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奕乾版《普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普心复习重点
普心复习重点一.信息储存的条件与方法:3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资料的影响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3.注意脑的健康与用脑卫生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外显记忆受加工深度、时间间隔、记忆负荷量、干扰因素等因素影响,而记忆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三.思维的特征:2 概括性,间接性四.思维的种类:51.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动作停止,思维停止。
2.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3.逻辑思维:面对理论性的任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4.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5.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6.直觉思维: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7.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结论。
8.符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9.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10.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11.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五.表象的概念: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六.表象的特征: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七.问题解决的策略:2 1.算法2.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试探搜索、八.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71.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12.无关信息的影响3.知识表征的方式4.定势5.功能的固着6.动机和情绪7.人际关系九.定势的概念: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里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十.动机和情绪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动机:在一定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果。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第十三章~第十五章 【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技能一、技能的概述(一)技能的定义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1.狭义的技能与广义的熟练技巧前者是指技能的初级阶段或初级水平,后者是指技能的高级阶段或高级水平。
技能的初级阶段,是指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按一定的方式通过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达到“会做”某件事或“能够”完成某种工作的水平;当初级技能反复练习,使活动方式的基本成分达到自动化程度时,则称为熟练技巧。
2.技能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融合体(1)前者主要指生理解剖素质。
如神经系统、脑、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后者主要指练习。
素质是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2)技能离开了素质就谈不上其形成和发展。
然而,具备一定素质的人,其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则完全取决于练习。
3.技能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技能是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必要条件。
不论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都需要有相应的技能。
没有技能,人们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活动。
高水平的技能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条件。
(二)技能与知识1.技能与知识的区别(1)二者属于不同的经验范畴①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因此,知识属于认知经验范畴。
②技能是通过练习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巩固了的自动化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技能学习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任务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等问题。
因此,技能属于动作经验范畴。
(2)知识与技能概括的水平不同①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联系和关系的抽象与概括;②技能则是对动作方式或操作程序的具体的概括。
(3)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同步的一般说来,技能的形成与发展较知识的获得要晚。
2.技能与知识的联系(1)知识是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并制约着技能掌握的难易、快慢、灵活性和熟练程度;(2)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将有助于知识的获得与巩固,所以任何技能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与之相应的知识,但学习者学习的各种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技能,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经过实践、练习这个中介环节,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普心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和人格三个方面。
2、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问答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什么?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3、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包括那些?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
★4、心理学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观察法的缺陷:1、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
2、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3、由于未对条件加以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的研究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
4、观察法容易各取所需,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影响。
优点: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二)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版)重难点整理
第一章 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过程(一)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
力求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二)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
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
二、心理学的实质三、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二>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有以下四项基本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陈述人的心理现象。
目的是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获得事实,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第二项任务是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由于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心理原因,因此就要以陈述心理事实为根据,分析和阐明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项任务是预测人的心理现象。
通过对某些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变化的了解,才可以预测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项任务是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调控的目的是引导和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朝向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对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
<三>心理学的分类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叶奕乾版《普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1.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注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致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者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现象。
