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要想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逐步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产生估算的愿望,而不是机械地看到“大约是多少”。

比如:一个水龙头如果关不紧,一天大约要漏掉2吨水,算一算一个月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这道题也有大约却不需要估算,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如在学习两个两位数进位加法时,给出了这样一些估算的具体情境:“学校发新书了,每人一本,女生39人,男生28人,70本书够吗?”“妈妈想买一件上衣58元和一条裙子38元,她给售货员100元,够吗?”这些问题不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还为学生进行估算提供了可能,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精算而用估算,这样也体现了估算的价值。

让“估算”走进孩子的生活

让“估算”走进孩子的生活

让“估算”走进孩子的生活【内容摘要】本文重点从强化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教给估算方法、重视估算与其它思维能力的结合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估算意识估算习惯估算方法估算能力估算是一种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的口算,是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培养的一种计算能力,它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简化的思维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估计出大约结果。

《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课程实施意见”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些具体目标的实施,必将使估算的教学落到实处。

可见,估算的重要地位在教材的编写中引起了专家们的足够重视。

因此,我们应关注学生估算技能的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一、强化估算意识估算意识是指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从生活题材入手,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让学生多估算、多交流,增强估算意识。

如低年级的小朋友,可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年龄比哥哥姐姐少一些,比爸爸妈妈少的多;知道一本数学书有多厚等等。

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但计算较繁取得答案的问题,如:“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个,雨天每天采12个,它一连几天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些天中几天有雨?”解答这道题时。

若用估算能凭“直觉”直接得到答案,即由于共采了112个,平均每天采14个可知总天数是8天;再由于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个位上的数是“0”,雨天每天可以采12个,个位上的数是“2”,很快就可估算出雨天可能是6天,代入验算,证实估算是正确的,而且比常规解题方法来得方便。

这样,学生的估算兴趣也得到培养。

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大概推断或估计,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加强估算,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习惯。

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劳动教程中处处有估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策略来优化估算教学,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一、体验价值,形成估算意识1、精心设计,让学生产生估算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受教学计算精确性的影响,看到题目,往往就用笔算,很少想到估算。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设计一些既可笔算,又可估算的题目,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亲身感受和对比,提高估算的兴趣。

例如:某林场种了120棵杨树,种的柏树是杨树棵数的90%,林场种了多少棵柏树?( )(1)比120棵多。

(2)比120棵少。

(3)等于120棵。

可以先让学生用笔算答案:先算出林场种了多少棵柏树?再与三个答案比较,最后确定答案。

再用估算方法解答,因为种的柏树是杨树棵数的90%,柏树的棵数一定比120棵少。

所以应选择(2)。

对比这两种算法,显然估算方法更为方便快捷。

这样学生便能从中获得估算的兴趣,体验到估算的必要性。

2、引用生活实例,体验估算实用价值。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比如教学乘法估算前,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大泊中心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学生们纷纷猜测,有的说:“如果每班50人,全校18个班,大约有900人。

”也有的说:“如果每个年级有140人,全校6个年级大约有840人。

”学生很自然地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需说出近似数就够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倍感亲切,在无形中体会到了估算的作用,从而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

3、强化数学应用,体验估算教学价值。

教师要求学生验算时,可采用估算的方法。

如:“357+364=721”和的百位上应该是1;39×52积应该是接近2000。

估算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

估算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

估算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误区一:见到“大约”就估算,没有“”大约”就不估算。

许多应用题中有“大约”或“估一估”等字眼,如:中巴每小时行驶88千米,小明乘此车从青岛到济南用了4小时,青岛到济南大约有多远?育才小学计划建一座长105米、宽31米的教学楼。

估一估,该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学生会把这些字眼当作估算的标志,一定是这样吗?教材32页自主练习6:播音员的播音速度每分钟大约220个字,一篇稿件约有2500字,10分钟能播完吗?其中的数量都是整是整百数,根本没有估算的必要。

