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名词解释货币: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金融:金融是以货币为主导拥有信用凭证的交换,它既包括货币流通、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内容,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等微观领域。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的综合。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由16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在1558年提出来的。
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
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即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媒介。
支付手段:货币不随商品运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
2.简答货币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进?答:按照货币外在不同形态的演进阶段,货币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
(基于货币外在形态视角的货币形式)在货币的发展形态中,按照货币价值和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把货币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三种。
货币有哪些职能?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第一章名词解释1 本位币即主币,是已过流通中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是法定的价格标准。
为无限法偿货币。
2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在复本位制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价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储藏、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会充斥市场。
4 信用日常生活中指相信、信任、声誉、遵守等;经济学中的定义,指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 商业信用企业间在商品交易中,以赊销预付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6 银行信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7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
8 利息指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或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所要的补偿。
包括机会成本与风险的补偿。
9 利率即利息率,价值资金的价格。
一定时期内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10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下降到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市场就会长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是无论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11 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场所。
12 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又称交易工具,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13 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收益凭证),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员管理与操作,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基金。
14 金融机构狭隘的金融机构是通过参与或服务金融市场交易而获取收益的金融企业。
广义的金融机构是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及金融市场的监管者。
金融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名词解释1、金融: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
2、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3、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也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4、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
5、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以后签订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各国政府可以以35美元一盎司(约31克)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
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
6、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也可以说是特里芬悖论,特里芬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理论上的致命缺陷———这个体系对美元的清偿力与信心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A既然美元是国际清偿货币,为了进行国际贸易,其他各国必须保持大量美元储备。
那么从美国的角度看,它的国际收支必然是逆差———要不然的话,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从何而来呢?B可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如果美国长期保持巨额逆差,又会使国际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下降,驱使各国政府用美元储备向美国挤兑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枯竭,最终导致汇兑金本位体制难以为继。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一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
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3、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4、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
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二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7、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8、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
一.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国家法律规定的国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2、金银复本位制:同时以金币和银币作为本位币,两种货币同时流通的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4、铸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
(政府发行货币所得收入往往高于发行的成本)5、直接融资: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不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而直接融通资金。
(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取得货币资金。
)6、间接融资: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通过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间接地发生金融联系。
7、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8、非系统风险:指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种下跌,从而给有价证券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9、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10、市场风险: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
11、资本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
12、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13、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
14、本票:指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15、承兑: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标识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
16、票据贴现:收款人或持票人在资金不足时,将为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将余额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
17、可转让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1、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存款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2、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3、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4、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5、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6、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7、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8、名义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9、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10、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1、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2、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3、贴现:指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放款。
14、承兑:指汇票到期前,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15、股票价格指数:即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16、法定存款准备金:一国金融当局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被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该比例被称作法定准备金率。
