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PPT
第5课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通过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时代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四)课堂练习
1.设计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各种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强调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借鉴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学以致用。
3.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内容的疑问和思考,促进师生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分析其历史背景、运行机制以及在当时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据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客观评价历史制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共22张ppt)
(4)评价 消极:不能选拔真正人才,注重家世,形成门阀士族政治,导致阶层固化。
一、选良才: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6.隋唐至清:科举制(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1)背景:阶级关系变化---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
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
士族势大,不利于中央集权;打击门阀士族势力,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资格,
常举 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 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推荐品评 家世门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科考试
公
学识才能
正 化
探究:若生活在唐代,你会支持科举制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寒门,支持科举制,理由为: ①有机会改变社会阶层;②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打破对政权的垄断;
③代表一种极大的社会荣誉,光宗耀祖。
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壹
选良才: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贰
明功过: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叁
察政情: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 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一、选良才: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 标准:血缘
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 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思考:简述北宋初年科举制与唐朝相比,有什么变化?
录取:选拔贫寒士子;考试:放宽资格限制
(2)发展历程
元朝 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恢复科举制,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课件(43张)
2.考核 (1)隋唐: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吏部。 ①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年终要到__中__央____汇 报工作。
②唐朝:考核官员, 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根据考 核结果确定官员的__黜__陟____。
(2)宋代:宋朝考核称为“___磨__勘___”,由审官院考核京官, 考 课院考核地方官。
3.监察: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 (1)明朝: 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 按各省。六__科__给__事__中__则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兼有纠 劾百官之权。御史和给事中秩轻权重。 (2)清朝:将六科并入__都__察__院__,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 法,但都察院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选拔 (1)西周至春秋:实行官位世袭的_世__官__制___,贵族世代垄断高 官。
(2)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鼓励荐举 有才能的人为官, 或依据_军__功_____大小授予官职。但官员选拔缺少 制度化的途径。
(3)汉朝: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标志着_察__举__制___ 的形成。察举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 人才。
[微点拨] 在皇权专制制度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为 加强皇权和专制的工具,实际效能有限。监察官本身贪赃枉法者不乏 点] 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善的选官制度?
提示:科举制采用公开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其实质是公开、平 等、竞争、择优。科举制打破了人们以前依靠门阀才能当官的特殊方 式,打破了世族对官场的垄断。
3.监察 (1)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 将全国分为十道__监__察__区__,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 (2)宋朝:御史台承唐制,地方则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宋朝监察 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以往只负责言谏的谏官与御史台官员一 样拥有了监察的权力。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理解其发展演变趋势。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官员考核制度的内容,认识其重大作用。 3.知道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监察制度的内容,理解其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更迭过程及其阶段特征。 难点: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选拔做官 考察用人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理解其发展演变趋势。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官员考核制度的内容,认识其重大作用。 3.知道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监察制度的内容,理解其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更迭过程及其阶段特征。 难点: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举制
隋唐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唐玄宗
武则天
始建进士科, 增加考试科目,以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扩大了科举取士的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 科举制度正式 进士和明经两科最 提高了科举考试的 人数,首创了武举
的方式选拔官员 形成
为主要。
地位。
和殿试。
宋朝
