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免疫学防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学(全套课件475P)
防御功能过强(亢进): 变态反应
异常 ??
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 反复感染
14
2020/3/11
2、自身稳定(Homeostasis) 指机体具有清除衰老和破坏的组织细胞的
一种功能。 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
细胞进行正常生理活动。
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或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
15
2020/3/11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 有害产物(毒素)的侵入所引起的发病,具 有抵抗力。(Jenner and Pasteur)
—5 5—
2020/3/11
•现代的“免疫”概念
机体识别(区分)自身成分和异己物质, 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 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 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20—
(二)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在动物长生活过程中,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体 或接种过某种疫苗后,由于机体与病原体的直接的相互作 用,使其产生一种具有明显针对性的免疫,这种免疫称为 特异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功能是 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们产生免疫应答, 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四、免疫的分类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自动免疫 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特异性免疫
天然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 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 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固有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任何动物都有,受遗传基因控制, 非常稳定。
异常 ??
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 反复感染
14
2020/3/11
2、自身稳定(Homeostasis) 指机体具有清除衰老和破坏的组织细胞的
一种功能。 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
细胞进行正常生理活动。
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或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
15
2020/3/11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 有害产物(毒素)的侵入所引起的发病,具 有抵抗力。(Jenner and Pasteur)
—5 5—
2020/3/11
•现代的“免疫”概念
机体识别(区分)自身成分和异己物质, 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 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 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20—
(二)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在动物长生活过程中,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体 或接种过某种疫苗后,由于机体与病原体的直接的相互作 用,使其产生一种具有明显针对性的免疫,这种免疫称为 特异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功能是 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们产生免疫应答, 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四、免疫的分类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自动免疫 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特异性免疫
天然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 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 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固有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任何动物都有,受遗传基因控制, 非常稳定。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 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免疫学防治与诊断课件
PHA刺激 48~72小时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3H-TdR掺入法)示意图
培养
液
PHA
3H-TdR
淋巴细胞
全 血
离
心
分层 液
过滤 测 量 放 射 性
细胞毒试验(51Cr释放法)示意图
靶细胞 51Cr
洗 涤
去除游 离的51Cr
测量上清液 效应细胞 中释放的51Cr
混合培养4-6 小时
(二)体内免疫学检测
• 酶免疫组化法: 测定组织中或细胞表面的抗原。
概念: 用荧光素(常用的有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与抗体连接成荧光抗体,再与待测标本 的抗原反应,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抗原抗体 复合物散发出荧光,借此对标本中的抗原作鉴 定和定位。有直接、间接及补体结合荧光法。
直接荧光法: 将荧光素直接标记抗体作标本染色。 该法的优点是特异性强,但其缺点是每检测一 种抗原必须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
• 是用酶(常用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 AP) 标记的抗体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EIA将抗原抗体反 应的特异性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相结合,通过酶作用于 底物后显色来判定结果。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 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 洗涤法将液相中游离成分洗除。主要有双抗体夹心法、间 接法等。测定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疾病的治疗方法。
1、被动免疫治疗: 被动增强:抗体、细胞免疫、小分子免疫肽 间接作用:过继免疫
2、免疫增强疗法 免疫抑制疗法
二、 免疫学诊断
目的: 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 病、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增殖病、
移 植排斥反应和肿瘤等)的诊断、疗效评估、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3H-TdR掺入法)示意图
培养
液
PHA
3H-TdR
淋巴细胞
全 血
离
心
分层 液
过滤 测 量 放 射 性
细胞毒试验(51Cr释放法)示意图
靶细胞 51Cr
洗 涤
去除游 离的51Cr
测量上清液 效应细胞 中释放的51Cr
混合培养4-6 小时
(二)体内免疫学检测
• 酶免疫组化法: 测定组织中或细胞表面的抗原。
概念: 用荧光素(常用的有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与抗体连接成荧光抗体,再与待测标本 的抗原反应,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抗原抗体 复合物散发出荧光,借此对标本中的抗原作鉴 定和定位。有直接、间接及补体结合荧光法。
直接荧光法: 将荧光素直接标记抗体作标本染色。 该法的优点是特异性强,但其缺点是每检测一 种抗原必须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
• 是用酶(常用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 AP) 标记的抗体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EIA将抗原抗体反 应的特异性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相结合,通过酶作用于 底物后显色来判定结果。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 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 洗涤法将液相中游离成分洗除。主要有双抗体夹心法、间 接法等。测定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疾病的治疗方法。
1、被动免疫治疗: 被动增强:抗体、细胞免疫、小分子免疫肽 间接作用:过继免疫
2、免疫增强疗法 免疫抑制疗法
二、 免疫学诊断
目的: 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 病、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增殖病、
移 植排斥反应和肿瘤等)的诊断、疗效评估、
17第十七章 肠道杆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动物沙门菌也可传染给人类。 由沙门菌引起的疾病统称沙门菌病.
