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提示:中国改革进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主导,城市化是附属。
但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拐点在2013年已经发生,集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以前是工业化主导、城市化为辅,以后应该是城市化为主、工业化为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3新人教版
(1)PPT:教师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和科技创新,以及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数据图表,方便学生直观了解相关知识。
(2)视频:教师播放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变化。
(3)在线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工具,如互联网、电子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c.学生可以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4)教师指导:
a.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和观看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b.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课堂讨论,就学生的拓展活动和思考进行交流和分享。
c.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科技创新,以及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表现和影响,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2)案例研究法:教师可以选择具体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社会变化的原因和结果,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过程。
(3)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b.社会阶层变化:工业化带来了新的社会阶层,如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加剧。
c.科技进步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业化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交通、通讯、娱乐等方面。
3.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a.科技发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科技发展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如工业革命引发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1新人教版
(4)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工业化遗址,如工厂、矿山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历史进程。
(5)开展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资本家、科学家等角色,体验不同阶层的生活和工作,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工业化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6)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等,如《电力之父》、《钢铁年代》等,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内容逻辑关系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为核心的一次工业技术革新,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重要性: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生产和工业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使用图表、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核心:电力和化学工业
-影响:大规模生产、工业化进程、社会结构变化
工业化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
-工人阶级:壮大、对社会结构影响
-社会阶层: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
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与权益争取:
-生活状况:工作条件、生活环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5张PPT)
合作探究 探究三 1.时间:
2.发展情况:
大众教育 19世纪中期以后
1802年
法国 ①最早国家: 中等教育 1910年
德国
②免费义务教育:
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 的系统教育体系
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合作探究 探究三 大众教育
4.作用: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 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合作探究 探究二 劳动力结构变化 2.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表现: ①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1841—1877年 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合作探究 探究二 劳动力结构变化 2.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表现: ②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 条件。
工业革命后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1952 年 12 月 5 日至 9 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 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 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 通瘫痪,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 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 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 12 月 9 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 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 4,000 人。 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原因: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 人口的迅速增长。
探究一 人口增长 2.人口增长情况
合作探究
①英国 ②美国
19世纪前50年,人口从900万増加到1800万
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 20年
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素养三:历史解释】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
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 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
——阿萨·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 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 人”。(2分)
12
2.以下是1851年英、法、中三国人口表,据此表述正确的是( C )
A.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推
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国家
B.中国城市化水平最低,主要
由于人口太多
英国
C.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 法国 用强于农业文明
D.法国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所 中国
以城市化水平不高
总人口 (单位: 万人)
1 793
2.大众教育 (1)目的:适应 工业化 发展的需要。 (2)表现:19世纪初, 德国 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系统教育
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免费义务教 育。
(3)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促 进了社会发展。
3 578 约43 216
农村人口 百分比
46% 75% 89%
城市人口 百分比
54% 25% 11%
12
点拨:农业社会的中国城市人口百分比远低于完成或正在进 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法国,说明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 作用强于农业文明,故C正确。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
(1)图1和图2共同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1分) 答案:工业文明的发展(或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1分)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4 新人教版
应对: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 大国协调和合作……
再见
.
认识:城市化进程是与工业化密切相关的,或随着经济 的服古《它发斯收展的古《塔 容,负斯 伦夫所塔敦走面里多夫的城影晚雷多街市响上雷道化:木念》木道如刻圣刻画经路环画》是境必污然染趋、势人。口城膨市胀化、过交程通中拥要堵尽、量医克疗
改革等等问题。
.
思考:
这幅漫画作反映什么 问题?你认为这一问题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
.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
D 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了关键节点。世界
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同时面临的不稳定性不 确定性突出。你认为当今世界存在着哪些影响人类发展的 问题?我们中国要怎样做才能应对这些问题?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3.大众教育的推广
表现:(1)德国、法国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
(2)免费义务教育的实行。 1807年,英、法
作用: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发展。
.
