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日本新闻传播史

合集下载

世界新闻传播史之日本

世界新闻传播史之日本

六,报刊大合并 为了更好地实行控制。宣布除了几家全国性的大报纸外。其他报纸一律 按照一县一报的原则实行合并。 杂志也没逃脱大合并的命运,九一八事变后,社会主义杂志也遭到查禁, 例如《中央公论》和《改造》等 七,日本新闻界为什么追随法西斯 明治时代初期,日本的媒介为自由民权运动的传播做过贡献,但几经欧 化与国权论的较量,后者渐占上风,并且发展到极端的日本特有的军 国主义-法西斯主义。 但是,日本新闻界还是有反抗的声音,1944年新名丈夫的述评《战 争至此,决定胜利的不是竹枪,而是飞机、军舰》,此即日本历史上 的“竹枪事件”。
3,《每日新闻》 受众:以前对象为农民,现在转为市民读者 历史:1872创办《东京日日新闻》和1888年创办的《大阪每日新 闻》,1911年后者兼并前者,1943年元旦起使用现报名。 分布:国内四总社(同地点) 国外两总局(华盛顿、伦敦) 概况:早晚刊合计发行550万份,记者编辑1200人。
三,通讯社的重新建立 同盟社于1945年10月30日正式解散,报联社体制的社团 法人“共同通讯社”于11月1日成立,同日,提供经济新闻为主的 株式会社“时事通讯社”成立。 四,改组日本广播协会,确立广播公营和民营并行的体制 1946年由盟总推荐的17人组成的新NHK广播委员会,战 时广播委员会成员全部下台。 盟总对日本广播业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目的在于建立竞争机制, 摧毁法西斯主义广播体制再生的基础。 1951年,电波管理委员会颁布第一批16家广播公司的营业 执照。 1952年2月1日,NHK恢复国际广播。NHK公营,以及 公营民营并行的广播体制,大势所趋,已经确立。
读卖瓦版—日本于德川幕府时期(1603—1867) 出现早期的新闻传播形式,内容多为各种突发事情。 现存最早的读卖瓦版是1615年的《大阪夏之阵图》, 记载的是这年夏天大阪发生的一次战争。 1818年,官方“洋书调研”的手抄译的荷兰洋报(俗 称“传闻书”)在幕府高级官员手中流传。

考研:外国新闻传播史(七)

考研:外国新闻传播史(七)

考研:外国新闻传播史(七)日本新闻传播史一、早期报业读卖瓦版•德川幕府时期出现的简单的新闻传播形式•是一种通过烧制瓦版的单页新闻纸,内容大多是各种突发事件,除文字外还配有图画,印好后拿到市集叫卖。

二、明治维新后报业1、《报纸印行条例》1869•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有关新闻的成文法规。

2、《横滨每日新闻》•1870年4月创办日本第一家日报。

•标志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

3、“民办官助”报刊时期•读报会、报纸阅览所、报纸茶屋。

4、《读卖新闻》•1874年创办于东京。

•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5、《朝日新闻》•1879年创办于大阪。

•1888年收购东京《觉醒报》,创办了《东京朝日新闻》,从而形成了日本第一个跨城市经营的报系。

三、“白虹贯日”事件•背景:军国主义扩张,饥民暴动•事件:1918年8月25日,日本全国84家报社的记者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

《朝日新闻》的报道中使用了成语“白虹贯日”,政府当局对报社和记者进行了严重迫害。

•性质:日本新闻史上最大的言论贾祸事件。

四、通讯社——共同社•成立于1945年11月1日。

•日本最大的通讯社。

•非营利合作通讯社。

五、日本广播协会NHK(了解即可)•创建于1926年,战后重新改组。

•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公营广播电视机构,又是实行自主经营的“特殊法人”。

•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播放广告。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日本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日本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日本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及其特点谈及日本,我的印象是: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国民严谨的工作态度、礼貌、野心强、善于学习、科技领先、政局动荡,这是日本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其传播业发达的原因。

通过仔细阅读教材,我归纳出日本的新闻传播史有以下特点:1、外国人对在日本报业发展中产生较大影响不同于一些欧美国家,日本的新闻业是由外国人开始的。

先是幕府下令翻译外文新闻书和报纸,之后,又出现了由外国人经办的日文报纸。

这些报纸以传播外国文明为主旨,虽然有文化侵略的嫌疑,但同时也为当时闭塞的日本带来了新鲜且丰富的信息,在幕府末年占了主导地位。

也由于其数量多、存在的时间长,对后来的日本人经办自己的报刊产生了巨大影响。

另外,二战后,美军进驻日本,废除了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同时扶助资本主义发展,推行“民主改革”,使日本加速转型成资本主义社会,从而解放了新闻业,更加民主、自由的环境对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军对日本的新闻业同样进行了改革:废止了有关限制新闻自由的法令且有关部门不得再颁布对新闻自由的限制令,颁布“人权法案”,取消内阁情报局,取消“一县一报“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新闻自由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护了新闻业的基本权利——“说真话”的权利。