2020/9/30
伤寒沙门菌 鞭毛 (鞭毛染色 ×1824)
2020/9/30
一、生物学性状
1.G-杆菌,有菌毛。除个别例外,都有周 身鞭毛。一般无荚膜。均无芽孢。
2.兼性厌氧,不发酵乳糖。对葡萄糖、除 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外,其它沙门菌均产 酸产气。
➢ 抵抗力
本属细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对酸性环境也较敏感。 对多种抗生素易形成耐药性(主要由R质粒决定),并在菌 间传递。
2020/9/30
二、 致 病 性
➢致病物质
1.侵袭力 侵袭力是志贺菌的主要致病因素。
2.内毒素 破坏肠粘膜上皮----粘膜脓血便; 作用于肠壁----毒血症的症状;
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腹痛、腹泻、里急后 重 3.外毒素 多由痢疾志贺菌产生,又称志贺外毒素 志贺毒 素具有细胞毒素、肠毒素和神经毒素3种生 物学活性。
2020/9/30
➢所致疾病
人类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包括: 1.肠热症:即伤寒、副伤寒,病原体是伤寒沙门 菌(S.typhi)或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细 菌随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进入人体。发病与否,取决于 侵入的菌量与人体的免疫状况。 2.食物中毒 最常见的沙门菌病。 3.败血症 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及丙型副伤寒沙门 菌引起。儿童或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多发。
3.主要有O和H两种抗原,少数菌中尚有 Vi抗原。
4.沙门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差。
2020/9/30
二、致 病 性
➢致病物质
1.侵袭力 细菌能侵入小肠壁上皮细胞,并穿过上皮 细胞层侵入固有层。 2.内毒素 引起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可 导致中毒症候和休克。 3.肠毒素 性质类似大肠埃希菌肠毒素。
2020/9/30
伤寒沙门菌 鞭毛 (鞭毛染色 ×1824)
2020/9/30
一、生物学性状
1.G-杆菌,有菌毛。除个别例外,都有周 身鞭毛。一般无荚膜。均无芽孢。
2.兼性厌氧,不发酵乳糖。对葡萄糖、除 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外,其它沙门菌均产 酸产气。
➢ 抵抗力
本属细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对酸性环境也较敏感。 对多种抗生素易形成耐药性(主要由R质粒决定),并在菌 间传递。
2020/9/30
二、 致 病 性
➢致病物质
1.侵袭力 侵袭力是志贺菌的主要致病因素。
2.内毒素 破坏肠粘膜上皮----粘膜脓血便; 作用于肠壁----毒血症的症状;
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腹痛、腹泻、里急后 重 3.外毒素 多由痢疾志贺菌产生,又称志贺外毒素 志贺毒 素具有细胞毒素、肠毒素和神经毒素3种生 物学活性。
2020/9/30
➢所致疾病
人类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包括: 1.肠热症:即伤寒、副伤寒,病原体是伤寒沙门 菌(S.typhi)或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细 菌随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进入人体。发病与否,取决于 侵入的菌量与人体的免疫状况。 2.食物中毒 最常见的沙门菌病。 3.败血症 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及丙型副伤寒沙门 菌引起。儿童或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多发。
3.主要有O和H两种抗原,少数菌中尚有 Vi抗原。
4.沙门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差。
2020/9/30
二、致 病 性
➢致病物质
1.侵袭力 细菌能侵入小肠壁上皮细胞,并穿过上皮 细胞层侵入固有层。 2.内毒素 引起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可 导致中毒症候和休克。 3.肠毒素 性质类似大肠埃希菌肠毒素。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Day 3
Day 5
Day 7
三.免疫学科逐渐形成(20世纪中叶至今):
㈠ 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逐步完善 免疫系统分为:
天然免疫系统(natural immune system), 又称固有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或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non-specific immune System)
一.根据抗原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 二.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
胞辅助: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g):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 毛素
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
(1)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 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2)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
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如:蛋
寡糖重复单位。
G+ 菌细胞壁结构
磷壁酸 肽聚糖 磷脂(细胞膜)
G- 菌细胞壁结构
脂多糖(LPS)
磷脂(外膜) 脂蛋白 肽聚糖
磷脂(内膜,细 胞膜)
脂 多 糖 的 结 构
脂类A
特异性多糖 (O抗原)
核心多糖 聚二糖
脂肪酸
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细胞浆外侧 构成成分:脂类、蛋白质和多糖
细胞浆(细胞质): 内含有质粒、核糖 体、胞浆颗粒。
四.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又称 Forssman抗原)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14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15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二、发生机制
• 可分为三个阶段,致敏阶段、激发阶段和效应阶段。 • 1、致敏阶段 过敏原首次进入体内,刺激机体产生
一种亲细胞性的过敏性抗体IgE,IgE通过FC段与皮 肤、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周围组织中的肥 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受体结合, 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 2、激发阶段 致敏机体如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 过敏原即与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导致细胞内 分泌颗粒迅速地释放出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介质。
