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贵州院

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贵州院

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2017年8月23日桂林3一汇报提纲标准介绍3二编制原则3三规范主要内容3四典型组网方案3五小结一、标准介绍1、为落实《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管理指导意见》(系统[2016]32号),根据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管理行动计划的要求,南网总调编制了《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IEC61850工程通用应用模型(试行)》等十项技术标准,于2017年2月17日颁布执行,见“调继[2017]3号”文。

2、本次“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主要介绍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用设计规范(试行)》的技术原则、配置和功能要求。

3、站址选择和总布置,电气一次,土建,给排水,消防,节能和环保等技术原则与GB/T 51071《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GB/T 51072《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DL/T 5510《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及南网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一、标准介绍4、南网总调于2017年8月15日左右发布了“关于征求《智能变电站IEC61850继电保护工程应用模型》等十七项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的函”(调继函[2017]8号),其中含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用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正式稿内容可能会有调整,最终以颁布的正式稿为准。

一、标准介绍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用设计规范(试行)》3一汇报提纲标准介绍3二编制原则3三规范主要内容3四典型组网方案3五小结二、编制原则1、本规范编制原则主要依据《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管理指导意见》(系统[2016]32号)、《南方电网电力二次装备技术导则》(Q/CSG1203005-2015)。

2、本规范内容是在现行标准、规范基础上对南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相关规定,重点针对变电站二次系统智能化部分的设计内容。

与常规站相同的技术要求,不编写详细条文,直接引用现行相关规程的规定。

3、本规范具体内容有选择地吸收现有智能变电站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中相关内容。

35KV数字化箱式变电站

35KV数字化箱式变电站

今日科苑 125摘要:随着节能、环保、和谐的社会发展趋势,对变电站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35KV数字化集成变电站是35KV变电站建设的发展趋势,在技术方面、经济方面、环境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其集成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关键词:35KV;数字化;箱式变电站35KV数字化箱式变电站是集成变电站产品,实现了集成化、数字化、工厂化制造,能够推广应用到所有的35KV变电站建设项目,尤其是对于工期紧迫、土地供应紧张、环境要求高的项目,变电站建设的技术、经济、环境等综合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长期以来,35KV变电站建设采用钢筋混凝土、一半户内一半户外建筑结构,采用全现场施工建设模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加快,电源点深入负荷中心、供电半径的缩小,随着节能、环保、和谐的社会发展趋势,对变电站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现将35KV变电站集成化、工厂化制造,能够满足这些对35KV变电站建设的新要求,所以35KV数字化集成变电站是35KV变电站建设的发展趋势。

35KV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模式,将建设变电站改为采购变电站。

该数字化集成变电站采用单体、全钢、全封闭的箱体结构;采用工厂预制构件、工厂预装配、现场组装的建设模式;采用合适的设备选型和配套的技术措施。

采用国际标准化的IEC61850通信规约。

采用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及相关配套的技术措施。

最终实现35KV变电站的产品集成化、数字化、并能工厂化制造。

该项目不但能够缩短工期、提高质量、提高可靠性、改善服务,又能节约建设费用、减少占地赔偿费用、减少主辅材料消耗,还能保证环境安全、促进环境保护、有益环境和谐,该产品所采用的集成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1、钢框架箱体结构和不同电力设备装配结合的综合设计;2、钢结构箱体的防风防腐、承重强度、外形美观的设计;3、钢结构箱体构件制造工艺、装配工艺;4、防潮、保暖、防尘、防雨、防盗、防火以及通风、散热的措施;5、将PLC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在35KV集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代替大部分保护和综合自动化装置;引入面保护原理作为10KV常规保护的辅助后备保护,进一步提高常规保护的可靠性和选择性;6、在全站实现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和遥视功能,具备无人值守功能;六方面技术性分析,最终实现整个站内的信息网络化,以及开关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全数字化智能变电站。

330~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修订原则及编制要求

330~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修订原则及编制要求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修订原则及编制要求一、总体说明1.本次通用设计修编按照“国网基建部关于委托开展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二次系统设计修订的通知”开展工作。

2.根据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要求,“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采用常规互感器时,站内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保护、测控等各功能二次设各由数字量采用调整为模拟量电缆采样”。