二、城市化
大约在1800年,大不列颠只有一个大城市,
表现: 那就是伦敦,仅有100万人口;到1850年伦
敦人口就增加到236.3万,其余城市也陆续 发展起来。
现象:贫富分化。 成因:资本家通过对 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 不断对社会财富进行聚 敛形成。
.
2016年调查报 告,美国前10% 的富有家庭拥 有51万亿美元 财富,约占美 国家庭总财富 的四分之三。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步学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学习重难点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工业化进程的社会问题。
难点:如何正确看待工业化。
学习过程[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的发展,促进了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不断壮大。
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
同时,越来越多的走出家庭,成为,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__社会地位__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__工业化发展__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促进了。
4.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
城市的环境。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也在发生着变化。
5.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
首先是。
由于日益扩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用表达自己的愤怒。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
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与人口的关系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
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请回答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探究二城市化2.城市化出现了哪些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应如何认识工业化和城市化?3.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拓展思考应用所学]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思考问题材料一 1952 年 12 月 5 日至 9 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第1页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学考点击
1.本课基础知识能够采取数字法来帮助记忆 两个主动改变: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加和大众教育普及。 工业化两个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严重和贫富分化加剧。 2.本课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能够采取表格整理方法,使学习愈 加直观易懂。
第3页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1.从社会发展角度谈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认识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推进了社会文明进步。同时, 也给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提倡发展科技同时, 要采取有效办法保护环境,使人类与自然友好相处。
第4页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2.应该怎样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有一定弊端,会带来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 胀等问题。 我们应该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与城市化,顺应其发展。同时我 们还要含有环境保护与可连续发展意识,美化我们城市,改进我们 生活。
第5页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1.工业革命发展,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越来越多人放 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2.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卫生、居住等情况很差;19世纪中期以 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第6页
第2页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
人口增 加
•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 人口快速增加
工 大众教育 • 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
业
广大众教育;教育普及,促进了社会发展
化 城市化 • 伴随工业和商业发展,农村人口不停流向城 市,城化加剧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件_16
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2.5% 18.0%
A. “光荣革命”的发动
B.殖民扩张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自由贸易的拓展
2.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 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 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 量1720年为2.5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
1900年
76
14
1910年 47 16
说明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说明西方城市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大;
因为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三、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
工业化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造成 怎样的影响?
1.社会矛盾的激化,工人的反抗斗争日 益强烈。
2.环境污染,严Βιβλιοθήκη 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4.“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 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 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 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 的。”对这段话的理解认识,正确的是( )
D ①工业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贫困面貌
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③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④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教育方面的变化, 并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变化:推广大众化教育
原因: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影响: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 平,促进社会发展。
第0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社__会__地__位_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合作探究二 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关系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城市
3、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 推广大众化教育。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
有( A )
①法国②德国③印度④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 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 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
从事工业的人口 增多,从事农业 的人口下降。
从图上来看, 英国的劳动 力结构发生 了怎样的变 化?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变化图
妇
工业革命后妇女
女
走出家庭,成为
在
工业劳动者。她
们的社会角色发
工
生变化,为妇女
厂 里
社会地位的提高
做
创造了条件。
工
合作探究二 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关系
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① 人口增长; ② 劳动力结构变化; 有益的变化:③ 大众教育的普及; ④ 城市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
生变化;
