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吸附分析技术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吸附技术知识点总结

吸附技术知识点总结

吸附技术知识点总结一、概述吸附技术是一种物理或化学过程,通过在固体表面或孔隙中吸附气体、液体或溶质来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

吸附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易操作、低成本等优点,在化工、环保、能源、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吸附技术可分为气体吸附和液体吸附两种类型,其中气体吸附主要用于气体分离和净化,液体吸附主要用于溶剂回收和废水处理。

二、吸附过程的基本原理吸附过程是指物质在固体表面或孔隙中附着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可归结为几种主要机制:1.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吸附,是指气体或液体分子在固体表面附着的一种物理现象。

其特点是吸附力弱,吸附物质易脱附。

物理吸附是一种可逆过程,通常在低温和高真空条件下发生。

2. 化学吸附:指气体或液体分子在固体表面形成化学键而附着的过程。

其特点是吸附力强,吸附物质难脱附。

化学吸附是一种不可逆过程,通常发生在较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3. 吸附热力学: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基础是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吸附热力学理论可用于描述物质在固体表面或孔隙中的吸附行为,包括吸附等温线、吸附等压线等。

4. 吸附动力学: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基础是质量传递、传质速率、平衡时间等,用于描述物质在固体表面或孔隙中的吸附速率和平衡时间等动态过程。

三、气体吸附技术气体吸附技术是指利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气体分子的方法,常用于气体分离和净化领域。

1. 吸附剂的选择:气体吸附剂通常为多孔性固体,如活性炭、分子筛、铝土矿、氧化铝、硅胶等。

根据吸附剂的孔径、比表面积、孔隙分布等特性选择适合的吸附剂。

2. 吸附分离:气体吸附分离常用于分离气体混合物,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甲烷等。

通常利用吸附剂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对气体混合物进行吸附分离,根据各气体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力差异实现气体分离。

3. 吸附净化:气体吸附净化常用于去除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如有机物、硫化物、氮氧化物等。

通常利用吸附剂对气体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吸附,实现气体净化和净化剂再生。

气体吸附法

气体吸附法

气体吸附法气体吸附法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指的是某些气体分子可以被某些表面强烈吸引,而在这些表面上形成一层保护性膜。

这种物理现象发生在固体表面和气体分子之间,包括一些质子性气体,如氢气、氦气、氦气、氮气、氩气和氙气,以及一些非质子性气体,如氢气、氟气、氨气等。

气体吸附法可以用来改善气体的分离和过滤性能。

气体吸附膜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膜结构,从而有效地捕获气体分子,使其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被吸附的低温状态。

气体吸附法是一种有效的气体分离技术,由于其中的气体分子可以在膜上被有效地吸附和捕获,可以大大提高气体的分离效率,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气体吸附法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催化剂的制备、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气体的分离和再生、污染物的净化、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例如,催化剂制备中,通常使用气体吸附法来制备表面活性催化剂,用于改善催化剂性能。

另外,气体吸附法也可用于净化空气污染物,如PM2.5,可有效地减少 PM2.5排放,从而有助于扩大空气能见度,维持人类健康。

气体吸附法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例如,目前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新的多孔吸附剂,以便实现更高的吸附效率;正在研究新的吸附方法,以便有效地减少气体污染;正在研究新的在线分析方法,以便实时检测和监测气体污染物;正在研究新的吸附技术,以便用于冷凝技术等。

综上所述,气体吸附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现象,它可以用来改善气体分离和过滤性能,加强气体污染物的净化,提高空气能见度,保护人类的健康,并且在工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也有许多新的研究方向正在探索,以期改善气体吸附法的性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气体吸附

气体吸附
1916年导出,较好适用于I型的理论公式 设:吸附质对吸附表面的覆盖率为θ,则未覆盖率为 (1-θ) 。 已覆盖的面积 X θ= = 固体总面积 X max 若气相分压为P,则吸附速率为k1P(1-θ)。 解吸速率为k2θ,当吸附达平衡时:
k1P(1-θ)= k2θ
θ =
k
2
k1 p + k1 p
式中:k1, k2分别为吸附,解吸常数。 令 B= k1/k2,则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o 操作条件
n 温度、气相压力、气流速度。
l
吸附剂性质
Ø比表面积(孔隙率、孔径、粒度等)
fVm δ= W N0 ⋅ A f = 22.4 × 103
δ -比表面积,m2/g
f -单位体积气体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m2/mL N0-阿佛加德罗常数 A -吸附质分子横截面积,m2 Vm-吸附剂表面被单层分子铺满时的气体体积,mL W-吸附剂的重量,g
解:依数据,绘图如下
图:活性炭吸附苯蒸汽等温吸附线
显然,该等温吸附线符合朗氏等温吸附线,从而可用朗 氏方程式描述。 结 合曲线横、纵坐标参数,将朗氏方程式变换成下列形 式: A = X T + ( X T / P) ⋅ (1 B) 任取曲线上两点q (400,0.205) 和s (4000,0.290) 代入上 式,于是有: 解之得:
BP θ= 1 + BP
若A为饱和吸附量,则单位量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量XT为:
ABP X T = A ⋅θ = 1 + BP (朗氏方程)
其中:A,B为常数。 当压力P很小时BP<<1,则: X T = A ⋅ B ⋅ P 当压力P很大时BP>>1,则 XT=A,即此时吸附量与气体压力无 关,吸附达到饱和。

