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孔茨的十一个管理学原理

合集下载

十一个管理学派梳理

十一个管理学派梳理

管理理论的丛林-11个主要的管理学派目录一、管理过程学派------------------------------------------------------------------------------------------------------------- 21.代表人物 -------------------------------------------------------------------------------------------------------------------- 22.主要著作 -------------------------------------------------------------------------------------------------------------------- 23.主要理论 -------------------------------------------------------------------------------------------------------------------- 2二、人性行为学派------------------------------------------------------------------------------------------------------------- 31.代表人物 -------------------------------------------------------------------------------------------------------------------- 32.主要著作 -------------------------------------------------------------------------------------------------------------------- 33.主要理论 -------------------------------------------------------------------------------------------------------------------- 3三、社会系统学派------------------------------------------------------------------------------------------------------------- 31.代表人物 -------------------------------------------------------------------------------------------------------------------- 32.主要著作 -------------------------------------------------------------------------------------------------------------------- 33.主要理论 -------------------------------------------------------------------------------------------------------------------- 3四、管理科学学派------------------------------------------------------------------------------------------------------------- 41.代表人物 -------------------------------------------------------------------------------------------------------------------- 42.主要著作 -------------------------------------------------------------------------------------------------------------------- 43.主要理论 -------------------------------------------------------------------------------------------------------------------- 41.代表人物 -------------------------------------------------------------------------------------------------------------------- 52.主要著作 -------------------------------------------------------------------------------------------------------------------- 53.主要理论 -------------------------------------------------------------------------------------------------------------------- 5六、系统管理学派------------------------------------------------------------------------------------------------------------- 61.代表人物 -------------------------------------------------------------------------------------------------------------------- 62.主要著作 -------------------------------------------------------------------------------------------------------------------- 63.主要理论 -------------------------------------------------------------------------------------------------------------------- 6七、经验主义学派------------------------------------------------------------------------------------------------------------- 61.代表人物 -------------------------------------------------------------------------------------------------------------------- 62.主要著作 -------------------------------------------------------------------------------------------------------------------- 73.主要理论 -------------------------------------------------------------------------------------------------------------------- 7八、经理角色学派------------------------------------------------------------------------------------------------------------- 71.代表人物 -------------------------------------------------------------------------------------------------------------------- 72.主要著作 -------------------------------------------------------------------------------------------------------------------- 73.主要理论 -------------------------------------------------------------------------------------------------------------------- 8九、技术系统学派------------------------------------------------------------------------------------------------------------- 81.代表人物 -------------------------------------------------------------------------------------------------------------------- 82.主要著作 -------------------------------------------------------------------------------------------------------------------- 83.主要理论 -------------------------------------------------------------------------------------------------------------------- 8十、群体行为学派(组织行为学派) ---------------------------------------------------------------------------------- 91.代表人物 -------------------------------------------------------------------------------------------------------------------- 92.主要著作 -------------------------------------------------------------------------------------------------------------------- 93.主要理论 -------------------------------------------------------------------------------------------------------------------- 9十一、权变理论学派 --------------------------------------------------------------------------------------------------------- 91.代表人物 -------------------------------------------------------------------------------------------------------------------- 92.主要著作 -------------------------------------------------------------------------------------------------------------------- 93.主要理论 ------------------------------------------------------------------------------------------------------------------ 10一、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1908-1984) 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孔茨 西方管理理论11学派

孔茨 西方管理理论11学派

1980年孔茨又指出西方的管理理论已经发展到11个学派:经验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数学(管理科学)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权变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管理过程或管理职能)学派。

1、经验案例学派:代表人物:戴尔主要观点: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其基本立足点是比较。

反对管理学中的“普遍原则”,戴尔认为,那种试图建立起管理学普遍原理的著作忽视了具体各别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了实际,他不认为管理是科学,而强调管理是一门艺术。

2、人际关系学派:代表人物:梅奥主要观点:①工人是“社会人”。

人是独特的社会结构,只有使自己完全投入集体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

所以必须从人的社会和心理方面来合理组织和治理,以保持稳定和协调。

②企业中既存在正式组织,又存在“非正式组织”。

他认为,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而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行动标准。

因此,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有利又有弊。

对于治理人员来说,要充分熟悉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重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搞好平衡,以便使治理人员之间、工人与工人之间、治理人员与工人之间相互协作,保持良好的气氛,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

梅奥认为,生产率的升降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协作精神;而士气的高低则取决于工人对社会因素非凡是人群关系的满足程度。

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

3、群体行为学派:代表人物:麦格雷戈主要观点:麦格雷戈是承继了梅奥传统而又有创造性发展的后起之秀。

如果说,人际关系学派以心理学为基础,那么群体行为学派则以社会学为基础。

所以,群体行为学派更偏重于组织,也更接近于管理。

二者的重合,主要表现在社会心理学方面。

组织行为学的迅猛发展,显示了群体行为学派对管理的贡献4、社会协作系统学派:巴纳德-西蒙理论”这个学派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关于协作系统的创见。

