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胸部
(医学课件)局部解剖胸部

胸部淋巴结结核
胸部淋巴结结核多发生于青少年,表现为纵隔和肺门淋巴 结肿大、疼痛等症状,可伴有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胸壁
胸壁的构成
胸骨
是胸壁最上部的骨骼,位于锁骨下方,与 两侧肋骨相连。
胸椎
是位于背部较上部的骨骼,与肋骨通过关 节相连。
肋骨
是长条形的骨头,分为前侧的肋软骨和后 侧的肋骨体。
肌肉
胸壁肌肉包括肋间肌、膈肌、胸大肌、胸 小肌等,主要协助呼吸运动和胸部保护。
胸壁的肌肉与神经
肋间肌
肋间肌分为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主 要作用是协助吸气和呼气。
纵膈的相关疾病
肿瘤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胸骨 后甲状腺肿、胸腺瘤、淋巴瘤等。
炎症
如急性纵膈炎、慢性纵膈炎等,可 由感染、外伤等原因引起。
血管病变
如主动脉瘤、腔静脉阻塞等,可导 致血液循环障碍。
其他疾病
如神经病变、结核病、囊肿等,均 可发生在纵膈。
05
胸部淋巴结与淋巴管
胸部淋巴结的分布与结构
淋巴管的分布与作用
淋巴管的分布
淋巴管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与血管伴行 ,分为浅、深两组。浅组位于皮下组织内 ,深组位于深部组织内。
VS
淋巴管的作用
淋巴管是淋巴液回流的主要通道,可将组 织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回收到 血液中,同时将代谢废物和病原微生物运 输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被清除。
胸部淋巴结与淋巴管的相关疾病
作用
胸部还参与呼吸运动,辅助肺部进行呼吸,并维持身体姿势 和外观。
胸部的相关疾病
01
02
03
肺炎
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常 见的有细菌性肺炎和病毒 性肺炎。
局部解剖学10胸部课件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5
胸膜腔穿刺:
在胸前外侧壁应 在肋间隙中部进 针,以免伤及肋 间血管神经。
在胸后壁应稍靠 下位肋骨上缘进 针。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6
胸膜腔穿刺: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7
(四)胸廓内血管
胸廓内动脉 胸廓内静脉 胸骨旁淋巴结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8
(五)胸内筋膜: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29
2.壁胸膜的分部
分4 部: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30
壁胸膜 parietal pleura 肋胸膜 膈胸膜 纵膈胸膜 胸膜顶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31
肋胸膜被覆在肋骨、胸 骨、肋间肌、胸横肌及 胸内筋膜等结构内面的 浆膜。
膈胸膜附于膈上面并 与其紧密结合
贴附于胸廓内面。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 上膜;向下贴于膈上面,称膈上筋膜。
胸膜腔手术入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胸廓外肌层、 切断肋骨或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9
第三节 膈 diaphragm
位置和分部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20
分部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
肺门:肺的内 侧面中央凹 陷的长椭圆 形区域。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46
肺根:
出入肺门的主支气 管、肺动静脉、支气管 动静脉、淋巴管、神经 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 构成肺根。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47
肺根结构的排列:
从前到后,左右肺都为: 肺静脉 肺动脉 支气管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课件-局部解剖学】_胸部局解_

下胸膜间区,又称心包 三角,内有心和心包。
2.胸膜下界: 为肋胸膜的下缘与膈胸膜的反折线。
起自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左 第6肋软骨中点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右 第6胸肋关节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脊柱旁线 第12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二)肺
肺下界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静脉。此静脉是沟通上腋、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门 腔 静脉的侧支循环通道之一。
乳房 mamma
位置:胸前壁浅筋膜内 结构
乳房由皮肤、乳腺、脂肪组织和纤维 组织构成。纤维组织主要包绕乳腺,并 有纤维隔嵌入乳腺叶之间,将乳腺分为 15~20个乳腺叶。
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管。 乳腺叶和输乳管围绕乳头呈放射状排 列,输乳管在乳晕处膨大为输乳管窦, 开口于乳头。
肺下缘 胸膜下界
锁骨中线 第6肋 第8肋
腋中线 第8肋 第10肋
肩胛线 第10肋 第11肋
脊柱旁线 第10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肺门和肺根: 肺门: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有肺根出入。 肺根: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包括主支气管、肺动、静脉、
