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核舟记》《卖炭翁》小测(上海专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金卷03(上海专用)(考试版)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13分)1.默写与运用。
(1)前不见古人,。
(《登幽州台歌》)(2)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3),惟吾德馨。
(《陋室铭》)(4)小华坐船在三峡游览,看到两岸的山壁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多彩的美态,于是用《答谢中书书》中的语句来形容所见之景:“,。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王经①少贫苦,仕至二千石②,母语之曰:“汝为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③,被收。
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④,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何负吾邪?”——《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王经(?—260):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曾官至尚书,深得魏帝曹髦信任。
公元260年五月初六夜晚,魏帝曹髦因司马昭弑君篡位之心日益明显,决定不再坐以待毙,召王经、王沈、王业商讨伐司马昭计划。
王沈、王业要向司马昭秘告此事,千石:汉代称郡守为二千石。
③晋:特指后来篡魏国权的司马氏。
④戚容:悲伤的神色。
2.[甲]诗和[乙]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为”和“武陵人捕鱼为业”中的“为”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不足为.外人道也C.汝为.寒家子D.为.尚书(2)下列选项中,对丙文“不从母敕.”中“敕”的解释最恰当一项是( )A.告诫B.命令C.任命D.斥责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
初三古诗文复习---《孔孟论学》《天净沙•秋》作答时间:20分钟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④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一)解释下列词语(1)“譬如为.山()(2) 虽.覆一篑()(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内容理解1.上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孔子是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阐述了学习使人终身受益的道理。
B.第③段论述了勤勉好学,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和方法C.第②段突出了“思学结合”的重要性。
D.第④段以“为山”和“平地”为喻,论述踏实做事的重要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一)解释带点的词语(1)无或.乎王之不智也()(2) 不专心致志..()()(2)使.弈秋诲二人弈()(4)虽.与之俱学()(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内容理解。
1.选文作者是时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人称“”。
他的思想主张是。
2.孟子所说的关于弈秋的故事,意在告诫齐宣王: 。
后来从以上节选部分还延伸出两个成语:、。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做任何事都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夜忧叹(早晚)B.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作:(2)发: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阅读语段,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 。
2023年上海市初三语文古诗文阅读题
2023年一、对比阅读(2023·上海闵行·统考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丙】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乙】【丙】都选自《列子》。
列子,原名______,是战国时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汝之不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的句子。
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4.【甲】文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借用_____和_____(人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想法。
5.【乙】文中众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不同态度,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家中三个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前往参与。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九)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九)及答案一、句子默写1.默写与运用(1)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2),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3),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4)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5)江南春来鸟飞时,可引用《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描绘这勃勃生机。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甲)诗作者是唐朝诗人,(乙)文作者是东晋诗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诗以为叙事线索,(乙)文以为叙事线索。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核舟记(含解析)
核舟记明末·魏学洢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2)左手倚一衡木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2. 一词多义(1)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____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2)木:①能以径寸之木.______________②以至鸟兽、木.石 ______________(3)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______________②其人视端.容寂 __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径.寸之木径:______________(2)为宫室、器皿..、人物器皿:______________(3)罔不因...势象.形罔不: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象:______________(4)各具.情态具F:_____________(5)尝贻.余核舟一贻:______________(6)盖大苏泛.赤壁云泛:______________(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奇:____________(8)高可二黍许.许:______________(9)箬篷..覆之箬篷:____________(1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______________ 兴:_____________(11)石青糁...之石青:____________糁:_____________(1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____________ 峨:______________髯:______________(13)如.有所语.如: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14)其两膝相比.者比:______________(15)佛印绝类.弥勒类:______________(16)矫.首昂视矫:_____________(17)神情与苏、黄不属..不属:____________属:_____________(18)珠可历历数...也历历:____________数:______________(19)居.右者椎髻仰面居F:_____________(20)其船背..稍夷.船背:____________夷:______________(21)勾画了了..了了:____________(22)又用篆章..一篆章:____________(23)其色丹.