有害的变化:① 社会矛盾激化; ② 环境污染
社会问题
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1、下图是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图,促使在1801-
D 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B.殖民扩张和掠夺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工业革命的完成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
表现: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欧洲国家开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始推广大众教育, 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 第三级 ①中等教育 --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
②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③系统教育体系--1910年,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 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发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四级 • 第五级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 • 第二级 • 第三级 文化
第六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情境导入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随着工业化推进,全球变暖趋势持续发展。2017年,全球 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 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 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 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三、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分化)
贫富分化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财富, 另一方面,广大工人却难以糊口
2016年调查报告,美国前 10%的富有家庭拥有51万亿美 元财富,约占美国家庭总财 富的四分之三。
1800年 1850年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80年 191.2 1900年 343.7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和人类生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师应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人口迅速增长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
从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角度理解大众教育的推广。
对城市化,教师应从工业革命导致大量工厂出现,对自由劳动力需求增加的角度,讲解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
从人口增加和城市缺乏统一规划两个角度来理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社会问题,教师应运用图片、影像资料、数据、表格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贫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新课导入】世界史的轮廓是“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了一片荒漠”。
两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什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师提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期?什么时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有何影响?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观察图片,说出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情况。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在1801年时,法、德两国的人口增长较快,分别达到2735万和2400万。
英、美两国增长较慢,分别是889万和530万。
到1851年时,法、德两国人口依旧增长较快,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超过英国,达到2319万人。
到1881年,美国人口增长超过德、法、英三国,达到5016万,德、法、英三国分别达到4523万、3740万、2597万。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9年级 下
二、探究题 . 科技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一系列的困扰。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科技助推发展】根据下图,指出导致英国煤产量和 世界石油产量持续增长的重大科技发明。(2分)
历史9年级 下
蒸汽机、内燃机。(2分)历史年级 下(2)【科技改变生活】根据下图,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 生活产生的影响。(2分)
历史9年级 下
命题意图:本题渗透史料实证意识,考查城市化。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760—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9世纪后期,大 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B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反映 英国1760—1851年人口总数的变化情况,不能得出工业革命促进 了人口的剧增的结论,A项排除;题干未涉及生产效率的变化,C 项排除;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动力,而非人口,D项排除。故答 案选B。
历史9年级 下
命题意图:本题渗透史料实证意识,考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 变化。 解析:根据题干“1851年,英国就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 就业女性达3 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 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从事工业劳动,社 会角色发生转变。因此,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是英 国女工比例不断上升的根源,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历史9年级 下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历史解释,考查大众教育。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其主要模 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从以实 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论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 方主要国家大量建立职业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更适合工业革 命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未 体现,排除。故答案选A。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件_27
代表:英国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 力,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已不足工业劳动力数1/5 了。
工业革命后妇女走 出家庭,成为工业 劳动者。她们的社 会角色发生变化, 为妇女社会地位的 提高创造了条件。
妇
妇女地位的提高
女
1、走上社会,加入
在
劳动者行列;
工
2、争取平等权利。
厂
美国妇女1909年3月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Learning goals
通过材料分析,说出工业化带来的
。
通过辩论,能
看待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现 象。
课前导入
北京雾霾
伦敦雾都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 们既感受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 多新的痛苦。工业化国家社会发生了哪 些变化?
积极:劳动生产力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 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消极:带来工业污染、环境恶化、交通拥挤、 人口膨胀以及犯罪率不断上升等问题。
人们应该怎样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
我们应理性、科学地对待,顺应其发展,同时要 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美化我们的 城市,改善我们的生活。
工
2、贫富分化: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工 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思考:这幅漫画作品 反映了什么问题?你 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 原因是什么?
