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习题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c06dc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f.png)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A. 社会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社会生产方式D. 社会制度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A. 历史唯物主义B. 阶级斗争C. 唯物辩证法D. 经济增长答案:D3. 下列哪个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A. 商品B. 货币C. 资本D. 剩余价值答案:A4. 下列哪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始激化的阶段?()A.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B.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C.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D. 资本主义国家垄断阶段答案:C5. 下列哪个现象体现了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A. 劳动力价值B. 劳动力使用价值C. 劳动力价格D. 劳动力工资答案:B二、判断题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
()答案:错误。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关系。
2. 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
()答案:正确。
3.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答案:错误。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来源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答案:正确。
5.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垄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它以生产力为基础,研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 简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答案: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使用价值则取决于商品的实际用途。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3. 简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答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第二阶段是交换阶段,资本家通过交换实现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b6f41987c24028915fc353.png)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目录第一部分同步练习 (3)第二部分综合练习 (26)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36)第一部分同步练习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填空题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1.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B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C 劳动者、科学技术、经营管理D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商品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生产工具D 人们劳动的生产物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A 古典政治经济学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6.经济规律就是()A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 经济现象的客观性C 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1、B2、C3、A4、B5、A6、A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关系包括( )。
A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B交换关系C消费关系 D产品分配关系 E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 )。
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结构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E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决定作用3.与自然规律比较,经济规律的特点有( )。
A经济规律是自然界存在的规律 B经济规律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联C经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大多数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消失而消失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政治经济学 习题集
![政治经济学 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6c57f14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b.png)
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2.物资资料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
3.物资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4. 与的结合方式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
5.社会生产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和。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7. 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8. 是形成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9.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很强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和的统一。
10.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①生产关系②生产力③经济规律④物资资料生产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①商品②物质资料生产③生产关系④生产力3.生产资料是指()。
①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②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③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④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4.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①生产资料②劳动对象③生产工具④上层建筑5.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
①社会生产力②社会生产关系。
③劳动过程④物质资料生产6.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分配关系③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④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①生产②分配③交换④消费8.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①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资料④劳动者9.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 )。
①人们不能认识经济规律②人们可以创造经济规律③人们不能运用经济规律④人们可以认识但不能改变经济规律10.价值规律是( )。
①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②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③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④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力是()。
①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②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第1页共28页③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④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生产关系是()。
①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③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1d037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1.png)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个人B. 社会C. 阶级D. 国家答案:B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劳动价值论C. 商品二重性D. 货币流通理论答案:A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C. 资本与资本的矛盾D. 工人与工人的矛盾答案:A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生产过剩B. 消费不足C.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D. 经济周期性波动答案:C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A. 计划经济B. 市场经济C. 公有制为主体D. 私有制为主体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A.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B. 工人出卖劳动力C. 资本家剥削工人D. 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A. 公有制为主体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D. 国家宏观调控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的价值量?()A. 社会劳动生产率B. 个别劳动生产率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个别劳动时间答案:AC4. 以下哪些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生产关系B. 生产力C. 社会形态D. 经济规律答案:AD5. 以下哪些是剩余价值的来源?()A. 工人的剩余劳动B. 资本家的管理劳动C. 工人的必要劳动D. 资本家的投资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2. 什么是商品的二重性?答案:商品的二重性是指商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商品中所包含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 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2d2f8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5.png)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价值规律B. 生产关系C. 经济危机D. 经济增长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D. 阶级斗争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 市场失灵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 政府干预不足D. 技术落后4. 以下哪项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A. 私有制B. 雇佣劳动C. 社会化大生产D. 平均利润率5.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是: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 剩余价值/总资本C. 可变资本/剩余价值D. 总资本/剩余价值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7. 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何影响?8. 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及其表现形式。