丹:______________(2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______________盈:_____________(2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______________修狭:______________4. 文言虚词①能以.径寸之木 ______________(1)以②以.至鸟兽、木石 ______________①能以径寸之.木 ______________(2)之②箬篷覆之.______________①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___(3)为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________(4)盖.大苏泛赤壁云______________①高可.二黍许 ______________(5)可②珠可.历历数也 ______________①中轩敞者.为舱 ______________(6)者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①启窗而.观 ______________(7)而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________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8)雕栏相望焉.______________①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______(9)其②其.人视端容寂 ______________(10)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11)珠可历历数也.______________(12)若.听茶声然 ______________(13)若听茶声然. ______________(14)则.题名其上 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卖油翁(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精选和全部答案)
卖油翁第一部分:课文理解填空1.本文作者,自号醉翁、。
家,运动领袖,之一。
2.本文是一片富含哲理的短文。
全文分两段:第一段写;第二段写。
通过这两件事的记叙,形象地说明了“”、“”的道理。
文章开头简要交代了陈尧咨,强调他,点出了他的性格特点。
而观射的卖油翁的表现,对陈尧咨而言简直是侮辱。
进而逼问卖油翁,卖油翁从容作答,而后现身说法,以制胜对方,用事实证明了的道理。
最后,在事实面前陈尧咨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3.文章通过人物的、和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康肃公的“忿然”、“尔安敢轻吾射乎”,自矜傲慢之态溢于言表;卖油翁酌油时,“”、“”、“”、“”、“”,连贯熟练的动作,写出了他,而“”平静坦然的话语,则充分体现了他的。
第二部分:基础演练一、词语解释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2.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3. 睨之,久而不去.()徐.以杓酌油沥之()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汝亦知.射乎()5.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6.必虑人逼取.()以.我酌油知之()以.钱覆其口()7. 正见清河,具以.情高()以.为且噬己也()二、句子翻译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3.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三、内容理解1.“公亦以此自矜”表现了陈尧咨的性格特点;他所依恃的是“”、“”(后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2.文中能反映陈尧咨对卖油翁前后不同态度的两个句子是:(1)(2)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而钱不湿”这几句,以描写突出了卖油翁,形象说明了道理。
(最后一空用成语回答)4.文中详写卖油翁酌油而略写陈尧咨射箭的原因是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说明这些词语表达的人物心理。
(1)公亦以此自矜..(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4)康肃笑.而遣之四、常识填空《卖油翁》选自《》一书,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他和唐朝的韩愈、,宋朝的等合称“唐宋八大家”实战演练1.本文作者是宋朝的(人名),在教材中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
历年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
历年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02年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敝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i圄(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舟的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1)曾经送给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赤壁(的情景)。
(2)开窗观望,雕花的围栏相对而望。
9.精美、精致,核舟雕刻者技艺之精湛。
03年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于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卖炭翁(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精选和全部答案)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卖炭翁(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精选和全部答案)卖炭翁这首诗是XXX的讽喻诗,选自《苦宫市也》组诗中的第32首。
诗中通过卖炭老人和未成被宫使的经历来揭露和反映了唐代宫廷里的公开掠夺现象。
XXX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心忧”句,交代了卖炭老人的背景和心态。
老翁孤苦伶仃地在南山上烧炭,身上衣服破烂不堪,卖炭得钱只是为了维持最低的生活。
他心中矛盾,希望炭贵,但也希望天气暖和。
第二段从“夜来”句到“市南”句,描述了卖炭老人和未成赶车到市场的过程。
文字简略但富有感染力,把他们在冰天雪地中行进的艰难和木炭能否卖出的悬念托出。
这段描写也反映了当时钱贵绢贱的社会现象。
第三段从“XXX袍子”句到结尾,揭示了皇帝的身份和宫廷掠夺的真相。
皇帝的命令让未成的绸缎得以卖出,而老翁的木炭却被强行低价收购。
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令人深感不满和愤慨。
整首诗通过对卖炭老人和未成的经历,揭露了当时官方掠夺民财的黑暗现象,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强烈谴责和对皇帝的期待。
1.解释文学常识和词语注解:1.满面尘灰烟火色,- 形容卖炭翁脸上被炭灰和烟熏黑的颜色。
2.夜来城外一尺雪,- 形容城外下了一尺厚的雪。
3.红酥手,黄滕酒,- 形容宫使手上戴着红色的绸缎手套,喝着黄酒。
4.手把文书,口称曲,- 形容宫使手里拿着文书,口里喊着口令。
5.一车炭,千余斤,- 描述卖炭翁拉着一车重达一千多斤的木炭。
6.买者如市,道者如堵,- 描述卖炭翁的生意很好,买炭的人络绎不绝,而卖炭的人却遇到了阻碍。
7.黄衣使者,白衫儿,- 描述宫使的着装,黄衣使者穿着黄色的官袍,白衫儿则穿着白色的衣服。
8.敕 - 指皇帝的诏书。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一车翁”三句批评了卖炭翁的懦弱。
8.“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现出宫使的奢侈浪费。
语文(上海卷)(参考答案)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前三句各3分,第四句4分)1.路转溪桥忽见2.怀旧空吟闻笛赋3.参差披拂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5. 白居易(1分)宋(1分)六一居士(1分)6. 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作为快乐。
(3分)7. (1)全/都(2)正当/将要(4分,各2分)8. 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3分,每句1分)9.B (3分)10.深切同情(1分)与民同乐(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清廉(1分)内敛/低调/持重(1分)二、现代文(35分)(一)(11―14题,17分)11、D (2分)12、指出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有实力的人,往往不动声色。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关于有实力的人的论述。
(3分)13、(7分)(1)有实力的人,往往不动声色。
(1分)(2)有实力的人,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2分)(3)有实力的人,懂得厚积薄发,才能将大放异彩的机会牢牢抓住。
(2分)(4)有实力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
(2分)14、(5分)放在第6段。
