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新闻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新闻复习教案
当日晚11时36分,在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往永登县拉煤的司机张先生称,他驾车驶至永登县通远乡时,突然一道亮光在头顶闪过,面前突然豁然大亮,感觉如同白昼一般。他急忙将车靠边停住,看到一个如同初升太阳般大的火球拖着长约3米尾巴由西向东而去。在兰州工坪区某单位值夜班的冯先生说,他看到院子突然变得通红,急忙出院查看时,看到天空中有一片红色的雾状物在移动,接着就听到两声巨响。家住西固区西柳沟的米先生说,他正在休息,突然被两声巨大的爆炸声惊醒,当时他还以为地震了。
1、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教师分析:
这则新闻的信息区间就集中在导语一段,正文是对导语的进一步说明和适当补充,最后一段是次要信息。
以“导语”为搜寻概括的重点,同时兼顾其它内容,筛选答题信息点
时间:分别有“2004年12月11日晚11时36分左右”、“当日晚11时36分”、“12日下午3时”,
地点:甘肃省兰州市
人物:兰州警方、张先生、冯先生、米先生。其中,兰州警方是主要的。
答案1:主:日政府(或文部省)宣布教科书“合格”
副:“编撰会”歪曲史实美化侵略战争
答案2:主:日本教科书将投入使用
副:该书稿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
教师点拨:
(1)拟写正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都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信息。一般只有“人物”和事件。

专题03新闻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

专题03新闻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

专题02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思维导图1.新闻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1 页共22 页2.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2 页共22 页二、知识清单(一)新闻的特点新闻类文本的考查有以下特点:(1)选材多样性。

既可以是消息,也可以是人物访谈、报告文学、人物通讯等。

从材料的呈现形式来看,既可以是单则材料的命题形式,也可以是多则材料相组合的命题形式(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

(2)题型多样化。

题型设置上两道客观选择加一道主观题。

(3)考查内容方面,注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个性化解读。

(二)新闻阅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1.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高考一般考查通讯和特写。

3 页共22 页2.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3.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阅读步骤(三)访谈阅读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1.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①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②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③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淡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4 页共22 页(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题12)青藏铁路开进卓玛家乡:现代浪潮冲击传统文化青藏线上的海晏,因为两弹一歌而闻名。

“两弹”是指当年的核试验,“一歌”就是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

青藏铁路通车后,“遥远的地方”就不再遥远了。

同时交通革新也给当地传统生活带来了现代浪潮的冲击。

一鞭子打出“在那遥远的地方”14日清晨,原子城外金银滩短暂的静谧被游客打断,他们与-位挂满银饰的藏族少女在张爱萍将军题词自”“在那遥远的地方”纪念石前合影。

游客们笑称藏族少女为“卓玛”。

“卓玛”是谁?据当地旅游部门的宣传材料,1939年,王洛宾来金银滩参与电影拍摄。

他晚年提起当时有个非常喜欢的藏族姑娘卓玛,于是哼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

海晏县旅游局的马局长说:“这不是传说,是真实的,青海人人知道。

”不过.当年与王洛宾一起采风的朋友周宜逵质疑了这一说法。

据周宜逵的回忆文章,所谓“一鞭子打出来”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不是真实的。

“可能是王洛宾后来在某种场合一时陷入遐想脱口而出。

即便是出自洛宾之口.我还是要说绝无此事!”周宜逵承认王洛宾说过那住藏族姑娘天真活泼.草原几天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仅此而已.那一段神秘的爱情故事,其实根本不存在。

对待质疑,海北藏族自治州旅游局副局长北京才让笑着说:“要的就是传说。

说清楚了谁还有兴趣呢。

卓玛象征着一些美好的东西。

”古老民歌和传统生活遭遇冲击青海花儿能闻名全国也是借了王洛宾一臂之力。

“花儿”是始于明代,流行于青、甘、宁、新四省区,汉、藏、回、土等民族的一种民歌,又称为“少年”。

王洛宾根据青海“花儿”创作了歌舞《花儿与少年》,从此花儿开始传遍全国。

据海北藏族自治州牧区的孔书记介绍.花儿在藏区也叫“拉依”,今年7月20日.金银滩草原将有大型的“拉依”大赛。

海北州旅游局副局长北京才让也说:“到了农历的节日,政府会进行组织。

”不过,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从前传唱口头的“少年”.如今的少年会唱的并不多。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教案 新人教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教学目标】1、明确实用类文本考点要求2、了解新闻、访谈特点3、掌握新闻、访谈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重点难点:掌握新闻、访谈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知识准备】(一)新闻的文体特征1. 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 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3. 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语。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考点要求要达到高考中对新闻类作品阅读的能力要求,训练需围绕三种综合能力进行。

