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教学设计资料.doc

合集下载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牧歌》教学设计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牧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牧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欣赏《牧歌》音乐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

2. 学习《牧歌》的舞蹈动作,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

3. 了解《牧歌》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1. 感受《牧歌》的音乐特点,理解其艺术价值。

2. 学会《牧歌》的舞蹈动作,展现民族风采。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牧歌》的音乐内涵,把握其风格特点。

2. 熟练掌握《牧歌》的舞蹈动作,达到动作与音乐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牧歌》的背景、作曲家及表演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牧歌》:完整播放《牧歌》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

3. 分析《牧歌》:引导学生关注《牧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速度等,深入理解其艺术价值。

4. 学唱《牧歌》:教唱《牧歌》,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体会音乐的美感。

5. 练习舞蹈动作:教授《牧歌》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音乐中舞动,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牧歌》:复习上节课学唱的《牧歌》和舞蹈动作,巩固所学知识。

2. 舞蹈排练:分组进行舞蹈排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舞蹈水平。

3. 合奏《牧歌》:组织学生进行合奏,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鼓励他们自信地展现自己的才艺。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牧歌》的音乐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掌握《牧歌》舞蹈动作的情况。

3. 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及团队协作能力。

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

教材的章节为《音乐欣赏与表现》,具体内容为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演唱技巧以及《牧歌》的词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习《牧歌》的歌词和旋律,掌握其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对《牧歌》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蒙古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如颤音、滑音等。

教学重点:《牧歌》的歌词、旋律及演唱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设备、钢琴、歌词和乐谱、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蒙古族风光和民俗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介绍蒙古族民歌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

(2)讲解《牧歌》的歌词、旋律及演唱技巧。

(3)示范演唱《牧歌》,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同学担任“小牧民”,其他同学为其伴唱,共同完成《牧歌》的演唱。

4.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牧歌》中的一个典型乐句,分析其旋律走向和演唱技巧。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模仿例题中的乐句,进行演唱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牧歌》的歌词和旋律。

(2)运用所学演唱技巧,录制一段《牧歌》的演唱音频。

2. 答案:(1)歌词:略(2)旋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演唱技巧。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蒙古族民歌,如《天边》、《敖包相会》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蒙古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如颤音、滑音等。

第2课《牧歌》教案

第2课《牧歌》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牧歌》的基本概念。《牧歌》是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一种,它以长调、拖腔为特点,表达了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它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牧歌》作品。这首歌曲展示了《牧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达情感和意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牧歌》的学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关于草原歌声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牧歌》的理论知识接受程度较高,但在实际学唱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音准和节奏方面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进行了示范和指导,并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知识与技能:掌握《牧歌》的旋律、节奏及曲式结构,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及歌唱技巧。
4.文化与理解:通过学习《牧歌》,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牧歌》的旋律学唱:掌握歌曲的旋律线条,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正确表达。
-节奏稳定性: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型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保持节奏的稳定性是难点之一。
-音乐表现力:如何在学唱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歌声具有感染力,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难点。
举例:
-在音准把握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尤其是长音的保持,以及拖腔的起伏,教师可以通过钢琴伴奏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音高。
-在节奏稳定性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节奏练习,如拍手、敲击乐器等,帮助学生感受和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教案:蒙古族民歌《牧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蒙古族民歌《牧歌》。

这首歌曲是一首经典的蒙古族民歌,歌词描绘了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情景。

歌曲旋律悠扬,节奏自由,具有浓厚的草原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包括歌曲的学习、分析和演唱。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牧歌》的歌词内容,感受其描绘的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

2. 学生能够掌握《牧歌》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3. 学生能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对我国多元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理解与记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学具:乐谱、歌词纸、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张蒙古草原的图片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然后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蒙古族民歌《牧歌》。

二、新歌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听一遍《牧歌》,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解释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

3. 让学生跟唱歌曲,重点指导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三、歌词分析(10分钟)1. 解读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描绘的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歌词中的画面,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

四、演唱练习(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重点指导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2. 选取几组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蒙古民歌《牧歌》歌词内容:描绘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旋律特点:自由节奏、装饰音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笔和纸画出歌词中的草原美景。

2.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演唱《牧歌》,并分享学习感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让学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和牧民的生活,对我国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牧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分析《牧歌》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

