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月 赏析

合集下载

杜甫《月夜》赏析

杜甫《月夜》赏析

杜甫《月夜》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月夜作者: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

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小编赏析: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

如果从自己方面落笔,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所以悄然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一层。

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

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

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月夜·赏析·杜甫

月夜·赏析·杜甫

月夜·赏析·杜甫月夜·赏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沦陷的时候,天宝十五年(756)秋,诗人被叛军俘虏到长安,诗人借此诗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人的感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开篇没有写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直接就写到了亲人避难的鄜州,可见诗人急切想要见到家人,心情焦躁不安。

因为自己深困长安,今夜,就只能有妻子一个人看月了。

那么,家中还有儿女们呢,可以和妻子一同赏月啊。

接着在第二联诗人写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句点明,妻子不是单单看月,而是看月怀念诗人,此时,儿女都很小,还不知道思念父亲,孩子不能分担母亲的思念,这反衬了妻子更加孤单。

一个“忆”字饱含了辛酸之情。

曾经和妻子在一起赏月、共渡难关的日子,可能在诗人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吧。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一句诗人想到了妻子独自赏月时的情景。

秋雾打湿了妻子的云鬟,月亮发出寒冷的清光,照耀在妻子的玉臂上。

这两句表现了妻子独自思念之深,甚至雾打湿衣服,天气渐渐寒冷,还不知道,只想着在远方丈夫的安危。

这些完全是诗人想象到的,诗人想象得这样真切,实际也反衬了诗人思念之切。

诗人思念之情达到了极点,不免感伤落泪,于是写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诗人迫切想要结束这种思念之苦的心情。

“双照”两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平定和家人团聚的渴望之情。

这首五律用词委婉贴切、简洁自然,结构严密,想象丰富,笔触细腻真切,感情深沉真挚。

用设问、对比等机构全篇,构思巧妙。

这首诗虽然借望月抒发离别之情,但内容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诗人内心的担忧之情。

【后人点评】清人浦起龙: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读杜心解》卷三)。

夜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夜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夜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杜甫《月夜》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月夜》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月夜》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文解释:今天夜里鄜洲的月亮,在家里只有妻子一个人看见。

远远想起家中可怜的小儿女们,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妻子站久了,雾气一定润湿了她的头发,清冷的月光照在手臂一定会觉得寒冷。

什么时候才能一同倚着轻薄透明的帷幔,月光一同照着我们两个人,把泪痕拭干。

词语解释:闺中:内室,这里指妾。

解:懂得。

清辉:月光。

双照:互相照见。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

未解:尚不懂得。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

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诗文赏析: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

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

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

如果从自己方面落笔,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所以悄然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一层。

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

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

杜甫的咏月诗句

杜甫的咏月诗句

杜甫的咏月诗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咏月诗句。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以及简要的赏析:1. 《月》```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居夔州之时。

全诗借月抒怀,通过描绘月色之美,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身世之感。

- 赏析:首句“万里瞿唐月”以大景象起笔,展示出月光洒在瞿塘峡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月光照亮暗室,照耀青天的情景,体现了月亮的明亮与高远。

诗人将自己的情绪寓于对月亮的描写之中,“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以乌鹊夜飞的形象收尾,既象征着自己的流离失所,也预示着国家的命运多舛。

2.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思念弟弟的作品,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离散和生死不明的悲痛。

- 赏析:“月是故乡明”,这句话已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名句,它形象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在这里,月亮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情感寄托的象征,成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怀念的载体。

3.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是杜甫晚年离开成都,漂泊至渝州时所作,展现了他个人命运的坎坷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星空广阔而宁静,月光照亮江面的壮观画面。

这里的月亮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心境,映射出他对人生的无常和苍凉的感慨。

这些诗句都是杜甫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也有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洞察。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眷在鄜州的羌村,而杜甫却被囚禁在长安狱中。