第七章%20气体吸附ppt

第七章%20气体吸附ppt

吸附负荷曲线形状与阻力之间有联系
(1)曲线平缓,则吸附速率慢,过程阻力大; (2)曲线陡峭,则吸附速率快,过程阻力小; (3)曲线为垂线,则吸附速率无穷大,阻力为0,传质区为一面。
2. 透过曲线
表示床层流出物中吸附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Y
Y0 YE
饱和点
Y —— 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 kg污染物/ kg惰性气体; w —— 排出气体的量, kg惰性气体/m2 ;
2.常用工业吸附剂
(1)活性炭
按形状分:粒炭和粉炭 非极性吸附剂,具有疏水性和亲有机物性。 可吸附:苯类、恶臭物质、醛酮类等。 (2)活性氧化铝
根据晶格构造分:α 型和γ 型
极性吸附剂,对水的吸附容量很大。 用于:气体的干燥,脱硫及含氟废气净化等。
(3)硅胶 分子式: SiO2.nH2O 极性吸附剂,亲水性强,孔径均一。 常用作干燥剂,也可作催化剂载体。 (4) 沸石分子筛 [M2(Ⅰ)· M2(Ⅱ)]O· Al2O3· nSiO2· mH2O
处理,以轻吸附系统负荷。
§7-2-2 吸附理论
一、吸附平衡 1. 平衡关系的表示
某时刻: 吸附速度=脱附速度 → 动态吸附平衡
此时,吸附质在气相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p* 吸附质在固相中的浓度称为平衡吸附量 →XT
XT为吸附剂吸附量的极限值,亦称静活性。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 XT =f(T,p)
Ⅱ:吸附区/传质区(部分吸附剂还在吸附)
III
Ⅲ:未用区(所有吸附剂上均没有吸附质)
净化气
1.吸附负荷曲线
吸附负荷:气体进入吸附器吸附一定时间后,吸附 质在吸附剂上的浓度(吸附剂吸附量),x。
吸附负荷曲线:某瞬间,吸附床层内吸附质浓度 x 随床

气体吸附分析技术基础

气体吸附分析技术基础

N2, CO2, Ar物理吸附结果对比
尽管N2, Ar和CO2动力学直径类 似,分别为0.36,0.34和 0.33nm,但三种吸附质的吸附行 为完全不同。
BET surface area (m2/g) N2 CO2 Ar 1.009E+03 1.012E+03 9.433E+02 Langmuir surface area (m2/g) 1.029E+03 1.049E+03 9.647E+02
300
0.40 0.35
Amount Adsorbed (cc(STP)/g)
250
Cumul. Pore Volume (cc/g)
0.30 0.25 0.20 0.15
200
N2 Ar
CO2
N2
150
100
CO2
Ar
0.10 0.05 0.00
50
0 1E-7 1E-6 1E-5 1E-4 1E-3 0.01 0.1 1
物理吸附 吸附 化学吸附
范德华力 化学键力
气体吸附
气体吸附的应用
分离,提纯,净化,除湿…...催化
表面,孔道的表征
面 积
体 积
2. 仪器:分析方法的实现
仪器结构
真空泵
气体
分析过程
⑷ ⑶ ⑵

吸附脱附曲线的形成
回滞环的形成
吸附过程
脱附过程
原因:测试过程为吸附脱附的动态过程。
回滞环形状与孔型的关系
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在激发光作用下,原子获得足够的能 量,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状态即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 子是不稳定的,其寿命小于10-8s,外层电子就从高能级向较低能级或 基态跃迁。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样就得到了发射光 谱。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光学分析法中产生与发展最早的一种。在近代各 种材料的定性、定量分析中,原子发射光谱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 新型光源的研制与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使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获 得了新的发展,成为仪器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气体吸附分离

气体吸附分离

气体吸附分离
气体吸附分离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分离方法,利用吸附材料对气体分子的吸附作用,将混合气体中的目标气体分离出来。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环保等领域。

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吸附材料表面的微孔结构,将气体分子吸附在表面上,从而实现分离。

吸附材料通常选择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适当孔径大小的材料,如活性炭、分子筛、硅胶等。

不同的吸附材料对不同的气体分子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吸附材料进行分离。

气体吸附分离技术有多种操作方式,如压力摆动吸附、温度摆动吸附、连续吸附与脱附等。

其中,压力摆动吸附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其原理是通过改变系统压力,控制气体分子在吸附材料表面的吸附和脱附,从而实现气体的分离。