可见,“大约”不是估算的标志。

由于估算不是唯一确定,没有精算有把握,只要不提示或要求估算,学生会对估算敬而远之。

从不主动提需要估算的问题,从不用估算来检验精算的对错。

误区二:根据精算结果估算。

先算后估,如估算13×15,先笔算的195,再估计为200.误区三:估算就是把数看成整十整百数。

一般,我们估算中都是把数据估成接近的整是整百数,这样便于计算。

教材35页自主练习6:山东的面积是15万平方千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约是山东的11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很多学生都是把15估成10或20 ,把11估成10,由于该题是以“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这样估得的结果与实际面积相差太大,显然已实际情况不符。

学生为什么会走进估算的误区?不明确学习估算的价值是最重要的原因。

估算到底有什么价值?这是学生的困惑。

如果学到知识不知将它用到何处而漫无目的学习,就难免走进重重误区。

先借鉴国内外对估算学习的价值归纳如下:1、估算为判断口算和笔算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估算为判断口算、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小学生笔算、口算出来的结果不都是准确的,如果学生有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就可以确定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就能很快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甚至有学者提出用估算的方法代替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进行的验算。

2、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让估算行走在课堂内外

让估算行走在课堂内外

让估算行走在课堂内外盐城市冈中小学王亮《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新课程认为估算既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的数学运用方式和行为,相对于机械、繁杂的计算,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数学价值,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大致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估算为何处境尴尬在低段估算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估算的价值体会不是很深,不能带给学生便利,反而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

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计算,就在教师的影响下,对计算逐渐养成了“计算要准确、结果应唯一”的观念。

而估算是不需要精确的结果,允许有误差的,且由于估算的方法不同,估算的结果是不“唯一”的。

这样,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有了一个极大的反差,产生估算学习时的心理障碍。

所以,学生不愿意主动选择估算。

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估算教学意识的强弱。

教师要重视估算教学,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今天就教会往大估,或是见到“大约”就要估算,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式。

而我们想要的那种估算的意识,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近似的意识,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本身发展应该关注的问题,那么也应该作为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实施。

二、培养估算意识,体会估算用途我所教的是低年级的学生,现行教材中,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次正式出现了估算的教学内容。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中“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新课程把估算内容穿插在各年级各阶段的学习中,尤其是乘、除法运算中更显得突出,估算优势作用明显较大,与估算有关的内容较多。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估算和怎样进行估算。

(例如:一是方便、二是接近生活、三是实际应用广泛。

)其次了解估算的价值、目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和动力。

还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方法,知道什么时候要精确计算,什么时候要估算,什么时候要估大,什么时候要估小,什么时候要应用“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等。

把书本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沟通并联系起来,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设计情境形式让学生进行判断练习,巩固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基本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基本的数学意识,是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和技巧必不可少的途径,再者兴趣是做事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可以在兴趣的推动下学会估算,巧用估算,乐于估算。

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估算,还要特别诱发学生的估算兴趣,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广泛应用估算。

数学学习中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保障,自信心得以增强,特别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每一种算法都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体现。

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

在实际估算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和动力,他们会认为还不如精确计算呢。

例如:二年级数学教材中的23×3,要让学生估算,学生就会感到还不如直接计算方便呢。

又如一次三年级期末检测试卷中有一道应用题,根据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应该进行估算,但大多数学生采用了精确计算,造成了失分。

试卷发下后,学生和部分家长都很纳闷,为什么学生计算的非常正确,而不能得分呢?跑来问老师,老师解释说,这道题要求用估算方法解答,而你用了精确计算方法,说明你很粗心,并没有真正理解题意,所以不能得全分(当然这种死扣答案要求是值得商榷和探讨的)。

关于估算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于估算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于估算教学的几点建议小学数学教材很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来鼓励学生养成运用估算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材不但为估算设计了专门的教学课时,还在其它的章节中安排了估算练习。

有的教师因为没有领会教材精神而不重视各章节中的估算练习,出现了简单处理、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

因此,本文就估算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领会教材精神,明确估算教学目的估算是一种无需获得精确结果的口算,是个体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

估算的教学目的则是通过具体情境教给学生估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自主运用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养成估算的习惯。