10.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答案一、选择题1. B. 生产关系2. A. 劳动价值论3.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 D. 平均利润率5.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二、简答题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它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为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7. 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根本原因。
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表现为经济的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三、论述题9.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主要表现为资本家通过对工人的劳动进行剥削,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表现为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并从中获取利润。
政治经济学习题
![政治经济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5288fe4693daef5ff73d00.png)
第一章习题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资源配置 D.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B.劳动价值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剩余价值论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分配关系C.产品的交换和消费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5.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是()A.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B.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C.揭示了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D.指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抽象方法B.历史方法C.唯物辨证法D.逻辑方法(二)不定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来源有()A.空想社会主义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C.古典哲学D.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E.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2.物质资料生产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C.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D.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E.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3.生产关系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B.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C.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D.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E.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关系的总和4.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有()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E.市场(一)单项选择题1.B2.D3.C4.A5.D6.C(二)不定项选择题1.AB【解析】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产生前没有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来源之一,但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
所以,这三个选项都是干扰项。
2.BCDE【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经练习题
![政经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5d4b5a77232f60ddcca145.png)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2.社会生产起决定作用的是(A)A. 生产B. 交换C. 分配D. 消费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C)A. 社会分工B. 机器的出现C.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D. 货币的使用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C)A. 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 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5.在历史上,资本的最原始形式是(D)A. 产业资本B. 商人资本C. 工业资本D. 可变资本6.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B)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 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D. 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7.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C)A. 提高平均利润率B.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C. 提高剩余价值率D. 提高资本积累率9.在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C)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
A. 生产价格B. 平均利润C. 生产成本D. 利润10.平均利润率是(A)A. 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 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C. 年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总量的比率D. 社会平均利润总量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11.商业资本的职能是(A)A. 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B. 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C.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D. 补偿流通领域中的流通费用1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是(B)A. 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 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C. 它们的物质形态不同D. 它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作用不同二、多项选择题: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有(ABCE)A. 产业利润B. 商业利润C. 借贷利息D. 银行利润E. 地租2.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的社会资本再生产中(AE)A. 生活资料生产与生产资料生产同步增长B. 生活资料生产优先增长C. 生产资料生产优增长D. 增长最慢的是生活资料生产E. 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3.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A.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B. 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C. 工人的个人消费也是从属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D. 它不断再生产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E.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5.在存在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产品的价值要分割成如下几部分:()A. 补偿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B.补偿所耗生产资料的价值C. 实现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D. 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剩余产品价值E. 流通中实现的全部价值6.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A. 统称为生产资料B. 表现为人的因素C. 表现为物的因素D. 必须与劳动者结合才能发挥作用E. 是劳动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D.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E.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B.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 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D.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E. 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9.资本家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是()A. 加强劳动强度B.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C. 增加预付资本数量D. 提高劳动生产率E. 降低工人的工资政治经济学练习题2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商品二因素的是()A. 价值和使用价值B. 价值和交换价值C. 价值和交换价值D.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A. 货币具有价格标准B. 货币是稀少物品C. 货币商品具有价值D. 货币具有价格3.商品的生产过程是()A. 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B. 价值的形成过程C. 价值的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D. 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 货币必须购买到生产资料B.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C. 劳动力成为商品D. 货币能够发生增殖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A. 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上升B. 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C. 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不变资本比例上升,可变资本比例下降D. 随着资本总虽的增加,不变资本比例下降,可变资本比例上升6.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A. c+vB. c+v+mC. v+mD. c+m7.平均利润率是()A. 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 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 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8.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A. 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B. 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C.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抽象劳动只创造出劳动力的价值D.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的价值的价值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10.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 超额剩余价值B. 绝对剩余价值C. 相对剩余价值D. 剩余价值11.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 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 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12.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A.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B. 货币资本、商品资本C. 借贷资本、银行资本D.