7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份和细胞 1、变应原及其特征
指能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IgE抗体应答,引起 超敏反应的的抗原性物质称为变应原(allergens)或过 敏原。完全抗原、半抗原或小分子的化学物质如病原微 生物、寄生虫、异种血清、组织蛋白、药物等,均可成 为变应原,变应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 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使其致敏并导致超敏反应。 2、变应素及其作用
18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15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二、发生机制
• 可分为三个阶段,致敏阶段、激发阶段和效应阶段。 • 1、致敏阶段 过敏原首次进入体内,刺激机体产生
一种亲细胞性的过敏性抗体IgE,IgE通过FC段与皮 肤、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周围组织中的肥 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受体结合, 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 2、激发阶段 致敏机体如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 过敏原即与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导致细胞内 分泌颗粒迅速地释放出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介质。
7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份和细胞 1、变应原及其特征
指能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IgE抗体应答,引起 超敏反应的的抗原性物质称为变应原(allergens)或过 敏原。完全抗原、半抗原或小分子的化学物质如病原微 生物、寄生虫、异种血清、组织蛋白、药物等,均可成 为变应原,变应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 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使其致敏并导致超敏反应。 2、变应素及其作用
18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免疫学防治PPT课件
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 常用制剂:卡介苗、麻疹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死疫苗和活疫苗的比较
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
死疫苗 多采取皮下注射 较大
活疫苗 多为模拟自然感染途 径、少数经皮下注射
较小
接种次数
二次或多次
免疫效果
较差(HI)
免疫力维持时间 数月~1年
一般 只需一次 好(HI、CMI、局部 免疫)
二、免疫治疗
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 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
免疫治疗的分类(P246表23-2)
(一)分子治疗 分子治疗指给机体输入分子制剂,以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
疫应答,例如用抗体、细胞因子以及微生物制剂等。 1、分子疫苗
合成肽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等作为肿瘤和感 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 2、抗体 1)抗毒素 2)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P247表23-3)
宿主表达目的基因产物
2)重组载体疫苗:
接种
目的基因 + 载体(减毒的病毒等)
机体
疫苗株在机体内大量增殖,表达目的基因产物
3)DNA疫苗: 编码有效免疫原的基因 + 细菌的质粒DNA 免疫机体 转染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表达保护性抗原,激发机体免疫应答
(二)人工被动免疫
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
治疗或紧急预防
(三)计划免疫 (P243 表23-1)
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况分析, 有计划的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疾病。
(四)疫苗的应用
1 抗感染 2 抗肿瘤
EBV疫苗可预防鼻咽癌 3 计划生育 ---避孕疫苗(抗HCG) 4 防止免疫病理损伤
人工合成抗原肽特异性封闭IgE---阻止细胞脱颗粒 预防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死疫苗和活疫苗的比较
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
死疫苗 多采取皮下注射 较大
活疫苗 多为模拟自然感染途 径、少数经皮下注射
较小
接种次数
二次或多次
免疫效果
较差(HI)
免疫力维持时间 数月~1年
一般 只需一次 好(HI、CMI、局部 免疫)
二、免疫治疗
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 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
免疫治疗的分类(P246表23-2)
(一)分子治疗 分子治疗指给机体输入分子制剂,以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
疫应答,例如用抗体、细胞因子以及微生物制剂等。 1、分子疫苗
合成肽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等作为肿瘤和感 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 2、抗体 1)抗毒素 2)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P247表23-3)
宿主表达目的基因产物
2)重组载体疫苗:
接种
目的基因 + 载体(减毒的病毒等)
机体
疫苗株在机体内大量增殖,表达目的基因产物
3)DNA疫苗: 编码有效免疫原的基因 + 细菌的质粒DNA 免疫机体 转染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表达保护性抗原,激发机体免疫应答
(二)人工被动免疫
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
治疗或紧急预防
(三)计划免疫 (P243 表23-1)
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况分析, 有计划的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疾病。
(四)疫苗的应用
1 抗感染 2 抗肿瘤
EBV疫苗可预防鼻咽癌 3 计划生育 ---避孕疫苗(抗HCG) 4 防止免疫病理损伤
人工合成抗原肽特异性封闭IgE---阻止细胞脱颗粒 预防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防治 PPT课件
ppt课件 11