分别制定了330kV、500kV及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的修订原则。

3.本修订原则仅列出与本次采样调整相关的主要变化内容,其他未涉及的部分,如站控层、过程层设备配置,间隔层设备技术要求、组网及网络设备配置、直流及UPS电源、装置集成、组柜及布置优化等,设计应结合现行的标准、规范及文件要求,认真核实并修改。

应重点核实但不限于如下文件:●有关调自…2013‟185号《国调中心关于印发变电站二次系统和设备有关技术研讨会纪要的通知》●办基建…2013‟3号《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关于印发智能变电站110kV保护测控装置集成和110kV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装置集成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4‟108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发布电网运行有关技术标准差异协调统一条款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4‟1131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明确输变电工程“两型三新一化”建设技术要求的通知》●QGDW1161-2014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1175-2013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4.本次330kV、500kV及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的修编将完全替代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通用设计110(66)~750kV变电站智能变电站部分(2011年版)中的相应电压等级内容。

5.本次编制内容包括总论中各电压等级部分(技术方案组合表及技术导则)及方案部分,其中总论中各电压等级部分由相应电压等级牵头设计院负责,其他设计院配合,方案部分由各方案承担设计院完成。

35KV变电站设计说明书

35KV变电站设计说明书

XXX变电站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电气部分第一卷第一册电气总的部分施工图说明书XXXXX电力设计有限公司20XX年XX月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录1 设计依据 (1)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 (1)3 主要设计原则 (2)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10)5、施工图卷册组织 (10)6.其他注意事项 (11)1 设计依据◆XXXX号文件:“关于XX 35KV XX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及其附件。

◆本工程初步设计收口图纸。

◆XX省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

◆有关的设计规程、规范及强制性标准。

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2.2 设计范围:本站设计范围包括电气主接线所涉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布置、设备安装、防雷接地、电气照明、电缆敷设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和自动装置、通信、远动、消防和站内的生产建筑物、辅助建筑物设计。

35kV配电装置设计到出线门型架为止,10kV配电装置设计到10kV高压开关柜出线电缆终端头为止。

3 主要设计原则3.1 电气主接线主变压器:本期2×8MVA,电压等级35±3×2.5%/10.5kV,终期2×8MVA。

35kV进出线:本期4回(110kV XX站、110kV XX站、35kV XX面粉厂、35kV XX水电站), 采用单母线断路器分段接线方式;远期6回,两段母线各加备用出线1回。

10kV出线:本期6回,采用单母线断路器分段接线。

远期12回,两段母线各加备用出线3回。

本站无功补偿采用集中电容补偿方式。

本期补偿容量2×(2×900kVar),终期2×(2×900kVar),本期一次上齐。

接地方式:35kV及10kV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380/220V站用电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3.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3.2.1主变压器主变压器采用XXX变压器有限公司生产的8MVA自冷式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共2台。

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

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

1 绪论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进展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派电能的作用。

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的主要环节,电气主接线的拟定直接关系着全厂(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肯定,是变电站电气部份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继电保护进展现状,电力系统的飞速进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运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进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进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刻里完成了进展的4个历史阶段。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进展和运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进展的趋势。

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进展的趋势为:运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

继电保护的未来进展,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运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进展。

微机保护技术的进展趋势:①高速数据处置芯片的应用②微机保护的网络化③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数据通信一体化④继电保护的智能化。

继电保护装置的大体要求1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属于二次部份,它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固运行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大体要求有四点:即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和靠得住性。

继电保护整定继电保护整定的大体任务就是要对各类继电保护给出整定值,而对电力系统中的全数继电保护来讲,则需要编出一个整定方案。

整定方案通常可按电力系统的电压品级或设备来编制,而且还可按继电保护的功能划分小方案别离进行。

例如: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可分为:相间短路的电压、电流保护,单相接地零序电流保护,短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等。

整定计算一般包括动作值的整定、灵敏度的校验和动作时限的整定三部份。

而且分为:①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

②动作时限的整定。

③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

本文的主要工作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主要做了关于35kV变电站的继电保护, 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严格依照任务书的要求,围绕所要设计的主接线图的靠得住性,灵活性,经济性进行研究,包括:负荷计算、主接线的选择、短路电流计算、主变压器继电保护的配置和线路继电保护的计算与校验的研究等等。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初步设计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初步设计

