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散文试卷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单元测试 (8)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单元测试 (8)](https://img.taocdn.com/s3/m/eaccc7d2e009581b6bd9ebc1.png)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单元测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许多网 B .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 .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解析】 A 项,数罟:细网。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东割膏腴之.地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解析】 A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B 项,介词,比/介词,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
C 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 项,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答案】 C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 .天下云.集响应 D .外.连衡而斗诸侯 【解析】 A 、C 、D 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B 项,名词作动词。
【答案】 B4.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39282112】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解析】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答案】 C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全国高考试卷语文散文题目
![全国高考试卷语文散文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a74b95b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4.png)
【题目要求】请结合以下材料,以“岁月流转,故园情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
材料一:在遥远的故乡,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那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每当夏夜来临,我们便会在树下嬉戏,听着蝉鸣,看着星空,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忘的夜晚。
材料二: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长大成人,各自奔赴他乡求学、工作。
每当佳节来临,我们都会想起那片熟悉的树林,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材料三:近年来,故乡的变迁让人感叹不已。
昔日的荒野变成了高楼大厦,儿时的乐园也变得面目全非。
然而,在那些喧嚣的背后,故乡的山水、风物依旧,承载着我们的乡愁。
要求:1. 结合材料,写一篇富有情感色彩的散文。
2. 注意运用细节描写,展现故乡的美丽与变迁。
3. 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答案】岁月流转,故园情深故乡,那片遥远的土地,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每当夜深人静,月光洒在窗前,我总会想起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那是我儿时的乐园。
夏夜,蝉鸣声声,星空闪烁。
我们一群小伙伴在树林里嬉戏,捉迷藏,追逐打闹。
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仿佛拥有整个世界。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便躲进那片树林,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满天繁星,听着虫鸣,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夜晚。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长大成人,各自奔赴他乡求学、工作。
每当佳节来临,我们都会想起那片熟悉的树林,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故乡的山水、风物,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回忆。
然而,近年来,故乡的变迁让人感叹不已。
昔日的荒野变成了高楼大厦,儿时的乐园也变得面目全非。
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烟囱冒着黑烟,污染了那片曾经清澈的河流。
曾经郁郁葱葱的树林,也被砍伐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钢铁森林。
然而,在那些喧嚣的背后,故乡的山水、风物依旧,承载着我们的乡愁。
每当我想起那片树林,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
那片树林,见证了我们儿时的欢乐,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与希望。
如今,虽然它已不再,但那份情感却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走在故乡的街头,我总会被那些熟悉的名字所吸引。
【14】散文阅读(一)——议论哲理类【试题】
![【14】散文阅读(一)——议论哲理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b84261fe4733687e21aad3.png)
专题测练现代文阅读【14】散文阅读(一)——议论哲理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相信与不相信龙应台①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②曾经相信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谆谆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不一定值得爱,而且更可能值得推翻。
③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
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人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被掩盖,无法复原。
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
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④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有很多不同的面貌:淳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
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⑤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
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不正义。
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⑥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一掌有权力,他或者变成当初自己誓死反对的“邪恶”,或者,他在现实的场域不堪一击,一下就被弄权者拉下马来,完全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
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
可是理想主义者兼具品格及能力者,几希。
⑦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⑧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很容易枯,原来石很容易烂。
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
期末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记叙文类训练(含答案)