为实现估算的教学目的,教材除了有“体育场”、“估计费用”等专门的估算教学外,还进行了特别的安排。

首先,在新课前设计适当的情境,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对数量的理解,尝试根据问题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运算结果进行估算。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退位减法”内容中,教材创设了“跳绳”的情境,在未进行精确计算62-48的得数之前,提出估一估“小东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在四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法”中,教材在“卫星运行时间”这一情境里,列出算式114×21后出示了“比2200分多。

”和“约2400分。

”这两句话,其实这是两种估算方法的结果。

教材是要求在未进行精确计算之前先估一估算式的得数。

这样的设计在其他的教学章节中经常出现。

其次,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安排大量的估算练习。

如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去超市购买物品带100元够不够,先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

第三,在“实践活动”中安排估算活动。

如估计一篇文章大约多少字,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数一把有多少粒黄豆,数一千克黄豆有多少粒,等等。

其实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是估算本身,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估算,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然而在具体教学中,一些教师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估算而过分重视精算。

关于三年级估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三年级估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三年级估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紧扣估算意义,强化估算意识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估算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应该从估算教学入手,通过强化学生估算意识,使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

估算不是乱猜,而是结合各种条件,对数据进行合理、科学地估计与推测。

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意义,增强估算的意识。

二、教给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是学生形成估算技能的重要基础。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估算方法,才能更好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作用。

1. 培养直觉估算法如计算前一、二题,可引导学生根据数的特点直接进行估计:998接近1000,实际值应该在1000左右;695接近700,实际值应比700小一些。

对于后一、二题,可让学生先算出精确值,再引导学生比较精确值与估计值的大小。

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计算出来的精确值与估算值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估算的优越性,从而激发起学习估算的内在动机。

同时,学生也能从精确计算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培养经验估算法根据生活经验估计长度和重量是最基本的估算方法。

例如:“铅笔大约长多少分米?”“这支钢笔大约重多少克?”等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钢笔重量应该怎样估计?是称一称还是估一估?怎样估?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和教师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验证,使学生体会到自己估的结果是否正确。

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会积累许多经验进行估计。

3. 培养具体情境估算法具体情境估算法就是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的方法。

如:“同学们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

有25人需要租车。

小车每辆12元,能坐4人;大车每辆20元,能坐8人。

怎样租车最合适?”这时学生就要根据乘车的情境来分析:到底怎样租车才能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乘车参观科技馆而没有剩余座位?经过分析学生会认为租大车便宜些。

然后就要引导学生根据所乘车的情境进行分析和思考:25÷8=3辆……1人,租3辆大车的话还有1人没有座位,这显然不行;如果租4辆大车的话就会空着4个座位;如果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话就会多出2个座位;如果租3辆大车和1辆小车的话就会多出1个座位;如果租5辆大车的话就会空着3个座位;如果租6辆大车的话就会空着2个座位;如果租7辆大车的话正合适;如果租8辆大车的话就会少2个座位;……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能体会到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简化笔算,加强心算,增加估算”。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所进行的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

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需要,是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呢?一、增强估算意识对小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最常估算的是物体的长度、数量、面积、体积、质量等,通过学生的估测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数量的大小、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有所感受。

比如,让学生估测一粒黄豆的质量、1克黄豆有多少粒等,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参与,小组合作共同学习估算的一些方法。

如:估测一粒花生的质量,可以先称100粒花生的质量;也可以先称10克花生,再数有多少粒等等。

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用它可以简洁并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在培养学生估算技能的同时增强了学生估算的意识。

二、感受估算的重要性要切实改变学生估算意识的淡薄,转变估算教学的现状,关键还是在教师。

教师应加强对估算教学的认识,体会到估算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重视估算教学,并有意思地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找出在估算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受到估算的价值和魅力。

学生在做作业时,遇到商中间有0的除法:23104÷76=304。

而我班有好多学生得到的商是34。

我想,如果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检查这题做得对不对,既复习了估算的方法,又检查了题。