35kV变电站新建⼯程初步设计35kV变电站新建⼯程初步设计XX玻璃35kV变电站新建⼯程设计说明书XX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资质证书:勘测资质证书:⼆○⼀○年七⽉⽬录1⼯程概况 (1)1.1 设计依据 (1)1.2 接⼊系统及站址概况 (1)2 电⽓⼀次部分 (1)2.1 变电站建设规模 (1)2.2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 (1)2.3 站区平⾯布置 (4)2.4 防雷保护及接地 (4)2.5 站⽤电 (4)2.6 全站照明 (5)2.7 电缆敷设与电缆防⽕ (5)3 电⽓⼆次部分 (5)3.1 综合概述 (5)3.2 保护部分 (6)3.4 当地监控功能 (8)3.5 计量系统 (9)4 交直流系统 (9)4.1 直流系统 (9)4.2 交流系统 (9)5 谐波监测系统 (10)6 110kV变电站出⼝ (10)7 ⼟建部分 (10)7.1 站址⽔⽂⽓象条件 (10)7.2 地震烈度 (10)7.3 变电站建筑及结构 (11)7.4 消防系统 (11)1⼯程概况1.1 设计依据(1)2010年5⽉10⽇XX市XX玻璃有限公司⽂件《XX市XX玻璃有限公司关于建⽴35kV变电站项⽬的申请》。

(2)XX供电发展[2010]46号《关于XX市XX玻璃有限公司新建35kV变电站供电⽅案的批复》。

(3)XX市XX玻璃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

1.2 接⼊系统及站址概况新建XX玻璃35kV变电站位于XX市⾦百家⼯业园区中⼼,杜村村南,距杜村变电站1.7公⾥处,主要供⼚区内⽣活、⽣产⽤电,占地⾯积约5.01 亩。

新建XX玻璃35kV变电站出线占⽤杜村110 kV变电站35kV I母线3332间隔和II母线3443间隔,正常⽅式3332出线作主供电源,3443出线作备⽤电源。

2 电⽓⼀次部分2.1 变电站建设规模根据规划和负荷预测,本变电站建设规模如下:1、主变压器:终期规模为两台,本期⼀次建成;额定容量为:2X12500kVA ;额定电压⽐:35/10.5kV。

35KV变电站设计说明书

35KV变电站设计说明书

XXX变电站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电气部分第一卷第一册电气总的部分施工图说明书XXXXX电力设计有限公司20XX年XX月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录1 设计依据 (1)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 (1)3 主要设计原则 (2)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10)5、施工图卷册组织 (10)6.其他注意事项 (11)1 设计依据◆XXXX号文件:“关于XX 35KV XX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及其附件。

◆本工程初步设计收口图纸。

◆XX省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

◆有关的设计规程、规范及强制性标准。

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2.2 设计范围:本站设计范围包括电气主接线所涉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布置、设备安装、防雷接地、电气照明、电缆敷设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和自动装置、通信、远动、消防和站内的生产建筑物、辅助建筑物设计。

35kV配电装置设计到出线门型架为止,10kV配电装置设计到10kV高压开关柜出线电缆终端头为止。

3 主要设计原则3.1 电气主接线主变压器:本期2×8MVA,电压等级35±3×2.5%/10.5kV,终期2×8MVA。

35kV进出线:本期4回(110kV XX站、110kV XX站、35kV XX面粉厂、35kV XX水电站), 采用单母线断路器分段接线方式;远期6回,两段母线各加备用出线1回。

10kV出线:本期6回,采用单母线断路器分段接线。

远期12回,两段母线各加备用出线3回。

本站无功补偿采用集中电容补偿方式。

本期补偿容量2×(2×900kVar),终期2×(2×900kVar),本期一次上齐。

接地方式:35kV及10kV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380/220V站用电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3.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3.2.1主变压器主变压器采用XXX变压器有限公司生产的8MVA自冷式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共2台。

35kv移动变电站设计

35kv移动变电站设计

35kV/10kV移动式智能变电站一、背景概述智能变电站就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互动的变电站。

二、系统介绍1、系统组成及基本结构移动式智能变电站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次智能设备及在线监测(智能变压器、智能高压断路器、智能隔离开关、避雷器等);⏹移动式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电子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故障录波器等);⏹电能质量管理单元⏹储能系统⏹分布式能源控制监控终端⏹智能辅助设施及管理单元⏹与分布式电源的接口。

2、结构模块功能介绍按智能电网设备配置和标准要求,按结构主要分为过程(设备)层、间隔层、站控层,按功能主要分为电力设备监测、继电保护及接口模块、智能辅助系统模块、高级功能模块。