529.孔茨的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529.孔茨的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一、管理理论丛林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1980年,孔茨指出,他对管理 学派重新进行梳理,进一步划 分为11个学派,并分析了学派 林立的原因。由此,孔茨又被 称为 “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 侠”。
一、管理理论丛林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 (二)经验主义学派 (三)群体行为学派 (四)人际关系学派 (五)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六)管理科学学派
一、管理理论丛林
孔茨教授还是国际管理科学院成 员,美国管理协会会员,美国交 通运输学会会员,管理科学研究 所成员,世界未来学会会员等。
一、管理理论丛林
主要作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管理理论丛林
主要思想1:对管理及其过程的界定 • 把管理解释为“通过别人使事情
做成的各项职能”。 • 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人
事、指挥、控制五项。并把协调 作为五项职能综合运用的结果。
一、管理理论丛林
主要思想1: • 计划:最基本的职能,是指从各个
抉择方案中选取与未来最适宜的行 动方针。 • 组织: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 使人们能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有效地 工作。 • 人事:包括对员工的选择、雇佣、 考评、储备、培养和其他一些有关 员工的工作。
一、管理理论丛林
主要思想1: • 指挥:引导下级人员有效地领会
和出色地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 控制: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
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 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一、管理理论丛林
主要思想2:《管理理论的丛林》 孔茨还首次提出“管理理论的丛林” 说法,他概括出六个有代表性的管理 理论学派。
一、管理理论丛林
主要思想2:《管理理论的丛林》 1. 管理过程学派 2. 经验主义学派 3. 人类行为学派 4. 社会系统学派 5. 决策理论学派 6. 管理科学学派(计量学派)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原理》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原理》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原理》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是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他与西奥多·欧威尔(Theodore Ouchi)合作编写的《管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nagement)是一部被广泛引用和研究的管理学经典。

该书首次出版于1968年,是管理学领域中的权威之作,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本文将从书籍内容、作者贡献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经典著作。

《管理学原理》是一部系统性地介绍管理过程、管理职能、管理原则等方面的专业著作。

这本书总结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将管理过程分为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职能,并围绕这些职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案例分析。

作者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作用,以及管理者在不同环境下应采取的管理行为和决策。

在书中,孔茨和欧威尔详细解释了诸多管理相关的概念,包括组织结构、权力和影响、决策过程、沟通等。

他们强调了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一系列技能和素质,包括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他们还系统性地介绍了管理的不同层次和环境条件下的管理问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管理实践中的挑战和应对方法。

孔茨和欧威尔在书中还探讨了管理的伦理和社会责任,强调企业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承担起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他们提出了“合作”、“参与”、“社会责任”等新的管理理念,为当时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管理学领域的重要著作,《管理学原理》不仅系统性地总结了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还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管理思想的发展。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为管理学理论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料。

通过对管理者行为和决策过程的解析,该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管理学理念,并为管理者提供了实用的管理方法和指导原则。

《管理学原理》作为管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对管理的本质、管理者的角色以及管理的原则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1个管理学派

11个管理学派

十一个管理学派概述:管理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每天都有新的管理问题和管理理论出现,对管理的本质的认识会直接决定一个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并影响其管理效果。

哈罗德•孔茨是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把管理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将管理定义为“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机能”。

哈罗德•孔茨在1980年5卷2号《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了《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此时的管理学主要学派已经达到十一个,即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的这篇文章,和他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般被看作对管理学体系较全面的概括。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孔茨在完成《管理理论的丛林》的19年后,观察异彩纷呈的管理学派,指出了更加繁荣茂盛的“管理丛林”。

细细品味“管理理论的丛林”,慢慢体会名家流派的经典思想,绝对是一种能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心灵享受。

一、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⑴.法约尔。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⑵.詹姆斯•穆尼;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

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⑶.拉尔夫•戴维斯,美国管理学家和一些大公司的顾问。

1916年在科内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位。

他比较强调管理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为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其主要著作有《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采购和储存》《组织和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考虑》《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原理》《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管理哲学》等。

⑷.哈罗德•孔茨;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

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公司中任咨询工作,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会长,以后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学的名誉教授。

.哈罗德 孔茨的11种管理流派

.哈罗德 孔茨的11种管理流派

.哈罗德孔茨的11种管理流派哈罗德孔茨是一位著名的管理学教授,被誉为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对管理思想的贡献非常大,提出了11种管理流派,这些流派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针对这11种管理流派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科学管理流派科学管理流派是哈罗德孔茨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

他认为,管理应该是科学的,精确的,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这种流派注重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数据找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行为学管理流派行为学管理流派的核心是关注员工行为和心理状态。

哈罗德孔茨认为,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满足,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

同时,这种流派也注重沟通和领导力,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与员工交流和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3. 经验管理流派经验管理流派的核心是管理者的经验和判断力。

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者的经验和判断力非常重要,因为在复杂的环境中,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做出决策和调整,只有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才能够应对复杂的挑战。

4. 综合管理流派综合管理流派是将多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整合的一种方式。

哈罗德孔茨认为,不同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只有将它们进行综合和整合,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5. 系统管理流派系统管理流派的核心是将一个组织视为一个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并且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哈罗德孔茨认为,系统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进行协调和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6. 情境管理流派情境管理流派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

哈罗德孔茨认为,不同的环境带来不同的挑战,管理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管理方法和策略,从而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和挑战。

7. 联机管理流派联机管理流派是一种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紧密联系的管理方式。

哈罗德孔茨认为,企业的成功必须依赖于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和适应。

(完整版)11个管理学派

(完整版)11个管理学派

十一个管理学派概述:管理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每天都有新的管理问题和管理理论出现,对管理的本质的认识会直接决定一个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并影响其管理效果。

哈罗德•孔茨是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把管理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将管理定义为“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机能”。

哈罗德•孔茨在1980年5卷2号《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了《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此时的管理学主要学派已经达到十一个,即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的这篇文章,和他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般被看作对管理学体系较全面的概括。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孔茨在完成《管理理论的丛林》的19年后,观察异彩纷呈的管理学派,指出了更加繁荣茂盛的“管理丛林”。

