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难点突破指津
2014年高考关于实用文本阅读备考的问题
2014年高考关于实用文本阅读备考的问题一、近年广东高考实用文本主要考查类型:人物传记:09年、11年;新闻报告:10年;人物访谈:07年、12年;科学小品:08年、13年。
二、高考考纲中实用文本阅读的主要考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内容)(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技巧)(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技巧)(4)探究作者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情志主旨)三、各类文体鉴赏的内容、技巧、情志:四、考查内容(一)、考内容一:信息的筛选整合,如:19、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
(4分)20、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5分)19、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做了倡导?(5分)(二)、考内容二:信息的理解归纳,如:19、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它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4分)20、按照第⑦段中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 (用自己的话回答) (5分)21、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
(6分)19、第②段说“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你如何理解?(4分)(三)、考技巧一:词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如: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5分)19、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分)19、请分别指出文中③④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述效果。
(4分)20、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划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四)、考技巧二:词句段落的结构作用,如:20、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4-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文考点汇总及题型分析[高中备考资料]
2014-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年份试卷选文考查点题型分值2014 全国卷I 《美的奥秘》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理解文章重要内容。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2015 全国卷I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③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艺术是什么》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2016全国卷I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塞壬的歌声》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I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2017全国卷I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①筛选并融合文中信息;②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I 《留住乡愁》①筛选并融合文中信息;②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8 全国卷I 《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第1题侧重于对主要概念的理解,第2题考查对文段整体论证的把握,这点在备考上尤其需要注意,第3题侧重于对文中观点的正确理解。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分析原文论证和文章思路;③综合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I 《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①筛选文中重要信息;②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2014年全国课标卷论述类文本详解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 不意味着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 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 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 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 “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 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 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 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 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 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 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 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 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 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 提升。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 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 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 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 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 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 也越高。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
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 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 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 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 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实用类文本阅读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实用类文本阅读李广元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对学生审美能力、感悟能力的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对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
因此,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可能会重点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解读文本。
所谓.准确解读,指的是在复杂的叙述材料中,在深刻的事理说明中,读懂的表达意图,全面、正确地把握文本信息。
命题会涉及的观点、倾向、文本价值、特色、意蕴等方面。
2.对文本进行理性认知。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文本虽然在写法上可以综合多种表现手法,但它们的一大特点便是立足于事实,事情的叙写在文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诸多事情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设题者不会轻易放过。
因此,我们要用理性的认识去读懂文本,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看到文本在阐述见解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又要看到对支撑观点成立的事理依据所作的阐述。
这当中必然蕴涵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同样需要我们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
3.注意文本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的考查。
鉴赏评价层级中的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层级中的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都有可能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提出见解。
(一)命题特点【传记文本】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我们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要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
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传主形象。
此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的?(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3)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新闻文本】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根据新闻特点,命题时会考虑如下的几个因素:(1)选文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专题10 论述类和科普类文本阅读-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2)
2014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10:论述类和科普类文本阅读一、(9分)【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14年高考语文考纲及试题解析与点评
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 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对应文本】 ②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 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 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 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 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问题实质】原文“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非“艺术生 产中的技术消费”;
【错误类型】逻辑错误,必要条件表述为充分条件。
(一)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示例的变化:均为9个。
2013年例 1、2012天津生态文明 2、2012上海家园城市 3、2012上海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的 综述 4、2011浙江311地震的核灾难 5、2009安徽通俗历史热 6、2011江苏捧与挖 7、2010福建歌与诗 8、2008浙江生物多样性与文化 9、2010广东不可无“我” 2014年例 2013山东一丸保留冷月的韵味 保留 保留 2013重庆年味 2013广东思维方法 保留 2012安徽中国传统文化 2013福建时尚浅说 保留
2、示例题型的变化:
2013年例 2014年例
客观题示例 4 4 选择题示例 5 5
3、预测: ①说明中有“现代文阅读包括一般论述类文章阅 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 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可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 的形式。”所以示例中就有这两类题型。 ②根据安徽省自主命题特点:一个轮回中第一年 探究,第二年完善,第三年成熟(稳定),今年 的题型应该在去年的基础上更加稳定,一般论述 类文章阅读应该是选择题。 ③题型示例中出现这两类题型是释放信号,是探 索,为下一轮试题做准备,因为有个“三年早知 道”的原则,2015年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有主观 表述题。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万户栖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葫芦....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起了瓢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C.俗话说:兵马未动.....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粮草先行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3.(4分)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