(1分)这段文字列举了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和张飞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结果造成蜀汉政权灭亡的例子。
(1分)与第6段中林则徐面对被严办时懂得管自己的情绪这个例子形成对比(对照关系),(2分)进一步论证了“有实力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观点。
(1分)(二)(15―19题,18分)15.(2分)天地/世界/样子16.(4分)对老万淘瓷片时的肖像、动作、语言进行了描写(2分),写出他的听觉灵敏、眼尖手快(1分),突出老万这个行家里手的技艺高超(1分)。
17.(2分)D18.(4分)(1)控制紧张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2分)(2)老万的师傅带着老万,看扎灯,观玉雕,玩剪纸,看皮影戏,四处去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老万悟道。
2020年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二)
2020年初三二模古诗文二汇编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12分)崇①奏捕蝗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崇奏捕蝗:“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瘞②,蝗乃可尽.。
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③耳。
”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
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
”拒御史不应命。
崇移书诮④之曰:“聪伪主,德不胜妖,今妖不胜德。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⑤,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注释]①崇:宰相姚崇。
②瘞:yì,埋。
③特人不用命:只因为人们没有尽力。
④移书:传递文书。
诮:qiào,讥讽。
⑤无年:荒年。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蝗乃可尽.()(2)分道.杀蝗()11.文中画线句子“除天灾者当以德”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消除天灾的人应当是品德高尚的人B.消除天灾能够使自己功德高尚C.消除天灾应当凭借德行D.消除天灾是因为有德行12.概括故事情节,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崇奏捕蝗倪若水纵捕13.故事结尾倪若水“惧”是因为。
(2分)【答案】10.(1)完,没有了(2)路11. C12.倪若水上言拒御史崇移书诮倪13.害怕被扣上“无德”的帽子;更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职造成荒年,自己难辞其咎杨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鷧鸟①中计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
群鸬鹚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
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
人有见者,窃去刍人②,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
仍下啄,飞止如故。
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③。
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注释]①鷧(yì)鸟:即鸬鹚,俗称鱼鹰,喜欢吃鱼。
善于潜水捕鱼。
②刍(chú)人:草人。
③假假:拟声词。
上海中考历年一模二模课内诗词鉴赏汇编《卖炭翁》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2分)8.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7.赶着走(2分) 8.B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这首诗按照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依次是:卖炭翁()炭、卖炭翁()炭、卖炭翁()炭。
(2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衣正单”和“人饥”呼应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B、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写出了运炭历时之久。
C、“翩翩”一词形容太监及其爪牙得意忘形的模样。
D、“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的心如刀割、意欲抗争。
7.烧;失(2分) 8.D(2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的题注为“苦宫市也”,可见一些意在反映当时宫市的痛苦B.诗的开头四句,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出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C.“把”“称”“叱”“牵”等词,表现了宫使如狼似虎的蛮D.“惜不得”三个字,直接写出了卖炭翁的悲愤、心酸和懦弱8、“一车炭,千余斤”在数量上形成鲜明反差,从而体现诗作主题的诗句是“”。
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默写(07-16年中考真题及相关模拟题练习)
中考专题一:古诗词默写【真题汇编】【真题1】(2016年上海卷)2. ,若出其里。
(《观沧海》)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题2】(2015年上海卷)1. 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2.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3.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4. 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5. 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真题3】(2014年上海卷)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2. ,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3.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4.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5.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真题4】(2013年上海卷)1.山光悦鸟性,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___。
(《竹枝词》)3 .___,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___。
(《归园田居》5 ___,亭亭净植…… (《爱莲说》)6.虎见之,___,以为神… …(《黔之驴》)【真题5】(2012年上海卷)I.树木丛生,___。
(《观沧海》)2.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
(《绝句》)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_____,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5.宠辱偕忘,____,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6._____,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真题6】(2011年上海卷)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3.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4.当年万里觅封候,。
(陆游《诉衷情》)5.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6.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真题7】(2010年上海卷)1、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2、,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3、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
复习08 《核舟记》《卖炭翁》-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
初三古诗文复习(8)——《核舟记》《卖炭翁》作答时间:20分钟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一)解释词语。
1、能以.径寸之木2、尝贻.余核舟一3、其两膝相比.者4、清风徐.来5、神情与苏、黄不属.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二)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嘻,技亦灵怪矣哉!(三)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由朝的编著,本文作者是朝的。