细细品味“管理理论的丛林”,慢慢体会名家流派的经典思想,绝对是一种能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心灵享受。

一、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⑴.法约尔。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⑵。

詹姆斯•穆尼;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

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⑶.拉尔夫•戴维斯,美国管理学家和一些大公司的顾问。

1916年在科内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位。

他比较强调管理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为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其主要著作有《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采购和储存》《组织和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考虑》《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原理》《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管理哲学》等。

⑷.哈罗德•孔茨;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公司中任咨询工作,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会长,以后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学的名誉教授.2、发展过程: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孔茨《管理学》笔记(一)汇编

孔茨《管理学》笔记(一)汇编

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组织中的层次•跨区域的可转移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基层管理者 15% 24% 51% 10%中层管理者 18% 33% 36% 13%高层管理者 28% 36% 22% 14%7、管理与经营管理经营条件: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商品经济的产物背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目的: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角度: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外向性(环境)适用:一切组织企业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管理学理论丛林

管理学理论丛林

二战后,资本主义资源的积累对企业生产效率提出要求,促成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1961年,管理学者孔茨指出管理理论滋生过头,像是一片枝根缠绕的丛林,代表管理学理论尚处青春期。

孔茨的丛林理论引发了学者关于关于”丛林理论“的讨论,1962年UCLA会议反响剧烈。

之后学者们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更为深入。

1980年,孔茨发文表示管理理论已发展到11个学派,如下:(1)经营管理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法约尔和孔茨。

该学派主要明确和研究管理职能。

他们认为管理学有独具的知识核心,和其他学科互相服务。

(2)人际关系学派主张人际关系经营。

(3)群体行为学派—和人际关系学派相比,此学派更注重研究人的行为本身,研究组织中群体行为。

(4)合作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他提出了有里程碑意义的”利益≥诱因“关系式,结合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

(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考察技术系统的重要性,创始人特里斯特。

(6)系统学派强调系统的运用是一种有效管理手段。

(7)数学学派主张利用数学模型寻求管理问题最优解。

(8)经验学派主要研究过去的管理经验,代表人物欧内斯特戴尔驳斥了孔茨建立普遍结论的观点,他认为管理活动无普遍性意义,“丛林”难以消失。

(9)权变学派即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环境改变管理方法。

(10)决策理论学派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决策,代表人物西蒙一开始就否认孔茨的观点,他认为不存在所谓混乱丛林,所有管理理论都处于一个系统并有各自贡献。

(11)管理工作学派,代表人物明茨伯格提出了管理者角色理论。

其中,孔茨认为人际、决策、群体行为、合作、经理决策趋于片面,不够完善;而社会技术、系统、权变学派对于有经验的管理者而言司空见惯;数学模型只是工具,不足以自成一派;经验学派忽视社会实情,故不够可靠。

现代社会,管理理论仍存在分歧,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转移到工作本身。

过去工作于人是负担,如今员工掌握更多自由,在工作中自我实现。

管理者思考如何运用诸多激励因素调动员工积极性,共同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

管理丛林

管理丛林

1980年,孔茨又在《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指出经过近二十年的时间之后,管理理论的丛林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茂密,至少产生了11个学派。

哈罗德·孔茨把管理学派异彩纷呈的现象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这很形象。

如果人们不将管理的二重属性分开认识,那么管理学永远也无法从“丛林状态”变成一棵有根有干的参天大树。

但无论如何,细细品味“管理理论的丛林”,慢慢体会名家流派的经典思想,绝对是一种能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心灵享受。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孔茨在完成《管理理论的丛林》的19年后,观察异彩纷呈的管理学派,指出了更加繁荣茂盛的“管理丛林”。

编辑本段孔茨认为丛林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以下5点原因(一)语义上的混乱。

在管理学中,存在着严重的语义混乱现象。

如"管理"一词,多数人都同意是指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道去完成工作。

但这里说的"别人"是指正式组织中的人,还是所有群体活动中的人,就有不同的解释了。

在管理中是对人加以统治呢,还是进行引导或施以教育呢,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二)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这样,就降低了管理理论的科学价值,不能对实际管理人员起指导作用。

因此,有必要更明确地确定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三)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是"先验的假设"而予以摒弃(四)曲解并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

当代的某些管理学者往往把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加以曲解,认为只不过是老生常谈而予以抛弃,然后提出一些貌似不同的"新"原则。

其实,这些"新"原则正是前人早已发现的基本原则,只不过是用不同的话语表述出来而已。

(五)管理学者不能或不愿互相了解。

编辑本段《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主要著述内容穆尼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等。

但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从事管理理论研究的却主要是高等学府中受过专门训练但却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的人,这有点像医学院里教外科学的教授,却从来不曾给病人做过外科手术一样,难免造成混乱,并失去实际管理人员的信任。

哈罗德.孔茨的十一个管理学原理

哈罗德.孔茨的十一个管理学原理

哈罗德.孔茨的十一个管理学原理是什么?管理应遵循的原理如下:目前还没有一套普遍公认的完整的管理学原理体系。

不同版本的管理学教科书和辞书,各有一套不同的管理学原理体系。

朱新民、李永春、周吉主编《现代管理科学词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1)系统原理:为了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

(2)整分合原理: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

(3)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必须做到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

(4)封闭原理:任一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

(5)能级原理: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做到人尽其才,能者多劳。

(6)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实现动态管理。

(7)动力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

张正河、陆娟主编《管理学》的原理体系为:(1)人本原理:以人(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

