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必修2》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必修2》课程纲要组别:高一物理组组员:贾耀伟、唐丽、侯军毅、王淑阳、杨明磊、聂伟立、李涛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2》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2授课时间:34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下期)模块课程目标1、会把复杂的运动分解为简单的运动。
2、能用牛顿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了解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会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问题。
4、知道经典力学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5、通过实验掌握功和能的关系,理解守恒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6、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通过实例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1课时)第五章曲线运动○内容标准: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实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第一节曲线运动(1课时)第二节平抛运动(1课时)习题讲评(1课时)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1课时)第四节圆周运动(1课时)第五节向心加速度(1课时)第六节xx(1课时)第七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课时)习题讲评(1课时)本章习题讲评(1课时)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内容标准: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通过天王星、冥王星的发现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教学安排第一节行星的运动(1课时)第二节xx与行星间的引力(1课时)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1课时)第四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1课时)习题讲评(1课时)第五节宇宙航行(1课时)习题讲评(1课时)第六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课时)本章习题分类指导(1课时)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尝试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认识重力做功的特点;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会用机械能守恒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024年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全书课件
2024年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全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2024年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全书,详细内容包括:1. 第五章动力学5.1 牛顿运动定律5.2 动量定理5.3 动能定理2. 第六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6.1 简谐运动6.2 机械波的基本概念6.3 波的传播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基本概念,掌握波的传播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波的传播。
2.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简谐运动、波的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物理实验器材(滑轮、小车、弹簧秤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对动力学和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第五章和第六章的每个小节,结合PPT课件和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动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2.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简谐运动机械波的基本概念波的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动力学部分:计算题、应用题、选择题、填空题。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简答题、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2. 答案:针对每个题目,给出详细解答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物理课外书籍,参加物理竞赛,提高物理素养。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关注物理科技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在讲解牛顿运动定律时,要强调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第一课:力和平衡
学习目标:
1. 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物体平衡的条件
3. 能够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受力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力的思考
2. 讲解力的概念和种类,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3. 介绍物体平衡的条件,如受力平衡和受力不平衡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5. 引导学生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体平衡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搜索一些实际场景中的力的应用例子,并分析其中的力学原理
评价标准:
1. 能够准确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
2. 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 能够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场景和练习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力和平衡的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必修2教案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必修2教案简介该教案是为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编写的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必修二的物理知识和概念。
本教案采用简洁的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过程中没有法律复杂性和障碍。
教学目标1. 了解重力、斜面、弹簧和摩擦等基本力学概念;2.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功率等物理定律和概念;3. 掌握运动、力学和静力学的计算方法和公式;4. 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力学1.1 重力和斜面- 引入重力和斜面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通过实例和实验来解释力学中的重力和斜面问题;- 解答学生的疑问,并进行课堂讨论。
1.2 牛顿第二定律- 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和公式;- 分析运动过程中受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通过练题和实验来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3 弹簧和摩擦- 讲解弹簧和摩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分析弹簧和摩擦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设计实验来观测和验证弹簧和摩擦现象。
第二单元:功率2.1 功率的概念- 解释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分析功率对物体运动和变化的影响;- 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验来让学生理解功率的重要性。
2.2 机器和能量转化- 引入机器和能量转化的概念和原理;- 探索不同机器对能量转化的方式和效率的影响;- 通过练题和实验来巩固学生对机器和能量转化的理解。
2.3 功率的测量- 讲解功率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演示如何使用功率计测量各种电器的功率;- 引导学生参与测量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书面或口头测验,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课堂讨论和参与度,观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必修二物理的知识和概念,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2.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涉及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3.第三章《曲线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一般曲线运动;4.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航天原理。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物理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2.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模型、实验器材;2.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或实验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2.新课:讲解章节内容,结合PPT和模型演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3.例题讲解:针对重点和难点,给出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4.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实验演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7.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课题:清晰展示本节课的课题;2.重难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便于学生记忆;3.公式和概念:书写规范,排列有序;4.例题和解答: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受力情况;(3)简述平抛运动的特点;(4)计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2.作业答案:(1)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2)物体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3)平抛运动特点: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4)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 G Mm Me / r^2。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主要介绍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运用相关物理量进行描述。
