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苏轼 冬景
描写西湖冬景的诗句
描写西湖冬景的诗句描写西湖冬景的诗句 1《冬至后西湖泛舟》【唐】李郢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
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
斜汀藻动鱼应觉,极浦波生雁未知。
山影浅中留瓦砾,日光寒外送涟漪。
崖崩苇岸纵横散,篙蹙兰舟片段随。
曾向黄河望冲激,大鹏飞起雪风吹。
《重别西湖》【唐】李绅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西湖十景》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两峰插云)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
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
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断桥残雪)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
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钟)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
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
(苏堤春晓)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
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
(曲院风荷)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
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柳浪闻莺)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
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
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
(平湖秋月)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
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花港观鱼)描写西湖冬景的诗句 2《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西湖留别》【唐】白居易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柳枝词》【清】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描写冬天的古诗苏轼
描写冬天的古诗苏轼1、《蝶恋花·密州上元》宋代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2、《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宋代苏轼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3、《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宋代苏轼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4、《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宋代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5、《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宋代苏轼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
青缸明灭照悲啼。
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
情声两尽莫相违。
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6、《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宋代苏轼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7、《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宋代苏轼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8、《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宋代苏轼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捻髭须。
最经典的十首西湖古诗苏轼
最经典的十首西湖古诗苏轼
1、《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5、《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冬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7、《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0、《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
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一年级课文古诗山东临沂人教版
一年级课文古诗山东临沂人教版1、《赠刘景文/冬景》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采薇》佚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7、《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9、《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画》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1、《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2、《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3、《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4、《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5、《舟过安仁》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6、《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7、《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8、《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9、《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冬景 苏轼
冬景苏轼《冬景》是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传诵千古名诗,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抒发了美人迟暮的感慨。
冬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苏轼冬天的词
《苏轼冬天的词》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大诗人苏轼写的冬天的词。
苏轼呀,是一位特别厉害的诗人。
他写的冬天的词可有意思啦!比如说《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这里面就描绘了冬天的景象。
词里说“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半夜的时候,山上堆积了像白银一样的雪,早上起来,路上都是雪,那得多美呀!还有一首《南乡子·寒雀满疏篱》,“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蹋散芳英落酒卮。
”这里面的寒雀在篱笆上,看着花朵,是不是很有趣?就好像一群小鸟在冬天里玩耍。
苏轼写冬天的词,不光是写景色,还表达了他的心情呢。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苏轼写的冬天的词吗?《苏轼冬天的词》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苏轼冬天的词。