温度摆动吸附则是通过改变系统温度,控制吸附材料表面的吸附和脱附,实现气体的分离。

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环境治理中。

例如,利用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可以从工业废气中提取有价值的气体组分,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将低品位气体转化为高品位气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气体吸附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 1 -。

【精编】第11章气体吸附净化技术综述幻灯片

【精编】第11章气体吸附净化技术综述幻灯片

吸附方程式
BET方程(I、II、III型等温线,多分子层吸附)
V
VmCP
(P0 P)[1 (C 1)P / P0]
P 1 (C 1)P V (P0 P) VmC VmCP0
V-被吸附气体在标态下的体积 P-吸附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 P0-吸附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汽压 Vm-吸附剂被覆盖满一层时吸附气体在标态下的体积 C-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
• 非极性吸附剂,具有疏水性和亲有机物的性质,它能 吸附绝大部分有机气体,如苯类、醛酮类、醇类、烃 类等以及恶臭物质,同时由于活性炭的孔径范围宽, 即使对一些极性吸附质和一些特大分子的有机物质, 仍然表现出了它的优良的吸附能力,如在SO2、NOx、 Cl2、H2S、CO2等有害气体治理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操作条件
➢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利于化学吸附 ➢ 增大m/s(停留时间大于1S)
吸附剂性质
➢比表面积(孔隙率、孔径、粒度等)
fVm
W f 22N .401A03
-比表面积,m2/g
f-单位体积气体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m2/mL N0-阿佛加德罗常数 A-吸附质分子横截面积,m2 Vm-吸附剂表面被单层分子铺满时的气体体积,mL W-吸附剂的重量,g
15~25
活性氧化 铝
750~ 1000 0.836~ 1.045 773
18~48
硅胶 800 0.92 673 22
沸石分子筛
4A
5A
13x
800
800
800
0.794
0.794
——
873
873
873
4
5
13
再生温度 /K
比表面积 / ㎡·g-1

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研究探讨

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研究探讨

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研究探讨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固体材料吸附特定气体分子的方法,实现对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分离。

目前,这种技术在环保、化学工程、能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的原理、材料、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原理介绍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主要基于物理吸附的原理。

物理吸附是指气体分子在与材料表面接触时,由于表面力的微小作用下,会被物质的表面吸附,从而实现对气体的分离和吸附。

吸附材料是实现气体分离和吸附的核心,各种材料的性质也对分离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吸附材料在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中,常用的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沸石、纳米材料等。

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材料之一,由于其表面具有大量的孔洞和负电荷,可以吸附许多有机物和气态重金属离子。

沸石则主要是由硅酸酸性氧化铝组成,静电性的通道结构和吸附性能优异,能够用于多种气体的分离和吸附。

而纳米材料则具有其表面积大、孔径小的特点,可以用于纳米材料的分离和吸附,如碳纳米管、金属有机框架等。

三、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的应用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工业领域中的气体分离和净化问题。

例如,在石化工业中,分离石油和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而在能源行业中,氢气的分离也非常重要,因为氢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可以用于改善环境和减少污染。

此外,在生物制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拓宽吸附材料的种类,寻找更加有效的分离和吸附材料;二是探索更加高效的分离方式,包括膜分离、混合分离等;三是通过对气体分子的有选择性识别,实现对目标气体的高精度分离,提高分离效率。

综上所述,气体吸附与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和净化方法,相信在未来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加入到这个领域,并为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气体净化原理分析

气体净化原理分析

气体净化原理分析气体净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污染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去除或转化,使其达到环境规定的排放标准。

本文将对常见的气体净化原理进行分析。

一、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一种利用吸附剂与目标气体之间的作用力将有害成分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方法。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其原理是通过吸附剂的大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来吸附气体分子,从而实现净化的目的。

物理吸附具有简单、经济、易操作等优点,适用于低浓度有机物和挥发性气体的净化。

二、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指利用吸附剂与目标气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将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吸附方法包括活性氧化、氧化还原和酸碱中和等。

其中,活性氧化主要利用高温条件下的氧化反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的气体或固体物质;氧化还原则是通过提供或接收电子,使有害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净化的效果;酸碱中和则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盐类或水等无害物质。

三、光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是一种利用光催化材料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通常采用具有催化作用的半导体材料,如二氧化钛(TiO2)等。

当光照射在催化材料表面时,它会激发电子和空穴的产生,并加速氧化反应的进行,从而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光催化氧化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气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

四、生物辅助净化生物辅助净化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辅助净化方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膜反应器和生物脱硫等。

通过将目标气体通过生物载体,如活性污泥、藻类等微生物固定化在载体上,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辅助净化具有高效、低能耗等优点,适用于有机废气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的净化。

综上所述,气体净化的原理分析涵盖了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光催化氧化和生物辅助净化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净化原理适用于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有害气体,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气体吸附分析技术知识讲解

气体吸附分析技术知识讲解

目前,气体吸附分析技术作为多孔材料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物理吸附分析不仅应用于传统的催化领域,而且渗透到新能源材料、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

