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doc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4.与本文相关的成语是什么?
5.你还能说出哪些有关学习的名言?
三读:读出语气(情味),体会人物形象
孙权: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定,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可以看出孙权对部下要求很严格,同时又对吕蒙寄予厚望,希望他学成之后能更好地辅佐自己。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在以后独立阅读文言文时,能够自行借助注释和查找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这是一个长期的文言文学习过程,在本课中积累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语气词等。
考纲要求及Leabharlann 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惊叹语气。鲁肃对吕蒙的才略大增既惊叹又赞许。(这一句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进步)
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感叹语气。吕蒙对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吕蒙和鲁肃同朝为官,对话有调侃的意味。
分析总结人物形象。
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
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知错能改,坦诚豪爽);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4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 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4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 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积累相应的文言知识。
课题
第一单元(章)第4课:孙权劝学
本课为_2_课时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作品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的智慧,并且学会用现代社会观念审视古代文学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侧面描写)鲁肃叹学(惊赞)——结友,非复吴下阿蒙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重难点
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
提炼的课题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目标和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设计)
媒体作用
回顾旧知
自主探究
1、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
(2)孙权二劝
(3)鲁肃叹学
生交流:找出相关句子试读感知语气。
师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对话中有一种调侃的意味。

七年级语文下册15《孙权劝学》(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5《孙权劝学》(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5.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赞扬
了吕蒙学有所成的事迹,表现了孙权关心部下,耐心劝学,不一权势压人的行为,突出
了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来劝勉人们勤奋学习。

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
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重点课尤其重要。

3、中招考点: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4、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
1.通过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能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能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
五、限时训练
以今天的课堂发言为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4.2《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统编七下语文精品教案课件】

4.2《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统编七下语文精品教案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感悟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1、揣摩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赏析人物。

2、从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启示,感悟道理。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会抓住文本信息来分析人物形象。

2、明白学习会改变人生的道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齐读,同学们已经读得很流畅了,想要读好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人物情感,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读”。

二、品读读出语气,赏析人物请你揣摩人物语言,选择一处你读得最好的,读一读,并说一说你读出了怎样的语气,读出了人物什么情感。

1、选择朗读,揣摩语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语气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表否定,要重读强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透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赏析人物,概括特点、完成表格(1)、注意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2)、说说这些对话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你从人物刻画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人物情节个性特点语气特点孙权劝学关心下属,严格要求语重心长,善劝吕蒙就学虚心勤学,小有所成自豪坦然幽默鲁肃赞学性格爽朗,敬才爱才风趣幽默敬佩三、悟读感悟探究,获得启示经过初读,译读,品读,同学们把握了课文的情节,人物的情感,相信大家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都有很大收获,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请你用下列句式说一说你的收获:我从孙权身上学到了(待人、治学、读书方法)我从吕蒙身上学到了我从鲁肃身上学到了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从文章的写法中我学到了……课后请同学们整理在笔记本上,可以合作完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习描写人物对话。

4.让学生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学习描写人物对话。

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1.提问文学常识2.提问常用文言词语就: 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当: 但当涉猎当窗理云鬓可: 不可不学皆有可观者以: 辞以军中多务以钱币乞之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为二、阅读文本,关注人物对话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2.最初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什么?4.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研讨与赏析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表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生动再现人物对话的过程。

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说“我军中事务多,实在没有时间。

” 。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鲁肃()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四、根据对话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五、总结积累1、小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积累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六、拓展练笔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对话小宇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他)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你准备怎样来规劝。

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写一段对话。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孙权劝学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在学习中保持动力和热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1.孙权劝学的重要性;2.如何保持学习动力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1.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小故事或名人轶事引入孙权劝学的主题,唤起学生的兴趣。

2.孙权劝学的内涵: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原因和重要性,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保持学习动力:讲解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4.克服学习困难:探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指导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5.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热身活动引入孙权劝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老师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习困难和挫折的克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5.启发:老师给予学生鼓励和启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或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践行孙权劝学的理念。

六、教学反馈1.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和反馈,在学习中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继续前行。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和学习效果。

七、课堂延伸1.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位名人或故事,结合孙权劝学的理念进行撰写心得体会。

2.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一份孙权劝学的标语或海报,展示在班级中。

八、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案例,以便讲授和引导学生讨论。

2.学生准备纸笔以及必要的学习工具,用于课堂记录和活动完成。

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重点与难点(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利用多媒体)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名同学介绍)(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孙权劝学》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 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二、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一: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并理解课文。