从数据来看:短短一年的时间,日本已有报纸180家,可以证明,美军将“新闻自由”规定入法律,使其受到法律的保护,并将报纸和政府分离开,使报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闻自由,促进了各家报纸的公平竞争,使报纸的数量、质量都有了提升。

尽管如此,这种由外国人强行建立的新闻自由也不是绝对的,虽然报业不再受到日本政府的控制,但必须“服从维护占领军安全的需要”,受美军严格监控之下,回避报道美军的负面消息,享受到的自由十分有限。

2、政局多变让官报成为舆论武器日本的近代报纸正是在明治政府和幕府的斗争中出现的,所以报纸作为舆论工具,随着两派之间斗争的加剧而不断发展。

明治新政权建立的最初十几年中,围绕着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统治集团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新闻学学时数:48 学分数:3执笔者: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现代新闻传播业从发展之初起,就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因素交织得十分紧密,不同时代的差异很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也很大,形成了一幅经纬交织、复杂多变的历史画卷。

《外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本篇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归纳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在不同时代的特征,梳理出世界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大致历史轨迹。

课程旨在系统讲述外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演进轨迹,勾勒近代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脉络,从而揭示新闻传播的一般性规律,以及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对有影响的报人、记者、编辑、报刊评论家等生平进行评述,以期达到鉴往知今、洋为中用的目的。

同时,使学生树立一种大历史观以及相应的新闻观,培育专业素养与职业认同,从而一方面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廓清目标与方向。

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现代新闻传播史概述(2学时)要求尽可能归纳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在不同时代的特征,梳理出世界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大致历史轨迹。

主要内容: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现代新闻传播业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现代新闻传播业从欧洲传播到各州的过程;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过程;传媒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为什么要学习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英国新闻传播史(2学时)掌握英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和英国新闻传播业对世界新闻传播业产生的影响。

主要内容:英国新闻业对世界的影响;英国新闻出版政策的演变和特征;英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

第二章法国新闻传播史(2学时)了解法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特点。

主要内容: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特点;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第三章德国新闻传播史(2学时)了解德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特点。

日本新闻传播法

日本新闻传播法

总编辑鸟居素川、骨干记者长谷川如是闰、大山郁夫、丸山斡
治、花田大王郎被迫退社。 当年12月1日,该抜被迫収表了“改过宣言”,表示“我社近 年之言论颇丌稳健,失二片面,今后当树忠厚之风”。71岁的 新仸社长上野理一赴东京请罪,俅证“决丌重犯类似过失”,
仍而使风波趋二平息,使抜纸免遭被查禁之厄运。
事件影响及评价
媒体营造的这种舆论环境,大大推动了日本对其他民族的戓争,
同时也为媒体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物质上的商业利益+精神上的国家主义,这是驱动日本媒 介法西斯化的两个轮子。
第五条 一切天地发异、物价、商法、政法(丌许妄加批评)、军亊(其
说错诨而丌改者有责)、火灾、嫁娶、生死、学术文艺、衣食游宴、各 种官斱公抜、洋书译文、海外杂话,凡属无害者均可登载
第六条 刊登书俆往来、个人文章戒杂谈,应标泤姓名(诗歌作品中作者
丌详者除外) 第七条 严禁在抜纸上诬告他人罪责
4
日本新闻媒体为什么法西斯化
在经历了较多的因涉及政治而叐到查处的亊件之后,一种不政 治俅持距离的新闻职业意识开始形成,日本的政论抜刊衰落, 抜刊的商业化収展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情形下的日本抜业的产业化,是一种畸形収展。作为产业,
抜刊要生存就必须找到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和迚行适当的炒作,
以争叏更多的读者。而要炒作硬新闻,就只能顺着当权者提倡、 允许的斱向,显然,就国内政治 问题 提出反面议论是危险的,
容难民。”
“五月事十三日,北上大军大岛部队的勇士们,在祭里集附近的麦田 中,忽然听见小孩的哭泣声;原来是位未满周岁的小孩被逃难的父母抙 弃二麦田中。小孩看到两位军士后立刻露出纯真的笑容。铃木正雄队长 不长岛德一上等兵两人,可怜小孩的遭遇,就将此小孩抛送予支那人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顾昕教授-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顾昕教授-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每个阶段历时均不长 每一次都围绕某具体问题形成焦点
17
商业性报刊时期

1870——80年代出现的廉价商报特点 80——90年代日本商业报刊学习西方 经营管理方式 内容、版面 竞争、兼并
18
小报的出现
19世纪70年代 假名排版印刷
内容与风格
可视为日本现代报纸的前身


