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支撑层面的战略需求

合集下载

科技如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如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科学认识的革命性转向 肖显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 教授 )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 需要我们以新的自然观如认识自然的复杂性、 有机整体性、 非决定性等为基础, 进 行科学认识的革命性转向。 (’ ) 从对自然的简单性方面的认识转向复杂性方面的认识。不仅要研究自然的简单性, 还要研究自然的 复杂性, 即大力发展非线性科学、 分形学和混沌学, 研究自然的非线性现象、 分形现象、 混沌现象; 不仅要研 究自然的外在关系, 还要研究自然的不可分离的内在关系; 不仅要研究自然的非经验性, 还要研究自然的经 验性; 不仅要研究自然的因果决定性, 还要研究自然的非决定性; 不仅要研究自然的规律性, 还要研究自然 的丰富的现象。从规律性的探求到现象的展现, 用一种复杂性的思维代替简单性的思维, 针对复杂性现象的 特点, 用新的适合复杂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的特定方法去认识事物, 以获得对自然界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 ") 从对自然的局部认识转向对自然的系统整体性的认识。传统的科学认识涉及的是局部的自然, 是对 自然的局部的认识,而人类实践活动涉及到的是整体性的自然系统。将自然的局部认识应用于改造整体性 的自然系统时, 就很可能造成自然的系统整体性的破坏。为了保证整体性的自然系统不被破坏, 就必须以科 学对自然系统整体性的认识为基础。因此, 需要科学扩展认识对象, 在以往分门别类研究的基础上, 大力发 展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探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对复杂系统和巨系统进行研 究, 以获得对自然系统的整体的、 正确的认识, 使我们的认识符合生态学规律, 为合理利用自然, 维护自然的 系统整体性, 维持自然物质、 能量的良性循环, 奠定认识基础和行动依据。可以说, 系统科学、 生态学等的建 立及其发展就是向这一方向努力的结果。 ( &)从对外在自然的认识走向对大自然系统的认识。传统观点认为,人们只有正确认识了外在自然规 律, 并且按这样的规律改造外在自然, 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才能给人类造福。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不过, 这里必须明了, 由此所获得的科学仍然是以外在自然为对象的。对外在自然的正确认识, 并不必然带来对外 在自然的正确改造。因为对外在自然的改造过程是人类主体利用人工物对外在自然、人工自然及人类社会 的改造过程。这一改造活动的正确性获得首先在于人类对外在自然、 人工自然、 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以及对 这三者组成的大自然系统的正确认识,然后再按此正确认识对三者进行改造。而研究外在自然规律的科学 所认识的是外在自然界的规律, 没有对人类实践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社会、 人工自然、 外在自然三者所组成 的大自然系统进行认识。仅凭对外在自然的正确认识去改造大自然系统, 注定会出现内在的障碍: 认识对象 与实践对象的不一致,科学认识及其终极关注是外在自然界,而科学应用及其人类关注的指向既是外在自 然又是人工自然以及人类社会。因此, 根据对外在自然的正确认识来对外在自然、 人工自然、 人类社会三者 及其组成的系统进行改造, 并不能保证改造的正确, 而必须对人工自然规律进行正确的认识, 明确阐明人类 改造外在自然、 人工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过程, 阐明在产生人工物以及人类消费人工物的过程中, 人工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有哪些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有哪些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有哪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而科技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手段。

首先,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通过卫星遥感、传感器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我们能够实时、全面、准确地获取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状况等信息。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监测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状况,还能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

例如,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森林砍伐、土地退化等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水质监测传感器能够实时传输数据,让我们及时了解河流、湖泊的水质变化。

基于这些监测和评估结果,我们能够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治理策略。

其次,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是减少碳排放、缓解能源危机的关键。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太阳能光伏板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逐渐降低,使得太阳能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风力发电技术日益成熟,大型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为沿海地区提供了大量清洁电力;水能发电技术不断创新,小水电、抽水蓄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水资源丰富地区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生物能的利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生物质发电到生物燃料的生产,都为能源转型做出了贡献。