苏轼有一首词叫《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这里面虽然写的是梅花,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冬天的气息。
他把梅花写得特别美,好像梅花一点都不怕冬天的寒冷,还特别有精神。
还有《少年游·润州作》里的“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通过雪和杨花的对比,写出了对家人的思念。
小朋友们,苏轼是不是很会用词来表达他的想法呀?《苏轼冬天的词》小朋友们,咱们再深入了解一下苏轼冬天的词。
小朋友们,苏轼的《临江仙·冬日即事》也很棒哦!“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
天垂云重作春阴。
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
”这里写出了冬天里人们一起喝酒、赏雪的情景。
苏轼的词就像一幅幅画,让我们看到了冬天不一样的美。
有个小故事,说有个小朋友读了苏轼冬天的词,就特别想去看看冬天的美景,感受一下那种诗意。
小朋友们,你们读了苏轼冬天的词,是不是也有很多的想法呢?。
燕台诗四首·冬古诗原文及赏析
燕台诗四首·冬古诗原文及赏析第1篇:燕台诗四首·冬古诗原文及赏析《燕台诗四首·冬》原文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上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罢舞腰支在。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燕台诗四首·冬》鉴赏本诗首点时令及对方失侣孤居,次言双方如青溪小姑与白石郎之相隔遥远;复想其身处孤冷之境,芳心已死,爱情幻灭;然后又转忆佳人之美,远胜嫦娥,而今唯独处空城,歌舞早歇,唯余纤腰,当年姊妹二人联袂而舞之欢早已*消云散。
最后想象女子在风雨冬夜独对残烛,空流红泪,直到天明;而破鬟松散,倚坐朝寒,容颜亦非往昔。
《燕台诗四首·冬》作者简介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燕台四首冬》唐诗赏析【作品介绍】《燕台四首·冬》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1卷第66首。
【原文】燕台四首·冬作者:唐·李商隐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矮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苏轼写雪景的诗
苏轼写雪景的诗那是一个冬天,苏轼还在黄州,已经44岁的苏轼迎来一场雪,高兴得像个孩子,写下一首冷门的雪景诗,却治愈了无数人。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这首诗写于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有一年多了。
没有公职压身,他辗转在黄州许多寺庙与高僧闲谈。
这一年冬天,黄州下雪了,苏轼欣喜不已,写下《雪后到乾明寺遂宿》一诗,字里行间都是对雪的喜爱。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门外白雪漫山,一片银色世界,返照的光将马也惊了一惊。
雪不仅惊到了马,还惊喜了苏轼。
他连忙跑了出来,台阶上留下了他的脚印。
一句"我先行"可见苏轼的喜悦,翻译过来就是:这雪我先赏为快。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看着眼前的雪景,苏轼感叹不已。
雪花就像是花儿随风飘到了乾明寺中,清新美丽。
雪带给苏轼的惊喜还不止于此。
月光悬于上,雪光映于下,彻夜通明,乾明寺如同一个不夜城。
如此雪景,怎能不爱。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苏轼爱雪,爱到什么地步呢?他不忍心让牛羊践踏,雪所带来的至洁至净的世界,苏轼不允许任何人破坏。
不允许牛羊的践踏,可苏轼却喜欢雅雀的戏弄。
他想象着雪晴之后,乌鸦和鹊鸟穿行在树枝上,嬉笑盘桓,尤为喜人。
鸟鹊穿行,雪落纷纷,赋予雪灵动的精魂,留下雪别样的美。
要不,怎么说苏轼是诗人呢?不许牛羊践踏,而喜鹊鸟穿行,他知道,哪一种雪的姿态最美。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喜欢雪,来赏雪还不够,苏轼还要听雪。
为着雪景,苏轼决定不回家了。
他带着被褥,准备在寺中留宿,听雪融化时,雪水落下屋檐,倾泻在竹子上的声音。
苏轼真是爱雪爱到了骨子里。
从发现雪,到赏雪,到听雪,苏轼整首诗八句,56个字,每一个字都在诉说着对雪的喜爱。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苏轼诗歌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苏轼诗歌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赠刘景文/ 冬景)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觉。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七绝被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选入。
当时苏轼在元祐五年在杭州任太守,他的好友刘景文从小胸怀大志,为民效力,可是却一直得不到重用。
在苏轼尽力举荐下,58岁的刘景文才得以去到江浙地区任职。
再出发那一天,苏轼写下这首诗赠给他,想鼓励刘景文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也是入选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无数赞美西湖的诗词中,这首诗绝对能占有一席之地。
诗的上半首写了西湖晴姿雨态,晴时水波荡漾,波光粼粼,雨中迷迷茫茫,假设隐假设现,总之无论何时西湖水光山色都是魅力十足。
下半首诗人用一个空灵又贴切的比喻来表达西湖山水的神韵,再一步对眼前西湖进行美的升华,实乃妙不可言。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觉。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题画诗入选三年级下册课本。
面对惠崇江南仲春景色的(春江晚景图),苏轼融入脑中合理的想象,加以其细致、敏锐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使的诗情和画意恰到好处,相得益彰,成绩一段不朽的诗话。
苏轼关于冬天的诗
苏轼关于冬天的诗1、《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作者】苏轼【朝代】宋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作者】苏轼【朝代】宋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3、《少年游·润州作》——【作者】苏轼【朝代】宋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4、《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作者】苏轼【朝代】宋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5、《聚星堂雪》——【作者】苏轼【朝代】宋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古诗《冬景》
古诗《冬景》古诗《冬景》11、《远望》唐·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冬天来临,景物一片平和的景象,而我满眼的伤心。
山上的红树枯萎,落叶纷飞,不远处,寺庙特别多。
仲宣楼上,我无限的家乡,泪水直流。
白云在蓝天浮动,楼下的漳江水付诸东流。
2、《》唐·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
山间小路上原本并没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湿人衣。
3、《早冬》唐·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仍然有的盛貌。
小草上落着轻轻的一层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了的沙粒一般。
老柘树叶子是黄色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
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这个时候真羡慕悠闲喝酒的.人,而我作为杭州刺史,政事繁杂,是没有这个福分的啊。
4、《冬景》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5、《四首其四冬景》明·陈士元古木寒鸦山径,小桥流水人家。
昨夜前村微雪,诗思欲问。
这里有苍苍古木,也有阵阵寒鸦,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山的深处。
