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3-4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导论一、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类型: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本文由吉福整理)二、传播学研究范围和对象范围: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范围十分广泛。
对象:层次:1、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第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自我传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则包含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3、群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的权威越高,传播的信息越被人信赖,反之,传播的信息越可信,组织的权威越高。
有三种传播渠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传播。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对广泛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与人际传播的区别: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
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受众是匿名的、大量的、各相干的。
是信息的意向流动,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有限的。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是由组织或职业传播者发由的,而不是个人发布。
三、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关系:1、广义的说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狭义的说传播学即是大众传播学。
2、从理论体系说,传播学是大概念,大众传播学是小概念。
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2、形容方法不同。
3、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而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传播的全过程。
传播学概论四功能说监测环境实例
传播学概论四功能说监测环境实例美国学者赖特提出的“四功能说”包括:(1)环境监视功能——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2)解释与规定功能——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称之为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与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相对应;(4)提供娱乐功能——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是务实的,它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尤其在电视媒体中。
根据新媒体环境传播的现状分析,新媒体在环境监视方面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环境危机信息传递和社会舆论监督两个方面。
新媒体的发展给信息的传播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
在环境传播中,新媒体自觉承担了危机信息传播的首要任务。
以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为例,2014年2月底,《茂名日报》报道了茂名石化的绿色低碳,为PX项目上马预热,可这样中规中矩的正面宣传显然没有得到公众的接受和认可,公众对PX项目的“刻板印象”并没有改变。
3月30日,广州茂名部分市民聚众上街游行,31日,网易一篇名为《广东茂名市民游行反对PX项目政府:不法者挑唆》的文章引发网友大量关注。
至4月2日16时,参与此条新闻评论的网友已达十余万人。
在环境传播实践中,新媒体作为信息集散地,一旦有“危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意识就会觉醒,新媒体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让其成为环境事件传播中公民信息获取、交流和沟通的首要平台。
新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曝光破坏环境的行为,监督相关环保举措的实施,监督相关部门的行为正当性等。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公众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和媒体渠道的增多,公众通过新媒体平台参与环境事件的紧迫性、可行性、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这使得新媒体传播参与主体得到无限丰富和扩大,也使得社会监督本身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欧洲: 古埃及:纸莎草 ——公元前3000年 阿拉伯人:羊皮纸
唐朝,中国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1150年在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开设欧洲 第一个造纸厂 法国、意大利在13世纪,德国在14世纪,英 国在15世纪末,荷兰在16世纪,美国费城 (当时英属)在1609年先后造纸
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 电脑主机 “埃尼阿克”
在电话高度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 它除了具有其它传播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 的主动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特点
有声语言、图像、文字、声音、传真通信、娱 乐性服务融为一体 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的网络化、数字化 交流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
自我传播(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 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 维活动。 思考;自言自语;陶醉——心理活动
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即个人与个人之 间互相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
组织传播: 组织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内部:协调关系; 外部:适应环境。
4,大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9世纪开始 电报、电话、留声机、无线电、广播、电影、 电视、通讯卫星
1920年的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定时播出电视节 目; 194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推出了NTSC彩电制 式; 1962年7月美国发射“电星一号”通信卫星。
从世界范围看,印刷传播时代是与现代化、 现代性、 现代文明这一系列事物的生成相一 致、相同步的。
“正是印刷术的发明(而不是别的) 使历史从 中世纪发展到近代; 这期间, 能够阅读的大 众日益增多导致了思想的广泛传播, 思想的 广泛传播又推动了哲学与科技的变革。这些变 革最终推翻了 教士和贵族的统治,从而产生 了崭新的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 度。” ——[美]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报刊问卷的回收率一般在( )A、20%以下B、15%以下C、5%以下D、10%以下正确答案:C2.传播学内容分析中被分析的内容是( )A、社会上传播的各种信息B、压制方法C、新闻D、文化历史背景正确答案:A3.讯息系统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 )A、反馈机制B、个性化C、整体倾向性D、优势正确答案:C4.传播学诞生于( )A、日本B、中国C、英国D、美国正确答案:D5.对于报刊是“直接民主制喉舌”的观点,李普曼的看法是( )A、予以批评B、既不赞同也不反对C、同意D、非常赞同正确答案:A6.媒介中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被称为( )A、特殊媒介B、大众传播媒介C、传播渠道D、普通媒介正确答案:B7.《单面人》的作者是( )A、马尔库塞B、葛兰西C、弗洛姆D、阿道尔诺正确答案:A8.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方式、手段称为( )A、渠道B、媒介C、媒体D、传媒正确答案:A9.创立系统论的是奥地利科学家( )A、申农B、维纳C、贝塔郎菲D、布里渊正确答案:C10.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总称为( )A、实证方法B、控制实验法C、调查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正确答案:A11.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单一缺陷的是( )A、拉斯韦尔B、麦克内利C、巴斯D、卢因正确答案:B12.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机,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流传送声音先河的发明家是( )A、摩尔斯B、爱迪生C、贝尔D、马可尼正确答案:C13.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 )A、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B、拉斯韦尔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德福勒模式正确答案:A14.下列说法与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结论不符的是( )A、受众对媒介信息接触量越大,受影响越大B、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C、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的人影响较大D、受众对议题的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影响越大正确答案:C15.所谓符号就是( )A、新闻B、现象C、标志D、信息正确答案:C16.对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作了充分肯定的是( )A、“沉默的螺旋”理论B、“上限效果”假说C、“知识沟”理论D、“培养分析”假说正确答案:B17.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是( )A、集权主义理论B、社会责任论C、自由主义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正确答案:C18.