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取士不问家世) 锁院、糊名、誊录等制度的实行,使得科举考试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的竞争原则。
御史台
殿内内
中察八
司
院
道 肃
政
廉
访
司
行御史台
肃察 政院 廉 访 司
中央 地方
御史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共25张ppt)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知道中央集权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一、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 世族,不在选举也。——俞正燮《癸已类稿》 材料二: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 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背景: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 ,豪强大族控制地方 选人权。地方舆论被世族垄断;察举制弊端暴露,选举 不实;人员流动大,失去社会基础
过程:220年魏王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行九品 中正制。
内容:设置中正(本籍在中央人高官的人担任)、品评 人物(评定士人资品,写出评语“状”)、按品授官 (吏部授官)。
3.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 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五蠹》
云梦睡虎地秦简
“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 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 育;“法吏”也担负起宣讲法律、 执行君王旨意的使命。
实质: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 想,文化上的专断、专制。
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三国时期,曹操提出 “唯才是举”的方针,后 魏文帝实行“九品中正 制”, 实行初期,品第人 物能以才德为主要依据。 西晋以后,“九品中正制” 逐渐被势力庞大的门阀世 族控制, 东晋时期,形成 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士族”的现象。
——薛林军、马晓霞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的变革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 官至宰相。“不为进士出身,终不为美”。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官员选拔 1、隋唐时期——科举制
2、两宋时期——科举制 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 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二)官员管理 1、考核
(1)隋唐 ①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 ②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 到州县巡行考察。 ③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变化原因: ①世官制自身的局限性(血缘固化); ②世官制受到冲击:春秋战国诸侯争霸需要尚贤择能。
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1.秦朝: 重法吏
思考1: 秦朝采用了怎样的官员选拔制度?目的何在?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
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李斯
概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指百姓和普通官吏都要向“法官、法吏”学 习律令而为官,后者负责宣讲法律和君主的旨意。 目的:统制舆论,钳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为官或提拔任用。 内容:察举分常科和特科。
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 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评价: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3.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2)特点: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
2.汉朝:察举制
(1)产生: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公元前134年) (2)概念: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 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 官职。(先考察后举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2单元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边角要语 读一读 ①教材P32“历史纵横”中,按照士人的地域分布决定录取人数比例,是根据 各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状况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巩固明朝政权、 加强君主专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教材P34“问题探究”的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对官员选拔的要求既重才又 重德,但是德是第一位的,被放在才的前面。
易混易错 辨一辨
①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仍是选官的主要途径,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成 为应对科举考试的重要方式。( √ ) ②古代“考满”有固定的时间,考察任期已满的官员;“考察”不定期进行,纠察 贪墨败度的官员。( √ ) ③清朝都察院的主要职能是帮助皇帝监察百官。( √ )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1.选官制度 (1)汉朝之前
军功
(2)汉朝时期:察举制
时间 汉武帝时期 内容 先考察而后推举,分常科和 特科
人为因素对选才有极大影响
评价 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背景 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 豪强大族 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内容 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将州、 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易混易错 辨一辨 ①“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段话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 ) 提示 材料说明的是汉朝察举制的弊端,不是八股取士的危害。 ②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 ) ③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皇 帝巡行郡国,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 √ )
元朝 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在1313年恢复了科举制,但仍然时断时续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 殿试 三级。参加考试的主要是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 上计 ”。 一由、地垂 方直举管荐理演,变组为织中独央立考试,以选轻拔制重
上按任规后 定百,日御必史须有弹“闻人风,弹否人则”之就权要,罢每黜月为必外须官向或上受奏罚事俸一处次分,,称名“月为课“辱”;台钱”。
⑴官员的考核归尚书省吏部。 创汉立武太 帝学派“出三的舍刺法史”,,并论创职立级武只学有、六律百学石、,医却学可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
浮加躁强集、权才,力削不弱及地者方降职使用
D.