现象:贫富分化 成因:资本家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市场 垄断,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 锐,工人的反抗斗争 日益强烈。
印证前面课 文内容。
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评价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社会矛盾: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日益富裕; 另一方面,广大工人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增长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劳动力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大众教育
原因: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A
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中描述了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C.工厂林立,且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D.有钱的商人们坐着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
B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
问题:
起初,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
改善: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意义:提高了欧美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城市化: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课堂练习
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这源于( ) A.文艺复兴 B.欧美主要国家推广大众化教育 C.欧美国家的改革 D.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13张PPT).ppt
研究角度:①儿童妇女权利;②教育问题;③交通工具;等等。 (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1801年 1841年
40%30% 30%Fra bibliotek20%
英国
20.00% 15.00% 10.00%
17.501%8.50%
10%
5.00%
0% 1696年
1831年
0.00%
农业
工业
商业运输业
读图观察,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原因? 出去工作不能证明地
变化: 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1.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2.时间:19世纪中期以后 3.代表: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4.表现: 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 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 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70年以后,英国、 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免费义务教育。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 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5.作用: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研究报告示例 研究角度:劳动力结构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自1870 年至1913年,欧洲14国的工业和服务业 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从业人口比重 下降。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出现了电 力、汽车等新兴工业,越来越多的人从 事工业和服务业。 研究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推动 其成为工业化强国。
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
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工业化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给我国的启示: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劳动力结构、教育城市生活的变化及带来的社会问题难点: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
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件呢?(二)讲授新课: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1.人口迅速增长背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问: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1)、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3)、政局稳定。
表现:阅读教材23页,分析19世纪前期,促进美国人口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有哪些?①工业革命的推动②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工人阶级壮大: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高涨。
妇女地位提高: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公元1783年英国的玛丽.伍史东考夫特,他在伦敦创办女子学校;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兹发表发表女权宣言,主张男女平等,同享政治与教育权利。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48张)
国籍:英国
万有引力定律 贡献: 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 光学分析;微积分 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 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地位:
著作: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
牛顿(1643—1727)
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 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 大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 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
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
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A
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城市 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 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 交通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 在发生着变化。
三、社会问题 思考:这幅漫画作品 反映了什么问题?你 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 原因是什么?
现象:贫富分化 成因:资本家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市场 垄断,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
B
7.《战争与和平》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 勇抗击侵略斗争精神。该书的作者是 A.但丁 B.莎士比亚 C.伏尔泰 D.列夫•托尔斯泰
D
2.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的许多社会 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① 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②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德国城镇 人口的比例从36.1%升至60%,人们只能在一种 过度拥挤和肮脏的环境中凄凉的生存,急剧凸 显的居住问题被称为“急性灾难性”社会问题。 为改变生存环境和捍卫自身阶级利益,工 会运动逐步形成一种社会力量。1877年的议会 选举中,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所获选票达到49 万3千多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