5.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5.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5.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刺之间最小差异量5.4、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5.5、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5.6、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和动物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
5.7、听觉: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
5.8、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
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
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变形,就引起压觉。
5.9、温度觉包括冷绝和温觉。
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绝,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温觉。
1.普心各章知识点 (1)修改版
第一章结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有哪些?传统的二分法:就是把个体心理分作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大的方面。
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3、怎样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生活的内容与源泉。
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3)心理是有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4、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所公认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5、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含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基本观点:第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
而人的意识经验都是由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构成。
(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第二、坚持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年人的一般心理规律,因而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反对把心理学看做是一门应用科学。
第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2)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主要观点:第一、也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
但它反对把意识看作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即反对心理的元素分析),而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或过程。
即意识流。
第二、反对把心理学看成是一门纯科学,而注重心理学的应用(功能)。
第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内省法。
(3)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主要观点:第一、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第二、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韦特海默、苛勒、科夫卡(又译为:考夫卡)主要观点:第一:大力强调整体组织,坚决反对元素分析。
第二: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直接经验。
普心重要知识点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体的反映.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是人脑的机能感觉是客观的——内容的客观.感觉带有主观色彩——形式的主观感觉分类:外部感觉(视,嗅,听,味,肤等),内部感觉(运动,平衡,内脏等)感觉后像:外界刺激消失后而感觉仍然保持的现象称为后像,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知觉与感觉的关系:联系: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区别:(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
(2)知觉虽以感觉作基础,但并非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远比其复杂。
(3)感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觉过程带有意志成分,更受主观影响。
(4)感觉一般是单感觉通道信息加工,知觉则是多感觉通道信息加工。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因素:从客观: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的新颖性 4.刺激物的强度。
从主观:1.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2.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3.个人需要和兴趣4.定势与情绪状态。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
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4.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影响知觉的理解性因素:1. 知识经验 2. 言语的指导作用3.实践活动的任务似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
主要形式有: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
3.自主运动4.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也叫瀑布效应。
普心名词解释总整理
聲明:本篇請勿讓往生看到,不然我又要被罵,另外,這些名詞解釋是我以前大一的時候,所做的筆記,將課本上一些重要的名詞解釋,收錄至此,由於原書為學富出版的心理學,因此內容多少與其他版本有所出入,僅供參考!如果有未收錄的解釋名詞,請自行翻查心理學辭典,不便之處敬請見諒,謝謝!第一章心理學的本質心理學的界定:行為與心智歷程的科學研究。
心理學的觀點:心理分析觀點、行為觀點、認知觀點、現象學觀點、生物觀點。
心理學的方法:產生假設、實驗法、相關法、觀察法。
第二章行為生物的基礎神經元:感覺神經元、中介神經元、運動神經元。
神經元組成:細胞體、樹突、軸突。
神經衝動傳送至突觸末端,會釋放神經傳導素人類的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週邊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系統:下達戒嚴命令,使內臟處於警戒及動員狀態。
副交感神經系統:下達解嚴命令,使內臟處於恢復、休息、保存能量的狀態。
下視丘:維持身體恆定狀態,維持水分、血糖、體溫、血壓的恆定狀態。
邊緣系統有兩個最重要的組織-海馬迴、杏仁核。
海馬迴:與長期記憶的建立有關。
杏仁核:在情緒的記憶和引發,扮演決定性的角色,與攻擊行為有關。
額葉:控制運動的進行、注意力的轉移、規劃未來、擬定計畫、評估結果、設定目標。
頂葉:處理輸入的感覺訊息。
顳葉:處理聽覺的訊息。
枕葉:對視覺訊息進行深入的分析處理。
胼胝體:串聯左、右半腦,會將某一半腦得知的訊息,傳送至另一個半腦。
第三章心智與行為發展Erikson的八階理論:第一階-信賴與不信任0~1歲第二階-自主對羞恥與懷疑1~3歲第三階-主動對罪惡感3~6歲第四階-勤奮對自卑6歲到青春期第五階-自我認同對認同混淆青春期之後第六階-親密對孤立成年期第七階-生產與停滯中年期第八階-圓滿與絕望老年期同化:以既有的認知基礎,去適應新的情境。
調適:改變既有的認知,去適應新的環境。
感覺動作期:0~2歲發展出物體恆存概念,具備將物體轉化為心理表徵的心智能力,並出現延宕模仿。
運思前期:2~7歲使用語言,具備初步的分類概念,對想像遊戲感興趣。
普心重点
名解: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2.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4.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波短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不同变化5.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出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6.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出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7.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8.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9.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10.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11.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12.自上而下加工: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也叫概念驱动加工13.自下而上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也叫数据驱动加工简答: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2)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4)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2.现代心理学五个学派及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2)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安吉尔(3)行为主义华生班杜拉斯金纳(4)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3.感知觉的关系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
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是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而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普心第十一章 能力
技能等于能力吗?