各结构模块组成、内容和主要功能介绍如下:(1)过程(设备)层包含:变压器及在线监测系统;断路器及在线监测系统;隔离/接地开关及在线监测系统、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在线检测系统、避雷器及在线监测系统,(2)间隔层包含:电量计量系统,电能质量管理系统,故障录波管理系统,储能设备及管理系统,”3G”接口设备及终端管理系统,继电保护系统,测控装置。

(3)站控层设备主要包括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远动通信装置、网络通信记录分析系统。

(4)智能辅助设备及管理系统:温度监测与报警和防潮、通风系统、消防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火封堵、站用电源系统、安防系统、视频监控、照明系统。

高端设备及管理系统:室内外环境监测系统、视频与电力设备联动系统、自愈及黑启动系统、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等。

3.主要引用规范和标准如下:Q_GDW Z410-20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DL/T 860 《变电站通讯网络与系统》GB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2 / 25GB/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GB/T 17626.2/3/4/5/6/8/9/10/11/12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GB/T 2423.1/2/3/22 低温、高温、恒定湿热、温度变化试验GB/T 11287 振动试验GB/T 14573 冲击试验GB/T4208 外壳防护性能试验GB/T 7261 绝缘电阻试验GB/T 7261 介质强度试验GB/T 7261 冲击电压试验GB/T 13729、GB/T 14285、DL/T 478、DL/T 769GB/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Z414-2010《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Q/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09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534-2010《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534-2010《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3 / 25Q/GDW 534-2010《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50062-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设计规范三、全智能移动电站系统说明变压器监测单元主要有套管绝缘在线监测、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变压器油中微水在线监测、铁芯接地在线监测。

35kV变电站及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35kV变电站及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35kV变电站及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摘要:对35kV变电站以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管控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本文对变量站概念以及结构组成进行分析评估,对当前低压配电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达成进行探讨,对现阶段35kV变电站以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管理方式如主线选用、变压器选用以及二次保护措施、低压配电设计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整个体系运作的合理性、完整性。

关键词:35kV变电站;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引言:在对35kV变电站以及低压配电系统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工程师以及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展顶层设计,明确各项设计管理指标、管理要求,分析变电站内部的结构组成部分,对当前常见的设计管理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确保低压配电系统的运作以及相关变电站的运行具备科学性、高效性。

一、变电站概念以及结构组成变电站涉及开关、变压器等相关结构组成部分,通过完善的装备管理体系,实现对电路切断或接通处理,并且变电站结合变压器的使用还能够有效调整电压,满足特殊电力负荷的供给需求,变电站作为当前基础电力设施之一能够将电厂所发出的电能进行远距离输送,其具备较强的电能输送能力,为了减少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的线损,变电站通常会将电压进一步升高,提高电力输送效率,减少能量损失,之后再结合布置在用户端的降压器,将电压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用户端的电力使用需求。

一般情况下,变电站包含多个结构组成部分如电气装备、土建基础设施,同时部分变电站所设置的电源系统、通信系统还具备较强的协同运作功效,并且为了保证变电站运行安全,在变电站系统中也涉及防雷接地系统以及巡检系统,通过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种类进行分析评估可以看出,相关设备大体可分为一次电气装备以及二次电器装备,对于前者而言主要是实现对电能的传输传递,并且分配相应的电能资源,而后者主要是对电气设备实施保护管控,结合高质量、高效率的测量监督,确保设备能够正常稳定地运作,在变电站内部所搭建的土建基础中又设计控制室、设备架构、站区通道、电缆设施等,而整个电源体系中则包含直流、交流以及逆变电源管控系统。

智能变电站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变电站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智能变电站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智能变电站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 本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 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 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 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细说明。

目次智能变电站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 (537)1总则 (539)1.1引言 (539)1.2供方职责 (539)2技术规范要求 (539)2.1使用环境条件 (539)2.2保护装置额定参数 (540)2.3装置功率消耗 (540)2.4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总的技术要求 (540)2.5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装置技术要求 (542)2.6柜结构的技术要求 (543)3试验 (543)3.1工厂试验 (543)3.2系统联调试验 (543)3.3现场试验 (543)4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543)4.1技术文件 (543)4.2设计联络会议 (544)4.3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544)4.4质量保证 (545)4.5项目管理 (545)4.6现场服务 (545)4.7售后服务 (545)4.8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545)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专用技术规范(范本)1总则1.1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35kV变电站典型方案设计技术原则(优选.)