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A、人工模拟环境B、实验室环境控制C、实地实验D、实验室控制正确答案:C19.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是( )A、批判学派、传统学派B、社会科学学派、政治经济学派C、“思想统治”理论学派、社会文化学派.D、法兰克福学派、多伦多学派正确答案:A20.传播的条件问题又称( )A、内部结构问题B、内部问题C、外部结构问题D、外部问题正确答案:C21.传播研究中对传播功能的研究是源自西方社会学的( )A、社会功能主义B、结构主义C、结构功能主义D、功能分析主义正确答案:C22.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传播层次是( )A、组织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自我传播正确答案:B23.下列对报刊上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强反馈的及时性和传播的互动性B、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C、信息量更加庞大D、有了电子版,就可以取消印刷版了正确答案:D2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热媒介”B、“冷媒介”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D、“媒介即讯息”正确答案:D25.由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有环境监测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 )A、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B、麻醉精神功能C、授予地位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正确答案:D26.政治控制主要是( )A、政策控制B、政权控制C、政府控制D、政法控制正确答案:C27.人类传播史的一个里程碑是产生了( )A、劳动B、媒介C、文字D、语言正确答案:C28.“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A、英尼斯B、戈夫曼C、梅罗维茨D、麦克卢汉正确答案:D29.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A、韦斯B、凯尔曼C、霍夫兰D、卢因正确答案:D30.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B、社会系统模式C、线性模式D、申农—韦弗模式正确答案:C31.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最早的实证研究者是( )A、罗杰斯B、拉斯韦尔C、霍夫兰D、哈特曼正确答案:C32.为清楚表达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是( )A、图像B、文字C、模式D、数理化正确答案:C33.研究战时宣传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B、李普曼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34.传播控制中包含所有控制形态的是( )A、政治控制B、自我控制C、经济控制D、文化控制正确答案:D35.大众传播所传播的娱乐性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分散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B、集中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C、提供信息D、发挥协调功能正确答案:A36.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 )A、因变量B、自变量C、无关变量D、实验对象正确答案:C37.“沉默的螺旋”假说中“舆论”的含义是( )A、公众意见B、公共意见C、公开意见D、公正意见正确答案:C38.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A、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C、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D、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正确答案:A39.进行“编码与释码”研究的是( )A、麦奎尔B、霍夫兰C、霍尔D、马丁正确答案:C40.为电视广播业走上网络化道路提供条件的是( )A、数据压缩技术B、信息化工程C、数据模拟技术D、信息高速公路正确答案:A41.在人类原始、古老的传播手段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渠道是( )A、标石B、口头语言C、烽火信号D、刻木正确答案:B42.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又被称为( )A、拉氏调查B、竞选调查C、意见领袖调查D、伊里调查正确答案:D43.对于视听兼备的综合性媒介电视来说,受众往往首先视它为( )A、消遣、娱乐的工具B、满足信息需要的渠道C、获取知识的工具D、满足心理需要的工具正确答案:A44.德福勒模式对此前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人了( )A、反馈B、循环C、噪音D、信息正确答案:A45.20世纪50年代初,发表了《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倚性》两部著作的学者是( )A、戈夫曼B、梅罗维茨C、麦克卢汉D、英尼斯正确答案:D46.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 )A、学习层面上的效果、理解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B、社会层面上的效果、政治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层面上的效果C、认知层面上的效果、社会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D、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正确答案:D47.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向把政治实践归结为( )A、意识形态B、文化批判C、革命斗争D、社会经济正确答案:B48.对传播过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学者是( )A、赖利夫妇B、卢因C、拉斯韦尔D、伯洛正确答案:D49.认为大众传播过程反映了“语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的是( )A、“知识沟”假说B、“编码与释码”研究C、“议程设置功能”理论D、“沉默的螺旋”假说正确答案:B50.按照赖利夫妇的观点,单位、学校和社团属于( )A、次属群体B、隶属群体C、基本群体D、关系群体正确答案:A51.发起我国首次大规模的受众调查的是( )A、中央电视台B、首都新闻学会C、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D、北京新闻学会受众调查学术团体正确答案:B52.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工作量小,但得到的信息却较多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C、等距随机抽样D、整体随机抽样正确答案:C53.在大众传播中,大部分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测定的形式是( )A、座谈会B、受众来信C、定量化形式D、定性分析正确答案:C54.在大众传播研究中,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传播效果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抽样B、问卷C、控制实验D、内容分析正确答案:B55.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传播媒介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 )A、影响源B、组织源C、经济源D、政治源正确答案:A56.大众传播的内容力求( )A、抽象B、深邃C、平易D、刺激正确答案:C57.《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是( )A、尼葛洛庞帝B、比尔·盖茨C、戴尔D、安德鲁·葛鲁夫正确答案:A58.传播学对符号的研究带有( )A、特殊性B、操作性C、普遍性D、一般性正确答案:B59.对受众选择性因素的认识连贯论解释又称作( )A、使用与满足论解释B、实用论解释C、“靶子”论解释D、认知不和谐论解释正确答案:D60.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的是( )A、共产主义论B、社会参与论C、使用满足论D、社会责任论正确答案:D61.下列不属于“有限效果论”的内容的是( )A、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B、“使用与满足”研究C、“知识格差”研究D、传播流程研究正确答案:C6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指的是( )A、《社会研究杂志》B、《思想家》C、《启蒙的辩证法》D、《历史与阶级意识》正确答案:D63.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的学者是( )A、卢因B、霍夫兰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A64.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集权主义理论之后的是( )A、自由主义理论B、使用与满足论.C、社会责任论D、社会参与论正确答案:A65.与传播实践结合最密切的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 )A、传播效果B、传播功能C、传播控制D、传播媒介正确答案:A66.首次提出一般传播系统模式的是( )A、施拉姆B、维纳C、申农D、拉扎斯菲尔德正确答案:C67.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A、媚俗文化B、流行文化C、民间文化D、精英文化正确答案:A68.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指出,在购物、时尚、娱乐等领域,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 )A、政治性B、生活阅历C、社交性D、社会经济地位正确答案:B69.单一实验组的实验逻辑,是把实验对象前后测之间的变化全部归之于( )A、实验刺激B、后测C、前测D、实验效应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关于传统学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科学家”B、属于人文科学C、注重如何传播D、围绕传播的规律E、托庇于社会科学正确答案:BCDE2.非随机抽样的形式主要有( )A、定额抽样B、雪球抽样C、判断抽样D、调查抽样E、偶遇抽样正确答案:ABCE3.随机抽样的形式主要有( )A、多阶段随机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等距随机抽样E、整群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BCDE4.语义内容分析可以细分为( )A、语句分析B、指定分析C、断言分析D、词章分析E、归因分析正确答案:BCE5.