此外,储能技术的进步,如电池技术的改进,使得清洁能源的间歇性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提高了清洁能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者,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具有直接的作用。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新型的废气处理技术,如催化氧化、吸附净化等,能够更有效地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在水污染治理领域,膜分离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的应用,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标准;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受污染土壤的恢复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同时,固废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技术的推广,减少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

科技创新论述第二章练习题

科技创新论述第二章练习题

1.【多选题】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企业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产品创新D.观念创新E.意识创新答案:A,C2.【单选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A.科技创新B.创新性制度C.创新型人才D.自主创新答案:C3.【单选题】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A.创新型人才B.创新驱动C.科技创新D.自主创新答案:B4.【多选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实现()、()、()的发展。

A.有质量B.有效益C.可持续D.新能源E.无污染答案:A,B,C5.【单选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

A.自主创新B.科技创新C.创新驱动D.任务落实答案:D6.【单选题】我们把()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

A.创新驱动发展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C.科教兴国战略D.可持续发展战略答案:A7.【单选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A.科技创新B.全面创新C.自主创新D.制度创新答案:C8.【多选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A.顶层设计B.科学研究C.科技创新D.实验开发E.推广应用答案:B,D,E9.【单选题】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 ),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线考试题目与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线考试题目与答案

第一章生态文明建设概述一、单项选择题5题1、生态亦即自然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

A、人与环境B、生物与人C、生物与环境D、自然与人答案:C、生物与环境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生态文化的繁荣创新为先导,建构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生态文化。

A、天人合一理论B、和谐发展理论C、和睦共处理论D、和平发展理论答案:B、和谐发展理论3、发展生态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

A、精神基础B、前提C、目标D、物质基础答案:D、物质基础二、判断题5题1、节约生态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2、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3、创新生态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创新生态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三、多项选择题10题1、文明是();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

A、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B、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所表现出的状态。

C、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

D、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

答案:A、B、C、D2、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A、自然发展规律。

B、经济发展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

D、思维发展规律。

答案:A、B、C3、生态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含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等七个基本要素。

A、生态消费。

B、生态资源。

C、生态环境。

D、生态制度。

答案:A、B、C、D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任务是()A、五位一体。

在我国走科技进步促进发展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在我国走科技进步促进发展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在我国走科技进步促进发展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我国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以下是针对该主题的一些问题及其解释。

一、什么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指的是人类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生产力和改良社会生活的水平。

科技进步可以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如医疗、环境保护、农业、能源等,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二、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哪些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带来新的产业和商机,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创新。

三、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倡导低碳、循环、绿色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四、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什么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通过改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五、科技进步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科技进步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

例如,利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循环经济;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化的环境监测和管理体系,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精度;利用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六、如何在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通过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进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应用,引导企业和公众形成低碳、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概述。

关键词: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对策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上战争和社会动乱,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地扩大和深化,全球多处出现森林覆盖面积缩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等现象。

中国当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情况也已相当严重。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果之前能够更审慎地对待自然,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运转。

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悲剧的发生。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关键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一系列促进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问题,而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的现代化进程中所引发的生态问题也在警醒我们: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的成绩,而应当在平衡生产与生态保护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在保护我们珍贵的生态资源的同时寻求经济发展的空间。

那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获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是绝对不可取的,我们必须珍惜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遵循自然规律,如此才能获得更健康长足的发展和文明的延续[1]。

建设生态文明是自然规律的必然要求。

自然规律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

在自然规律面前,人类的任何力量都是渺小的,任何观点都是苍白的。

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52年伦敦烟雾,1953年日本水俣病,2013年中国雾霾天气,都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

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一个新的文明——生态文明[2]。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涵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和生态文明阶段.这四个文明阶段分别由它们的独特象征:“蓝色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有什么联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有什么联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有什么联系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而深刻的联系,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即在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科技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

例如,在清洁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通过科技创新,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逐步提高,风力发电的成本不断降低,水力发电的技术更加成熟,使得这些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缓解了气候变化问题。