1983:农牧渔业部颁布了“进(出)口动植物 检疫条例”。 1986: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植物检疫 对象名单” 1992: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 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 1993:“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办法”。
ppt课件
12
进出境检疫包括 进境、出境和过境检疫;携带和邮寄物的检 疫以及运输工具检疫。 检疫对象和范围包括种子、苗木、无性繁殖 材料、植物及植物产品、装载这些检疫物 的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 等。 检疫程序包括检疫报批、报检、检疫、检疫 处理和签证放行等。
ppt课件
13
危险性植物病害检疫对象: ① 国内尚未发现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一 旦传入可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损失; ② 靠人为传播,即人们在从事商业贸易或各种 交往过程中,病原物随植物(种子)及其产 品多种途径传带; ③ 病原物繁殖快,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传入后 难以根除。 《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 以此而定的。名录中列出了40种病原物为检 疫对象,其中真菌类13种,细菌类6种,病毒 类13种,线虫类8种。
ppt课件 1
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寄主、病 原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措 施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削弱或终止病害循环 过程。 1.增强寄主抗病性或保护寄主不受侵染 选用及培育抗病品种; 根据地区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选用最适 合当地生长的作物种类; 加强整地、施肥、管理,增强植物生长势, 提高抗病性; 施用保护性杀菌剂,保护植株不受侵染。 2 ppt课件
ppt课件
28
三、适期播种 将播种期提前或错后一段时间,使得作 物的感病期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侵入期错开, 人为地给作物创造一个避病条件,从而减轻 病害的发生流行。 四、加强水肥管理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抗病性都有较大影 响,与病害消长的关系密切。 五、搞好田园卫生 减少病害在田间扩大蔓延的机会。
1983:农牧渔业部颁布了“进(出)口动植物 检疫条例”。 1986: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植物检疫 对象名单” 1992: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 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 1993:“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办法”。
ppt课件
12
进出境检疫包括 进境、出境和过境检疫;携带和邮寄物的检 疫以及运输工具检疫。 检疫对象和范围包括种子、苗木、无性繁殖 材料、植物及植物产品、装载这些检疫物 的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 等。 检疫程序包括检疫报批、报检、检疫、检疫 处理和签证放行等。
ppt课件
13
危险性植物病害检疫对象: ① 国内尚未发现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一 旦传入可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损失; ② 靠人为传播,即人们在从事商业贸易或各种 交往过程中,病原物随植物(种子)及其产 品多种途径传带; ③ 病原物繁殖快,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传入后 难以根除。 《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 以此而定的。名录中列出了40种病原物为检 疫对象,其中真菌类13种,细菌类6种,病毒 类13种,线虫类8种。
ppt课件 1
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寄主、病 原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措 施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削弱或终止病害循环 过程。 1.增强寄主抗病性或保护寄主不受侵染 选用及培育抗病品种; 根据地区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选用最适 合当地生长的作物种类; 加强整地、施肥、管理,增强植物生长势, 提高抗病性; 施用保护性杀菌剂,保护植株不受侵染。 2 ppt课件
ppt课件
28
三、适期播种 将播种期提前或错后一段时间,使得作 物的感病期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侵入期错开, 人为地给作物创造一个避病条件,从而减轻 病害的发生流行。 四、加强水肥管理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抗病性都有较大影 响,与病害消长的关系密切。 五、搞好田园卫生 减少病害在田间扩大蔓延的机会。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等。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有关疾病的免
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
3
二、免疫学基本内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 (四)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特点
.
4
(一)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IS)的组成
3.耐受性
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决定基)刺激
→对特定抗原(决定基)产生特异性不应答
→免疫耐受
.
13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
1.经验免疫学时期(16世纪~17世纪)
* 中国医学家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 ~ 1572),人痘苗已在我国广 泛应用;至 17 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引起邻国 的注意,先后传入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地, 进而使人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得以推广和验证。此即经验 免疫学时期。它是人类认识机体免疫性的开端,为以后英 国医生 Jenner (琴纳)发明牛痘苗奠定了基础。
.
14
天花病人局部痂皮 鼻 儿童
中国古代“种人痘”
.
15
2.经典免疫学时期 ( 18-20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人们对免疫功能的认识由人体现象的观察进入 了科学实验时期。
*牛痘苗的发明(Jenner,1798)
Edward Jenner (1749-1823)
.