学会欣赏和解读《牧歌》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牧歌》的主题和情感。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牧歌》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异同。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牧歌》中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活情趣。

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表达方式。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要介绍《牧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牧歌》的诗歌结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解读《牧歌》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和人物形象塑造。

2.2 拓展内容:介绍其他相关作品,比较《牧歌》的独到之处。

探讨《牧歌》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分析《牧歌》中的象征主义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牧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解读。

3.2 教学难点:《牧歌》中的象征主义和寓意。

与其他相关作品的比较分析。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牧歌》的主题和情感。

提问法和讨论法,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牧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相关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提问和讨论的表现。

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的成绩。

个人或小组的汇报和展示。

5.2 评价内容:对《牧歌》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的理解。

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解读和表达能力。

5.3 评价标准:准确理解《牧歌》的相关知识,能够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牧歌》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情感。

3. 通过学习《牧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牧歌》的背景及特点介绍2. 《牧歌》的旋律分析3. 《牧歌》的节奏、节拍分析4. 《牧歌》的演唱及演奏技巧5. 欣赏《牧歌》相关的音乐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牧歌》的风格特点、表现手法及演唱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牧歌》的节奏、节拍变化及音乐术语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牧歌》的背景、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演奏《牧歌》,学生跟随模仿。

3. 对比法:欣赏《牧歌》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其异同。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牧歌》的欣赏心得及演奏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牧歌》的背景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牧歌》的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3. 示范:教师演唱或演奏《牧歌》,学生跟随模仿,体会音乐的美感。

4. 对比欣赏:欣赏《牧歌》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其异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牧歌》的欣赏心得及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牧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演奏技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听课、提问、讨论等,评估学生对《牧歌》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2. 演唱/演奏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或演奏《牧歌》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技巧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以此考察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对《牧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4. 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计划或重复讲解某些知识点?5. 如何进一步改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八、拓展活动:1. 参观民族音乐博物馆或文化中心,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乐器。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三章《民族音乐》中第二节《草原之韵》,详细内容围绕蒙古族民歌《牧歌》展开。

通过学习《牧歌》,让学生解蒙古族音乐特点,感受草原文化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蒙古族民歌《牧歌》旋律、节奏及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认识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培养跨文化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蒙古族民歌《牧歌》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重点:掌握《牧歌》歌词内容,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歌词单、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蒙古族草原风光,让学生感受草原壮丽。

随后,介绍蒙古族生活习俗,引出蒙古族民歌《牧歌》。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牧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分析歌曲节奏、旋律特点,讲解歌词含义。

(3)示范演唱,指导学生跟唱。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牧歌》。

(2)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歌曲解析(15分钟)(1)分析《牧歌》歌词,解蒙古族风土人情。

(2)探讨《牧歌》所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蒙古族民歌《牧歌》2. 内容:(1)歌曲背景:蒙古族草原风光、生活习俗(2)歌曲特点:旋律、节奏、歌词(3)歌曲情感:对草原热爱、对生活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牧歌》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3)解其他蒙古族民歌,进行对比分析。

2. 答案:(1)歌词:略(2)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主,节奏平缓;旋律:五声音阶,以级进为主。

(3)对比分析: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牧歌》学习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歌曲节奏、旋律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牧歌》的背景知识及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牧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能够欣赏《牧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牧歌》;(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牧歌》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牧歌》的内容和主题;(2)分析《牧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欣赏《牧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教学难点:(1)《牧歌》中的生僻字词理解;(2)《牧歌》艺术手法的深入剖析;(3)如何培养学生对《牧歌》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牧歌》的背景知识、内容和相关文献;(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牧歌》,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2)收集与《牧歌》相关的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3)准备课堂讨论和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牧歌》的背景知识和作者;(2)激发学生对《牧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牧歌》,理解作品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牧歌》中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牧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牧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牧歌》的感悟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精神;(2)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2. 作业与测试:(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牧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进行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牧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牧歌》教学设计(5篇材料)

《牧歌》教学设计(5篇材料)

《牧歌》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牧歌》教学设计《牧歌》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蒙古族的地域及民族风俗特点,通过动听的旋律表达内心对蒙古族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在参与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歌曲辽阔的情绪和动感的旋律。

