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反思
2024版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的手》一、教学内容《老师的手》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和事》,详细内容围绕认识老师的手及其作用,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感知和表达对老师手的敬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老师的手,知道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帮助。
2.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老师的手,学会表达对老师的敬爱。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体验,理解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关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挂图、儿歌CD、老师的手偶。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佩戴手偶,与幼儿互动,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老师的手的特点。
引导幼儿关注老师的手,引出主题。
2. 故事讲解(5分钟)讲述《老师的手》故事,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关爱。
结合PPT,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老师的手的动作和表情。
3. 儿歌学习(5分钟)学习《老师的手》儿歌,让幼儿感受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帮助。
邀请幼儿上台表演,增强参与感。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请用一句话表达对老师手的敬爱。
”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5.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老师的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故事《老师的手》2. 重点词汇:老师、手、关爱、敬爱3. 儿歌歌词:《老师的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老师的手,并用一句话表达对老师手的敬爱。
2. 答案示例:老师的手像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了老师的手对我们的关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引导幼儿表达对老师敬爱之情方面,还需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有趣的语言游戏”,具体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活动让幼儿观察、描述老师的手,并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手的用途和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仔细观察并描述老师的手。
2. 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手的用途和重要性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敬老师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手的用途和重要性。
2.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老师的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老师的手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出示手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老师的手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职业的人用手工作的场景,引导幼儿理解手的用途。
老师讲解如何用语言表达手的用途和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用语言回答。
幼儿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小组的手的用途和重要性。
4. 创作环节(10分钟)老师分发画纸、画笔、彩泥等学具,引导幼儿创作自己的手画。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的手2. 内容:观察老师的手描述老师的手手的用途和重要性创作手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手画一幅自己的手画,并用语言描述手的用途和重要性。
2. 答案示例:我的手可以帮助我拿东西,还能画出美丽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通过观察、描述老师的手,让幼儿了解到手的用途和重要性,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手的用途和重要性。
开展类似活动,如观察其他身体部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其功能和重要性。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老师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我老师》,具体内容为《老师手》。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培养幼儿对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作用,解老师手在不同场合用途。
2. 学会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尊敬老师、关爱他人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语言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2. 教学重点: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老师手》。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在不同场合下老师手有什作用。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幼儿园里感受到老师关爱事情。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老师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如:照顾幼儿、教授知识、关爱幼儿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分享自己感受到老师手作用。
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 课堂小结(5分钟)5. 创意表达(10分钟)让幼儿用画笔、贴纸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老师手”画作,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手》2. 板书内容:老师手:关爱、照顾、教授、引导幼儿感激:语言表达、创意画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彩笔和贴纸创作一幅关于“老师手”画作,并简单描述画作中场景和情感。
2. 答案示例:画作描述:画面中,老师手正拿着一颗爱心,爱心下面是一群欢快幼儿。
幼儿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表达对老师感激和敬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创作等方式,让幼儿感知老师手在不同情境下作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方面,还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的身体”,具体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观察和了解老师的手,知道手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老师的手,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学会用语言表达手的特征和作用。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老师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和描述老师的手,了解手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手的特征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手模型、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物手模型和PPT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手的外形、颜色和功能。
2. 讲解(10分钟):以故事形式讲解老师的手,让幼儿了解手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手。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邀请一位老师现场演示手的不同动作,让幼儿观察并模仿,同时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手的动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卡片上的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手的特征。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用自己的手进行不同动作,并描述动作,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的手2. 内容:手的外形、颜色、功能;关爱手,尊重老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人的手,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物展示、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手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手的特征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我帮家人洗手”的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手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