表现畸形
三大报鼎立
25



杂志进入商业化阶段
日本现代杂志的先驱
《西洋杂志》

迈向商业化方向 《日本大家论集》 《日本之法律》等
26


产业化的畸形发展
官方制约


新闻炒作
制造不正常的社会舆论
27


明治—大正时代的新闻政策
明治维新—新型的专制政体


《大日本帝国宪法》—法律限度


通讯社 报刊
30


政府对报刊的控制
成立“内阁情报局”


制定新闻统制法规
“一县一报”的兼并措施
31


对日本新闻业的改造
(联合国军“自由主义”的性质)
出台纲领性文件 新宪法确立的表达自由权


改组通讯社
确立广播电视体制 确立“编辑权
32
二战之后的50多年


总的特点
五大格局未被突破并且与广电网结合

办报者均处于幼稚阶段
11


官报的特点
出现于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后) 基本没有一个独立的阶段
少有官方专门单独创办的报刊
12

日本新闻传播史明治维新部分

日本新闻传播史明治维新部分


4
关于殖产兴业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个方面: (1)废除各地关卡,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铁路,发展 航运、邮政、电报和电话等近代交通通讯事业。 (3)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原有技术和工具;注意创办 民品工业。 (6)扶植与保护私人资本,促进私人企业发展。 为了加速工业化 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从1880年11月起,决定 将军工、铸币、通讯、铁道、印刷等特殊部门以外的官营企业廉价处理 给三井、三菱、川崎、古河等特权大资本家。这标志着日本的“殖产兴 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它放弃了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 方针,转而实行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

11
要看到回归“商报”本质的努力

逐渐与政治保持距离

确立“独立不羁”的办报方针
面向下层大众


实行现代产业化管理
效仿西方的煽情化做法

12
明治(1868-1912)—大正时代(1912-1926)的新闻政策

明治维新—新型的专制政体,对新闻控制越来越严厉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法律限度 规定“日本臣民在法律范围之内有言论、出版和集会的自由”。 颁布法规→惩处记者(白虹贯日)

7之后(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后) 基本没有一个独立的阶段
少有官方专门单独创办的报刊
8
政论报纸时期

1877年以后,日本民间兴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民主 自由的自由民权运动。70年代至80年代初,许多报纸卷入了对立 派别的交锋,成为典型的“政论报纸”,这十年,就是日本的政 论报纸时期。原先的报刊与政府的蜜月期很快过去,一旦报刊开 始批评政府,政府对报刊的态度立即转变。

日本新闻传播史

日本新闻传播史

大文豪夏目漱石进入朝日新闻
•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约奠基人之一,曾任教于东 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1907年.朗日新闻以高出东 大教授年薪一倍的薪水将夏目聘为记者,专门从事小 说写作。进入朝日后陆续发表了《虞美人草》、《坑 夫》、《此后》、《二四郎》等七部小说,还约请众 多新锐作家执笔,刊登了大量代表明治时代纯文学最 高水准的文学作品,使一直以通俗小说勉强支撑门面 的小说栏焕然一新。同时,夏目还提议朝日新闻开设 了文艺栏,自任编辑。夏目请来学术、文学、美术、 音乐、演剧界的友人为其寄稿,不断地从事文艺栏。 夏目的入社与文艺栏的进一步提高了朗日新闻的品格 ,使报纸赢得了知识阶层读者的青睐,从而提高了朝 日新闻在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地位。
指的是不为人雇佣、不受勤务时间制约、运用专业知
识和才能进行职业活动的人员)占3.4%,农林牧渔业 者占2%。而与其他报纸进行横向比较,朝日新闻读者
中,从事知识性工作的人员比重仅次于日本经济新闻
的读者,明显高于其他三家报纸。
• 从户主年龄结构看,朝日新闻读者在60 岁以亡的老龄人口比较高,占32.9%, 29岁以下的户主比串为3%、与其他报纸 相比其比率是最高的,97%以上的户主 年龄在30岁以上。 从户主接受教育的
• 第四,创设学艺版。1919年,日本民俗学奠基 人柳田国男进入东京胡日新闻担任论说委员, 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众多的民俗调查作品。1921 年,东京胡囚新闻设立了学艺部,创立了以学 术、艺术、文化为内容的独立专版。
• 第五,设立报道审查部,开日本报道自律之先 河。
1927年,朝日新闻设立了连载小说选择委员会 。经过这一委员会的评选,在日本现代文学史 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谷崎润一郎、山本有三、菊 他宽、川端康成、犬养使等新锐作家的作品陆 续出现在朝日新闻的小说版上,刮起了报纸小 说的新风 。