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1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A. 优等地的生产条件B. 中等地的生产条件C. 劣等地的生产条件D. 平均地的生产条件二、多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有()A. 土地有优劣的差别B. 对土地实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D.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构成E. 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与()A. 固定资本的比重呈正比B. 固定资本的比重呈反比C. 流动资本的比重呈正比D. 流动资本的比重呈反比E. 固定资本周转速度呈正比3.资本积累是()A.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B. 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C. 资本家迫于竞争的压力而进行的D. 资本家的“节欲”E. 资本家为发展生产所为4.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劳动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B. 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C. 劳动者必须能适应生产的要求D. 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必须是一无所有E. 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5.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是否背离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一般表现为()A. 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保持一致B.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低于其价值C.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D.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E.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会低于其价值6.通过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A.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B.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 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D.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E. 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7.抽象劳动()A. 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 形成商品的价值C. 反映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D.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E. 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8.商品是()A.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 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 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 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E.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政治经济学练习题3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价值的源泉在于()A. 抽象劳动B. 具体劳动C. 联合劳动D. 联合劳动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要()A. 纸币B. 现实的货币C. 贵金属D. 观念上的货币3.在现实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价格和价值是()A. 完全一致的B. 完全不一致的C. 经常不一致的D. 经常一致的4.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表现为()A. 劳动力的价值B.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 劳动力的价格D. 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5.资本周转速度()A. 与周转时间呈正比,与周转次数呈反比B. 与周转时间呈反比,与周转次数呈正比C. 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呈正比D. 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呈反比6.生产价格是()A. 由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构成的价格B. 由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的价格C. 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D. 由生产成本和利润构成的价格7.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形成()A. 级差地租ⅠB. 绝对地租C. 垄断地租D. 级差地租Ⅱ8.经济规律是客观的,()A. 人们不可能认识经济规律B. 人们可以认识但不能改变经济规律C. 人们可以创造经济规律D. 人们不能利用经济规律9.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A. 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 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 自身也有价值D. 能作为支付手段10.产业资本是指:()A. 投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B. 投放在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资本C. 商业部门和金融业的资本D. 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部门的资本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的结果本身会使:()A. 社会资本总额增加B. 个别资本规律扩大C. 剩余价值数量增加D.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12.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经济规模属于()A. 资本积累B. 资本积聚C. 资本集中D. 资本分流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A. 统称为生产资料B. 表现为人的因素C. 表现为物的因素D. 必须与劳动者结合才能发挥作用E. 是劳动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E. 世界货币3.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是否背离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一般表现为A. 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保持一致B.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会低于其价值C.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D.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E.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会低于其价值4.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A. 无限度延长雇佣工人的工作日长度B.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C.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D.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E.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5.个别资本的增大途径有()A. 对小生产者的暴力剥夺B. 资本积聚C. 中小资本合并D. 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E. 创办股份公司9.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有()A. 职能资本家已投入使用的资本B. 固定资本未更新前的折旧费C. 暂时未使用的原材料费D. 准备用于支付工资的货币资本E. 用于积累还未投资的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4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对象B. 生产工具C. 科学技术D. 生产劳动2.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 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 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 土地的有限性D. 土地的等级差别4.在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辅助材料D. 原料燃料5.利润是()A. 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B. 成本价格的转化形式C.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D. 新创造价值的转化形式6.货币的本质是()。
政治经济学(大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大学考试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282d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1.png)
政治经济学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 物资资料的生产B . 人口的生产C . 精神产品的生产D . 劳动力的生产正确答案:A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A . 生产资料B . 劳动对象C . 生产工具D . 上层建筑正确答案:C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政治和经济B . 生产力C . 生产关系D . 生产方式正确答案:C4.生产关系是指()A .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B . 人与人的自然关系C . 人与自然的关系D . 都不是正确答案:A5.由抽象到具体是指()。
A . 由理论到实践B . 由特殊到一般C . 由本质到表象D . 由宏观到微观正确答案:C6.价值规律是()。
A . 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B . 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C . 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D . 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正确答案:C7.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是()。
A . 创立了劳动价值论B . 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C . 创立了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理论D .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确答案:C8.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A .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系的矛盾B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 经济基础和经济体系的矛盾正确答案:B9.交换价值的基础是()A . 货币B . 使用价值C . 价值D . 商品正确答案:C1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 .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 .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C .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D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正确答案:A11.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换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A . 商品的生产B . 商品的交换C . 商品的价格D . 商品的购买正确答案:B12.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是()A 简单劳动B . 复杂劳动C . 个别劳动D . 具体劳动正确答案:A13.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形式是()A . 优胜劣势记住B . 商品机制B . 生产机制D . 价格机制正确答案:D14.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4e1e0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a.png)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从物品的使用价值无法判断其生产关系的性质。