(2)系统原理:将组织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循环原理:在一定的管理回路上进行管理。

(4)择优原理:通过不断择优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

(5)反馈原理:任何管理都要有一个反馈过程。

(6)权变原理: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四版第31次印刷)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1)系统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等。

所谓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所谓动态性原理,是指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原理》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原理》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原理》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是一位著名的管理学教授,他主要关注于管理理论和实践。

他和西奥多·奥维克(Theodore Ouchi)合著了《管理学原理》这本经典的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968年,至今仍然对管理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这本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管理学原理》这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技巧的教科书,通过分析和讨论管理的本质,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管理学原理来实现组织的最佳运作和最大化效益。

书中涵盖了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计划、领导、控制等,为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本书详细论述了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管理不仅是一种职能,还是一种科学和艺术。

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通过这些职能,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协调组织内部的资源和人员,达到组织的目标。

管理也是一门科学,通过搜集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知识,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管理原理和技巧。

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者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和智慧,通过有效地规划和决策,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

本书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性。

管理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非营利组织,都需要管理者来规划和指导组织的运作。

管理学原理的学习和实践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组织管理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书还详细介绍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其中包括了组织的结构和职能、管理的计划和决策、领导和沟通、控制和激励等内容。

这些内容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通过运用这些管理原理和技巧,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团队,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本书对于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管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管理学也在不断地进行革新和创新。

