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的起源_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8f2f559b6648d7c1c74695.png)
了解我国在 探索生命起 源问题上的 重大成就。
-可编辑修改-
。
总结
小结本课内容。
依照板书回忆本 思维方法总
研 究 生 命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有机生命体的演化过程 课所学,体会科 结
起 源 的 意 中具有很多的偶然性。并不是有这种环境,有这 学探究的主要过 情感提升
义
种形成条件,就一定能产生生命。有人曾经比喻 程。
说,生命起源就好比是游泳池中散布的金属、橡 体会生命产生的
胶、汽油等在一阵台风后组装成一辆奔驰车。因 艰难,形成爱护
此我们可以想像,这个生命起源的过程是非常艰 地球,珍爱生命
难而幸运的。我们不能奢望地球上第二次的生命 的观点。
起源,所以,希望我们大家能够一起爱护我们的
地球,珍爱每一个生命。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问题:生命如何产生?
假设:化学进化论
(生物) ← (严整结构)← 生物大分子← 有机小分子←无机小分子
回忆以前的知 识,思考并回答 问题
小组活动:阅读 并分析资料,筛 选证据。 (分析每个证据 分别支持了该假 设的哪个阶段) 思考 回答问题
了解我国在探索 生命起源问题上 的重大成就。
由于缺乏相 关化学知识, 化学进化论 对于学生理 解起来有困 难。这个环节 使学生利用 已知建构新 认知,突破难 点。
单、分子更小的物质是什么? 板书:生命←类似细胞的结构←有机大分子←有 机小分子←无机小分子 给出多分子体系这个概念,介绍这个假说是目前 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是 1924 年奥巴林首先提出的,称为化学进化论。 播放视频《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 Q:上述过程是我们做出的假设,如何让这个假 设有说服力? T: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材料,筛选出合 适的证据来支持这个假设。 根据资料,进行提问: Q:(1)原始地球是什么样的?能提供哪些无机 小分子? (2)原始地球的状况是科学家自己看到的吗? (不,是科学推测) (3)科学家是凭什么进行推测的?(地质学研 究成果) (4)有什么样的证据能证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 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市可能 实现的? (5)关于米勒实验的问题 (6)哪些证据能够支持从有机小分子形成生物 大分子是有可能的? (7)关于生物大分子能形成类似细胞的结构的 证据有哪些? (8)原始生命可能是在什么时间形成的? (9)资料中缺少哪个阶段的证据? 从阅读资料中提取出关于我国成就的内容进行 展示。 图片展示: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 核酸分子图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73413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5.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a33d2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3.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理解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教学重点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教学难点理解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怎样的?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呢?其实这些问题我们虽然无法通过亲眼观察或模拟实验得到答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前人的实验或现有的资料来了解几亿年前的地球。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新的一章——生物的进化。
我们先来一起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出示学习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理解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学生阅读教材51页的科学方法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推测?2、推测需要哪些要求?二、学生阅读教材51—52页的资料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地球上生命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2、你能总结出生命的起源有几种说法?3、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4、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4、米勒的实验装置几个部分各模仿了原始地球的哪些条件?5、根据米勒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样的推测?6、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部分有机物,可以作出什么推测?三、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讲解四、学生阅读教材53页的内容,了解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以及原始生命的形成的过程。
(四)、总结反思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巩固练习1、原始的地球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别,那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A、水蒸气、氨、甲烷等B、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C、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D、水蒸气、氧气、氮气等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A、小分子有机物B、大分子有机物C、小分子无机物D、原始生命3、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陆地上D、大气层中4、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学家是()A、爱因斯坦B、米勒C、爱迪生D、牛顿5、下列哪一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的A、氨B、水C、氧气D、氢6 、生命起源的过程是()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7、米勒的实验证明了()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六)作业布置完成绩优学案55页练习题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二、原始地球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2知识目标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能力目标1、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学说)的大致过程;2、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49737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3.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理论。
2. 让学生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的详细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和过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特征1.1 生命的定义1.2 生命的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2.1 原始地球环境2.2 化学进化论2.3 智能设计论第三章: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3.1 生命的起源过程概述3.2 生命的起源过程详细解析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关系4.2 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第五章: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5.1 生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5.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六、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科学6.1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6.2 地球生命的宜居条件6.3 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应用七、天体生物学与生命起源7.1 天体生物学的概念7.2 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7.3 地外生命探索的进展与挑战八、生命的奇迹与生命科学的未来8.1 生命的奇迹:极端环境中的生命8.2 生命科学的未来:合成生物学与人工生命8.3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责任九、实验与探究:模拟生命起源9.1 实验设计:从无机物到有机物9.2 实验操作: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环境9.3 结果分析与讨论:探索生命起源的可能性10.1 生命的起源:一个未解之谜10.2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命的定义与特征: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征是探讨生命起源的基础。
学生应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并能够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d34ff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c.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篇一」1.化学起源学说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2) 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②米勒的模拟实验A过程: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练习】1、科学家米勒是()A、法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火山喷发形成B、不含氧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温泉B、岩层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水中有氧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水是营养物质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亿年A、10B、40C、80D、100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氢B、水C、氨D、氧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A、喷射的火山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二氧化碳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12、米勒实验证明了()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A.自养、有氧呼吸B.异养、无氧呼吸C.自养、无氧呼吸D.异养、有氧呼吸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人教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c7020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a.png)
