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主之

合集下载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为古代治疗咽中异物感的专方,具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功效,放之现代常拓展治疗慢性咽炎、食道痉挛、抑郁症、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病症。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方剂学》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尤怡:此凝痰结气,阻塞咽嗌之间,《千金》所谓咽中帖帖(《康熙字典》云“床前帷曰帖。

言帖帖而垂也”,此处以形容咽中如物悬垂遮挡之状),如有炙肉,吞不下,吐不出者是也。

吴谦: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梅核气病也。

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

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

《金匮方歌括》曰:“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

郁散气行,而凝结焉有不化哉。

”现代药理学认为,半夏厚朴汤有镇静、抗过敏、镇呕止吐、增进肠道功能、抗抑郁等作用[1]。

方中半夏、厚朴、生姜辛开苦降,以散结降逆佐以茯苓利饮化痰;苏叶芳香轻浮,宣肺气而能解郁,诸药合用,其用虽降,而其气偏升,故降已而升,开泄郁气,可收开结化痰、顺气降逆之功。

气顺痰消,则咽中自爽。

其服法有特点:日四服,昼三夜一。

几千年前仲圣之想不好揣摩,但却能验之于现在,半夏厚朴汤具有镇静作用,应用于失眠焦虑患者,夜间睡前加服一次,效果明显;此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往往因为夜间平卧而出现刺激性呛咳等表现,且现代药理实验发现方中的紫苏、厚朴对喉反射几乎显示相同的抑制作用,其余药物对喉反射无影响[2],能够显著缓解其夜间症状,至此不得不叹服古人智慧。

半夏厚朴汤加减可以治什么病

半夏厚朴汤加减可以治什么病

半夏厚朴汤加减可以治什么病
半夏厚朴汤具有行气化痰(促进气机运行来化解痰邪),降逆开郁的作用,其加减在临床可以治疗梅核气(类似于咽部异感症),脾胃病属痰气郁结证患者,以及呃逆(打嗝)证属痰气郁滞的患者。

半夏厚朴汤由半夏曲,厚朴,紫苏,茯苓,生姜等药物组成,对于以下疾病可以加减运用治疗。

梅核气:患者感觉咽部异物感,吐不出,咽不下,多由于肝郁不舒引起痰气相互胶着,聚于咽喉部,临床可以应用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调节人体气机来化痰)散郁。

脾胃病:证属于痰气郁结者,患者情志不遂(情绪不畅快),肝气不舒,日久郁而且化热生痰,导致痰气郁结不通,损伤脾胃,症见胃胀,打嗝,纳呆(没有食欲,食量减少)等症状,临床口服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治疗。

呃逆:证属痰气郁滞患者,情志因素肝气郁结(肝脏的气机和血运不畅、情志抑郁),日久化热生痰,气逆上冲致呃逆证,临床可以加减配伍降逆化痰药理气化痰,降逆止呃治疗。

半夏厚朴汤加减临床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需要辨证论治,证候属于痰气郁结引起的疾病可以加减运用治疗,但是不建议自行服药,对于火热内盛患者,不适合使用。

更新时间:2022-10-13。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辨证要点:该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 梅核气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 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主证病机分析

七情郁结 痰气凝滞

痰气互结于咽喉:咽中如 有物阻,咯咳不出,吞咽 不下,苔白腻,脉弦滑 肺胃气机不畅:胸膈满闷, 或咳或呕
半夏(君药)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升 15克 厚朴三两 9克 茯苓四两 12克 生姜五两 9克 苏叶二两 6克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 三夜一服。 主治: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病机:七情郁结兼中上二焦寒痰停饮。 治法:行气解郁、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配伍特点
方中所用辛温之药皆归肺、脾经,主要治 疗中、上二焦寒痰流饮气郁诸病。 本方也可从三焦辨证的角度进行分析:上焦 苏叶辛宣芳化,中焦半夏、厚朴、生姜辛开苦 降,下焦茯苓淡渗利水。所治部位涉及上、中、 下三焦,病机为气郁、湿滞、痰阻。
使用注意
1、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
而无热者。 2、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 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 宜使用本方。

新药研制提要
梅核气因情志不遂诱发,多兼见咽喉不利, 新药研制时,可合四逆散疏肝理脾,加贝浙母 和桔梗祛痰利咽。
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 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 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第四组成员;黄镝,李莉思,林雄,喻玄,肖辅, 刘晓茜,祝蕾,陈曦文,刘青霞
而作奔豚,本方加 桂枝以温经散寒。 气机郁滞甚者,加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青 皮,疏肝理气之味,亦可合逍遥散加减。 气郁重于痰湿者,本方加大枣,名四七汤。[和济局 方] 呕吐较重者,本方加重半夏、生姜之量,或加砂仁、 白豆蔻、丁香,以降气止呕。 梅核气,本方加苏梗、白梅花、香附、郁金,以疏 肝理气化痰。

半夏厚朴汤的功能主治

半夏厚朴汤的功能主治

半夏厚朴汤的功能主治1. 半夏厚朴汤的简介半夏厚朴汤是一种古代中医药方,由半夏和厚朴为主要药材,结合其他辅助药材煎煮而成。

它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很好的疗效,并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2. 半夏厚朴汤的药物组成半夏厚朴汤的主要药物组成包括:•半夏:有化痰止呕、祛湿安胎的功效;•厚朴:有祛湿健脾、止呕化湿的作用;•干姜: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的作用。