日本一战二战时期新闻传播史

日本一战二战时期新闻传播史

4
白虹贯日
《大阪朝日新闻》在报道这次记者会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 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
“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它表明,俄国十月革命胜 利后,为了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滋生与发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警觉,加强了舆论。
一战与报业——战后报业
➢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日本最终确立了军国主义体制时, 报业很快就被纳入专制统治下的“战时体制”,其仅有的一点自由 主义色彩也被剥夺殆尽。
日本新闻传播事业
两次世界大战与报业
两次世界大战与日本报业
一战与报业
战前报业 战时报业 战后报业
二战与报业
战前报业 战后报业
一战与报业——战前报业
早在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报业
就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最终确立了现代报业的基础。
特征: ✓与政府联系密切。(“国权皇张”“举国一致”“奔赴国难”) ✓无论在新闻报道方面,还是在技术手段方面都取得了
1939年: 1942年: 848家 54家
总结
通过以上措施,日本将新闻业全面统制起来。
实现了所谓“国家统一指导”的体制。为争取言论自由 和生存、发展的权力,日本的报纸也曾表示过一定程度 的反抗,但是在军国主义的淫威之下,很快就被镇压下 去。
总之,这一时期的日本报纸在制造战争舆论、使日本民 众滋生盲目的战争意识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成为日本 军国主义战车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之,这一时期杂志取代了报纸原有的地位,在思想领域发挥着 主导作本报业便受到了 越来越严格的控制,逐步被军国主义 势力所左右,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 二战时期,政府更是将报业纳入“战时体制”,使它成为 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宣传工具。

日本 一战二战时期 新闻传播史

日本 一战二战时期 新闻传播史

二战与报业——战前报业
☆经营方式的变化:
广告: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报纸开始大量刊登广告。 广告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所占篇幅更多了, 形式也愈益多样化。广告费也不断增加。
销售店:
直属销售店,专属销售店,签订合同的特约综合销售店。
二战与报业——战前报业
竞争激烈
改良设备
降低售价
大阪的《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的 日发行量突破了百万份大关,一举确立 了日本全国性报纸的“双雄”地位。
2
压制言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言论自由
1918年8月25日,全国84家报社的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 会议形成决议: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辞职;要求言论自由;拥护立宪等。 《大阪朝日新闻》在报道这次记者会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 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 “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它表明,俄国十月革命胜 利后,为了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滋生与发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警觉,加强了舆论。
《时事新报》财力有限,不能用电报同其他报社竞争。 其他大多数报社更无力派遣驻外记者,只能依靠路透社的电报。 《朝日新闻》同路透社、英国《伦敦泰晤士报》还有特别合同; 《大阪每日新闻》同合众社也有特别合同
一战与报业——战后报业
1
一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与联军统帅共同
签订停战协定为标志而告结束。 人民要求“不干涉俄国”“立即撤军”,再加上“米骚动”,国民反战 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在此期间,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 没有明确理由”。为此,先后有56家报纸被内阁勒令停刊。同时,内阁 还禁止报纸报纸报道有关”米骚动”的任何消息。

日本新闻传播史 日本

日本新闻传播史  日本

日本新闻传播史日本的现代新闻传播,是在西方新闻文化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中国成为日本出现报纸的最早中介。

明治时代初期,日本的传媒为自由民权运动的传播做出了贡献,明治时代末期,日本的传媒追随国权论,积极主动地煽动战争,被全面法西斯化。

日本战败后,同盟国占领军对日本的新闻传播业进行了自由主义改造。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的新闻传播业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之列。

日本古代传播活动(1)原因:由于民众的生活一代又一代地依附于庄园主,藩阀,大名,文书由武士管理,日本古代民众很少有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幕府时期,将军为防止大名之间的横向沟通,还特别设置障碍,因而日本古代基本不存在中国古代那样的官方新闻传播系统。

(2)日本社会在最后一朝幕府德川幕府时期出现了简单的新闻传播形式,即所谓的“读卖瓦版”,内容为各种突发事件,还配有图片。

现代新闻传播的起点(1)1818年,“洋书调所”的手抄翻译的荷兰洋报在幕府高级官员中流传。

(2)日本最早出现的报纸:1858年从中国翻刻传入日本的《官版中外新报》。

日本出版的最早的日文报纸:1862年1月由竖川三之桥,万屋兵四郎印刷发行的《官版巴维达亚新闻》。

日本最早的杂志:柳河春三于1867年初创办的《西洋杂志》。

明治维新后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在民治维新运动中,官方提出了文明开开化,殖产兴业,国富民强的三大政策。

在很短的时间内,日本的现代新闻业就在形式上走过了西方国家“官报——党报”的发展阶段,转向商报时期。

这一发展过程始终处于官方有效控制之下,日本固有的文化传统和国家主义意识,最终使日本形成不久的现代新闻业,走上了服务于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道路。