3.用现金购买商品是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经济行为。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7.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创造了新的价值。
8.剩余价值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11.资本有机构成是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它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1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之一是前者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后者会。
14.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等级差别。
15.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v。
16.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17.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生产价格。
18.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9.产业资本能够连续循环的条件是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
20.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21.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三年时间,那它一年的周转次数是1/3次。
22.为了更科学的计算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需要将预付总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部压力决定的。
2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运动。
A.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领域中B.哲学和社会学的交叉领域中C.历史学和社会学的交叉领域中D.数学和统计学的交叉领域中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D)A.个人主义B.自由放任C.实用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3.商品的价值是由(B)决定的A.生产成本B.劳动时间C.市场需求D.稀缺程度4.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本质是(A)A.劳动力商品化B.生产资料商品化C.货币商品化D.资本商品化5.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目的是(D)A.满足人们的自然需求B.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C.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D.获取利润6.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是(B)A.利息B.利润C.地租D.工资7.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属于(C)A.个人B.私人企业C.全体人民D.政府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的基本方式是(B)A.政府干预B.供求关系C.价格管制D.垄断控制9.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是(A)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B.各取所需,按资分配C.平均分配D.按需分配10.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D)A.提高了经济独立性B.促进了本土文化发展C.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D.加剧了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11.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B)A.实现产权私有化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扩大国有资产规模D.实现股份制改革12.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B)A.竞争激烈B.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C.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D.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D)A.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相结合B.私人资本和垄断资本相结合C.国家资本和垄断资本相结合D.私人垄断资本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D)A.实行计划经济B.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C.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D.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15.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B)A.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B.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C.货币作为支付手段D.货币作为世界货币1.这些选项是关于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0143e1d0d233d4b14e69fb.png)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政治经济学》第一、二章配套参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 B )。
A.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理论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资本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理论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D )。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B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5、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物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B、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关系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6、社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C )。
A、交换B、消费C、生产D、分配7、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 A )。
A、生产力发展状况和要求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C、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8、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B )。
A、政治法律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D、伦理道德规范9、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有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10、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B )。
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11、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D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2、马克思说:“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政治经济学 习题
![政治经济学 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1a3cd91daef5ef7ba0d3c57.png)
导论一、概念比较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3.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二、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2.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其中,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和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它是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4.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5.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三、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是人们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所以生产关系是可以由人们自由选择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阐述的经济规律,是马克思花费了多年的心血创造的。
3.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阶段上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什么是共有经济规律和特有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和其它经济规律的关系如何?五、论述题1.什么是生产力性质、水平和状况?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2.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如何理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3.为什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始终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第一章商品与价值一、概念比较1.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2.使用价值和价值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商品的价值全部都是由该商品生产者的抽象劳动创造的。
2.活劳动就是具体劳动,物化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3.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它的生产者来说,是一种非使用价值。
4.某食品厂生产的糕点因保管不善,腐烂变质,其使用价值不复存在,但在糕点生产过程中耗费了劳动,因此这些糕点仍有价值。
四、简答题1.交换价值和价值是什么关系?2.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如何?3.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6.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有何关系?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2.怎样理解商品和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二章货币与货币流通一、概念比较1.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2.价值和价格3.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4.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二、填空题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1adf8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1.png)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劳动价值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2. 需求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形曲线,通常表现为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趋势。
3. 货币流通:指的是社会中货币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流动和传递过程,包括购买、支付、储蓄等。
4.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例如市场垄断、外部性等因素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