在环境保护方面,科技创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型的污染治理技术,如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废气净化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同时,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环境状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创新还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农业领域的精准灌溉技术、智能化施肥技术,能够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求精确供水供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技术、循环经济模式,能够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此外,科技创新推动了生态产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比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的抗病虫害、适应恶劣环境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的生态旅游体验项目,吸引了更多游客参与,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反过来,生态文明建设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明确的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需求,激发了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哪些科技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哪些科技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哪些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以下是一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科技创新领域。

首先,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需求之一。

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逐渐提高,成本不断降低,让太阳能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风力发电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大型风机的研发、海上风电的开发,都为风能的大规模利用提供了可能。

此外,水能的高效利用、生物能的转化技术等,也在为清洁能源的多元化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资源回收与再利用技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消耗速度日益加快,废弃物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

有效的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降低环境污染。

在金属回收方面,先进的物理和化学分离技术能够从废弃物中高效提取各种金属,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塑料回收技术的创新,如新型的塑料降解和再生方法,能够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通过精细的拆解和有价成分提取,实现电子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再者,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统农业往往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不仅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还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生态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等,能够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精准农业通过卫星定位、传感器监测等技术,实现对农田的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有机农业强调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采用天然的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立体农业则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实现多种农作物的共生共荣,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彭文英: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

彭文英: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彭文英: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生美丽中国2018-04-16 11:42宣讲家网彭文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字号:点此查看完整报告点此查看视频专辑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我们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一路走来,又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开启了生态文明时代。

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生态和文明的结合,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文明形态。

具体来说,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文明状态;是人类社会对待自然环境的基本态度、理念、认识以及实践,符合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是贯穿全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中,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社会进步状态。

从客观必然性上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资源形势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环境问题压力的现实诉求,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需要。

从目标形式上看,生态文明是一种人类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发展格局,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资源环境格局,是一种人类生存系统安全状态,而最终就是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格局,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目标,它贯穿整个社会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即: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和谐,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失衡等状态,采取符合生态规律的系列办法和措施。

党的十九大之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归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树立生态伦理。

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生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现在提出的生态优先观、环境保护观、可持续发展观等,都是我们的生态伦理观。

第二,营造生态文化。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科技正是其原动力。

科学技术是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科学技术的精神内核。

科学技术和生态文明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应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正确地引导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用“绿色科技”推动生态化生产。

中国论文网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促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高速发展的科技为人类追求高度舒适的物质生活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也无限延伸了人类改造自然和向自然索取的能力。

生态,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的状态,她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但生态危机并不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反,正是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①”,科技正是其原动力。

人类跨越工业文明向更高的生态文明迈进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人类走出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创建社会和谐,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生态文明包含着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②。

因此,构建生态文明,是科技进步的伦理要求;发展“绿色”科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选择。

内蒙古2023年三支一扶考试题目

内蒙古2023年三支一扶考试题目

内蒙古2023年三支一扶考试题目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2年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

该星是世界首颗具备()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硫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答案】:D2.2021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A.降碳B.减排C.节能D.增效【答案】:A3.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以下被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的是()。

A.颜真卿B.欧阳询C.柳公权D.赵孟頫【答案】:B4.“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微观基础是()。

A.偏好不合理B.不完全竞争C.交易成本- 1 -D.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答案】:D5.国家通过调节利率高低可以影响经济活动。

一般认为,利息增加后带来的经济影响是()。

A.抑制需求,缓解通货膨胀B.刺激需求,生产扩大,经济活动水平上升C.货币供给减少,对生产的影响不能确定D.货币供给增加,将引起适度的通货膨胀【答案】:A6.社会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完善社会主义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答案】:C7.A市政府办公厅2016年所发的第66号公文,其发文字号的正确写法是()。

A.A厅发的〔16〕第六十六号B.A政办发〔2016〕66号C.A厅发(16)六十六号D.A政办发(2016)第66号【答案】:B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提出作者是()。