作者在书中指出了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建议。

管理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重点笔记

管理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重点笔记

管理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主要考点1.管理各职能及相互关系。

2.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3.泰勒主要思想4.法约尔的14项5.管理学派图案及主要思想6.7-S管理法,随机制宜学派7.环境的影响社会责任,赞成还是反对8.计划定义,投入原则9.计划是展望未来,控制是回顾过去10目标管理,目标原则11未来是不可知的,所以制定目标无意义12计划跟不上未来,所以制定计划无意义13.什么是策略,道斯矩阵14决策的合理性或满意性15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16制定决策是管理人员的首要工作17限定因素原则18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19管理幅度20决定管理幅度的因素21矩阵组织,SBU,职能职权22直线与参谋23影响分权的因素24怎样进行有效的组织,组织文化25了解各激励理论26了解各领导理论27试述委员会,中山大学03年28如何改善信息沟通29计划与控制30控制的过程及灵活性31关键点控制32前馈控制与反馈第一章,管理学:科学\理论和实践一,名词解释1.管理: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有关定义:通过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进行一系列活动,合理配备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2.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它们的具体定义及相互关系.二,简答\论述1.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五星级.厦大98年真题①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管理作为科学是指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管理作为艺术是指管理的实践.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面临问题也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艺术.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要谋划一种有用的,即能达到预期结果的解决方法,而艺术就是达到某种具体的预期结果的决窍.②管理作为科学与艺术,两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艺术总以科学为基础,科学与艺术相互补充.如果不具备一定管理知识,管理会陷入盲目,经验主义或碰运气.有了系统知识,对于管理问题就有可能找到可行的,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③管理作为科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因为管理学研究的现象特别复杂多变.没有一种能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办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管理问题,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但并不能直接用于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因此,有效的管理总是随机制宜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2.管理各职能的关系,五星级,03,04年都考了①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它们分别回答了一个组织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怎么做得更好和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它们不是截然分开的独立活动,它们相互作用,融为一体.②在时间上,它们通常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然而这种前后工作逻辑也不是绝对的,这些职能往往相互融合,同时进行.③没有计划,也就没有控制;没有控制也就无法积累制定计划的经验.人们往往在进行控制工作的同时,又需要编订新的计划或对原计划进行修补.同时没有组织构架,便于工作无法实施领导,而在领导过程中,又可能反过来对组织进行调整.④管理过程是一个各职能活动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而且在大循环中又有小循环.3.适当注意一下管理的三大技能.可作答题时的素材.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一,名词解释1.科学管理:旨在发展通过简化工作进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励人们使用节省劳动的技术方法.它的内容包括:制定科学规则代替经验管理; 取得和谐;实现合作; 为最大产出而工作.; 尽可能培训工人.2.法约尔的14项.3.命令一致原则:一个下级只应向一个上级负责.这表明越多的下属向一个上司汇报工作,则命令冲突越小,个人对结果的责任感越强.4.等级原则(权限分明原则):组织中从最高管理层职能中分给每一个下级的职权越明确,则组织决策的责任越明确,组织的交流系统就越有效力.5.7-S法二,简答,1.管理理论丛林,.走出管理丛林的思考(可参考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一文)①管理的统一定义,②把管理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但要区分③澄清语义④对基本原理进行提炼和验证⑤可用过程学派框架把各个学派理论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基本管理理论体系.2.为什么把泰罗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把法约尔称为经营管理之父答题要点是把科学管理定义经营管理定义,他们分别做的贡献,及重要意义回答完全. 3.各个学派的图案及主张,五星级.第三章1.有效的管理为什么既要使组织适应环境,又要为组织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98年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必然对组织的活动起制约作用组织既要适应环境,又要为自身的发展创造环境.外部环境对每个企业都至关重要.组织要生存发展,要利用机会,避开威胁,就必须认识了解所处的环境,并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新情况适应环境的变化发展.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给组织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所以组织为了长远发展,既要适应外部环境,又要为自身创造良好的环境.2.在一个多元的环境中,企业如何处理与各利益主体方的关系?04年第二篇计划一,名词解释1.投入原则:合理的计划应包括未来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为通过一系列活动来预测现在的决策中投入的实现情况所必须的.2.目标原则:对人们来说,有意义的目标拟定是明确的,可以实现的,而且是可以被考核的.还要答出理由.二,简答论述1.计划是对未来而言的,而未来总是不确定的,那么管理者如何防止计划的重大失败?计划是为完成组织目标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它涉及到未来,而未来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变化.因此一个合理的计划,必须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事先估计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同时计划本身应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可以借助应急计划和流动计划法不断调整计划实施中的偏差,使计划符合实际,从而对企业的管理起指导作用.总之计划并不能消除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有效的管理只能有计划地冒险,预先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以防止计划的失败.2.编制计划是展望未来,控制工作是回顾过去.①计划是为实现未来目标而预先确定的行动方案,是面向未来的,而不是为了检查过去.因此编制计划必须着眼于未来,分析各种环境因素用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确定可行的行动方案.所以编制计划是展望未来.②控制是指衡量和纠正个人或团体的业绩以确保实际情况与原计划相符合,主要涉及确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三个方面,它是一个发现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的差异,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过程,是计划工作的保证,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就是回顾过去.③计划职能与控制职能都是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它们分别回答了做什么和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它们与其它职能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不可分割.4.组织制定计划时,为什么既要制定长期计划,又要制定短期计划?00年考题①计划是为实现未来目标而预先确定的行动方案,它为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长期计划是确定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描述企业未来的形象,战略,远景.短期计划则是反映企业在短期内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具有比较具体的方法和程序.短期计划往往更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②组织在制定计划时,要坚持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协调,应考虑眼前利益与长期的生存和发展相结合,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5.投入原则在多大程度上如何运用到计划决策中去?6.由于未来是不可知的,所以制定长期计划目标就毫无意义①回答未来及计划的不确定性,见题1②目标的重要性:任何组织或个人从事每项活动都需要了解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哪些活动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们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也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因此目标是一切行动的起点,管理工作也一样,管理者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才能确定应做些什么样的工作.③适当总结.7.目标管理的优缺点,也可做名词解释,五星级8.决策,五星级]一,名词解释限制因素原则:在备选方案中进行抉择时,人们越准确地识别并解决那些妨碍既定目标实现的限制性因素或关键性因素,也就越容易和越准确地选定最有利的备选方案.9.决策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97.01.02考题①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做出影响过去的决策.②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使人很难识别所有可能用来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③对于所有备选方案,人的分析利用能力是有限的.10.程序化决策:也就是把决策程序化,用以解决重复出现的日常的,例行的问题,非程序化则相反.11.制定决策是管理人员的首要工作①决策的定义及重要性.决策是从行动方针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是计划工作的核心.决策是行动的基础.②管理人员有时把决策看成是他们的中心工作.是因为他们必须经常地就要做什么如何做由谁做等问题作出决策.没有决策就没有合理的行为,特别是制定计划时更离不开决策.③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但孔茨认为制定决策是计划工作的一个步骤.计划工作的制定过程包含着决策的过程.12.为什么经常把经验称为不仅是做决策代价昂贵的基础,而且还是危险的基础?管理人员如何才能做到最好地利用经验?第三篇,组织一,名词解释:组织: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说明.或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所没建立或不需要的,而是由于人们互相联系而自发形成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网络.二简答]1.简说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作用.①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不同:正式组织是以组织的目标建立的,强调效率原则,非正式组织是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强调感情关系.②针对上述不同,如果管理者能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它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Ⅰ能促进信息传递.通过非正式组织传递信息,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情况.Ⅱ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非正式组织传递信息的作用,让组织成员对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促使目标的实现.Ⅲ给正式组织带来一种粘合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归属感,地位感,自尊感和满足感.2.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如何正确处理对待正式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①与前题类似:一般地管理人员注重效率,员工强调感情需要②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就会影响组织效率.因此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妥善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③注重非正式组织的优点:它的存在也有利于激励员工士气,便于沟通,创造各谐的组织气氛,但重要的是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组织的关系.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关于利用它来达到目标.3.决定管理幅度的因素.重点4.把组织工作看成是一个过程,需要考虑以下几项基本因素.①企业结构必须反映目标和计划,因为企业的活动是从目标和计划而来的②企业结构必须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可使用的权力③与任何计划一样,组织结构必须反映它的环境④组织以人员构成,必须反映人员结构的配备5.什么决定了管理幅度因此又决定了组织层次?(与题3同)6.矩阵组织:六星级是在同一组织机构把职能划分部门和按产品划分部门结合起来,是由纵横两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一个是纵向职能管理系统,一个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矩阵组织打破了统一指挥的传统原则,它有多重指挥线.当组织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目标需要同时反映技术和产品双重要求时矩阵型组织结构应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优点:①由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知识所组成的项目人员为某个特定项目共同工作.一方面可取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跨越各职能部门获得他们需要的各种支持活动资源可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②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克服职能部门间相互脱节的弱点,同时易于发挥事业部门之间灵活的特点,增强职能人同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矩阵主管和项目人员共同组织项目的实施的责任感。

穿梭在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学者-孔茨

穿梭在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学者-孔茨

孔茨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管理学科的建设方面。

作为国际知名管理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法约尔创立的管理学体系,通过对管理职能的论证,他对管理过程学派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人们视为这一学派的第三代掌门人。

以孔茨为标志,管理职能理论范式走向成熟,变为一个开放体系,广泛吸取融汇了其他学派的相关内容。

他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成为管理学派分析的典范,引起了管理学界的一场大讨论,至今余响不绝。