目前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哈贝马斯B、马泰拉特C、努登施特伦D、哈默林克E、詹姆斯·哈洛伦正确答案:ABCDE6.短期的非预期效果包括( )A、个人的自发反应B、集合的自发反应C、个人的反应D、对媒体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E、社会的反应正确答案:AB7.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解( )A、可纳入使用满足理论B、游戏说C、具有社会协调功能D、多属于工具性的E、分为社会性和自我中心性两大类正确答案:ABDE8.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的构成因素是( )A、物质B、能量C、信息D、新闻E、生物正确答案:ABC9.控制实验法包括的基本要素是( )A、实验观测B、实验室C、实验者D、实验变量E、实验对象正确答案:ACDE10.下列曾对社会系统模式做过贡献的有( )A、施拉姆B、奥斯古德C、赖利夫妇D、德福勒E、马莱茨克正确答案:CE11.传播的过程可分解为下列环节( )A、信息B、媒介C、受者D、传者E、效果正确答案:ABCDE12.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是( )A、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B、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C、皮下注射论的观点流行D、魔弹论的观点流行E、魔弹论效果观逐渐受到否定正确答案:AB13.语言符号的特性是( )A、具有一定模式B、声音和语意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C、不表意D、有声的E、借助感觉器官正确答案:ABD14.“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是( )A、这个假说中的“舆论”与历来的舆论概念不同B、认为传播媒介是拟态环境的营造者C、暗示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D、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宏观的、综合的社会效果E、着眼于认知层面正确答案:CDE15.下列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传播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B、对个人的信息接收和利用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信息传播完全自由D、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滥造成传播的麻醉功能失调E、信息成为数字化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正确答案:ABE16.在美国,广播收听率调查应运而生的重要原因有( )A、传播学者的努力B、广告商对广播的兴趣C、政府的重视D、广播的普及E、受众的强烈要求正确答案:BD17.霍夫兰等人的研究表明,制约传播效果的“条件”有( )A、传播主体B、说服方法C、传播者的主观愿望D、信息内容E、受众属性正确答案:ABCDE18.卡尔·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由微观人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B、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C、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D、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E、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正确答案:ADE19.大众传播成为一种大规模的事业,其外在标志是( )A、电视的兴起B、通信卫星的问世C、通讯社的产生D、大众报业的兴起E、广播的兴起正确答案:CD20.通过调查,贝雷尔森总结了人们对报纸的利用形态,其中有获得外界消息的新闻来源和( )A、日常生活的工具B、休憩的手段C、读报本身的目的化D、树立社会威信的手段E、社会的手段正确答案:ABCDE21.依据英尼斯的观点,下列媒介中属于“偏倚空间的”媒介的是( )A、印刷媒介B、电视C、羊皮纸D、电话E、石头正确答案:BDE22.下列方法中,被用于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方法是( )A、人口统计学分类法B、打电话的方法C、辅助回忆的方法D、邮寄问卷的方法E、实地考察法正确答案:BCD23.在我国,已建立网站的广电媒介有中央电视台和( )A、岭南视听信息网B、中国教育电视台C、北京电视台D、西湖明珠电视台E、香港电台正确答案:ABCDE24.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分为的研究层次是(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E、群体传播正确答案:ABCDE25.在批判学派看来,传统学派的“病症”主要是( )A、过分偏重微观研究B、过分依赖定量方法C、过分轻视微观研究D、过分依赖定性方法E、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正确答案:ABE26.蒂奇诺认为,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有( )A、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B、社交范围的差异C、传播技能上的差异D、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E、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正确答案:ABCDE27.信息高新科技对传播理论的影响是( )A、信息的真实与虚假的界限模糊化B、新闻与广告的界限的模糊化C、点对面传播与点对点传播之间的界限的模糊化D、电子传媒与印刷传媒的界限的模糊化E、职业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在信息把关方面的角色界限的模糊化正确答案:CDE28.为了扬长避短,杂志更多的趋向于( )A、传递信息迅速B、图文并茂C、专门化.D、专业化E、满足于不同类型读者的要求和爱好正确答案:BCDE29.下列关于“上限效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消除“知识沟”的存在B、“上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存在的C、“上限”在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过程中是存在的D、在人的一生追求知识的总过程中,“上限”是不存在的E、“上限效果”假说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知识平均化”可以实现社会平等的观点是很幼稚的正确答案:CDE30.数字化技术的功能有( )A、编码B、数据压缩C、存储和传输D、解码E、解压正确答案:ABCDE31.“把关”和新闻要素研究认为,影响和制约报道内容取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A、社会文化规范B、历史因素C、时空因素D、媒介所在的城市E、媒介的办报宗旨和报道方针、传播人员的新闻价值观和倾向正确答案:ACE。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2020/10/8
• 1、香农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 1948年 香农(Claude E.Shannon)<通
信的数学理论> • 信息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 提出信息的概念 • 提出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对传播学的
研究及其模式有过重大的影响
传播现象的学派经验性方法。 • 经验性方法基本前提 • 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可以通过一
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 人类有能力开发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客观性的科学方
法 • 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
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
2020/10/8
• 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也称传统 学派。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 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这个学派主要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 发,采用经验性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 ,因而成为经验学派。
2020/10/8
4.拉扎斯菲尔德: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zarsfeld,)(1901--1976)奥裔 美籍著名社会学家。曾获数学博士学 位,后来对社会心理学和传播研究产 生兴趣,并作出突出贡献。 主要著作: 《人民的选择》(1948) 《美国士兵-----述评》(1949) 《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想》(1954) 《社会研究的语言》(1955)
2020/10/8
2.库利: 查尔斯·库利(Charles Cooley,1864--1929) 自我发展理 论的创始人 ——“镜中自我”。我 们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别人的反映 (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与他人 的信息交流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 自我概念的形成。 库利认为:人类传播是历史前进的 动力,跨越时代的整个社会改革机 车的发动机就在信息交流中。
传播学概论
四、培养理论 该理论认为:电视内容可以培养受众的世界观。对
受众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来说,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 进行客观的、真实的、全面的反映,提供正确的信息, 就可以对培养受众健康全面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积极作 用;另一方面,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进行了偏颇的描 述,就会歪曲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不正确 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香农-韦弗模式的对传播过程研究的启发性在于 (1)导入了噪音的概念。
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 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 的重要因素。 (2)香农-韦弗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者 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
(三)赖利夫妇系统模式