技能: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 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
两种活动方式: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动作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实现,动作的对象是
物体。 心智技能:借助内在的智力操作来完成,动作对象是观念。 技能直接控制活动的动作程序的执行,因此是活动的一个
能力的高度发展称为天才。往往聚合着多种高度发展的才 能。 天才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时势造英雄);离不开个人的勤 奋与努力(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智力和能力的关系
心理学上,能力这个术语经常与智力发生混淆。 能力的涵义实际上很笼统,它在多个方面都有所表现,它
可以表现在肢体或动作方面的能力,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 即交际的能力,表现在处理事件方面的才能等等。总的说 来,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 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2.智力的二因素论 ※
能力包含两种因素:
①一般能力(G因素),代 表人的基本心理潜能,决 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 因素。
②特殊能力(S因素),完 成某些特定任务或活动所 必须的。
在完成任何一种任务时,都 是G,S两种因素协同作用,认为个体的能力应该包括多种平等的基本能力因素。 提出了7种基本心理能力: ①语词理解 ②语词流畅:迅速正确进行词义联想的能力。 ③数字运算 ④空间关系 ⑤联想记忆:机械记忆能力 ⑥知觉速度: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 ⑦一般推理
成功智力的概念:
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种主要目标的智力,是在现实生 活中真正能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
这里所说的成功,其一,是个体通过努力能够最终达到的人生 理想目标的成功;其二,是每个正常的个体都可以发展的成功。 不应仅仅同学校中的成功有关,而更应同生活里的成功紧密联 系。生活里的成功是个体用创造和实践的能力去适应环境、选 择环境和塑造环境,并最终获得的成功。
普心一、二章知识框架2022
普心一、二章知识框架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一.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1.定义: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心理学结论要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
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行为,行为就是行动。
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可观察行为。
心理学家研究个体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中做这些事情。
2.心理学的目标:心理学家从事基础早就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1)描述发生的事情心理学家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
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
行为数据,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
当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
为了研究个体的行为,研究者可能使用不同的分析水平——从最宽泛最概括的水平到最细微的具体的水平。
心理学家努力客观地描述行为。
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而不是按照研究者所期待或希望的那种样子,这是最重要的。
因为每一个观察者都可能把自己的主观观点——偏爱、偏见和期待——带进观察中,因此,防止这些个人因素混进数据并扭曲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2)解释发生的事情解释谨慎地超越了能被观察到的现象。
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
心理学家们寻求对行为的解释时,几乎总是同时考虑两种类型的解释。
每个研究者必须具有一种见多识广的想象力,他可以把已经知道的和还不知道的东西富有想象力地综合起来。
许多心理学研究都试图确定几种解释中的哪一种最能准确的解释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
(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要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科学的预测也必须被足够精确地加以描述,以使它们能够被检验和在证据不具有支持性的时候被否决。
普心期末重点总结
普心期末重点总结1. 简介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主要包括基础概念、认知、学习、情绪、人格、社会心理学等内容。
本文将总结本学期所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延伸和实践应用。
2. 基础概念-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智和行为的科学,主要分为实验方法、观察方法和调查方法等。
- 神经科学与行为:大脑控制和激发行为的机制,大脑的组成和功能区域。
- 意识与无意识:意识和无意识对行为的影响,无意识的心理过程。
3. 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和信息处理: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的认知过程,信息的加工和储存。
- 认知发展和认知偏差: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人类的认知偏差和心理失误。
4. 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刺激与反应的关联形成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惩罚强化效应:行为与结果的关联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
- 学习和记忆:记忆的过程和类型,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5. 情绪和动机- 情绪的定义和主要理论:情绪的成因和分类,James-Lange理论、Cannon-Bard理论和两因素理论等。
- 亲社会和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原因和进化意义,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和类型。
- 动机和自我调节:主要的动机理论,自我调节和自我决定。
6. 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定义和测量:人格的构成和性格特征,人格测量的方法和测试。
- 人格理论:主要的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和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等。
- 人格发展:儿童和成人的人格发展。
7. 社会心理学- 运动与团队合作:体育运动和团队行为的心理机制,团队合作的条件和团队角色。
- 领导和权威:领导力的类型和培养,权威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 群体心理学:群体行为的特征和规律,群体决策和社会影响。
8. 延伸和实践应用-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在教育、临床、法律和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 健康心理学:心理和生理对健康的影响,如压力、抑郁和应对策略。
- 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普心复习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与生活(非重点但有些容要注意)1.心理学的目标: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研究关于个体行为及心智的过程,目标在于描述发生的事情、解释发生的事情、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和控制发生的事情。