35kV变电站典型方案设计技术原则(优选.)

35kV变电站典型方案设计编制原则1 总则1.1 本原则基于以下基本原则1.1.2变电站全部按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设备选型原则是高可靠性、高技术含量、少维护或免维护、无油化、小型化。

根据电网现状及规划,变电站主接线力求简单、可靠。

1.1.2主接线及设备选型应满足遥控实现运行方式改变和电能质量调整的需要,减少运行人员的现场操作。

1.1.3在主接线、设备选型及平面布置上,应考虑电网现状及规划,城市中心区、城区及城郊等不同地域的负荷密度和性质,变电站在电网中的重要性及投资效益等因素,通过经济技术分析,选取优化方案。

1.1.4 变电站主变压器一般为2或3台,在负荷密度较大且重要的地区,宜采用3台,并应满足当一台停运(故障)时,其余主变容量应不小于60%的全部负荷。

1.1.5 短路电流的确定,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确定,不考虑切换过程中并列运行方式。

变电站在允许电压波动范围内,主变压器低压侧最大短路电流应控制在:10kV不大于16kA,否则应采取降低短路电流的措施。

1.1.6变电站宜采用电气闭锁或机械闭锁,实现完善的五防闭锁功能。

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微机五防闭锁。

1.1.7 变电站应设置防火、防盗设施。

1.1.8变电站应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弱化室内装饰,外装饰应与当地环境相协调。

2 主接线2.1当35kV进线两回,且两台主变时,宜采用内桥接线。

35kV线路有转供负荷,且进线三回及以上时,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当3台主变压器时,宜采用扩大内桥接线或线变组接线方式。

2.2 当主变压器为两台时,10kV侧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当主变压器为三台时,10kV宜采用单母线四分段接线方式。

3 设备选型3.1 主变压器3.1.1主变压器应采用低损耗、低噪音产品。

低损耗指标参照10型标准;低噪音指标:控制在60dB 以下。

3.1.2 市区变压器宜选用自冷有载调压型,郊区宜选用风冷型。

3.1.3 变压器与GIS不宜采用油气联接方式。

35kv车载移动式变电站设计与研究

35kv车载移动式变电站设计与研究

35kv车载移动式变电站设计与研究发布时间:2022-08-30T07:17:34.680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4月8期作者:于宏芳丁平双陈磊[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便利性也非常重视,于宏芳丁平双陈磊大港油田电力公司天津 30028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便利性也非常重视,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已步入大众视线。

本文介绍了35kV 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方案,阐述了主要设备的选择方法和设计过程中的优化措施,希望35kv车载移动式变电站能更好地解决人们户外用电问题,为急需用电地区提供安全优质的电能。

关键词:35kv车载移动式变电站;设计;研究1.发展背景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性,解决了人们户外临时用电问题,还能解决工业设备抢修、灾区临时供电、电网夜间供电以及意外事故突发情况下的供电问题。

35kV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由于具有施工方便、移动便捷、电压稳定、性能良好等优势,备受社会广泛关注。

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作为一种快速灵活的变电站运行模式,并开始推广和普及,在市场上热度越来越高。

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主要由车体,抗震且高可靠性的高压变压器、分压开关设备、电缆和二次设备组合而成,通过将各种设备整合至一个车体,充分发挥出便利移动供电的优势。

35kv车载移动式变电站设计旨在研究出一种整体结构合理、综合性价比高、供电安全、投入产出合理的便利式变电站,可以满足特殊情况下的供电需要,能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车载式移动变电站投入使用后,将有效破解大修改造负荷转移难题。

车载移动式变电站承担了众多用户负荷,通过负荷转移满足用户用电需求。

变电站设备运行时间过长,存在许多风险,因此需要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安全指标。

优化设计方案可以保证供电质量,更加方便用户用电,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35kV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两车方案的具体设计和关键设备选型,并且对其接线连接、防雷措施及整体布局进行概述,提出了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