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 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 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 们所提示的环境
拟态环境及培养理论对受众的影响 1、受众容易将拟态环境与真实环境相混淆,从 而对真实环境产生错误性判断。特别是对意见领 袖的看法,更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看法的缩影。 2、拟态环境与培养理论能对大众传播受众的思 想及意识形态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3、拟态环境中的意见领袖,会引起受众的模 仿,并由此产生相关的活动。
1、电视画面上凶杀和暴力的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诱发 关系。 2、这些凶杀和暴力的内容对人们认识社会现实的影响, 持续看凶杀和暴力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 3、电视对犯罪的表现导致了儿童的盲目模仿,许多劫机、 抢劫等行为模仿电视内容。如果这种暴力得到奖励,更 会引起模仿 4、人们在接触暴力活动后,情绪会变得非常兴奋、激 动,这种生理反应会强化观看之后的感情反应,如果这 时遭遇挫折,会转化成愤怒的情绪并导致攻击行为。 5、观看者在观看电视中的暴力画面,尤其是看到一定情 况下合理的或被社会认可的暴力内容时,原来反对实施 暴力的观念和价值观会淡化,攻击性更强。
传播学概论第四讲人内传播
2、基模的特点(P68)
• (1)它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 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 (2)它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现层化 结构,类似于一个树状图。
• (3)它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结合。 • (4)它具有预测和控制决策功能。
3、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 程模式(P69)
• 1973年,美国学者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 提出
基模(又译为图式),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 杰在研究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过程时提出的一 个概念。
所谓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 是人们在处理新信息或者认知判断新事物时所 使用的“知识的集束”。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信息或者新事物、遇到 一个新事件或者进入一个新的场所的时候,我 们过去的相关经验和知识会引导我们迅速对新 的状况做出认知、判断和推理。
入睡状态和做梦
催眠
酒精中毒与毒品服务
高峰体验
沉思状态
(三)作为社会心理 过程的人内传播理论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有
意
主我
义 的
客我
I
象
Me
征
符
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理论要点(P65):
•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 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 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 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 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 关系性的体现。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 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 动的传播过程 。
自己不了解
开放区域
盲目区域
个人资料,如名字、 缺乏自知之明的那 相貌、身份、职业等 一部分
他人不了解
秘密区域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过程和现象的学科,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不同传播媒介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1. 传播学的定义和特点2. 传播学的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3. 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主要学派4.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与关键理论5. 传播学的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二、传播过程和模型1. 传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传播模型的类型和作用3. 传播中的关键角色和互动关系4. 传播效果评估及其方法5.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和模型三、传播媒介与技术1. 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2. 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的异同3. 媒介效果研究与应用4. 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5. 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四、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媒体职业道德与责任3. 知识产权与传播的关系4. 媒体法律制度与规范5. 传播伦理与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五、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2. 调查方法与内容分析3. 实验研究与观察法4. 传播管理与实务5. 传播教育与传媒职业训练总结: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通过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媒介、伦理、法律和研究方法的全面介绍,使学生对传播学形成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打下基础。
同时,传播学的学习也涉及到实践和应用,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将来进入传媒行业或相关领域做好准备。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传播:传播是指个体、群体或组织通过符号(包括语言、文字、图像等)交换信息、观念、态度和情感的过程,旨在影响他人的行为、认知和情绪。
2. 媒介环境论:媒介环境论是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强调媒介技术在社会变迁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媒介即信息”,每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重塑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社会结构。
3.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面对面或通过媒介工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过程,具有直接性、互动性和感情色彩浓厚等特点。
4. 把关人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后经怀特发展成大众传播理论。
该理论指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人物或机构,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控制,决定哪些信息能够进入大众视野,这些人物或机构被称为“把关人”。
5. 拟态环境: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在其《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指的是由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建构出的一个并非客观反映现实,而是公众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映像的环境。
二、填空题1. 传播学五W模式是由拉斯韦尔提出的,这五个要素分别是:谁(Who)、说了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hat effect)。
2. 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包括: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娱乐功能。
3. ___________是传播的核心,决定了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方向。
答案:信息4. 麦克卢汉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其中印刷媒介被认为是视觉和__________的延伸。
答案:触觉5. 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观点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倾向于支持大多数人的观点,形成一种意见的__________现象。
答案:集结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理论主要探讨了人们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C)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认同理论C. 认知平衡理论D. 媒介依赖理论2.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D)A. 施拉姆B. 麦克卢汉C. 拉斯韦尔D. 罗杰斯3. 下列不属于反馈机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是?(B)A. 调节信息内容B. 强化信息发送者的权威性C. 证实信息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D. 促进传播双方关系的发展4. 在媒介素养教育中,以下哪个能力最为基础?(A)A. 分析和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B. 使用数字媒体创作的能力C. 获取大量网络信息的能力D. 快速浏览电视节目的能力5. “地球村”这一概念出自哪位传播学者?(B)A. 施拉姆B. 麦克卢汉C. 戴维·桑德曼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传播学四大先驱的是(ABCD)。