2.什么让心理学与众不同:心理学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包括一组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3.心理学的历史根基:重要事件、流派发展(重点在结构主义—机能主义—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16版P8●结构主义产生于特和铁钦纳的工作,它强调由基本感觉构成的心理和行为的结构。
德国心理学家惠特尔曼的格式塔心理学是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
方法:省法。
●机能主义是由詹姆斯和杜威发展出来的,强调行为的目的。
与结构主义相反,没有将意识简化为元素、容和结构,而认为意识是流动的,心理的特征是与环境持续进行相互的作用。
因此,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容。
尽管存在差异,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的见解依然为当代心理学的繁荣发展共同创造了环境。
心理学家们现在同时探索行为的结构与机能。
因此可以说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是现代心理学的根基。
●心里动力学观点认为行为是由本能力量、在冲突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的动机驱使的。
这种观念认为,人的行为是从先天的本能和生物驱动力中产生的,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冲突。
剥夺状态、生理唤起以及冲突行为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
当机体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而驱力降低时,机体就停止反应。
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行为是由外部的刺激条件决定的。
约翰华生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在于寻找“控制不同物种可观察行为的规律”。
行为主义对后世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大多数领域。
尽管行为主义者开展的许多基础实验主要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但行为主义的原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问题,如教育儿童、矫正行为障碍和创建理想化社会。
●人本主义观点强调个体做出理性抉择的在能力。
普心名词解释总结
普心名词解释总结第一篇:普心名词解释总结第六章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指信息的最初加工,即信息的获取,相当于输入或者识记的阶段。
存储: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等保存在头脑中。
知识在大脑中储存的形式也叫知识的表征。
提取:指从记忆中查找已存储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包括再认与回忆两种形式。
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情景或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作业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外显和内隐记忆的区别*)外显记忆:过去作业对当前作业的有意识的影响,个体有意识地回想或者收集有关的经验,用以完成任务。
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感觉记忆:当刺激停止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保持时间大约几秒钟。
视觉感觉记忆(映像记忆)不超过一秒,听觉感觉记忆(回声贮存)为3-4秒。
短时记忆:信息保存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
组块:在记忆过程中,联合较小的单位形成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过程称为组块。
而这样组成的记忆单位也叫做组块。
精细复述:将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平行扫描:探测项目与记忆集合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
系列扫描:探测项目与记忆集合中的项目一个个进行相继比较。
从头至尾的完全系列扫描: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顺序进行比较,并判断探测项目是否与其中一个匹配。
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在记忆集中搜索到匹配的项目后即停止搜索。
工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暂存和加工的一个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包括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
语音回路:保持和处理基于语音的信息。
视觉空间模板:处理视觉的和空间的信息。
中央执行系统:注意资源有限的控制系统,最重要的成分。
协调语音回路和视觉空间模板活动;注意资源的分配与控制等。
普心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普心重点
普心重点一.有关强化1、强化物:与行为相依的——随时间的推移能增加行为出现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2、强化:在反应后呈现强化物。
3、正强化(阳性强化):某一行为之后伴随这喜爱刺激出现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4、负强化(阴性强化):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刺激的解除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二、容易接受催眠的人的特点(简答题):1.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2.想象力丰富;想象中的场景;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4.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指点;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6.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即体验过记忆或自我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离开来。
三、感觉对比: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
感觉的对比可以分为同时对比现象和继时对比现象。
1.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2.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四、记忆重构实验:一、first:给被试放行窃的录象,同时,录象里播放一个女性对该事件的描述的录音。
录象放完后,马上再放一遍录音,注意,这遍录音里有错误的信息!例如,被试看到的是杂志A,而录音里提到的却是杂志B。
Second:48小时后,对被试进行测验问他们关于录像中行窃的信息,并且明确告诉他们,问题的正确答案不在事后的录音中。
Third:尽管研究者直接做了强调,被试常回忆出错误的信息。
二、给被试看一段关于车祸的电影,然后要求被试估计当时车的速度。
1组-----提问1:相撞;回答:40KM/H2组-----提问2:接触;回答:30KM/H一周后,问所有的被试:“是否看到了玻璃碎片?”1组中1/3被试报告看见了;2组中14%被试报告看见了。
解注:目击证人对于所看到信息的记忆很容易被事后信息所歪曲。
被试不能够分辨他们记起的东西是来自事件还是来自事后的信息。
人们反复收到错误的信息,他们回想起来的东西有更大的可能是错误的。
你的记忆经常是抽象拼帖画,从你过去经验的不同成分中重新构建。
普心复习知识点.doc