3.知识与技能: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牧歌》并初步了解无伴奏等知识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无伴奏合唱及演唱声部。

教具:多媒体弦律线卡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听曲进入教室,播放歌曲《天堂》,媒体展示广阔的大草原,感受草原和蒙古民歌的魅力。

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你们知道有哪些民族?刚才老师在大家进入教室的时候,播放了一首歌曲,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蒙古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牧羊生息,创造了辉煌的草原文化。

二、新课教授1.欣赏乐曲《牧歌》感受歌曲的意境美(提问:歌曲的速度?情绪?)2.分两组画一画歌曲旋律线3.交替合作的方式学唱歌谱,教师唱第一句,学生唱第二句,第一启遍完成后,再反过来练习。

(唱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4.有感情学念歌词(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总结,并介绍内蒙民歌和长调旋律特点)5.让我们跟着音乐,用刚才听辩的旋律演唱歌曲。

(介绍中外牧歌的区别:国外“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

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媒体展示))三、巩固提高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提问回答对比歌曲的异同和歌曲的声部等问题)回答: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

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不同。

教师总结: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中女高——天空的云女低——广阔的天空男高——洁白的羊群男低——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四、创编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完成一下的任务。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牧歌》这首民歌的由来、背景和内涵;•学会唱《牧歌》这首民歌,并注意歌曲的节奏;•通过合唱和伴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音乐感知能力;•学习如何演奏简单的乐器(如小钢琴、口琴)。

二、教学准备•讲解PPT;•《牧歌》伴奏音乐;•小钢琴和口琴;•教学录像或演示视频。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牧歌》的背景和内涵,首先可以放一段介绍该歌曲的视频或讲解PPT。

2. 学习歌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牧歌》这首民歌吧。

首先,老师可以先唱几句作为示范,学生们跟唱。

同时,老师可以教授节奏,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节拍和唱法。

为了让这个环节更加生动、有趣和效果显著,可以采用分组唱、随机抽组等方式。

3. 合唱和伴奏当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唱出歌曲的歌词和节奏后,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合唱和伴奏。

合唱时,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唱段,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唱中来。

同时,合唱时可以尝试加入三声部合唱,这样可以让整个唱课更加饱满、有层次感。

伴奏时,老师可以先演奏一遍伴奏曲式,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伴奏进行演奏。

可以选择使用小钢琴或口琴进行简单伴奏演奏。

这样不仅可以为歌曲增加音乐元素,还可以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更加喜悦、动感和活泼。

4. 演奏乐器最后一个环节是演奏乐器。

老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小钢琴或口琴中的一种进行演奏。

钢琴初学者可以教导学生弹奏右手或者左手琶音,同时也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调整钢琴音调,弹奏出自己想要的音调。

对于初学口琴的学生,在教授高低音调之前,先讲解口琴的构成和基本发音原理,引导学生自行尝试演奏简单的曲子。

四、教学评估在学完《牧歌》歌曲之后,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班级总结演唱《牧歌》的表演状况,老师可从组织纪律、齐唱度、唱感和档次等方面进行评价。

2.在课程结束后,用简单的测试题考察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点。

3.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现、个人会议等形式对具体学生进行点评,以此评估学生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

《牧歌》教学设计

《牧歌》教学设计

《牧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牧歌》这首歌曲的背景、风格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包括节奏感、旋律感和和声感。

3、引导学生学会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牧歌》,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牧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把握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气息控制,唱出优美、连贯的歌声。

2、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长音和装饰音的演唱处理,如波音、滑音等。

(2)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蒙古族音乐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牧歌》的相关知识,包括歌曲背景、音乐特点等。

2、演示法:教师范唱,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

4、欣赏法:欣赏不同版本的《牧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5、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内涵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蒙古族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2)提问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了解,引出课题《牧歌》。

2、歌曲介绍(1)简单介绍《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讲述歌曲所描绘的草原上放牧的情景,以及表达的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聆听歌曲(1)播放《牧歌》的音频,让学生静心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

4、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逐句教唱,重点讲解长音和装饰音的唱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3)强调发声方法,如正确的呼吸、共鸣等,帮助学生唱出优美的声音。