考研整理传播学概论笔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俺认为的核心知识点(括号内数字为word页码):传播学的相关学科(1)社会传播的特点(1-2)精神交往理论(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2)信息社会(2)符号/意义(3)象征性互动理论(3)现代社会的象征性文化(消费文化)(3)人内传播(3-4)5W模式(4)传播总过程研究(5)人际传播(5)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集合行为(6)霍桑实验(7)企业识别系统(7)大众传播(8)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8)李普曼/拟态环境(8)极权主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民主参与理论(8—9)大众传媒的特点(9)“把关人”(10)麦克卢汉(10-11)“电视人”与“容器人”理论(11)受众(12)大众社会理论(12)“拷贝支配”理论(12)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13)子弹论(13-14)传播流研究(14)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意见领袖”/两级传播(14)《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多级传播(14)“有限效果”理论(14)“说服性传播”研究(耶鲁研究)(15)“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免疫效果”/“警钟效果”(15)自信心假说(15)“使用与满足”研究(15-16)“议程设置”理论(16)“沉默的螺旋”理论(17)“培养分析”(17)“知沟”假说/“上限效果”假说/“信息沟”假说(18)传播学的形成与诞生(18)杜威/库利/帕克/米德(19)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19)施拉姆(19)香农/维纳(19)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19-20)第一章☆*与传播学的相关学科: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等。
重点要搞清楚传播学和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这三个学科的关系。
1、新闻学:新闻媒体的实践原则和标准、新闻学的主流理论(如第八章的那几个媒介规范理论)都给了传播学很大启示,特别是早期传播学就诞生在新闻学院之中,还可以注意一下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卡方人”(经验学派的传播学者)和“绿眼罩”(带有偏见的新闻从业人员与研究人员)之争。
传播学概论
目录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第二节传播的类型.....第三节传播的结构....................第二章传播学简史......................第一节世界传播学沿革.........第二节中国传播学历程..........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第一节传播革命的意义.............第二节媒介理论的演进..............第三节媒介融合的展望................第四、五章传播制度的建构..............第一节传播与政治..........................第二节传播与社会..................第三节传播与文化................第四节传播与经济..............第六章传播活动的实践.........第一节人际交流...........第二节群体传播............第三节组织沟通..........................第四节公众表达...................第五节大众传播..................第六节国际传播........................第七章传播主体的互动.................. 第一节传者图像.......................... 第二节受者形貌..................第三节传受者展望...................第八章传播效果..................第一节从迷思到科学................第二节从单一到多元...................... 第三节中国传播效果的本土化研究........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史·突厥传》。
传播学概论课件文字版整理
传播学概论课件文字版整理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一节传播的定义一、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分享信息(结果)。
施拉姆: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
二、交流说传播是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
J.霍本:传播是用言语交流思想。
三、影响说传播是传者对受者的影响行为(目的)。
霍夫兰等:传播是指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外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四、符号说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形式)。
B.贝尔雷森:所谓传播,是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
沃伦.韦弗: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传播: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产生相应的变化第二节传播的类型一、垂直性传播与水平性传播前者:纵向、轴状、自上而下后者:横向、网状、自左而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二、隐蔽性传播与显明性传播前者:传播目的是潜在的、不易觉察的,被巧妙地隐藏在内容和形式之中,接受者通过体味即可悟出传播者的意图。
后者:目的公开、明显,被突出安排在传播的过程之中,不回避传播的意图,并期望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反应。
三、四分法(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受众规模越来越大、控制难度越来越大)1、人内传播即一个人的传播。
非社会传播。
它是个体头脑里的“主我”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相当于“思考”、“独处”。
如:沉思默想、自言自语、自我反省、内心矛盾斗争等。
特点:隐蔽性、内动性和短途性。
2、人际传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进行的传播。
其下限明确,上限模糊,只要没有组织参与其中,其性质不变。
特点:传受关系多熟悉,时有往来。
其中的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通常以单个面对面为主;信息交流性强,反馈直接、及时、集中。
可用于较短时间内改变他人态度和行为。
亲身传播对大众传播有重要影响。
传播学概论之3,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
什么是组织
古代汉语的“组织”:“织纴组紃”或“树桑麻,习组织”。对其作 初步引申,如荀子所谓“人能群”以致驾驭强于己的牛马、唐代孔颖 达说的“文德能治民,如御马之执矣,使之有文章如组织”,都有利 用组织进行管理的含义。 机械或静态组织观:强调组织的结构性功能、标准化目标以及组织内 部的权力等级和制度化特征,但忽视构成组织结构的最活跃因素—— 人。 动态组织观:把组织视为充满人文生机活力的动态群体,突出了人的 合作意愿,共同目标以及相互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保持积极的沟通态度对下行传播是十分重要的。
组织内的传播网络:正式渠道之水平传播
在组织权力系统中处于同层次的人们或单位之间的讯息(或信息) 流动,其目的是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水平传播节时高效,但无限制的水平传播可能破坏组织的权力系 统和造成信息过载的毛病。 水平传播的功能:
协调工作 解决问题 分享信息 解决冲突
人际传播与个人社会化
社会化:从个人角度来说,指的是个人学习语言、知识、 技能、行为准则等等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从社会角度 而言,指的是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 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 保证的过程。 个人的观念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观念的形成, 二是社会观念的形成(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基本看法、社 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接受等等)。无论在哪一个方面,人 际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际传播与个人社会化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自我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其中并无先天成 份。人的思维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主体的我(I)”与“客体的我 (Me)”之间的互动过程。主我是创造者、创始人,是冲动的、 无组织、无方向、不可预测的那部分自我。客我是社会的代表, 是主我所思考的客体对象,是在其它时间和地点想到的自我。 客我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模仿阶段、游戏阶段和博奕阶段。 有了这三个阶段,一个内在化、社会化的客我就形成了。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1.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40年代的美国〃传播学诞⽣在美国的原因①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业最发达的国家②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由的科研氛围以及雄厚的物质技术⼒量使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③1933年,德国的纳粹执政后,⼤批欧洲学者逃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传播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第⼀、这是⼀个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命的时代,两次世界⼤战相继爆发,交战国纷纷利⽤各种传播媒介进⾏⼤规模宣传第⼆、⼆战前⼣的美国已经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学习传播学的意义第⼀,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第⼆,有助于以⾼传播决策的科学⽔平;第三,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2.四⼤奠基⼈及贡献〃拉斯韦尔(政治学家),:从政治⾓度研究传播学(1902-1977)博⼠论⽂《世界⼤战期间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三功能)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⑴环境监视功能(帮助⼈们了解把握环境的变化保证⼈类社会的⽣存与发展环境监视是⼤众传播的最主要功能)⑵社会协调功能(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⑶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将前⼈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赖特的“四功能说”:第⼀,环境监视;第⼆,解释与规定;第三,社会化功能;第四,提供娱乐施拉姆把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遗产传承归⼊整治功能的范畴,⽽把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归⼊⼀般社会功能的范畴。