昨夜村子里下了点,白雪和寒梅交向辉映,撩动起吟咏梅花的诗兴来。
关于冬天的《冬景十绝其二寒江独钓》元·叶颙扁舟独钓烟茫茫,醉著蓑衣不耐霜。
最是月明无伴侣,一声渔笛出沧浪。
《浪淘沙·冬景》元·梁寅锦树分明上苑花。
晴花宜日又宜霞。
碧烟横处有人家。
绿似鸭头松下水,白于鱼腹柳边沙。
一溪云影雁飞斜。
《冬景》明·罗亨信笑撒丝纶百尺轻,偶逢樵父话生平。
忘机不觉归来晚,独棹孤舟载月明。
【描写冬天的诗句】赠刘景文 冬景 苏轼
【描写冬天的诗句】赠刘景文冬景苏轼【描写冬天的诗句】赠刘景文冬景苏轼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录,最就是橙黄橘绿时。
(最就是一作:“正”)相关内容译文及注解作者:佚名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注解①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
宋哲宗元?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就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培养他洒脱的个性。
因此苏轼表示他为“无私奇士”。
②擎:文中指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向上托举荷叶)③傲霜: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文中指你,指刘景文。
⑤砌:文中指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⑥橙黄橘绿时:指秋末冬初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也指硕果累累的秋天有关内容赏析作者:佚名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追赠刘景文》,就是在元?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道此诗咏初冬景色,“曲尽其妙”。
诗虽为追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牵涉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苏轼冬季古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பைடு நூலகம்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4.《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宋代:苏轼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
青缸明灭照悲啼。
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
情声两尽莫相违。
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苏轼冬季古诗
1.《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 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 谁怜屋破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
2.《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苏东坡形容冬季的诗句
苏东坡形容冬季的诗句
《雷州八首》
宋代:苏轼
海康腊己酉,不论冬孟仲。
杀牛挝鼓祭,城郭为倾动。
虽非尧颁历,自我先人用。
苦笑荆楚人,嘉平腊云梦。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宋代:苏轼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蜒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泠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和陶王抚军座送客再送张中》
宋代:苏轼
胸中有佳处,海瘴不能腓。
三年无所愧,十口今同归。
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
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
莫作往来相,而生爱见悲。
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辉。
悬知冬夜长,不恨晨光迟。
梦中与汝别,作诗记忘遗。
赠刘景文 - 冬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刘景文/ 冬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首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
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
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
1。
苏轼《江神子(冬景)》欣赏
苏轼《江神子(冬景)》欣赏全词意蕴深厚,既是情绪流程的归宿,也是词人的终生追求。
写景、抒情、议论都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方法,该词将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了起来,也可以说是词的诗化的一个具体表现。
江神子(冬景)宋代:苏轼相逢不觉又初寒。
对尊前。
惜流年。
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
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
转头山下转头看。
路漫漫。
玉花翻。
银海光宽,何处是超然。
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阑。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词作成就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令人振奋的古诗词
令人振奋的古诗词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僧云《览诗中之句》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10、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11、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1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卜居》17、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1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1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20、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坤《呻吟语应务》2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22、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2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24、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2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
荷花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冬景》 【宋】 苏轼 荷花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 橙黄橘绿时。 注释 擎:举,向上托。(擎雨 盖:喻指荷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最: 一作“正”。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 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 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 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荷花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