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2、文中提到的“大苏”是宋朝文学家,鲁直是他的朋友3、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等,表现了雕刻者的和,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
【精品】上海初中语文诗文点击130篇上教版【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点击(答案)一、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平时和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平民。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让我的身体感到劳累。
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试题】一、词语解释1、孔子云“何陋之有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3、谈笑有鸿儒4、往来无白丁5、无案牍之劳形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不与,归而形诸梦日星隐曜,山岳潜形5、何陋之有二、句子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内容理解1、文中用比喻句赞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2、作者在文末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何在?答:3、从全文的内容看,作者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4、上文用的多是四字句和五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其中属于对偶的句子如:(1)(2)四、常识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朝的。
“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文中的“”、“”、“”等字就属同韵的。
2、文中的“白丁”本指“平民”,在文言文中,经常被用来代指平民的还有“”,如(人名)所著的《陈涉世家》中的“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的“”就是泛指官府之外的平民。
二: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古诗文复习(8)——《核舟记》《卖炭翁》作答时间:20分钟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一)解释词语。
1、能以.径寸之木2、尝贻.余核舟一3、其两膝相比.者4、清风徐.来5、神情与苏、黄不属.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二)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嘻,技亦灵怪矣哉!(三)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由朝的编著,本文作者是朝的。
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2、文中提到的“大苏”是宋朝文学家,鲁直是他的朋友3、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等,表现了雕刻者的和,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
4、文章扣(填两字)这一特点来描述核舟,下列选项中能表现这一特征的是()A、其两膝相比者,各各隐卷底衣褶中B、盖大苏泛赤壁云C、神情与苏、黄不属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以叙事为主,也可以说明、抒情和议论。
B.本文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C.本文按照从正面到背面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
D.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
6.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盖大苏泛赤壁云”句语意相连B.“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核舟的体积之小。
C.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舱、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
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
二.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解释下列词语①翩翩:②驱将:③敕:④直: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诗完整地描述卖炭翁、、和、的全部过程,揭露了,同时也表现了。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艰苦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5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8《核舟记》《卖炭翁》(答案)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一、解释词语。
1.能以.径寸之木(用)2.尝贻.余核舟一(赠)3.其两膝相比.者(靠近)4.清风徐.来(缓缓地)5.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长)二、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4、嘻,技亦灵怪矣哉!啊,(这)技艺也真奇妙啊!三、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由清朝的张潮编著,本文作者是明朝的魏学洢。
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2.文中提到的“大苏”是宋朝文学家苏轼,鲁直是他的朋友黄庭坚3.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舟上人和物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
4.文章主要扣奇巧(填两个字)这一特点来描述核舟,下列选项中能具体表现这一特征的是(D )A、其两膝相比者,各各隐卷底衣褶中B、盖大苏泛赤壁云C、神情与苏、黄不属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以叙事为主,也可以说明、抒情和议论。
B.本文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C.本文按照从正面到背面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空间:先总后分—先中间后两边,从走到右,由上至下。
D.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
6.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A.“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盖大苏泛赤壁云”句语意相连。
B.“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核舟的体积之小。
((没用举列子)C.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舱、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
(先介绍船舱,在介绍船头、)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全文总分总结构,在围绕“奇巧”特点,先总后分……)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解释词语。
1.翩翩:得意忘形的样子2.驱将:赶着走3.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4.直:“值”,指价格二、内容理解。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诗完整地描述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过程,揭露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引出下文的“身上衣裳口中食”,答句才交代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复杂矛盾的心理突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艰苦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揭露了官吏的蛮横)。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4.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 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没有直接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