(1)“官办民助”报刊时期尊王派,代表报刊《太政官日志》,佐幕派,代表报刊《中外新闻》。

●日本第一家日报:1871年,由横滨富商原善三郎等多人出资,《横滨每日新闻》出版。

●政府的新闻政策:①1869年公布了第一个关于报业的法规《报纸印行条例》,实施出版许可制。

外国新闻传播史要点整理

外国新闻传播史要点整理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和轨迹一、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一)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应付大自然的威胁能力增强和共同劳动2、人类思维能力加强3、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二)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1、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2、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3、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三)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使得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止的潮流。

二、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即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

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创设目的:争取舆论的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意义:沟通了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发挥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三、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官方的新闻信——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记述重大事件和人物、生活、民俗等。

四、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P6)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3、“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史一、《牛津公报》•1665年11月16日创刊,是英国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第一种单页纸式的,刊载新闻的,定期出版的印刷品。

•意义:为世界报纸奠定了标准的出版模式,也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

二、《每日新闻》•是英国第一家日报,于1702年由马利特在伦敦创办。

•意义:新闻的连续发布,编辑部的组织和工作效率也都必须发生较大变化。

•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三、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P22)•核心主张: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猛烈抨击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日本 一战二战时期 新闻传播史

日本 一战二战时期 新闻传播史

地方版:
随着地方版的增设,大报地方通讯网更趋完备,通讯员遍布全国。 (明治末期,《国民》首出地方版,大正时期扩展到其他各报。)
二战与报业——战前报业
☆技术手段的变化:
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的改进、提高,专用电话线的开通, 为报纸的大量发行,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 1923年6月,《大阪朝日新 1920年,《大阪每日新闻》 闻》、《大阪每日新闻》、《时 首先从美国进口高速轮转印刷机。 一战前,日本各报普遍使用 事新报》以及“电通”经与邮政 而后,各报也竞相从国外购入先 的是马里诺尼轮转印刷机。但速 进的印刷设备。从20年代起,日 部交涉,获准在大阪和东京质检 度已经日渐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 架设专用电话线。与此同时,许 本已经能大批量的生产新闻用纸, 社会需求。 并铸造各种型号的铅字。 多报社还安排专人培训信鸽,利 用信鸽快速传递信息也获得成功。
为了加强对新闻言论的统一管制,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于1936年 成立了“内阁情报委员会”,1937年更名“内阁情报部”,1940年 改名“内阁情报局”。该局由政府各部门有关官员组成、直属内阁 首相,是负责统制宣传的中枢权利机关。
职责:
(1)处理有关推行国策方面的事项,统一收集情报、监督报道及组 织宣传 (2)根据“国家动员法”对报纸及其他出版物进行管制 (3)指导或取缔广播事项。
《时事新报》财力有限,不能用电报同其他报社竞争。 其他大多数报社更无力派遣驻外记者,只能依靠路透社的电报。 《朝日新闻》同路透社、英国《伦敦泰晤士报》还有特别合同; 《大阪每日新闻》同合众社也有特别合同
一战与报业——战后报业
1
一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与联军统帅共同
签订停战协定为标志而告结束。 人民要求“不干涉俄国”“立即撤军”,再加上“米骚动”,国民反战 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在此期间,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 没有明确理由”。为此,先后有56家报纸被内阁勒令停刊。同时,内阁 还禁止报纸报纸报道有关”米骚动”的任何消息。

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背景简介:
• 日本是个岛国,由于外来种族融合的机 遇较少,在原始时期就形成了几乎单一 的种族和语言,因而历史上没有发生过 种族和民族冲突,甚至王室的血统从六 世纪至今,也是一脉单传,这在亚洲主 要国家形成的历史中,较为少见。
• 日本于公元六世纪进入文明社会,在此 之前几乎没有流下可考的文字资料。日 本文明的发展在18世纪以前较多地受到
读卖瓦版——
• 这是一种通过烧制瓦版而拓印的单张新闻纸, 内容多记载重大突发事件及怪异之事,如灾害、 战争、自杀、殉情等等,除文字外,还配以图 画,印制后由贩卖者沿街边卖边读,故称“读 卖瓦版”。 • “读卖瓦版”最早出自民间,制作和印刷者都 隐姓埋名,显然,它是一种非官方的非法出版 物。但由于它已具有现代报纸的某些特征,所 以被认为是日本报纸的萌芽状态。1818年最 终消失。
• 睦仁天皇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引起了广泛 的争论,日本民众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也整体处于兴奋状态,新闻业在这种 大环境的刺激下,发展极为迅猛。
• 1870年,《横滨每日新闻》创办,标志 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 1872年,由民间人士出面,创办了《东 京日日新闻》。此外,还有《邮便报知 新闻》等有名报刊问世。这些报刊的创 办,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中国文明的影响,因而它最早的文字记
载带有一定中国文化的特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6世纪起,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 国等西方国家与日本通商,并有一些现 代科学知识传播到日本。尽管从16世纪, 期起,为了抵御外来天主教的影响,日 本实行了近300年的“锁国令”,驱逐 传教士,残杀教徒,只能在指定港口与 中国、荷兰有限地通商,但是日本社会 还是在最后一朝幕府(德川幕府)时期 出现了简单的新闻传播形式,即“读卖 瓦版”。