于是,我对学生说:“不用算,我就知道这道题做得对不对,你们信吗?”看到学生疑惑的眼神,我又说:“其实你们也能做到。

如果我们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验算,有点麻烦。

老师教你们一个简单的方法。

我们已经学过了估算,34可以看作30,76可以看作80,30乘80得2400,距离23104差太远了。

”这样一下子就确定了错误,及时更正,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

通过这样的事情让学生认识到,估算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估算可以帮我们确定得数的范围,在计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

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

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买物品、旅游消费等都要用到估算。

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进行试商。

估算作为一项必备的技能技巧,有其独特的价值。

“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成为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更是训练思维、发展智力的需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

教师方面:不少教师对估算教学的理解浮于表面,长期的教学思想定式,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围绕知识点进行教学,将估算教学孤立起来,割裂开来,出现了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

在教学中对估算进行了简单化、程式化的处理,引导学生把工夫用在对估算方法的总结和提炼上,这样做对估算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但缺乏估算意识的培养。

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不理解估算的内涵和意义,认为估算的结果不如精算的结果好,估计值不是最终要得到的答案,所以对估算题的要求熟视无睹。

虽然学生能掌握几种简单的估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

但面对不同的情境,却会出现明明可以用“估算”,学生却想不到的现象。

教师觉得估算重要,但往往教学不得法,同时学生也严重缺乏估算意识,逐渐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再加上估算教学的渊源比较浅薄,不可能在教学中一下子建立扎实的根基。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一、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是一个有目标、有选择、有方法运用的过程。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而是通过估算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估算的意义,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与教师教学关系密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原来教材中没有要求估算的地方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估算,增加学生的估算体验,强化估算意识。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估计活动。

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估算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估算意识

摘 要: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它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令人关注的热点。

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学有用的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 估算 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贴近生活,感受估算的价值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套衣服的总价是多少;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心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要有意识的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地加深认识。

如学习千克的认识,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的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的长度、宽度或厚度……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其次,练习的设计也很重要。

案例1:在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和小丽跳绳比赛,小明3分钟跳了267下,小丽两分钟跳了194下,谁跳的快一些?”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出现了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进行了准确地计算,一种是估算。

两种方法老师都给予了认可,在两种都可以的情况下,一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道:“这道题用估算更简便!”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比较,学生明确估算可以更快捷的解决问题。

题目中虽然没有“大约”,但学生通过分析,认为可以用“估算”解决,体现出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步提高。

二、创设情境,增强估算意识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2023年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整理

2023年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整理

2023年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整理在学校数学教学中,估算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在提倡“有用的数学”这一大的教学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学校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学校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一、强化估算意识,培育估算爱好在数学教学中强化估算意识,可以增加同学的学习爱好,激活同学的思维,开阔同学的思路,提高同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为此,老师要做启发同学运用估算的有心人,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估算与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强化,让同学在心理体验中感受这一学问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主动探究估算的方法,增加估算意识,培育估算爱好。

二、把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技能教学中老师要深化挖掘教材中的可估算内容,引导同学在审题、解题、验证中把握一些估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关心同学提高估算速度、检查计算结果算得对不对,而且也是提高估算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计算训练,形成估算习惯估算作为一种计算方法,是同学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

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用上估量数量进行估算,所以有必要使同学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而口算和笔算恰恰为估算供应充分的“素材”,老师要不失时机结合口算、笔算训练估算,估算反过来又促进口、笔算的娴熟化。

因此,训练时,不论是先估算后计算,还是先计算后估算检验,都应照实记录估算与计算的结果,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出入,以不断改进估算技巧。

如估算51×2.04,将51看作50,2.04看作2,就会发觉50×2=100,原式结果要比100大;再如9+99+999+9999=?具有估算习惯的同学则在头脑中对数据稍作变化,几乎会脱口说出结果。

当然要想同学有这样的力量,就要求老师要有意识地常常性地引导同学对自己计算的结果进行估算,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数学估算方法的作用一、创设问题状况,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老师可以抓住时机,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同学估算的爱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内容摘要:感受估算价值,培养估算意识,注重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策略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估算培养意识能力策略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估算技能。

