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春节习俗word版本

合集下载

各地春节习俗

各地春节习俗

各地春节习俗(1) [各地春节习俗]我国各地春节的风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国各地春节的风俗,欢迎阅读!▲上海年俗北京人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饭后会尽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大年初一吃饺子”就开始了。

“年初一的饺子”可不在初一白天吃,而是年三十的晚上零点一过就端上桌的。

待到天明,家里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

初一到初五则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的日子,或者是出门逛庙会。

那时街上随处可见头插红花的姑娘、手举风车的小伙儿,还有身挂大串山里红、手里抖着空竹的孩子,过年那几天,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在北京,过年时,街上所有店铺都停业休息,只有卖鞭炮的商店开着门。

▲上海年俗除夕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席上菜肴一般是十分丰盛的。

夜间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名曰"守岁",当新的一年钟声敲响时,霎时鞭炮齐鸣,迎接新春。

初一拂晓,人们都穿戴整齐,合家向长辈拜年,平辈间相互拜年。

长辈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的压岁钱,祝贺他们增加一岁,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亲友贺年。

初四,不少人都买了活鲜鲤鱼“接财神”。

因“鲤”和“利”读音相近,再因从水里抓出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的时候,头尾翘起,像大元宝似的。

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热闹,往寺院进香或逛庙市者络绎不绝。

▲广州年俗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

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

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

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我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

我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

我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1、浙江省,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

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2、山西省,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

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

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

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

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3、福建省,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

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

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

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

漳州初四称为“接_”,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4、辽宁省,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

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

嫁出去的闺女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

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

5、广东省,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

潮州春节节食有菜_、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

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6、江苏省,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

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

苏州人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

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

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春节习俗大全中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祖国各地的春节习俗许许多多,各地还有些许不同,正是这些春节的习俗,构成了除夕浓浓的年味。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习俗,欢迎大家分享。

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5.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中国人传统过年习俗和禁忌的完整版,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

中国人传统过年习俗和禁忌的完整版,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

中国人传统过年习俗和禁忌的完整版,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来越浓,还有十来天就到了我们盼望已久的春节了,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

那么你知道我国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小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找全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1、腊月二十三(1月17日)过小年(1)习俗民间把每个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日称为“过小年”,也同时称为小年、小年节。

过小年虽然不是过年但却是在预示着新年即将到来,也是十分重要传统节日。

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老传统。

小年的时候一般也是祭祀灶君的时候,而北方地区的人在小年给灶君上供的时候,就要端上一碗饺子,因为“送行饺子迎风面”,给灶君送行,所以要准备饺子。

山东的部分地区,有一句民谣叫做“二十三,粘糕粘”,指的就是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要吃粘糕,粘糕的粘性很足,也有着希望灶王粘住嘴的意思。

(2)禁忌湖北一带忌宰杀、河南一带忌捣蒜、台湾称为“送神日”忌椿米。

2、腊月二十四(1月18日)扫除日(1)习俗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扫尘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祈求与愿望。

(2)禁忌尽量用新扫把,老一辈的人在春节前进行大扫除,会用竹叶扎成扫把,打扫屋顶、墙壁和洗涤家具;可由里而外扫;红纸掩神灵,如果家里有神灵和祖先牌位等,为免不敬,可使用红纸稍微遮掩神像或祖先牌位,免被沾上灰尘。

各地春节习俗完整版,终于找全了(值得收藏)

各地春节习俗完整版,终于找全了(值得收藏)

各地春节习俗完整版,终于找全了(值得收藏)春节习俗从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讲究吗?一起看看吧。

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之日。

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祭灶火烧”,或者备灶糖,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去向天皇人帝汇报工作。

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人们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除日。

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除旧迎新不可不做哦。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旧俗还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杀猪割年肉,穷苦人家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也是办年货的开始。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炖大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有“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

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风俗习惯春节的风俗习惯(15篇)春节的风俗习惯1春节的风俗习惯东北——北疆悠久的继承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替代),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也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祥的事都破损,有驱灾避邪之意。

年夜饭后吃冻梨由于东北天气严寒,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

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经由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适口,果汁富足,年夜饭后吃这种梨不仅可口,还能起到解酒、解油腻的作用。