![期末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记叙文类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88e8e467ec102de3bd89a3.png)
议论文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股轻柔的春风,能把炎热带出干渴的心灵;谅解是一颗种子,能让每一片心的土地四季常绿。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
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
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
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
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
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
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⑥谅解,需要沟通。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11师说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11师说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2d42d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8.png)
11 师说一、基础训练1.下列对于句中加点词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用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③圣人无常.师 常:一般的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 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学习,探讨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④⑤解析:选C 本题中,①应为“岂,哪”,③为“固定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人非生.而知之者 君子生.非异也 B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或.师焉,或不焉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D .圣人无常.师 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 解析:选C A 项,诞生/通“性”,禀赋,资质;B 项,无论,不分/通“毋”,不要;C 项均为“有的”;D 项,固定的/一般的。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选B A 项,用在句中,舒缓语气/用在句末,表推断。
B 项,均为“向”。
C 项,却/那么,就。
D 项,介词“在”/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宁越、徐尚……之.属为之谋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析:选C A 项,的/定语后置标记词;B 项,宾语前置标记词/代词,为前置的宾语;C 项,均为代词“这些”;D 项,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5.下列各项中,与例句画线部分句式特征不同的一项是( )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C .若属皆且为所虏D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解析:选D 例句画线部分为被动句,A 、B 、C 三项与之同,D 项为状语后置。
专题--议论性散文阅读含19年中考题
![专题--议论性散文阅读含19年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6f7423be1e650e52ea99d4.png)
第三人称
“它”“他”“她”“它们”“他们”“她们”
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统编九上)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使故事主人公的生活更加客观直接地展现出来。
1.明确具体所用的人称;
2.分析时要切合人称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文章主旨,并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考点四:把握行文线索
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设问:1.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2.围绕××,将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3.××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对策:1.细审题干,明确线索类型(核心人物/实物/感情/事件/时间/地点);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重要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物品;(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的发展变化;(5)时间线索:时间顺序(关注时间变化的词语);(6)地点线索:地点转换的顺序。
3.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对策:1.通读全文,抓住题干提示,明确作答方向及作答区域;
高中语文必修二(粤教版)检测:第三单元+9议论散文两篇+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粤教版)检测:第三单元+9议论散文两篇+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7d30f05fbfc77da269b1ce.png)
第三单元散文(2)[单元解读]议论性散文,就是要借助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发掘日常生活事物中的深刻哲理,用充满个性和情感的语言,敏锐地把生活的哲理性呈现出来。
本单元的学习,就是要学习名家的思辨力,用可靠的论据,通过严密的论证,推理或演绎出无懈可击的逻辑结论,给人们教育和启迪。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在本单元中,六位中外作家将“借我们一双慧眼”,启迪我们从身边的平凡事物中发现丰富深刻的哲理。
钱钟书和莫利从大家司空见惯的窗、门中窥见了那么多的世相人生,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知识之窗和智慧之门;秦牧从菱角中品出了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丰子恺从渐渐流逝的生命里,悟出把握百年人生的“大人格”;柯灵则从那些普普通通的书信里,读出了人间美好的情愫和丑陋的病态;孙绍振在中西方对待狗的天壤之别的态度里,发现了巨大的文化差异。
让我们追随作家的脚步,放飞我们的心灵,去发现,去感悟,去自由地探索吧!9议论散文两篇窗,我们司空见惯,可有谁曾认真地思考过它存在的意义?其实我们身边平凡的事物常常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
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时光隧道上有了门,便有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界限;人们心里有了门,便有了戒备、提防和拒绝的念头。
门关着,拒别人于外,便是阻隔的高山;门打开,可成沟通的渠道。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利的智慧之门。
谁能够没有烦恼呢?夸张一点说,生存就是烦恼。
烦恼又是生存的敌人,钱锺书在《窗》一文中说:“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是呀,世界与我们之间就隔了一扇窗,透过窗,我们就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蔚蓝的天空。
但是不同的人看待这片天空的角度是不同的。
乐观的人认为这片天空就是自己将来美好、幸福的乐园,它等待自己去开创,去绘画,对这片天空,他充满向往,充满信心;悲观的人却不是这样,当他看到一片空荡荡什么也没有的天空时,他只会担忧、害怕、恐惧,在心头只有一阵阵的失落,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一无所有的天空。
中考散文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花老师
![中考散文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花老师](https://img.taocdn.com/s3/m/69085bc4240c844769eaee80.png)