3.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检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理解,确保他们能够准确解释其价值,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存的依赖性。对于不准确或不完整的答案,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起源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命起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5.创新与实践: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
6.情感态度:通过学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学生将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生命。
内容逻辑关系
2.生物的进化②:学生将学习生物的进化过程,以及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和生物遗传学。他们将了解到生物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关键的词汇,如“进化”、“化石”和“遗传学”。
2.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过程;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生物进化树,展示生物的进化过程;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8353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b.png)
1.物质中,在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是( )
A 烷 B氨 C 氧气 D 水蒸气
2.根据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实验获得的证据,可以推测( )
A 原始地球条件可以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B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C 甲烷、氨、氢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D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下列各阶段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证实的是( )
本节内容对生命起源的观点介绍较少,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使学生体验到自我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比较感兴趣,而且通过课外阅读和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地球上生物的起源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是学习本节的优势。然而,学生的推测和想象能力还不够,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分析”,楷体字及技能训练,训练学生推测和想象能力,明确合理的推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生:化学起源学说。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生命的起源是从无机物开始的这一说法就被证实了。在化学起源学说中提出了生命进化的大致过程是:
无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 有机大分子 原始生命
(达成教学目标1、3)
巩固练习:(5’)
课后的技能训练:运用证据进行逻辑推测。
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学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具
流程
新课引入:(2 ’)
师:同学们,我们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天空中电闪雷鸣,或赤日炎炎,与现在的环是怎样出现的呢?关于这些问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为关注,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个热点——生命的起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a573f652d380eb63946db6.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教案§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教学重、难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地球有多大年龄了?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二、新授如何得知生物是怎么样变化的?确凿的证据㈠科学推测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㈡资料分析p47资料分析1.2.3.讨论:①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何区别?②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③根据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么样的推测?④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分析讨论:①原始大气成分:h2o、h2、nh3、ch4、co2、h2s现在大气成分:n2、o2、co2、no2、等最大区别:有无氧气②没有,因为高温、高热、辐射太大等。
③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形成完全有可能。
④其他星球也存在生命物质;也有类似原始地球状态。
㈢技能训练p50技能训练㈣生命起源米勒实验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简单有机物地球降温与水蒸气原始海洋凝结成雨水流入江河原始生命10亿年后,有机物形成三、练习p51 1.2.3.讨论:阅读p51《科学、技术、社会》谈谈各自看法。
四、作业完成课课练相应练习板书:§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确凿的证据科学的.推测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的想象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简单有机物地球降温与水蒸气原始海洋凝结成雨水流入江河原始生命10亿年后,有机物形成§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目标: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的平均寿命大致是多少?地球已有多少历史?如何研究地球上生物的演化?二、新授㈠资料分析①化石:生物的遗物、遗体和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②化石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出现地层较古老地层┅┅┅┅┅┅┅┅┅┅┅┅较晚近地层③始祖鸟被覆羽毛,有翼,嘴呈喙状同鸟类特征前肢末端有指,指的末端有爪,有牙齿同爬行类讨论分析:①资料1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资料2仔细观测化石的形态结构特征,资料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差异性,比较亲缘关系。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98b5cc4028915f804dc2b5.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沈丘县槐店镇第三中学王智东《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章节分析本章是在学生们学习了前几章的基础上,给学生们介绍的,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关注生物进化的历程及生物进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但又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平品质,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会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②能力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和各种生命起源理论的了解,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但又要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品质。
重点和难点理解并能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设计①创设情境课外分组查找资料:找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设②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理论的收集,激发学生认识生命、关注生命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①查找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设和理论。
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把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一星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收集资料,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最新报道。
教学过程:师:(文字配乐朗诵、多媒体动画显示自然界的多种生物)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生物圈中的许多种生物,也了解了他们的生长、发育、生殖的现象。
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自然现象。
在现在的地球上,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植物、40多万种植物和20多万种微生物,构成了一个蜂飞碟舞、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繁衍进化、生生不息。
从高原到平原,从沙漠到草原,从高空到江河湖海,从地表到地下,到处都有生命的踪迹。
然而,在46亿年前,当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之初,地球不仅受到亿万颗慧星和陨石的撞击,而且用了大约1亿年的时间,才把高达数千摄氏度的温度降下来,那时地是一个无生命的荒凉沉寂的世界,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何时、何地又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球生命起源的问题。
生命起源是当代的重大科学课题,然而却又是至今依旧了解甚少的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品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9207b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b.png)
环节三
拓展延伸
【中国天眼探索地外文明】
阅读相关资料。
知识拓展。
环节四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总结主要内容,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
环节五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1.沸水所在装置模拟了什么?