同时,鼓励幼儿用绘画形式展示手的不同动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听懂故事《老师的手》的内容。
2.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3.能模仿故事中的动作,增强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
4.通过反思使孩子明白老师的辛劳和付出。
教学准备:故事《老师的手》的故事卡片、幼儿手指操、音响、引导反思的问题等。
教学过程:1.温暖导入(1)教师挥动手臂,孩子们模仿挥动手臂,并一起说手练好了,好好写字。
(2)教师问孩子们:老师有多少根手指?孩子们回答。
(3)教师问孩子们:老师有哪些用途?孩子们回答。
2.导入故事(1)教师出示故事卡片,介绍故事《老师的手》。
(2)教师讲述故事《老师的手》,让孩子们仔细倾听。
3.理解故事(1)教师出示故事卡片,让孩子们回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提问:故事中老师的手做了什么?孩子们回答。
4.朗读故事(1)教师朗读故事《老师的手》,指导孩子们正确的语音语调。
(2)孩子们跟读故事,教师逐句纠正。
5.模仿动作(1)教师示范故事中老师的动作,如握笔、抄写、洗衣服等。
(2)让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动作,并一起说出动作的名称。
6.游戏互动(1)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幼儿手指操,锻炼手指肌肉的灵活性。
(2)教师与孩子们一起玩“找手”,游戏中找出不同颜色的手。
7.引导反思(1)教师提问:你们平时有注意到老师的辛劳吗?孩子们回答。
(2)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老师用手给我们上课、批改作业、帮我们画画,是不是很辛苦呢?(3)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呢?(4)教师引导孩子们画老师的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8.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会感恩和思考他人的付出。
(2)教师鼓励孩子们像老师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了解到了老师辛苦的一面,明白到了自己享受到的幸福并非来之不易。
故事的讲述和模仿动作的练习使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老师的付出,并引导他们思考以及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和事》,详细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观察和描述老师的手,引导幼儿发现手的特征和功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老师的手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2.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知道手的重要性,懂得保护自己的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手的细节,用语言描述手的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手模型、贴纸。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自己的手,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老师的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手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教师示范如何用语言表达手的特征,如:“老师的手很大,手指长长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老师的手,注意观察手的细节。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手的特征。
4. 手的功能学习(10分钟)讲解手的功能,如拿东西、画画、写字等。
通过实物手模型,让幼儿了解手的结构,知道手的重要性。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给幼儿发放贴纸,让幼儿将贴纸贴在自己的手上,体验手的感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手。
六、板书设计1. 《老师的手》2. 内容:手的特征:大小、形状、颜色手的功能:拿东西、画画、写字等保护手:珍惜、注意安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和家人的手,并描述手的特征。
2. 答案示例:我的手小小的,手指短短的,颜色有点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体验等环节,让幼儿充分了解手的特点和功能。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我的老师》,详细内容为第三课时《老师的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观察、体验并描述老师的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描述老师的手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能够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对老师手的感受,提高幼儿的表达力。
3. 激发幼儿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培养幼儿的感恩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流畅的语言描述老师的手。
教学重点:观察老师的手,体验并表达对老师手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老师的手套)、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戴着手套进入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老师手里藏着什么?”教师脱下手套,让幼儿触摸并描述老师的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你们看,老师的手是什么样的?”教师通过录音机播放课文内容,让幼儿跟读并模仿。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引导幼儿画出老师的手。
幼儿互相展示作品,用流畅的语言描述:“我画的老师的手是这样的……”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老师的手为什么这么温暖?”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老师手的感受:“我觉得老师的手……”教师鼓励幼儿向老师表达敬爱之情:“我要对老师说……”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的手》2. 板书内容:老师的手:温暖、有力、灵巧描述老师的手:形状、颜色、触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老师的手,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画的老师的手是温暖的,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描述老师的手,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提高幼儿的表达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我心中的老师”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老师的手》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围绕老师的手展开,通过描绘老师的手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作用,让幼儿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他们尊敬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老师的手所具有的神奇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老师的手,联想到老师所做的各种事情。
3. 培养幼儿尊敬老师、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想象,理解老师的手所具有的神奇能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尊敬老师,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挂图、卡片、老师的手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戴着手偶,与幼儿互动,让幼儿观察手偶,猜测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事情。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老师用手做的事情。
2. 故事讲解(10分钟)播放PPT课件,展示故事挂图,教师讲述《老师的手》故事。
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观察老师的手在每个场景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5分钟)提问:故事中老师的手都做了哪些事情?解答:老师的手可以画画、写字、做手工、拍拍我们的肩膀鼓励我们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用卡片拼出老师的手,并讨论老师的手还可以做什么事情。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
5. 创意手工(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幅关于老师的手的创意画。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主题:《老师的手》2. 内容:老师的手可以画画、写字、做手工、拍拍我们的肩膀鼓励我们等。
我们要尊敬老师,关爱他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老师的手,并描述老师的手在你的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