一是分析综合能力,能筛选并整合新闻作品中的信息,了解新闻的概念及功能,准确分析新闻的构成要素和具体含义;如对各类新闻体裁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内容要求的掌握和分析运用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可编辑全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可编辑全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一、新闻的含义(一)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法有上百种之多。

参考众多说法,总结如下: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分类新闻有超广义、广义和狭义三种概念。

超广义的新闻是指人与人交往中传播的各种最新信息的综合,比如人们通过电话、信箱、及时通讯工具、信件等传告的信息,街头巷尾的交谈,看到的某则具有新鲜内容的告示、广告等。

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

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

超广义的新闻高考中不会出现,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叫谣言。

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①准确。

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②全面。

对客观事物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③深刻。

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受众性要面对受众,通过公开的传播途径发布出来。

三、阅读要求首先,新闻的内涵比较丰富,所以考生必须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

(一)消息1、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

它一般具有六要素。

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

高考语文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新闻阅读 学案二非连续性文本的归纳概括与比较异同2大类题型

高考语文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新闻阅读 学案二非连续性文本的归纳概括与比较异同2大类题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 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的斗 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 脱贫。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
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 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 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 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有删改)
材料二 把脉河南商丘市虞城,穷根在哪儿?120 万人 口,年产 26 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政府兜 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 因婚、因学等。
开发虞城,优势在哪儿?毗邻 5 条高速、3 条铁路,有 3 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 80%的份额。尤其是 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 的勇气。
材料一 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 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 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 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之一。
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 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 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 3 万亩,亩均纯收入近 6000 元。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 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
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 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 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 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 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 情与斗志。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2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通讯(二)学生版

2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通讯(二)学生版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二)之新闻通讯(学生版)编辑:邹和平审核:陈金燕一、基本特点1、真实性、准确性、实效性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

二、作用题套语(一)标题的作用。

标题要求:醒目、吸引人,传达最重要的信息。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消息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

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

副题: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二)导语的作用:1、概括新闻要点,揭示新闻主题2、定下感情基调,营造氛围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三)的背景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周围背景、其他方面的联系等)的作用:1、说明事件的起因2、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3、突出新闻的价值4、表现作者的观点5、深化、衬托主题(四)结尾的作用:1、突出和深化主题,2、对全文作概括性小结,3、具有启发性或激励性,4、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启人深思。

(五)表现手法的作用:1、描写:增加生动性、感染力。

记住:无论哪种描写,都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中心思想。

2、抒情:直接抒情:表达作者爱憎,给读者强烈的感染,增加文学性和思想性。

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3、议论:精炼、深刻,富有激情、饱含哲理。

4、在全篇或一段开头的议论:引导读者更好的掌握全篇的精神实质或一段的主要意思。

5、在全篇结尾或一段几段叙述之后的议论: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或事件的深刻意义。

三、高考考点:1.标题特点及作用.①试分析这则新闻标题的好处。

(5分)②这篇通讯引用相关人物的话语和民间俗语作为小标题,有什么作用?2.人物通讯:人物传记的三个考点都是出题点。

①人物通讯常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请具体说说“成名:断臂钢琴师感动观众”这一节是怎样表现刘伟这一人物的。

②这篇通讯引用相关人物的话语和民间俗语作为小标题,有什么作用?③本文开头引述《三国演义》庞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事件通讯:可能在事件的情节上出题。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30张)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30张)

典例2 传记阅读(高考样题)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①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 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 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 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 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 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 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 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 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 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②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 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 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 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 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 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 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 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 问题。”
通过潘建伟教授的话来点明量子通信研究的重大意义。 第三段介绍了量子通信研究的内容、量子通信的工作原理。
材料二来自《自然》杂志,这是一本专门报道科学研究成果的刊 物,且从选文标题又可看出这则材料是以报道人物成就为中心的, 所以重在介绍科学家的能力与成就,体现其研究成果的影响。
第一段介绍潘建伟的团队的研究情况。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增强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第二段介绍潘建伟其人以及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持。 材料三是日本新闻报纸上的报道,侧重于向本国民众介绍他国成 就,从而引起本国政府、学界和民众的注意。在具体分析原因时, 既要结合材料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又要考虑不同媒体的不同背景与 立场。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类