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从而发展出形式各异的估算方法和技巧。

不过,数值估算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需要运用一定推理和判断等策略。

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培养内容如下:一、感受估算价值,培养估算意识1.日常生活中的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凑巧,2004年3月10日看到一则报纸上的报道,觉得颇有意思,题目是《估算助你成功》,讲述的是一位富商靠估算取胜的经历。

在课堂上,让一学生读了此文,并要求学生听完后写出感想片段,没想到有学生在感想中这样写道:“听了《估算助你成功》的文章后,我颇有感慨,原来,估算在社会上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从小学好估算,在解题时把估算都用起来,避免算出不可能答案,这样正确率就比较高。

也许以后我并没有像蔡老师说的那样成为富翁,但当我掌握了估算方法,也许以后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它,它给我的好处是无可限量的…… 似乎突然才发现,估算有那么多好处!我想估算会让我终生受益的。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原来学生并不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如此的价值与作用。

然后笔者通过实际调查,整理估算的实践题,突出了估算的实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时时、刻刻有数学,充分发挥了数学教学的功能,为未来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数目的粗略估算《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对于数目较大的计算,先求出精确数的近似数,通常保留最高位或次位,然后用口算求出这些近似数的和、差、积、商。

一般不求出精确的得数,只要求达到得数的高位数与精确得数高位数相同或相近的数。

取近似数时,可借助凑整的办法,如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估算和怎样进行估算(一个要求是方便,另一个要求是接近)。

例如:一箱果汁182 元,要去商店买9箱果汁需要准备多少钱?这里没有提“大约”,但包含“大约”,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经历大数目估算的全过程,经历猜想、探索、体验、实践,才能感受大数目,正确地估算出大的数目。

如设计估算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估算的全过程:(1)如果每人浪费1粒米,全国每天就要浪费多少米?相当于多少?并写出心中的感受。

(2)从你出生至今大概用了父母多少钱?并写出心中的感受。

(3)学校近期为什么要禁止买零食、吃零食,调查本班同学一天吃零食花多少钱?一个月呢?一年呢?小学六年共花多少钱?全校1365人呢?然后写一篇片断感想。

写出心中的感受,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渗透思想教育,体现各科学科的合一性。

3.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量的简单推算学生在从事某种行为时,可以先对有关总问题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计,以确定此事可不可行,或者做此事有无必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

如布置生活中的估算实践:(1)“五一”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一家人从黄岩到××市的旅行计划,并写出心中的感受。

(2)估计自己家里的装修费用,并写出心中的感受。

如此养成估算习惯,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

二、注重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估算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也密不可分。

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的更加熟练、准确,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所以在教学笔算或其他知识时,合理渗透估算,不仅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气,而且对估算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在口算训练中估算大多是通过口算进行的,比较灵活简便,它可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迅捷的判断力,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观察比较,对问题作简约的推理后,接触到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得以解决。

因而可以成立“口算训练营”、“估算训练营”,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

如对参加估算训练营者布置作业:估计你从今天至小学毕业前夕,大约能做多少道题?然后写一片段,说说你的感想,会有什么收获?2、在计算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擅长于精确计算,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

具体表现在:为估算而估算,要求估算结果却用精确计算等。

因此,如何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价值与作用,弄清精算和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是我们进行估算教学的目的。

如,比较5.6×0.96和5.6÷0.96的大小,如果去算出准确的结果十分麻烦,利用估算可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积一定小于被乘数,即5.6×0.96<5.6;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除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商一定大于被除数,即5.6÷0.96>5.6;根据估算结果,直接可以判断5.6×0.96<5.6÷0.96,大大缩简了判别的过程,学生也真正体验到估算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感受到估算的魅力。

3、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凭借自己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

良好的信息感,数据感和量化能力,不是对数量的简单识别,而是把抽象的数据符号经过比较、分析、综合,通过内化形成的一种认知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最常估算的是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