17、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
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金融学名词解释: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控经济波动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2. 利率:利率是指资金的使用价格,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是银行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决定。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4.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进行买卖和交易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5.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可能面临的损失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6.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长期融资的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的重要渠道。
7. 企业财务:企业财务是指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融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8.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是指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和定价,以满足投资者和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需求。
9.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以确保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化解和承受损失。
10. 融资方式:融资方式是指企业和政府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经营活动。
11. 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指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中,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最大化。
12.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扩大股东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和扩张。
13.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14.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和监测,维护金融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15.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流通的货币总量,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等不同分类。
金融学分类题库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金融学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3、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4、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5、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6、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7、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8、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9、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0、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1、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2、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13、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14、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需求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15、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金融学名词解释
1、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于流通中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4、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5、价值尺度: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6、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7、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8、支付手段:是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功能9、货币单位: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
10、主币: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11、辅币:面值为主币1/10或1/100,多由贱金属铸造,为非足值通货。
12、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
13、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属于何种性质支付,支付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14、金银复本位制: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制造,流通,输出和输入,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
15、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价值不同的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必然会被融化、收藏而退出流通区域,而实际价值低的反而充斥市场。
16、格雷欣法则:如果政府以法律条款形式对自身价值各不相同的两到三种流通中介形式规定相同的名义价值,那么只要有可能,交付将总是以那种生产成本最低的中介进行,而且比较贵重的中介将从流通中消失。
17、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币的货币制度18、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能兑现黄金、取消黄金保证、凭借国家信用、通过信用渠道发行流通的货币制度。
19、国际货币制度: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所要依据的一系列惯例。
(布雷顿森林体系)20、区域性货币制度:在一定区域经济联盟或者货币联盟基础上,有区域内国家协商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制度。
金融学名词解释复习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币材: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指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货币层次:指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的不同层次;狭义货币量:通常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与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量:指狭义货币量加上准货币,而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货币存量: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
货币流量: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如一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增量: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
第二章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主币: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主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货币单位: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计量单位;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由44国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会议上达成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1.货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3)货币是“流动性”(4)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5)货币是财富(6)货币是一种法律规定(7)货币是M0, M1,M2……2.纸币:纸制的货币3.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4.辅币: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5.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6.银行券:7.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直接以商品形式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形式8.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9.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10.存款货币: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11.电子货币: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电子信息形式进行价值存储和转移的货币形式12.狭义货币:现实流通的货币,为实现即期社会购买力服务(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13.广义货币: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款)14.货币制度:关于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规定15.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融化,还原为金属16.限制铸造: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17.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18.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19.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20.牙买加体系:21.区域性货币制度: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共同实行的,取代原有的国家货币制度的统一的货币制度22.外汇:(1)动态:货币之间的兑换(2)静态:以外币标示的,能够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23.汇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例,货币的对外价值24.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付标价法25.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26.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基本稳定27.浮动汇率: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28.换汇成本说:将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易品剔除,而只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如何决定汇率及其变动。