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功能表现: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功能的“⿇醉作⽤”负⾯功能:⿇醉功能拟态环境歪曲环境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实现环境的“镜⼦“式的再现,⽽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选择,加⼯,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们提⽰的环境。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四章
第四章信息符号与讯息I、信息“信息就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
”“信息就是在观察或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新闻和知识。
”“信息就是所观察事物的知识。
”(一)三论中的信息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申农、维纳、贝塔朗菲(1)信息论申农:信息、熵与比特;信息传播的数学模式(2)控制论维纳:反馈(3)系统论贝塔朗菲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皆是有机整体。
讯息信号所接受信号讯息理解信息第一个问题:信息是什么?1、信息和物质、能量一起,是这个客观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
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是和物质、能量的抽象程度相同的一个概念。
第二个问题:信息从哪里来?2、信息是事物运动、变化、联系、差异的表现。
第三个问题:信息有什么用?3、人们借助信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减少对事物的不确定性)。
传播学所研究的信息是人类的精神创造物。
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一个基本要素。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或者说,信息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事物运动、变化、联系、差异的产物。
(二)基本分类:社会信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信息自然信息(三)其他几个重要概念▲噪音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即噪音。
▲冗余信息即信息中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信源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反馈“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
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据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施拉姆▲前馈“指的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使用大众媒介时,事先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传播对象的需要,以改进传播节目的制作,增强传播效果。
”——施拉姆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即“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是使整个系统的熵的数值增大,它是不可逆的。
”这就是熵增加原理。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中,熵是无序状态的量度,而信息就是一种负熵。
二、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不同民族的文化禁忌红十字与红新月2、普遍性上课铃声课堂上老师的语言与文字交通信号灯食堂里的价目表情侣间的花与礼物3、表达性蒙克《呐喊》20世纪表现主义先驱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一、 名词解释(一) 五种类型的传播1. 内向传播也称自我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在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传播信息的主体和接收信息的客体是同一个人。
包括正常形式(如感觉和知觉)和异常形式(如入睡)两种类型。
2. 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所有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是一个人或群体不借助机器设备与另一个人或群体互动的传播方式。
狭义的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3. 组织传播由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成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的交流信息的过程。
因此,组织传播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包括信息、相互依赖的各部分、传播网络、传播过程和传播环境五个要素。
4. 群体传播群体是一定数量的个体基于某些因素和目的,以特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系统。
群体传播就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
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5. 大众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机器,生产和传递公共讯息的过程,这些讯息的目标为庞大的、异质的及分散的受众。
包括发送者、接收者、传播渠道和传播讯息。
(二) 符号1) 符号是用来指代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可以表示具体存在,也可以表示精神抽象的概念。
2) 它是有意义的,是一种有意义的象征物。
3) 符号是传播者与受众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三) 约哈里之窗1955年美国约瑟夫∙卢夫特和哈瑞∙英汉姆提出了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的“约哈里窗口”(四) 传播效果模式1. 子弹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作用于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的信息 别人了解 的信息别人不了解躯体或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
但是这种理论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传播学概论高教版第3讲
◊全球传播包含了更为多元的对象以及更为复杂的跨文化关系。那么 在当今全球传播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跨国界的传播者总是或多或少地承载着其自身国家印象,成为国 家的代言人;(2)全球传播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 信息交流,有效的传播总是建立在彼此全面、正确的了解基础上;(3) 信息流通不平衡,媒介地理不平坦,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在信息交 流中是不对等的;(4)西方媒介强国对欠发达国家的民族文化构成威 胁,具有破坏性;(5)网络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信息 资源和社会资源流动和分配方式。
革命历程呈 现的形态
◊从五次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来看,我们认为传播革命对社 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每一次传播革命的爆发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拓了 新的空间; 2.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不可避免的形成所谓“信息沟”或“知沟”,形成 新的传播或接受信息和知识的不公平,出现精神世界里的“富人”和 “穷人”。 3.人类传播革命与社会文明进步不仅互相促进而且步调一致,在步幅和 步频上基本上成正比例关系。 4.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或国家,不仅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高,而且 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5.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的 文化侵略面前,弱小国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第二章 传 播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人类传播史上发生的五次传播革命的性质及意义,了 解传播模式的概念、功能、标志以及应用模式进行研究的 三个原则,知道传播的特点和种类,掌握传播在组织和社 会层面的功能以及传播者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
◊只要人类对世界心存疑问,他们就一定会对人性的神秘充满好奇。
◊传播,是人类发展史上最神秘、最富有人性的独特现象。它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它与人类朝夕相处,如影相随,居于人类生活的中心。
传播学概论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肥胖症
涉嫌变相剥削儿童 (吸引孩子消费不健康 食品)
二、MC带来的其他健康危机
与传染病有关: 1、1982年美国俄勒刚州和密歇根周MC发 生数名儿童食用汉堡生病事件。查出还有E。 大肠竿菌 MC否认 不了了之
非语言符号的含义
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符号以外的符号, 即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空间 距离、触觉嗅觉等,能辅助语言符号或独 立传播信息,表达思想。
施拉姆:传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 )通过言辞进行的.一个姿势\一种面部 表情\声调类型\响亮程度\一个强调语 气\一次接吻\把手搭在肩上\理发或不 理发\八角型的停车标志牌,这一切都携 带着信息.