普心复习知识点1个体心理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心理学研究包括了行为.2心理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比内智力测量表,EPQ等.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自然实验跟观察法的区别就是前者有控制变量.自变量,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3心理学史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学派林立:构造主义:铁钦纳.也叫元素主义.研究构成意识的元素.方法:内省机能主义:詹姆士 .研究意识,强调意识的功能与作用.应用.行为主义:华生.摒弃内省.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任意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性格,神经类型等因素,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专家,医生,律师,乃至乞丐和小偷•黑箱.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整体.提出知觉的组织原则.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将无意识纳入心理学研究.4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的研究取向:新行为主义如托尔曼的中间变量,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分析的研究:新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的研究:罗杰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皮亚杰5神经系统的进化单细胞多细胞无脊椎动物低等脊椎动物高等脊椎动物无神经系统网状N.S链状N.S节状N.S管状N.S感觉 ------------------------ ►知觉——►思维萌芽6 ;神经元(神经细胞):胞体,树突,轴突组成.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有的很长,如坐骨神经).在神经细胞间有胶质细胞.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神经冲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全或无的传导法则.在细胞膜上的质子泵.神经冲动在细胞内是电传导;在细胞之间是化学传导.即神经递质.在突触上的各种受体,突触小泡等.7神经系统:中枢/周围N.S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脑干,间脑,小脑,大脑脑干:延脑,桥脑,中脑.延脑和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排泄吞咽等有关.故叫生命中枢.本区有网状系统.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间脑:丘脑,下丘脑,丘脑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所有输入信息均由此处传至大脑皮层.下丘脑是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小脑:平衡端脑(大脑):边缘系统,海马.与记忆,情绪有关.大脑:额叶:躯体运动.相当中央前回景页叶:听觉枕叶:睡眠.视觉区顶叶:躯体感觉区.相当中央后回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表达性失语.能听懂就是不会说,但发声器官正常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接受性失语.听不懂.视觉性言语中枢:失读证.看不懂文字的含义书写性言语中枢:失写证.不会写字绘画.右利手人:左脑主要负责言语,阅读,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右脑空间关系,情绪,音乐, 艺术等.脑的可塑性.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植物性神经(交感和付交感神经)8脑功能学说脑功能定位说:强调各种脑的功能是由大脑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的部位来负责.整体说:拉什利.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就高级的心理现象.机能系统学说:鲁亚利.三个机能系统:调节激活和觉醒的动力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的系统,调节控制行为的系统.模块说:9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地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作用: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10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者成反比.绝对阈限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固定的一个量.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N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11韦伯定律:K=AI/I差别阈限和原来的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费希纳定律:P=KlgI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即刺激强度按对数级增长,但引起的感觉强度只以算术级数在增长.评价是他认为JND在主观上是相等的.这是错误的.二者都是中等强度刺激适用.乘方定律:斯蒂文斯认为P=Kin知觉到的大小是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关键是N的值.如电击,加一点感觉很明显,而加重,就没那么明显了.12视觉适宜刺激:光波380—-780MM视觉的锥体C:细节,颜色.昼视C,在中央窝处.杆体C:明暗,轮廓.夜视C.在网膜边缘处.含视紫红质.夜肓症因此有关.如麻雀无杆体C.13视觉的三级神经元传导:双极C,视神经节C,传至外侧膝状体;传至枕叶.视觉感受野: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越高级的范围越大.特征觉察器:14颜色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加法过程),颜色混合(减法过程,一些颜色的光被吸收了 .)15色觉缺陷:色肓和色弱.全色肓很少见.红绿,黄蓝色肓.一般都是遗传下来.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来的.显性与隐性基因交一下.16色觉理论:三色说:红绿蓝三原色.三种感受器.但不能解释:没有蓝色色盲;不能解释为什么红绿色盲能看到黄.因为它认为黄是红绿混合产生的.对立过程理论:黑林认为网膜中有三对视素:黑一白;红一绿;黄一蓝.之间的异化与同化.不能解释红黄蓝为何能混成各种不同颜色.17视觉适应:明适应:感受性降低.暗适应:感受性增强.感觉后象:正后象与负后象.看电影能连续.瞬时记忆的信息就是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中先登记的.18听觉适应刺激:16〜~20000HZ.对1000〜〜4000HZ最敏感.听觉感受器:柯蒂氏器.生理传导/骨传导神经性耳聋和传入性耳聋.19人耳对声音的分析理论:频率理论:500HZ以下.基底膜的振动F共鸣理论(位置理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而对不同音频产生振动.行波理论(新位置理论):5000HZ以上.强调基底膜振幅的最大位置来解释.像波一样从蜗底开始向蜗顶推进,不同频率能推到的位置不一样就停了.神经齐射理论.500〜〜〜5000HZ各个纤维都发放频率而联合在一起组成不同频率.20声音特质:音调,响度,音色.分别由频率,振幅,波形来决定.21嗅觉:鼻腔上粘膜中的嗅C味觉:味蕾.尖:甜;两侧:酸;根:苦;中间喊.22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加工了从脑中已有的信息.脑是上.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加强从刺激物得的信息到脑中.知觉的种类: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23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知觉理解性的意义: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理解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知觉的恒常有:大小,形状,明度,颜色恒常等.24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空间定向.图形组成原则(格式塔派提出):邻近性湘似性,对称性,连续性,共同命运,封闭,线条朝向,简单性.25深度知觉的线索:肌肉线索:调节(有书放在单眼线索中.),辐合(有书放在双眼线索中.)单眼线索: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双眼线索:双眼视差.