5. 资本主义:一种经济制度,其特征包括私有制、市场经济、利润追求等,是以资本家私人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二、填空题(5道题):1.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的价值由决定。
答案:-现价值2. 在需求曲线中,价格上升时,需求量。
答案:-下降3. 货币流通包括、支付和储蓄等过程。
答案:-购买4.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包括和外部性等因素。
答案:-市场垄断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为基础。
答案:-私有制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点是:- A. 个人利益追求- B. 公平与正义- C. 社会生产关系- D. 政府干预-答案:C. 社会生产关系2. 以下哪个是货币的主要功能?- A. 价值尺度- B. 交换媒介- C. 储藏手段- D. 全部都是-答案:D. 全部都是3.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 A. 需求- B. 供给- C. 政府规定-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D. 所有上述都是4. 市场失灵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 A. 资源配置不合理- B. 社会公平受损- C. 经济增长受限-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D. 所有上述都是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特征是:- A. 公有制- B. 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B. 市场经济四、多项选择题(5道题):1. 货币的功能包括(多选):- A. 价值尺度- B. 交换媒介- C. 生产手段- D. 储藏手段-答案:A. 价值尺度、B. 交换媒介、D. 储藏手段2.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多选)- A. 市场垄断- B. 政府干预- C. 外部性- D. 供给过剩-答案:A. 市场垄断、C. 外部性3.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多选):- A. 自由竞争- B. 政府垄断- C. 供需决定价格- D. 生产资料私有制-答案:A. 自由竞争、C. 供需决定价格、D. 生产资料私有制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特征包括(多选):- A. 公有制- B. 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 D. 私有制-答案:B. 市场经济、D. 私有制5.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多选):- A. 生产关系- B. 分配关系- C. 消费关系- D. 金融关系-答案:A. 生产关系、B. 分配关系、C. 消费关系、D. 金融关系五、判断题(5道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a57b9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f.png)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分配和消费社会财富的科学,它关注经济活动背后的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以下是一套政治经济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资源分配C. 阶级斗争D. 财富积累答案: B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 A3. 以下哪项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A. 周期性B. 普遍性C. 必然性D. 可预测性答案: D4. 什么是剩余价值?A. 工人创造的价值减去其工资B.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C. 资本家的利润D. 产品销售价格答案: A5. 以下哪项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自由竞争B. 价格机制C. 政府干预D. 私有制答案: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
答案: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
他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能够无意中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
即个人在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过程中,市场的力量会引导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什么?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社会平均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一定数量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商品的价值不仅包括生产商品的直接劳动,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8. 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则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3001e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e.png)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习题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5、生产资料是指()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6、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产品分配关系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8、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9、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经济规律没有重复性C、自然规律有阶级性,经济规律没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10、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 )从根本上来重建整个政治经济学A、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辩证法C、科学抽象法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二、不定项选择题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A、劳动B、资本C、生产资料D、劳动对象E、劳动资料2、生产力是(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C、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生产关系是( )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C、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D、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E、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 )A、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B、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C、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D、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E、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决定作用5、构成社会再生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生产B、市场C、分配D、交换E、消费6、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 )A、消费决定生产、交换和分配B、生产反作用于分配、交换、消费C、分配和交换对生产、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D、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E、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7、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B、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E、不论人们是否认识经济规律,它们都存在和起作用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人们()A、不能消灭它B、不能认识它C、不能发现它D、不能利用它E、不能创造它9、政治经济学是()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C、研究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D、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E、为其它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10、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D、能够利用经济规律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B5、B6、A7、A8、D9、D 10.B二、多项选择题1、ADE2、ABCE3、ABCDE4、ABC5、ACDE6、CDE7、ACDE8、AE9、BDE 10、BD一、辨析题1.任何社会都必须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46f2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4.png)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什么?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二、商品与货币1. 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2.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如何形成的?3.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4.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5. 货币流通规律是什么?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2.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什么?3.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4. 剩余价值率是什么?5.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有哪些?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是什么?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有哪些?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六、国际政治经济学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七、中国政治经济学1.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八、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是什么?2.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些?3.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4.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5. 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有哪些?九、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1. 经济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3. 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哪些?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是什么?5.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十、宏观经济调控1.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2.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4.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5. 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十一、国际经济关系1. 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征是什么?2.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什么?3. 国际贸易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投资的特点是什么?5.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十二、劳动价值论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关系是什么?3.