2014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1.找出句子的主干 要对文中重要句子作出正确解读,首先从 句子自身入手。如果是单句,就要作句子 结构分析,弄清其基本结构,在找出其主 干的同时,还要弄清主干与其修饰限制成 分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重要语句主干 所包含的内容,常常就是文段甚至是全文 的核心或主旨所在,修饰限制成分所表达 的内容,则是对核心或主旨的阐释与解说。
1.关键概念的理解 论述类文章中常常出现许多术语、概念, 它们大多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面目出现, 准确理解它们中间带有关键性质的词语, 往往是理解和把握它所在的文段甚至整篇 文章重要信息的钥匙。高考考查这类词语, 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们在某专业领域中的 规范性的定义,而是要求考生从语文角度 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作出具 体而准确的理解,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能 力。
2014届高考现代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以 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 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 为主要内容。
有关论述类文章的考查,可从以下五个方 面来分析。 1.从选文看,由于试卷篇幅的限制,选 文一般不会过长,也不会太深奥,大多是 反映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短文或长 文节选。这类文章立足于文化视角,又特 别关注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 极具时代性,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是 对考生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种检验。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对于论述类文章来说,信息主要是指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文中显示观点态度的 语言材料,它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 引述的别人的观点态度等;二是文中用作 论据的叙述性或说明性材料。筛选信息是 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或按照一定的标准, 经过辨别、梳理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整合信息,就是将从文中筛选出的相对分 散的相关信息集中起来,并进行加工组合, 形成一个较为条理化、系统化的信息链。
201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新课标)
201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3题9分)现代文阅读有9分。
我们要求同学答题前,都要默想一下现代文阅读之口诀。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一篇文章看开头和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和结尾句。
当然,至于如何看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过渡句过渡段,什么承上启下,什么铺垫烘托,还是要理解的,平时脑子里还是记一些有关文章理论的术语。
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9分)考纲陈述: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
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
(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
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014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秒杀秘术
5.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带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的附件,可以用文中相关语句作答,也可以用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审
美
鉴
赏
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注意,回答不能全部照搬,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01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一.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考点分类
具体题型
答题技巧
筛
选
信
息
1.考查文章的线索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关键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其次看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就是线索。
2.概括文章类容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用“(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答题。
5.分析句子,段落,文章表达方式的作用
5.(1)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2)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首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①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首先找出标题中的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2.分析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
2.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2012年高考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难点突破指津
2012年高考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难点突破指津2012年高考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难点突破指津饶水知音2012年高考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难点突破指津难点一:文章信息、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文章信息、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是一个常见的考查要点。
对于论述类、实用类文本而言,逻辑性、理论性均要比文学类文本高出一筹,所以虽然看起来篇幅小了些,而实际上文本所包含的信息量并未减少,说不定反而更多。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考生就需要特别注意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归纳和整理。
对于这种题型,信息范围大多为整个文本,紧扣提示信息是最重要的原则。
【例题】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梁宗岱先生温源宁(1)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我吓一大跳。
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
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
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
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
他笑着过生活。
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2)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着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3)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
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
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
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
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以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
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
(4)宗岱喜好辩论。
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
论述类文本阅读3——选择题之切片比对法(知识讲解)-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讲解与突破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客观题(选择题)·答题方法【解题方法】——比对法(比较“变”与“不变”)一、【比对的方法】——切片法1、为何切:选项是对文中多个信息点的概括、归纳和整合,一个选项包含了文中多个信息点,其中一般会有信息点被设误。
这多个信息点我们都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2、如何切:将选项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
如果是切分复句,一般以一个分句为一个片断;如果是切分单句,可以按照句子主干(主谓宾)的结构切分;有时将较长单句中的某些短语(多充当修饰重要概念的成分)切为片断。
3、如何找:依据切片中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源。
①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程度较低,与原文中的信息对应程度强,切片后能直接迅速地找到信息源;②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性强,是跨句子、跨段落的信息整合,不能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切片后须先将原文相关的关键词句的意义提炼压缩,然后再确定信息源。
只有一处,要仔细辨别;不止一处,要进行整合。
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有的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做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易错拓展】对摘抄原文较多、与原文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换了说法、换了表达形式、在文中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也不能轻易否定。
二、【比对的角度】——三级比对对照分析,判断正误:对照原文,仔细、全面地分析选项,包括选项中所用概念或词语的内涵、外延或意义,事物存在的状态(必然、可能),条件的类型(充分、必要、充要),程度的深浅,范围的大小,语意的轻重,时间的先后,内容的主次等。
对比之后,自然会发现选择项与原文存在的差别。
1.比对句中词语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比对指代词,如‘这’“它”“其”等,看是否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比对范围词,如“都”“所有”“大多”“多数”“只“仅仅”“及”“以及”“又””等,看是否扩大或缩小范围;比对程度词,如“很”“更”“最”“太”“十分”“非常”“比较”“较”“稍微”“有点”“有些”等,注意轻重倒置、夸大过度等现象。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
温馨提醒 抓住关键词语要注意
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点。 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做好标记 3.若有标题,根据标题把握全文的中心, 若没有标题,找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 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 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 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5.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 要论证的话。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 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 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 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命题陷阱之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 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 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 况的判断。 把“多种”设置为“所用”。