备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概
考 指 导
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 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
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现 代
关于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环境
·
实 条件,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
用 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
实 列)等等;
用 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
类 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
文 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
本 阅 读 备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 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新
考 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
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
现 代 文
关于导语: 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
实 用
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 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
文 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
本 阅 读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概括)式、描写式、 评论(议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类 主题服务的,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文 本 阅
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 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读 答案: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
备 考 指
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 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
导 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

实用类文本之新闻阅读一、粤考回眸广东考题分析: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的实用类阅读选用了新闻评论《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该文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篇幅为1504字。

今年所选的实用类文本颇有特色,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新闻评论,论述“为什么要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虽然是议论写法,但体裁上则属新闻类,因此符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新闻评论学生应该不算陌生,在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写作》中设有专门的单元。

另外,本选文在内容上,带有科普文的特色,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阅读难度不大。

2010年的题目依然为3小题,共15分。

分别考查了对语言特色的分析、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对文本观点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分别为C、C、D,没有考查探究能力。

二、粤题回放(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实用类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梁衡“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

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

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

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

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

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的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

高考语文常考实用类文本答题方法总结——新闻类 教案

高考语文常考实用类文本答题方法总结——新闻类 教案

高考统编版语文实用类文本答题方法总结--新闻类内容要点总结:壹解读新闻内容--材料信息、主要内容的概括贰解读新闻结构--新闻结构的合理性与独特性叁解读新闻主题--新闻标题的艺术性肆解读新闻写法--新闻语言的形象性壹、解读新闻内容--材料信息、主要内容的概括新闻和其它叙事性文体一样。

须具备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这六个要素也是我们所要讲的“新闻要点”。

在阅读新闻时,尤其是阅读较复杂的新闻时,要有意识地先明确这些“新闻要点”,对其圈点勾画。

然后通篇审阅这些标识,我们就容易明确新闻事件的梗概,这也为解答其它三个方面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答题方法】1.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

审读题干,明确答题的方向后:再通读全文,筛选相关信息,着眼于全文来分析,尽量把问题涉及的信息找全。

同时,也应明确六要素,把握新闻要点,了解各方观点或作者倾向。

2.整合信息,分条作答。

整合信息时,要善于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

摘引关键词句,删除次要语句,将提取的中心词,关键语句进行组合、改造、变换,然后分条作备。

贰、解读新闻结构--新闻结构的合理性与独特性【考题形式】(1)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是新闲构成的哪部分?分析它的作用。

(2)新闻一般按事件发生的顺序安排结构,本文为什么提前告知事件的结果?(3)新闻(访谈)的思路或结构安排是怎样的?【答题角度】①内容:作者写出了什么具体内容:主旨:是否深化或升华;③技巧:叙述方式--倒叙、括叙、顺叙;④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结构是否完整,题目和内容是否呼应,首尾是否呼应;⑤读者:读者能否想到,是否吸引读者。

示例:以《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为例: 【提问】全文有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它们之间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答案】1.不可以调换。

[先明确观点]2.本文的四个小标题是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讲述了袁隆平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 新闻阅读2(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 新闻阅读2(完美整理版)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新闻阅读2高考阅读练习与指导0109 1328: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新闻阅读2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

赤几授予广东医生银质勋章2006年7月6日中午,中国医疗队马拉博驻地一派忙碌的景象,第22批广东援助赤道几内亚医疗队的队员们正在清理着自己的行李,因为第二天他们就要离开这个工作了2年的国家。

廖武也和大家一样忙着,突然,队长江志平在驻地院子里的喊声让他停下了手中的活。

江志平加大嗓门喊着:‚下午2点授勋!下午2点授勋!‛部长亲手给队员戴勋章这一消息来得异常突然,就连江志平都感到意外,他刚刚接完电话,就将这一消息喊给大家听。

‚我常给赤几总统奥比昂做医疗保健,此前奥比昂,总统虽然在私下里给我说过会给队员们授勋,但由于7月5日奥比昂总统所在的赤几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赤几重要官员都要参加会议。