5、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如从平静到激昂,再到舒缓。

(2)根据情感变化,对歌曲的强弱、速度进行处理,使演唱更富有感染力。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牧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等。

学生能够分析《牧歌》的文学特色,如韵律、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

学生能够解读《牧歌》的主题思想,如自然赞美、人生哲理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牧歌》的文学特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牧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牧歌》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联与区别。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珍惜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牧歌》的作者、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等基本知识。

2.2 课文朗读与解析带领学生朗读《牧歌》,感受其韵律美。

分析《牧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解读《牧歌》中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等。

2.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牧歌》,并背诵其中精彩片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相关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对《牧歌》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2 课堂讲解与互动讲解《牧歌》的基本知识,如作者、时代背景等。

分析《牧歌》的文学特点,如韵律、修辞手法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牧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3.3 课后巩固与拓展安排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如认真程度、合作精神等。

4.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如理解程度、表达能力等。

4.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资源使用官方出版的《牧歌》文本,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牧歌》的基本特点和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牧歌》有更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技巧,如呼吸、发音、节奏等,来表现《牧歌》的音乐特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尊重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我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蒙古族民歌《牧歌》的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蒙古族民歌《牧歌》的历史、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讲解《牧歌》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2 《牧歌》的音乐特点:分析《牧歌》的旋律、节奏、音阶等音乐元素;讲解《牧歌》中的特殊音乐符号和演唱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对蒙古族的生活环境和民俗风情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牧歌》的学习兴趣。

3.2 聆听与分析:播放《牧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风格;引导学生分析《牧歌》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3.3 演唱与实践:教授《牧歌》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学会演唱;分组进行演唱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牧歌》的演唱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对学生的演唱、分析、讨论等环节进行评价。

4.2 成果展示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如演唱、演讲等;评价学生的表现力和对《牧歌》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蒙古族文化介绍:向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民俗风情、传统艺术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蒙古族文化的魅力。

5.2 对比学习:让学生欣赏其他民族的民歌,进行对比学习;分析不同民族民歌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蒙古族民歌教程》、《牧歌》曲谱等;6.2 音频、视频资料:蒙古族民歌、《牧歌》演唱视频等;6.3 网络资源:相关蒙古族民歌的介绍、评论、研究文章等。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牧歌》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牧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歌曲《牧歌》的旋律特点和音乐风格。

2. 歌曲《牧歌》的歌词意境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歌曲《牧歌》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2. 歌曲《牧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牧歌》歌曲播放和歌词展示。

2. 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乐器。

3. 学生分组:按性别和音域分组,以便于教学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牧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牧歌》的旋律特点、歌词意境和表达方式。

3. 学唱歌曲:a. 分组学唱:根据学生的性别和音域,分组进行学唱练习。

b. 逐句教唱: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c.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

4. 歌曲演唱:a. 集体演唱:全班学生一起演唱《牧歌》,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

b. 个人展示: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个人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 教学拓展:a. 欣赏其他民族音乐:播放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b.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牧歌》的音乐特点和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7. 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牧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牧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包括节奏感、音乐感受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

2. 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收获、建议和改进意见。

《牧歌》课程设计

《牧歌》课程设计

《牧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牧歌》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提升他们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牧歌》的作者背景、文学流派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技能目标着重于培养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分析文学形象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通过《牧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牧歌》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文学手法和深层主题进行。

首先,通过解析文本,让学生了解《牧歌》的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

其次,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揭示其深刻的文学价值。

再次,将《牧歌》放置于文学史中,讨论其在不同时期的接受与评价。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领会《牧歌》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上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文本细读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介绍背景知识和文学作品的基本情况,文本细读法则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文学手法和主题思想。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合作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牧歌》原著、相关的研究评论、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网络资源。

原著是基本教学资源,用于学生直接阅读和理解。

研究评论提供不同的学术视角,拓宽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则用于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提升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讨论发言和小组活动等,评估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作业:包括课后阅读笔记、短文分析和创意写作等,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考核学生对《牧歌》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

评估方式将保持客观、公正,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真实反映他们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将遵循学校教学计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教学。

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蒙古族民歌选集》第四章,主要详细内容为2024年蒙古族民歌《牧歌》的学唱与赏析。