本专题分为基础篇,实验篇和应用篇,旨在以实用为目的,力求避免冗余和数学公式,按实验的思维顺序逐步理清物理吸附相关的疑难点。

当然,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将会专门出专题文章进行介绍。

1. 什么是表面和表面积?表面是固体与周围环境, 特别是液体和气体相互影响的部分;表面的大小即表面积。

表面积可以通过颗粒分割(减小粒度)和生成孔隙而增加,也可以通过烧结、熔融和生长而减小。

2. 什么是比表面积?为什么表面积如此重要? 比表面积英文为specific surface area,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所具有的总面积。

分外表面积、内表面积两类。

国际标准单位为㎡/g。

表面积是固体与周围环境,特别是液体和气体相互作用的手段和途径。

一般有下列三种作用:1) 固体-固体之间的作用:表现为自动粘结,流动性(流沙),压塑性等。

2) 固体-液体之间的作用:表现为浸润,非浸润,吸附能力等。

3) 固体-气体之间的作用:表现为吸附,催化能力等。

3. 什么是孔?根据ISO15901 中的定义,不同的孔(微孔、介孔和大孔)可视作固体内的孔、通道或空腔,或者是形成床层、压制体以及团聚体的固体颗粒间的空间(如裂缝或空隙)4. 什么是开孔和闭孔?多孔固体中与外界连通的空腔和孔道称为开孔(open pore),包括交联孔、通孔和盲孔。

这些孔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气体吸附法进行分析。

除了可测定孔外,固体中可能还有一些孔,这些孔与外表面不相通,且流体不能渗入,因此不在气体吸附法或压汞法的测定范围内。

不与外界连通的孔称为闭孔(close pore)。

开孔与闭孔大多为在多孔固体材料制备过程中形成的,有时也可在后处理过程中形成,如高温烧结可使开孔变为闭孔。

5. 什么是孔隙度?孔隙度是指深度大于宽度的表面特征,一般用孔径及其分布和总孔体积表征。

化学工程中的气体吸附分离技术解析

化学工程中的气体吸附分离技术解析

化学工程中的气体吸附分离技术解析气体吸附分离技术是化学工程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气体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本文将对气体吸附分离技术进行详细解析,探讨其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气体吸附分离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气体分子进行吸附和解吸过程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吸附剂一般采用活性炭、分子筛等材料,它们具有高表面积和特定孔径结构。

当气体通过吸附剂时,气体分子会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这样就实现了对气体组分的分离。

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就是空气分离。

在工业中,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成分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吸附剂和操作条件,实现氮气和氧气的分离,达到所需纯度的要求。

此外,气体吸附分离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学制药、天然气处理等领域。

在石油化工中,吸附分离技术常用于烃类混合物的分离和除湿,以提高产品纯度和质量。

在化学制药中,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可用于制备高纯度的药物原料和中间体。

在天然气处理中,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可用于去除一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以提高天然气的质量。

未来,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气体吸附分离技术也将不断发展。

一方面,吸附材料的研发和改进将提高其吸附性能和选择性,使得气体分离更加高效和经济。

另一方面,优化吸附分离过程的工艺设计和操作控制也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以提高产能和稳定性。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气体吸附分离技术与其他分离技术的结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例如,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更高的分离效率和选择性;与化学吸收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有机气体的高效除湿和脱硫。

这些技术的结合将有效提升气体分离的综合性能,推动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总之,气体吸附分离技术是化学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通过吸附剂对气体分子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实现对气体组分的分离。

气体吸附法

气体吸附法

气体吸附法
气体吸附法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范围内涉气污染物浓度检测技术。

它利用某种惰
性气体与污染物之间的吸附效应,将有害物质过滤出来,进而加以分析测量。

气体吸附法在涉气污染检测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气体吸附法法操作方便,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条件。

其次,气体吸
附法法能够实现自动化便捷的调节,大大减少实验的现场温度和湿度的改变也减少了实验失误的风险。

此外,气体吸附法对室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具有很高的检测效率,可以测量出微量级别的有害物质,达到极低的污染物浓度,实现迅速而准确的室外空气质量监测。

气体吸附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有害气体检测和容积滤波,
以及灰尘汽车尾气检测等方面。

由于对涉气污染检测有着独特的优势,气体吸附法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也不断地拓展,已有报告称它也可用于生态能源方面的检测应用。

总之,气体吸附法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它既能满足实际应用场景,又能有效地
减少实验失误,并且提高检测效果,可以很好地解决污染问题。

气体吸附工作原理

气体吸附工作原理

气体吸附工作原理气体吸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和材料科学领域。

了解气体吸附的工作原理,对于解决污染治理、催化反应和新材料开发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气体吸附的基本概念、机制和相关应用。

一、气体吸附的基本概念1. 吸附定义气体吸附是指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发生与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相结合的作用,将气体分子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并形成吸附层。