(双眼视轴辐合.).26听觉的方位定向:双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是其主要线索.所在在头部中切面上,两耳联线中点的圆锥体上声音易混淆.27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时间知觉的依据:自然的周期性现象,机体的节律性活动,生物钟,计时工具.28运动知觉的机制:网像运动系统;头眼运动系统.网膜映象流和中枢动作指令.29似动:动景运动:phi现象.电影,霓虹灯等.诱发运动:云不动月亮在动.自主运动:没有参照物.运动后效:看动的东西再看别的东西好像在动.30错觉:大小错觉:箭型错觉;铁轨错觉;垂直水平错觉;月亮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形状方位错觉:佐尔拉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31错觉理论眼动理论:认为眼睛做上下运动比做水平运动难些,费时些.所以垂直线看来长些.神经侧抑制理论:引起形状方向错觉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将三维应用到平面上了,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错误.深度线索误用了.32意识: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高级心理官能.具有监督和执行功能.无意识:无意识的行为和对刺激的无意识.肓视.33睡眠阶段:四个阶段alpha波:频率低,波幅稍大beta波频率高,波幅较小.△波频率最低,波幅更大.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波幅都低.浅睡状态.易惊醒.10分钟第二阶段:频率高,波幅大.睡眠锭.较难叫醒. 20分钟第三阶段:频率低,波幅大,开始出现△波. 40分钟第四阶段:多数为△波.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第三四阶段称为慢波睡眠.快速动眼睡眠(REM): △波消失,高频低幅波出现.与清醒时波相似.开始做梦.34梦的解释: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下降,那些在白在被压抑的冲动和愿望就在梦中以改变的形式表达出来.生理学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和NS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在睡眠时,刺激减少,NS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而梦则是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活动进行解释并给予一定意义.认知观点:梦担负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仍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 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35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并没有睡着.解释: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意识监督与执行功能分离的观点3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并不是一个心理过程.37注意: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如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人本身的状态,如需要,兴趣,经验等.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对目的与任务,兴趣,活动组织性,过去经验,人格的依从性.随意后注意:如骑单车附:儿童注意缺损多动障碍:38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注意的稳定性),分配性注意注意的摇摆;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同时进行的活动熟练或自动化程度;活动的性质;几种活动间有内在联系.若在同一感觉通道或同一心理操作来做的话,则很难.如空明掌.39注意的认知理论:过滤器理论:NS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需要一个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 选择后的信息进入知觉分析阶段.注意就是一个过滤器,过滤器的作用方式是按” 全或无”的原则,知觉分析系统负责识别这个刺激.衰减理论:特瑞斯曼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工作.它既允许信息从受注意的通道通过,也允许信息从没有受注意的通道通过,只是非注意通道的信息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 .已经存贮的信息在高级的分析水平上有不同的激活阈限.二者的共同点:信息加工系统容量有限,需要过滤器调节.过滤器的位置在高级知觉分析之前. 不同点:对过滤器工作原则的看法不同.前者以全或无方式工作,后者不是.后期选择理论:过滤器在高级分析之后.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器前已受到充分分析.多阶段选择理论:40认知资源理论: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注意就是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41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一种认知加工.42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编码方式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性,外界物的形象.记忆的容量较大,9-20 比特.记忆时间短,1S以内,声象记忆不会超过4S.感觉记忆受到注意就进入短时记忆,否则就被遗忘.作用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做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短时记忆:编码方式为听觉编码(主要)和视觉编码,也有少量语义记忆.记忆容量为7+-2单元.记忆时间为一分钟.短时记忆经过复述(机械复述,主要是精细复述)转入长时记忆,不被复述的短时记忆被遗忘.其功能有起暂时寄存器的作用;是一种信息加工器,将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转到长时记忆中;整合来自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处理当前活动,是工作记忆的一部分.提取方式是完全系列挡描.长时记忆: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编码方式有按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编码,主观学习,形象编码等.记忆容量是无限的.记忆时间为1分钟以上.提取方式是再认和回忆.因衰退或是干扰而产生遗忘.4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存储阶段,已保持的经验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会出现记忆的扭曲,记忆的错觉等.44信息存储的条件: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记笔记等.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45怎样复习才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复习要及时;经常复习;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系统化复习.46影响遗忘的因素:识记后的时间;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遗忘的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的慢;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的材料越多忘的越快;学习的程度:要有适当的过度学习;记忆材料的系列位置:系列位置效应;识记者的态度.47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48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觉醒状态;组块;加工深度.49记忆的脑学说:拉什利的整合说;定位论;SPI理论:编码是串行的,存储是并行的,提取是独立的.50图尔文将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5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外显记忆用再现和再认来测量.内隐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用词干补笔,模糊辩认,填字组词.5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加工深度对外显记忆影响大;内隐记忆保持时间长;记忆负荷对外显记忆影响大; 呈现方式对内隐记忆影响大;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影响大.。