沸水模拟原始海洋。
装气体的球型瓶模拟了什么?
甲烷、氨、氢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冷凝器冷却水模拟了什么?
冷凝器模拟降雨。
为什么要加放电装置?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2.科学家在装置的哪个部分发现了哪种有机物?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在装气体的球型瓶装置中发现了小分子有机物。
说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3.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没有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生存的环境条件。
【过渡】原始地球虽然没有氧气,但科学家推测在原始地球的恶劣环境下,生命正在一点点孕育。为此,科学家们不断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索,让我们一起跟随米勒的脚步,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
【展示图片】展示米勒及其实验装置,请同学们思考分析:
3.从实验结果看,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学生认真观察米勒实验装置示意图,分析各部分模拟的原始地球条件。
让学生逐渐明确化学进化的过程。
【分析归纳】
【提出问题】米勒实验能证明哪个过程?
虽然这一学说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是可能的,但有机物生成原始生命仍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尚未有充足的证据。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94e8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a.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篇11 教育目标1.1 学问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同学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把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1.2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思维力量,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力量。
增加同学的试验力量。
1.3 德育目标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关心同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进行环境爱护的教育。
2 教学过程老师首先提出自学提纲,让同学分组课下争论:l)地球产生的年月?2)早期地球的状况如何?3)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有何不同?4)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5)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化学物质如何变化?哪些阶段已被人类证明?哪个阶段是该学说最简单最有打算性的阶段?6)我们能否模拟原始地球条件,验证生命起源的第1个阶段?应如何设计呢?7)多分子体系有何特点?原始生命的标志是什么?8)现在还有新的生命产生吗?9)应如何对待现存生物,尤其是对濒临灭亡的生物?老师让同学对上述问题逐一解答,对答对的同学给与表扬,对答错的地方不忙于公布答案,启发点拨、引导同学再认真阅读教材,让同学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讲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老师首先给同学做了一个演示试验。
2.1 试验用具锌粒、浓硫酸、氯化铵晶体、消石灰、醋酸钠、氢氧化钠和酒精茚三酮溶液。
废可乐瓶1个、高压感应圈1个、自行车气嘴1个、胶垫2个、输液管1根、输液流量掌握阀1个、单孔二号胶塞1个、90°玻璃管1根、酒精灯1盏、火柴1盒、试管1个、试管夹1个、滴管1个、储气球1个、弹簧夹4个、乳胶管。
我们设计了一套简洁装置,分别制取甲烷、氢气、氨气并储存于储气瓶中备用。
2.2 操作方法1)将试验用的各种仪器课前放在紫外线无菌箱内消毒、灭菌2 h,以杀死全部生命物质。
2)课前用导管将灭菌后的气体发生器、储气球、两用打气筒、塑料瓶等连接好后分别制备甲烷、氨气和氢气3种气体,并使其全部充入储气球中,以便备用。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a239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9.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标题: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和证据。
2. 探索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科学研究。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
2. 科学证据和研究方法。
3. 学术观点和争议。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
2. 学生访问互联网的设备。
3. 生命起源相关的书籍和文章。
教学过程:引入:1. 制作一个引人入胜的幻灯片或视频,介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重要性和科学研究的意义。
2.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引发学生思考。
探索生命起源理论:1. 介绍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如化学演化理论、原核生物理论和外源性起源理论。
2. 解释每个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证据。
3.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理论并解释其优缺点。
科学证据和研究方法:1. 分析生命起源的科学证据,如化石记录、化学实验和遗传研究。
2. 介绍科学家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3. 设计一个小型实验,让学生模拟生命起源的过程。
学术观点和争议: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起源的学术观点和争议。
2. 分组辩论,让学生代表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科学证据支持。
总结和评估:1. 回顾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短文,总结他们的学习和观点。
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分享最新的生命起源研究成果。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生命起源的科学论文。
教学延伸:1. 将生命起源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如进化论、生物地理学等。
2.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或科学研究项目,深入探索生命起源领域。
教学评估:1.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
2. 学生的短文写作和论证能力。
3.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思维的深入和创新。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7e567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f.png)
2、我国合成
氨基酸
牛胰岛素
3、酵母丙
氨酸 tRNA
龙去脉。)
生进入上
今天我们就用科学家那样的思考方式 了解本课课题 课 情 境 ,
尝试了解生命起源的问题。
并点出本
课题: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之生命的起源
课要进行
思维训
练。
运 用 已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尝试 回忆以前的知 由 于 缺 乏
有 知 识 推测生命起源的过程。
识,思考并回 相 关 化 学
生 命 1、 生命是怎么产生的?