第一部分、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1、仰望母亲太阳很好。
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
阳光下,我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
母亲忽然说:‚我听见收音机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我愣愣地看着母亲。
母亲笑着,又说:‚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
要不,树葬也行。
不过,我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
母亲又道:‚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
‛母亲82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
事实上,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着母亲的眼睛说:‚妈……我答应你……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
不过你也要答应我,这话,请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千万!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一定要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母亲笑道:‚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
‛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
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
心思,早巳不在洗衣了。
罗曼·加里写下《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巳离开了人间。
他的记忆始于13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的硝烟。
但是直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书信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才领悟到母亲的独一无二。
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寻常,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
我庆幸,我能够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就明白这一点。
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
现在,80多年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静,归于平淡。
养花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
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欢的。
我想,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
母亲教了将近40年的书,做了无数为人知或不为人不知的善事;母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时常教我要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涌。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e0e6ac414b35eefdc8d3339e.png)
第三单元代议论性散文8 寡人之于国也一、课外阅读(2018·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解析: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单元检测1: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单元检测1: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0ab8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e.png)
单元检测卷(三)(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句读.(dòu) 读.书(dú) 经传.(zhuàn) 传.道(chuán) B .从.师(cón ɡ) 从.兄(cón ɡ) 藩.篱(fān ) 吐蕃.(.b .ō) C .近谀.(yú) 须臾.(yú) 度.长挈大(duó) 长度.(dù) D .老聃.(rǎn ) 冉.冉(rǎn ) 苌.弘(chán ɡ) 长.者(zhǎnɡ) 答案 D解析 “聃”读dān 。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颓圮 修葺 脍灸人口 青出于兰而胜于兰B .寒喧 饿莩 铤而走险 揭竿而起C .孝悌 犒赏 计日成功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 .赝品 挑衅 捉襟见肘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 D解析 A 项灸—炙,青出于兰而胜于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项喧—暄。
C 项成—程,致—至。
3.下列各句中,“道”字意义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答案 A解析 A 项中“道”是“风尚”的意思,其他各项都是“道理”的意思。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作《师说》以.贻之(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 犹且.从师而问焉不出,火且.尽 D.⎩⎪⎨⎪⎧享国之.日浅以致天下之.士 答案 D解析 A 项连词,来/介词,与。
B 项表凭借/表被动。
C 项尚且/将要。
D 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不拘于时,学于余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C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 D解析 D 项是判断句,其他各项都是被动句。
10.2021年中考一模阅读专题导与练十 议论性散文阅读含答案
![10.2021年中考一模阅读专题导与练十 议论性散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8e184524de518964b7dec.png)
2021年中考一模阅读专题导与练十议论性散文阅读【考点解说】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以议论为主,内涵是理,是对社会、人生问题的独特思考;但又借用了散文的笔法,语言优美,有恰当的修辞增彩,有精美语句点睛,有精巧的结构布局。
近年来,议论性散文在中考中有逐渐增多之趋势,这是因为议论性散文富有人文内涵,大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爱,有的褒奖诚信、赞扬坚贞;有的赞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的提倡思想解放、更新观念……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注重情感体验的精神。
所以阅读议论性散文,除掌握论点外,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理解其精美而严密语言的含义,这样议论性散文才不负“散文”之誉。
【名题在线】做大还是做小小,不是简单的小,小是为了美,为了精致,为了更好地给用户提供贴心、到位的服务。
市场已给出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产品升级改造,从小开始。
小是流行,是趋势。
小罐茶正成为年轻人的最爱,以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为代表的小罐茶刚一推出便成为天猫、京东的畅销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都是零食小包装的践行者,当然也成为休闲食品升级的最大赢家;外卖盒饭正变得越来越小;宝马MINI、奔驰GLA、奥迪Q3紧凑型SUV的上升势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6寸及其以下的小蛋糕一直都是多乐之日卖得最好的。
就连巨人林立的NBA都开始进入小球时代,原本唱主角的高大型中锋已成为鸡肋,库里、威少、哈登等灵活型小个球员才是各队的绝对核心,成为球迷的最爱。
市场已给出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产品升级改造,从小开始。
为什么小相比大更受欢迎呢?小,能给人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拿零食为例,人们吃零食不再是为了充饥,而是为了解馋。