3. 半夏厚朴汤的功能主治半夏厚朴汤具有以下功能主治:3.1 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半夏厚朴汤可以止泻,具有收敛肠胃、调整肠道功能的作用;•呕吐:半夏厚朴汤具有止呕、化湿的功效,对于呕吐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胃脘疼痛:半夏厚朴汤能够温中止痛,对于胃脘疼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3.2 缓解胃肠道炎症•胃炎:半夏厚朴汤具有抗炎消炎的作用,对于胃炎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肠炎:半夏厚朴汤能够调整肠道的湿热状况,缓解肠炎症状,减轻腹痛、腹泻等症状。

3.3 减轻咳嗽与呼吸道相关疾病•咳嗽:半夏厚朴汤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咳嗽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支气管炎:半夏厚朴汤能够缓解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咽炎:半夏厚朴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咽炎引起的咳嗽、喉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4 调节情绪与神经系统•情绪不稳:半夏厚朴汤具有平肝安神、调节情绪的功效,对于情绪不稳定、易怒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失眠:半夏厚朴汤能够安神助眠,对于失眠引起的睡眠障碍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将半夏厚朴汤冲服,每日2-3次,每次饭后服用;•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过敏体质慎用,慎用于消化道溃疡患者。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半夏厚朴汤具有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缓解胃肠道炎症、减轻咳嗽与呼吸道相关疾病以及调节情绪与神经系统的功效。

在使用半夏厚朴汤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该中药方。

半夏厚朴汤方歌方解,加减运用医案

半夏厚朴汤方歌方解,加减运用医案

半夏厚朴汤方歌方解,加减运用医案导读:本文提供半夏厚朴汤方歌方解,服用方法和禁忌。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主治,加减运用医案等知识。

【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组成】半夏15g 厚朴10g 茯苓12g 苏叶6g 生姜15g【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方解】炙脔者,炒肉也。

形同炒肉,黏附于咽,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有似梅核,故有梅核气之称,西医谓歇斯底里球,或癔病。

为情怀抑郁,忧思气结,脾不化湿,则痰涎生之,痰气相结,凝阻于咽,系妇女常见之症。

表现有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善疑虑,易惊恐,甚者心情沉重,情绪低落。

咽峡色淡红润,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一般吞咽无阻,开心或忙碌之际其症竟忘,心情不快或闲静时其症尤显。

反复空咽,愈咽梗物愈显,忧虑恐惧亦因之益甚。

半夏厚朴汤下气化痰,开结散郁,痰消气畅,则炙脔自除。

倘治不如法,或讳疾忌医,久而久之,顽痰死血结症,可成噎膈,故不可忽视。

治疗同时,须解疑释惑,劝其怡情悦性,如是则如加催化剂,疗效必著。

慢性咽炎,今之多发病也,因环境污染,有害气体刺激,以嗜烟酒者尤为多见。

其咽中亦似有炙脔,多兼咽燥口干、口苦、口臭,痰如丝如豆,咯唾不爽,与情志无关,动静无别,每因辛辣刺激加重者为是。

其咽峡深红,或明显红于周围,不润少津,或有滤泡。

舌边尖红,苔薄黄,为胃火熏灼,炼津成痰。

若投半夏厚朴汤以治,其症必剧,以半夏、厚朴、生姜辛燥故也。

痰火为患者,余喜用《顾氏医镜》之顺气开痰饮,顾松园谓治痰必以顺气为先,气顺则痰自降。

是方清热润燥,顺气化痰,一方而诸法皆备也。

慢性咽炎亦有痰气交阻者,余临床观察,多为胃、食管反流之剧者。

盖胃气以下降为和,脾气以上升为顺,升降有序,始纳运衡常。

若肝气郁结,木失条达,必横逆乘土,致胃气上逆,所谓肝胃不和也。

反流物者,胆汁、胃酸也,本流于小肠,作腐熟水谷之用,反流则随胃气上逆,轻则溢于胃、食道,甚则咽,足以令其发炎。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一、连建伟老师在《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中解析:妇人的咽喉中好像有一块烤熟的肉块,叫做“炙脔”。

咽喉中好像有东西,欲吐吐不出,欲吞吞不下,后世称为“梅核气”,梅核气的产生跟气郁痰凝有关,关键是气郁,气郁则津凝,因为津液凝聚、津液不化而变成了痰。

往往在妇女的咽喉中,好像有一块东西,堵在那里。

既有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还有胸闷、心下痞硬。

这都是气郁津凝,气郁之后,津液不能正常的流通,就变成了痰湿。

痰气交阻在上焦、在胸、在咽喉部位。

梅核气要用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

半夏是阳明经的降药,能化痰散结;厚朴能除满理气,也能去痰湿。

在半夏的基础上加了茯苓加了生姜,就是小半夏加茯苓汤。

因为还有“心下坚”的问题,有水饮,津液不化,所以用了半夏、生姜、茯苓。

因为病在胸、在咽喉,所以再加一味苏叶,轻清上浮,理气散郁。

通过这些药物的互相配合,能使气郁得解,痰湿得化,妇人咽中的“炙脔”也就能消除。

因为这病主要是由于七情郁结,气机不畅,气郁痰凝而致,所以一定要降气化痰。

这个方剂传到宋代,王硕出了一本书叫《易简方》,称为四七方,上五味加了大枣一起煎。

为什么叫四七汤?因为关键的四味药,半夏、茯苓、厚朴、苏叶,四味药治七情气郁,所以叫四七汤。

这病是由于气郁津凝造成的,女子较多见,也见于男子。

男人也有这病,但往往是小心眼的男人,比较豁达的男人就不会得梅核气。

二、邓杨春老师在《经方串讲》中讲半夏厚朴汤为妇女之友,妇女的梅核气,咽喉有痰,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让人很难受。