2. 答案示例:老师的手像魔术师一样,可以变出漂亮的画,可以写出有趣的字,还可以给我温暖的拥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讨论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老师的手的神奇能力,培养了他们尊敬老师的情感。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第三节,主题为“老师的手”。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和描述老师的手,让幼儿认识和表达手的用途;学习用语言描述手的形态和功能;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老师的手,了解手的用途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描述手的形态和功能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述手的形态和功能。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手的用途和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挂图、实物(老师的手套、手帕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戴着手套进入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和猜测:老师的手在哪里?手套里是什么?老师脱下手套,展示手部动作,让幼儿描述手的形态和功能。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展示一张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手的五个手指、掌心、掌纹等部位。
老师示范描述手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手上有五个长长的手指,可以帮助我们拿东西、画画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手,其他组员用语言描述。
老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纠正。
4. 故事和儿歌学习(10分钟)老师讲述一个关于手的故事,如《手偶奇遇记》,引导幼儿关注手的用途。
学习一首关于手的儿歌,如《手指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幼儿课后观察和描述家人的手。
六、板书设计1. 大老师的手2. 副观察、描述、表达3. 内容:手的形态:五个手指、掌心、掌纹手的用途:拿东西、画画、写字、帮助他人等语言表达:观察、描述、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手观察自己的手,用画笔画出手的形状和颜色。
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手,包括手的用途和特点。
2. 答案:画出的手要尽量贴近实际,颜色搭配合理。
中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老师的手优质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老师手优质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老师手”。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讨论、表达,让幼儿解老师手不仅能教书育人,还能关爱他们,培养幼儿对老师尊敬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老师手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幼儿对老师尊敬和爱戴之情。
3.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老师手关爱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老师尊敬和感恩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挂图、卡片、故事书、手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挂图等展示老师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手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故事《老师手》,让幼儿解老师手不仅能教书育人,还能关爱他们。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对老师手印象和感受。
4. 语言表达(10分钟)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对老师尊敬和感恩之情。
5. 艺术创作(15分钟)让幼儿利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绘制一幅“老师手”画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手2. 板书内容:老师手特点:温柔、关爱、辛勤老师手作用:教书育人、关爱幼儿幼儿对老师尊敬和感恩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老师手”,并用一句话表达对老师尊敬和感恩之情。
2. 答案示例:老师手像温暖阳光,照耀着我们茁壮成长。
谢谢您,亲爱老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幼儿对老师手有更深刻认识,尊敬和感恩之情得到提升。
在课后,可以鼓励幼儿将所学内容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培养幼儿尊敬老师良好品质。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类似活动,让幼儿解其他职业特点和作用,拓宽幼儿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环节,这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他们兴趣关键步骤。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我的老师》,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老师的手》。
通过描述老师的手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幼儿关注和感受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关爱和尊重老师。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老师的手。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集体中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老师的手。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挂图、故事书、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老师的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看到的老师的手的特点和作用。
2. 故事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述故事《老师的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的手的特点和作用。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加深对老师的手的理解。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请你说一说,你喜欢老师的手吗?为什么?”(2)教师邀请幼儿回答问题,并给予指导和评价。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老师的手。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关心和尊重老师的手?”(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的手》2. 板书内容:老师的手:温暖、勤劳、神奇关心和尊重老师的手:不乱扔垃圾、不弄脏教室、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老师的手,并描述它的特点和作用。
2. 答案示例:画:老师的手上有一朵花,象征老师的辛勤付出。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精彩教案老师的手精彩教案附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精彩教案老师的手精彩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语言”,详细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学习,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老师的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仔细观察老师的手,并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2. 学会用“老师的手像……一样”进行句子仿编。
3.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感兴趣,愿意主动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描述老师的手,进行句子仿编。
难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老师的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自己的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老师的手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用自己的手做简单的动作,引导幼儿用“老师的手像……一样”进行描述。
b.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手。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观察一名教师的手,并进行描述。
b. 教师选取几名幼儿上台,用“老师的手像……一样”进行句子仿编。
b.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手的知识?”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老师的手2. 黑板右侧:a. 图片:老师的手b. 句子仿编:老师的手像……一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我的手像……一样”进行句子仿编,至少编写三个句子。
2. 答案示例:a. 我的手像小猫爪子一样柔软。
b. 我的手像大象鼻子一样长。
c. 我的手像小鸟翅膀一样轻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老师的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句子仿编的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幼儿的手,进行描述和句子仿编。