A.柳宗元B.刘禹锡C.周敦颐D.白居易【答案】:D9.下列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日签署《联合声明》②中国重返联合国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②①④③B.③②④①C.①②③④- 2 -D.③①②④【答案】:A10."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A.齐桓公B.蔡桓公【答案】:B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来源:农牧业局点击次数:843内容概括正文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

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重大决策,1998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草原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实际,制定《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一、草原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3%,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1.7%,在我国农田、森林和草原等绿色植被生态环境中占63.7%,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因此,草原生态的保护建设是全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作为绿色屏障,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草原生态的保护建设有利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天然草原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而且具有较强的固沙防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

我国地形西高东低,草原大都位于黄河、长江、淮河、珠江等几大水系的源头和上中游地区,面积大,分布广,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生态屏障,对减少地表水土冲刷、大江大河泥沙淤积,降低水灾隐患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草原退化严重,已沙化和表土覆沙的草原达8000万公顷,这些沙化草原位于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上风头,冬春季节,植被稀疏,风起沙扬,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和尘源地。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对减少土地裸露、地表径流和防止沙尘暴等,从而对保护和改善我国生态大环境具有显著的作用。

(二)草原生态的保护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组成部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央提出,西部开发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支撑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逐渐意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

在这个时候,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

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的支撑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呢?一、生态监测技术生态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判断环境的健康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例如,现在的气象卫星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帮助我们及早发现空气质量污染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环保技术环保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科技公司和创新者都在努力研发新的环保技术,如空气净化器、水处理设备等。

这些技术在大范围应用后,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健康。

三、能源技术能源技术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能源,通过科技手段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污染,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现在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能源需求,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包括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它们可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例如,智能电表可以监测能源消耗情况,自动调节用电量,使得用电更加节省和高效。

五、科普教育技术科技的发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还可以通过科普教育技术打造一个更加环保的社会。

科技园区、环境博物馆、环境科普课程等,都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并形成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

总之,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需要不断推动科技的发展,不断研发新的科技手段,从而达到对环境保护的更好和更深入的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生态文明》 讲义

《生态文明》 讲义

《生态文明》讲义一、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强调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仅关注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还涉及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人类的生活质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多个方面。

生态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生态文明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福利,减少因环境问题导致的社会不平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一)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当前,全球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严峻的生态危机。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效缓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才能保障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自然景观等都能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健康。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服务,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社会公平正义密切相关。

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建设。

这个生态系统的建设意味着中国正迈向一个更加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建设的意义、目标和相关的政策举措。

一、生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建设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个参与者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一生态系统旨在培育和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企业之间、学术界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资源和支持。

生态系统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融合。

通过加强科技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与协同作用,推动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生态系统建设还可以促进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知识、技术的共享与传播,加快创新的步伐。

二、政府的角色与政策举措政府在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资源,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激励机制,鼓励科研团队的合作和创新。

此外,政府还需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和氛围。

政府可以减少对创新企业的行政审批,简化创新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程序,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壁垒,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速度。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扶持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政策,激励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

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基金和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的孵化、转化和推广,帮助创新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三、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作用与责任在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建设中,企业和科研机构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一)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

要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两者同等重要。

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

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解决问题的路线图。

要一手抓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争取早见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

要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防止出现生态环境不可逆恶化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

资源和能源消耗要设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设定上限,生态环境质量要设定红线。

(二)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要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要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

近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等活动。

公需课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手打)

公需课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手打)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单选题1.()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一个法制、公平、正义、诚信、有序的社会,可以把环境保护的理论和要求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带动环境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A 科技创新B 法制建设×C 社会进步D 经济发展模式2。

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要组织()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环境权益的突出环境问题。

A 专项行动B 春雷行动C 清零行动D 护卫蓝天行动3.()等部门规章的颁布,保障了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A 《环境保护法》B 《刑法》C 《民法》D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4。

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制度,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关系的重要保障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引导重污染企业公开环境信息B 鼓励企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C 健全公众环境听证制度D 保障公众参与权与监督权5.今后一个时期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不包括()A 加快江河湖海水环境治理B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C 实施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D 加强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6。