如:(1)可参照1个单位的量(如1平方米),来进行估计教室地面积的大小;或可利用就近的实物作为参照物,如观察身边的固定长度(如 1步长、1臂长、身高等等)。

4、在综合应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估算方法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这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不仅会增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数学建模意识。

通过估算,从而判断一些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如,汽车用4升汽油可行驶48千米,行驶600千米要用汽油多少升汽油?这类数学问题,如果估算一下,结果肯定大于 40升,若得出小于40升,则答案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此法多适用于应用题的解答和检验。

即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未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预测或检验该题目中的最终计算结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策略《标准》里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应用数学素养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

主要体现在用数学去解决生活问题,它以学生自己一些经验为基础,教师提供熟悉的生活场景,同时组织同学们在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系统,并发展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1.预测策略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

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做到准确无误,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更敏捷。

比如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使学生自由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进行估算,使学生能获取一种最有价值的方法去检查。

如,敬老院里有老奶奶11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爷爷12人,平均年龄73.6岁。

问这些老人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做这道题之前我们根据题意估计,老人的平均年龄应在73.6到80.5岁之间。

如果列成(80.5+73.6)÷(11+12)=6.7(岁)。

老人的平均年龄是6.7岁,超出了这一范围,显然不符合实际,则答案明显错了。

2.调整策略估算结果是个近似数,但是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程度是不同的,恰当运用调整策略,估算的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独创性,还涉及到学生反思与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

例如,学生先估算一个问题的结果,然后将其估计值与它实际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觉察到错误并加以更正。

如,小杨去游乐场,购买四张“双人双飞”的票要8元,两张“太空船”的票要8元,两张“碰碰车”的票要14元,三张“章鱼”的票要9元,请你快速估算一下,小杨大约要花多少元钱去买票?师:你能用很快的速度估计一下,小杨大约得拿出多少钱去买票呢?生1:把8、8、14、9分别看作10、10、15、10,大约要45元;生2:把8、8、9看作10、10、10,把14也看作10,大约要40元;师:你认为方法一怎么样?生3:可以,实际价格不会超过45元。

师:为什么?生4:因为每个数都估计大了。

师:那方法二中,为什么要14看作10,而不看作15呢?生5:因为其余3个数都估计大了,所以这个数要估计小些,就更贴近实际价格了。

这就很好地运用了调整策略,通过估价与实际比较,体会45元是价格范围的最大值,不可能超出这个价格。

上例是将数据进行了调整,从而使学生领悟到调整这一策略的思想方法。

3.优化策略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是估算的又一大特征。

在学生估算过程中,由于所选的角度不一样,往往会出现新的解决方法。

教师应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来培养学生接替思路的广阔性。

如,每人浪费1粒米,全国每天就要浪费_________米,相当于_________.1.小组活动(投影仪上出示活动的要求)13亿粒米的估算报告估算参与者_____________估算步骤估算工具采用方法估算结果2.交流评价小组1:先称出1克米,数一数有40粒,则13亿粒米有:1300000000÷40=32500000(克)=32.5(吨)小组2:我们数出200粒米,重4克,平均1粒米重4÷200=0.02(克),13亿粒米重:0.02×1300000000=26(吨)生1:不用那么麻烦,只要数20粒,称一称多少重,就可以算出13亿粒米有多少重。

师:称200粒和称20粒,哪个好?为什么?小组2:我认为称200粒好,因为这样比较精确些。

师:看来,实验时,我们既要尽可能精确一些,又要尽可能方便一些。

小组3:我们把米装在1立方厘米的小盒子里,数了数共有40粒,13亿粒米有:1300000000÷40=32500000(立方厘米)=32.5(立方米)小组4: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并记住刻度,在放入大米,当放入90粒时,发现水上升2立方厘米,于是得出13亿粒米有:1300000000÷90×2≈28.8(立方米)经过讨论,同学们对小组3方案印象最深,因为只用1立方厘米就估算出来了,对重量估算都比较认同,认为小组2方案较好,因为数200粒米来估算,精确一些,而且比较方便,称一克米容易产生较大误差,从而通过实际选择优秀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