金融学课后答案
Chapter1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
2.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3.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又称不兑现纸币,是指货币本身价值低于货币价值,而且不能兑换成贵金属的货币。
5.货币流动性货币流动性是指不同的信用工具在市场上能够转化为直接支付能力的速度和方便程度。
流动性高,即转化为直接支付能力的能力强;流动性低,即转化为直接支付能力的弱。
二.判断题1.有限法偿只要是对本位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错)有限发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2.金属货币制发挥蓄水池功能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大的币材金属贮藏。
(对)3.铸造重量大、成色好的铸币是古代货币流通中反复发生的行为。
(错)铸造重量轻,成色差的4.把各国不同货币的购买力加以比较,即可比出名称不同的货币单位相互之间的比值。
(对)5.本位币的面值大多是辅币的1/10、1/100.(错)辅币的是本位币的1/10、1/100.6.强调货币的存在乃客观经济生活发展的必然,是通向认识本质的正确思路。
循着这条思路,马克思用最完整的劳动价值论对货币产生的论证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7.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
(对)8.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外汇管制。
(错)回归后不实行外汇管制三.不定项选择题1.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A铜B银C铁D贝2.在生活中,会用到的货币有(ABCD)A家庭与个人B公司、企业C非营利性的机关、团体D财政3.在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M2等于M1与准货币的加总,准货币包括(C)A长期存款B短期存款C长短期存款之和D公众持有的现金4.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B)职能的基础上的。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一级市场:又称初级市场或发行市场,是发行金融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
2.二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也称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
3.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金融通过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也可称之为是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护政策目标。
5.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是由另一种证券(股票、债券、货币或者商品)构成或衍生而来的交易。
6.远期:远期合约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7.期货: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日期按约定价格和数量交割某种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协议。
8.期权:即选择权,是在未来某一时间行使,故称为“期权”。
金融期权合约指期权的购买者在规定时间或规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合约。
9.互换:互换合约是指双方或多方根据事先达成的条件在未来交换现金流的协议。
10.贴现: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已承兑汇票以贴付利息为代价转让给银行的行为。
11.回购:回购,又称补偿贸易,是证券的卖方在出售证券时向证券的买方承诺在指定日期以约定价格再购回证券的协议。
1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1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前”的管理,即属于投资决策的环节。
14.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补充: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一.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金银复本位制是本位制的一种,在这种制度之下,黄金与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输出与输入。
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3.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为货币含金量);当相同国家采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去同意。
4.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
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5.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6.间接融资就是轻易融资的等距,亦称“间接金融”。
就是指具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出售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售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更多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票据等形式,或通过出售须要资金的单位发售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更多给这些单位采用,从而同时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系统性风险又称市场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
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8.非系统风险又称非市场风险或可以集中风险。
它就是与整个股票市场或者整个期货市场或外汇市场等有关金融投机市场波动毫无关系的风险,就是指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他金融派生品种上涨,从而给有价证券持有人增添损失的可能性。
9.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第一章货币解词: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2、无限法偿: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
3、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
4、金银复本位制:国家法律规定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5、货币单位:也称货币标准,即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
6、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会充斥市场。
7、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8、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9、信用货币:以纸币为本位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10、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1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12、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3、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14、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2024
引言概述:金融学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对于金融从业人员和学习金融学的人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解释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继续介绍一些金融学名词的详细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正文内容:一、投资组合理论1. 随机投资组合:是指根据一定的分配方式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资产上,以达到最佳风险和收益平衡的组合。
2. 效用函数:衡量投资者在不同风险和收益条件下的效用水平函数,用于评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3. 马科维茨模型:是一种通过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来进行优化配置资产的模型。
4. 有效边界:是指在给定预期收益率下,能实现最低风险的投资组合。
5. 协方差: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指标,用于衡量投资组合中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
二、金融市场理论1. 集中市场:指交易所式市场,即在特定场所和时间内进行交易的市场。
2. 场外市场:指非交易所式市场,交易通过经纪人或交易平台进行。
3. 市场深度:用于衡量市场中买卖双方的数量和交易量,反映市场的流动性。
4. 跳空:指市场价格在连续两个交易日之间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即开盘价与前一日收盘价有较大差异。
5. 收益率:指资产或投资组合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收益率,用于衡量投资的回报率。
三、金融衍生品1. 期权:是指购买方在约定的期限内,以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的权利。
2. 期货:是指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特定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
3. 保证金:期货交易中,交易双方为保障交易安全,需要预付的一定金额,用于弥补交易风险。
4. 期权隐含波动率:是指根据期权市场价格反推计算出的一种波动率指标,用于衡量市场对未来波动性的预期。
5. 交割方式:指期货合约到期后实际交割标的资产的方式,可以是实物交割或现金结算。
四、金融风险管理1. 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对方违约的潜在风险,可能导致资金损失。
2. 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等。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2) 资金的供求与竞争; (3) 风险因素; (4) 宏观经济政策; (5) 国际利率水平。 3. 金融中介的特点: (1) 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区别: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比率极高;营运资