国水和大气环境污染还十分突出,全国大江大河仍有近四分之一的监测断面超过()水体水质。

A III类B IV类C V类D劣V类7。

为了继续深化减排工作,国家加大了“三河三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力度.下列不属于“三河”的是()A 黄河B 淮河C 海河D 辽河8。

为了继续深化减排工作,国家加大了“三河三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力度。

下列不属于“三湖"的是()A 太湖B 巢湖C 滇池D 潘阳湖9。

实现2020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任务。

A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C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制度D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10.为了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区域联防新机制,应继续完善()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重点区域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A 京津冀B 长三角×C 珠三角D 川渝?1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陶晓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陶晓娟(合肥市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室,安徽合肥 238000)摘要:本文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情况,并分别从科技以及经济等方面,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对策。

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信念,从全局着手,多管齐下,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逐步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人与自然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108-03一、概述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尤显突出。

我国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GDP年均增长高达9.5%,已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党和国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依然面临诸多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在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上有所作为。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哪些方面做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哪些方面做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哪些方面做起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建设生态文明,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增强永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那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呢?首先,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教育是改造人的灵魂、塑造人性的重要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普及生态文明观必须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

要贯彻十八大,通过举办宣讲会、报告会、读书教育等活动和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强化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利用各种创新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其次,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

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

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张芳党的十八大提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摒弃了人类破坏、征服和主宰自然的传统发展理念和行为,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动力源泉。

生态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支撑。

科技创新是决定生态文明建设进展乃至成败的核心要素。

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科技进步。

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纵观世界历史,美、英、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抓住了历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依靠原始创新引领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步入了世界强国之列。

英国依靠牛顿发现力学定律、法拉第发现电磁学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最早实现了工业化,进而确立了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和科技中心地位。

美国借助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贝尔发明商用电话、肖克莱发明半导体等一系列重大原始创新,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科技事业长足进步,为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大国提供了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3()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就饱含着广大科技工作者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付出的心血、汗水和做出的突出贡献。

近现代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强、产业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经济发展新旧(上接22页)梳理出干部人事工作基本规律及其原因,为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如何强化年轻干部培养、如何改进组织工作提供了重要途径,使干部档案工作更好地^务于组织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支撑层面的战略需求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的一项重要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国家长期发展需要。

草原生
态文明建设所需的科技支撑相对复杂,需要综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生态模拟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智能决策技术等多种科技手段集成应用,解决草原生
态系统管理、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难题。

(一)建立草原生态系统管理监测体系的科技支撑需求
草原生态管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评估和监测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及时识别、评
估和响应生态变化扰动事件。

因此,需要建立一组完善的草原生态系统管理监测体系,通
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整合草原资源分布、遥感监测和草原环境评估成果,实
现对草原数量、质量和时空变化等方面的详细可视化监测与分析,从而为实现草原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支撑方案:基于遥感技术的草原变化监测系统、草原功能评价与敏感性指标体系、全域草原资源指数等的科技支撑。

(二)实现草原生态资源利用的科技支撑需求
草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草原资源的利用涉及到草原农牧业、旅游业、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

因此,如何实现草原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保
持草原生态完整性和生态安全,对科技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大
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对草原资源进行全周期和多角度的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应用,更好地实现草原资源的主权保护和合理利用。

科技支撑方案:面向草原生态资源监测管理的大数据平台、基于智能决策的草原生态
资源调度系统、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GIS系统等。

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是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需要高效的技术手段,搭建完
整的草原生态保护体系。

通过生态模拟技术等手段构建草原生态系统模型,揭示草原生态
系统不同因素的相互关系,为草原保护和恢复提供支撑和指导。

因此,需要开发出适合草
原生态特点的高效、严谨、精准的生态保护技术手段,提高草原生态保护的技术水平。

科技支撑方案:基于生态系统建模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决策支撑系统跨境草原生物多
样性与生态功能评估与修复技术等。

综上所述,草原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综合利用多种先进的科技手段,从草原生态系统管
理监测、草原资源利用及草原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科技创新。

未来,草原生态文明建设需
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科技支撑和生态建设相结合,打造高效、精准、可持续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