2. 第二章:力的作用本章阐述了力的概念、力的计量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计算合力,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本章介绍了能量的分类、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并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章:动量与冲量本章主要讲述动量和冲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碰撞和爆炸现象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5. 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本章介绍了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将学会如何判断机械能的转化,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机械能问题。
6. 第六章:简谐振动本章阐述了简谐振动的概念、特点以及振动方程。
学生将能够分析简谐振动的特点,并应用振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7. 第七章:波动与光学本章主要介绍波动和光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波的传播、干涉、衍射以及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波动和光学的基本原理。
8. 第八章:电磁感应本章讲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感应电流的条件。
学生将学会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推导和证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实验报告册、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学:第1章:直线运动1.1 位移、速度、加速度1.2 匀变速直线运动1.3 自由落体运动第2章:牛顿运动定律2.1 牛顿第一定律2.2 牛顿第二定律2.3 牛顿第三定律2. 能量:第3章:功与能3.1 功3.2 动能、势能3.3 功率第4章:能量守恒与转化4.1 能量守恒定律4.2 能量转化与守恒4.3 热力学第一定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能量守恒与转化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与转化的理解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公式牛顿运动定律的推导与应用功与能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物理实验器材:小车、滑轮、砝码、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运动员百米赛跑、汽车刹车距离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前一章内容的掌握。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能量守恒与转化的基本概念。
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互相讨论、解答,教师点评并讲解。
4.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回答学生疑问,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力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公式牛顿运动定律2. 能量:功、动能、势能、功率公式能量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计算应用题: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题:能量守恒与转化的实例分析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给定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出速度、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2课程纲要
课程实施建议:(一) 课程资源1.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2.练习:课后练习与印制的学习卷。
3.实验室:现有设备。
4.其他资源:班班通等。
(二) 教学方式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与学习卷,初步掌握知识概况,自主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与学习卷的预习题目。
2.讲授训练法:精讲重点和学生有疑问的内容,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全批全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3.合作探究法: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大的,或应用性的知识以问题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实验教学法: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教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交流,主动思考分析、解决。
2. 先学后讲:课前预学探究,课中小组合作互助交流,发现问题和质疑,重点释疑共享,课堂反馈,巩固拓展。
3. 重、难点讲授:对于核心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典型例题,学生在预习或平时学习中所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要精讲精练。
4. 巩固训练与分层辅导:分层设计相应的优化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全批全改和部分面批面改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分层辅导,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合作学习:建立4-6人组成的互助学习小组(指定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两名同学为组长、副组长),指导小组内学生制定互帮互学的要求和措施,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方法分享、互评互学,达到组内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6. 自主学习: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查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善于类比和反思,查漏补缺,定时完成课内外作业,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 复习与总结:善于总结和归纳,以每章或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知识主干,构建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知识和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一物理必修2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物理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适用年级:高一年级课时/学分:36课时/2学分设计者:背景经过高一上期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起了物理思想和物理概念,初步了解了物理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的研究,已经能把力和运动结合起来。
但对更复杂的运动仍然不会分析和处理。
必修二就是在必修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找到解决曲线运动的方法,深化对运动的认识。
通过对万有引力建立过程的再认识,懂得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体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贡献。
在深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建立用能量的观点分析物理问题的思想。
目标:(1)通过实验对比,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和斜上抛运动。
(2)列举生活和生产中的圆周运动的实例,能解释向心加速度的意义,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能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3)通过历史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4)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5)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施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教材设置,初步掌握知识概况,尝试自主完成课后练习与学历案的预习题目。
网上检索物理学家的事迹和主要贡献。
2.讲授训练法:注重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联系生活,精讲重点和疑点,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及时测量,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3.合作探究法:认真完成课本上设置的“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等栏目,感受物理规律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其中的曲折和乐趣。
2.实验操作表现(每个实验均为15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最后分数)。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授课时间:50课时授课老师:葛洪义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学期课程目标:1、掌握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圆周运动。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3、关注曲线运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通过对功能关系的讨论,对能量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