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等外包以胸膜。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 自上而 下: 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左: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经(腋静 Nhomakorabea及属支)
肩胛下淋巴结——胸背神经 尖淋巴结——头静脉
3.深筋膜: 分为浅、深二层 浅层:胸大肌的表面 深层: 胸大肌的深面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张于喙突、锁骨 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穿行结构有胸内、外侧神经, 胸 肩 峰动脉的分支, 头静脉, 淋巴管等。
局部解剖学课件之 胸 部

1、解剖肋间肌 2、开 胸: 横行锯断胸骨 柄中份,向外侧 切至腋中线,再 向下依次切断第 2~10肋骨和肋间 肌,向前下方翻 开胸壁。
3、解剖胸廓内动、静脉 4、观察肋间血管和神经
(二)探察胸膜腔
1、观察胸膜的分布 2、探察胸膜隐窝
(三)取肺
1、解剖肺根的结构 2、取 肺 3、观察肺的形态
二、纵 隔
(一)纵隔侧面观
1、左侧面观 2、右侧面观
(二)解剖上纵隔
1、解剖胸腺 2、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3、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4、气和主支气管
(三)解剖中纵隔
1、解剖膈神经和血管 2、剪开心包 3、探察心包腔 4、取心
(四)解剖后纵隔
1、解剖迷走神经 2、解剖食管 3、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4、解剖交感干 5、解剖胸主动脉 6、解剖胸导管
胸 部
• 境界与分区
• 上界:以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 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 连线与颈部分界。 • 下界:以剑突、肋弓、 第11、12肋下缘和第12 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部 分界。 • 两侧:以三角肌前、后 缘与上肢为界。
胸前区 胸壁 胸外侧区 胸背区 中部:纵隔
分区
胸腔 左部
右部
一、胸壁、胸膜和肺
目的要求
• • • • • 1、了解肋间血管和神经的安排。 2、了解胸膜的配布和肋膈隐窝的位置。 3、熟悉肺根的组成及其结构的位置安排。 4、熟悉纵隔的范围、分部及各部的内容。 5、掌握后纵隔内结构的局部位置关系
局部解剖学胸部

第一节 概述
CHENHUA
h
2
一 境界
上界 下界 两侧 ▲胸部表面的界线并
不代表胸腔的真正 范围
CHENHUA
h
3
二 分区 胸前区
胸壁 胸外侧区
胸背区胸 部胸腔左部 右部纵隔
胸腔内脏器
CHENHUA
h
4
三 表面标志
1.颈静脉切迹 2.胸骨角 3.剑突 4.锁骨/锁骨下窝
CHENHUA
h
18
二 浅筋膜
1.浅血管 2.淋巴汇流 3.皮神经
CHENHUA
h
19
第三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0
第四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1
CHENHUA
h
8
3.剑突
剑胸结合 平对T9椎体 两侧与第7肋软骨
相连
CHENHUA
h
9
4.锁骨下窝
锁骨中下1/3交界处下 方的凹陷
窝内锁骨下方一横指 处~肩胛骨喙突
CHENHUA
h
10
5.肋/肋间隙
胸骨角~第2肋间隙
CHENHUA
h
11
6.肋弓/胸骨小角
肋弓最低点~平对 L2~3椎体/第10肋
5.肋/肋间隙 6.肋弓/胸骨下角 7.乳头 8.胸大肌
CHENHUA
h
5
CHENHUA
h
6
1.颈静脉切迹
胸骨柄上缘中份 平对T2~3椎体
CHENHUA
h
7
2.胸骨角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 前突的角
两侧平对第2肋 相当于T4~5平面 主动脉弓起止端 气管杈 食管第2狭窄 上下纵隔分界线 胸导管由右向左行部位
(医学课件)局部解剖胸部

局部解剖胸部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胸部局部解剖学概述•胸部的结构和功能•胸部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胸部常见疾病的局部解剖学基础•胸部影像学检查与诊断•胸部疾病的手术治疗与护理01胸部局部解剖学概述胸部局部解剖学是研究胸腔内各器官、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其动态变化的学科。
定义胸部局部解剖学具有精细复杂、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不仅涉及基本解剖学知识,还涉及临床医学、影像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特点定义与特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胸部局部解剖学是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的基石,对于肺癌、食管癌、心脏病等常见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胸部手术的指导胸部局部解剖学对于胸部手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局部解剖结构,降低手术风险。
胸部局部解剖学的重要性古代胸部解剖学古代医家对胸部解剖学已有一定的认识,如《黄帝内经》中的“肺朝百脉”理论。
近代胸部解剖学近代医学对于胸部解剖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如16世纪意大利解剖学家维萨里对胸部结构的精细研究。
现代胸部解剖学现代医学借助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不断深入探究胸部解剖结构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胸部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撑。