译文孙长江今夜鄜州月儿明,唯有妻子在独看。

(妻子的身边不是有孩子们吗?怎么也会是“独看”呢?)只因孩子们还小还未谙世事,他们是不会懂得母亲望月是在“忆长安”啊!(月光下,妻子望月一定望了很久了,想来)雾湿云鬓,月寒玉臂。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倚靠在虚幌(薄帏)之中,让那皎洁的月光照着我们,不再泪水盈盈呢?百字赏析文孙长江别开生面,必成新境;另辟蹊径,终现奇观.明明是自己被缧绁囚禁在长安之囹圄,囚窗外,圆月高悬,清辉下泻,正是思人时,思妻,思子;凭老杜之才气,直写下来,抒心中淋漓苦,夺读者滂沱泪,实为易事也。

然一身脾气之少陵,偏择崖上路,起笔即从伴自己一生之老妻“鄜州望月"轻泼点墨,独树诗界左纛。

此奇思奇构也。

明明是妻儿同望天上一轮月,老杜却偏要着一“独”字,岂不缪乎?否也.此乃诗家之衬笔,以“小儿女”不谙世事,衬老妻思之切思之苦思之浸漫也。

此奇思其语也。

最奇者,乃四字。

“独看”、“双照”。

谁在“独看”?妻乎?己乎?一个留守鄜州,一个困厄长安,皆“独”也;明是妻在“独看”鄜州月“忆长安”,实则兼含自己“独看”长安月忆鄜州;双雕之笔若是者,除却老杜,孰可为之?“独看",乃眼前苦;“双照”,寄心中愿。

还是秦观说得好:“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生疾苦,笔底波澜。

”此愿非一人之愿,天下愿也。

【诗歌鉴赏】杜甫《月》原文 赏析 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月》原文 赏析 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月》原文赏析翻译杜甫《月》原文赏析翻译《月》原文【其一】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娥寡,天寒耐九秋。

【其二】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其三】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月》赏析【其三】诗为大历二年(767)六月初旬所作。

安史之乱后,杜甫一直在西南一带漂泊。

此时正困居夔州。

以“月”为题,让我们联系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名句。

月有一个特定的内涵:望月就易思乡。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万里”,作者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大的背景,然后现一轮孤月。

使人感到,天地之中,作为个体的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六上弦”从时间的角度写时间之久,与“夜久”相呼应,表明长期在外漂泊的厌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主体仍然是月,有情开室,但满眼望去仍然是漫天的清辉。

独处陋室,浴漫天清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凄清孤独啊!叠词的运用还构成了节奏的美。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爽”该是“清朗”之意,“合”当是“匹配”之意;清朗的月色加细风,可以很美妙,可以很凄凉;“高”句语序该是“(月)高悬对泪脸”化被动为主动,既是题目的需求,也是诗歌新奇的需要。

也有人说“风襟”是“外衣”的意思,本人认为有点太实,好像词典也没有这一词语(或许太过孤陋)。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这一句写南飞的鸟急于回归,疲倦的落在江边栖息。

可以看做诗人的自况。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

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月夜全诗、意思及赏析唐代杜甫

月夜全诗、意思及赏析唐代杜甫

月夜全诗、意思及赏析唐代杜甫(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月夜全诗、意思及赏析唐代杜甫月夜全诗、意思及赏析唐代杜甫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杜甫的月诗赏析

杜甫的月诗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月诗赏析苏埠中学林承鸿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作为一代诗圣的杜甫也有很多咏月的诗篇,这些诗篇伴随着诗人坎坷悲壮的一生,诉说着诗人绵绵不尽的悲情。

本文将从杜甫的诗歌中摭取几首写月诗,分析其意象特征,并从中揭示杜甫的思想变化与月的关系。

杜甫一生历经坎坷,饱尝生活的磨难,体味人世的悲辛。

在杜甫的诗作中,有许多描写月的诗句,据不完全统计,杜甫的咏月诗有一百多首,有很多妙语佳句,传诵千古。

在一向“沉郁顿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笔下,那是一个天地肃穆、日昏月暗的月亮世界,一个情谊淳厚、绵绵不尽的瑶池仙境,一个悲怆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精灵。