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发展是什么?4. 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什么?5.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是什么?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行为是什么?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十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是什么?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十五、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1. 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原则是什么?3. 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什么?4. 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措施有哪些?5. 经济发展规划的评估方法是什么?十六、收入分配与消费1. 收入分配的原则有哪些?2.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3. 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是什么?5.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哪些特点?十七、对外经济关系1. 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对外贸易的作用是什么?3. 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是什么?5. 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策略有哪些?十八、财政与税收1. 财政的职能有哪些?2. 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3. 财政支出的构成是什么?4.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税收制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十九、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1.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2.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 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则是什么?5.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二十、国际经济组织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 国际能源署的职能是什么?5. 亚洲开发银行的目标是什么?二十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3.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5.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是什么?二十二、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哪些?4. 经济全球化中的风险与挑战是什么?5.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策略有哪些?二十三、区域经济一体化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是什么?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有哪些?3. 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什么?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是什么?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机遇有哪些?二十四、劳动与就业1. 劳动市场的特征是什么?2. 劳动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 失业的原因与类型是什么?4. 劳动保障制度的内容是什么?5. 劳动与就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五、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 城市化的进程与特征是什么?3.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4. 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5. 城市化政策与规划的原则是什么?二十六、农业与农村发展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3.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5. 农村扶贫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七、工业与产业政策1.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是什么?3. 产业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5. 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八、能源与资源1.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什么?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原则是什么?3. 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4.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5. 能源政策与资源管理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九、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2. 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什么?3. 关税与贸易壁垒的作用是什么?4. 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有哪些?5.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三十、国际金融体系与政策1.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2.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是什么?3.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外汇市场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哪些?5. 国际金融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三十一、国际贸易法规与协定1. 国际贸易法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协定有哪些?3. 区域贸易协定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5. 国际贸易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方法有哪些?三十二、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1. 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跨国公司的特征与作用是什么?3. 国际投资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什么?5. 国际投资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答案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
政治经济学(资)习题集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资)习题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7f7143be1e650e52ea9984.png)
政治经济学(资)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忙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1.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
2.()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B.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D.上层建筑4.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5.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答案:1.生产2.物质资料的生产3. C(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政治、思想等上层建筑)4.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5.认识客观的经济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
•A.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B.剩余价值规律•C.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规律•D.雇佣劳动制度•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D.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答案:1、D(提示:是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相比较,见下页)2、答案:B•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 B.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C.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4.下列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 A.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D.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区别的标志•答案:3D4C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成熟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强C.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服务D.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二、判断正误题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是制度安排,二者没有区别。
•三、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5答案:D•答案:定义(1)经济制度是反映社会性质的基本性制度,它反映着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联系(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是,前者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相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者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区别(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作为社会的基本属性贯穿始终;而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一、选择题1、在商品市场上,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A.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B.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C.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D.价值规律的内容2、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货币职能是()A. 流通手段的职能B.支付手段的职能C. 贮藏手段的职能D.世界货币的职能3、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
A.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B.依靠延长工作日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C.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D.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1答案:B2答案:C3答案:B4答案:A二、判断正误题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少数先进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答案:正确。