03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介绍

03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介绍

三、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三、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1.本规范引用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 / GDW 383 — 2009)的 有关规定。 2.本规范应用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860)的有关规定, 考虑DL/T860和IEC61850的关系,以及IEC61850正在修订的情况,本规范 将IEC61850也应用了IEC61850的有关规定。 3.智能变电站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 行业标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和企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五、规范主要内容介绍
3 术语和定义 列出了智能变电站所涉及的主要专业术语及其解释。为了使术语的解释 尽量标准化、规范化,所列术语的解释尽量引自已有标准、规程或词典;对 于新的术语,尽量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方式定义。
五、规范主要内容介绍
4 总则 1、本规范主要内容是智能变电站中智能设备的配置原则和二次系统的设 计原则。是在原有变电站设计规程规范的基础上针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进行 的补充,与现行标准、规范不一致之处以本规范为准。 2、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应满足智能电网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 要求,应贯彻智能电网建设的战略目标,体现智能变电站的特征和相对于常 规变电站的优越性。
五、规范主要内容介绍
6 二次部分 6.2 其他二次系统 5)工程实施中应关注的重点方面: ——IEC 61588在过程层时间同步中对交换机、装置的硬件处理能力有较 高的要求,从目前全国范围来看,此技术尚处于试点阶段,对差动保护采样 值同步的风险较大,试点站应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其应用范围。 ——由于装置的功能整合及信息的共享传输带来的信息的安全分区问题值 得关注。
五、规范主要内容介绍
6 二次部分 6.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1)系统构成:在逻辑功能上宜由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三层设备 组成,并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连接。 2)网络结构: ——站控层网络:双星型或单环形。 ——过程层GOOSE网络:可采用点对点方式或网络方式,应满足 Q/GDW-2009对保护装置跳闸要求。 ——过程层采样值网络:可采用点对点方式或网络方式,应满足Q/GDW2009对保护装置二次部分 6.3 二次设备组柜 1)站控层设备:宜按照本规程的原则进行组柜,满足无人值班相关要 求。 2)间隔层设备:当采用集中布置方式时,宜按照本规程的原则进行组 屏,条件具备时可适当进行优化布置以减少屏位;当采用户内配电装置时, 保护、测控、智能单元、合并单元宜布置在配电装置现场。低电压等级采用 户内开关柜时,保护测控等装置宜下放至开关柜内布置。 3)过程层设备:智能单元宜安装配电装置现场以减少智能单元与一次 设备之间的电缆连接,应满足现场运行的苛刻环境要求,需DL/T860.3和 IEC61850-3标准。

2022版 35~750kV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2022版 35~750kV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35~750kV 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方案1方案说明1.1方案内容本方案用于指导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涵盖总体设计原则及配置方案,包括系统架构、系统功能、设备配置、联闭锁逻辑及通信接口、电源要求等内容。

1.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 35kV-750kV 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1.3名词解释辅助设备变电站内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安全防卫、火灾消防、动环系统、智能锁控、声纹装置、视频监控、机器人等为变电站监控提供辅助支撑的设备,总称为辅助设备。

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以下简称辅控系统)是对变电站内辅助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系统,包括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火灾消防子系统、安全防卫子系统、动环子系统、智能锁控子系统及智能巡视子系统等。

2总体要求2.1变电站辅控系统设计宜遵循一体设计、数字传输、标准接口、远方控制及智能联动等原则,采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的软件和硬件。

2.2变电站辅控系统宜采用开放式系统架构,遵循设备集成、功能优化整合的原则,系统功能和设备配置应满足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要求。

2.3变电站辅控系统在规模内扩建时,各功能和运行状态不应受扩建影响。

站控层设备应按终期规模配置,前端传感设备及汇聚处理设备按本期建设规模配置。

3系统架构3.1辅控系统由综合应用服务器、智能巡视主机,各子系统监测终端及传感器、通信设备等组成。

采用分层、分布式网络架构,组建单网,划分为安全Ⅱ区和安全Ⅳ区,总体架构示意图见附图 1。

3.2站控层设备主要包括综合应用主机,智能巡视主机,II 区、IV 区网关机等设备,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状态监视、设备控制、智能应用及综合展示等功能。

站控层统一采用 DL/T 860 通信报文,信息采集及联动信息流见附图 2。

3.3辅控系统包含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火灾消防子系统、安全防卫子系统、动环子系统、智能锁控子系统、智能巡视子系统等,实现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火灾报警、安全警卫、动力环境监视及控制、智能锁控、图像监视信息的分类存储、智能联动及综合展示等功能。