⑵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 74、清宋朝:也将制六定科了并严入格都 的察标院准。考核官员。
后不期能成 从为根地本方上割约据束势皇力帝,的威无胁上中权央力,;导致国家分裂。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
考核内容:贪 、酷者削职为民, 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疲软 、不谨者免职; 由地方举荐演变为中央考试选拔 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一甲: 状元
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考核内容:贪 、酷者削职为民, 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疲软 、不谨者免职;
殿试 进士 依据之前所学和教材内容,请归纳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是如何考核官员的,并完成以下表格。
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 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
榜眼 探花
皇帝主持会试后举行 二甲、三甲 元: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
从门第门生到家世、才能并重。 “ 当是时, 东厂番役横行, 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谬,甚至剥皮,刮舌,所杀不可胜数, 道路以目。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谷入出、社会安定等状况, 郡国汇总,制成计簿,
上报郡国
上报中央
县、侯国
郡
中央
以考核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升降
2.魏晋南北朝: 流于形式
(三)官员的监察 秦汉
合作探究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秦汉监察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②刺史制度(汉武帝)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 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刺史由丞 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但出刺时代表朝廷,故 “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 对地方的控制。
科举制实行自由报名,分科考试,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程序严密,体现 了公开、公平、客观的原则。官员选拔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官员的选拔 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合作探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分析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
---《后汉书·百官志注》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 对策三道。……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积极:注重品行才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阎人步才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 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入选的。
②标准 家世、道德、才能 → 只看家世
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 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 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喻大华《帝制往事》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4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环节3.主题升华
1、24页:结合课文,分析其中对官员“德””才 “的要求有何特点。
2、25页: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考核问题的看法。
几点启示: 1、考核必须与奖惩紧密联系; 2、考核必须防止有名无实,走过场; 3、考核必须实行有力的监督; 4、考核必须从效果出发,要有明确而不繁琐、切实而
又可行的标准。
探究5.解答:①垂直管理,组织独立,以轻制重 ②选拔严格,文化素养要求高 ③重奖重罚,有完善的法律制度 ④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 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
探究6.解答:积极作用:作为一种常设机构,在整顿吏治,打击 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 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局限性: 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 和低效现象;
秦汉
唐
宋
明清
皇帝
中央
地方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秦汉
唐
宋
明清
皇帝 中央
地方
谏议大夫, 谏议大夫等, 隶属于丞相 隶属于门下省 御史台,长 御史台,长官 官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
(州)刺史 (道)观察使
御史台, 谏议大夫 (台谏合 一)
厂卫特务、
都察院、
六科给事 中
通判
按察使司
环节2.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善的选官制度?(第1小组) 探究问题2、科举制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第2小组) 探究问题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规律?(第3小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4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环节1.基础落实
目标任务1.阅读本课内容后,请归纳西周至清朝关于官员选拔制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变革进程。
史料实证:通过材料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革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历史解释: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演变的趋势及特点。
家国情怀:树立对民族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自信。
知识导航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时期制度内容及影响西周至春秋世官制官位世袭、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春秋战国时期荐举、功劳制按照才能和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西汉察举制内容: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察举分常科和特科。
影响: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影响: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隋朝至明清科举制内容:①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
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
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②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影响: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制度时期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秦汉主要是上计制,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考核的结果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时设置刺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史。
隋唐①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
②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
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
魏晋南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魏晋南北朝 ①思考:魏王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东__汉__末__年__政__治__和__社__会__秩__序__大__乱__,__豪__强__大__族__控__制__了__地__方__选__人__权__。 ②实施:220年,魏王曹丕推行_九__品__中__正__制__。 ③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 担任;中正根据__家__世_、道德和才能将州、郡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 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④影响: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 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官员考核 (1)秦汉:上计制 ①思考:上计制的内容有哪些? 提示:每___年__岁__末__,__各__县__、__侯__国__将__一__年__来__的__户__口__垦__田__、__钱__谷__入__出__、__盗__ _贼__多__少__等__情__况__汇__集__到__郡__国__,__再__由__郡__国__汇__总__,__制__成__计__簿__,__上__报__中__央__,__ _称__为__“__上__计__”__。__御__史__参__与__审__核__计__簿__,__防__止__造__假__。 ②意义: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2)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考核法规大都流于 形式。
任务一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选拔 (1)汉朝之前
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是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 西周至春秋
代垄断高官
春秋战国 时期
秦统一后
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举荐 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军__功__大小授予官职 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历史概念 判一判
陈述 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取士权归中央,允许自由 报考并主要以成绩定取舍 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
判断 科举制 台谏合一
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的选拔——科举制
(1)元朝:1314年恢复 科举制 ,但时断时续。
(2)明清
①形式: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 殿试 三级。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辟举制规定长官举荐百石以上小吏,要向中央汇 报;而东汉后,地方各级行政长官都可直接辟用下属,无需报请中央批准,因 此公府辟举之风更盛。这一变化会加大地方权力,说明东汉中央集权削 弱,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选官制度,与监察体系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 的是地方选官用人权力增强,未体现社会阶层流动,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汉 代辟举制的变化,无法说明选官制度成熟,排除D项。
1.官员选拔 (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是
官位世袭
的制度,贵族世代垄
断高官。
(2)军功爵制:春秋战国时期,荐举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
军功大小
授予官职。
(3)秦朝: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
(4)察举制
汉代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
①形成:汉武帝时期。
②含义:先考察而后推举,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 1.(2022·重庆高二期末)辟除,亦称辟举、辟召,是中央和地方长官可自行任 用属员的一种任官制度。西汉规定,长官辟举百石以上小吏,要报中央,东 汉后,地方各级行政长官都可直接辟用下属,无需报请中央批准,因此公府 辟举之风更盛。这一变化说明( ) A.监察体系完善 B.社会阶层流动 C.中央集权削弱 D.选官制度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壹 官员的选拔制度 贰 官员的管理体制
官员的选拔制度
请迅速浏览教材,指出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
时期 西周 春秋战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选官制度 世官制 举荐与功劳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壹 官员的选拔制度 贰 官员的管理体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请思考:“徳” 的内涵是什么?
