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痕迹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完整版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美版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39c15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a.png)
9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身边的痕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用美术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身边的痕迹,如脚印、车轮印、指纹等。
2. 描述和表达观察到的痕迹。
3. 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痕迹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痕迹,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身边的痕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身边的痕迹,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观察: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身边的痕迹,并记录下来。
3. 讨论:回到教室,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讨论痕迹的来源和意义。
4. 创作:让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痕迹的理解和感受。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 副观察、描述、表达3. 内容:痕迹的来源和意义、美术表达方式、作品展示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痕迹,并记录下来。
2. 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痕迹的理解和感受。
3. 下次上课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作品。
课后反思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痕迹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
3.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痕迹,并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1f1fc9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3.png)
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痕迹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痕迹的表现方法和创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生活中的痕迹,珍惜自然资源。
二、教学内容1. 痕迹的概念:痕迹是指物体在移动或作用过程中,在另一物体表面或内部留下的印迹。
2. 常见的痕迹:如脚印、车轮印、指纹、划痕等。
3. 痕迹的表现方法:观察、描绘、拓印、拼贴等。
4. 痕迹的创作技巧: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痕迹、表现痕迹、创作痕迹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创作技巧,使作品具有美感和创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材、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拓印工具、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痕迹,激发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痕迹的概念、常见的痕迹及表现方法。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描绘、拓印、拼贴痕迹,讲解创作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 课题:认识痕迹、表现痕迹、创作痕迹作品3. 重点:痕迹的表现方法和创作技巧4. 难点:如何使作品具有美感和创意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完成一幅痕迹作品,要求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创作技巧。
2. 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痕迹,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如何改进。
3. 学生参与度如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 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 美术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342a2a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1.png)
教案标题: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痕迹的含义,认识到痕迹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身边痕迹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1. 痕迹的含义和种类2. 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痕迹3. 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4.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1. 痕迹的含义和种类2. 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痕迹3. 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痕迹2. 如何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痕迹图片、美术用品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美术用品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痕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上有什么共同点?2. 学生回答:这些图片上都有痕迹。
3. 教师总结:痕迹是物体运动、变化过程中留下的印记,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痕迹的含义和种类,让学生了解痕迹的多样性。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痕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痕迹。
3. 教师示范如何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让学生掌握表现痕迹的基本方法。
三、实践环节(20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美术的方式表现身边的痕迹。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如铅笔、水彩、蜡笔等,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痕迹的认识。
2. 教师强调观察和感知身边痕迹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痕迹,让学生了解到痕迹的含义和种类,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5-人美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5-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a47a9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8.png)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感受痕迹的美感。
2. 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线条和色彩表现生活中的痕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痕迹:生活中的各种痕迹,如轮胎印、爪印、磨损等。
2. 线条和色彩的表现:用各种线条和色彩表现生活中的痕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痕迹。
2.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生动地表现生活中的痕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痕迹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痕迹。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教授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痕迹。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动手表现生活中的痕迹。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痕迹的定义和特点2. 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痕迹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画出自己身边的痕迹,并加上适当的文字说明。
2. 学生将作品交给教师,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学会了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痕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也关注了身边的事物,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创作。
教师在示范时应选择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痕迹作为例子,如脚印、车辙、划痕等。
通过展示真实的生活痕迹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痕迹的美感和独特性。
接着,教师应运用线条和色彩的基本技巧,如勾勒、涂抹、分层等,将这些痕迹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ce708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6.png)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痕迹,提高他们对生活观察和感知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如水迹、脚印、指纹等。