年三十点长寿灯东北人家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整夜通明。

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停。

此外还有正月不剪头、月朔初二不扫地等习俗。

华东——缠绵水乡的温柔点岁灯汉族节日旧俗,这一汉族节日旧俗流行于江南部分地区,一般在除夕或正月初一至初五举行。

在此期间,夜间卧室里通宵燃灯,称“岁灯”。

一般在屋柱脚、床下、桌下、灶下点灯。

多用红萝卜切成段作盘,插上小蜡烛,也有用陶器盛油点灯的,是除夕守岁的一种活动,还要贴春联,放爆竹、唱辞岁歌、饮分岁酒、吃岁饭等。

接青龙这一习俗广泛流行于浙江杭州地区。

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各路龙灯集中到吴山龙王庙,挂红点睛,称为“龙灯开光”。

打年糕打年糕这是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

年糕谐音“年高”,寄予了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对老人还有“年高”长寿、对小孩有“年年长高”之意,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过年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除夕夜那天,有的家里还会做些糖年糕。

手巧的一些人还会把年糕雕成鸡、鸭、元宝等形状,寓意着来年家里甜甜蜜蜜。

听花鼓戏花鼓戏又名挑香担,因其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又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在春节期间常用来增添节日气氛。

(完整word版)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及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

(完整word版)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及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

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由来及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各地过春节有哪些风俗

各地过春节有哪些风俗

各地过春节有哪些风俗各地过春节有哪些风俗1、江苏年俗: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2、陕西年俗:吃“五豆”,在春节前一天晚上,取出五样豆子,如大豆、黄豆、绿豆、豌豆、打江豆等熬制而成,这是几千年来流传的风俗。

3、云南年俗:云南过年时与汉族一样也要贴对联,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

4、天津年俗: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5、东北年俗: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6、山西年俗:年夜饭不说话;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

春节的重要性和意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由此开启。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

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是个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的习俗大全(附各地习俗)

春节的习俗大全(附各地习俗)

春节的习俗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习俗大全,欢迎阅览。

广东省春节的习俗从年前腊月廿三的灶神上天开始,直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夜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

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腊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然后整修房屋,购置新家具、新用品,添制新衣,购买与制作过年食品等。

旧时初一,清晨有乞丐或孩子作“派财神”之俗。

他们用小红纸写上“财神”二字,在各家门口高叫“财神到”,主家闻声开门接过小红纸“财神”,回以“利市”一封。

旧俗年初一那天,家人吃过早餐,开始行贺岁礼。

晚辈向长辈道贺,然后平辈间互相作揖道喜。

行礼时,互相要说些吉利的祝词,礼毕,长者向少者赏赐红包利市。

接着出门拜年,从亲到疏,拜年时要携带自家制作的煎堆、油角,水果等作为见面礼。

广东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

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4、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

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但不能去远的地方。

5、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

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

7、正月初7吃7样菜,然后初7,要全家出去玩。

8、12点,要在家里守岁。

9、广东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

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广东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

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

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

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南年俗送神慌年忙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

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

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

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

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

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

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

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

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

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

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

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

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

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

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

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

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

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

从初一到十五,春节习俗完整版

从初一到十五,春节习俗完整版

从初⼀到⼗五,春节习俗完整版⽤⼼灵的眼睛去读社会这本书置顶⼼荐,你将离⼼荐更进⼀步⼤年初⼀,⾦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年初⼀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

⽽⼤年初⼀这天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运⽓、破财。

⼤年初⼀的早餐除了饺⼦,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年初⼀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年初⼆,⾦吠报春亲眷⼈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年初⼆,出嫁的⼥⼉会带着丈夫及⼉⼥回娘家拜年。

这⼀天,回娘家的⼥⼉必须携带⼀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北⽅在正⽉初⼆祭财神,这天⽆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祭财神活动。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年初三,肥猪拱门⼥婿看望⽼丈⼈、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正⽉初三,⼜称为“猪⽇”。

⾃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初⼀⽇为鸡⽇,初⼆⽇为狗⽇,初三⽇为猪⽇,初四⽇为⽺⽇,初五⽇为⽜⽇,初六⽇为马⽇,初七⽇为⼈⽇。

传说这是因为⼥娲创造万物⽣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因此初⼀到初六都是六畜之⽇。

⼤年初四,三⽺开泰灶王爷要查户⼝,恭迎灶神回民间。

⼤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间之时。

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清早就开始,⽽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供品⽅⾯,三牲、⽔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点烛烧⾦⾐。

相传⼤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准备丰富的果品,焚⾹点烛并施放鞭炮,以⽰恭迎。

⼤年初五,⾉⽜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正⽉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家新的⼀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然也是送⾛“穷”的⽇⼦,故有“送穷出门”⼀说。

同时,这⼀天⼜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天的诸多禁忌⾄此就结束了。

⼤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不送穷。

正⽉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种很有特⾊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穷神。