尽管孔茨试图用管理过程学派统一管理学的愿望未能实现,但经他完善的职能理论范式,一直占据着管理学的主导位置;由他创立的学派分析范式,引领着管理领域学术争鸣的不断深化。

孔茨不是以学术观点见长,而是以管理学科的体系构建赢得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穿梭在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学者孔茨在管理学界名闻遐迩。

他梳理管理学流派的论文,至今被学界尊为经典;在管理过程学派的发展中,他留下了里程碑式的著作;世界各地的商学院,普遍使用着他编撰的管理学教材;在学术上,他为推进管理职能的统一所作出的努力,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孔茨不但是一位跋涉在管理理论丛林之中的探索者,而且是一位发展和传播管理职能理论的教育者,还是一位把管理理论渗透于实际工作的实践者。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是世界知名的管理学家。

1908年5月19日,他出生于俄亥俄州西部有着“梦幻城”之誉的小镇芬德雷(Findlay, Ohio)。

1923年,孔茨毕业于奥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获学士学位。

关于孔茨生平的资料,不论汉语还是英语,都少得出奇。

这同他的声望相比,似乎很不相称,但却也反映出孔茨为人不事张扬。

我们没查到他在奥柏林学的什么专业,这在美国人看来,或许不算什么。

因为在他们眼里,大学的专业划分并不那么重要,而人格的养成和素质的训练更重要。

这一点,恰恰是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区别所在。

奥柏林学院创建于1833年,它奉行独特的教育公平和开放政策,建校两年后,就规定录取学生不考虑种族和性别,是南北战争前第一所实行男女混合教育的高等学校,也是率先招收黑人学生的高等学校。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原理》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原理》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是由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所著,是一部涵盖了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著作。

本书内容丰富,包括了管理学的历史、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组织结构与设计、领导力、决策、沟通、组织文化等方面,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管理学教材。

本书对于管理学的历史做了相当详尽的介绍,从管理学的起源到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学科背景和脉络,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管理学的来龙去脉。

而在讲述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时,孔茨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令读者对管理者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书还对组织结构与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包括了各种组织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合、设计原则和策略等内容,有助于读者了解不同组织形式的优劣势,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相关知识。

针对领导力、决策、沟通和组织文化等方面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使读者对这些关键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书中还介绍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这有助于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核心原理和方法。

书中提到的一些知名企业的管理案例,对读者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极大,有助于读者从成功的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加以运用。

哈罗德·孔茨的《管理学原理》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管理学著作,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既有助于读者建立对管理学知识的全面认识,又能够帮助读者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管理挑战。

本书不仅适用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也适用于广大管理者和从业人员。

它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指导实践、促进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书。

管理学(孔茨 海因茨1988)

管理学(孔茨 海因茨1988)

《管理学》——孔茨Harlod koontz,海因茨heinz weihrich(1988版本)孔茨:1984年辞世,美国管理学院(担任过一届院长)、国际管理学院院士,或促进管理学会的泰勒奖。

——根据管理职能对管理知识的分类(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海因茨:《管理最佳之道——通过目标管理提高生产率》管理: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管理工作——设计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实现既定目标。

包含管理目标:实现盈余;每个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关系到生产率;作为管理者,有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职能;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采取措施,使群体每个人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尽力。

主管人员一定要创造一种环境,是员工投入最少的时间、资金、辛劳完成集体的目标,或利用现有资源完成更多预期目标。

德鲁克:增加生产率的最大机会,一定可以在知识、工作本身尤其是在管理方面找到。

计划:选择任务、目标和完成计划的行动。

计划是从现有位置到达将来预期目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组织:建立一个经过策划的角色结构,分配给每一成员。

一切工作都分配给具体的胜任的人。

人事:编制、配备人员。

领导:施加影响,是员工对组织的目标做出贡献。

控制:衡量、纠正下属活动,保证发展符合计划要求。

协调就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管理分析的模式Taylor泰罗(勒)科学管理:科学管理之父——1875年大学辍学,当制模工,钢厂当机工同时夜校毕业,获工程学位后提升为总工,发明高速切削工具,大部分时间作为顾问工程师。

45岁退休,作为不取报酬的顾问和演讲者宣扬他的科学管理思想,14年至终。

一生大部分时间关注提高工人生产率。

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精心选人用人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做能够干得最好的工作。

*科学方法*集体一致*彼此合作*培养工人*最大产出追随者: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第一位女管理学家,认为引起工人那么多的不满意,不是工作单调,而是管理人员缺少对工人的关心);Fayol 法约尔思想【法】《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现代经营管理之父,工业活动分为:技术的(生产)、商业的(采供销)、财务的(资金筹集和最恰当的使用)、安全的(财产和人身的保护)、会计的(包括统计)、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

管理学原理重点

管理学原理重点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

制定计划(管理的前提):①研究活动条件②制定业务决策③编制行动计划组织:①计划组织②人员配备③开动组织④监视组织运行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人员的层次分类:高层、中层、基层产业生命周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组织文化(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文化可以通过评价一个组织所具有的10个特征的程度来加以识别:①成员的一致性②团体的重要性③对人的关注④单位的一体化⑤控制⑥风险承受度⑦报酬标准⑧冲突的宽容度⑨手段—结果倾向性⑩系统的开放性组织文化的类型(泰伦斯•迪尔、麦肯锡):①硬汉式组织文化②“拼命干、尽情玩”文化③攻坚文化④过程文化(主文化、亚文化)培养组织文化:分析与诊断、条理化、自我设计、倡导与强化、实践与提高、适时发展目标管理的特点:①明确了目标②参与了决策管理③规定时限,强调时间性④评价绩效,强调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步骤: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责任、组织实施、考评和反馈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造性计划的类型:①根据广度:战略计划、作业计划②根据时间性:长期计划、短期计划③根据明确性: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计划工作的步骤:描述宗旨、评估状况、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制订计划方案、评价备选方案、挑选可行方案、制订辅助计划、编制预算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是否程序化。