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而正是在个别先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才最终导致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总公式是()A W 一G 一WB G 一W 一GC G 一W 一G 'D G一G '2、资本是()A 一定数量的货币B 勤检持家的结果C 暴力掠夺的财富D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3、劳动力商品创造的新价值是指()A 商品的价值B 剩余价值C 劳动力的价值D 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4 、价值增殖过程是()A 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B 活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C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D 具体劳动转移旧价值的过程5 、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 工人工资的多少B 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D 利润率的高低6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A 为了获得使用价值B 创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C 为了获得价值D 为了获得剩余价值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劳动力成为商品B 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C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D 为了获得剩余价值8 、资本主义工资是()A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 劳动的全部报酬D 工人应得的报酬9、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 它们的周转方式不同B 实物形态不同C它们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 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10、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 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的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 劳动价值规律D 价值规律二、计算题1.某服装厂资本家雇佣工人100 人,每天劳动12 小时,平均每个工人3 小时生产一件上衣,每件上衣消耗生产资料价值5 元,每天每个工人的工资3 元,工人每小时创造的价值0.5 元。
试计算:(1)该厂一天消耗资本共多少?C 和V 各多少?(2)资本家一天获得剩余价值是多少?(3)每件上衣价值是多少?(4 )如果资本家把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工资不变), 该资本家一天获得的剩余价值是多少?剩余价值率是多少?1、解答:( 1 )该厂一天消耗的资本=(5×12/3+3 )×100=2300(元)C=5×12/3×100=2000(元)V=3×l00=300(元)( 2 ) m =(12×0.5-3 ) ×l00=300 (元)( 3 ) W =5 + 3×0.5=6.5(元)( 4 ) m =9×1×100=900(元)m′=9/3×100 %=300%2 、某资本家的制帽厂,每个工人一个工作日可生产6 顶帽子,每顶售价3元,共用去生产资料价值6 元,工人工资2 元。
试计算:(1)资本家每天从每个工人那里榨取的剩余价值是多少?(2)剩余价值率是多少?(3)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的情况下,每顶帽子售价仍为3 元,资本家从每个工人身上榨取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2、解答:( 1 ) m=6×3-6-2 =10 (元)( 2 ) m′=10/2×100 %=500%( 3 )(12*3-12*1-2)-(6*3-6*1-2)=12(元)3 、某资本家工厂,原来每个工人每天劳动10 小时,每小时生产10 件产品,每件产品的新价值为0.2 元,工人每人每天工资4 元;后来经改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人每天劳动8 小时,每人每小时生产50 件产品,每件产品仍包含新价值0.2 元,工人每天的工资提高到10 元。
试问: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是减轻了,还是提高了?3、解答:m1′=(10×10×0.2-4)/4×100 %=400%m 2′=(8×50×0.2-10)/10×100%=700%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高了,即从400%提高到700%。
三、选择(计算)题1.已知社会两大部类原来的情况为: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1600c+800v+800m=3200其中第一部类按照25%积累率进行扩大再生产,而所追加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 :1 。
那么,为了保持社会协调的比例关系,第二部类应当追加投资的不变资本的数量应该是A.175B.185C.195D.205答案:A第一部类按照25%积累率进行扩大再生产,意味着将原来1000的剩余价值的250用于扩大再生产,转变为投资;所追加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 :1,意味着在250个单位的投资中,90%即225转变为追加的不变资本;10%即25转变为追加的可变资本;扣除了250 后,资本家新的消费为750,根据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公式I (v+Δv+m/x )=II(c+Δc)IIΔc= I (v+Δv+m/x )—IIc=1000+25+750—1600=175。
2.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
那么,在企业资本总量和工人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被排挤出工厂的工人人数是A.500B.800C.1000D.1200答案:C【答题思路】本题是考查对资本有机构成概念的理解和具体运用。
先根据给出的条件求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之前该企业的工人数量。
已知工厂的资本总额为1000万,资本有机构成为9:1。
也就是说,90%的资本以机器的形式存在;10%的资本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1000×10%=100万。
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也就是说,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份额下降到1/20,具体为1000万×1/20=50万;由于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保持为500元,所以所有新机器设备后所需要的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
2000—1000=1000人,所以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1000人。
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企业产生于()。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2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主体是()。
A.国家B.劳动者C.企业D.商品答案:3.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力量是()。
A 国有企业B 私营企业C 个体企业D 外资企业4.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是()。
A.承包制B.有限责任公司C.租赁制D.股份合作制答案: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 使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6.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A 全部任务B 基本目标C 次要环节D 中心环节练习题(单项选择题):市场是()的产物A 商品交换发展B 生产C 消费D 分配答案:A2.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主要包括()A 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 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C 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资料市场D 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答案:D3. 商品市场包括()A 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B 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C 生产要素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D 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答案:B4.既属于商品市场,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的是()A 金融市场B 消费资料市场C 生产资料市场D 劳动力市场答案:C5.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发展( )A 房地产市场B 劳动力市场C 技术和信息市场D 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答案:D1、商品的成本价格是()A c + v + mB c + vC k + mD k + p2、同一部门内部的竞争可以获得()A 剩余价值B 超额剩余价值C 平均利润D 利润3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 同一生产部门竞争的必然结果B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竞争的必然结果C 各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量相等的结果D 由于不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而引起资本流动的结果、资本家经营赚钱还是赔钱的界限是()A 生产价格B 商品价值C 成本价格D 销售价格5、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A 商品的个别价值B 商品的社会价值C 商品的生产价格D 商品的垄断价格6 、商业资本是〔〕A 货币资本的独立形态B 生产资本的独立形态C 商品资本的独立形态D 借贷资本的独立形态7 、银行利润率等于()A 银行利润同银行存款的比率B 银行利润同银行贷款的比率C 银行利润同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D 银行利润同全部资本的比率8、商业利润的来源是()A 来自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和卖的差额B 来自流通中发生的价值增殖C 来自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的继续所创造的价值D 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9 、土地的价格()A 地租收入的特殊形态B 资本化的地租收入C 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D 资本家缴纳的租金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自农产品()A 价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B 价值和价格的差额C 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 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1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A 非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B 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C 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D 部分企业内部进行的12、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是( )A 二者是根本对立的B 二者是完全统一的C 从根本上说二者是统一的,但不存在着非对抗性矛盾D 两者是根本统一的,不存在对立1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最主要渠道是()A 银行信贷B 国家预算C 价格杠杆D 劳务费用14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分解为()A 消费基金和生产基金B 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C 消费基金和后备基金D 积累基金和管理基金15、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A 生产力水平还较低B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C 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D 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是谋生手段16、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必须()A 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B 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尽力扩大收入差距C 坚持反对分配不公,努力缩小差距D 坚持平均反对拉开差距答案:1 B 2.B 3.B 4.C 5.C 6.C 7.D 8.D 9.B 1O.C 11.B 12.C 13.B 14.B 15.D 16.A1 .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体系中占主要地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