2. 学习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痕迹,如线条、色彩、明暗等。
3. 学习如何创作一幅以痕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学习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痕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生活中的痕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绘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
2. 讲解:讲解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痕迹,如线条、色彩、明暗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创作一幅以痕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4. 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课题:我们身边的痕迹2.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痕迹,提高生活观察和感知能力。
3. 教学内容: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学习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痕迹,学习如何创作一幅以痕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4.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学习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痕迹。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创作一幅以痕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能够准确地表现痕迹,线条、色彩、明暗等绘画技巧要运用得当。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痕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绘画技巧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生活中的痕迹,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上就是我对《我们身边的痕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美术的世界中找到乐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美版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6695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c.png)
9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美版一、教学目标•了解被动获得的痕迹与主动创造的痕迹的不同•掌握手指印、脚印、记忆痕迹的绘画技巧•发现生活中的痕迹并进行观察、记录与表现•提高绘画技巧和美术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痕迹的分类引导学生认识被动获得的痕迹与主动创造的痕迹的不同,例如大自然留下的河床痕迹、动物留下的足迹,和我们自己的手指印和脚印等。
2. 痕迹的表现方法通过讲解痕迹的表现方法,即手指印、脚印和记忆痕迹的绘画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痕迹的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痕迹,在学院、宿舍、教室、家庭等场所进行观察、记录和表现。
例如:午休时间走在校园里,看到少数同学的床上铺着床单,就能看出这个同学去了哪个区域,床上看到了很多书和笔记,那么就可以看出这个同学学习很努力。
4. 痕迹的表现作品以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痕迹及日常生活场景作为素材,进行作品创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痕迹对于人类的意义以及从中体悟到美的艺术感受。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手指印、脚印和记忆痕迹的绘画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记录痕迹,加强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创作表现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力和色彩感受,进一步发挥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形式多样的教学根据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特点和美术课程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视频和 PPT 展示、现场演示等。
2. 教学互动采用多种教育手段与技巧,例如相互观察、互相评价、比较、分析等。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与交流等促进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情表现和学习效果,本次美术教学在评价方面提出如下建议:1. 评价标准以作品的表现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同时兼顾作品与表现过程的表现能力。
2. 评价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包括作品评价、课堂测试、学习笔记、讲解演示等方式进行全方位评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4c8a7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9.png)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如:水痕、指纹、脚印等。
2. 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生活中的痕迹。
3. 学习如何通过绘画、手工等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痕迹,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生活中的痕迹,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痕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以及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示范演示:教师通过示范演示,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生活中的痕迹,以及如何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手工等创作活动,表现自己身边的痕迹。
5. 作品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我们身边的痕迹2. 板书内容:痕迹:水痕、指纹、脚印等美术元素:线条、色彩创作方法:绘画、手工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痕迹,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
2. 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家长,与家长分享学习收获。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生活中的痕迹是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运用是否有所提高。
二年级美术上册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人美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bb144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a.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痕迹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痕迹:让学生观察和分享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如指纹、脚印、水迹等。
2. 痕迹的分类:引导学生对痕迹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痕迹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 痕迹的创作: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痕迹进行创作,如指纹画、脚印画等。
4. 痕迹的艺术:欣赏和分析痕迹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痕迹艺术的独特魅力。
5. 创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以痕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学会运用痕迹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性地运用痕迹,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魅力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搜集生活中各种痕迹的图片或实物。
2. 准备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
3. 准备痕迹创作的模板或范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痕迹的存在和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痕迹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痕迹的多样性。
3. 教学示范: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痕迹进行创作,展示痕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4. 实践环节:让学生自主创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痕迹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6.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痕迹素材,如树叶的脉络、动物的足迹等。
2. 组织学生进行痕迹创作比赛,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现。
3. 邀请痕迹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痕迹艺术。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2. 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欣赏学生的作品。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0cecca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2.png)