学进化论
起 源 的 2、 最简单的生命什么样?
对于学生
过程
3、 这种结构可能由什么物质组成?
理解起来
4、 以蛋 白质 为例 ,它 是由 什么 构成
有困难。
的?
这个环节
5、 这些有机物如果被分解的话,形成
使学生利
的更简单、分子更小的物质是什
教学手段 课件展示、资料分析
教学流程
猜职业
推测生命
起源过程
小结本课
情感提升
观看视 频
分析资料, 深入了解 化学进化
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 设 情 (图片:猜职业
看图片,猜职 小 小 的 猜
境
从某种角度来说,科学家们就像侦探一 业
职业的环
样,把各种线索拼凑起来弄清事情的来 听讲
节吸引学
姓名 赵
学科
生物
班级 初二 4 班
时 间 2011 年 4 月 14 日
课 题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 知识:
(1)描述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04ae2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2.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设计过程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蔚蓝的地球……)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内发生过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集,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
作为太阳系一员的地球也在46亿年前形成了。
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有很多的推测。
比如我们中国就有这样一个传说--女娲造人,认为人是女娲用泥土捏成的。
而西方人就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
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还有很多的学说,比如“自然发生说”,即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如我国古代认为“腐草化为蝇”,“腐肉生蛆”等。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就是一个自然发生论者,他认为老鼠是由淤泥及瓦砾发育而成的。
但是17世纪意大利医生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出苍蝇,很快就将这个学说给推翻了。
1860年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证明肉汤不能生出微生物。
那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之前已经有学过我们人类的祖先是谁?学生:是森林古猿。
教师:是的。
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森林面积不断地减少,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渐渐地,他们的前肢就从四肢中解放出来,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制造工具,学会了用火,大脑越来越发达,就逐渐地进化成了我们现在的人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b1ce6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7.png)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与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2.通过化学起源学说的学习,是学生了解生命进化之漫长,对他们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难点:通过对各种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推测能力。
三、课时分配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面对地球上频繁出现的不明飞行物ufo,同学们你们是否想拥有一种超能力,能够穿越时空隧道,一探究竟呢?下面,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原始地球的视频,同学们边观看,边思考原始地球有没有生命的存在?为什么?生:没有师: 生命存在需要哪些基本成分?生:水、空气、有机物等师:补充说明,结合P51找到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生:没有氧气,电闪雷鸣、火山喷发、熔岩横流,高温使一切物质呈气态等(过度:那么,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板书: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过度:地球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生命的起源也有很多亿年了,我们不可能亲身经历,现在来研究生命起源呢?就只能采用推测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提问:什么是推测呢?推测的要求是怎样的?(P51,学生勾书)板书:一、科学的推测(过度:既然是推测就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你们知道哪些传说呢?【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把几种观点板书在黑板上】)板书:二、生命起源的观点1、神创论2、自然发生说3、宇生说4、化学起源说推测判断一:“神创论”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有这些传说,现在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
首先关于生命起源的第一种说法——神创论。
神创论认为生命的产生来自天意,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
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生:不相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5eae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5.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理论。
2.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征2.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3. 生命的起源过程4. 生命的进化过程5. 生命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形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生命的起源过程,生命的进化过程,生命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形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进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中的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2. 多媒体设备3. 生物进化案例的相关资料4. 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课题。
2. 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基本属性。
3. 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介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如原始汤理论、深海热液理论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可能有多种解释。
4. 讲解生命的起源过程:讲解生命的起源过程,如有机分子的合成、生命的化学进化等,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进化过程和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生命起源的实验模拟:组织学生进行生命起源的实验模拟,如原始汤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起源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微课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61e0b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6.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主题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教版生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对象八年级的学生实施思路1、PPT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蔚蓝的地球从而创设情景并设疑导入。
2、提出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可能性。
3、用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海洋化学起源说的可能性。
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广袤的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生命起源的问题。
二、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推测一:“神造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女娲或某种超自然的东西创造的,一经形成,就不再发生变化。
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用化石证据否定神创论。
推测二:自然发生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如: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
用雷迪的实验、巴斯德的实验否定自然发生说推测三:宇生论人们发现陨石中含有构成生命的元素,因此有人说生命来自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
这个学说仍然不能解释宇宙最初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
此外,宇宙空间的物理因素,如紫外线、温度等对生命是致死的,生命又是怎样穿过宇宙空间而不会死亡呢?推测四:海洋化学起源说海洋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具体阐述这一学说。