胸部局部解剖学的历史与发展02胸部的结构和功能1胸部的骨骼和肌肉系统23位于胸部正中,是胸部的最大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胸骨分为真肋、假肋和浮肋,与胸骨相连,对胸部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肋骨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等,主要作用是辅助呼吸和咳嗽。
胸肌胸部的呼吸系统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可过滤、加湿和温暖进入肺部的空气。
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连接鼻腔和肺,引导空气进入肺部。
在肺内分叉为两个支气管,主要作用是气体交换。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位于胸腔中纵隔内,主要作用是泵血。
胸部的循环系统心包裹在心脏外面,可防止心脏过度扩张。
心包包括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和上腔静脉等,承载着血液的输送。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1082c6de80d4d8d05a4f01.png)
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Inferior fossa of clavicle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25
Nipple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26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27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4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5
(二)分区:
1、胸壁:前正中线、腋前线、后线和后正中线。 2、胸腔:分为中部(纵隔)和两侧的左右部(肺和胸 膜)。
胸前区
胸背区
胸外侧区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6
Thoracic wall and cavity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18
Co肋stal a弓rch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19
costal arch
The infraster胸nal骨( su下bc角ostal) angle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20
剑肋角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③ The innermost intercostal muscle
肋间外膜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肋间内膜
35
Anterior and posterior intercostal artery
2020/12/15
8局部解剖学课件胸部

锁骨上神经 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
3
浅层结构
❖乳房
1.位置
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间隙
2.形态结构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3.淋巴回流
外侧部和中央部
胸肌淋巴结
上部
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内侧部
胸骨旁淋巴结
深部
胸肌淋巴结
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
内下部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18
纵隔
定义
两侧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 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分区
上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19
概述
• 境界
上界: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 和第7颈椎棘突
下界: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 第 12胸椎棘突
• 分区
胸壁:胸前区、胸外侧区、胸背区 胸腔
1
2
浅层结构
❖皮肤 ❖浅筋膜
1.浅血管
动脉:胸廓内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及肋间 后动脉的穿支
静脉: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腋静脉)
14
15
壁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16
肺
❖肺根内结构排列顺序
由前向后: 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由上向下: 右侧:支气管、肺动脉、 肺静脉 左侧:肺动脉、支气管、 肺静脉
17
肺
❖肺内支气管与肺段
肺段支气管:气管的3级分支
气管 主支气管 (1级) 肺叶支气管(2级) 肺段支气管(3级)
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 所属的肺组织
11
膈
❖分部
胸骨部、肋部、腰部 胸肋三角、腰肋三角
(医学课件)局部解剖胸部

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
胸主动脉
胸主动脉是降主动脉的延续,从第12胸椎下缘开始沿脊柱右 侧向下走行,穿过膈进入胸腔后继续向下走行,其分支包括 胸主动脉前支和后支。
胸导管上段
胸导管是全身最长的淋巴管,上段起始于乳突深面,沿胸主 动脉和奇静脉弓向前下方斜行,在第五至第六胸椎平面与颈 内静脉汇合。
胸壁结构
胸壁由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肋骨、胸骨组成,肋骨和胸 骨构成胸廓的骨性结构。
胸壁功能