我们以为回国前授勋可能来不及了,但是没想到奥比昂总统在开如此重要的会议期间还想着我们。

‛江志平激动地说,‚奥比昂总统在会议期间专门委派赤几安全部长马努埃尔代表他向队员们授勋。

‛由于下午就要授勋,面对丰盛的午餐,一些队员已经没了胃口。

廖武说:‚这是我们离开赤几前最好的礼物,大家可以不带着遗憾回国了。

‛中午1点,廖武吃了点东西后赶紧回到了宿舍,他又拿出了已经收拾好的西装,并且打上了领带。

下午2点,廖武和其他队员来到了赤几外交部静静地等待着授勋的一刻。

适逢今年是中非友好开启50周年,中国驻赤几大使李仲良也专门赶来见证这一中赤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

在赤几官员宣读过队员的名字后,马努埃尔亲手给每一位走上前来的中国医疗队员佩戴上勋章。

历史就此改写!赤几政府此前从来没有给全体中国医疗队员授过银质勋章,在为数不多的几次集体授勋中,也只有医疗队的队长和翻译得过银质勋章,其它队员只是得到过铜制勋章。

此次全体队员获得了医疗队有史以来的最高荣誉。

看着胸前的独立大十字银质勋章,廖武他们心里明白,如此高规格的授勋发生在中非关系的这个重要时刻,有着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第22 j比队员们的表彰,更是对广东医疗援非35年的一种高度肯定,因为35年来广东的医疗队员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高考复习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九节新闻类文本阅读 PPT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九节新闻类文本阅读 PPT精品课件

①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②揭示事物意义,唤起社会关 注,突出新闻价值;③衬托、深化主题;④为新闻注入知识 性、趣味性内涵,使其具有可读性。
(5)新闻真实性的体现。 ①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②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 度思考;③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④从细节描写作用 的角度思考;⑤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6)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专题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第九节 新闻类文本阅读
新闻阅读考点如下:
①对新闻常识的考查,如考查新闻要素等。 ②对文章中重要句子及词语的含义考查。 ③对文章整体或段落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④对新闻主题、人物形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的理解。 ⑤对新闻材料运用的作用的分析。 ⑥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实用效果的探究。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不仅尊重教师的 一般性劳动,还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 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 关注 —— 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 —— 因此,容易被 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敬意,是非 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 20 世纪 50 年代,南京大学 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 “板 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 这种甘坐 “ 冷板凳 ”的 精神,
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 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 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 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
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 “ 著作等身 ” 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 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 “硕 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必须精心求 实。其实, “ 寂寞出学问 ” 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 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 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 了 20 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 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 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 20 平方米的房间,夏 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1 连续性文本阅读访谈(讲义)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1 连续性文本阅读访谈(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实用文本[导语]实用类文本大都结构明晰、语言浅易,因此不少考生不太像读文学类文本那样整体把握。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任何阅读及其答题都需要整体把握,况且实用类文本文体众多,每种文本都有各自不同的文体特征。

所以,特别需要把握每类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为深度阅读与探究做好铺垫。

一、新闻文本阅读(一)文体知识梳理[说明一: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是对消息、通讯、特写、时评、调查(报告)和访谈等体裁的统称。

说明二: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自有其文体属性。

新闻调查报告是其种类之一,因与新闻较近,且是考查的主要类型,所以把它放在“新闻”里讲。

](二)新闻访谈文体特征和阅读步骤、要求1.文体特征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的是人物专访。

基本特征见下表:2.阅读步骤和要求(三)新闻访谈整体阅读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了好多关于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

高考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阅读考点综合(解析版)

高考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阅读考点综合(解析版)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综合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将实用类文本作为一般的阅读材料对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类题因为不直接涉及文本的文体特点,因而与一般阅读文章没有多大差别。

另一种考查是从文本的文体特点出发设题,涉及该类文体的理论知识和写作要求。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科普文章、调查报告等。

一、人物传记1.特点: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2.阅读技巧: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3.考查类型及答题方法:3.1概括传主事迹。

“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概括是就具体的内容加以归纳、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

概括时要抓住两点。

a抓事件和时间性的词句。

传记具有文学性,对材料的取舍是其主要表现之一。

我们可以根据本文所选事迹,按照先后顺序梳理。

b抓基本事实与细节。

如果传记所写的是传主的一个主要事件,事件比较大,内容比较多,可以采用抓基本事实和细节的方法,先留心细节,切分层次,然后再概括。

3.2分析传主形象分析传主形象是传记的常考题型,一般从三个角度解答此题。

a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阅读传记时要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事件、细节加以仔细思考。

看事件在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

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

b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

“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把握传主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一)、消息1、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

它一般具有六要素。

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

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2、基本特征:用事实说话,及时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消息强调及时、快、新,语言简明。

