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历来为人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案
这几句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
“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
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试题分析:注意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和情感的表达以及谐音的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进行综合的分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寒蝉:秋蝉,形体较小,鸣时已天凉,故名。
凄切:凄凉悲切。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也是送别之处。
骤雨:阵雨。
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
都门,原指长安东都门,这里借指汴京。
无绪:没有心思,指心情不好。
处:……的时候。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对船的美称。
执手:手拉着手。
凝噎:因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念:想。
去去:远去,越来越远。
语含无奈之意。
暮霭:傍晚的云气。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属楚国地界,故称。
那堪:兼之也。
更那堪,即更兼之,更加上。
清秋:凄清的秋季。
残月:与满月相对,多指阴历月初的新月。
经年:一年又一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倒装句,应是“良辰好景应是虚设”。
风情:男女恋情。
【大意】寒蝉的叫声凄凉悲切,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急雨刚刚停歇。
京城门外设帐饯别心情极差,恋恋不舍时,兰舟又催着出发。
手拉着手泪眼相视,竟然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
想到这一去烟波千里越走越远,沉沉的暮霭中楚天旷远无涯。
自古以来多情人最伤感的是离别,更怎能承受离别在这冷落的清秋时节。
今夜酒醒后只身将在何处?岸边杨柳,拂晓寒风,天边残月。
这一去累月长年没有定期,良辰美景也应是形同虚设。
就算是有千万种深情蜜意,又能跟什么人去诉说呢!。
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曲】: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阅读训练】:一: 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它们好在哪里? 5、《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感? 7、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1)在词中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请选出两个意象来分析它们的特点?(3分)(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4分)(3)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
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
《雨霖铃》阅读练习及答案
《雨霖铃》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训练是一种汉语的辅导教材,一种教学方式。
下面是小编给你带来的关于《雨霖铃》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柳永的《雨霖铃》,完成后面问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在词中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请选出两个意象来分析它们的特点?(3分)(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4分)(3)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
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
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3分)参考答案:(1)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分析略。
(2)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难分难舍(依依惜别);此时无声胜有声。
(3)“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用景来烘托离情之愁之苦。
或“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着意染之”。
作者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①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③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④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⑤【注释】①骤雨:突然而至的雨。
初歇:刚停止。
②都门:京都城门。
帐饮:古人送别,常设帐于城外或路口亭内等处,摆宴饯别。
兰舟:木兰舟。
任昉《述异记》卷下:“七里洲,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后为船的美称。
③去去:去而又去,远去。
孟浩然《送吴悦游韶阳》:“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暮霭沉沉:晚间云雾十分浓黯。
楚天:古代江南属楚国,因称江南的天空为楚天。
④经年:年复一年。
虚设:徒然设置。
⑤风情: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怀。
【译文】秋蝉不停地悲哀鸣唱。
长亭上空暮色苍茫,刚刚下过骤雨一场。
在城门旁的帐幕中饮别,哪有心里举盏?正难舍难分的时候,船儿却催着要启航。
我们紧握着手,互相凝视着泪眼,千言万语都咽在心房。
可怜我这一次远去茫茫千里,迷蒙的烟雾正弥漫着无垠的南方。
历来多情的人都为离别而悲伤。
更难受的是,我们在这冷落凄清的秋天分别,倍使人惆怅?今晚酒醒时我到了什么地方?在那杨柳参差的岸边,晨风料峭,半轮残月斜挂在柳梢上。
这次一去要离别整年时光,就算遇上好日子、好风景,也无心游赏。
纵使我心里怀有千般深情万般厚意,又能对谁倾诉衷肠? (杨光治译)【集评】宋·俞文豹:“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说郛》卷二十四引《吹剑续录》)金·王喆:“词中味,与道相谒。
一句分明,便悟彻。
耆卿言曲,‘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译文鉴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译文|鉴赏《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词吧!《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⑫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雨霖铃·寒蝉凄切》同步练习附答案
《雨霖铃·寒蝉凄切》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A.参差.(cī)寒蝉.(chán)骤.雨(zhòu)良辰.美景(chén)B.繁.华(fán)凝噎.(yē)钓.叟(diào)天堑.无涯(qiàn)C.豪奢.(shē)堤.沙(dī)珠玑.(jī)咏赏.烟霞(shǎng)D.叠巘.(yǎn)凄切.(qiē)风帘.(lián)兰舟催发.(fà)2.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
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多么炎凉,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的责任,以致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以梅艳芳为原型的电视剧《梅艳芳菲》择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的一生。
“梅艳芳菲”,不禁让人想到她生前的一颦一笑,可谓风华绝代....。
D.历史是严肃的,是不容任何人篡改的。
日本在历史教科书上肆意歪曲事实,妄图蒙蔽其国人,掩盖其曾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是对历史的蔑视。
雨霖铃 柳永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雨霖铃柳永阅读附答案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妙在何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8.(4分)上阕描绘了一幅长亭送别图。
(1分)暮雨黄昏,长亭向晚,秋蝉凄鸣。
一对恋人在京都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
艄公声声催促,分别在即,两人手拉着手,泪眼相对无言。
想到前途茫茫,更是悲伤。
(2分)抒发了词人与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离愁别绪。
(1分)(意思对即可)
9.(3分)①烘托渲染。
词人设想次日酒醒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氛围,将离别之伤渲染得更加浓厚。
②意象选择。
“杨柳”“晓风”“残月”都具有离别。
《雨霖铃》阅读练习及答案
《雨霖铃》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训练是一种汉语的辅导教材,一种教学方式。
下面是小编给你带来的关于《雨霖铃》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柳永的《雨霖铃》,完成后面问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在词中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请选出两个意象来分析它们的特点?(3分)(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4分)(3)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