非语言符号三种功能
1、传播态度与情绪 2、辅助语言传播 3、代替语言
五 符号的基本功能
一、表述和理解功能 二、传达功能 三、思考
第二节 人类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一、什么是意义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
是人给对象事物富裕的含义,是人类以符 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符号
信号 象征符
语言符号
普通语义学
非语言符号
*语言 *文字 *动作 *表情 *体态 *音声
图片
二、符号与象征符
符号包括信号和象征符
德-卡西尔——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象 征符具有人类语义性质
兰格尔——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 ,象征符是对象事物表象的载体
信号的特点
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关系。( 蜜蜂舞姿、荧火虫闪光、信号弹)
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具有随意性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各种传播现象和传播实践。
二、课程目标1、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传播过程的不同阶段。
2、熟悉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和运作方式,理解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
3、掌握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和最新成果,理解传播策略的影响力。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传播素养。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传播学概论1.1 传播的定义和类型 1.2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特点 1.3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2.2 传播模式的概念与类型 2.3 经典传播模式理论第三章:传播媒介3.1 媒介的类型与特点 3.2 印刷媒介的发展与影响 3.3 电子媒介的发展与影响第四章:传播内容4.1 传播内容的定义与特点 4.2 传播内容的生产与流通 4.3 传播内容的接受与效果第五章:传播效果5.1 传播效果的定义与类型 5.2 传统传播效果理论 5.3 现代传播效果理论第六章:传播与社会6.1 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6.2 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3 传播政策与法规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传播现象和传播实践。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4、通过课堂作业、小组报告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出勤率2、课堂参与度3、小组讨论表现4、课堂作业完成情况5、期末考试成绩六、教学资源1、教师队伍:拥有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
2、教学资料:课程教材、参考书籍、学术论文、案例库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果分析
• 有什么 效果 With what effect • 效果
• 传播者
• 讯息
• 媒介
• 受传者
• Example: • CNN NEWS – A water leak from Japan’s tsunamicrippled nuclear power station resulted in about 100 times the permitted level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flowing into the sea, operator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said on Saturday. • Who – TEPC Operator • What – Radioactive material flowing into sea • Channel – CNN NEWS (Television medium) • Whom – Public • Effect – Alert the people of Japan from the radiation.
-3.8 16.7 6.6
立刻
高可信度来源导致了意见的更多改变 第四个题目是个例外
意见改变的记忆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立刻 时间间隔 四周后
净 变 化 百 分 比
高可信源
低可信源
对高信度消息源和低信度消息源所推销观点认同程度的变化,分别是传播后即刻发生的 变化和四周后发生的变化。(《传播与劝服》P204)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 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
– 环境监控 – 社会协调 – 文化传承
2. 心理学家卢因 简介
• • • • • • • • • • Kurt Lewin 1890—1947 勒温 出生1890德国普鲁士波森省莫吉尔诺 逝世1947 美国马萨诸塞州牛顿维尔 德国犹太人 社会心理学家 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柏林大学学习,1914年获 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4岁) 1921年回到柏林大学任教,社会心理学教授 1933年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国 艾奥瓦大学任教 1945 麻省理工学院创立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 担任中心主任
• 传播者
– 信源可信度和专业性(广告可信度)prestige effect
• 传播内容
– 恐惧诉求
• 说服观点的组织方式(一面说两面说)
• 受众的特性
– 群体的一致性的动机 – 个性因素
• 反应
– 新观点的显性表达 – 观点改变的持久性
试验中的四个主题和信源
高可信度信源 低可信度信源 A. 抗组胺药物: 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 抗组胺药物是否可以继续 出售? B. 核潜艇: 目前能否建造出使用的核 潜艇? C. 钢铁短缺: 钢铁产业是否该为目前的 钢铁短缺负责人? D. 电影院的未来: 到1955年,运营中的电影 院数量是否因为电视的出 现而下降? 《新英格兰生物与医药学 报》 杂志A(每月大量发行的图 画杂志)
研究与贡献
• 说服研究《传播与说服》1953
– “由于接收别人的信息而产生的态度改变”(Olson and Zanna, 1993) – 态度
• 态度
– 是一种倾向或反对特定事物的设定方式。 – 态度决定行为
• 医疗(艾滋病防治、吸烟戒烟、饮酒) • 偏见和刻板印象 • 政治态度
– 组成因素
• 情感因素(喜好或感觉)
有什么效果 效果
Who (says) What (to) Whom (in) Which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