3、要素:消息的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

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4、结构: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等。

a.标题:是消息的眼睛。

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

形式有三种,就是单行标题、双行标题、三行标题。

完整的消息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放在正题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两行标题的形式有:“正题+副题”、“引题+正题”。

拟标题时,标题要注意虚实结合,“实”是指包含具体新闻事实;“虚”是指介绍背景、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

一般来说,单行标题必须是实题,双行标题中,必须有一个实题,而“正题+副题”的标题,副题必须是虚题。

b.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通常要包含五个“W”和一个“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

常见的导语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c.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d.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

一般说,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消息背景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

e.结尾:即结语,紧扣主题的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练。

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

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

2、通讯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从内容上看,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从内容上看,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从时效看,通讯的采访较为费事费力,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长。

好的通讯要涉及到主题、选材、结构、细节描写等。

一般通讯可分为四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

主题:准确、鲜明、集中、深刻。

选材:严格、精心挑选能突出主题、具有典型性的材料。

结构:较灵活,做到完整、严谨、巧妙、和谐,情节要有些起伏,有点波澜。

细节描写:使通讯中的人物“立”起来,感染和打动读者。

人物通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着重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人物资料,并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动、教育读者。

事件通讯:以写事件为主的通讯。

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

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

概貌通讯:也称风貌通迅,是勾勒某一地区、某条战线或某个单位面貌变化的一种通讯。

报刊上标以“见闻”、“巡礼”、“侧记”、“纪行”一类字眼的通讯文章,大体皆属概貌通讯。

二、新闻文本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新闻时,可采用以下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

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

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目的是解答“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以及“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三、新闻阅读题的答题方法1.分析新闻的真实性①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②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③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④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⑤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2.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②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③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④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3.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①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②理解层次,把握新闻要点;③根据题目,筛选相关信息。

4.分析新闻材料的详略性①从材料角度是否不同的角度思考;②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思考;③从能否开阔读者视野的角度思考。

5.分析新闻结构的合理性①从能否深化主题的角度思考;②从结构是否完整的角度思考;③从群众能否想到的角度思考。

6.鉴赏新闻构思的独特性①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②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③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7.如何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①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②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③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④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⑤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8.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①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②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③分析表达技巧对群众的影响,如:能否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能否让群众体会出作者态度,能否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能否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等。

9.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①概述相关事实;②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③阐发所受启发(相同、相反)。

10.评价新闻产生的社会功用①明观点,即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②引论据,即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③作论述,即就所引论据作必要的阐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④作小结,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同时注意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详,但对这套‚经典与解释‛丛书却较少了解。

然在不知不觉中,这套由著名学者刘小枫、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

如此规模,‚汉译名著‛之外,恐怕绝无仅有。

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的学术主张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主办的‚从古典重新开始——‘经典与解释’丛书15年350余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大家对‚经典与解释‛丛书在汉语学界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针对当今时代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其中,赵汀阳、杨立华两位教授关于‚今天,我们如何对待经典‛的讨论在与会者中引起广泛兴趣。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材料二: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赵汀阳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没有办法否定。

西方有位学者在题为《何为经典》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巴赫是典型的大师,但是在巴赫那个时代,对于当时的新古典主义来说,巴赫是太老太过时了,所以不被人们注意,巴赫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也默默无闻,一直过了80年,由于门德尔松对巴赫的解释和推广,才使巴赫成为巴赫,否则他顶多就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小角色而已。

我们一般认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经典具有某种内在品质或者是某种内在价值,故能超越时间,超越一切界限,这篇文章认为不是的,而是认为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

具体到巴赫,我们会觉得,虽然是门德尔松将巴赫重新发掘出来的,但是总有某种理由使其能够被接受为经典,而这个学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乐成了一项伟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事业就是德国的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那柏拉图呢?那孔子呢?假如没有董仲舒为首的汉儒的努力,孔子会成为经典吗?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

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

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

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

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

遗物是什么东西,遗物是死的东西,就是我们搁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景点被供奉被参观偶尔也被怀念的东西,它存而不活。

所以当我们把一个古代的东西给对象化了,变成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那它就是一个遗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让他闪亮登场。

遗产和遗物不一样,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是我们继续在使用的东西。

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

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

这些经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不再塑造我们的人格,不再和伟大的事业相关,这个时候它就很容易变成摆设,或者变成了电视上的表演。

我们可以问一句,哪些传统是现代中国人坚决不愿舍弃的呢?我们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很难说哪样传统是大家拼命要维护的,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