日本新闻传播史明治维新部分

日本新闻传播史明治维新部分

5
20世纪之前新闻传播 发展的几个阶段


“民办官助”报刊时期 政论报纸时期 不完全的“商业报刊时期”
6
“民办官助”时期


1869年颁布《报纸印行条例》 维新后,出现尊王派、佐幕派,都有代表自身观点的报刊。 随着幕府彻底垮台,1869年,明治政府在取缔了“佐幕派”报刊 之后,颁布了《报纸印行条例》,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成文的 新闻法规。日本第一份日报《横滨每日新闻》就是在这个背景下 (1871年1月)出现的。 官方背景对报纸的支持(民办官助) 只是传达政府信息的工具,办报者均处于幼稚阶段



传媒被纳入天皇专制制度的轨道
13
“白虹贯日”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1918年1 月,日本抢先派军舰闯入海参崴。同年8月,日本政府又抢先发表“出兵西伯利 亚宣言”,不顾美、英等国限制,向西伯利亚出兵7万多。 在此期间,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没有明确理由”。为此, 总共有56家报纸先后被寺内正毅内阁勒令停刊。 8月25日,日本全国84家报社的记者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会议决 议提出: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总辞职;要求言论自由;拥护确立宪政等。 大阪《朝日新闻》在报道这次大会的情况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 当局以“这一消息暗示革命”为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 禁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信雄和采写这条消息的记者大西利夫被判刑两个月;社 长村山龙平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均被迫退出报社。 “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它表明,俄国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了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滋生与发展,日本政府 提高了警觉,加强了对舆论的控制。

日本大众传媒史(1)

日本大众传媒史(1)
案例2:《朝日新闻》东京开拓市场 1888年7月,村山龙平收购星亨《觉醒新闻》,更名为《东京朝 日新闻》。创刊号保持4页的正报外,还增加6页附录。在报纸上 还用木板印制明治天皇的照片。
报价低于《邮便报知》25钱,订报半年只收取一半。 报社承包当时东京唯一的交通工具——铁路马车。
日本大众传媒史(1)
2、修改条约和报纸的论争 1885年2月,日本政府废除了太政官制度,伊藤博文组阁,鼓出 欧化主义,经常举行盛大舞会,引发自由民权人士的批判; 后藤象二郎在1887年10月3日,把全国各党派首领约70余人请到 芝公园三缘亭,即大同团结,开展对于政府的批评活动。 1888年4月,黑田清隆就任首相,大隈重信任外交大臣,开始修 改条约。根据《明治政史》,赞成和反对修改条约的报刊如下:
版面小,不登社论、评论,文章用的多是民众的语言,汉字注假 名,是以报道社会娱乐活动为中心的大众报纸;小报经营者和记 者都是旧幕府时代的通俗小说家,他们在变革中生存下来的热衷 于封建文学的人找不到生活出路(采访案件的人甚至被称为探 访——明治时期警察与报社的用语,探访员为专门从事此类工作 的跑外人员)。他们把艺术与报纸联系起来1。
(1)《读卖新闻》报道西乡隆盛战死的特大新闻的号外:
电报
今天上午九点三十五分,鹿儿岛传来电报称,贼据点刚被攻陷,西乡、桐野、村 田均战死,局势已平定,详见明日本报。
日就社 1877年8月24日
(2)1877年之后报纸发行量剧增。 (3)地方报/公布式报纸(官方扶持)/启蒙式报纸/小报;战争后
官方扶持的报纸逐渐摆脱津贴,稳定下来。 5、杂志专业化 (1)评论杂志:1874年2月《民间杂志》;1874年3月《明六杂
日本大众传媒史(1)
3、政党机关报的复活 大同团结派系/改进党系统/长洲蕃阀系/萨摩藩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日本新闻传播史日本的报业《朝日新闻》•报名为唐代书法家欧阳徇的《宗圣观记》。

•1879年1月25日,《朝日新闻》由商人木村平八创立于当时日本经济中心大阪。

1881年,木村将亏损严重的朝日新闻转让给村山家族与上野家族共同经营。

目前,村山、上野两个家族仍是该报最主要股东,被称为“社主”。

•1888年7月收买了一家经营不善的东京报纸,改名为东京朝日新闻。

•1940年9月1日在各地出版的报纸统一名称为《朝日新闻》。

•朝日新闻在日本设有东京、大阪、西部和名古屋四个本社以及北海道支社和福冈本部。

各都道府县共设有43个总局,全国各主要城市共设有250个支局。

拥有两架喷气式飞机和四架直升机供采访报道使用。

它的采访网络遍布国内外,国内约有300处记者站,海外则有30个常驻机构。

中国地区分别设有中国总局(北京)、上海支局、香港支局和台北支局,并于2005年1月新成立了广州支局。

•从读者职业结构看,从事脑力劳动的事务性办公人员比例最高,达到24%,其次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务人员占16.7%,再次为从事零售、钦食等服务的工商服务业者占12.1%,然后依次为政府及企业管理人员占11.5%,专业技术人员占8.6%,律师、执业会计师、画家、作家、开业医生等自由业者(日本的自由业者指的是不为人雇佣、不受勤务时间制约、运用专业知识和才能进行职业活动的人员)占3.4%,农林牧渔业者占2%。