Jenner种牛痘图
16
*减毒疫苗的发明
1879 Louis Pasteur
19 世纪末,随着微生物学的发 展,法国免疫学家巴斯德 (Pasteur)和德国细菌学家郭 霍(Koch)在创立了细菌分离 培养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 地科学研究,利用物理、化学, 以及生物学方法获得了减毒菌 苗,并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Pasteur 以高温培养法制备了炭 疽疫苗,用狂犬病毒在兔体内 经连续传代制备了狂犬病疫苗。 这些减毒疫苗的发明不但为实 验免疫学打下了基础,也为疫 苗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有关疾病的免
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
3
二、免疫学基本内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 (四)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特点
.
4
(一)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IS)的组成
3.耐受性
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决定基)刺激
→对特定抗原(决定基)产生特异性不应答
→免疫耐受
.
13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
1.经验免疫学时期(16世纪~17世纪)
* 中国医学家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 ~ 1572),人痘苗已在我国广 泛应用;至 17 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引起邻国 的注意,先后传入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地, 进而使人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得以推广和验证。此即经验 免疫学时期。它是人类认识机体免疫性的开端,为以后英 国医生 Jenner (琴纳)发明牛痘苗奠定了基础。
.
14
天花病人局部痂皮 鼻 儿童
中国古代“种人痘”
.
15
2.经典免疫学时期 ( 18-20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人们对免疫功能的认识由人体现象的观察进入 了科学实验时期。
*牛痘苗的发明(Jenner,1798)
Edward Jenner (1749-1823)
.
Jenner种牛痘图
16
*减毒疫苗的发明
1879 Louis Pasteur
19 世纪末,随着微生物学的发 展,法国免疫学家巴斯德 (Pasteur)和德国细菌学家郭 霍(Koch)在创立了细菌分离 培养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 地科学研究,利用物理、化学, 以及生物学方法获得了减毒菌 苗,并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Pasteur 以高温培养法制备了炭 疽疫苗,用狂犬病毒在兔体内 经连续传代制备了狂犬病疫苗。 这些减毒疫苗的发明不但为实 验免疫学打下了基础,也为疫 苗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
免疫学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将PHA注射于受试者前臂屈侧皮内, 6-12小时后局部出现红斑硬结,24-48 小时达高峰,即为阳性反应,常用于检 测细胞免疫水平。
祝愿 同学 们前 程似 锦!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直接法
免疫荧光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
1、包被抗体 洗
1、包被抗原 洗
2、加抗原 洗
2、加抗体 洗
3、加酶标抗体 洗
3、加酶标抗球 蛋白
洗
4、加底物显色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4、加底物显色 ELISA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
用间接荧光法 检测CD4和CD8 T细胞
CD4/CD8正常 比值为1.7-2.0左 右。
细胞免疫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B细胞的检测
B细胞数量的检测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SmIg是 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因此是鉴定B细胞的可 靠指标。用抗SmIg抗体,借助直接免疫荧光法 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针对B细胞表面抗 原(CDl9、CD20、CD21、CD22等)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B细胞进 行鉴定和计数。
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生试验 原理与T细胞增生试验相同; 但刺激物主要为美洲商陆(PWM)、富
含SPA的金葡菌、细菌脂多糖等。
体内免疫学检测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是将放射性核 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 合的测定技术。具有灵敏、精确、特异性高、 易规范化及自动化等优点的一种先进的免疫 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金免疫技术(金标法)
祝愿 同学 们前 程似 锦!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直接法
免疫荧光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
1、包被抗体 洗
1、包被抗原 洗
2、加抗原 洗
2、加抗体 洗
3、加酶标抗体 洗
3、加酶标抗球 蛋白
洗
4、加底物显色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4、加底物显色 ELISA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
用间接荧光法 检测CD4和CD8 T细胞
CD4/CD8正常 比值为1.7-2.0左 右。
细胞免疫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B细胞的检测
B细胞数量的检测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SmIg是 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因此是鉴定B细胞的可 靠指标。用抗SmIg抗体,借助直接免疫荧光法 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针对B细胞表面抗 原(CDl9、CD20、CD21、CD22等)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B细胞进 行鉴定和计数。
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生试验 原理与T细胞增生试验相同; 但刺激物主要为美洲商陆(PWM)、富
含SPA的金葡菌、细菌脂多糖等。
体内免疫学检测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是将放射性核 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 合的测定技术。具有灵敏、精确、特异性高、 易规范化及自动化等优点的一种先进的免疫 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金免疫技术(金标法)