正月宜忌Word文档

正月宜忌Word文档

春节宜忌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被认为是奏响了春节的序曲。

腊八这一天,许多地方在这天都要喝腊八粥,提醒人们要记住勤俭节约的美德。

老北京在腊八这天,还有用醋泡蒜的习俗。

泡腊八蒜要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届时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腊月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2月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地区称之为“小年”。

小年祭灶是旧时民间习俗。

祭灶也叫“送灶神”,相传灶王爷每年这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善恶,到除夕夜返回,奉旨赏善惩恶,或赐福或降灾。

所以家家要打扫得干干净净,供上灶糖,让灶王爷多说些好话。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剪窗花、扫尘土、写春联的习俗。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三)过小年,为祭灶节,是民间祭祀灶神的节日。

祭灶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祭灶,百姓二十四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祭灶。

祭灶后,春节便拉开了帷幕,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打扫卫生,亲友之间互赠年礼,曰“送年”,节日气氛日浓。

因此“二十四又叫扫房日。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

民间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土。

扫尘土时,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腊月二十五: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也有说法称,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

因此腊月二十五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此外,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二十五糊窗户”的民谚。

随着社会发展多数人家已失去糊窗户的传统,但贴窗花、贴福字、挂对联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春节各地风俗

春节各地风俗

春节各地风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欢庆新年的到来。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春节风俗,体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以下是对一些地区的春节风俗的简要介绍。

一、北方的春节风俗1. 年夜饭:北方的年夜饭一般会有一道“大鱼”或者“大肉”,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2. 守夜:北方人喜欢守岁,整夜不睡,辞旧迎新,以祈求来年平安幸福。

3. 放鞭炮:北方人喜欢放鞭炮,以驱赶邪气。

4. 贴春联:家家户户会在门上贴春联,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二、南方的春节风俗1. 年夜饭:南方的年夜饭以鱼为主,因为“鱼”和“余”谐音,代表着年年有余。

还会有一些传统的南方美食,如汤圆和年糕。

2. 贴窗花:南方人喜欢在窗户上贴上色彩艳丽的窗花,增添节日的气氛。

3. 舞龙舞狮:南方地区的一些城市会表演盛大的舞龙舞狮,带来喜庆和祝福。

4. 拜年:南方人重视亲戚和朋友的团聚,会拜访亲友,互相祝福,交换新年的祝福和红包。

三、西北地区的春节风俗1. 吃羊肉:西北地区人们喜欢吃羊肉,因为羊象征着吉祥和团聚,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美食。

2. 走春:西北地区有一种传统叫做“走春”,人们结伴出门游览,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欢度春节。

3. 舞火龙:在一些西北地区,人们会表演火龙舞,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火龙,燃放出熊熊火焰,以祈求丰收和好运气。

四、华南地区的春节风俗1. 舞狮:华南地区有着悠久的舞狮传统,人们手持狮子头,伴随着锣鼓的节奏表演舞狮,以驱除邪气。

2. 踩高跷:一些地区会举行高跷比赛,人们踩着高跷行走,展示技巧和勇敢精神。

3. 独特习俗:华南地区的春节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祭拜祖先、点燃爆竹、观赏花灯等。

以上只是对春节各地风俗的简要介绍,不同地区的春节风俗还有很多细节和巧妙之处。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样的春节风俗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喜庆氛围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中国个民族的春节习俗

中国个民族的春节习俗
教育普及:在学校和社区开展春节习俗的普及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些 习俗。
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春节文化活动,如庙会、灯会、舞龙舞狮等,吸引人们参与,增 强人们对春节习俗的兴趣和认同感。
学术研究:鼓励学者和研究人员深入挖掘和研究春节习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为 保护和传承这些习俗提供学术支持和实践指导。
添加标题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庆贺新春的活动,具有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 还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团结。
添加标题
春节习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这些习俗 不仅有助于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还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添加标题
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 力
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春节习俗的知识产权和文化遗产。 加大对春节习俗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春节习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组织开展春节习俗的传承活动,鼓励民间艺人传承和发扬春节习俗。 加强对春节习俗的学术研究,挖掘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简介:彝族在春节 期间有吃汤圆的风 俗,寓意团圆和幸 福。
赛马:彝族春节期 间会举行盛大的赛 马活动,展示马匹 的英姿和骑手的技 艺。
斗牛:彝族春节时 还有斗牛的传统活 动,人们通过观赏 斗牛比赛来欢度佳 节。
燃放烟花爆竹:驱逐疫病,迎接新的一年 贴春联、年画:表达祝福和喜庆 拜年:晚辈向长辈行礼,祝福新年快乐 吃团圆饭: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送去好运和祝福。 送红包 送红包
汉族春节习俗之一,长辈给晚辈送红包,寓意送去好 运和祝福。 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生活知识_各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生活知识_各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各地春节的风俗习惯全国各地过年风俗——东北过年的风俗1、大扫除“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