这种情况大多数发生在心思细腻的妇女同志身上,也有一些男性朋友会有这种疾病。

对于很多有梅核气患者,其实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夫妻感情不好,脉象上必定有右寸脉浮滑之象,而肺为夫妻脉。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组成:半夏18,厚朴15,茯苓15,生姜12,苏叶(后下)10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适应症:梅核气、咽部有异物感、胃胀不愿意吃饭、心脏有布裹感、胸满胃胀、眩晕、害怕猝死的恐慌感、咽喉痰涎较多、抑郁而胸闷胃胀、慢性咽炎有痰涎者、癔病、强迫症。

半夏厚朴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梅核气合并便秘:咽部有异物感,犹如一块肉片。

咽不下,咳不出,腹部胀,有气攻冲,大便秘结,排气后则舒服,脉沉弦。

主要问题是气机失畅,痰凝气滞。

解决方法:化痰导滞下行,行气开郁。

半夏18,厚朴15,茯苓15,生姜12,苏叶(后下)15枳实15、姜竹茹9、莱菔子9、全瓜蒌15、甘草2、香附6。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3付愈。

半夏厚朴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2、头晕,目眩,耳鸣,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头不能转侧,头转动眩晕更甚,不思饮食,食入则反胃呕吐。

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

一般这样类人应该身体肥胖、平时容易干呕。

中医认为这是肝郁痰饮同时有胆胃上逆。

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15、厚朴15、茯苓15,苏梗10、珍珠母(先煎)30、钩藤15、代赭石15、陈皮8炒苍术10、泽泻10。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半夏厚朴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3、小儿腺样体肥大:小儿鼻塞,流涕后,晚间睡觉张口呼吸,影响睡眠。

西医诊断腺样体肥大。

半夏厚朴汤合泽泻汤。

半夏18,厚朴15,茯苓15,生姜12,苏叶(后下)10泽泻15克白术9这是成人量。

上药店用小儿的药袋装袋。

一次一小袋。

如果自己熬,3岁孩子一次喝四分之一。

一天两次。

半夏厚朴汤——这个方究竟怎么理解?仅仅是治疗慢性咽炎吗?

半夏厚朴汤——这个方究竟怎么理解?仅仅是治疗慢性咽炎吗?

半夏厚朴汤——这个方究竟怎么理解?仅仅是治疗慢性咽炎吗?半夏厚朴汤出处:《金匮要略》(汉·张仲景)“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处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制法及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剂型:汤剂点评:提起半夏厚朴汤,我们并不陌生,大学本科阶段,我们就知道它是用来治疗“梅核气”的,相当于现在的慢性咽炎。

问题是,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当有人问:半夏厚朴汤是干什么的?如果我们还是回答:“治疗“梅核气”的,相当于现在的慢性咽炎。

”,那只能说明二个问题:1.我们理论上没有进步,对经方的理解停留在本科水平。

2.我们实践上也没有进步,对梅核气没有理解透,对半夏厚朴汤也不会临床运用。

要取得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我们还是需要从零开始。

我们先看看张仲景条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处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大家注意到:1.方中的生姜用量很大,达到五两。

其生姜的用量高于一般的方剂中生姜配伍剂量,仅次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生姜六两,而高于生姜泻心汤中的生姜四两。

如果说,半夏厚朴汤中君药是半夏,臣药是厚朴的话,那生姜只能作佐使理解了。

问题是,一个充当佐使角色的中药,其剂量却显著打败了作为臣药的厚朴药物剂量。

可见生姜在半夏厚朴汤方中,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半夏厚朴汤的方证条文出现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汉·张仲景),为了理解其中生姜的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我们主要是要了解它和“君药”半夏的关系。

恰好,张仲景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有单独半夏和生姜约会的镜头: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

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小半夏汤主之。

(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乙升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参见何任主编《金匮要略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这个条文给了我们巨大的信息量,虽然只有半夏生姜二味中药,但是通过窥探半夏和生姜的私密约会,我们得出了这个药物配伍的作用机理:痰——饮——水——湿。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中医方剂名。

为理气剂,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歌诀】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

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注:①如有炙脔:好像有烤肉块(暗红色肿物)。

②半夏(一升):约130克。

☆此描述为慢性增生性咽炎。

☆ 慢性增生性咽炎服药次数宜频。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方义】本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

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

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

☆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①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②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③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黄仕沛,黄煌半夏厚朴汤经验与医案

黄仕沛,黄煌半夏厚朴汤经验与医案

(2015-11-30 21:41:21)?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我们从原文看会产生以下两个疑问:1,半夏厚朴汤治疗“咽中如有炙脔”,那么“咽中如有炙脔”是什么症状?2,半夏厚朴汤为何出现在妇人杂病篇?所谓“咽中如有炙脔”,即《千金要方》中所说的:“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医宗金鉴》称之为梅核气。