2. 吸附剂吸附剂是指能够与气体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并使之吸附的固体物质。

吸附剂可以是多孔材料,如活性炭、沸石等,也可以是非多孔材料,如金属、二氧化硅等。

3. 吸附过程气体吸附过程主要包括扩散与吸附两个步骤。

首先,气体分子在气相中扩散到吸附剂表面附近;随后,气体分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与吸附剂表面发生吸附。

二、气体吸附的机制1.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指气体分子与吸附剂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其作用力主要来自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是一种短程力,其大小与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

物理吸附常发生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吸附剂上的吸附能量较低。

2.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指气体分子与吸附剂之间的一种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

化学吸附一般发生在高温和低压条件下,吸附剂上的吸附能量较高。

化学吸附不仅与范德华力有关,还与电荷转移、共价键形成等因素有关。

三、气体吸附的应用1. 环境治理气体吸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和水的净化处理。

例如,活性炭作为吸附剂被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等;气体吸附剂也可以用于水的净化处理,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2. 催化剂气体吸附可以在催化剂中起到临时储存和分子激活的作用。

例如,在催化反应中,吸附剂可以吸附反应物分子,并提供反应表面,加速反应速度。

3. 新材料开发气体吸附可以用于材料的分离、存储和传感等领域。

例如,通过控制吸附剂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可以实现对分子大小和选择性吸附的调控,从而用于气体分离和储存。

综上所述,气体吸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其工作原理涉及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吸附-蒸汽解析

吸附-蒸汽解析

吸附-蒸汽解析吸附-蒸汽解析是一种常用的气体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的吸附选择性的差异,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组分吸附在不同的吸附剂上,从而实现气体的分离。

这种技术主要涉及两个过程:吸附过程和解析过程。

在吸附过程中,吸附剂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力将混合气体中的某一组分吸附在其表面或内部孔洞中。

解析过程通常需要加热或降低压力等手段,以打破吸附剂与被吸附气体之间的作用力,使被吸附的气体得以释放。

吸附蒸汽解析技术的优点包括:操作简单、能耗低、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多种气体分离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分离需求和气体组分的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吸附剂和操作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此外,为了提高吸附蒸汽解析技术的分离效果和效率,还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采用多层或多段吸附床、采用循环操作或再生技术、采用计算机模拟和优化技术等。

这种技术在废气回收、净化方面也有应用。

例如,活性炭具有强吸附能力,利用蒸汽发生器产生的干饱和高温蒸汽对活性炭进行加热,可以增加其活性,增强其吸附能力,待到吸附到一定浓度后,通过脱附技术,将有机废气进行收集,最后使用蒸汽发生器低压高热蒸汽对废气进行冷凝,得到纯净的气体。

这种技术既能够回收有机废气,又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企业可以放心使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吸附-蒸汽解析”的资料、文献,或者咨询相关技术人员,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吸附-蒸汽解析技术有许多优点,除了之前提到的操作简单、能耗低、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多种气体分离等,还有以下几点:1.高选择性:由于不同的气体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性能不同,吸附-蒸汽解析技术可以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吸附剂,从而实现高选择性的气体分离。

2.环保性:吸附-蒸汽解析技术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和二次污染,因此对环境友好。

3.高效性:通过优化吸附剂的选择和操作条件,吸附-蒸汽解析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气体分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4.可重复性:吸附剂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运行成本和废弃物的产生。

气体的吸附

气体的吸附

的升华热或凝结热,一般 般在84~417KJ/mol,相当于化学
为20KJ/mol左右。
反应热;温度↑有助于提高速率。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 吸附力-范德华力
• 吸附力-化学键力
– 无选择性,吸附剂本 身性质在吸附过程中
–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只能吸附 参与化学反应的气体组分。
不变化。
• 不发生化学反应,吸附 • 发生化学反应,吸附不可逆 可逆
• 吸附力-化学键力
– 无选择性,吸附剂本 身性质在吸附过程中
–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只能吸附 参与化学反应的气体组分。
不变化。
• 不发生化学反应,吸附 • 发生化学反应,吸附不可逆 可逆
• 过程快,瞬间达到平衡 • 过程慢,达到平衡需相当长时间
• 吸附热相当于被吸附气体 • 吸附热一般都高于42KJ/mol,一
473~523 210~360
393~423 600
473~573 ——
473~573 473~573
——
——
• 选择吸附剂除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外,最 主要的是对分离组分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 强的吸附能力。
吸附剂 活性炭
活性氧化铝 硅胶 分子筛
表 常用吸附剂的应用范围
应用范围
苯、甲苯、二甲苯、甲醛、乙醇、乙醚、煤油、 汽油、光气、乙酸乙酯、苯乙烯、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 氟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等
• 过程快,瞬间达到平衡 • 过程慢,达到平衡需相当长时间
• 吸附热相当于被吸附气体 • 吸附热一般都高于42KJ/mol,一
的升华热或凝结热,一般
般在84~417KJ/mol,相当于化学
为20KJ/mol左右。
反应热;温度↑有助于提高速率。