还可以结合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手的样子,并用语言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点和实际操作能力。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课程》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语言”,具体内容为第5节“老师的手”。
本节课通过讲述老师的手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引导幼儿关注语言表达中的细节描绘,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在不同场合下的作用,学会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讲述。
3. 培养幼儿关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老师的手在不同场合下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讲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卡片、故事书、录音机、磁带学具:画笔、画纸、彩泥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通过表演,展示手在不同场合下的作用,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老师的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描述老师手的词语。
针对故事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举例,帮助幼儿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请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创作一幅关于老师手的画作。
鼓励幼儿运用所学词语,描述自己画作中的老师手。
4. 分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老师的手在不同场合下的作用。
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幼儿进行补充。
鼓励幼儿课后观察和描述家人或朋友的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老师的手2. 重点词语:温暖、有力、灵巧、关爱、教导3. 描述老师手的句子:老师的手像阳光一样温暖,像大树一样有力,像蝴蝶一样灵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家人的手请幼儿观察家人的手,选择一位家人,用至少三个词语描述他们的手,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妈妈的手像春风一样温柔,像泉水一样细腻,像阳光一样勤劳。
因为妈妈总是用她的手给我做好吃的饭菜,为我洗衣服,给我讲故事。
2. 课后拓展:观察身边人的手,了解不同职业的手的特点,进行描述。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老师的手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语言”,主要围绕“老师的手”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老师的手”,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不仅能教书育人,还能给予关爱和帮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老师的手的多种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想象力,学会用语言描述老师的手。
3. 培养幼儿尊重和感激老师,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老师的手的功能。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老师的手的关爱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老师的手的故事,引发幼儿对老师手的关注。
2. 故事分享: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观看并讨论故事内容。
3. 讨论环节: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老师手的认识,分享生活中老师手的关爱事迹。
4. 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一张感谢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语言描述老师的手,引导幼儿进行表达。
6.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彩纸,创作一幅关于老师的手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老师的手2. 重点内容:老师的手的功能、关爱他人3. 板书布局:左侧故事图片,右侧板书文字,中间放置幼儿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一下你心中的老师的手,并画出它的样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教学难点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我心中的老师”的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敬意。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老师的手的功能。
2.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老师的手的关爱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的手”,主要围绕“老师的手”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老师的手,了解手的各个部位及其功能;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学习手部动作的词汇;培养幼儿对手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的结构及其功能,认识到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描述手部动作的词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部动作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认识手的结构,学会关爱和保护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手模型、手部动作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戴上一个手套,让幼儿观察并猜一猜:老师的手在做什么?邀请幼儿模仿手部动作,引导幼儿关注手的动作。
2. 讲解与讨论(10分钟)通过PPT展示手的结构,让幼儿认识手的各个部位,了解其功能。
讲解手部动作词汇,如:抓、握、拍、捏等,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动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展示手部动作卡片,让幼儿说出动作名称。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幼儿猜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手部动作表演,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比赛。
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创作环节(10分钟)以“我的手”为主题,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材料创作手工作品。
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老师的手2. 内容:手的结构:手指、手掌、手腕手的功能:抓、握、拍、捏等关爱手:勤剪指甲、保持清洁、注意保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手画一画自己的手,标注手部各个部位。
写一写手的功能,至少列举三个。
2. 答案:画手作品(略)手的功能示例:吃饭、穿衣、画画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与讨论、创作环节等方式,让幼儿认识手的结构、功能及手部动作词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共13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共13篇)篇1: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设计思路: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
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1、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活动难点: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活动流程:活动导入——学习朗诵——仿编诗歌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叫什么呢?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精彩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精彩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老师的手》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和事》,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老师的手,了解手的不同动作代表的含义,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老师的手,了解手的不同动作代表的含义。
2. 培养幼儿观察、模仿和表达能力,能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
3. 培养幼儿关爱老师,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老师的手,学会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
难点:了解手的不同动作代表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片、视频、故事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手势,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
邀请幼儿模仿教师的手势,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PPT,讲解《老师的手》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手势。