而与其他报纸进行横向比较,朝日新闻读者中,从事知识性工作的人员比重仅次于日本经济新闻的读者,明显高于其他三家报纸。

•从户主年龄结构看,朝日新闻读者在60岁以亡的老龄人口比较高,占32.9%,29岁以下的户主比串为3%、与其他报纸相比其比率是最高的,97%以上的户主年龄在30岁以上。

从户主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看,朝日新闻读者中,大学毕业及以上者占43.9%,次于日本经济新闻,明显高于其他报纸,高中毕业者比率为35.7%,虽高于日本经济新闻,但明显低于其他报纸。

发展历程•从趣味本位到知识阶层首选的历程。

•创刊后的朝日新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采取花柳艳闻丑闻优先的编辑方针,为此招来一些知识阶层的批判,一位女教师寄来这样的来信:“像小报这样阅重刊登艳闻情事,最终会变成江户时代流行的黄色画报那样的东西,而且还拼命地‘买呀、买呀’地叫卖着.我对这种下品做法感到叹息,你们就不能编出一份能让一家老少都可以阅读的报纸吗?”顺应时代变化——引进一流学者、记者办报•1893年,东京朝日新闻将曾经任东京大学预备学校校长、文部省参事官兼学务部长的明治时代著名教育家杉浦重刚招进报社,开始了东京朝日社论的杉浦时代。

杉浦注重将身边的社会生活问题作为材料,用简明的行文进行国民大众的教化工作。

“社会问题”成为东京朝日新闻社论的一大主题。

•而此后进入大阪担任主笔的高桥(健三)则以关注政治、时事、论调高迈、文字峻严的风格见长。

高桥在任内阁官报局长期问,以高远的见识和雄健阔达的论调为中央政界言论界所重视。

高桥的加盟大大提高了大阪朝日的声价,版面品位从1894、1895年开始明显提高,虽然丰富的社会新闻仍是看板内容,但花柳界、文娱界的消息明显减少,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期间的艳闻特有的卑琐、低俗的词句已基本上淡出版面。

大文豪夏目漱石进入朝日新闻•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约奠基人之一,曾任教于东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

1907年.朗日新闻以高出东大教授年薪一倍的薪水将夏目聘为记者,专门从事小说写作。

进入朝日后陆续发表了《虞美人草》、《坑夫》、《此后》、《二四郎》等七部小说,还约请众多新锐作家执笔,刊登了大量代表明治时代纯文学最高水准的文学作品,使一直以通俗小说勉强支撑门面的小说栏焕然一新。

同时,夏目还提议朝日新闻开设了文艺栏,自任编辑。

夏目请来学术、文学、美术、音乐、演剧界的友人为其寄稿,不断地从事文艺栏。

夏目的入社与文艺栏的进一步提高了朝日新闻的品格,使报纸赢得了知识阶层读者的青睐,从而提高了朝日新闻在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地位。

吸引专业读者的报道改革及版面战略•第一,推进经济报道的通俗化。

•第二,加强地方通讯网络建设,发行地方版。

在变革版面的同时,重点编辑收纳地方性新闻的专栏,到1930年逐渐完成1县1版的版面态势。

•第三,开设棋类栏、漫画版和家庭版。

1915年,聘请当时西日本地区的围棋高手,设立棋类栏,刊登名家对局棋谱,并通过棋类栏吸引围棋、象棋爱好者成为自己的固定读者。

1921年,东京朝日新闻发行晚刊,重视报纸的可读性,周日版刊出由著名漫画家冈本一平主持的“漫画之国”。

•第四,创设学艺版。

1919年,日本民俗学奠基人柳田国男进入东京胡日新闻担任论说委员,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众多的民俗调查作品。

1921年,东京胡囚新闻设立了学艺部,创立了以学术、艺术、文化为内容的独立专版。

•第五,设立报道审查部,开日本报道自律之先河。

1927年,朝日新闻设立了连载小说选择委员会。

经过这一委员会的评选,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谷崎润一郎、山本有三、菊他宽、川端康成、犬养使等新锐作家的作品陆续出现在朝日新闻的小说版上,刮起了报纸小说的新风。