三、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米勒的模拟实验结果支持了生命起源的最初阶段:无机物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五、总结有关生命起源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更多的证据消除我们心中的疑惑,看清最初生命的由来。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7684c420975f46526d3e1a9.png)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难点: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视频、动画、图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
四、相关资源《【情境素材】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视频资源,《【情境素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视频资源,《【活动设计】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吗?》活动卡片资源,《【知识解析】米勒的实验》视频资源,《【生物世界】生命的起源》视频资源,《【知识探究】巴斯德的实验》动画资源,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地球原始大气和海洋成分想象图、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系列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播放视频:【情境素材】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介绍原始地球恶劣的环境不利于生物的生存,继而设问“生命是如何产生的”“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
地球上最初并没有生命,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他生物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争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今天我们就来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进行研究。
【新知讲解】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我们无法亲自观察,也难以得到直接的证据。
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一下?介绍推测的概念: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结论的获得就有许多化石证据的支持,而在这些证据面前,“神创论”不攻自破。
科学推测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吧!总结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1.神创论:生命是由上帝(神)创造的;2.自然发生说:生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3.海洋化学起源学说:生命是通过化学途径进化而来的;4.宇生论:生命来自于其他星球;……依次介绍生命起源的各个观点并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判断。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8a9e4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9.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神秘性和科学探索。
2. 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3.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和观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奇迹和起源的好奇心。
2. 展示有关生命起源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让学生阅读有关生命起源的短文或文章。
作业:1.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2. 让学生阅读有关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和观点的资料。
六章:化学起源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起源说的基本原理。
2. 理解化学起源说对生命起源的贡献。
教学内容:1. 化学起源说的提出和实验证明。
2. 地球早期环境的特点和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
3. 有机分子和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展示化学起源说的相关实验和现象。
2. 让学生参与有关化学反应的实验或模拟实验。
3. 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分子和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起源中的重要性。
作业:1. 让学生总结化学起源说的主要内容和原理。
2. 让学生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实验或模拟实验。
七章:热液喷口理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液喷口理论的基本概念。
2. 理解热液喷口对生命起源的可能贡献。
教学内容:1. 热液喷口的定义和特点。
2. 热液喷口对有机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传递的作用。
3. 热液喷口理论的证据和支持。
教学活动:1. 展示热液喷口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让学生阅读有关热液喷口的研究和发现。
3. 引导学生思考热液喷口对生命起源的可能贡献。
作业:1. 让学生总结热液喷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证据。
2. 让学生进行有关热液喷口的研究和讨论。
八章:外星生命假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外星生命假说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外星生命对地球生命起源的可能影响。
教学内容:1. 外星生命的定义和可能性。
2. 外星生命对地球生命起源的传递和影响。
3. 外星生命假说的证据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
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
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
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
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
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
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
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
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
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
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
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
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
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
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
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
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
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
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
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
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
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
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有250万颗。
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
因此我们认为,宇宙中还有生命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恐怕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准备充分,发言全面,带我们领略了宇宙的神奇奥妙,也让我们为各国科学家的精彩研究而感叹。
我们经过学习,也将掌握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课后记: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
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这样设计是依据如下论述:“由于所有的科学概念均依赖于实验和观察的证实,所以从原则上讲,当出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定律等科学核心概念已经经过了广泛的证实,因而在他们被检验过的那些领域似乎不大容易发生变化。
在那些数据尚不完整,理解尚不充分的领域(例如人类进化的细节和全球变暖问题),新的证据一旦出现很可能要导致现有概念的变化或当前冲突的解决。
在信息依然支离破碎的情况下,科学概念不完整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过这也是取得重大突破的机会。
”(引自《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9~12年级)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