分析故事中的手势含义,让幼儿了解和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演示手势,幼儿模仿并说出手势代表的含义。
分组进行手势表演,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展示今天学到的手势,并解释其含义。
六、板书设计1. 《老师的手》2. 内容:手势1:表示“喝水”手势2:表示“去厕所”手势3:表示“安静”手势4:表示“举手发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以致用——用手势和家人沟通作业要求:用今天学到的手势与家人进行沟通,记录下沟通的过程和感受。
答案示例:我用手势表示“喝水”,妈妈立刻给我拿来了水杯。
我感到很神奇,原来用手势也可以和家人沟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手势的含义掌握较好,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将增加更多实用的手势,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如画画、写字、比划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描述老师的手的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述老师的手的动作。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一些关于老师的手的图片,如老师画画、写字、比划等动作的图片。
2. 经验准备: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体验老师的手的动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一些关于老师的手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老师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
2. 基本部分:让幼儿观察和描述老师的手的动作,如画画、写字、比划等,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拓展部分:让幼儿分组讨论,想想老师的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情,并展示出来。
4. 总结部分: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五、作业设计: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父母的手的动作,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整体来说比较成功,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老师手的动作的兴趣。
在基本部分,大部分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出老师的手的动作,如画画、写字、比划等,但也有部分幼儿表达不够清晰。
在拓展部分,幼儿们分组讨论,积极参与,展示出了老师手的其他动作,如拍球、梳头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语言描述老师的手的动作。
我也强调了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让他们明白老师的手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还可以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关爱。
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部分幼儿对老师的手的动作观察不够仔细,描述不够准确。
部分幼儿在表达时语言组织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细致观察,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我的老师》,详细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描述老师手的特征和功能,让学生感受老师关爱的温暖,培养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掌握老师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幼儿尊敬老师、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掌握老师手的特征和功能。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故事书、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好朋友,它就是老师的手。
你们看,老师的手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书、卡片等形式,向幼儿讲解老师手的特征和功能,引导幼儿关注手的细节。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故事内容和观察,描述老师手的特征和功能。
4.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模仿老师的手势,进行互动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创意手工(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材料,制作一张感谢老师的手工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的手》2. 板书内容:老师的手:温暖、关爱手的特征:大手、小手、粗糙、细腻手的功能:抚摸、拥抱、指引、鼓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老师的手,并描述它的特征和功能。
2. 答案示例:我心目中的老师的手是温暖的大手,它抚摸着我们,给我们关爱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老师手的特征和功能,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与反思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为中班语言课,主要面向3-4岁的幼儿。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老师的手》。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故事,让幼儿体验老师的温暖和爱心,了解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的温暖和爱心;
•培养幼儿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
1.故事引入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主人公——老师的手,了解手的温暖和爱心。
2.游戏活动
•游戏一:温馨传递
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次用手传递球或物体,传递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轻轻拍一下幼儿的手,让幼儿感受到手的温暖和爱心。
•游戏二:人形绘画
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完整的人形,让幼儿和老师一起为这个人物涂上颜色、添加特征,比如衣服、头发等。
在涂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询问幼儿手的感受。
3.手工制作
制作一个简单的手护具,幼儿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带回家使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故事、游戏活动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了老师的手的温暖和爱心,并通过游戏和手工制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到手的力量和保护作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幼儿和家长的好评和认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幼儿的安全和防止幼儿用力过猛导致手部受伤,在手工制作环节中,要让幼儿按照指导说明进行操作,避免使用过于锋利的工具,以保证幼儿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能配上动作有表情
的朗诵儿歌,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老师的手教案吧。
</br></br>活动目标:
1.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3.激发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老师事先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小鸭、泥工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一、看作品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作品好看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拿出相应的作品,用声调手势强调突出诗歌中的动词。
(1)展示纸工"小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强调动词"折"与"摇",下同。
)
(2)展示泥工"小狗":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3)展示绘画"小羊":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四、幼儿尝试连贯朗诵。
五、针对诗歌内容提问,引导幼儿讨论。
师:诗歌里说的是什么?
师:老师的手真巧,你们知道老师还会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更能干。
六、幼儿仿编诗歌。
教师出示其他通过"折、画、捏"的作品,请幼儿创编诗歌。
附诗歌: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中班语言教案
/zhongban/yuyan/】: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
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
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
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
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
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
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