粉体工程气体吸附法

粉体工程气体吸附法
2
比表面的测定
2、公式
Vm Na A
1)S = ---------
22400(已知)
A:每个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
(公式)
W:吸附剂的质量(g)
(可称)
22400:为标准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ml) (常数)
Vm:标准状态下氮气分子单层饱和吸附量 (未知)
2)A = 1.09 (M/Na d)2/3
M:吸附质的分子量
d:在吸附温度下吸附质的密度
对于氮气,在78K时A常取的值为0.162mm2
3
BET法
BET理论计算是建立在Brunauer、Emmett和Teller三 人参观经典统计理论对到处的多分子层吸附公式基础上, 即著名的BET方程
P: 吸附质分压 P0: 吸附剂饱和蒸汽压 V: 样品实际吸附量 Vm: 单层饱和吸附量 C:与样品吸附能力相关的常数

气 体
体 工 程


讲 人





吸附
1、定义 物质在相界面上浓度自动发生变化的现象
2、分类 物理吸附:依靠范德华力
化学吸附:发生电子转移 3、吸附剂和吸附质
吸附剂:表面积越大,吸附量越大,因此,多为多孔性 或者微细物质(如活性炭、硅胶、氧化铝等)
1
比表面积的测定
1、原理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在一定的压力下,被测
4
BET法
由上式可以看出,BET方程建立了单层饱和吸附量Vm 与多层吸附量V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比表面积测定提供了 很好的理论基础。
实际测试过程中,通常实测3-5组被测样品在不同气 体分压下多层吸附量V,以P/P0为X轴,以 P/V(P0-P)为Y轴, 由BET方程做图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从而求得Vm值计算出被测样品比表面积。

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原理

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原理

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原理,是依据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在一定的压力下,被测样品颗粒(吸附剂)表面在超低温下对气体分子(吸附质)具有可逆物理吸附作用,并对应一定压力存在确定的平衡吸附量。

通过测定出该平衡吸附量,利用理论模型来等效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

氮气因其易获得性和良好的可逆吸附特性,成为最常用的吸附质。

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的比表面积我们称之为“等效”比表面积,所谓“等效”的概念是指:样品的比表面积是通过其表面密排包覆(吸附)的氮气分子数量和分子最大横截面积来表征。

实际测定出氮气分子在样品表面平衡饱和吸附量(V),通过不同理论模型计算出单层饱和吸附量(Vm),进而得出分子个数,采用表面密排六方模型计算出氮气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Am),即可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

计算公式如下:sg: 被测样品比表面积(m2/g)Vm: 标准状态下氮气分子单层饱和吸附量(ml)Am: 氮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密排六方理论值Am =0.162 nm2)W:被测样品质量(g)N:阿佛加德罗常数(6.02x1023)代入上述数据,得到氮吸附法计算比表面积的基本公式:由上式可看出,准确测定样品表面单层饱和吸附量Vm是比表面积测定的关键。

测试方法分类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两种分类标准。

一是根据测定样品吸附气体量多少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连续流动法、容量法及重量法,重量法现在基本上很少采用;再者是根据计算比表面积理论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对比法比表面积分析测定、Langmuir法比表面积分析测定和BET法比表面积分析测定等。

同时这两种分类标准又有着一定的联系,直接对比法只能采用连续流动法来测定吸附气体量的多少,而BET法既可以采用连续流动法,也可以采用容量法来测定吸附气体量。

其关系如图所示。

连续流动法连续流动法是相对于静态法而言,整个测试过程是在常压下进行,吸附剂是在处于连续流动的状态下被吸附。

连续流动法是在气相色谱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藉由热导检测器来测定样品吸附气体量的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气体吸附分析技术作为多孔材料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物理吸附分析不仅应用于传统的催化领域,而且渗透到新能源材料、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

本专题分为基础篇,实验篇和应用篇,旨在以实用为目的,力求避免冗余和数学公式,按实验的思维顺序逐步理清物理吸附相关的疑难点。

当然,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将会专门出专题文章进行介绍。

1. 什么是表面和表面积?表面是固体与周围环境, 特别是液体和气体相互影响的部分;表面的大小即表面积。

表面积可以通过颗粒分割(减小粒度)和生成孔隙而增加,也可以通过烧结、熔融和生长而减小。

2. 什么是比表面积?为什么表面积如此重要? 比表面积英文为specific surface area,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所具有的总面积。

分外表面积、内表面积两类。

国际标准单位为㎡/g。

表面积是固体与周围环境,特别是液体和气体相互作用的手段和途径。

一般有下列三种作用:1) 固体-固体之间的作用:表现为自动粘结,流动性(流沙),压塑性等。

2) 固体-液体之间的作用:表现为浸润,非浸润,吸附能力等。

3) 固体-气体之间的作用:表现为吸附,催化能力等。

3. 什么是孔?根据ISO15901 中的定义,不同的孔(微孔、介孔和大孔)可视作固体内的孔、通道或空腔,或者是形成床层、压制体以及团聚体的固体颗粒间的空间(如裂缝或空隙)4. 什么是开孔和闭孔?多孔固体中与外界连通的空腔和孔道称为开孔(open pore),包括交联孔、通孔和盲孔。