胸壁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胸腔内的器官和组织,同时也参与呼 吸运动和咳嗽等生理功能。
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定义
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和胸壁内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
胸膜腔定义
胸膜腔是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的空隙,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少量浆液,起到润滑作用。
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两肺 之间。
心脏的结构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外有心 包和心腔。
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主要 功能是泵血,将血液输送至全
身各部位。
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
胸主动脉的位置
胸主动脉是胸主动脉弓的延续 ,沿气管后方向下,越过胸骨 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分为
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
影像学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 要的作用,可以提供病变的部位、范
围和程度等信息。
影像学检查还可以为手术和介入治疗 提供指导和评估,如放射治疗、介入
栓塞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
建议。
06
胸部手术及注意事项
胸部手术的常见类型及手术前准备
局部解剖学胸部医学

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主干在肋角处发出小支沿 肋沟和下位肋上缘前行。
肋间神经:
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出肋间臂神经; 上6 对肋间神经主干在胸骨侧缘处移行为前皮支; 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在白线附近移行为前皮支; 各神经均有外侧皮支。
胸膜腔穿刺: 在胸后壁应稍靠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在胸前壁应在肋间隙中部进针,以免伤及肋间血管神经。
下纵隔 Inferior Mediastinum
1.心包
心包裸区:无胸膜的心包区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临床上常在左剑肋角作心包穿刺,以免伤胸膜。
(1)心包的毗邻 前方邻:胸骨、第2-6肋软骨
心包后方邻:主支气管、食管、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主动脉
两侧:为膈神经、心包膈血管、纵隔胸膜、肺 上方:有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 下壁:与膈中心腱愈着
壁胸膜的体表投影
经左剑肋角的心包穿刺术
位置:胸腔内,纵隔两侧。
第五节 肺 Lung
右肺较宽短,左肺较细长。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二叶。 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一)肺叶
二、结构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的长椭圆形区域。
肺门和肺根
肺根 Root of Lung 出入肺门的血管、神经、淋巴管、支气管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构成肺根。 主要结构为肺动脉、 肺静脉、支气管 。
乳房后隙:为浅筋膜深层与胸肌筋膜间的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
淋巴回流Lymph drainage a. 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汇入胸肌淋巴结,是乳房淋巴回流主要途径
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淋巴管相吻合
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外侧壁上部及膈下淋巴管相吻合,从而与肝上面的淋巴管间接相连
局部解剖学:胸部=11979639(优.选)

副半奇静脉收 集左上、中部肋间 后静脉的血液。
注入奇静脉或 半奇静脉。
4. 胸导管thoracic duct
是全身最大的淋 巴管,长30~40cm。
胸导管起于乳 糜池cistena chyli。 乳糜池是位于第一 腰椎前方的梭形膨 大,由左、右腰干 和肠干汇合而成。
行程及注入:
自乳糜池向上穿膈的 主A裂孔进入胸腔,行于 食管后方,胸主A和奇V 之间,至第5胸椎处转向 左,出胸廓上口达颈根 部,呈弓状弯向前下注 入左静脉角。
纵隔mediastinum
内容 1. 概念 2. 周界 3. 分区及内容
1. 概念
胸腔内左、 右纵隔胸膜之间 的全部器官、结 构与结缔组织的 总称。
2. 周界
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胸段 两侧:纵隔胸膜 上:胸廓上口 下:膈
3. 分区
有二种分法: 4分法: 3分法:
4. 纵隔侧面观 以肺根为标志
2. 主动脉弓的毗邻
上方: 主动脉弓上
的3大分支。
主动脉弓下方有: ①肺动脉 ②动脉韧带 ③左喉返神经 ④左主支气管 ⑤心浅丛
主动脉弓左前方有: ①肺和胸膜 ②膈神经 ③迷走神经 ④心包膈血管
主动脉弓右后方有:
①气管 ②食管 ③胸导管 ④左喉返神经 ⑤心深丛
3. 动脉导管三角
周界: 前界: 左膈神经 后界: 左迷走神经 下界: 左肺动脉
肺根结构的排列:
从前到后,左右肺都为: 肺静脉 肺动脉 支气管
从上到下: 左肺为: 肺动脉 支气管 肺静脉 右肺为: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4.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肺段支气管: 为气管的
第三级分支。 每个肺有10 条肺段支气 管。
支气管肺段 (肺段):
胸部局解_精品文档

.
