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2细菌》word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细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二、重点和难点:①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细菌的发现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2、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
3、知道了解巴斯的实验。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1、过渡:细菌很小,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2、细菌图片展示。
(三)细菌的生殖: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2、课件展示。
(四)课堂练习:(五)作业:附板书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2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分类、对比等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
难点:区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图钉不同放大图片,意识到细菌是很微小的,细菌除了小还有哪些特点?微小的细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通过这几个问题。
顺势引出课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新课讲授1.细菌的形态教师描述:十亿个细菌堆叠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
提问:想观察到这么小的细菌需要借助什么结构呀?(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教案(共3课)(2022新版)
第二单元微生物4.细菌和病毒【教学目标】1.指导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式获取细菌和病毒的信息。
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流感和痢疾等疾病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
4.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能做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疾病预防中。
【教学重点】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学生对细菌和病毒不陌生,但认识上很模糊,对它们的大小、分类、与人类关系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认识,有一定难度,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和直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教学过程】一、情境聚焦,发现问题1.单元导读,整体感知。
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微生物?哪里有微生物?为什么称之为微生物?2.发现本单元中主要学习的几种微生物。
3.师:谈谈你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
引入并板书课题《细菌和病毒》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细菌和病毒1.资料展示:细菌和病毒的资料。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2.认识细菌指导学生观察细菌的形状、颜色、分布等。
小组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模拟细菌繁殖,体会细菌繁殖速度之快。
教师引导根据细菌的形状,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类。
师生总结:细菌很小,繁殖很快,细菌分三类。
3.认识病毒指导学生观察病毒的形状、结构等。
比较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病毒结构的异同。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根据病毒的寄主,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三类。
师生总结:病毒极小,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分三类。
(二)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探究:细菌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按照细菌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进行分类:食品发酵、增加土壤肥力、生物制药、生产沼气、生物制药属于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使人致病和食品腐败属于有害的一面。
2.探究:病毒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按照病毒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制成疫苗生物制药属于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使人致病属于有害的一面。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细菌
细菌的代谢与能量转换
分解代谢
细菌能够分解有机物获取 能量,如分解糖类物质产 生乳酸或乙醇。
合成代谢
细菌能够利用分解代谢产 生的能量合成自身所需的 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 。
能量转换
细菌通过氧化磷酸化等方 式将分解代谢产生的化学 能转换为ATP等高能分子 形式。
03
细菌与人类生活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细菌》这一课,学 生可以了解细菌的特点、功能 和作用,从而增强对生命科学 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 究性学习、实验操作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 践能力。
学习《细菌》这一课可以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思 维方式,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 素质。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特征
学习根据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生化特性等特征进行分类 的方法,了解常见细菌的分类归属。
05
结论与展望
总结细菌的特点与重要性
细菌是微小的生命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生物体内,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 生重要影响。
细菌具有多种形态和特性,如球形、杆形、螺旋形等,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功能 。
细菌在自然界中发挥着分解作用,参与物质循环,同时也有益于人类,如发酵、制 药等领域的应用。
巴斯德与细菌学的创立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了细 菌的存在,并提出了细菌与疾病之间 的关系,开创了细菌学的研究。Leabharlann 细菌的种类与分布细菌的种类
细菌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细菌 有上千种,根据形态、染色等特 点可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等
。
细菌的分布
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包括 土壤、水、空气等,同时也在人体 和动物体内存在。
(完整word版)《细菌》教学反思
《细菌》教学反思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成功之笔: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让学生观看存在于人体中的细菌图片以及我们生活范围内细菌存在的实例,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整个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引导,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比较等各种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
同时我也注重了生物学科的特点,适当的抓住机会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对于能帮助学生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容,我做了大胆补充。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把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对生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和生活的脱节,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学生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影响实际教学的效果。
改进措施:本节课在探究性学习各个环节中,我应注重发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
及时的给予学生准确的富于指导性的引导、点拨和评价。
(完整word版)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六枝特区二中杨国莲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繁殖方式,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
《细菌》一节是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基础上对细菌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是第一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第三节《真菌》的学习中,又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作对比,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结构,为学习细菌结构做了相关知识的铺垫。
由于细菌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提供简单易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2)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五、说教法:本节课采用自学、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六、说学法: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掌握重难点。
说教法过程(一)新课导入: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青岛小学科学六上《2细菌》word教案