本规模对各自的权益资本的比率极高;均属高风险产业;通常处于政府的严格监 管之下; (2) 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共性:经济活动的目标——追求利润。 4. 存款货币银行特征: (1) 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 (2) 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3) 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 5. 存款货币银行的功能: (1) 信用中介功能 (2) 支付功能 (3) 信用创造功能 (4) 政策调节功能 (5) 服务性功能 6. 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1) 负债业务 (2) 资金业务 (3) 中间业务 (4) 表外业务 7. 金融创新的原因: (1) 避免风险和资产业务证券化; (2) 推动技术进步; (3) 网络银行的发展; (4) 规避行政管理; (5) 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2.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 结构性失衡 (2) 货币性失衡 (3) 周期性失衡
13.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方式:
3/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 采取财政手段
(2) 调整汇率以调节出口
(3) 调节利率以影响资本的流出入
(4) 利用政府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
(5) 实行外汇管理,对外汇收支与汇率实行直接的行政性干预
4/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年物价拉到了 3.9%, 2007 年 5% 左右,摆脱了通缩的困扰。 三、十年首变: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2008)
《金融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金融学》习题及参考答案《金融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铸币税:铸币税是由于铸造金属货币或发行信用货币而获得的收入,它不是一种专门税种,而是因货币特有的管理方式而形成的专门收益,在政府统一了货币铸造和信用货币发行后,这部分收益归政府所有,类似于一种税收,习惯上称铸币税。
2.信用货币:即信用货币形态,是指使用货币符号等信用工具作为货币的表现形式,信用货币的前身是货币符号,或称为代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贵金属重(数)量的价值符号。
3.无限法偿:金属货币分为本位币(主币)和辅币,本位币是用货币金属按照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
是足值货币,它是一种无限法偿货币,即本位币在支付中,无论金额大小都不得拒绝接受。
4.金本位:金本位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金属,确定货币单位,铸造方式和进行管理的货币制度,它经历了金币本位货币制度,金块本位货币制度与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度的最初及典型形式5.金块本位:亦称金块本位货币制度,是指国内不铸造金币,发行银行券代表一定的黄金量进行流通,银行可以有条件地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
6.劣币驱逐良币:是在银本位货币制度和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两种本位币流通的条件下,政府通过法令确定两者的固定比价,由于两种货币的内在价值发生了变化,两者的实际比价逐步偏离了政府过去确定的固定比价,而政府又没有及时做出相应调整,这时,人们都选择使用(放弃)价值被高估的货币(劣币)进行交易,而实际价值低估的货币(良币)被贮藏(退出),在流通中出现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充斥市场的现象,英国经济学家汤姆斯·格雷欣研究发现了这一现象,后被麦克劳德在其中书用了这一结论,并命名为“格雷欣法则”。
二、简述题1.货币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
答:货币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的物品交换,货币诞生于商品交换,货币从萌芽到稳定于金属货币,是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的体现。
货币价值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为:简单的价值形态→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的价值形态→货币形态2.货币形态的演进过程。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一、名词解释1、货币货币是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债务清偿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从本质上说,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它可以是实物货币,如金银,也可以是信用货币,如纸币。
2、利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也是贷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
利率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它的高低反映了资金的成本和收益。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4、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市场,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5、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它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等职能。
6、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8、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金融机构、投资者等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9、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10、债券债券是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以下五大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货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3)货币是“流动性”(4)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5)货币是财富(6)货币是一种法律规定(7)货币是MO, M1,M2••…2. 纸币:纸制的货币3.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4. 辅币: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5. 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6. 银行券: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7. 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直接以商品形式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形式8. 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9. 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 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10. 存款货币: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11. 电子货币: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电子信息形式进行价值存储和转移的货币形式12. 狭义货币:现实流通的货币,为实现即期社会购买力服务(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13. 广义货币: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款)14. 货币制度:关于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规定15. 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融化,还原为金属16. 限制铸造: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17. 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18.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19. 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20. 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是上世纪70 年代中期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21. 区域性货币制度: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共同实行的, 取代原有的国家货币制度的统一的货币制度22. 外汇:(1)动态:货币之间的兑换(2)静态:以外币标示的, 能够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23. 汇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例,货币的对外价值24.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付标价法25.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26. 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基本稳定27. 浮动汇率: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28. 换汇成本说:将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易品剔除,而只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如何决定汇率及其变动。
29. 购买力平价: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1916提出,基本思想是货币价值在于购买力,汇率取决于货币的购买力之比;30. 利率平价:关于短期汇率波动的理论,认为汇率与利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若其他条件不变,国内利率提高导致本币升值,外国利率提高导致本币贬值;国内利率下降导致本币贬值,国外利率下降导致本币升值。