28
3胸部的体表标志及标志 线
+ 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 肋弓、锁骨、肩胛骨下角
.
29
胸部标志 线
1 前正中线
2 胸骨线
3 锁骨中线
4 胸骨旁线
5 腋前线
6 腋中线
7 腋后线
8 肩胛线
9 后正中线
.
30
三胸壁的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脂肪、浅血管、皮神经、浅淋 巴管和乳腺;
临床意义:肋间后血管和神经从脊柱至肋角的走行不
定,在后部穿刺应沿肋骨上缘;因肋间后血管和N在此
分主上、下支,分别沿肋上、下缘走,故在前部穿刺应
在中间进针;
.
41
肋间隙
Posterior intercostal v. Posterior intercostal a. Intercostal n.
.
42
.
32
.
33
胸 壁 的 浅 层 结 构
.
34
3)乳房位置:第2~6肋,胸大肌前与乳腺体
后的包膜间为乳腺后隙;
形态结构:皮肤、脂肪、乳腺
+ 乳腺:15~20个乳腺叶;其输乳管以乳头为 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悬韧带(Cooper韧 带)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深层;
淋巴回流:
+ 外侧、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 上部—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1)肺A V
(2)支气管A V
肺动脉
.
60
肺静脉
.
61
2淋巴管
+ 浅、深淋巴管注入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 淋巴结:肺淋巴结、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局部解剖学资料(胸部)

局部解剖学资料(胸部)胸部一、名词解释1.胸骨角:sternal angle 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处形成的一个微向前凸的骨嵴,两侧连接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骨、肋间隙的标志。
胸骨角平主动脉弓起止平面,并与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和第4胸椎体下缘位于同一水平。
2.锁骨下窝:Inferior fossa of clavicle 位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的下方,其深方有腋血管和臂丛通过。
在锁骨下窝的稍外侧、锁骨下方一横指处可以摸到喙突。
3.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 为存在于女性乳房内的许多纤维结缔组织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
患乳腺癌时,由于肿瘤组织挤压,使乳房悬韧带相对紧张,加之淋巴回流受阻,使皮肤形成许多小凹陷,呈现“橘皮”样改变。
4.乳房后隙:retromammary space 乳房位于胸肌筋膜表面,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脉。
患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
乳房后间隙感染可致脓液积聚,称乳房后脓肿。
5.胸肋三角:sternocostal triangle 膈肌胸骨部和肋部之间缺乏肌纤维,只有膈胸膜筋膜和膈上、下筋膜覆盖,形成一薄弱区,称为胸肋三角,腹壁上血管及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过该三角,该三角亦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6.腰肋三角:lumbocostal triangle 位于膈的腰部和肋部之间,呈三角形,尖向上,底向下,为第12肋。
腰肋三角的前方与肾相邻,后方有肋膈隐窝。
肾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以免损伤胸膜,引起气胸。
该三角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7.食管后隐窝:retroesophageal recess 右侧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常突入食管与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形成食管后隐窝,肺嵴和相应的壁胸膜常凸入此隐窝内,故经左胸部做食管下段手术时,可破入右侧胸膜腔,导致气胸。
局部解剖学(胸部)

(二)裂孔:
主动脉裂孔在膈左、右脚与脊 柱之间,平第12胸椎高度, 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在主动脉裂孔的左前 方,平第10胸椎高度,有食 管、迷走神经前后干、胃左 血管的食管支和来自肝后部 的淋巴管通过,是膈疝好发 部位之一。
腔静脉孔在食管裂孔的右前方, 平第8胸椎高度,有下腔静脉 和右膈神经的分支通过。
二、深层结构 深筋膜 胸廓外肌层 胸廓和肋间隙 胸廓内血管 胸内筋膜
(一)深筋膜
胸前外侧区的深筋膜分为 浅、深二层。
浅层覆盖于胸大肌表面,较为 薄弱,向上附于锁骨,向下 与腹部深筋膜相移行,内侧 与胸骨骨膜相连,外侧在胸 外侧壁处增厚,向后接胸背 部深筋膜浅层。
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上端附 于锁骨,向下包裹锁骨不肌 和胸小肌,并覆盖在前锯肌 表面。