2014届高考现代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想说爱你不容易
选择题设题的三种情形
• 1、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 • 2、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
• 3、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
高考论述文阅读选择题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 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 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第三步 找—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
1、查找角度 (1)找区间。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 中找到相对应的区间。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和外查关系。 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相应文字,查找区间 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 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 角度、先后顺序等
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 间的关系,主要包括: 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 话题。 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 一致。 (3)找错因。错因往往体现在选项的 干扰点上。即“八大陷阱”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ziji】
【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 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 ,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 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 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 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 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命题陷阱之二:已然与未然(混淆条件)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即 将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 “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 380 毫米汞柱以上。 【对应文段】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 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 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 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 压病…… 命题陷阱之二:选择与兼备 (混淆条件)
2、关联词、标志性词语
(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 而、由于、从而)。 (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 (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 是……、不仅……还……)。 (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 (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
2014年高考现代文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中)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中)论述类2014-11-22 14:43: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中)第二个层级是“鉴赏评价”,三个要求分别是: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一、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一)课标考点解读2007年全国语文《考纲》要求考生阅读实用类文本的时候,能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这实质上是对“新课标”一下两点阅读要求的提炼和概括——“阅读新闻……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独立地、负责任地作出自己的评判。
”“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悼词、墓志铭等纪实类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理解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无论是对文本“主要观点”还是“基本倾向”的评价,都必须做到“独立”和“负责任”,并且要努力做到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独立地”、“自己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味因袭他人成说,不人云亦云;“负责任”就是一要尊重文本事实,二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所有言论不违法不背离社会公德;“有一定深度”指能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认识解读。
在阅读层级中,这属于D级。
(二)解题方法指津对这个方面的考查,大多是以阐述题,小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这种题具有较为浓厚的厚的主观色彩。
要解决好这类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准确判断。
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作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
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
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
如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的第二十一题,“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解决这道题我们首先,要能够根据文本探明“傅聪的观点”是什么,当然,这道题相对说来比较好找,因为是访谈,傅聪对自己的观点表达得较为鲜明。
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2023年高考受疫情影响,延期一个月高考,在剩下的日子里如何备考且得尤为重要,其实做好梳理、查漏补缺能帮你在最终阶段反超。
除此之外,答题技巧更是重中之重.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盼望大家喜爱!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篇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指津指津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进展前景如何?对此新成果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快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画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
特殊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假如”“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或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详细,有时会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
要准确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留意前后对比,特点对应。
指津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要精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留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示意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蒙后省略了相关内容。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详细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
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
可采纳如下(方法):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认真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依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方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有如下几种:一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亲密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上)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上)论述类2014-11-22 14:44: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上)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在课改区增加了“选考内容”,在这个部分里又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两大板块,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指导性文章历来不少,而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指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有比较系统性的说明。
在这里我想针对《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提出的三个层级九点要求,第一个层级是“分析综合”,三点要求分别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课标考点解读“阅读新闻类作品,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这些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新闻、传记的基本要求之一。
而2007年全国高考大纲和课改地区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都共同的把这一阅读要求概括为“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所谓“文中信息”除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之外,还包括文本当中能够满足某个“专题”的特定内容。
这些信息都掺杂在文本的其他文字信息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的删汰无效信息准确的把有效的信息提取出来,这就是“筛选”。
筛选出来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的,甚至是零碎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使之完整化、条理化,这就是整合。
筛选整合信息时,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必须完全排除我们自己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自己个人平素所获的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以自己个人的是非为是非,筛选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文本本身来说,必须是“原生态”的。
尊重文本,应该是我们筛选整合信息时必须信守的原则。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深入阅读的基础,不管是欣赏还是探究,都必须以这一点为前提。
三年高考(2014)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原卷版word版
2014年-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13:论述类阅读一、【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26 ~ 28 题。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