直线模式
控制分析
•谁 • who
内容分析
• 说什么 Says what
媒介分析 • 通过什 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受众
• 向谁说 To whom
• 立刻
睡眠者效果/休眠效果(Sleeper effect)
– 高信度信息源产生了正面声誉效应 – 低信度消息源产生了负面声誉效应
• 二者都会随着时间而消失
– “信息源可能会被遗忘,也可能不会,但随着时间推移,个体不大可能会 自觉将内容与信息源联系在一起。因此,时间因素能够消除对导致反感信 息源的回忆”(P256) – 遗忘效应(高信赖度) – “休眠效应”(低信赖度)
研究及贡献
• 场论与field theory群体力学group dynamics
– 探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尤其致力于揭示群体规范对个体行 为的制约与影响 – 一个群体就像一个场,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能把 它视为群体中各个成员加在一起的总和。 – 群体与个体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是群体而不是个体。躯体固然会 受到每个成员及其心理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个体须受所属 群体的左右。 – 内聚力cohesion(群体的价值规范上寻找突破口,而不是个人) – 家庭主妇研究(二战,美国节约战争开支)
• 在内容分析基础上,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英国人、法 国人和美国人所采用的各种宣传技巧。 • 宣传是现代战争中重要部分
– “过去的这次大战的历史表明,现代战争必须在三个战线展开:军事 战线、经济战线和宣传战线。经济封锁扼制敌人,宣传迷惑敌人,军 事力量给予敌人最后一击。”——《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P173
著作1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 1926(24岁) • 为及早准备博士论文,1923年到欧洲进行实际考察。
– 1923、1924和1925年夏季在伦敦大学、日内瓦大学、 巴黎大学和柏林大学从 事研究,访问了一些与宣传及大战有关的学者和政府官员,并查阅了大量文 献资料。—《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译者序,P3
• “美国人也加入了对德直接宣传,尤其是对德国军队宣传 的阵营,他们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宣传美国的力量上。一种 画有一排士兵的小传单在德军前线散发,传单上的士兵数 量每月随着美军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传单上说目前在法国 有190万美国人,还有10倍以上的人在美国严阵以待。传 单还特意强调了德军的人员伤亡和船舰损失情况。他们还 通过散布又一个走私者在一德国城市被捕的消息暗示德国 食品及原材料的匮乏。”(P142)
恐惧程度实验
• 贾尼斯和费什巴赫
– 三种不同的信息设计了三种诉诸不同程度恐惧实验 – 康涅狄格州,高中一个班全体新生 – 随机4组,3组接受不同程度实验,另一组控制组(讲座话题:人眼 结构及功能) – 信息:牙齿卫生的标准讲座。恐惧需求程度差异主要显现在讲座 图解材料
• 轻度:完全健康的牙齿 • 中度:轻微损坏的牙齿和口腔疾病 • 强烈程度:真实非常严重的龋齿现象和牙龈疾病
奥本海默 《真理报》 (Robert J. Oppenheimer) 研究原子弹科学家小组领 导人 《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公 报》 《财富》 作家A(以为反工会、反 新政的“右翼”报纸专栏 作家) 作家B(一名电影八卦专 栏的女作家)
传播前的问卷: 81%-95% 信任高可信度信源 1%-21%信任低可信度信源
4. 拉扎斯菲尔德
• 休眠效果
– 低可信度信源导致的意见改变在接受消息4周后比接受消息时更加显著 – 消息源和观点分离的倾向 – 可信度与传播效果变动关系。低发出的信息,因可信度负面影响,内容本 身的说服力不能立刻发挥,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度的 负面影响趋于减弱或消失以后,其说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 由于经过一段时间后,受众对传播来源印象逐渐模糊,只记忆内容本身。 这表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 看,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 喜欢奥巴马,看到奥巴马会激动
• 认知因素(对某个客体的信念)
– 认为奥巴马是个好的总统、领袖,认为他是年轻人的行为模范
• 行为因素(对某个客体的行动)
– 给奥巴马投票,参加他发起的活动,观看他的节目
士兵士气研究
• 1940 1950,始于二战期间为美军陆军情报和教育署调研处 工作 • “当代对态度改变研究的最重要源泉”(Insko,1967) • 实验研究构成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 • 《我们为何打仗》系列片中的前四集
拉斯韦尔
卢因
霍夫兰
拉扎斯菲尔德
1.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 生平简介
• • • • Harold Dwight Lasswell Born: February 13, 1902, Illinois Died: December 18, 1978, New York City, NY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 结果
• • • • 讲座一周前和一周后问卷,说明牙齿清洁情况 轻微程度的恐惧诉求是最有效地使学生遵从了讲座建议 强烈程度最无效 说明恐惧刺激太过强烈,可能唤起某种形式的干扰因素,导致降低传播 的效果
诉诸恐惧
威胁或激起恐惧 接受不同恐惧程度消息的受试者对牙齿卫生建议的遵从情况
强度恐惧诉求 (%)
传播学“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
四大先驱 集大成者施拉姆
一、“四大先驱”
• 充实了传播学核心内容
– 拉斯韦尔(政治学家) – 卢因(心理学家) – 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 – 霍夫兰(社会心理学家)
四大先驱
美国传播学的思维先驱者: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 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施拉姆,《美国传播研究的开端》,1980
• • • • • • • • • •
当代西方政治学名家 1902年2月13日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唐奈森,牧师家庭,早慧 16岁进入芝加哥大学,1920年学士学位 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22-1938:芝加哥大学教授政治学 1939: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执教 1952: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 1954: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 1955: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终身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