浅析35kV变电站无人值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研究

浅析35kV变电站无人值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研究

浅析35kV变电站无人值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研究尹琪彬【摘要】The 35 kV substation is the important node of the whole county electricity grid, which bears the tasks of the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monitoring control etc.. Since the 35 kV substations are relatively fragmented, poor real-time management and lack of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electricity grid is seriously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Based on the unattended 35 kV substation, the 35 kV unattended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for the county level electricity power grid is designed and researched. The background operation system and th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are mainly studied. It overcom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traditional four-remote control system. It is hoped to provide help and reference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attended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s in future.%35kV变电站是整个县级电网中的重要节点,其承担着县级电网中电能输送、监测、控制等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第一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能源的稳定性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提升,经济的安全与发展受到各个地区的关注。

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全球环境发生的明显改变,能源越来越短缺,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上面的因素都是制约电力行业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因此电力工业被赋予的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为了更好的履行职责,发展智能电网是当前电力工业发展趋势,也是必然选择。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持高速发展,社会用电总量持续增加,在冬季和夏季的高峰期时间段,有的地点不得不采取拉闸限电的方式进行电力调节。

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电力建设必须要先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如果电力发展滞后,就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次,我国各种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但是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因此建设特高压进行输电建设是必然途径,通过特高压输电网络,能够缓解各个地区的负荷不平衡,尽管上述的输电方式较为先进,但是面临了很多工程难题以及技术难关,从而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此外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使用,使电网的复杂度进一步提升,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的更高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在开展智能电网的发展和研究,向智能化方向转变,而智能变电站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环节的设计合理与否,对整个电网产生重要影响,加快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步伐,能够快速的实现我国电网的跨越式发展,有效的实现互动、经济、高效、清洁的现代化电网,为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1.2 国外智能电网发展概述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主要有6个环节,分别为1、发电,2、线路,3、变电,4、配电,5、用电,5、调度,建设智能变电站是其中的一个目标。

美国最先进行智能电网的建设,最早是进行电力基础设置战略防护提出的这个智能电网概念,在2003年,美国的相关研究机构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智能电网的框架结构,后续又成了相关的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设计智能电网。

在2008年终,美国的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得城市,率先成为了美国的一个智能电网城市,此后,很多的电气巨头都与美国共同开发智能电网,此后美国政府公布想相关的投资计划,社会各界开始对智能电网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在欧洲,他们的电网运行形式与美国不同,对智能电网的研究主要针对分布式能源方面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向,通过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目前,日本东京的一个电力公司电网被世界上认为是最接近智能电网运行的网络,值得其他国家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研究。

此外,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具、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等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是社会各方面的不断推进,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智能电网,从而满足社会各界对能源的需求,才能够满足对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互动化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我国虽然对智能电网的研究步伐稍晚,但是我国对相关的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前我们很多领域以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特高压建设和输电等诸多领域,在配电领域智能化的应用研究也在稳步推进。

此外中国很多的电气研究院,如中国电气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担了国家制定的973计划,从而提高大型互联网的运行可靠性,为发展智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调度和有效的调控提高保障,此外通过上面的研发还能够为智能电网的运行控制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

智能电网发展的核心组成环节就是智能变电站,因此深入的开发研究智能变电站,解决各项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从而保障整个智能电网的研究,为我国智能电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章智能变电站介绍2.1 智能变电站的构成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

2.1.1 智能变电站的特征及功能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作为屯力网络的节点,同常规变电站一样连接线路、输送电能,担负着变换电压等级、汇集电流、分配电能、控制电能流向、调整电压等功能。

与此同时,智能变电站能够完成比常规变电站围更宽、层次更深、结构更复杂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变电站、站与调度、站与站之间、站与大用户和分布式能源的互动能力更强,信息的交换和融合更方便快捷,控制手段更灵活可靠。

智能变电站具有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和高级应用互动化等主要功能:(1)实现信息数字化。

全站信息数字化指实现一次、二次设备的灵活控制,且具备双向通信功能,能够通过信息网进行管理,满足全站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完全数字化。

(2)实现通信平台网络化。

变电站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利用冗余技术提高系统可靠性;互感器的采样数据可通过过程层网络同时发送至测控、保护、故障录波及相角测量等装置,进而实现了数据共享;利用光缆代替电缆可大大减少变电站二次回路的连接线数量,从而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实现信息共享标准化。

信息共享标准化指形成基于同一断面的唯一性、一致性基础信息,统一标准化信息模型,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建模来实现变电站外的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