只要正式组织(包括家庭)不能提供或不能在低成本前提下提供人们的全部效用,非正式组织就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非正式组织有双刃剑作用。

预算的分类:收支预算,实务预算,投资预算,现金预算,综合预算预算的可能危害:①让预算目标取代组织目标②预算过于仔细会抑制人们的创造力③预算导致心理低下④预算缺乏灵活性预算方法:①弹性预算②零基预算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11派简要

管理学11派简要

企业经济管理十一个学派一·古典学派(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法约尔。

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

2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

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3优点: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它是最为系统的学派。

他们首先从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入手,并将此作为他们理论的核心结构。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通运用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的。

管理的原则如同灯塔—样,能使人们在管理活动中辨明方向。

4缺点:不能适用所有组织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不能适用所有的组织。

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

二·行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1代表人物:斯金纳、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卢因、穆顿等。

2主要观点: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

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

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3优点:研究的重点只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强调的是行为个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研究行为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

4缺点:三.社会系统学派1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2主要观点: 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

大学管理学原理题目

大学管理学原理题目

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中,具有较高业务增长率和较低市场占有率的经营单位是(C)A. 金牛B. 明星C. 幼童D. 瘦狗集体决策的缺点包括(ABD)A. 花费较多的时间B. 少数人驾驭D. 责任不明领导“管理方格”理论中,最理想的领导风格为(C)A、任务式B、中庸式C、团队型D、乡村俱乐部式某公司总裁刘华个性坚强,在工作中注重强化规章制度和完善组织结构,尽管有些技术人员反应刘华的做法有些生硬,但几年下来企业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管理方格理论,刘华的工作作风最接近于:CA.贫乏型B.乡村俱乐部型C.任务型D.团队型向下属布置紧急的事情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

典型的有以下四种:A. “这件事情很急,请你在下班前办好。

”B. “其他事情先放下,马上把这件事情办好。

”C. “你把手头上的事情交给小王,马上处理这件事情,下班前办好。

”D. “这件事情很紧急,下班前一定得办好。

如果忙不过来,你可以找小王打打下手。

”对于上述四种方式,你认为哪一种方式下属的工作自由度最小?(B)某公司经理被批评“管理得太多,而领导得太少”。

该经理在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D)A.未对人的因素给予足够的关心B未对任务的完成给予应有的重视C.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亲自处理各种事情上,没有做好对下级的授权工作D.很可能同时存在A与C两方面的问题王先生是某公司一名年轻的技术人员,一年前被调到公司产品开发部任经理,考虑到自己的资历、经验等,他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试分析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王先生的领导风格最有助于产生较好的效果?( B)A、产品开发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但职位权力弱。

B、产品开发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且职位权力弱。

C、产品开发部任务不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且职位权力弱。

D、产品开发部任务不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且职位权力强。

领导活动的实质是指(A)。

A、实现组织目标B、施加影响C、协调关系D、指挥决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管理学原理及案例分析

管理学原理及案例分析

案例二
海尔组织变革案例
海尔集团的发展 • 经营战略:
海尔经营战略
• 第一阶段,名牌战略,紧紧围绕产品质量进行自身核心能 力的构建与培育,很快在国内市场确立了海尔的名牌产品 地位。 •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在名牌战略实现的基础上,海尔 不断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进行相关产 业多元化的经营,产品线也迅速由原有较为单一的冰箱、 洗衣机等产品拓展到丰富的家电产品以及其它产品,如电 脑、手机等。 •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在中国加入WTO契机下,海尔加 速发展,围绕全球化品牌目标,全面提升海尔的国际竞争 力,力争成为国际化企业。
决策 创新
控制
组织
领导
8
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特殊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 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 我们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9
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 所有者服务的
财 务 部
开 发 部
综 合 部
财 务 部
开 发 部
综 合 部
财 务 部
开 发 部
综 合 部
财 务 部
开 发 部
综 合 部
财 务 部
海 尔 研家 究电 所工 艺 装 备
海 昌 泰 塑 料 公 司
胶 州 金 华 塑 料 公 司
海 尔 印 刷 厂
华 东 包 装 厂
海 青 尔 岛 资 制 海 产 药 厂尔 运 有 第 营 限 三 公 公 制 司 司 药
谢谢观赏!
管理学原理及
案例分析
管理学原理及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罗德.孔茨的十一个管理学原理是什么?管理应遵循的原理如下:目前还没有一套普遍公认的完整的管理学原理体系。

不同版本的管理学教科书和辞书,各有一套不同的管理学原理体系。

朱新民、李永春、周吉主编《现代管理科学词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1)系统原理:为了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

(2)整分合原理: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

(3)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必须做到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

(4)封闭原理:任一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

(5)能级原理: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做到人尽其才,能者多劳。

(6)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实现动态管理。

(7)动力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

张正河、陆娟主编《管理学》的原理体系为:(1)人本原理:以人(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

(2)系统原理:将组织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循环原理:在一定的管理回路上进行管理。