一、工业革命与“城市病”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
在英国,工业化和与之俱来的城市化如此迅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它所带来的福祉和祸患同样使人们感到措手不及,特别是在一个奉行自由放任和唯利是图的国家,这种迅速到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引至一系列灾难。
因此,英国经济史学家哈孟德夫妇用“迈达斯灾祸”来形容这段历史,(注:迈达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梦想点石成金,但是目的达到后却几乎饿死。
)而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城市病”。
根据对各国城市化史的研究,我们认为,城市发展可能受三种因素的限制。
首先,城市化可能受农村人不愿离开家园的限制。
这种限制既可能是社会经济方面的,也可能是社会心理方面的。
其次,城市化可能受城市建设费用的限制,就是说,建设城市要耗费大量资源,而在整个工业化阶段,工业发展也要大量投入,因而,这里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
第三,即使撇开费用问题,城市发展也要受到缺乏组织城市生活的能力的限制。
城市越大,管理就越困难。
如果没有逐步积累的经验和系统的组织,要管理迅速兴起的大规模城市是有困难的。
(注:关于城市化限制因素的论述,可参见刘易斯《增长与波动》,第六章第五节“城市化”,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就英国的情况来说,农业人口主要不是由农民构成,从而在感情上与土地没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城市化的第一个限制因素,在英国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这反倒可以部分地说明,为什么英国城市化能较早地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至于第三个因素,在英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确不同程度地起到了限制作用。
不过,从英国的具体情况看,由于工业化的迅速进行,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表现为限制城市化的速度,而是通过城市设施的不足和组织的混乱表现出来,即表现为“城市病”:一方面,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给早期的城市人口特别是工人阶级造成极大的苦难。
不过,这种情况却有利于资本家。
因为这样既保证了资本所需要的劳动力,又可以节省必须摊付的社会资本。
城市化的费用和组织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资源向城市的配置问题。
刘易斯指出:“组织一个象样的城市所要求的人的努力是巨大的。
必须建设街道、并且铺路与照明;必须修建供水系统,需要污水处理设施;要组织公共汽车交通;城市必须有食物,从远方运来谷物、土豆或肉类比较容易,而从近郊得到每日供应的牛奶或蔬菜就不容易了。
”(注:刘易斯《增长与波动》,第208页。
)另外,还要为新进入城市的人口修建大量住宅等。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资源,就是说,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组织和建设。
如果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而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地向城市集中,即资源城市化,就必然出现城市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即“城市病”。
在英国,工业化起源于农村,而农村工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是整个工业化前期的主要特征。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乡村变成工业城镇,城镇变成大的工业城市,从而出现城市化的加速。
不过,在资源从乡村向城镇,从城镇向大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对于城镇的发展来说,资源在乡村的分散,对于大城市的发展来说,资源在小城镇的分散,都是一种不利的因素。
农村工业和农村地区对资源的占用,影响城市化的进程。
具体说,就是在人口迅速城市化的同时,资源的城市化出现滞后。
二、“城市病”的主要形式
人口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和扩张的需要。
资本主义工业迅速扩张的能力及其周期性特征,要求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
而在大工业和大工业中心形成以后,还要求这种劳动力集中在城市。
这种情况,不仅导
致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还导致了城市的大规模失业。
马克思把这种“现代工业的中心——工厂、制造厂、冶金厂、矿山等等”存在的失业现象,称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流动形式。
工业革命时期或者说工业化早期城市发展的病态,还表现在住宅奇缺方面。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记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
的确,穷人常常是住在紧靠着富人府邸的狭窄的小胡同里。
可是通常总给他们划定一块完全孤立的地区,他们必须在比较幸福的阶级所看不到的这个地方尽力挣扎着活下去。
英国一切城市中的这些贫民窟大体上都是一样的;这些城市中最糟糕的地区的最糟糕的房屋,最常见的是一排排的两层或一层的砖房,几乎是排列得乱七八糟,有许多住人的地下室。
这些房屋每所仅有三四个房间和一个厨房,叫做小宅子。
在全英国,这是最普通的工人住宅。
这里的街道通常是没有铺砌过的,肮脏的,坑坑洼洼的,到处是垃圾,没有排水沟,有的只是臭气熏天的死水洼。
这里的住宅非常集中,以至于空气很难流通,特别是很多人挤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空气之糟是可以想象的。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306—309页。
)这种情况,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
由于工业化的迅速进行,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而住宅状况也就日趋恶化。
马克思指出:“一个工业城市或商业城市的资本积累得越快,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的流入也就越快,为工人安排的临时住所也就越坏。
”“生产资料越是大量集中,工人也就越要相应地聚集在同一个空间,因此,资本主义的积累越迅速,工人的居住状况就越悲惨。
”(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725、721页。
)城市卫生状况的恶化,也是早期城市病的重要方面。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不存在组织城市生活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自然发展的。
而在出现问题的初期,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问题发展到忍无可忍的程度以后,人们才呼吁加以解决,但往往为时已晚。
当大机器隆隆运转的时候,人们起初只看到它所带来的源源不尽的财富,而看不到为它付出的代价。
恩格斯当时就指出:“为这一切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这只有在以后才看得清楚。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303页。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卫生问题,部分来自工业污染,部分来自生活污染。
城市居民大都是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的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
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所以到处是猪圈。
由于厕所不够,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
根据记载,曼彻斯特的议会街,每380人才有一个厕所,在居民区,每30幢住满人的房子才有一个厕所。
在工人的家里,鸡、猪、甚至马都挤在同一个房子里。
对于城市卫生特别是较大的城市卫生来说,排水是很关键的问题。
当时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一般污水都是通过大大小小的“阴沟”通往厕所或死水塘;情况最好的是将污水排入流经城市的河流。
例如,经过曼彻斯特的艾尔克河,成了一条大污水沟。
甚至在伦敦,大大小小的污水池和污水沟都到处可见。
居住的拥挤和卫生状况的恶化,导致瘟疫横行。
对于工人居住区来说,猩红热、伤寒、霍乱等是最容易发生的,而一旦发生就不可收拾,往往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死亡率回升,与此有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