就想嗑几颗瓜子或吃几个板栗、腰果或是一两个曲奇饼,小包装零食自然就成了人们的首选。
现在的消费需求之一,丰富比实惠重要。
这样的消费需求在饮料行业尤其明显,牛奶的礼盒包装越来越小,如特仑苏、莫斯利安等,如果你非要让人家扛24瓶一箱的也没啥说的,不过这年头,愿意出苦力的人越来越少了,要面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初二语文议论类文本阅读试题
![初二语文议论类文本阅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1998ad50066f5335b81213e.png)
初二语文议论类文本阅读试题1.(4分)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缩短了,甚至想到什么就想立马得到。
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
②在这些浮躁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必要。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曾问他:“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说:“《庄子》。
”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
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坐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
“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
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
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
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
”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
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心灵。
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
(有删改)【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分)【答案】(2分)我们要沉淀自己的心灵。
【解析】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
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单元检测12: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单元检测12: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2ac2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a.png)
单元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程颐语道:“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
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君子学习一定要日新,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有进步。
君子学习做不到日新,就是用心不够,有私心、懒惰之心。
学习不用心、不精纯,必然退步。
何以不日新便日退?关键在于私欲的掺入,导致学习的中断。
清人张伯行释道:“若不日新,便是心有间断,私欲相乘,非昏则倦,日退必矣。
未有半上落下,能站得住,不进而不退者。
”这里,揭示了“不日新者必日退”的深层含义:即学习者的求学初心和用心程度,决定其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
在笔者看来,“不日新者必日退”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用心思进,无我无私,“惟精惟一”。
《大学》言天下大道学问与用心求道的关系,“明德”“亲民”“至善”是大道学问,须以“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初心和用心程度去做学用实践。
朱熹曰:“实其心之所发,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也。
”这里,正心诚意是做天下大道学问的立场和出发点。
做天下大道学问是做“无我”之学,不以私心私利求学问道、谋个人利益。
陆九渊道“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这里把个体的“我”和私心去掉,立身于国家、社会、宇宙当中,以无我无私之心,谋求天下大道。
这个大道,是真正的为民为天下的学问大道,也是为民、为天下的用心、立场和态度。
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以此立意做学问修养,才可能日省和日新,才可能真正在道德学问上下功夫,成就为民、为天下的事业。
其二,从心出发,学用一体,知行合一。
程子道:“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这里反映了儒家“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学问要义:无我无私,做利民、利天下的学用实践。
王阳明道:“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单元检测15: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单元检测15: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8059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d.png)
单元素养评价(三)(120分钟·120分)一、阅读鉴赏能力评价(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2分)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木受.绳则直受:经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迅速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D.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备:具备,完备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荀子,名况,春秋时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是其代表作,现存32篇。
B.跬步,半步,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步”。
C.“驽马十驾”的“驾”是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十驾”在文中比喻很远的路程。
D.“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B.“学不可以已”起统领全篇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单元测试 (7)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单元测试 (7)](https://img.taocdn.com/s3/m/0689b8c4700abb68a982fbc1.png)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单元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响遏行云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测之渊D.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众说纷纭项,“灸”应为“炙”;B项,“喧”应为“暄”,“俘”应为“殍”;C项,“成”应为“程”。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虽有槁暴D.句读之不知项,“不”通“否”;B项,“受”通“授”;C项,“有”通“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非能水.也、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作状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几百年的禁书、焚书、战乱、文字狱、封建迷信等,使文化典籍丧失无数,唯独文学名著大多无恙,至今依然生气如故,。
A.细心分析,似乎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B.究其缘由,是因为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C.恐怕主要是因为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始终在民间流传D.推其原因,是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的精神食粮,所以始终在民间流传,宜保持语气的一致性,也用肯定语气表述。