其中有“枫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的恬静优美,也有“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的战争悲愤;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悠悠深情。

月夜杜甫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现在的延安富县 写这首诗时 杜甫在
看杜 月甫 亮的 夫 人 在
更严谨地说是杜甫 想象夫人看月亮
为什么要看月亮
• 古诗中的花鸟鱼虫都是有特殊功能的,月 亮也是
诗里出项月亮通常表示思乡怀人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杜甫为什么想象夫人看月亮
这就得说起一种特殊的写作技巧 ——对写法 简单说来就是 借他人来写自己
一起看星星看月亮晒干这 相思的泪痕啊
老杜这首诗写得这么用心,不认真 总结一下,能对得起他嘛
首先我们得知道,月亮在诗里 出现时,通常是有人想家啦, 想人啦
其次 诗人有时会用曲折迂回的“对写法”来抒 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想象对方的情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 歌 赏 析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思念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古人因为求官求学, 不免漂泊在外, 所以思乡怀亲诗很多。
• 在交通和通讯 不发达的古代,诗人 只好卯足了劲儿 写诗,看谁能把孤独和思念这种很玄 的东西写得铭心刻苦
这么好的技巧后人怎么可能放过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10年江苏卷考的是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三四句诗,明人陆时雍《诗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镜总论》云:“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就是想象魏二离别后心情苦闷 说的不就是对写法吗
从而写出主客二人的惜别不舍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 看。 凄 惨 因为孩子

月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月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月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月夜》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作于至德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

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

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月夜》作者: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解】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 āng)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

3.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鬓发。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

云,形容鬟的稠密蓬松。

因为云鬟在夜雾笼罩之下,所以把雾说成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清辉:指月光。

6.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注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夜:今天晚上。

鄜州:妻子和儿女暂住之地。

月:月亮。

全句意思是:此时此刻在鄜州的月光之下。

闺中:指妻子。

“闺中人”的省称。

只:副词,用于谓语或全句之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可译为“只有”。

独看:一个人看。

全句意思是只有妻子一个人望月怀人。

○对面写起:诗人对月怀念妻子,却设想成妻子对月怀念自己。

“独”字为下二旬张本。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远。

从长安至廊州相去甚远。

怜:怜悯。

小儿女:小孩子。

未解:不懂得。

忆长安:怀念长安。

意思是怀念身在长安的父亲(诗人自己)。

月夜(杜甫)原文及赏析

月夜(杜甫)原文及赏析

月夜(杜甫)原文及赏析杜甫是唐朝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写实主义而著称,他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痛苦。

其中一首著名的诗作是《月夜》。

下面是《月夜》的原文及赏析。

《月夜》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是一首以写实手法描绘军旅生活和战争阴影的诗作。

杜甫通过描写月夜中的景象,巧妙地展现了士兵的孤独、困苦和命运无奈。

首节写出了边境戍卒的生活,戍鼓声断续不绝,表现了战乱年代中士兵的辛苦和孤寂。

边境的秋天,一只孤雁的哀鸣声显得格外清晰,进一步加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第二节通过描写露水的出现暗示了月亮的现身,月光犹如乡间的灯火一般,照亮了整个夜空。

月光给人以温暖和安抚,但对于在异乡征战的士兵们来说,月光只是故乡的回忆,更凸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表达了士兵们的命运多舛和家园的离散。

战争让亲人们分离,生离死别成为常态,战乱导致了人们家破人亡的现状。

这两句句意简短,却深情地表达了杜甫对于战争的痛惜。

最后两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通过描写士兵们寄予家人的书信很难送达,更进一步体现了士兵们与家人分离的悲苦。

同时,诗人还表达了他对于战乱不断的忧虑,战争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消停,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继续存在。

通过对《月夜》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杜甫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军旅生活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他通过揭示战争的丑恶和军人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深深忧虑和愤懑。