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
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3分)参考答案:(1)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分析略。
(2)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难分难舍(依依惜别);此时无声胜有声。
(3)“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用景来烘托离情之愁之苦。
或“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着意染之”。
作者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职《雨霖铃》练习题及答案
中职《雨霖铃》练习题及答案XXX是一位词人,是派的代表。
下面是他的名篇《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XXX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一段描写的是离别时的情景,寒蝉鸣叫,长亭晚色,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在离别之际,XXX催促离开,两人相视而泪眼相对,竟然无言以对,只有凝噎的哽咽。
离别之后,千里之外的烟波和沉沉的暮霭,让人更加感受到离别的悲伤。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XXX,XXX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段表达了离别的伤感,离别是多情的,更是伤感的。
离别时正值清秋,更让人感到凄凉。
酒醒之后,只有杨柳岸边,XXX残月相伴。
离别之后,经过了多年,原本应该是美好的时光和景色,却只是虚设,再怎么有千种风情,也无人可说。
1.本文是北宋著名词人XXX的代表作之一,他是苏门六君子派的代表。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的词。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凄切:形容声音悲凉凄切。
经年:表示时间的长久。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营造了哀怨的气氛,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和不舍。
这种气氛和作用使词人的情感更加深刻动人。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无义,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正确解释:念去去XXX,暮霭沉沉楚天阔(念:思念,表示思念远方的人或事物;去去:表示远去,强调距离;XXX:形容远方的景色;暮霭沉沉:形容夜幕降临的景象;XXX:表示广阔的天空。
)5.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送行词人的情人的心理描写。
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渺的江面,更舍不得让词人离去。
6.本词中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些词句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离别时的情景和情感,达到了烘托气氛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4)原文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4)原文上片写了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傍晚时在都门外的长亭临时搭个帐篷,摆上送别的酒宴,一点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下片就写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今晚醒来不知船到哪里,这一去说不定就是三年五载。
上片写骤雨初歇,兰舟催发,送别时一阵骤雨刚刚停止,船夫就催着行人出发了;下片就写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到酒醒过来,已换了一个环境,岸边的杨柳,被清晨的风吹着,被西沉的月照着。
上片写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离去的船只行驶在黄昏时的雾气笼罩着的千里烟波之上;下片就写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即使遇到良辰美景,但它对于远行的孤独的人来说也是不存在的。
上片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分别时手拉着手,含着泪水的眼睛互相望着,竟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下片就写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分别后纵然有千万种恩爱之情,也无从表达倾诉。
表现愁情如《八声甘州》抒发凭栏望乡的愁思,《夜半月》言去国寓乡的感慨,都写得情深意切,蕴籍动人。
官场的黑暗,宦游的悲哀,使他在抒发流荡他乡、淹留不归的感触时,常常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功名利禄的反感,说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
(《凤归云》),又说,似此光阴催逼,念浮生,不满百,虽然人轩冕,润屋珠金,于身何益。
一种劳心力,图利禄,殆非长策(《尾犯》)。
在《乐章集》中,类似的感慨,不乏其例,这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词的上片写临别之时,下片写既别之后,在章法结构上互相关联照应。
但还要注意到,临别之时是就当前身之所历,目之所见依次写来。
而既别之后则是就将来各种景况推想开去。
这里没有主次的区分,却有虚实的不同。
当前属于实的,将来属于虚的,由实及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就增加了感情的容量,扩大了感情的深度。
这是由于清秋节时伤离别,关键在于多情二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固然在于它能抓住具有特征性的典型事物,寓情于景,逼真地刻画出离人落寞孤凄的心里状态,同时,更在于这种推想本身,反映了词人有着多次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痛苦经历,因而用既别之后醒来但见柳岸月残的怅然若失,就能反过来加重表现临别之时泪眼相看、无语凝咽的留恋难舍,并且,也隐含着对于未别之前的无限恩爱的凄凉回味。
雨霖铃阅读以及答案
雨霖铃阅读以及答案雨霖铃阅读以及答案阅读《雨霖铃》,回答以下问题: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怎样的作用?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
”这六句写了什么内容?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话在上阕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
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参考答案】1)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
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
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
“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
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
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
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后一句是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
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
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
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
《雨霖铃》同步训练-【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时练(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原卷版
雨霖铃阅读提示这首词写男女之间的离情别绪。
上阕写临别的情景,是实写。
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至兰舟催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描述离别的场景和惜别的情态,场面生动形象,逼真传神。
下阕设想分别后的情景,是虚写。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冷落的深秋时节,离情更加难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融情入景,创造出一个惝恍迷离、凄清冷落的怀人意境。
“此去”以下放笔直写,回环往复而又一气贯注,抒写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全词层层铺叙,情景交融,缠绵悱恻,余味无穷,诵读时要细细品味。
一、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凝噎.(yè)那堪.(kān)兰舟催发.(fà)噤.若寒蝉(jīn)B.相.看(xiāng)骤.雨(zhòu)良辰.美景(chén)普降甘霖.(lín)C.凄.切(qiè)应.届(yìng)晓.风残月(xiǎo)处.之泰然(chù)D.执拗.(niù)暮霭.(ǎi)虚与委蛇.(yí)掎.角之势(jī)2.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催促军帐噤若寒蝉胜券在握B.暮霭竞然不勘入目不屈不挠C.天堑箫鼓寥若辰星九宵云外D.嘉宾夜暮嘻笑怒骂童叟无欺3.下面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竟无语凝噎(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B.暮霭沉沉楚天阔(霭:云气,雾气。