此证主要是咽喉的异物感,咽痒、咽痛,咳嗽等不适,甚至由此引起胸闷、失眠等。

“咽中如有炙脔”的症状可以是器质性的,如喉源性咳嗽,喉炎,咽中就会有这种不适的感觉。

并伴有干咳频频,痰少,色白,稍有刺激便引起咳嗽,讲话吸气时,吸入冷空气或者粉尘时,睡眠醒来时,皆会引发咳嗽。

当然“咽中如有炙脔”也可以是精神因素引起的。

患者老是觉得咽中如有物阻,肢冷,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的症状,而这样的症状多见于妇人,所以半夏厚朴汤出现在妇人杂病篇就不足为奇了。

《局方》称半夏厚朴汤为“四七汤”或叫“七气汤”,谓可治七气(寒、热、喜、怒、忧、愁、愤)。

可见,此方是治疗精神症状的效方。

二 半夏厚朴汤之所以可以治疗上述症状,其关键在于半夏。

此方用半夏一升,在仲景使用半夏的诸方中算是次大量的方(最大量是大半夏汤,用半夏二升)。

下面请看半夏的药证: 1, 利咽 试看仲景的以下两方,第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 这两方都是仲景治疗咽痛,咽中溃烂的。

仲景用半夏皆为生半夏,看这两个方的煎煮法;只是将半夏"洗"去粘潺后,煮三沸,只煮三沸,半夏尚未全熟,所以仲景所用的半夏并不是今天所用的,制得性味全无的法夏。

半夏治疗咽痛,咽中溃烂,可能主要就是靠半夏对咽喉局部粘膜的刺激,以达去腐生新的作用,由何得知?试看两方的服法,苦酒汤是“少少含咽之”,半夏散及汤是“少少咽之”,这样做就是要延长药物在咽喉的停留时间。

半夏厚朴汤方证分析

半夏厚朴汤方证分析

半夏厚朴汤方证分析半夏厚朴汤源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妇人”:此二字,仲景有什么涵义,单从此条很难看出,继续往下读。

“咽中如有炙脔”:说明“咽部有异物,欲吐不出,欲咽不能”,这让我想到现代人说的“咽炎”。

“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温性的降气化痰止呕药有消痞散结作用;厚朴,温性的祛湿理气消胀药。

通过这两个药,我们暂时可以大概推测,此方的方证与痰湿相关,病性属寒,气机属逆。

更多的东西,了解不多,需要“以方测证”,原书这样记载:半夏厚朴汤方:半夏200lm 厚朴15g 茯苓20g 生姜25g 干苏叶10g上五味,以水1400ml,煮取800ml,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下面,我们逐个分析药性:半夏:温性的降气化痰止呕药,有消痞散结作用,主要作用于上焦;厚朴:温性的祛湿理气消胀药,有下气作用,主要作用于中、下焦,兼主上焦;茯苓:通过健脾达到水饮祛、心悸止、神得安、小便正常的作用,寒、热二证皆可用;生姜:温性的散饮、止呕、健胃药,有解表功能;苏叶:温性的宽中下气药,有发汗解表、祛痰止咳作用。

综合分析半夏厚朴汤的五味药的药性,可以发现,这5味药都指向“湿”,力量都是“下气”,整个方性温。

苏叶开表,有提壶揭盖以利下气的作用;半夏与生姜将上焦的湿往下行;厚朴打通三焦,利于湿往下走;茯苓利小便,给湿以去路,同时还有健脾作用,防止湿邪再次形成。

因此得出半夏厚朴汤方证:湿邪阻滞三焦所致的咽部异物感、胸腹痞满、作呕、大便不成形等证。

对于服法,我们也当研究,仲景说,“日三夜一服”,为什么分四次?从此条无法看出,仲景说过“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此条虽为风湿而设,但我们可以知道,治湿病不能急,应当慢慢的不间断的用力。

总结:半夏厚朴汤有治咽炎的机会,但仅限于偏寒偏湿的咽炎。

半夏厚朴汤并不局限于“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只要是偏寒偏湿引起的各证,都可以此汤随证加减使用,如果真做到“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时,算使用的比较灵活了。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组成用法]半夏10~20g、厚朴10~15g、茯苓10~30g、生姜10~15g、干苏叶6~15g。

水煎,分四次温服,昼三次,夜一次。

[方证]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

2.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

3.舌苔多厚腻、白腻、口内粘腻。

[现代应用)1.以咽部异物感为突出表现的多种神经官能症,如胃神经官能症、心胃神经宫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等。

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癫痫、抑郁症、震颤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及更年期综合征也容易出现本方证。

2.咽喉部的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声带水肿以及生理性的悬雍垂过长,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时也可使用本方。

3.咽喉附近的颈部疾病如甲状腺肿大、甲亢、颈椎骨质增生等也会出现本方证。

4.消化系统的食管狭窄、食管痉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出现动力性障碍时可考虑使用本方。

5.呼吸系统的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表现为喉间痰鸣声重,咳喘声音重浊,咳喘剧时则呕,痰多易于咯出或呕出,痰出则咳喘减轻等特征者也可参考使用。

6.其他还用于妊娠恶阻、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经验参考]本方主治“妇人咽中如行炙脔”,何谓“炙脔”?《千金方》进一步解释为“咽中贴贴如有炙肉,吞不下咳不出是也”。