【基础医学】第十七章 肿瘤免疫
肿瘤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动物可对肿瘤产生免疫反应
免疫力可转移给其他动物
在一些患恶性肿瘤的人体内, 能检测到抗肿瘤特异性抗体。
小鼠抗肿瘤免疫的实验证据
小鼠抗肿瘤免疫的实验证据
免疫监视学说
Burnet提出抗肿瘤的免疫监视学说 机体免疫系统可监视肿瘤的发生,当细 胞发生癌变时即通过细胞免疫机制杀灭 肿瘤细胞,防止肿瘤的形成。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则易发生肿瘤
第三节 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的机制
一、肿瘤细胞方面的因素
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弱和抗原调变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被覆盖或被封闭 肿瘤细胞MHC-I类分子表达低下或缺失 肿瘤细胞表面缺乏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 肿瘤抗原的加工、递呈障碍 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TGF-,IL-10)
肿瘤细胞逃避免疫— 免疫原性弱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肿瘤特异性抗原(TSA) 是仅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 正常细胞的抗原。 TSA是通过动物的肿瘤移植排斥实验 发现和证实的,又称为肿瘤特异性 移植抗原(TSTA)。
用化学致癌剂MCA诱发小鼠的肿瘤
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发现和证实
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形成
正常细胞 RNA
野生型内 源蛋白
二、细胞免疫应答
1.T细胞 αβT细胞 CD8+CT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CD4+Th:分泌细胞因子,促进CTL的 活化,激活Mφ参与抗肿瘤作用。 γδT细胞:可杀伤对NK细胞不敏感的 肿瘤细胞,是免疫监视的第一道防线。
2.NK细胞
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发挥杀伤肿瘤细胞 的作用,是机体抵抗肿瘤发生和转移 的第一道防线。 3.Mφ:加工递呈肿瘤抗原;释放溶酶体 酶 和 NO 等 直 接 杀 伤 肿 瘤 细 胞 ; 通 过 ADCC 作用杀伤肿瘤细胞;释放多种细 胞因子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增强抗肿 瘤免疫。 4.DC:具有很强的递呈肿瘤抗原的作用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特异性免疫。
2. 组成 (1)屏障结构 皮肤和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2)吞噬细胞 吞噬、分解生物大分子,杀灭病原体。 (3)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抗体、补体、溶菌酶等
(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 特征 (1)个体出生后,由于接触抗原而获得。 (2)针对性强(特异性强),也称特异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免疫学(Immunology):
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有害生物 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 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 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1.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研究
减毒疫苗(鸡霍乱杆菌、炭疽杆菌、狂
犬病毒)
Pasteur
抗毒素血清(白喉杆菌外毒素、破伤风 杆菌外毒素)
2. 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细胞学说: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
体液学说:体液中产生了针对各种病原 微生物的相应抗体,并发现在试管中这 些抗体能与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发生凝集、 沉淀等现象。
抗原籍表位结合
相应淋巴细胞 表面受体
相应抗体
表位是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 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种类 分两类 (1)构象表位(决定簇)
①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 构象形成的;
②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 应答,称为功能性表位。
子物质。如药物、多糖、类脂等。
载体 赋予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分子,
即为载体。 半抗原 结合 某些蛋白质 抗原(完全抗原)
2. 组成 (1)屏障结构 皮肤和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2)吞噬细胞 吞噬、分解生物大分子,杀灭病原体。 (3)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抗体、补体、溶菌酶等
(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 特征 (1)个体出生后,由于接触抗原而获得。 (2)针对性强(特异性强),也称特异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免疫学(Immunology):
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有害生物 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 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 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1.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研究
减毒疫苗(鸡霍乱杆菌、炭疽杆菌、狂
犬病毒)
Pasteur
抗毒素血清(白喉杆菌外毒素、破伤风 杆菌外毒素)
2. 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细胞学说: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
体液学说:体液中产生了针对各种病原 微生物的相应抗体,并发现在试管中这 些抗体能与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发生凝集、 沉淀等现象。
抗原籍表位结合
相应淋巴细胞 表面受体
相应抗体
表位是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 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种类 分两类 (1)构象表位(决定簇)
①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 构象形成的;