教案标题: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材版本: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生活中的痕迹,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美好。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认识生活中的痕迹,如脚印、车辙、指纹等。
2. 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美好,如大自然的痕迹、动物的痕迹等。
3. 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痕迹,创作一幅以痕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痕迹。
2. 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痕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观察身边的痕迹。
2. 如何运用美术元素表现痕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痕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痕迹,如脚印、车辙、指纹等。
二、观察与发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痕迹,如树叶的纹理、动物的脚印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教师总结并给予肯定。
三、学习表现方法(1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痕迹,如用线条勾勒出脚印的轮廓,用色彩填充脚印的内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表现痕迹的方法。
四、创作实践(20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以痕迹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发现身边痕迹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课后将继续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痕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痕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美版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6761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8.png)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和事迹都会留下痕迹,在艺术创作中也可以通过痕迹表现情感和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痕迹这个艺术元素的意义和表现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痕迹这个艺术元素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痕迹的表现形式;3.通过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4.发扬创新精神,开展自主创作。
教学内容一、痕迹的概念和意义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和事迹都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不仅记录了时间的流逝,更蕴含了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艺术创作中,痕迹可以作为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痕迹表现情感和思想,并且可以赋予作品更多的个性和内涵。
二、痕迹的表现形式1.颜色的痕迹:在颜色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利用颜料的流动和表面的张力留下痕迹,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线条的痕迹:利用笔触、线条的粗细和间隔留下痕迹,表达情感和思想。
3.物体的痕迹:利用物体表面的纹理和形态留下痕迹,表现出物体的特殊性质和属性。
三、绘画作品的表现在绘画创作中,可以运用痕迹这个元素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绘画中利用颜色的流动和表面的张力留下痕迹,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四、开展自主创作通过对痕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开展自主创作。
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痕迹,痕迹有哪些表现形式等问题,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主体1.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介绍痕迹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2.将颜色、线条和物体的痕迹分别进行介绍和讲解,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绘画中利用痕迹表现思想和情感。
3.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实物教学,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物体表面的痕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作品创作在教学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用痕迹这个元素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创作等方式进行。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九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九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26b5b7f5335a8102d220df.png)
观察欣赏回答
认真倾听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新授
1.引导启发
你想不想知道这种痕迹是怎么出现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一下拓印吧!
出示拓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拓印?
拓印是对雕刻的或石刻的表面手工复制品。
拓印的物体必须是凹凸不平的,平面的物体是不能拓印的。
欣赏学生作品
三、艺术实践:
(出示课件图片及音乐)提出创作要求:尝试不同材料拓印两到三张作品。(注意:拓印的物品有美丽的凹凸感,拓印的画面清晰美观。)
四、评价总结:
自评:把学生作品现场拍照上传到大屏幕(课件画面上)上展示。说一说你选择了什么物体进行拓印?用了那些颜色?
互评:说一说小朋友的作品拓印的痕迹好吗?好在哪里?哪里有不足?
评价同学作品
总结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倾听能力和观察回答问题能力
提高欣赏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学习拓印方法为创作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及时进行指导学生进行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感受了拓印的乐趣,学会了拓印的方法,利用拓印的方法进行选择身边可以拓印的材料创作作品,整节课学生都在快乐中学习,体验身边痕迹拓印的美感。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
课题
9.我们身边的痕迹
单元
第九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拓印知识,选择身边随处可见的有凸凹感的物体,体验其特点,感受各种物品拓印留下的不同痕迹的美感,并运用留下的痕迹进行组合、添画、创作,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 人美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2c1b7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d.png)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痕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用线条、颜色等表现身边的痕迹,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观察身边的痕迹,如水滴的痕迹、脚印、车轮印等。
2. 学习用线条、颜色等表现身边的痕迹。
3. 学生创作一幅关于身边痕迹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痕迹,学习用线条、颜色等表现身边的痕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如何用绘画表现身边的痕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范画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身边的痕迹,如水滴的痕迹、脚印、车轮印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痕迹?2. 观察: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身边的痕迹,并记录下来。
3. 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痕迹,讨论如何用绘画表现这些痕迹。
4. 示范:教师通过范画,展示如何用线条、颜色等表现身边的痕迹。
5.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讨论,创作一幅关于身边痕迹的画作。
6. 展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 课题:二年级美术上册3. 教学目标:观察身边的痕迹,学习用线条、颜色等表现身边的痕迹。
4. 教学内容:观察身边的痕迹,学习用绘画表现身边的痕迹,学生创作一幅关于身边痕迹的画作。
5.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如何用绘画表现身边的痕迹。
作业设计1. 画一幅关于身边痕迹的画作。