《牧歌》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展现了蒙古民族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通过学唱《牧歌》,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长调演唱技巧和自由节奏感。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学习,以及蒙古族民歌特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学生准备:歌谱、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蒙古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与美丽。

同时,简要介绍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范唱《牧歌》,学生跟随学唱。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讲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3)学生分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歌曲演唱(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民歌例题,分析其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批改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蒙古族民歌《牧歌》学习2. 内容: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自由、悠长歌词:富有诗意、表达美好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蒙古族民歌,写出其旋律、节奏和歌词的特点。

2. 答案示例:示例歌曲:《小草》旋律特点:优美、抒情节奏特点:规整、悠扬歌词特点:描绘草原生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使学生掌握了蒙古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和特点。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牧歌》教学设计二.doc

《牧歌》教学设计二.doc

《牧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 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的表现魅力和多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

3、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

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材分析:《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牧歌的代表歌曲。

简洁的旋律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

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

全曲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曲调优美抒情,宽广悠长,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上句在高声区围绕着五度音“5”上下回旋,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中飘着朵朵白云;下句转入低音区低回歌唱,以“1”为中心围绕进行,是上句的下五度自由模进,低回婉转的旋律,犹如撒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群,展现了草原牧区美丽、壮阔的。

教学策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 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本课由创设情境、新课教学、拓展延伸、评价、小结五个部分组成。

在创设情景这一环节中,采用欣赏歌曲《天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使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风格,并掌握这首歌曲的风格。

拓展延伸环节,在歌曲《牧歌》音乐中进行创作,表达对蒙古族的热爱。

在评展过程中,学生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最后小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重点:1、感受蒙古长调的特点。

2、了解蒙古音乐的独特风格。

难点:1、学唱中的气息支持和音乐表现。

2、利用主题资源网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一、创设情境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牧歌》的背景、风格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 通过学习《牧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民族五声调式和声知识。

3. 音乐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牧歌》的旋律演唱和民族乐器演奏。

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牧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2. 学唱歌曲:教唱《牧歌》,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含义。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一部分演唱歌曲,一部分演奏民族乐器。

4. 合奏练习:全班同学一起练习演唱和演奏,体会协作乐趣。

5. 音乐欣赏:欣赏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牧歌》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2. 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协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意识。

1. 准备录音机、音响设备、乐谱和教学课件。

2. 准备民族乐器,如马头琴、蒙古笛等。

3. 准备相关的蒙古族文化资料和图片。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牧歌》的背景、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 采用示范法,示范演唱和演奏《牧歌》。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演唱和演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讲解《牧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2. 第二步:教唱《牧歌》,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含义。

3. 第三步:分组练习,一部分演唱歌曲,一部分演奏民族乐器。

4. 第四步:合奏练习,全班同学一起练习演唱和演奏。

5. 第五步:音乐欣赏,欣赏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牧歌》的音乐特点和蒙古族音乐文化。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歌》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七年级(根据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 1、欣赏独唱、无伴奏合唱、小提琴、大提琴独奏等不同版本的《牧歌》改编曲。

2、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

3、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不同演唱、演奏风格的乐曲《牧歌》,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草原人民的热情、豪放以及草原民族音乐的独有风格,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通过对歌词、旋律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内蒙古音乐文化风格特点,了解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跟随伴奏分组准确演唱和表现歌曲。

3、了解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能够分辨马头琴音色,并尝试在乐曲《牧歌》旋律中即兴填词,表现草原风情。

【教学重点】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把握其演唱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演唱时应注意带有连音线音符的时值;在尝试创作环节需要教师引导、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幅不同颜色的画卷,这三种颜色组合在一起会呈现出一幅美丽的风景,我们发挥下想象力: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草原,白色代表羊群,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在辽阔的草原下,蓝天和白云的映衬
下成群的羊儿悠的散步⋯⋯是哪里特有的美景呢?(教出示第四幅草原画卷。

)学生:内蒙古大草原。

教:我国家幅,在北部疆由北向西南斜伸,在版上呈狭形的部分就是我
国最大的牧区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在那里孕育出一個少数民族——蒙古族。