这些孔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气体吸附法进行分析。

除了可测定孔外,固体中可能还有一些孔,这些孔与外表面不相通,且流体不能渗入,因此不在气体吸附法或压汞法的测定范围内。

不与外界连通的孔称为闭孔(close pore)。

开孔与闭孔大多为在多孔固体材料制备过程中形成的,有时也可在后处理过程中形成,如高温烧结可使开孔变为闭孔。

5. 什么是孔隙度?孔隙度是指深度大于宽度的表面特征,一般用孔径及其分布和总孔体积表征。

6. 什么是多孔材料?多孔材料是一种由相互贯通或封闭的孔洞构成网络结构的材料,孔洞的边界或表面由支柱或平板构成。

多孔材料可表现为细或粗的粉体、压制体、挤出体、片体或块体等形式。

其表征通常包括孔径分布和总孔体积或孔隙度的测定。

在某些场合,也需要考察其孔隙形状和流通性,并测定内表面和外表面面积。

7. 真实的表面是什么样的?立方体和球体是在数学计算上最简单的理想模型。

对于边长为Lcm 立方体,其表面积为6L2cm2。

但在现实情况中,数学中的理想几何形状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在显微镜下看所有真实表面,它们都是有缺陷,都是凸凹不平的。

如果有一个“超级显微镜”,你就能看到表面有多粗糙,这不仅是由于空隙,孔道,台阶和其它的非理想情况,更是由于原子或分子轨道的分布。

这些表面的不规则性总是创造出比相应的理论面积更大的真实表面积。

8. 影响表面积的因素有哪些?影响表面积大小的因素包括颗粒大小(粒径)和颗粒形状(粒形)以及含孔量。

设想一个一米边长的真实立方体被切割成一微米(10-6m)的小立方体,这样将产生1018个颗粒。

每个颗粒暴露的面积是6x10-12平方米(m2), 所有颗粒贡献的总面积则为6x106 m2。

与未切割材料比较,这种暴露面积的百万倍的增加是超细粉体具有大表面积的典型。

除了粒度以外,颗粒形状也对粉体的表面积有所贡献。

在所有几何形状中,球形具有最小的面积/体积比,但一串原子如果仅沿着链轴线键合,则会有最大的面积/体积比。

所有的颗粒物质都具有几何形状,因而具有在两个极端之间的表面积。

通过比较两个有相同组成和相同质量,但形状分别为球形和立方体的颗粒表面积,很容易看到颗粒形状对表面积的影响。

计算得出,在颗粒重量相同的情况下,立方体面积大于球体面积。

因为粒径、粒形和孔隙度的不同,比表面积的范围可以有极大的变化,但孔的影响往往使粒径和外部形状因素的影响完全湮没。

由密度大约为3g/cm3的0.1 微米半径球形颗粒组成的粉末比表面大约为10m2/g,而1.0 微米半径的类似颗粒比表面会减少10 倍;但是如果同样的1.0 微米半径颗粒含有大量的孔隙,其比表面可能超过1000m2/g。

这清楚地表明孔对表面积的重要贡献。

9. 在粒度分析仪上计算出的表面积值准确吗?尽管颗粒形状能被假设为规则的几何形,但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它是不规则的,只不过目前流行的粒度测量方法是基于“等效球体积”。

如果试图利用粒度测量方法(包括激光衍射法、光散射法、电域敏感法、沉降法、透过法、筛分法和电子显微镜法)测量比表面,由于粒形、表面的不规则及孔隙度的影响,其结果会比真值严重偏小,甚至相差1000 倍以上。

因此,由粒径计算表面积只能通过球形或其它规则几何形状的绝对假设建立一个低限值。

10. 孔的类型有哪些?工业催化剂或载体作为多孔材料,是具有发达孔系的颗粒集合体。

一般情况是一定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晶体结构规则组成含有微孔的纳米级晶粒;而因制备化学条件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若干晶粒又可聚集为大小不一的微米级颗粒,然后工业成型成更大的团粒或有不同几何外形的颗粒集合体。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生成不同的孔结构。

如,高温烧结或挤压成型的多孔固体的孔结构是无规则的;而由胶体在充水的初级结构中沉淀、收缩、老化,会产生特征性的微孔结构(典型例子如水泥和石膏)。

沸石和分子筛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它内部的孔是由晶体内的孔道、缝隙或笼组成的具有均匀尺寸和规则的形状。