这首诗作不仅是杜甫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对于那个时代军民悲惨命运的真实记录。

古诗《月夜》(杜甫)赏析

古诗《月夜》(杜甫)赏析

古诗《月夜》(杜甫)赏析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独自闲居在沦陷的长安城中,在月夜思念家人,写下这首情深意切的诗。

此诗构思巧妙,诗人本来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本事自己在月下怀念年幼的儿女,却设想天真幼稚的小儿女随着母亲看月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自己。

诗人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但是妻子身边有儿女陪伴,为什么也是'独看'呢? 下一联随即出了答案:妻子看月,并不是真的在赏月,而是在'忆长安',但是小儿女不谙世事,自然也不明白人间的离别之恨与相思之情,又哪里会懂得'忆长安'呢。

诗人巧妙地用小儿女的'未解忆'来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独'字,情感上又突出了一层。

接下来通过描写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诗人想象妻子在月下久久伫立徘徊,以至于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每当想到妻子夜不能寐的情景时,诗人自己也忍不住伤心落泪,由此激起了对于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渴望,于是很自然地表现希望的诗句收束全篇:'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又不仅仅是一般的夫妻离别之情,而是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在'独看'的泪痕里。

'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诗人期待四海升平的理想,辞旨婉切,章法紧密,无一字不是从月色中照出,即精丽绝俗,又感人肺腑。

赏读这首古诗词。

月夜杜甫赏析

月夜杜甫赏析

杜甫《月夜》翻译: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月夜》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赏析
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想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

全诗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甫《月夜》赏析: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道出自己对妻子的深情想念

杜甫《月夜》赏析: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道出自己对妻子的深情想念

杜甫《月夜》赏析: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道出自己对妻子的深情想念《月夜》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月夜杜甫〔唐代〕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想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2、注释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女子所住的地方。

这里指作者的妻子。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两句: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

’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

’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指乌黑秀美的头发。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共照两人。

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眼泪留下的痕迹。

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三、创作背景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月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月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月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月夜》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

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

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

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月夜》作者: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解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

3.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鬓发。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

云,形容鬟的稠密蓬松。

因为云鬟在夜雾笼罩之下,所以把雾说成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清辉:指月光。

6.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注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夜:今天晚上。

鄜州:妻子和儿女暂住之地。

月:月亮。

全句意思是:此时此刻在鄜州的月光之下。

闺中:指妻子。

闺中人的省称。

只:副词,用于谓语或全句之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可译为只有。

独看:一个人看。

全句意思是只有妻子一个人望月怀人。

○对面写起:诗人对月怀念妻子,却设想成妻子对月怀念自己。

独字为下二旬张本。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远。

从长安至廊州相去甚远。

怜:怜悯。

小儿女:小孩子。

未解:不懂得。

忆长安:怀念长安。

意思是怀念身在长安的父亲(诗人自己)。

杜甫的月的诗意

杜甫的月的诗意

杜甫的月的诗意
杜甫的《月》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

诗中“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描绘了广阔天空中的月亮,以及随着季节变换而变化的月相。

这里的“万里”既实指月运行万里而来,也暗喻了诗人自己的漂泊生涯。

瞿唐则指的是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流离失所至此地。

接下来,“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反映了月光的美丽和宁静,它能够照亮黑暗的房间,又高悬于青天之上。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喜悦之情。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一方面,清爽的夜风和明月让人感到宁静愉悦;另一方面,月亮高悬如同悬挂的泪水,似乎映射出诗人心中的忧愁和孤独。

最后,“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则是通过乌鹊南飞的形象,传达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夜深时分,乌鹊落在江边,也许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隐喻,既有飘泊之感,也有对归宿的渴望。

总的来说,杜甫的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不仅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折射出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和生
活经历。

通过对夜空中月亮的观察和思考,诗人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自然之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月夜 杜甫全诗赏析

月夜 杜甫全诗赏析

月夜杜甫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月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经典诗词,全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情景呢?月夜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