《简易方》说“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间”。

这种感觉,后世医家则直谓“梅核气”,谓其病机为痰气交阻。

那么,到底该如何界定它呢?编者认为,首先它是一种梗阻堵塞的感觉。

如果说“炙脔”不好理解,不妨理解为鱼刺卡咽喉的感觉。

咽喉是呼吸和消化共同通道,对各种刺激都比较敏感。

其次,“炙脔”是烧烤的肉片。

如果趁热时吃下,则咽部可被烫伤。

以此推之,当有咽部发热、干燥、疼痛等感觉。

再次,吃烤肉片多蘸辛香去腥的调料,因此,这种感觉还可以引申为咽部的痒、麻、辣。

当然,古人是否如此吃法就不得而知了,只是编者的逻辑推测而已。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验方之半夏厚朴汤【仅供参考】
【主治】:癔症痰郁型,症见肌肤胖或略胖,面容愁郁,面滑或有垢,目光呆滞,胸闷痰多或喘促憋闷欲绝,或咽中梗塞,干而不适,或喉围发紧,舌质红,苔白腻,脉沉滑或弦滑等具痰郁证。

【方药】: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

【加减】:初病气郁偏甚者加香附、甘松;病久痰浊胶结甚者加川贝母、郁金、枳实;病久挟瘀者加桃仁、红花、水蛭;病久耗伤正气而显气虚者加党参、白术;痰郁久有化热之象者加天竺黄、海石、黄芩;郁痰滞扰心神呈神志迷乱或“神鬼附体'之象者加石葛蒲、远志、琥珀。

【用法】:每日一剂,早、午、晚三次煎服。

症状缓解后,服六君子汤以善后巩固。

【文中中药方剂用于专业中医学习与交流,仅供参考,具体个人诊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请勿仿方套方。

】。

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咽喉炎

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咽喉炎

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咽喉炎梅核气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因此半夏厚朴汤成为了治疗该病的经典方剂。

此类疾病肝脾失调为疾病之本,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随气升,痰凝气滞于咽喉而发病,应当健脾疏肝化痰。

组方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水七升,煮取四升,分四次温服,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半夏厚朴汤是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的,主治梅核气,咽喉中如有物阻,咳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等。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方剂的证型形容的很简练,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就是好像有个东西贴附在咽喉之间,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所以讲梅核气也好,甚至包括了现在的一些咽喉炎在内。

你说有个东西,但是去医院检查却并没有东西;你说没有东西,病人老感觉有个东西在那里。

中医过去称之为梅核气,就只有一个气,但就像咽中有个梅核那么大的东西堵在那个地方,吞不下去,吐不上来。

它又不影响吞咽饮食,就是一个小块。

这主要是情志不遂,气出入不舒,气郁而成出的痰涎。

因为气郁,津液就不能正常布散,聚而为痰涎,这又加重了气的运行受阻。

由于局部有所聚,就使得气道不利而产生了这种证。

这里的病机不仅是梅核气,与痰的生成很有关系。

凡是气滞不利,津液的布散不正常就生痰。

过去讲“气有余就是火,液有余就是痰”,气和液有余并不是说所有的气都有余,而是在局部,郁而不行就是有所余,它就会变成痰涎,就偏热。

所以这个方子就是来理气、祛痰的。

方子中有半夏、厚朴、茯苓、苏叶,以半夏和厚朴命名的,一定是半夏和厚朴是主要的药。

半夏是祛痰药,能散结、能降气,它既能够燥湿化痰,又能够行气散结,所以在这里对于由于痰饮积滞影响了气道而形成的吞咽不利,形成的吞不下、吐不出的梅核气当然是最合适的。

这里的半夏和厚朴联合起来用,厚朴本来就是利胸膈间气的,凡是胸部气郁都会用到它。

茯苓一般只强调它健脾渗湿的功效,但茯苓还能先升后降,既能使得被阻的津液上朝于咽喉,又可以帮助半夏、厚朴降气除痰涎。

半夏厚朴汤证

半夏厚朴汤证

半夏厚朴汤证1.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炙脔,比喻像有一块肉(痰涎、水饮等)堵塞在咽喉中一样,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古人称之为“梅核气”,女性多见,临床运用绝对不仅仅局限于此。

2.方解本方是在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

小半夏加茯苓汤可降逆化饮、生津止渴,主要用于治疗痰湿水饮引起的恶心、呕吐;再加厚朴,紫苏叶,紫苏叶疏风止痒,止咳,同时解郁;厚朴苦温降气,又可温中化痰饮、水饮。

厚朴下气除满,以散胸中滞气,重在行气。

与半夏相伍,一化痰结,二行气滞,痰气并治,痰降则气行,郁开则痰降。

《名医别录》中记载:紫苏叶主下气,除寒中。

苏叶芳香宣郁,宣通胸中郁结之气,助厚朴顺气宽胸;同时苏叶可以解表,若表证较轻,梗塞感严重者就用紫苏梗,气紧用紫苏子代替苏叶,或紫苏叶与紫苏子一起用,效果更好。

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制半夏之毒;同时生姜也可以发散表邪与水湿,以解表除湿。

五药辛苦合用,辛以开结,苦能降逆,温以化痰,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药证:半夏合生姜,可降逆,散痰散结,化水饮,止呕;半夏、生姜、茯苓,此为在小半夏汤基础上,再加化水饮、安神平冲之功;茯苓和半夏,以化痰;厚朴和紫苏叶,以行气解郁。