和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为锁骨下肌、胸小肌
和前锯肌。 第三层为肋间肌。 第四层为贴于胸廓内面的胸
横肌。
胸大肌:
位于胸前区,接起始部位不同, 而分为锁骨部、胸肋部和腹 部。由胸内、外侧神经支配。 血供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的 胸肌支和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前锯肌:
位于胸外侧区,为一定薄扁肌。 由胸长神经支配。主要由胸 背动脉供血。若手术不慎损 伤胸长神经,可出现“翼状 肩”。
内侧部:
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并 与对侧乳房淋巴管相吻合。
内下部:
注入膈上淋巴 结,并与腹前壁上 部及膈下的淋巴管 相吻合,从而间接 地与肝上面的淋巴 管相联系。
深部:
经乳房后隙继穿胸 大肌注入胸肌间淋巴 结或尖淋巴结。胸肌 间淋巴结又称Rotter结, 位于胸大、小肌之间, 乳腺癌时常受累。 乳 房浅淋巴管网广泛吻 合,两侧相互交通。
肋下神经:第12胸神经前支 行于第12 肋下方。
局部解剖学 胸部解剖护理课件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护理
休息时采取舒适的体位,遵医嘱使用药物,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胸膜炎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避免接触烟雾和污染物。
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胸腔积液等。
胸部的骨骼结构
胸骨
位于胸前正中,分为胸骨柄、胸骨体 和剑突三部分。
肋骨
共12对,呈弓形,上缘较锐薄,下缘 较钝厚。
胸部的肌肉结构
胸大肌
位于胸前部,呈扇形,起自锁骨内侧端、胸骨和第1-6肋软骨 等处,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 突。
胸部的血管分布
保护重要器官
在手术过程中,要特别注 意保护患者的呼吸道、心 脏等重要器官,避免损伤。
彻底切除病变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术 中探查情况,彻底切除病 变组织,避免术后复发。
胸部手术的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 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 并发症。
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 时吸痰、排痰,预防肺部 感染。
疼痛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减 轻患者痛苦。
05
CATALOGUE
胸部解剖的护理案例分析
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案例
总结词
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需要采取有效 的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控制感染、监测病情变化等方面。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 护理和生活护理。
局部解剖学-胸部

尖淋巴结
头静脉(上肢水肿)
二、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 1.浅层 2.深层 锁胸筋膜 1)喙突、锁骨下肌和 胸小肌间 2)穿过的结构: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神经 头静脉
(二)胸廓外肌层 浅层: 胸大肌、腹直肌、腹外斜肌 深层: 锁骨下肌、 胸小肌、前锯肌
(三)胸廓和肋间隙 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2、上区:上纵隔区淋巴结,包括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 左上气管旁淋巴结( 2L)、血管前淋巴结(3a)、气管后淋 巴结(3p)、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及左下气管旁淋巴结 (4L)共6组淋巴结
3、主动脉肺动脉区:AP区,包括主动脉弓下淋巴结 (第5组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第6组淋巴结)
4、隆突下区:第7组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
前层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层 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和
迷走神经 后层 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等
前层 头臂静脉: 左头臂静脉长6~7cm 越过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前面
中层
主动脉弓: 起止均为胸骨角平面,向左后方 跨左肺根,凸侧有三大分支
左前 胸膜、肺、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左迷走神经 右后 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心深丛
(三)乳房 1)位置 胸肌筋膜前面 乳房后间隙
乳房脓肿切 开引流术应 采取什么样
的切口?