普心每章重点
普心每章重点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
它既研究意识,也研究无意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心理学有时又被认为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心理的神经机制、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心理与环境的关系等。
3、由于社会需求和科学自身的发展,心理学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研究领域,如普通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研究心理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在理论上,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时间上,有助于引导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并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
5、心理学不仅是一门有吸引力的学科,而且提供了多种职业的选择的机会。
6、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一方面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另一方面,心理现象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而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要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和科学素养。
7、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方法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采用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和个案法。
8、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证实诞生。
心理学的当时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根源,一个是近代哲学的影响,包括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影响;另一个是实验生理学的影响,它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客观的研究方法。
9、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学中派别纷争的时期。
当时涌现出来的重要学派有:构造主义、技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和格式塔心理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注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致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者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现象。
5.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5.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5.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刺之间最小差异量5.4、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5.5、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5.6、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和动物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
5.7、听觉: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
5.8、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
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
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变形,就引起压觉。
5.9、温度觉包括冷绝和温觉。
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绝,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温觉。
与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不产生温度觉。
5.10、嗅觉:是有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感觉。
5.11、味觉:是指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味道感觉。
5.12、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3、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4、某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5.15、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16、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弥补的现象称为感觉补偿作用6.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6.2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6.3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6.4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6.5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6.6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6.7双眼视差是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两个眼睛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6.8由于两耳处于相互对侧位置,侧面声源的声波到达两耳时的距离不同(约27.5cm),这个距离差称为“两耳距离差”。
6.9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6.10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6.11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的物体知觉为运动,或者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
似动知觉包括动景运动、自主运动和诱导运动。
6.12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7.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7.2形象记忆时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时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时指以逻辑思维成果和逻辑判断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
动作记忆时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7.3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又称词语逻辑记忆。