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⑶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⑸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

’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

’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⑹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⑺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赏析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杜甫《月·天上秋期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月·天上秋期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月·天上秋期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月①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②。

【注】①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人身陷贼中,与家人远隔。

②国西营: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

1.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5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清朗静谧的秋夜图。

秋天将至,气候渐凉,皓月当空,月影清朗。

(2分)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又营造了空寂清冷的氛围,为下文的望月生情、借月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3分)(共5分)2.这首诗抒发了思家念亲之情,表达了对国家战事与人民疾苦的忧心。

(2分)①寓情于景:前两联描写秋期将至时的清朗月光,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家国之思和动乱之痛。

(2分)②直抒胸臆:后两联写月光只能增添内心的痛苦和头上的白发,劝告月亮不要去照“国西营”,以免将士们因睹月而思家念亲。

(2分)(共6分)【鉴赏】这首诗的意思是:天上牛郎将要与织女相会,人间的月光也显得更加的清彻明亮。

蟾宫每天渡过天河也不会被淹没,捣药的玉兔永远也长生不老。

望着月亮只会增加我心中的痛苦,月光还会把我新添的白发照亮。

月亮啊你应该看到了这遍地的战乱了吧,就不要再照着我这国家西边的军营了。

诗当作于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时两京未复,形势未容乐观,张良娣、李辅国用事,朝廷不宁。

诗人借月言怀,希望政局如秋日之月朗影清,荡平叛逆,天下太平。

上四句写月中之景,下四抒月下之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
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注译
①万里:言月运行万里而来,又暗喻漂泊万里的诗人。

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春来:今春以来。

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这两句意为:运行万里而来的瞿塘峡的月亮,今春以来已经是第六次出现上弦月了。

首联既交代了时间(六月初旬)和地点(瞿塘峡),又寄寓了万里漂泊、羁留难归之感。

②时时:常常。

与“故故”变文同义。

开:指照亮。

满:指月光洒满。

青天:蓝天。

这两句意为: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洒满无垠的蓝天。

“时时”二字既写出月的殷勤关切,又见出诗人饱经丧乱,常常夜不成寐,望月思归。

③爽:清爽,凉爽。

合:环绕,充满。

风襟:衣襟。

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

”当:对着。

悬:悬挂天空。

这两句意为:月光静静洒下,凉爽透过衣襟,格外宜人;月亮高高地悬挂天空,空自对着我挂满泪痕的脸,竟无动于衷。

颔、颈两联,3、5句相接,写出月的殷勤多情;4、6句相接,写出月的清冷疏远。

王嗣奭《杜臆》云:“中四,有一喜一恨意。

时开暗室,则喜之而爽合风襟;故满青天,则恨之而空当泪脸。

一月而分作两般,景随情转故也。


④乌鹊:乌鸦。

夜久:夜深。

这两句意为:有一只南飞的乌鹊,在月下盘旋良久,无枝可依,只好落在江边。

此联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暗喻自己到处漂泊,无处栖身。

赏析:
以“月”为题,让我们联系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名句。

月有一个特定的内涵:望月就易思乡。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万里”,作者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大的背景,然后现一轮孤月。

使人感到,天地之中,作为个体的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六上弦”从时间的角度写时间之久,与“夜久”相呼应,表明长期在外漂泊的厌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主体仍然是月,有情开室,但满眼望去仍然是漫天的清辉。

独处陋室,浴漫天清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凄清孤独啊!叠词的运用还构成了节奏的美。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爽”该是“清朗”之意,“合”当是“匹配”之意;清朗的月色加细风,可以很美妙,可以很凄凉;“高”句语序该是“(月)高悬对泪脸”化被动为主动,既是题目的需求,也是诗歌新奇的需要。

也有人说“风襟”是“外衣”的意思,本人认为有点太实,好像词典也没有这一词语(或许太过孤陋)。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这一句写南飞的鸟急于回归,疲倦的落在江边栖息。

可以看做诗人的自况。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

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

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