2)形态结构
皮肤、纤维和脂肪组织、乳腺
输乳管 乳腺叶 乳房悬韧带
3)淋巴回流
(a)外侧部和中央部 →胸肌淋巴结 (沿胸小肌下缘、胸外侧A/V排列) (b)上部 →尖淋巴结 (沿腋A/V近段排列) 和锁骨上淋巴结 (c)内侧部 →胸骨旁淋巴结 (沿胸廓内A/V排列)
5、下区:包括第8组淋巴结(隆突以下食管旁淋巴结) 和第9组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第7-9组淋巴结为 下纵隔区淋巴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动脉 :外侧部 胸肩峰A胸肌支(深部),
胸外侧A;肋间后A外侧皮支
内侧部:胸部内A穿支(3~6肋间)
4)静脉:胸腹壁V、胸外侧V。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5
5)淋巴 (1)浅淋巴管:位于皮内和皮下,成网状.
(2) 深淋巴管:小叶间隙和输乳管壁内. 回流途径:
①乳房外侧部 胸肌淋巴结 ②内侧部 胸骨旁淋巴结 ③下内侧部通过腹壁和膈下淋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12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13
5.肋间隙 1)肋间肌:肋间外肌、内肌、最内肌、 2)肋间血管及神经: 走行:肋沟(VAN)
血管、神经 1、2肋间后A来自肋颈干发出的肋
1)肋间后A 间最上A 其余9对肋间后A来自胸主A 本干 肋骨下缘肋沟内前行
肋角处 副支 肋骨上缘前行
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或胸骨旁淋巴结。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23
2 右锁骨下V 右颈内V 左颈内V 左锁骨下V
(右胸锁关节后) (左胸锁关节后)
上
右头臂V
腔
静 脉 (右第1胸肋结合)
上腔V
左头臂V
奇V 右心房 (右第3胸肋关 节下缘后方)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24
3.主A弓及其分支 (1)位置:上缘平胸骨柄中份或稍上,下缘平胸
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④乳房深部 胸肌间淋巴结 、 尖淋巴结。
⑤ 上部的淋巴管 锁骨上淋巴 结、尖淋巴结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6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7
3.深筋膜 浅层:覆盖胸大肌、前锯肌、
上附锁骨、向下移 行至腹前外侧壁 深层:包裹锁骨下肌、胸小肌、 形成锁胸筋膜 锁胸筋膜:位于喙突、锁骨下肌 、胸小肌上缘之间的胸筋膜深层 穿过结构:头V,胸间峰A、V,
后方至第2胸肋关节高度相互靠拢 右:垂直下降至右第6胸肋关节 移行为下界 左:至左第4胸肋关节弓行向外下 4、5肋间
距胸骨体左缘2.5Cm 左第6肋软骨中点 移行为下界。 间区: 胸腺区 ; 心包裸区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17
心腔内穿刺部位:胸骨体左缘4、5肋间,紧紧贴 胸骨体左缘。
经过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壁肌、肋 间隙、胸内筋膜、心包、心包腔、心肌、心腔
•
7~8肋间下位肋骨上缘。
• 2、胸膜腔积气(气胸)----胸前壁锁骨中线第
•
2肋间
• 经过的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壁肌、 肋间隙或肋床、胸内筋膜、壁胸膜。
•
•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16
二.胸膜及胸膜腔 1.分部:脏、壁2部(壁层---4部) 胸膜腔 2.胸膜隐窝:
肋膈隐窝 肋纵隔隐窝 3.胸膜反折线的体表投影 (1)前界: 上端:锁骨内侧1/3上方2~3cm,经胸锁关节
Regional Anatomy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1
第三章 胸部
• 概述:
• 境界: 上界----
•
下界----
• 内容:胸壁、胸膜、 • 胸腔及内容
•
பைடு நூலகம்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2