31. 即期汇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32. 远期汇率: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据以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外汇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33. 官定汇率:国家外汇管理当局制定并公布实行的汇率34. 市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35. 信用: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而形成的货币或商品的借贷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36. 高利贷:是以极高的利率为基本特征的借贷活动,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信用形式,存在基础是小生产占主导地37. 实物借贷:本金利息以实物为标准计算38. 货币借贷:本金利息以货币为标准计算39. 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40. 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41. 商业信用:企业之间以赊销预付形式提供的信用42. 商业票据: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是商业信用中卖方为保证自己对买方拥有债务索取权而保有的书面凭证43. 银行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资金形式提供的信用44. 国家信用:国家政府为债权债务主体形成的信用关系45.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提供的满足消费需要的信用46. 国际信用:国与国之间或国际金融机构与一国发生的借贷活动47. 社会征信系统:对法人或自然人的信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48. 利息:利息是在借贷活动中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而从债务人处获得的报酬, 即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的超出本金的增加额49. 利率:利息率的简称,是指借贷期满的利息总额与贷出本金总额的比率50. 收益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资金,甚至也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51. 现值:当前的价值52. 终值:未来某个时间点的价值53. 单利:只按本金计算的利息额54. 复利:将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再计入本金,重复计算出的利息55. 实际利率:物价不变, 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56. 名义利率:未扣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57. 正利率:大于借贷期内物价变动率的利率58. 固定利率: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 计算简单,方便, 费用低廉59. 浮动利率: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计算繁琐,费用较高,多用于长期借贷和国际借贷60. 负利率:小于借贷期内物价变动率的利率61. 市场利率:随市场供求变化而自由变动的利率62. 公定利率:由非政府的金融机构组织确定的利率, 对金融机构具有自律作用63. 官定利率:由政府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对市场利率的变动起指导作用64. 无风险利率:用国债利率表示的利率65.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无风险利率或最低利率66. 即期利率:当前给定的各种期限债务工具的利率67. 远期利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通过即期利率推算而得68. 金融市场:为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而进行的各种金融工具买卖和交易活动的总和69. 货币市场:一年期以内短期借贷市场,金融工具流通性强,类似于货币70. 资本市场:中长期借贷市场,金融工具期限长,风险大71. 金融资产:指一个投资者向另一个投资者提供资金时通过契约关系产生的金融债权,具有可表明的价值72. 金融工具:具有一定格式,用于证明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契约73. 商业票据:一种由企业开具,无担保、可流通、期限短的债务性融资本票74. 国库券:中央政府发行的1 年期以内的债券75. 大额可转让存单: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76. 同业拆借:银行之间短期拆借,拆息多变,灵敏反映资金供求状况77. 贴现:票据持有者将还没有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息后将余额支付给原票据持有者78. 再贴现:贴现银行将银行承兑汇票转让给中央银行79. 转贴现:贴现银行将银行承兑汇票转让给其他商业银行80. 回购:证券出售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81. 场内市场:交易所之外买卖证券的市场,如柜台交易市场82. 场外市场:交易所之内买卖证券的市场83. 初级市场:证券发行市场84. 二级市场:证券流通市场85. 衍生金融工具:以原生金融工具为基础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是载明交易品种、交易价格、交易数量、交割时间和交割地点等事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交易合约或证券86. 远期:合约双方承诺以当前约定的条件在未来规定的日期交易商品或金融工具87. 期货:也称期货合约,交易的买卖对象或标的物由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规定了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商品、金融产品或其他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88. 期权:也称选择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某种商品或资产的权利89. 互换: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合约形式在规定的时间调换货币或利率,或者货币与利率同时交换,达到规避管制、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90. 存款货币银行:即商业银行. 能够吸收存款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机构91. 商业银行:能够吸收存款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机构92. 资本充足率: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93. 分业经营: 又称职能分工型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在这种模式下, 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94. 混业经营又称全能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95. 负债业务:指能够引发银行与客户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业务, 并且其业务规模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是银行信用中介职能的具体表现96. 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项目,反映出银行资金的存在形态及其拥有的对外债权97. 中间业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不构成银行债权债务关系,银行不承担业务风险,仅作为中间人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98. 表外业务:狭义指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资产或负债,银行承担业务风险的业务99. 中央银行: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和管理金融业的重要行政机构100. 单一中央银行制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101. 复合中央银行制度: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而是由一家中央银行职能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102.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并由该中央银行在其他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103. 准中央银行:没有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104. 最后贷款人:105. 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货币发行、创造的行为106. 货币需求:经济主体对执行货币职能的现实货币的需求107. 货币均衡: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货币流通的过程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108. 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降时,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109. 费雪方程式:流通中的通货存量(M)乘以流通速度(V)等于物价水平(P)乘以交易总量(T)110. 剑桥方程式:名义货币需求(Md等于总收入(Y)乘以价格水平(P)乘以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收入占名义总收入的比率(k)111. 内生变量112. 外生变量113. 货币层次:依据其作为交易工具的便利程度对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进行的分类114. 通货: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115. 准货币:主要包括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116. 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117. 通货比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118.118. 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产生的基础,与货币供给量具有倍数关系,又称高能货币120.119. 货币乘数:中央银行创造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即中央银行扩大或缩小基础货币后,能使货币供给总量扩大或缩小的比值122.120. 派生存款:由银行贷款衍生出来的存款121. 存款派生倍数:派生后的存款总额的增额与原始存款的增额的比率122. 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与它国或地区进行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126.123. 自主性交易:由各经济主体出于自身目的引起的交易128.124. 调节性交易:为弥补其它项目差额而发生的交易130.125. 货币政策: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126. 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127. 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变动再贴现率和再贴现条件,发挥告示效应,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动,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和超额储备128.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影响基础货币135.129. 选择性政策工具:对某些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和影响的政策工具130. 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等方式,对金融机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138.139. 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办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施加影响140.141. 金融监管:一国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142. 微观审慎监管:以防范单个金融机构风险,维护单个金融机构稳定和市场稳定为目标进行的监管;143.144.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将金融体系视作一个有机整体,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整体性风险,重视大型金融机构对金融体系产生的系统影响,强调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关联性、金融行为的集体性和同步性对金融稳定的影响,避免由此而产生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