②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 应答,称为功能性表位。
子物质。如药物、多糖、类脂等。
载体 赋予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分子,
即为载体。 半抗原 结合 某些蛋白质 抗原(完全抗原)
最新医学免疫学免疫调节精品PPT教学课件
20
❖ Th1和Th2细胞相互拮抗
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来调节免疫应答
Th1 → IFN-γ,介导细胞免疫为主 Th2 → IL-4,10 介导体液免疫为主
瘤型麻风患者Th2↑,IL-4阻止Mφ活化。 用IFN-γ干预, Th1↑,促Mφ活化, 杀伤胞内麻风杆菌,转为结核型麻风。
2020/12/8
抗CTLA-4抗体 对活化T所产生的CTLA-4起作用,维持T 活化的中、晚期,抗感染、抗肿瘤
2020/12/8
12
24h
共刺激分子CTLA-4分子的诱导性表达和对T细胞活化
的反馈性调节
2020/12/8
13
(二) B细胞表面的FcγR Ⅱ -B
抗BCR抗体
抗BCR的IgG抗体介导的抑制 Ag-Ab复合物介导的抑制
2020/12/8
9
抑制性受体和激活性受体 同时被交联 才发挥作用
交联
ITAM→ Src-PTK(酪氨酸磷酸化)
ITIM → PTP(脱磷酸化) 第一课件网在线
2020/12/8
10
激活性受体
I TAM → 招募PTK → 启动活化(先)
磷酸化
-
I T I M → 招募PTP → 抑制活化
-
抑制性受体
FcγRⅡ-B CTLA-4,PD-1,KIR KIR,CD94/NKG2A
γσT
Vγ9 Vδ2 TCR
肥大细胞 FcεRⅠ
CD94/NKG2A FcγRⅡ-B
2020/12/8
16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一、发挥调节作用的T细胞
在反馈性调节中居核心地位
分二类:P172 表17-2
2020/12/8
医学免疫学课件ppt完整版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分子的结构、功能及 其在免疫应答中的调控作 用。
免疫应答类型及特点
1 2 3
固有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 NK细胞等的作用机制及特点。
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的应答过程、特点及调控机 制。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抗体结构与功能特点
抗体结构
由四条多肽链组成,包括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 在一起。每条重链和轻链又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功能特点
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通过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来清除抗原 。此外,抗体还能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和介导ADCC等作用。
接种疫苗前需了解疫苗种类、接 种对象、禁忌症等相关信息。
接种疫苗后需注意个人卫生,避 免局部感染。
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 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一级预防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 致癌物质等措施,降低肿瘤发 生风险。
二级预防
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 期治疗,提高肿瘤治愈率。
识别病原体后,固有免疫细胞被激活,开始发挥免疫效应 。
效应阶段
固有免疫细胞通过吞噬、杀伤、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清除 病原体,同时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产生长期免疫记忆。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T淋巴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
01
胸腺内的发育
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迁移到胸腺后开始发育和分
化。在胸腺中,T细胞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以确保其既能识别外
来抗原,又不对自身抗原产生反应。
02
免疫应答类型及特点
1 2 3
固有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 NK细胞等的作用机制及特点。
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的应答过程、特点及调控机 制。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抗体结构与功能特点
抗体结构
由四条多肽链组成,包括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 在一起。每条重链和轻链又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功能特点
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通过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来清除抗原 。此外,抗体还能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和介导ADCC等作用。
接种疫苗前需了解疫苗种类、接 种对象、禁忌症等相关信息。
接种疫苗后需注意个人卫生,避 免局部感染。
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 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一级预防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 致癌物质等措施,降低肿瘤发 生风险。
二级预防
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 期治疗,提高肿瘤治愈率。
识别病原体后,固有免疫细胞被激活,开始发挥免疫效应 。
效应阶段
固有免疫细胞通过吞噬、杀伤、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清除 病原体,同时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产生长期免疫记忆。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T淋巴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
01
胸腺内的发育
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迁移到胸腺后开始发育和分
化。在胸腺中,T细胞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以确保其既能识别外
来抗原,又不对自身抗原产生反应。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免疫原性低,需与佐剂合用
(5)DNA疫苗的优缺点
优点: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大批量生产; 比传统疫苗安全; 性质稳定,易于保存、运输; 可生产多价疫苗,同时预防多种病原体感染。
缺点:是否整合至宿主基因组组,,诱导癌变? 长期持续表达是否诱导免疫耐受? 是否产生抗 抗DNA抗体?