方歌:半夏厚朴苓苏姜,一升三四二五两。

3.辨证要点(1)体质要求为半夏体质,体态丰满,多痰,性格多疑,想法怪异。

(2)咽喉、口腔、鼻腔、耳道有异物感。

(3)胃脘胀满不舒。

(4)腹诊:一般腹部柔软,心下部有振水音。

(5)失眠,心神不安。

(6)特有神经症状:如心情低落,抑郁,喜欢孤独。

(7)舌质白,舌苔白,脉弦滑。

4.病机辨证太阳合太阴痰湿水饮气滞证。

5.临床运用(1)咽喉堵塞感、异物感,咽喉痒痛,咳嗽,干咳或有痰。

(2)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咽喉不适者。

(3)其他部位的异物感,如眼睛、耳道、鼻子等。

(4)胃下垂、胃炎、食道反流等表现为胸-食管-咽喉不适者。

半夏厚朴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半夏厚朴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半夏厚朴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1. 功能与作用半夏厚朴汤属于中医上的一个方剂,由半夏、厚朴、生姜、大枣组成。

它有着广泛的功能与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

下面是半夏厚朴汤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清热化痰:半夏厚朴汤能够清热化痰,对于痰火上逆、胸闷、咳嗽有显著的疗效。

•祛湿解滞:半夏厚朴汤能够祛湿解滞,对于湿热痰滞、腹胀、便溏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舒肝止呕:半夏厚朴汤也有舒肝止呕的作用,对于肝胃不和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和胃理气:半夏厚朴汤可以和胃理气,对于胃气上逆引起的反酸、嗳气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 主治疾病半夏厚朴汤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胸闷气促:半夏厚朴汤中的半夏、厚朴有开胸气的作用,能够缓解胸闷气促的症状,特别适用于气滞化痰引起的胸闷气促。

•咳嗽痰多:半夏厚朴汤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咳嗽痰多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反酸嗳气:半夏厚朴汤中的半夏、厚朴有和胃理气的作用,对于胃气上逆引起的反酸嗳气症状有缓解效果。

•恶心呕吐:半夏厚朴汤具有舒肝和胃的作用,对于肝胃不和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3. 用量和用法半夏厚朴汤的用量和用法如下:•煎服:将半夏厚朴汤的药材配方取出适量,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煮沸后改为小火煎30分钟。

•剂量:一般建议每次服用200-400ml,每天可以分2-3次服用。

•注意事项:半夏厚朴汤属于中药方剂,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嘱用药。

4. 不适用人群虽然半夏厚朴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

以下人群不宜使用半夏厚朴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药性的原因,半夏厚朴汤不适合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

•高血压患者:半夏厚朴汤中的药材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由于药物对肝肾有一定的代谢和排泄作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

5. 注意事项在使用半夏厚朴汤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喝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组成与用法】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医案】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1.经行情志异常初诊:2005年11月17日。

邵某,30岁,婚后未曾生育已经数年,经行量多,夹有大量血块,7~10天净,痛经持续2天,下腹喜温喜按,服用止痛片之后痛经方有所减轻。

每于经前出现悲伤欲哭近1年,烦躁易怒,乳房、小腹发胀,腰酸,畏寒,用手触及凉水时下腹即感不适。

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已于2005年5月21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术后经量虽减,但经前情绪变化依旧,寐不安多梦,醒后乏力,易惊,自汗,纳差脘痞,涎多口淡恶心,带黄如水,大便溏薄泡沫状。

末次月经11月10日来潮,今未净。

舌淡红,有牙痕,苔薄腻,脉细弱。

治法:调气化痰,养心安神。

方剂:半夏厚朴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

半夏12g 厚朴10g 苏叶5g 生姜4片茯苓12g 甘草6g 小麦15g 大枣6个甘松10g 佛手10g,4剂。

二诊:2005年11月22日。

服药之后情绪明显改善,其母亲发现患者寐中也笑出声来。

月经已净,大便软,脘馁,舌脉如上。

治法:调气化痰,健脾助运。

方剂:半夏厚朴汤加味。

半夏12g 厚朴10g 苏叶5g 生姜4片茯苓12g 甘松10g 佛手10g 蔻仁(冲)5g 淮山药15g 薏苡仁20g,7剂。

三诊:2005年12月10日。

月经12月11日来潮,经前情绪异常现象消失。

中药守11月7日方续进7剂。

2.妊娠恶阻初诊:2005年11月15日。

胡某,24岁,因原发不孕2年就诊,经治疗之后现已妊娠72天,恶心,胸闷,头晕已一周。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行气燥湿,和胃降逆。

方剂:半夏厚朴汤。

半夏12g 川朴5g 苏梗10g 茯苓12g 生姜5片,5剂。

二诊:2005年11月7日。

《金匮悬解》妇人杂病——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金匮悬解》妇人杂病——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金匮悬解》妇人杂病——梅核气,半夏厚朴汤杂病十三咽中炙裔二十九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湿土堙塞,浊气上逆,血肉凝涩,结而不消,则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茯苓泻湿而消瘀,朴、半、姜、苏,降逆而散滞也。