第二课细菌教学构思: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 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2. 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 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教学目的:1. 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 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师: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师: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师: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生:是单细胞.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植物细胞在结构是什么样的?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师:你所观察到的细菌有细胞核吗?生:没有.生:有细胞核但不完整.(使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图,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孢有保护作用.)(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师:谁知道米饭为什么会变味?估计夏季在室温下米饭多长时间会变味?生:因为米饭中有细菌,细菌繁殖速度快.一天的时间米饭会变味.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那么,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生:因为米饭有营养.生:因为米饭里有糖.生:因为细菌也是生物,也要吃食物,也要消化.师: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生:细胞分裂.师:细菌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生:现实生活中细菌能繁殖这样多吗?师:不可能.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生:流行性感冒传播速度快是不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你问得真好,说明你的思路很开阔,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都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所以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我要说流行性感冒有的是由细菌引起的,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生:病毒不是细菌,冬天细菌繁殖也这么快吗?生:不快.师;同样是细菌,冬天和夏天繁殖速度为何不同呢?生:因为,细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生:在夏天为什么腌肉、罐头能长时间地保存?生:腌肉中盐分比较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腌肉可长时间的保存.罐头经过高温消毒灭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没有氧气细菌无法繁殖.师:我们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就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师:大家回忆一下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生:自养.师:(展示水绵图)大家想想细菌和水绵的营养方式是否一样?生:不一样,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靠摄取现成的营养来生活.师:同样是摄取营养,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引起痢疾,枯草杆菌却使枯草腐烂,如果将两者的生活环境改变一下,那么它们是否还能生存?生:能,因为细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生:能,因为细菌适应环境能力强.师:不能,因为痢疾杆菌只能寄生在生物体内,而枯草杆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体内.师: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现在,同学们总结一下细菌包括哪两种异养方式?生:寄生、腐生.师:细菌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见,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但是同学们真的很聪明,一想到身边的有关细菌的例子,就能理解细菌的生活习性,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师: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生:地球上一些细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师:一提到细菌就感到害怕和厌烦.这种观点全面吗?生:不全面.师: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呢?生:细菌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比如,有些细菌能帮我们清垃圾,乳酸菌能制酸牛奶,醋酸杆菌能制醋.生:枯草杆菌能分解枯草.生:我认为细菌多数还是有害的,如,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师:既然大家各持已见,到底细菌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我们把讨论留到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大家看如何?生:太好了.。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3)
细菌和病毒【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五、作业:回家制作酸奶。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发霉与防霉》教学设计
教师提问:你们从资料卡中知道了哪些知识?
教师对学生思考、交流情况进行评价。
(三)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细菌、病毒、食用菌等科学观念有更深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以及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热爱科学的态度责任。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3)由于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思维差异,评价时对观察记录不全面的同学或小组进行耐心引导,适时采用激励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进程,运用延迟评价,将评价延伸到课后。
5.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设计的过程,进行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设计时有哪些好的做法,有哪些忽略的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小组的想法、做法有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什么是好的实验设计。
(二)发霉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什么是发霉?
教师出示发霉的馒头、橘子、香蕉、鞋子和书本的图片。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观察教师出示的图片,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探讨,并将交流讨论后的结果进行记录。
汇报讨论的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进本课的内容,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逐步深入。
《细菌》教案设计及反思
《细菌》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2. 使学生掌握细菌的分类和繁殖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特征。
2. 细菌的分类和繁殖方式。
3.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繁殖方式。
2. 教学难点: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出细菌这一主题。
2. 讲授细菌的基本特征:介绍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3. 展示细菌的分类和繁殖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细菌及其繁殖方式。
4.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以考虑采用更多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个别环节仍需改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细菌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如微生物发酵、生物制药等。
2. 探讨细菌在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细菌基本特征、分类和繁殖方式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3.2《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3.2《细菌》教学设计课题:《细菌》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细菌》教学设计一、学生情况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对生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有一定的耳闻,但对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了解较少,且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喜欢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
同时,他们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新教材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三章《微生物》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营养方式、呼吸方式、繁殖方式)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对细菌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繁殖方式。
列举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有益和有害方面。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图片和显微镜下的细菌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尝试通过分析资料、讨论等活动,总结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与探究细菌分布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细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细菌的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繁殖方式。
《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细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的内容,这课内容包括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三部分。
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平铺直叙的讲解恐怕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根据他们喜欢上网、动手实践强的特点,对教材作认真的解读和适当的重组后,教学内容重新分为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细菌的休眠体——芽孢六个小内容,层层推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力求通过互联网中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生殖。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接着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舒肤佳的广告视频、“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形态图片、“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芽孢形成和萌发视频、细菌生殖图片、细菌生殖过程视频。