2. 观察身边的痕迹,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观察身边的痕迹,并用绘画表现出来?2. 学生是否能够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身边的痕迹?4.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上是一份关于《我们身边的痕迹》的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二年级上册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e3538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e.png)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的意识,提高审美素养。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创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勇于表达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二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痕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们身边的痕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各种痕迹?”比如,地上的脚印、墙面上的划痕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痕迹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审美品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痕迹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痕迹是生活中各种事物留下的印记,如脚印、车辙、指纹等,并学会观察和分析这些痕迹的特点。
举例: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痕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痕迹的形态、纹理等特点。
(2)运用拓印、描绘等方法表现痕迹:教授学生运用拓印、描绘等技巧,将观察到的痕迹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人美版美术二上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人美版美术二上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400432c281e53a5802ff44.png)
人美版美术二上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一、设疑自探1.感受活动导入A.摸一摸,猜一猜准备两件不同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B.看一看,想一想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
C.找一找,拓一拓小实物:叶子、钥匙、硬币大实物:墙壁、地面、桌椅演示拓印技法,使学生领会拓印的要领只要摸起来有些高低不平的东西都能拓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比如窗纱、木制桌面、凹凸不平的墙壁、灯的开关、尺子等等。
2.感觉过程A.组织活动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B.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规定以小组为活动单位C.整理材料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注明每样拓品来源哪些实物3.体会探索问题设计:a.当你拓完作品,心里有什么感受?b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c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
d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二、解疑合探制作拓展:A 在拓的过程中做成字母、数字、图案B 在格状上涂抹成大楼窗户,画成楼房C 在拓品的形状上添画欣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书上作品,提示进一步制作的方法——将拓品剪下来贴在画好图案的纸上,组成美丽的画面。
完成一幅清晰的拓品找同伴合作完成拓印与图案结合的好看的大画。
三、质疑再探说一说谁的画面最有趣?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平时没注意到的肌理?四、运用拓展充满好奇地参加拓印的活动,积极努力地表现有特色的肌理效果,大胆地进行奇妙的联想。
板书设计:我们身边的痕迹。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美版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c9153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1.png)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绘身边的痕迹,了解痕迹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的痕迹,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引发学生对痕迹的兴趣。
2. 痕迹的认识:介绍痕迹的概念、产生原因和特点。
3. 痕迹的表现: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的痕迹。
4. 学生实践:学生自主创作,描绘身边的痕迹。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的痕迹。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痕迹的特点和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范画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水粉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a.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如水迹、脚印、划痕等。
b. 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痕迹,引发学生对痕迹的兴趣。
2. 痕迹的认识a. 介绍痕迹的概念、产生原因和特点。
b.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了解的痕迹。
3. 痕迹的表现a.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的痕迹。
b. 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痕迹的特点和美感。
4. 学生实践a. 学生自主创作,描绘身边的痕迹。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b.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痕迹》2. 板书内容:a. 痕迹的概念、产生原因和特点。
b. 痕迹的表现方法:线条和色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选择身边的痕迹,进行描绘和表现。
2. 作业要求: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痕迹的特点和美感。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痕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的痕迹。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2ce321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2.png)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痕迹的概念,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痕迹,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身边的痕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痕迹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痕迹的概念:介绍痕迹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痕迹的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痕迹,学会观察和发现。
3. 痕迹的表现:教授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身边的痕迹。
4. 痕迹的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现,创作出自己的痕迹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痕迹,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现痕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自然,激发学生的创意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水粉颜料、调色板、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痕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痕迹的来源和特点。
2. 痕迹的概念:讲解痕迹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对痕迹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痕迹的观察与发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痕迹,学会发现和记录。
4. 痕迹的表现:教授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身边的痕迹,并进行示范。
5. 痕迹的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现,创作出自己的痕迹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 课题: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痕迹,进行绘画表现。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一幅关于痕迹的美术作品。
八、课后反思2. 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馈,包括学习收获、学习感受等。
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3a2222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d.png)
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痕迹,感受痕迹的美。
2. 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痕迹:脚印、车轮印、指纹等。
2. 痕迹的表现形式:绘画、拓印、摄影等。
3. 痕迹的创作:利用痕迹进行创意绘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痕迹,学会用绘画、拓印等方式表现痕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痕迹的美,进行创意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绘画工具、拓印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拓印纸、颜料、毛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痕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痕迹。