1湿盛胃逆,胆木痞结,肺气不降,胸膈壅塞不利,故血肉凝涩,咽中如有炙肉。

半夏厚朴汤,半夏降逆,以利胸膈,厚朴破肺胃之郁格,通达降路,生姜温胃寒而降逆,苏叶开肺窍痰壅,以散结滞,茯苓泻湿。

病因湿盛,只有一味茯苓泻湿。

湿盛而浊气上逆也,皆是降浊之药,病从湿来,降胃而去。

论;此病不独妇人有,男子也有,湿盛胃逆,胆胃痞结,胸膈不利,故咽如炙肉也。

旋覆花代赭石汤,心下痞硬,胸膈不利,也会有咽有异物证。

肝着也是胸膈不利,也会有咽有异物证,详看二汤后附病例。

2《千金要方》;治妇人胸满,心下坚,咽中贴贴,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半夏厚朴汤。

论;对比水气篇十八,关元结寒,咽喉噎塞,状如炙肉。

李可老中医经验辑,有一例半夏厚朴案变证者,相火旺而刑肺金,肺燥炎逆,用滋肺泻热,肺润自能敛降,相火下降而病愈。

附;李可老中医医案,半夏厚朴汤变证,梅核气变成辛燥伤阴,郭某,女,48岁,1983年5月14日初诊。

患梅核气7年,因久治乏效,赴省求医,服四七汤加陈皮,苡仁,郁金15剂,变证迭出。

头眩,口苦,咽痛红肿,身软,烦渴,便燥,两胁肋辣痛。

脉沉数,舌红苔黄燥。

此由过用辛燥升散,耗伤肺,胃,肝三脏之阴所致。

病机云;诸气郁贲,皆属于肺。

故医圣立四七汤以治肺气初郁,痰气互结之梅核气证,投之立效。

然“肺为娇脏,性喜柔润”,而四七汤(紫苏,半夏,厚朴,云苓)偏于刚燥,偶一用之,中病则止,岂可连服15剂,况又加陈皮,苡仁,郁金乎?故尔药过病所,伤及无辜。

痰气未开,反从燥化。

肺阴一伤,宣降无权,五脏便失却“雾露之溉”。

首当其冲便是子盗母气,灼伤胃阴。

胃之津液暗耗,自顾不暇,何能上供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上源既燥,下流必涸,故见便燥。

娄绍昆:心理性浮肿,半夏厚朴汤效果很好!

娄绍昆:心理性浮肿,半夏厚朴汤效果很好!

娄绍昆:心理性浮肿,半夏厚朴汤效果很好!半夏厚朴汤来源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其条文很简单:“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就这么一句话,一个症状,咽喉里好像有肉块卡住一样,或者咽喉异物感,即所谓的梅核气,就可以用半夏厚朴汤。

这个方子还有一个名字叫大七汤,主要是针对它起病的原因。

什么原因呢?就是情志上出现了问题。

“七”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大七”就是七情过度,大喜、大怒、大悲、大恐、大惊等而致病。

这个名字取得好,点明了这个病证的状态。

当然要掌握这个方子,光是一个咽喉里面有异物感好像还不够,所以200年前的日本汉方家尾台榕堂在编著《类聚方广义》的时候,就给这个方证增加2个症状,他说半夏厚朴汤证的主症应该是咽中如有炙脔,这个当然是很重要的,但还有两个副症,或者呕吐,或者心下悸。

这样就把这个方放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考虑了。

远田裕正肯定了尾台榕堂对于半夏厚朴汤主症的界定,并且对这个主症里面的每一个症和汤方里的药物如何对应,也做了分析研究。

半夏厚朴汤一共只有5味药,半夏、生姜、茯苓、厚朴、苏叶,那这5味药对应刚才讲的这三个症,是怎么分配的呢?“咽中如有炙脔”,主要是厚朴、苏叶、半夏;呕吐,主要是半夏、生姜;心下悸,大家想一下是哪味药呢?对,茯苓!对药证在方里边所表现出的某一个症状,初学时一定要掌握,这样再看其他方的时候,对其主证大概就会心里有数,慢慢熟练以后,临证碰到一个症状,自然地就会进行加减。

当然这种药证关系是在一个方证范围之内的,离开此方证就不一定是这样。

半夏厚朴汤证的主症是咽中有异物感,但不能把它倒过来,认为咽中有异物感就是半夏厚朴汤证。

我开始就犯过这个毛病,认为这个方最好记,只有一个症状,看到了这个症状脑子里就马上跳出来半夏厚朴汤,其结果就是可能有时有效,但更多的时候是没效!后来才慢慢地熟悉起来,其间的确走了很多的弯路,基本上是在失败中摸索,慢慢摸索到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半夏厚朴汤除治疗梅核气外,还可用以治疗 痰凝气滞而致的精神病、咳喘、脘痛、呕吐及胸 痹等病。
现代文献
• 1.根据半夏厚朴汤对猫喉反射及其它药理实验的观察,发现该方中紫苏
(200mg/kg)和厚朴(140mg/kg)对喉反射几乎显示相同抑制作用,其余药物 对喉反射则无影响,这就意味着半夏厚朴汤对喉反射的抑制作用主要取决于 这两味药。实验还发现,本方对小鼠的运动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延长 巴比妥类引起的睡眠时间。说明半夏厚朴汤还具有镇静作用。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属于中医学“瘿瘤”范围,其病多由情志抑郁,
气滞痰凝,积久结聚而成。治疗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为大法,以半夏厚朴
汤主之,是方对证用。具体应用,酌加黄药子、夏枯草、昆布等,增强其软
坚散结之效;腺瘤、囊肿质地偏硬者,加桃仁、赤芍之类,以佐破瘀散结之
功。辨证加减,多能收效。