在沸石内部,笼是由直径0.4–1nm 的窗口相连。

一个笼可以看作是一个球形孔。

所以,实际体积中的孔结构都是复杂的,是由不同类型的孔组成的。

在分子水平上看,孔的内表面几乎都是不光滑的。

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基本类型开始(如图),然后建立它们的各种组合。

最典型的是筒形孔(圆柱孔),它是孔分布计算的一个基础模型。

挤压固化但还未烧结的球形或多面体粒子多是锥形孔(楔形孔,棱锥形空隙)。

裂隙孔是由粒子间接触或堆砌而形成的空间。

这个模型也是溶涨和凝聚现象的计算基础。

墨水瓶孔都有孔颈。

孔径是较大孔隙的颈口,因此墨水瓶孔也可以看成是球形孔与筒形孔的组合。

沸石类的孔隙是稳定的,但被“颈口”所控制,它可以被看作是筒形孔和墨水瓶孔的中间状态。

11. 孔宽是如何分类的?按照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在1985 年的定义和分类,孔宽即孔直径(对筒形孔)或两个相对孔壁间的距离(对裂隙孔)。

因此,(i)微孔(micropore)是指内部孔宽小于2nm的孔;(ii)介孔(mesopore)是宽度介于2nm到50nm的孔;(iii) 大孔(macropore)是孔宽大于50nm的孔。

2015 年,IUPAC 对孔径分类又进行了细分和补充,即(iv)纳米孔(nanopore):包括微孔、介孔和大孔,但上限仅到100nm;(v)超微孔(ultramicropore):孔宽小于0.7nm 的较窄微孔;(vi)极微孔(supermicropore):孔宽大于0.7nm 的较宽微孔。

12.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方法都有哪些种类?这些方法包括气体吸附法、压汞法、电子显微镜法(SEM 或TEM)、小角X 光散射(SAXS)和小角中子散射(SANS)等。

2010 年,美国分散技术公司(DT)和美国康塔仪器公司还联合开发了电声电振法,比利时Occhio 公司开发了图像法大孔分析技术。

总体来说,每种方法都在孔径分析方面有其应用的局限性。

纵观各种孔径表征的不同方法,气体吸附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因为其孔径测量范围从0.35nm•到100nm 以上,涵盖了全部微孔和介孔,甚至延伸到大孔。

另外,气体吸附技术相对于其它方法,容易操作,成本较低。

如果气体吸附法结合压汞法,则孔径分析范围就可以覆盖从大约0.35nm 到1mm 的范围。

气体吸附法也是测量所有表面的最佳方法,包括不规则的表面和开孔内部的面积。

13. 什么是吸附?它与吸收有什么区别?固体表面的气体与液体有在固体表面自动聚集,以求降低表面能的趋势。

这种固体表面的气体或液体的浓度高于其本体浓度的现象,称为固体的表面吸(adsorption)。

整个固体表面吸附周围气体分子的过程称为气体吸附。

事实证明,监测气体吸附过程能够得到丰富的关于固体特征的有用信息。

当吸附物质分子穿透表面层,进入松散固体的结构中,这个过程叫吸收(absorption)。

有时,区分吸附和吸收之间的差别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样,更方便或更广泛使用的术语吸着(sorption)就包含了吸附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以及由此导出的术语:吸着剂(sorbent),吸着物(sorbate)和吸着物质或吸着性(sorptive)。

当吸附(adsorption)用于表示过程时,其对应的的逆过程是脱附(解吸,desorption)。

在脱附过程中,由于分子热运动,能量大的分子可以挣脱掉束缚力而脱离表面,吸附量逐渐减小。

名词“吸附”和“脱附”后来作为形容词,表示用实验测定吸附量的走向研究,即吸附曲线(或点)或脱附曲线(或点)。

当吸附曲线和脱附曲线不重合时,会产生吸附回滞(Adsorption hysteresis)。

14. 吸附的本质是什么?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原子构成了分子的基础。

气态的原子和分子可以自由地运动。

相反,固态时原子由于相邻原子间的静电引力而处于固定的位置。

但固体最外层(或表面)的原子比内层原子周围具有更少的相邻原子。

这种最外层原子的受力失衡导致了表面能的产生。

固体表面上的原子与液体一样,受力都是不均匀的,但是它不像液体表面分子可以移动,而是定位的。

因此,大多数固体比液体具有更高的表面能。

为了弥补这种静电引力不平衡,表面原子就会吸附周围空气中的气体分子。

当一个颗粒被切割成超细粉体时,因表面积迅速增加,而导致极高的表面能,从而导致颗粒间(固-固作用)发生团聚或聚集以降低表面能。

15. 什么是吸附剂、吸附质、吸附物质和吸附空间?在一般情况下,吸附被定义为在一个界面的附近富集分子,原子或离子的现象。

在气/固系统的情况下,吸附发生在邻近固体表面的结构上。

发生吸附的固体材料称为吸附剂(adsorbent);处于被吸附状态的物质称为吸附质(adsorbate);处于流动相中,但与吸附质组成相同的物质称为(被)吸附物质(adsorptive)。

吸附空间是指由吸附质所占空间。

吸附过程是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

吸附系统是由三个区域组成的:固体,气体和吸附空间(例如,吸附层)。

吸附空间的内容量就是吸附量(the amount adsorbed)。

吸附量依赖于体积、质量和吸附空间。

16. 什么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机理极为复杂,其中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由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产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