(4)择优原理:通过不断择优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

(5)反馈原理:任何管理都要有一个反馈过程。

(6)权变原理: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四版第31次印刷)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1)系统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等。

所谓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所谓动态性原理,是指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

所谓开放性原理是指任何有机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其生命。

所谓环境适应性原理是指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周围发生各种联系。

这些与系统发生联系的周围事物的全体,就是系统的环境,环境也是一个更高级的大系统。

如果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能够保持最佳适应状态,则说明这是一个有活力的理想系统。

否则,一个不能适应环境的系统则是无生命力的。

所谓综合性原理,是指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2)人本原理:主要包括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等观点。

(3)责任原理:主要包括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合理设计职位和委授权限,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等观点。

(4)效益原理:认为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管理应确立正确的效益观,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效益等。

(5)伦理原理:认为一个组织要想维持足够长的生命力,不仅需遵守法律,还需要遵守伦理规范或讲究伦理。

黄津孚著《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三版)的原理体系为:(1)系统原理:把企业视为社会技术经济系统,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建立组织与环境、组织内部各部分相互促进的协调关系,实现企业系统的高效能、高效率。

(2)人本原理:把人看作最重要的资源,建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制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战略,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

(3)管理职能原理:以计划为第一职能,通过有效履行预测、决策、组织、控制等各项职能,以达到预定的企业目标。

(4)科学管理原理:通过调查研究管理的规律,提高标准化水平,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5)权变管理原理: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扬创新精神,灵活选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策略,及时组织管理变革,以适应管理目标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使企业不断发展。

姜克芬、王双振、吴一平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原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1)系统原理:现代管理的任何对象都是一个系统,都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评价、设计、优化、决策和实施,进行系统管理。

(2)人本原理:人是管理系统的核心,管理活动应在对人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充分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3)动态相关原理:管理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应在动态中把管理工作做好。

(4)效益原理: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主要追逐对象,也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杨善林主编《企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9月版):(1)人本原理:以人(职工)为中心,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2)规律性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性认识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研究,达到按照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来管理企业的目的。

(3)系统性原理:为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

(4)控制性原理:通过不断接受和交换内外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差,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

(5)弹性原理:指管理在客观环境作用下为达到管理目标的应变能力。

(6)激励原理:采用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每个人都能做到尽其所能,展其所长,自觉地努力工作。

(7)效益原理:以尽量少的消耗和资金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提法,如“许诺原理”、“航道原理”等不一而足。

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华先生认为,仔细观察上述不同版本的管理学原理体系,可以从中发现以下问题:(1)原理与原则混淆。

笔者理解,“原理”应该是指客观存在的规律,而“原则”是人们依据一定的客观规律和自身的利益目标制定的行动准则和规范,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2)原理与具体操作指南混淆。

如许诺原理,实际上不过是一些非常具体的经验性操作指南,提示人们如何进行许诺等,称之为“许诺定则”可能更为妥当一些。

(3)片面性。

各种版本的原理体系都局限于管理活动某些个别环节的规律性,没有全面系统地反映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局限于企业管理活动,没有全面系统地反映各类管理活动所共有的基本规律。

(4)表面性。

许多所谓“原理”实际上不过是表面现象和具体技巧的简单概括,如权变原理、效益原理等。

(5)无序性。

一套原理体系中不同原理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顺序,如系统原理、能级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动态相关原理、……等,实际上是同一个原理不同的重复表述。

鉴于上述问题,张建华先生认为,在构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全面系统。

一套完整的管理学原理体系应该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管理全过程的基本规律。

(2)简明深刻。

作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着重回答管理实践中最基本的规律性,避免纠缠细枝末节性的问题。

(3)客观科学。

作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体系,应与指导管理实践活动的主观原则有所区别,客观地反映管理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4)严肃审慎。

在构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体系时,应持严肃认真的审慎态度,不应随便将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个别经验诀窍,冠以“原理”之名。

张建华先生认为,考虑到各种管理实践活动的普遍共性,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哲学原理,并建议构建下列基本管理原理体系:(1)环境决定原理:事物都是环境的产物,事物的能量和物质都来自环境,也即事物的内因全部来自外因,因此事物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周围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2)系统原理:事物都是一定环境的产物,都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系统,事物内部各元素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系统结构取决于事物所处的环境并在外部环境因素推动下不断发展变化,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其各组成部分孤立功能之和。

(3)人本原理:人是管理系统内部诸要素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管理成败的主要因素。

其中,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还包括用户、合作伙伴和社会大众。

(4)利益驱动原理:人们参与管理活动的根本动机是自身的利益。

(5)随机概率原理:事物发展变化都是依据一定的概率进行的随机过程。

(6)随机否定原理:事物总是依据一定的概率在不断的随机否定中向前发展。

(7)黄金突破点原理:事物发展变化总是首先在旧事物相对发达之处实现突破。

(8)组织分化原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在外部环境因素推动下进行的组织分化过程,即事物总是通过不断吸收外来新鲜因素,在原有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地分裂分化,形成新的越来越复杂的组织结构。

(9)不可逆原理:事物发展变化是一个时间不可逆过程,一旦变化,就不可能回复原状。

(10)惯性原理:事物在环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总是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

以上10条原理,概括起来,集中回答了管理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事物发展的原因、发展的方向以及发展的过程和内在机制,其中第1-4条主要阐明发展的原因和动力,第5-8条主要阐明发展的方向、过程及内在机制,第9-10条则是阐明发展变化的阻力和局限。

所有这些都是任何一项管理实践活动都必须认真考虑的最基本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