第一节 胸壁和胸膜
胸廓:由胸骨、肋、胸椎+ 关节连接构成 胸壁:由胸廓+ 软组织构成
胸腔:胸壁+膈 ,容纳左右胸膜囊、肺、纵隔
一.胸壁
分部---前壁、外侧壁、后壁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3
层次----
1.皮肤:前外侧壁较薄,移动性较大(除胸 骨区)。后壁较厚,上部含大量皮脂腺。
2.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 (1)浅血管
1)A:胸部由胸廓内动脉、 肋间后A、胸肩峰A分 支
2)V:脐周V网 胸腹壁V 胸侧外侧 V 腋V
2)肋间N: 1~6 肋间N 胸壁; 7~12肋间N 腹壁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14
6.胸廓内A :胸骨线外侧1~2cm下降。
心包膈A、
分支: 前腹壁上A
肌膈A
、
肋间前支
7.胸内筋膜:衬覆在胸壁内面的菲薄而致密的
结缔组织膜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15
• 胸膜腔穿刺部位:
• 1、胸膜腔积液(胸水)----肩胛线或腋后线
胸外侧N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8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9
4。肌层 层次:
第一层:胸大肌、腹外斜肌、 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前锯肌 第三层:肋间肌 第四层:胸横肌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10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11
部位: 胸前壁---胸大肌、锁骨下肌、胸小肌 胸侧壁---前锯肌、腹外斜肌 胸前下壁---腹直肌上部 胸后壁---背阔肌、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 肌、下后锯肌、竖脊肌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4
(2)皮神经:2肋以上由锁骨上N,其余由肋间N
分布(节段性分布---T2、T4、T6)
(3)浅淋巴: 胸前外侧壁 腋淋巴结,后壁
肩胛下淋巴结。胸骨附近 胸骨旁淋巴结
(4)乳房
1)位置:(基部)上--2肋,下--6肋,内--胸骨旁
线,外—腋中线
形态: 半球形
2)构造:腺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乳房悬韧带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18
2)胸膜下界: 锁骨中线与第 8肋相交; 腋中线 与10肋相交 肩胛下线 与 11肋相交 ;后正中线平T12棘突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19
第二节 纵隔mediastinum 一.概述:是位于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
和结构的总称. (一)境界
前界:胸骨及两侧肋软骨的一部分 后界:脊柱胸段 两侧:纵隔胸膜 上界:胸廓上口 下界:膈
胸腺由左、右二侧叶构成,表面覆以结缔 组织被囊。青春期后退化,被脂肪组织代替。
胸腺位于上纵隔前层、胸腺三角内。上达胸廓 上。 口;下端至前纵隔,3、4肋软骨平面,心包表 面;前面为胸骨,后面附于心包和大血管前面。
2).血管淋巴和神经 动脉来自胸廓内A,甲状腺下A。伴行V 注入 头臂V、胸廓内V; N来自颈交感干和迷走N。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20
(二)分区: 三分法 ; 四分法
(三)侧面观 二.纵隔内容:
前层:胸腺,左、右头臂V,上
腔V
(一)上纵隔 中层:主A弓极其分支,膈N,迷
走N
后层:气管、食管、左喉返N、
2021/2/26
胸导管 局部解剖学胸部
21
2021/2/26
局部解剖学胸部
22
1.胸腺 1).位置与毗邻
骨角。小儿主A弓位置较高,做气管切开时 应注意。
前界:左膈N 动脉导管三角 后界:左迷走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