《细菌和真菌》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 (4)
细菌和真菌考点扫描考点扫描:1、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概述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2、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
4、常见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特点。
5、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应用。
6、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7、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的中的作用,食品腐败的原因及保存方法。
重点1、细菌的发现、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特点。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应用;难点 1、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考点扫描一、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一〕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出示长霉的食物,腐败的水果这些实物〕,随着气温的升高,为什么这些食物腐败变质的时间越来越短为什么呢?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征是怎样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是什么?我们人类又是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呢?导入课题让学生明确本章内容的考点。
(出示幻灯片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非常广泛,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些菌落,细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培养细菌和真菌呢?〔出示幻灯片3〕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上内容并让学生展示。
我们培养的是细菌的菌落,单个的细菌我们用肉眼能看到吗?那么细菌最先有哪位科学家发现的?结构特点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完成并展示。
我们着重的复习一下细菌的根本结构。
〔出示幻灯片5〕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
学生思考并答复。
学生明确考点。
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并展示。
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并讲解。
用贴近生活实物调动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细菌真菌的存在。
培养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细菌3、真菌〔二〕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三〕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二、典型题例例1〔2021年〕例2〔2021年〕小结三、智能检测那么真菌的特征有哪些呢?〔出示幻灯片6〕让学生答复。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单元备课《细菌与病毒》教学设计
“微生物”单元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根据某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细菌和病毒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认识生活中常用的防霉方法。
●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害,也有益。
科学思维●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探究物体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霉,培养天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探究实践●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细菌、病毒、蘑菇和木耳等微生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馒头发霉条件的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能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态度责任●能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核心任务】●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霉、防锈等技术的应用。
【课时安排】4.细菌和病毒1课时5.蘑菇和木耳1课时6.发霉与防霉1课时第1课时(《细菌和病毒》)【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与要求】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5~6年级: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②根据某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细菌和病毒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式获取细菌和病毒的信息。
探究实践: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微生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态度责任: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能做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疾病预防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文字:有些生物个体十分微小,肉眼看不见,在土壤、空气、自然水域及生物的身体内外都存在着,与人类的健康关系密切。
《细菌》教学设计(精选4篇)
《细菌》教学设计(精选4篇)《细菌》教学设计篇1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其次节细菌(1课时)老师寄语:科学上宏大的发觉,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学习目标:1、学问目标:知道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想出细菌的养分方式。
2、力量目标:通过推想细菌的养分方式,提高规律推理力量。
3、情感目标:了解细菌发觉过程和巴斯德的试验,认同科学进展与技术的进步亲密相关。
重难点:重点是“细菌的形态和结构”,难点是细菌的生殖。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由于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初,微小的细菌又是如何被发觉的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阅读列文虎克发觉细菌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仔细阅读课本整节内容,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噢,10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1、细菌的发觉:(1)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谁?被称作“微生物学之父”的又是谁?(2)巴斯德通过闻名的“曲颈瓶试验”向世人证明白什么?2、细菌的形态、结构:(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它们是群居生活的吗?(2)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有哪些特别结构?(3)细菌结构与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区分?(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作用是什么?3、细菌的生殖:(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方式?(2)细菌无处不在的缘由是什么?三、拓展创新1、植物的养分方式是什么?试推想细菌的养分方式与植物有什么区分?2、细菌的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四、归航拾贝(清点今日的收获!)五、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b 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c 在相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d 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2、没有真正细胞核而又有其他细胞结构的生物是()a 噬菌体b 乳酸菌c 酵母菌 d草履虫3、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a 球菌b 杆菌c 螺旋菌d 芽孢4、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a 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b 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c 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d 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5、细菌的发觉得益于()a 科学家的勤奋观看b 观看者的细心c 显微镜的消失d 细菌分布非常广泛6、细菌的发觉者是()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b 荷兰人列文虎克c 中国人李时珍d 英国人珍妮左多(二)非选择题1、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和生存条件。
3.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二)能力目标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三、教学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四、教学准备教师:培养皿、牛奶、琼脂、无菌棉签、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打火机、高温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标签、免洗洗手液、配制培养基、录制视频、制作课件学生:家中发霉的食物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现代养鸡场的照片,养鸡场又不是医院,饲养员为什么穿着白大褂?进入养鸡场前还要进行消毒处理?引发学生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质都会发霉变质,同学们家中有哪些物质发霉了么?请同学们展示。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二)菌落图片展示一张钉子的表面,放大30000倍才能够看清钉子上的细菌,除了蘑菇等大型真菌外,全部的细菌和大多数真菌个体都很小,我们能看到的其实是它们的集合体,引出菌落的概念。