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
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
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
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
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
”这里没提到《中庸》。
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
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
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
”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
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
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
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
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26.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
(4 分)27.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 (5分)28.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
(6 分)二、【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难点突破指津高考研究2014-02-14 19192014年高考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难点突破指津难点一:文章信息、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文章信息、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是一个常见的考查要点。
对于论述类、实用类文本而言,逻辑性、理论性均要比文学类文本高出一筹,所以虽然看起来篇幅小了些,而实际上文本所包含的信息量并未减少,说不定反而更多。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考生就需要特别注意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归纳和整理。
对于这种题型,信息范围大多为整个文本,紧扣提示信息是最重要的原则。
【例题】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梁宗岱①先生温源宁(1)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我吓一大跳。
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
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
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
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
他笑着过生活。
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2)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着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3)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
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
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
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
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以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
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②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
(4)宗岱喜好辩论。
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
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
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
若在室内,他完全照样。
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
多少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
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
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5)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
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加。
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
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
(6)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
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
(7)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
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
实际上,他并不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
无疑,他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人生可恋,文学可喜,女人可爱。
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领会。
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
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勃,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
他活了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
(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注】①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
②孙唐:德国体育家。
(4)(5)(6)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参考答案】为人富有激情,尤其在辩论时更能显示雄辩的才华。
对文学感兴趣,朗读起来气势磅礴,任由性情勃发。
治学严谨,才华横溢。
一个字一个字计较,力求和原作一致,翻译作品达到接近原著。
【方法指津】第一步:内容确定。
命题者要求考生归纳、整理、概括文中的信息和内容,必然会给予一定的信息提示,这样的信息提示就是考生要把握的“内容”,是考生完成本道题的基础。
第二步:按照上述的“内容”,到文本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点。
要注意此对应点的上下文内容,有时甚至还需要扩展至整个文本,然后按照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分析寻找答案。
第三步:对于此种题型的答案,全面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考生必须全面把握文本,搜寻答案。
如上述2014年广东卷考查的就属于内容的筛选与概括。
从答题区域看,已集中到文中(4)(5)(6)三段,答题指向为“文学活动”。
根据这样的提示,我们回到原文,发现(4)(5)(6)三段分别讲了梁宗岱先生激情的辩论、充满吸引力的朗诵和对自己近乎苛刻的翻译。
但这些内容都不属于性格特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事中去概括他的性格,所以对用词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
难点二:鉴赏作品重要语句鉴赏作品的重要词句也是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的考查题型之一。
对论述类、实用类文本而言,所谓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除了类似文学类文本中的重要词句的一般理解之外,还更多地偏向于定义、概念的理解。
在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中,承担了定义、概念的重要词句,一般也会表现为关键词、主旨句等,考生需要引起关注。
【例题】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
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而言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
“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
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
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一个体现天人合一的规则。
“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
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
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但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
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
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
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
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
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
【参考答案】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后果,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达到与自然共济(适应、协调与自然的关系)。
【方法指津】第一步:确定类型,即确定考查的重要词句,属于一般性质的内涵的理解,还是偏向于定义、概念的理解。
第二步:将考查的词句放到具体的文本中进行分析,如果是一般性质上的理解,需要注意其字面意、语境意、句外意等,如果涉及定义、概念等,还需要注意定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理解时,考生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要人为地“拔高”理解,二是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第三步:组织答案,注意专业词汇的使用。
如上述2014年浙江卷,考查的就是对作品重要语句的理解。
题目问“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换种提问方式就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指什么?从句间关系看,“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是针对前一句的“技术性思维”而言的。
弄懂了“技术性思维”的内涵,再从其反面去答,便是题目的答案。
结合文中一、二两段可见,所谓“技术性思维”指的是人类不顾自然规律,利用“科学技术”强行“改造自然”,从而造成自然以各种灾难的形式对人类报复的思维方式。
所以,与其对立的“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应该是: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类在自然规律下,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的思维方式。
难点三:分析作品的结构思路无论是实用类文本还是论述类文本,都涉及结构与思路的问题。
这既可以涉及在情节设置上的用意,又可以是理清在为说明某一问题上的思维逻辑。
所以对作品结构、思路的考查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的创作意图。
从2014年江苏卷来看,考查结构思路的题就有两道,一是诗歌鉴赏《春日忆李白》第3题:“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一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就是我们下面这道题。
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复习中,涉及分析作品的结构、思路的题目一定要加以重视。
【例题】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捧与挖鲁迅①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②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去,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③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
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
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
④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