A、C两项中“似乎”“恐怕”不妥当。
“生气如故”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已成为精神食粮”而不是“在民间流传”,所以选B项。
二、文言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7题。
(9分,每小题3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高中议论文、议论性散文论据编写训练 试题
![高中议论文、议论性散文论据编写训练 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0e9d0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f.png)
议论文、议论性散文论据编写训练一、以下文段是翻译课文?报任安书?相关文段并稍作改写而成的,阅读后按要求做练习题;古时候,富贵而湮没不闻的人不可胜记。
只有不为世俗所拘的卓异之士才能见称于后世。
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八卦,写成了?周易?;仲尼受困顿而引述典章,编辑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就写成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就有了?国语?;孙子膝盖被剜,就编了兵法书;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吕览?才流传于世间;韩非子被囚禁于秦国,?说难?、?孤愤?才折服了秦王。
这些人都是思想上有解不开的苦闷,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追述往事,希望后人理解他们的抱负。
【训练要求】摹仿上面文段中一个或者几个事例........的写法,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上三个事例,使这些事例可以论证横线前面所提出的观点。
古今中外,有志向而无恒心者不可胜数,只有不为困难所击败的人,才能持之以恒地为理想而奋斗,获得卓越的成就。
霍金被病魔缠身而研究物理学,写成了?时间是简史?;罗斯福因病致残却连任总统,提出了建立结合国的设想;邰丽华等耳朵失聪,却有“千手观音〞震撼全球;,;,;,。
这些人的事例都雄辩地证明了有志向而有恒心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去获得宏大的成功。
二、我们在高中学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文章句子骈散结合,文采飞扬,初学议论性散文者可以抽取并组合文章局部材料,摹仿文章某些句式,编写论据来论证一个观点。
【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选自课文?伶官传序?〕以下文段,是压缩并改写所引文段而成的:想当年,庄宗牢记其父遗训,系燕父子之身,函梁君臣之首,报了三仇,大功告成,意气洋洋,何等威风!待天下已定,被困于伶人,终因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何等惨烈!真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训练要求】学习范例做法,从以下文段抽取局部材料,并参考全文内容,编写论据证明一个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之议论性散文一、练前指导议论性散文是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
阅读方法同记叙性、抒情性散文相似,不同的是,议论性散文要抓住作者所阐述的观点,以点带面进行阅读。
二、课前演练【要求:1、请先学后做,即:认真学习练前指导;2、请在15分钟之内完成】敬畏生命张全民【努力朝满分14分进军,检查一下自学水平,相信自己能行的!】①弘一法师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②高中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
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有没有死,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
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
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份量。
③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④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煮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小鳝鱼;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
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圣的光辉。
⑤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⑥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1.请概述本文的主要观点。
(3‘)答:2.第②段中说“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这种感觉”指什么?为什么在别人眼里会显得很可笑?(3‘)答:3.请概括说说第④段通过写什么表现了什么?(3‘)答:4.第⑤段关于丰子恺的故事印证了文中哪种议论或观点?(答案可用文中原句)(2‘)答:5.狼、老鼠、毒蛇、蝎子等——这是一些会给人类造成伤害的,令人恐惧、厌恶的动物。
对于这类生命,是消灭之?宽容之?还是保护之?你赞成哪种做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3‘)答:四、堂上练习生命的暗示欧阳斌⑴清凉的秋雨送来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⑵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⑶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⑷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⑸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⑹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⑺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涉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⑼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⑽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臵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⑾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⑿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1.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⑶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2分)深谙:2.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 (4分) 3.阅读本文第⑸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 (3分)4.阅读本文第⑺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4分)5.研读本文第⑻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4分)6.阅读并反复揣摩品味第⑼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然后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与思考.(3分)五、课后巩固春从心出刘心武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
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那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的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
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
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1、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