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

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一次。

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

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

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

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

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

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

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

为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是什么_春节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是什么_春节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是什么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称过年。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

据说中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仍保留此习俗,南方地区已偏少,中国台湾等地则几乎没有。

下面小编和你一起盘点一下全国各地的过年习俗吧。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之1 开封过年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

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

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之2 老北京的春节庙会春节,俗称过年。

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

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

初二一大清早,往财神庙进香者,除巨富显贵外,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

他们多身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坎肩,头戴细毡礼帽。

香客们从城里出发出广安门向南,当然基本顺风,(因北京冬季多西北)。

但一出广安门就须逆风而行了。

纸鱼,用一根竹劈儿缀上白线拴好,以便手提;还有成串的、泥胎、外糊金银箔的金银元宝,也拴在竹劈儿上。

另外还有一种卜碌碌带响的风车。

这种风车系用细篾儿和彩纸条儿糊成风轮,安装在秫秸架子上,每个风轮带有白线拴好的一对小鼓腿儿,敲打着一个泥塑蒙纸面的小鼓,大风一刮,卜碌碌直响。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之3 云南年俗云南过年时与汉族一样也要贴。

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

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

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合唱立脚点《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园和田边地角为万物张贴。

因为边贴边唱,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

大门上贴的是春树和大象的图案,由家中年纪最大的老人制作,最小的娃娃粘贴。

春节习俗(全国23省市).docx

春节习俗(全国23省市).docx

春节习俗(全国23省市)
各地春节习俗——山西各地春节习俗——陕西各地春节习俗——广西各地春节习俗——天津各地春节习俗——河南各地春节习俗——湖南各地春节习俗——江苏各地春节习俗——福建各地春节习俗——河北各地春节习俗——辽宁·吉林·黑龙江各地春节习俗——海南各地春节习俗——甘肃各地春节习俗——湖北各地春节习俗——广东各地春节习俗——浙江各地春节习俗——山东各地春节习俗——台湾各地春节习俗——香港各地春节习俗——澳门各地春节习俗——上海各地春节习俗——北京。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集锦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集锦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集锦1\各地春节习俗——北京腊月家家事儿多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

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

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

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

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

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

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

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

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

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

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

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

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

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

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

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

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

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地春节风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

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东北
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辞岁。

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

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

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天津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

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天津还有春节贴吊钱儿的习俗,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

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河北
年初一:祭拜天地年初二:狗狗过生日
年初三初四:走亲访友,媳妇回娘家
年初五:“破五”祭财神
年初六:百无禁忌,出门活动筋骨
年初七:吃面条长寿年初八:凌晨拜天公
年初九:玉皇大帝登场
年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吃大喝,最
后记得回归清淡
年十四:准备闹元宵年十五:吃元宵看灯火
年十六:回归清淡年十七:春节落幕
山东
山东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

农村还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上贡品,烧香烧纸,人们称之为“发纸”。

当然还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楼”,祭拜各方天神。

在山东农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头拜年的习俗,一大早天还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给族中年老的长辈磕头拜年,小孩拜年还要给“压岁钱”。

在吃过早饭之后,家族中所有女子给族中长辈磕头拜年。

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坟上祭祖的习俗,祭祖要带上丰盛的贡品、纸钱、香铂,并且还要带上很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灵。

初三
初四则是走亲戚的日子。

海南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

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

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

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

除夕晚上,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

“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
少数民族
藏族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

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

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

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

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

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

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

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

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

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

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侗族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

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

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

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

白族
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

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

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保安服务企业的创新管理与发展
写作提纲
一、保安服务企业的管理概述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
(二)现代保安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
二、保安服务行业创新活动的意义
(一)、大胆创新
(二)、机制创新
(三)、保安企业创新发展应捋清的几个关系
三、保安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实现的主要方式。

(一)总结经验教训
(二)创新管理模式
(三)企业经营管理应与时俱进
四、影响和制约企业管理创新的因素及未来的管理创新动向
(一)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
(二)企业管理创新方向
五、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管理者管理理念创新
(二)要有营造创新氛围的能力
六、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