2. 新课内容:讲解痕迹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拓印等实践活动。
5. 课后拓展: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痕迹,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 内容:痕迹的概念、表现形式、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身边的痕迹。
2. 拓印:用拓印的方式表现身边的痕迹。
3. 摄影作品:拍摄身边的痕迹,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痕迹的认识和表现是否到位。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 学生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4.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和优化。
一、导入环节1. 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痕迹图片,如脚印、车轮印、指纹等,引导学生关注痕迹的存在。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痕迹?这些痕迹是怎么产生的?二、新课内容1. 讲解痕迹的概念:痕迹是物体在运动或接触过程中,在另一物体表面留下的印记。
2. 介绍痕迹的表现形式:绘画、拓印、摄影等。
3. 展示痕迹创作的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拓印等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ffe69f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1.png)
教案标题: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痕迹的含义,认识不同形式的痕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痕迹作品。
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痕迹的含义与分类2. 观察生活中的痕迹3. 创作痕迹作品的方法与技巧4. 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痕迹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痕迹,并能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痕迹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痕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痕迹的含义、分类以及创作方法。
2. 示范法:演示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痕迹,以及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作品。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痕迹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痕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痕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10分钟)(1)讲解痕迹的含义:痕迹是物体运动、变化过程中留下的印记。
(2)讲解痕迹的分类:自然痕迹(如风吹树叶、水流石头)和人为痕迹(如脚印、车辙)。
3. 观察与讨论(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痕迹,如桌椅摆放、脚印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痕迹,并讨论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作品。
4. 实践(15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痕迹作品。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亲自动手创作痕迹作品。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042646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b.png)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创作中痕迹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3.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痕迹的概念:介绍痕迹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痕迹是物体运动或作用后留下的印迹。
2. 痕迹的种类:展示不同种类的痕迹,如指纹、脚印、车轮印等,让学生观察和认识。
3. 痕迹的表现方法:讲解如何运用绘画、拓印、拼贴等手法表现痕迹,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工具、拓印工具、拼贴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痕迹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介绍痕迹的概念、种类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示范:示范如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的表现方法创作自己的痕迹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 内容:痕迹的概念、种类、表现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所学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关于痕迹的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具有创意和个性,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创作身边的痕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痕迹,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步骤。
在本课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痕迹图片,如动物脚印、车轮印、指纹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册第九课《我们身边的痕迹》 人美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册第九课《我们身边的痕迹》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ea34a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e.png)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册第九课《我们身边的痕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描绘身边的各种痕迹,让学生了解痕迹的来源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痕迹的质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各种痕迹:如水迹、脚印、车轮印、划痕等。
2. 痕迹的来源和特点:痕迹是如何产生的,不同痕迹的特点和美感。
3. 描绘痕迹的方法: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痕迹的质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绘身边的各种痕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痕迹的质感。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痕迹的特点,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痕迹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痕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痕迹的来源、特点和描绘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示范与讲解:展示示范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绘画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描绘痕迹。
4. 学生实践:让学生自己观察身边的痕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们身边的痕迹》2. 教学目标:了解痕迹的来源和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痕迹的质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3.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各种痕迹、痕迹的来源和特点、描绘痕迹的方法。
4.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和描绘身边的各种痕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痕迹的质感。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内容学习、示范与讲解、学生实践、作品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身边的痕迹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7课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内容与目标:
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
教学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
3.找一找,拓一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
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
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
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
(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
引导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
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
6.后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