蔚的天空下,白色羊群点下,一望无的草原上,生活着智慧、勤的蒙古族人
民,他在造光史的同,個酷音、能歌善舞的民族也造了的草原音文化。


古民歌具有民族声的独有格,下面我欣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同学仔聆听
并回答。

二、完整聆听
教:完整聆听之后,同学自己的感受。

学生:是一首无伴奏的独唱声曲。

速度上,曲得悠,奏很舒展,旋律上,
起伏不大但很有气,从音中能感受到壮的草原美景。

教:蒙古族民歌《牧歌》主要放牧演唱,曲高亢、嘹亮、、
舒展,悠,又兼有广豪放和美抒情;奏自由舒展,多采用“密一疏一更密一疏”;歌基本称,描出的草原上“ 的天空”、“白云”和“雪白的羊群”,色彩明朗、情景交融,表达了蒙古族人民草原和生活的,具有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歌、牧歌、歌、思曲、礼俗歌、短歌、叙事歌、儿歌和
儿歌等。

而牧歌作多彩的蒙古族音的一部分,内容上,以歌唱草原、美、充
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主要内容;歌上,注重抒情,又善于描景色,情景
交融,表人和大自然的和关系;旋律上,上行句奏通常悠徐的,而下行句往
往采用活跳的三音奏,形成的彩句。

草原牧歌这一独特民歌体裁及其风格的形成,对蒙古族民歌的各個领域如
颂歌、宴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乃至器乐曲,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分析学唱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牧歌》,请同学们跟读节奏: x X X X,并填歌词读节奏。

教师:同学们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用“a填”充旋律哼唱;最后完整随范
唱轻声唱。

歌曲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草原美景,蒙古族人民过着舒畅的自由生
活,同学们在演唱时,要置身于美丽的草原,奔腾的马儿和雪白的羊群仿佛就
在眼前,要把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家面前,看看谁更有感
染力?
教师:从结构上,《牧歌》可以看作词曲同步的两大句,或细分为四個小
句,最后我们一起来分组演唱:
第一遍:分两组演唱,分别演唱两段不同的歌词。

要求:随教师一起画出旋律线,感受音高的变化和旋律特点。

第二遍:分四组演唱,按照乐曲中的呼吸记号分四组依次演唱每個小乐
句,要求:演唱时注意换气记号的位置。

四、对比欣赏
教师:《牧歌》作为一首优秀的蒙古族长调歌曲,已经在草原上流传了千百年,但它真正被推广还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出版的《东蒙民歌选》,吕宏久先
生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及教学科研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牧歌》这首
优秀的民歌,被改变成多個版本。

请大家分别欣赏由作曲家沙汉昆改编的大提琴
独奏曲《牧歌》,以及小提琴家刘玉熙改编的小提琴演奏版本《牧
歌》,欣赏之后请同学思考这两個版本的风格特点。

学生:大提琴版本低沉、浑厚,小提琴演奏的旋律清脆、优美,它们在表
现《牧歌》时都各具艺术感染力。

教:同学看,用心聆听由瞿希老改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教:无伴奏合唱以人声作唯一表手段,通不同音色造出人的音响。

才我
听到的是一首多声部、具有一定民族格和复体的无伴奏合唱,更予了古老民歌新的生命力。

旋律具有“ 中有画,画中有人”的特点,描出大自然的美,和人与自然和之情。

五、器
教:(播放:草原上,牧民的歌声和琴声,伴和着的嘶,羊群的叫,随
着清漾在无无的草原上空⋯⋯)
中出的器就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器——琴,从前有一位牧人念死去的小,取小的腿骨柱,骨筒,尾毛弓弦,制成二弦琴,在琴杆的部按小的模雕刻了一個,以此而得名。

琴是独奏器,也可用于器合奏和唱、民歌、舞蹈伴奏。

琴的演奏和音色都比独特,声音低沉,悠听,下面同学欣琴演奏的
曲《万奔》。

六、
教:(播放琴演奏的《牧歌》主)同学,我随着音再完整演唱蒙古族民歌《牧歌》。

教:最后我分两,每成并由学唱《牧歌》,了解草原情而生草原的
体会,咱把自己草原、奔、雪白羊群的感情唱歌声里,以小位在台即表
演演唱,同学各抒己。

小:希望同学有机会去大草原上走一走,看一看草原上的儿和羊群,高
歌一曲草原民歌,去体会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