)C.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堪:能,可以。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千种风情: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
)4.下面诗句和例句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5.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雨霖铃同步练习
雨霖铃苏州吴县中学李君仁A卷双基再现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凄切(qiè)执拗(niù)良辰美景(chén)B.凝噎(yè)吮吸(yǔn)遂心如意(suì)C.辑录(jí)恪守(kè)数见不鲜(xiān)D.血液(xuè)脑髓(suǐ)兰舟催发(f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今宵矍铄再所不惜人情世故B.寒蝉好像金碧辉煌细水常流C.梳妆暮蔼人才辈出破涕为笑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各行其是3.★★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竟无语凝噎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
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4.★★★下面是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5.★★★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探究提高阅读《雨霖铃》(节选),完成6~8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雨霖铃·寒蝉凄切》同步练习附答案
《雨霖铃·寒蝉凄切》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A.参差.(cī)寒蝉.(chán)骤.雨(zhòu)良辰.美景(chén)B.繁.华(fán)凝噎.(yē)钓.叟(diào)天堑.无涯(qiàn)C.豪奢.(shē)堤.沙(dī)珠玑.(jī)咏赏.烟霞(shǎng)D.叠巘.(yǎn)凄切.(qiē)风帘.(lián)兰舟催发.(fà)2.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
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多么炎凉,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的责任,以致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以梅艳芳为原型的电视剧《梅艳芳菲》择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的一生。
“梅艳芳菲”,不禁让人想到她生前的一颦一笑,可谓风华绝代....。
D.历史是严肃的,是不容任何人篡改的。
日本在历史教科书上肆意歪曲事实,妄图蒙蔽其国人,掩盖其曾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是对历史的蔑视。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高二语文第2单元第4课同步课时训练
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训练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题。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词眼是词中最精练传神、又能概括词中主旨的一句话。
在这首词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显是词眼所在。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答案: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两句最能体现词的主旨,高度凝练,极富有概括性。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时的哪些要素?这对于表达词人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此类题目,①要分清楚词句中哪些是写景、哪些是写情;②要结合整首词弄明白作者的感情是什么,进而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交代了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气候。
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离别悲情的作用。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内容上交代了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和对词句结构作用的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1】,对长亭【2】晚,骤雨【3】初歇。
都门【4】帐饮【5】无绪【6】,留恋处,兰舟【7】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8】。
念去去【9】,千里烟波,暮霭【10】沉沉楚天阔。
【11】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12】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1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14】有千种风情,更【15】与何人说?
【注释】
【1】凄切:凄凉急促。
【2】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3】骤雨:急猛的阵雨。
【4】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5】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6】无绪:没有情绪。
【7】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8】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9】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10】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11】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12】今宵:今夜。
【13】经年:年复一年。
【14】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15】更:一作“待”。
一、文学常识
柳永,原名,字,后改名,字,因排行第七,又称,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派代表人物。
二、文本精读
1.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竟无语凝噎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
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
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
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词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
3.下面是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4.对词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蝉声本是聒噪的,诗人却以“凄切”来形容,恰好含蓄地表现了当时的心情;宋代汴河两岸多植柳树,“高柳乱蝉嘶”,这开篇四字又暗示了送别的环境。
B.“都门帐饮无绪”──不仅明写送别的地点,而且毫无隐晦地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世界──无绪饮酒。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又去,去了一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辽阔无垠的楚地。
D.“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
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
5.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
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
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
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了精心构思。
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
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6.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上下阙各侧重写什么内容?
7.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8.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9.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
1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1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12.“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