是以词语所概括的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7.4识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相反7.5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其基本条件是要求识记者能理解识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
机械记忆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是识记。
7.6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无意再认又称不随意再认,是指当前再认的事物明确、清晰、完整或与经验中保持内容一致是,几乎是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在极短时间内的确认。
7.7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7.8有意再认又称为随意再认,是指当再认的事物不够明确、清晰、完整或与经验中保持的内容不太相符时,需要意志努力或追记来进行识别或确认。
7.9回忆:又称再现或重现,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7.10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与之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在外部特征或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的心理活动。
8.1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8.2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的、鲜明的表象,称为遗觉象。
8.3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8.4再造想象是人根据别人的语言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8.5睡眠是于觉醒周期性交替出现的生理状态,是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生物节律之一。
8.6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是不随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9.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9.2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9.3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要求运用新颖独特方法的问题解决叫做创造性问题解决;使用现有方法的问题解决叫做常规性问题解决。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0.1言语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11.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情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活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是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是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对事物美的体验,是人们根据美的需要,按照个人的审美标准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进行评价是产生的情感体验。
12.1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且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2.2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为双趋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对同时出现的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进行选择时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心理冲突。
12.3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为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对同时出现的两个具有同样强度的负面目标进行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12.4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既想接近又想回避的两种相互矛盾的动机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12.5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为多重趋-避冲突,指由于面对两个或多个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12.6意志的品质是由个体意志行为特点构成的稳定的心理特性的总和。
13.1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13.2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动作系统。
13.3认知技能:也称智力技能和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14.1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14.2动机是一个过程,它以某种方式引发、促进、保持和中止指向目标的行为。
14.3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14.4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14.5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
14.6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即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感、自然观等等。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15.2感受性是指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耐受性是反映人对客观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
反应的敏捷性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可塑性是指人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
情绪兴奋性是指以不同的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
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是变相于外还是表现于内的特性。
16.1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16.2性格特征是指性格各个不同方面的特征。
主要有四个方面16.3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16.4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的性格特征。
16.5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热在情绪活动是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
16.6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16.7投射测验是主试向被试提供无确定含义的刺激,让被试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出来,以确定其性格特征(罗夏墨渍测试、主题统觉测试)17.1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智力测验又称普通能力测验是通过测验的方法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
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