儒家的道德伦理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察举制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 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 如黾。
时期
秦汉
隋唐 两宋 明清
考核方式
上计 吏部考核
磨勘 考满和考察
监察机构 秦在中央设御史大夫
汉在地方设刺史 御史台
御史台,且台谏合一 都察院与六科
考核内容有针对性; 考核与监察相结合; 考核与奖惩相配套; 考核监察渐归中央。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考核制度
监察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治国之本在治吏,吏治则国治。
德才兼备 勤政廉洁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察举制
儒生参政与“为政以德”政治理念的实际运用,贤良、孝廉设科明目 上体现的“进贤”意图,以及举荐形式上的“贡士”色彩,使察举制度从 根本上有别于先前的官员举荐方法,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为政以德、教民以 德,以及恪守德义的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徳立化”的思想,体现了一种在 选官上“以德取人”的原则。
“世及以为礼” “公门有公,卿门 有卿,贱有常辱,贵有 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 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以血缘亲疏为依据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世官制
选贤举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九品中正制
选官标准 家世、道德与才能
制度评价 利于选拔人才; 用人权归中央; 形成累世公卿。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九品中正制
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 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 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 节。
——《阎步克自选集》
南北朝时选官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变化:重用庶族;注重考试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科举制
时期 隋朝 唐朝 宋朝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科举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晋·葛洪《抱朴子》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治国之本在治吏,吏治则国治。 ——大唐名相张九龄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2020/12/19
吏治——用什么人 治吏——怎么用人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 拔、考核与监察
察举制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 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 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 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选拔方式—— 自下而上 主要标准—— 道德品格 选拔程序—— 先举荐后策问再命官 最终确立—— 汉武帝时期
明清 清末
阶段 确立 完善 发展
加强 废除
概况 隋文帝分科举人;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形成)。 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和进士为主; 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 考试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科目减少,进士科为主; 考试实行糊名、誊录、锁院等。 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八股取士; 南北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科举制
诗词背后,你读出了什么?据此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
朝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自书愿高报(考宋;·公汪洙平《竞神争童,诗择》优)录取;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尚书文。的(学《风增广;贤文》)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推金动屋。文娶化妻繁莫荣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
标准 血缘亲疏 才能和军功
品行 门第 才学
1.循旧与创新并举 2.道德与才能并重 3.权力逐渐归中央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方式 世袭 举荐、授官 举荐 评定授官 考试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时期 西周 春秋战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制度 世官制 举荐与功劳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 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 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 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
——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官员考核问题的看法。 加强官员管理;维护中央权威;廉洁官僚队伍;促进人事流动; 产生激励与警戒功效。
宗《励学篇》)
加强集权;
太读宗书皇人帝,真最长不策济,。赚烂的诗英文雄,尽烂提白如高头泥。。官国(员家唐素本·质为赵;求嘏才《计残,句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
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八尾股,取便道士是禁圣锢门思高想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
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官皇帝本?位(价清值·取徐向灵胎单《一刺。时文》)
贰 官员的管理体系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 制度与 社会治 理中国 古代官 员的选 拔、考 核与监 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