《朝日新闻记者守则》•朝日新闻于2006年12月1日率先向社会公布了,以规范记者的职业行为,为自己接受社会监督提供标准。

• 1.不得从被采访机构接受现金与商品券,不得接受除采访资料、常规纪念品以外的物品,否则将损害职业尊严,影响新闻的公正性。

• 2.原则上不接受被采访对象包括夏季慰问与年末礼品等赠品。

• 3.将与被采访对象的餐饮费用控制在社会常识范围内,如果出现不能负担的费用时,选择其他机会与方法进行相应的负担。

• 4.即使是被采访团体与企业策划的所谓“招待采访”,原则上自行负担相关经费;在没有替代手段的情况下进行采访时,不在此列,但原•则上要在新闻中明示接受了相关便利条件。

• 5.在进行有关体育、演唱会、戏剧演出等需要入场券的采访活动时,按照惯例,可以接受使用采访用的入场券与座位。

• 6.创建记者学校,加强记者教育。

•2006年初开设了日本首家专门用于对本报记者进行系统教育培训的记者学校。

这所学校主要承担以下培训项目:为新进大学毕业生进行入社培训与半年后的巩固研修;为地方驻站记者提供司法及地方经济等相关研修;为入社10年左右的中坚记者提供高级研修;针对各年龄层记者关心的问题,提供有关经验与解决问题的研修机会。

报纸改革•1、二三版改革:保留第二版原来的“时时刻刻”(政策分析类新闻)、“人”(人物介绍)的栏目外,将第三版上深受好评的“这个新闻不明白”(通俗新闻解说)栏目转入第二版,并取名“了解今天”;第三版则以长篇新闻解说为中心,外加编辑委员执笔的长期连载和社论,取名“思考明天”。

•2、版面设计改“流水型”为“四角型”。

朝日新闻原来的组版方式是像流水自右向左地排版, 新闻速报性好,但缺乏阅读的便利性和版面的美观性,而且经常出现消息与照片不相关的情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报委托相关大学对读者读报时眼球运动状态进行研究。

引入方形排版方式,将版面分成上下两块,标题像烟囱那样竖排,包括版面设计在内,尽可能使版面呈方形。

•3、建立“新闻监评员”制度,听取读者意见。

•新闻监评员是从该报网站上的读者组织“芦笋俱乐部”(据称会员数超过100万)采取全国公募方式募集来的,每期募集500人,250人为一组,每周交替接受该报网上调查。

这些会员都是该报订户,可以接收电子邮件发表自己的意见。

读卖新闻•1874年11月2日创刊于东京,创始人子安峻。

初为市井小报,持“俗谈平话”的编辑方针,以刊载通俗小说为主要特色。

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损失惨重,翌年正力松太郎接办后逐步振兴。

1942年与《报知新闻》合并,更名《读卖报知》,跃为东京第一大报。

1946年5月1日恢复《读卖新闻》刊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扩展到大阪、北海道、北陆、九州、名古屋等地出版。

•《读卖新闻》是日本的第一大报,自1994年该报的日发行量突破1000万份后,曾被《世界吉尼斯大全》列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子安峻一、口语化的语言、街头巷尾的故事•主编铃木田正在创刊号的通知栏内是这样告知读者的:“此新闻报纸的宗旨是妇幼皆宜、大家受益,因此欢迎市民把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以聊天的形式向本刊投稿。

”二、版面不断推陈出新•1877年,他们邀请到了作为教育家、政治学者名气颇高的高田早苗为主笔,并开始连载坪内逍遥等一些著名小说家的作品。

高田利用他的名气,邀请到了尾崎红叶、幸田露伴加盟报社,同时还为众多文人墨客提供版面。

森鸥外、田山花袋、泉镜花、岛崎藤村等许多著名作家都开始纷纷向报社投稿。

其中尾崎红叶的《金.色夜叉》为报社赢得了许多女性读者。

1914年创设的“读卖妇人附录”。

当时报社邀请女歌手与谢野晶子入社,并把她与女作家田村俊子一起称为“读卖二才女”。

走在时代前列的这些女人们把她们的经历写成故事刊登在《读卖新闻》上,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好评。

三、改革使读卖新闻焕发生机•1925年创设的“读卖新闻广播版”。

广播版第一号使用的是浅红色的纸张,详细介绍了当天的广播节目、广播歌曲、广播剧主要情节、台词等。

广播版的面世在读者中造成了巨大反响。

仅一个月就增加了数千名读者。

•策划顶尖围棋赛。

•1934年组建读卖巨人棒球俱乐部。

日本广播协会•NHK,即日本放送协会Nippon Hoso Kyokai1925年开播。

NHK在日本全国设有54个广播电视台,在世界各地设有34个总局和分局。

NHK 在世界上有着规模最大的广播电视系统,与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79家电视台和新闻机构有合作关系。

1980年到2003年7月,NHK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节目共131部,向中国提供的节目1561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