5、通过实验,验证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课程内容与安排: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必修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实施建议:(一) 课程资源1.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2.练习:课后练习与印制的学习卷。
3.实验室:现有设备。
4.其他资源:班班通等。
(二) 教/学方式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与学习卷,初步掌握知识概况,自主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与学习卷的预习题目。
2.讲授训练法:精讲重点和学生有疑问的内容,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全批全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3.合作探究法: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大的,或应用性的知识以问题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实验教学法: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三) 课外拓展性练习1.课后拓展练习主要是完成课后习题和学习卷的拓展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物理程度比较好,兴趣比较高,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活动,如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物理竞赛等。
课程评价:(一) 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1、本模块评价总分100分,学生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者本模块修习合格(记2学分);若总分不够60分,必须参加补考或重修。
2、每一课程模块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模块考试)和过程性评价,分别占总分的60%与40%。
高中物理必修二大纲(思维导图)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条件特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描述述圆周运动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转速v,ω,T,n的关系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地心说和日心说地心说的内容日心说的内容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两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表达式F=GMm/r²G:万有引力长常量,G=6.67×10⁻¹¹ N·m²/kg²适用条件万有引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万有引力和重力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人造卫星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三种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v ₁=7.9km/s 第二宇宙速度:v ₂=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v ₃=16.7km/s近地卫星特点地球同步卫星(通信卫星)地球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静止的人造卫星特点双星问题卫星的超重和失重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追寻守恒量——能量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动能与势能功定义功的正负计算恒力的功合力的功变力做功问题摩擦力的做功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功率定义定义式计算式额定功率动能、势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定理内容表达式理解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条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能量守恒内容功能关系能源能源的定义能量耗散能源的分类新能源。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静电场详细内容: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 章节二:电流与磁场详细内容: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静电场和电流与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物理公式进行问题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场强度、电势、电磁感应等概念的理解;物理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磁场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荷模型、电场线演示器、电流表、磁场演示器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导线、电阻、电容等)、计算器、草稿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静电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等,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静电场: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电流与磁场: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概念、公式、典型例题、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布局:清晰、条理分明,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电场强度、电势的计算;电流、电阻的计算。
(2)实验题: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分析题: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注重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静电场、电流与磁场的最新研究动态。
(2)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物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4)理解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5)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 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例,了 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认识经典力学 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 意义,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 用。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 用。
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 点的切线方向上。
体验: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飞镖”。 (1)观察在空中速度方向的变化; (2)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
学会思考: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合外力为0时,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 2. 合外力不为0时,物体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或方向)要发生 改变,产生加速度
F、v同向时、反向时,速度如何变化? F、v总结——《曲线运动》知识框架图
复习与总结——《曲线运动》思维导图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四)教学反馈
1.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观察、预习交流、小组展示、 板演、课堂小测和练习、学生质疑等途径及时反馈。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一) 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学生情况进行 适当增减。 2.练习:课后练习与印制的学习卷。 3.实验室:现有设备。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二) 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2.讲授训练法 4.实验探究法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2024年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2024年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学: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动量与牛顿运动定律,第三章曲线运动,第四章机械能。
2. 热学:第五章分子动理论,第六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3. 电磁学:第七章电场,第八章电流,第九章磁场,第十章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曲线运动、机械能、电场、磁场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电磁感应等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结合生活实例加深理解。
3. 实践操作: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运动描述、动量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机械能。
2. 热学部分:分子动理论、热力学第一定律。
3. 电磁学部分:电场、电流、磁场、电磁感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求解合力。
(2)热学:计算物体的热量变化,分析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3)电磁学: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计算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动势。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科学实验等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课程纲要
'
?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
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期
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
设计时间:
#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
授课时间:36课时
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半学年
课程目标:
〈一〉?