(4)实现高级应用互动化。

高级应用互动化指实现各种变电站/外高级应用系统相关对象的互动,全面满足智能电网运行、控制要求。

2.1.2 智能变电站特点智能变电站釆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强调优化系统结构与功能,其根本是服务于应用,从业务需求出发,把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管理问题统筹考虑,实现对三态数据(稳态数据、暂态数据、动态数据)的统一采集和处理,从而提高智能电网对全景信息的感知能力,提高高级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自动化、互动化的目标。

为更好地实现与支持表1-3中所述智能变电站功能,智能变电站在结构上更加侧重于物理集成与逻辑集成。

一方面在系统的层面,物理集成真正体现了面向对象、功能自治的思想,有利于提高间隔功能的可靠性,降低运行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电力系统本质是一个互联的系统,仅依靠单间隔、局部信息是难以在系统层面优化保护与控制功能的。

为此,智能变电站同时强调逻辑集成,以构成面向系统的应用,实现就地、区域和全局功能的协调,支持具有在线决策、协同互动特征的各种高级应用。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结构差异如图1-1所示。

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通过设备或系统的物理集成,为逻辑功能集成提供了载体,进而能够更好地支持高级应用的实现。

2.2 智能变电站设计的关键因素智能变电站与其他设计的变电站存在一定的相似地方,因此在智能变电站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常规变电站的设计方案,特别是一次设备的选择方面,选型和配置是极其重要的。

在智能变电站中,电子式互感器、交换机、智能终端、状态监测系统等等都会对变电站电能传输方式以及其他表现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应当设计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相关功能,是变电站的二次系统的各项功能能够更好的融合到一起,相互渗透,从而能够更好的把握设计的关键点设计部分。

智能变电站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结构紧凑,2、功能集成,3、信息数字,4、状态可视。

正是由于智能变电站的上面几个要求,从而使得该类型的变电站易维护、升级、改造、和扩展。

从而能够实现智能电网集约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更多更高级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完成设备的在线监测和维修、事故异常进行分析判断、一体化五防、对整体的程序进行控制以及对系统进行整体联锁。

上面的相关方案能够充分体现了智能变电站数字化设计的理念和方式,因此设计时只需根据相关的国家要求设计即可,从而满足三道防线要求和三级安全的标准,但是为了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仍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1) 一次设备智能化。

当前一次设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出现了智能开关器件、电子式互感器器件、合并单元等机电一体化相关设备,上面的相关因素给变电站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平台。

(2) 二次设备网络化。

二次设备主要针对光电式互感器进行应用发展,也是一次设备和其他通讯设备的需要。

主要分为三个结构部分:1、间隔层,2、站控层,3、过程层。

通过互联互操作的步骤,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终端,当前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保障稳定和可靠性,从而靠网络能够真实实现资源的共享业务。

(3) 运行管理系统自动化。

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一般包括全自动运行、运行数据的自动记录,当设备发生故障之后,能够及时的提供故障检测报告,从而有效分析故障原因,从而提供解决方案。

(4) IEC61850标准规约的应用。

上述标准主要针对一次、二次设备信息为智能研究对象,然后通过高速以太网为基础。

从而实现智能信息的建设,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建设,不仅规了相关继电保护设备的通讯接口,还能够很好的解决不同接口之间数据交换的困难。

2.3 IEC61850 标准及其特点智能变电站建立在IEC61850 标准之上,主要的技术特点是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

IEC61850 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57 工作组制定的《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是基于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的国际标准。

IEC61850 规了数据的命名、数据定义、设备行为、设备的自描述特征和通用配置语言,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不同智能电气设备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IEC61850 不仅规了以往变电站二次设备——如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的模型和通信接口,而且还定义了一次设备如电子式 CT、PT、智能化开关等一次设备的模型和通信接口。

实际生产中,综合自动化站通信规约各厂家不同,再加上解析规约时,又各有理解,导致站各厂家通信困难,联调经常需要较长时间,且每次增加间隔时,新上设备需与前期厂家联调,受制于原厂家,不仅不利于规模招标,而且使二次装置通用性差。

与以往规约不同,IEC61850 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通信规约,而且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标准,指导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发、制造、工程、维护等各个环节。

它不仅仅可以满足不断前进的通信技术的发展革新与复杂多变的变电站自动化应用功能,可以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更重要的方面,它满足了变电站应用功能的分布式实现和组合应用,真正意义上支持了变电站自动化相关设备的互操作,建立了完整的支持体系,对该体系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不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通信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