1.学生阅读教材67页,分组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2.教师展示菌落图片,找学生判断图片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通过教材的阅读和图片菌落的比较,同学们基本上能够区分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明确可以通过菌落大小、表面形态、颜色等综合分析菌落的类型。
明确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集合体。
(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教师播放细菌真菌分布的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知道,哪怕在300°以上的热泉中仍旧有细菌真菌的存在,从而引出细菌真菌分布广泛,无处不在。
(四)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推测出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 (10)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谈谈对本课的构思过程,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1.教材分析:首先来进行来分析教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生物学》第五单元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
本节知识点清晰,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为主线,依次呈现细菌和真菌对于动植物的重要性。
书中的大量图片符合中学生的喜好,内容看似简单,但是让学生辩证看待这些作用还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材料,合理规划教学时间,认真组织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在本节的课后有科学技术社会板块,讲述了“以菌治虫”,教师要把这一块重视的带入课堂,提高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兴趣。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并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其次,通过细菌和真菌三种作用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三种生活方式:腐生、寄生、共生。
2.2能力目标: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方式与作用的相关性。
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同时教育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3.教学重点、难点3.1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并能辨别细菌和真菌的三种生活方式:腐生、寄生和共生。
在书本上只给说了共生的名词解释,但是我认为教师应该把腐生、寄生如共生般重视的讲出来,这样有利于我的教学方法“对比教学”的实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3.2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细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细菌》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细菌》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细胞结构之后,进一步了解微生物世界的重要一课。
本课内容包括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生存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细菌这一微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本课内容不仅是微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来学习细菌特性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细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1.细菌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结构的基础知识,但对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
学生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观察和分析微观生物的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细菌的微观结构和功能产生困惑,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像和模型来辅助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等内容。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图片和实物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细菌
教学构思:
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 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 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 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教学目的:
1. 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
师: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
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
想到
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
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
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
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
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
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
师: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
师: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生:是单细胞。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植物细胞在结构是什么样的?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师:你所观察到的细菌有细胞核吗?
生:没有。
生:有细胞核但不完整。
(使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图,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细
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孢有保护
作用。
)
(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
师:谁知道米饭为什么会变味?估计夏季在室温下米饭多长时间会变味?
生:因为米饭中有细菌,细菌繁殖速度快。
一天的时间米饭会变味。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那么,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
生:因为米饭有营养。
生:因为米饭里有糖。
生:因为细菌也是生物,也要吃食物,也要消化。
师: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
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
生:细胞分裂。
师:细菌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
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
)
生:现实生活中细菌能繁殖这样多吗?
师:不可能。
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
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
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
生:流行性感冒传播速度快是不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你问得真好,说明你的思路很开阔,能把我们所
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都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所
以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但我要说流行性感冒有的是由细菌引起的,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
生:病毒不是细菌,冬天细菌繁殖也这么快吗?
生:不快。
师;同样是细菌,冬天和夏天繁殖速度为何不同呢?
生:因为,细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
生:在夏天为什么腌肉、罐头能长时间地保存?
生:腌肉中盐分比较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腌肉可长时间的保存。
罐头经过高温消毒灭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没有氧气细菌无法繁殖。
师:我们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就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
保存时间。
师:大家回忆一下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生:自养。
师:(展示水绵图)大家想想细菌和水绵的营养方式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靠摄取现成
的营养来生活。
师:同样是摄取营养,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引起痢疾,枯草杆菌却使枯草腐烂,如果将两者的生活环境改变一下,那么它们是否还能生存?
生:能,因为细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生:能,因为细菌适应环境能力强。
师:不能,因为痢疾杆菌只能寄生在生物体内,而枯草杆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体内。
师: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
现在,同学们总结一下细菌包括哪两种异养方式?
生:寄生、腐生。
师:细菌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见,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但是同学们真的很聪明,一想到身边的有关细菌的例子,就能理解细菌的生活习性,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
生:地球上一些细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师:一提到细菌就感到害怕和厌烦。
这种观点全面吗?
生:不全面。
师: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呢?
生:细菌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比如,有些细菌能帮我们清垃圾,乳酸菌能制酸牛奶,醋酸杆菌能制醋。
生:枯草杆菌能分解枯草。
生:我认为细菌多数还是有害的,如,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
师:既然大家各持已见,到底细菌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我们把讨论留到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大家看如何?
生: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