〈二〉知识与技能
1、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会描述圆周运动,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圆周运动。
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人造卫星的
环绕速度。
4、通过讨论恒力做功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会用
动能定理解释生产和生活的现象。
5、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6、通过实验,验证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
有关问题。
〈三〉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平抛运动到一般抛体运动、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
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
3、经历历次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微分法)以及
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如利用数据图表巧妙地分析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
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展示、探究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认识到
物理和生活的普遍紧密联系以及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
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课程内容与安排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必修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注: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A层次:较低要求的层次。
所列知识的内容,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或在初中阶段已经作过较为详细的讨论。
B层次:较高要求的层次。
)
课程实施建议
(一) 课程资源
1."
2.教材解读:
①在一些重要的定理、定律的学习方面,新教材相对于老教材有很大
的不同。
不仅重视规律的应用,而且注重其探究、发现的过程。
例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相较于过去大纲的要求,明显突出了对动能定理的探究过程的注重。
类似的例子在新教材中还有很多体现。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紧跟教材的发展,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变过去的教师主导的、“填鸭”式的教授为学生主导的、探究式的学习。
②可以借助校本教研的平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本校学生的
不同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③“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过去只要求知道怎样操作,得出
什么结论,新课标中不但重视操作技能,还重视思维技能的培养。
④新教材相较于老教材更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⑤关于“抛体运动”。
旧大纲中过于“抛体运动”只涉及到“平抛运
动”及其研究方法,而新大纲中要求“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重在“分析”,以得到解决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
3.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①按照课标要求,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把相关内容的教
学与生产、生活实际、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以知识为载体和主线。
杜绝形式主义,追求教学
实际效益。
②针对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探究方式进行。
具体要
根据学校实验设备、学生情况等确定。
③重视教学中的随堂实验和实例体验。
例如,在“在运动的合成与分
解”学习中,由于实际基础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抽象,学生往往很
难准确地理解分运动与合运动的关系。
这时,如果在教学中及时补
充大量的随堂小实验,就会轻而易举地在学生脑海中准确地建立起
这类模型。
(二) 教/学方式
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与学习卷,初步掌握知识概况,自主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与学习卷的预习题目。
2.讲授训练法:精讲重点和学生有疑问的内容,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全批全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3.合作探究法: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大的,或应用性的知识以问题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实验教学法: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三) 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拓展练习主要是完成课后习题和学习卷的拓展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物理程度比较好,兴趣比较高,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活动,如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物理竞赛等。
课程评价
(一) 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
1、本模块评价总分100分,学生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者本模块修习合格(记2学分);若总分不够60分,必须参加补考或重修。
2、每一课程模块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模块考试)和过程性评价,分别占总分的60%与40%。
其中过程性评价中,模块修习课时10%、学习态度10%、作业情况15%、过程检测成绩5%。
(二)评价指标
1.修习课时:学生上课出勤•修满2/3课时者,合格(10分);‚不满2/3课时者,不合格,需重修。
2.学习态度:•预习情况(预习学习卷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课前准备,课本);‚课堂学习状态(守纪、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验等);ƒ学习卷(课前、课中、课后)。
等级:①优秀(10分);②良好(8-9分);
③合格(6-7分);④需努力(6分以下)。
3.作业情况:①是否上交;②是否独立完成;③是否纠错;④作业正确率。
等级:①优秀(14-15分);②良好(11-13分);③合格(9-10分);④需努力(9分以下)。
4.过程检测:单元测验与期中考试情况。
年级前40%为优秀(5分),年级前41%-70%为良好(4分),年级前71-95%为合格(3分),年级后5%为需努力(1分)。
5.期末考试:以成绩的60%直接计入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