(1)减毒活疫苗
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 卡介苗、口服小儿麻痹疫苗(糖丸)
优点:模拟自然感染,一般只需接种一次。 免疫原性强、免疫效果好
缺点:可能出现毒力回复突变
(1)减毒活疫苗
法国科学家 Calmette Guerin
牛型结核杆菌
Mycobacterium bovis
在胆汁中适应性生 长,充分减毒成为 预防肺结核的疫苗。
疫苗的临床试验
新疫苗的审核: 3期临床试验 I期:以新疫苗的的安全性为主 ;
Ⅱ期:以新疫苗的有效性为主; Ⅲ期:证明新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免疫保护性为主。
第二节 免疫治疗
� 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 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 细胞因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 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一、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LOGO 第十七章 免疫学防治
2014-6-11
本章重点
� 掌握免疫预防的基本要求以及人工主动免疫和人 工被动免疫。
� 熟悉计划免疫和新型疫苗及其发展,疫苗应用。 � 了解免疫治疗的分子治疗、细胞治疗以及生物应
答剂与免疫抑制剂应用。
免疫学防治
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手 段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 疾病目的的措施。
类毒素是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制成。 如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类毒素疫苗
(4)亚单位疫苗
提取或合成天然微生物某些成分的亚单位(如外壳的特殊 蛋白结构)制成的疫苗。如:乙肝疫苗、 、HPV(宫颈癌) 疫苗;细菌荚膜多糖疫苗等。
乙肝病毒(HBsAg)
HPV病毒(L1蛋白)
优点:副作用小、更为安全、稳定
我国推行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年龄
出生时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疫苗
年龄
卡介苗、乙肝疫苗
8个月
三价脊髓灰质炎疫苗1
1.5-2岁
三价脊髓灰质炎疫苗2, 百白破1
4岁
三价脊髓灰质炎疫苗3, 百白破2
7岁
百白破3
12岁
疫苗
麻疹疫苗 百白破4
三价脊髓灰质炎疫苗4 卡介苗、麻疹疫苗、白 破二联疫苗 卡介苗(农村)
置于含胆汁的 培养基,逐渐 增加胆汁的浓 度
13年 230次传代
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
(2)灭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 化方法灭活制成。又称“死疫苗”。
如:流感疫苗、甲肝疫苗 优点:安全 缺点:免疫原性较差,主要诱导特异性抗体的
199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edImmune/Abbott
Synagis®
Viral Respiratory Disease
1998
Genentech/Roche
J&J Novartis
Herceptin® Avastin ® Remicade® Simulect®
产生;需加强免疫。
流感疫苗制备流程
死疫苗和活疫苗的比较
区别点 制剂特点 接种剂量及次数 副作用 保存及有效期
免疫效果
灭活疫苗 死、强毒株 较多,2-3次 较大 易保存,较稳定
较差,维持数月至2年
减毒活疫苗 活、弱毒或无毒 较少,1次 较小 易失效,4℃保存 较好,维持3-5年或更 长
(3)类毒素疫苗
� 丙种球蛋白( (g-globulin) 胎盘丙种球蛋白、人血浆丙种球蛋白 来源:健康人静脉血 健康产妇胎盘血(脐血)
用途:用于多种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治疗先天性丙种 球蛋白缺乏症,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性和病
毒性疾病的疗效
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美国FDA批准生产用于临床治疗的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防治
自然免疫
主动
被动
人工免疫
主动
被动
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
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
胎儿或新生儿从母 体获得抗体
注射疫苗
注射抗体或细 因子
获得免疫的途径
� 主动免疫 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
使机体自身产生抵抗疾病的能力。 � 被动免疫
� 抗毒素 素(antitoxin) 用细菌外毒素多次免疫马后获得免疫马血清,血清中
含有大量能中和该外毒素的 的IgG类抗体,经浓缩纯化获得 毒素。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
用途:治疗、紧急预防 � 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来源:恢复期病人、含高效价特异性抗体的供血者 接受类毒素和疫苗免疫者的血浆
一、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Company Name
Name of Product(1) Indications
Date of FDA
Approval
Ortho Biotech J&J/Eli Lilly
Orthoclone-OKT® ReoPro®
Organ Transplant Rejection Acute Cardiac Conditions
1986 1994
BiogenIdec/Genentech/Roche Rituxan®
Non-Hodgkin’s Lymphoma
1997
BiogenIdec
Zevalin™
Non-Hodgkin’s Lymphoma
2002
PDLI
Zenapax®
Acute Transplant Rejection
将对疾病有免疫力的供者的免疫应答产物转移给 受者,或自体免疫细胞体外处理后回输自身,以预防 或治疗疾病。
第一节 免疫预防
一、疫苗
1、概念 疫苗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 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疾病的人工主动免疫制 剂。
一、疫苗
2、疫苗的基本要求
安全
有效
实用
包括:细菌疫苗、病毒疫苗、原虫疫苗、肿瘤疫苗等
疫苗的主要保护机制—中和抗体
Vaccination
Th
B 7
MHC-II
CD2 8
CD4
TCR Th
ICAM LFA-1
APC
Th
分泌细胞 因子
Th
CD40L CD40
B
BCR
抗 原
Bm 浆细胞
B B B
3、疫苗的分类
� 减毒活疫苗 � 灭活疫苗 � 类毒素疫苗 � 亚单位疫苗 � DNA疫苗 � 可食用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