颈前血管瘤属中医学“血瘤”等范畴。本病多由痰气互结,血瘀脉络所
临床应用
• 临床上本病患者常精神抑郁,并伴有胸闷、 喜叹息等肝郁气滞之症,可合逍遥散加减使用, 或加入香附、陈皮、郁金等理气之品;也可加入 化痰药,如栝楼仁、杏仁、海浮石等以提高疗效。 朱丹溪认为“痰结核在咽喉中,燥不能出入,用 化痰药加咸味软坚之品,栝楼仁、杏仁、海浮石、 桔梗、连翘,少佐芒硝以姜汁蜜和丸,噙服之。” 有参考价值。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 服,日三夜一服。
【分 析】
• 病机:气郁痰凝,阻于喉中。 • 主症:咽中如有炙脔,兼胸闷叹息。 • 治法:解郁化痰,顺气降逆。 • 方剂:半夏厚朴汤。 • 方义: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
以降逆;辅以茯苓利饮化痰;佐以苏叶 芳香宣气解郁,合而用之使气顺痰消, 则咽中炙脔感可以消除。
半夏厚朴汤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加苦丁茶、夏枯草、连翘等,清火解毒,
病案
• 一、梅核气:蒲辅周医案:杨某某,男,65岁,1965年10月28日初诊。10年来,自觉 咽中梗阻,胸闷,经4个月的治疗已缓解。在1963年曾复发1次,近日来又自觉咽间气 堵,胸闷不畅,经检查无肿瘤。六脉沉滑,舌正苔黄腻。属痰湿阻滞,胸中气机不利, 此谓梅核气。治宜开胸降逆,理气豁痰。处方:苏梗3克,厚朴3克,法半夏6克,陈皮 3克,茯苓6克,大腹皮3克,白芥子(炒)3克,炒莱菔子3克,薤白6克,降香L1. 5克, 路路通3克、白通草3克,竹茹3克。10剂。一剂两煎,共取160毫升,分早晚食后温服。 11月8日二诊:服上药,自觉咽间堵塞减轻,但偶尔稍阻,食纳无味,晨起痰多色灰, 失眠,夜间尿频量多,大便正常,有低热。脉转微滑,舌正苔秽腻。湿痰见消,仍宣 降气、和胃、化痰为治。 原方去薤白、陈皮,加黄连1.5克、香橼皮3克,白芥子加 1.5克。10剂,煎服法同前。11月22日三诊:服药后,咽间梗阻消失,低热已退,食纳、 睡眠、二便均正常。不再服药,避免精神刺激,饮食调理为宜,
• 阳明热盛,内逼血室者,症状表现为非月经 期出血、谵语,但头汗出。
分析
治法:泻肝清热。 方剂:小柴胡汤
针刺期门
三、梅核气
【原文】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
之。 (5)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
咽中贴贴,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 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久则羸弱,脉虚多寒。三十六病, 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 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 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8)
【分析】
病因:虚(气血虚少)、 积冷(寒冷久积)、 结气(气机郁结)。
治法:审阴阳,辨虚实,行针药。
二、热入血室
【原文】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 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 必结,故使如虐状,发作有时,小柴胡 汤主之。方见呕吐中。(1)
热入血室是指妇女在经期或产后感受外邪, 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相搏出现的病证。
热入血室的证候表现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 表证未解,其血已结者,症状表现为经断、 腹痛、往来寒热。
• 表证未解,其血未结者,症状表现为经行、 谵语、昼轻夜重、发热恶寒。
• 表证已解,其血已结者,症状表现为经断、 谵语、胸胁满、热除、脉迟、身凉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二
一、成因、证候和治则
【原文】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 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 凝坚。
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 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 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 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侯不匀, 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 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 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
• 2. 著名老中医、《金匮》专家何任教授对本方之运用颇有新意。他认为: 半夏厚朴汤功善解郁散结,化痰降逆,其临床应用不但可治包括慢性咽喉炎、 癔病在内的“梅核气”等无形的气郁痰凝之症,而且亦能疗甲状腺囊肿、甲
状腺腺瘤、颈前血管瘤、颈淋巴结肿,乃至食道肿瘤等有形的气郁痰聚之疾。 只要辨证用之,效果同样显著。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 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 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2)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 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 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 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3)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 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 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4)
致。治疗原则以化痰散结、行气活血、祛瘀通络为主。对此类病人,何老常 以半夏厚朴汤与桂枝茯苓丸配用,以半夏厚朴汤行气解郁,化痰散结;用桂 枝茯苓丸通利血脉,活血祛瘀。二方有机合用,共奏化痰散结、祛瘀消瘤之 功。

颈淋巴结(核)肿属于中医学“瘰疬”范围。是病之发,多系痰火互结所
致。疏郁化痰、软坚散结、消火解毒等,是治疗之大法。对此疾,何老时用

按语:老年男子患梅核气,可见本证不唯女子独有,因证见舌苔黄腻,湿热象重,
故蒲老加黄连、竹茄、白通草、白芥子等清化之品,体现出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