1.孙权的谈话。

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3.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4.在上述基础上,自己表演朗读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任务二:梳理文章结构孙权劝学孙权→劝→吕蒙←赞←鲁肃(语重心长)(自豪、自得)(惊讶、赞叹)关爱部下虚心接受意见爱才好学勤学、刻苦敬才善劝(三)精读课文,品味探究任务三: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1.“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谈谈你的理解。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四)背诵课文任务四: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请背诵课文(五)反思总结我的收获:我的疑问:三、效果检测【课后巩固】请说出文中的两个成语【提高训练】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_七年级语文教案

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_七年级语文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_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复习: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翻译下列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表演,用课文的话表演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要求:a、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

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b、朗读者按照小组意见朗读。

表演要求:a、根据文章的情节结构安排幕次、场次b、注意详略的分配c、情节可以课文为蓝本作适当的想象可按图发挥想象表演: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三、理清思路:(一)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议论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劝坚定有力不急不恼推心置腹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鲁肃大惊吕蒙自信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四、分小组讨论问题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讨论后明确1.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1.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重点)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难点)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品析语言,体会心理引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一文,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请结合背景分析孙权为何劝吕蒙学习?原文: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教师展示助读资料。

【主要人物】孙权:英勇果断,胆略过人。

东汉末,继承其兄孙策之位,据有江东六郡,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

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

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

鲁肃:治军有方,深谋远虑,见解超人,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

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链接材料】公元208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初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0年,周瑜病死。

去世前写信给孙权。

一是分析了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三国鼎立,未知事态发展动向;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

鲁肃成为孙权的谋佐。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大将,16岁进入军营,以胆气著称,战功卓著,但颇为轻狂。

为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

“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明确:一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当时三国鼎立局面刚刚形成,东吴局势不稳定,国家需要能文能武的将领;二是吕蒙更好履职的需要。

吕蒙长于带兵打仗,但差于文治,又“当涂掌事”,为更好履职,便“不可不学”。

2.找出孙权“劝学”的具体语句,并分析他是如何劝说成功的?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目的、方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精炼地概括文章内容。

2、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重点)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4、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难点)教学重点: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教学难点: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教学资源及方法:PTT课件;朗读法讲授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学情分析:《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

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教材分析:我认为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

“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

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

教学流程: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扫清了文字障碍,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读懂文意。

这节课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学习。

PPT出示学习目标。

1、精炼地概括文章内容。

2、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重点)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4、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难点)学生接力背课文学习目标简单地概括为:板书: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一、写什么问题引领:1.本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随意回答,如果答不好,教师再出示提示2.出示"钥匙1”怎样概括故事内容?××人做××事提示:本文有几个人物?分别做了什么事?四号同学回答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二、怎样写问题引领: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出示“钥匙2”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学生抢答:语言(对话)2.孙权劝吕蒙学习用了什么句式?语气如何?孙权从哪些角度进行劝说?小组合作、讨论回答方式:读句子,说出句式和语气。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
1.理解“孙权劝学”背后的教育理念;
2.掌握孙权劝学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3.提高学习动力与学习效率;
4.培养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孙权劝学”的背景及意义;
2.孙权劝学的核心方法与技巧;
3.如何运用孙权劝学提高学习效果;
4.孙权劝学在日常学习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与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对学业和未来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学习态度与方法的问题。

第二步:学习
1.孙权劝学的核心概念:勤奋、有恒、有恩;
2.孙权劝学的方法和技巧:制定学习计划、拓展学习资源、合理安排时
间、定期总结反思。

第三步:实践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
2.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尝试运用孙权劝学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步: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实际意义,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应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通过以“孙权劝学”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方法与态度,培养其
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孙权劝学”的理解,提高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每位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在下节课前着重实施;
2.每位学生记录下自己在实施学习计划中的收获与感悟,准备在下节课
分享。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能在学习中受益,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

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市外国语石峰学校学部年级教学设计
主备:陈建新审核:
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班级时间:课时教学内容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1、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2、理解人物形象极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极其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流
程自

一、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
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充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
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
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
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

(课件显不二句话)①“不可不
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
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又
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
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
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
有何作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
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
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
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个性化修



三、合作探究
1、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
果如何?(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
得更准。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
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
教学中心审核: 备课组长签字: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 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 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 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2、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孙权 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 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不可不学(必要性) 3、说说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反 馈 1、 自由朗读,背诵课文。

2、 完成学法课堂探究和课堂提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