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半夏厚朴汤医案三则
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咽炎、梅核...
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咽炎、梅核...
胃食管反流性咽异感症(吞酸,梅核气)田某,女,35岁。
2019年7月初诊。
咽部不适1年,加重1周。
患者与人争执后感咽部不适,有阻滞感,伴腹胀胸闷嗳气,在数家医院就诊,诊为“咽炎”、“慢性胃炎”,服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时有发作。
1周前因丢失贵重物品着急后,上症加重。
咽部如物阻塞,吞之不入,吐之不出,腹胀,胸腹部有烧灼感,反酸,嗳气。
纳食差,大便不爽。
检查:咽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上腹部压痛(+),墨菲征(-)。
胃镜检查:胃及食道下端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少许斑点状出血及糜烂。
舌脉:脉弦略滑,舌红苔灰腻。
西医诊断:①胃食管反流病;②咽炎。
中医诊断:①胃脘痛;②反酸;③梅核气。
辨证:气机郁结、胃失和降。
治法:开郁散结、和胃降逆。
处方:【半夏厚朴汤加味】。
半夏12克,厚朴12克,茯苓9克,苏叶12克,生姜6克,黄连9克,吴茱萸3克,白及60克,瓦楞子45克,槟榔12克。
嘱:戒恼怒、节食饮。
上方3剂后反酸基本消失,咽部阻滞感减轻。
连用上方15剂,咽部、腹部症状均消失。
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医案
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医案案一:俞某,女,46岁,已退休,面白,体丰略壮,精神佳。
2009年10月26日初诊。
患者因感冒10多天,经输液治疗8天未愈而来诊。
刻诊:患者不发热,不怕冷,无流涕,纳眠均可,唯咳嗽频作,咯吐少量稀痰,色白易吐,偶有胸闷,口略苦,二便调,唇淡,苔薄白,脉正。
体检显示有胆结石,但从未大发作,经中药调理后无任何症状。
处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以治其咳。
柴胡12g,黄芩6g,姜半夏12g,党参10g,干姜10g,厚朴12g,紫苏梗12g,茯苓20g。
4剂,煎服,每日1剂。
并嘱停止输液。
患者问为什么只开4剂?我说服4剂一般就能痊愈。
果如所言,4天后,痰除咳止。
(邪入少阳,胆气郁结,不能降泄,津液不布,聚液成痰,犯肺。
生姜易干姜,为温肺阳。
)案二:张某,男,20岁。
2013年10月21日以咳嗽2月余来诊。
2个月前,患者感冒,后遗留咳嗽。
现痰少,咳嗽,遇寒加重,剧咳而呕吐,入夜尤甚,午后重,不恶寒,唇干,大便偶有溏稀。
舌红,苔薄,脉不滑。
处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之:柴胡15g,黄芩6g,姜半夏10g,党参10g,干姜10g,大枣10g,炙甘草5g,厚朴10g,茯苓10g,紫苏梗10g。
1剂大效,6剂痊愈。
按:感冒时未出现明显的发热,而主动要求输液治疗者,现实生活中极为常见,其理由大致有三:一是认为中药苦而难喝,煎药也不方便;二是认为输液效果好,疗效快;三是认为输液干净卫生,有档次,适合于有身份的人,常常看见有些人输液时神情自若,好像很了不起。
笔者仅赞同第一条,中药的剂型还有待改进。
案一患者感冒后输液8天,假如不进行任何治疗,说不定3~5天可能就会痊愈。
迁延不愈的原因,极有可能是错误输液导致的。
还有,感冒经输液治疗后,常常遗留咳嗽一症,临床最为常见,而且不容易治愈。
该案患者就是一个典型。
对于这一类患者,小柴朴汤是笔者最常用的方子之一。
患者偶有胸闷、口略苦,少阳病也,小柴胡汤宜之。
半夏厚朴汤方歌方解,加减运用医案
半夏厚朴汤方歌方解,加减运用医案导读:本文提供半夏厚朴汤方歌方解,服用方法和禁忌。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主治,加减运用医案等知识。
【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组成】半夏15g 厚朴10g 茯苓12g 苏叶6g 生姜15g【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方解】炙脔者,炒肉也。
形同炒肉,黏附于咽,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有似梅核,故有梅核气之称,西医谓歇斯底里球,或癔病。
为情怀抑郁,忧思气结,脾不化湿,则痰涎生之,痰气相结,凝阻于咽,系妇女常见之症。
表现有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善疑虑,易惊恐,甚者心情沉重,情绪低落。
咽峡色淡红润,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一般吞咽无阻,开心或忙碌之际其症竟忘,心情不快或闲静时其症尤显。
反复空咽,愈咽梗物愈显,忧虑恐惧亦因之益甚。
半夏厚朴汤下气化痰,开结散郁,痰消气畅,则炙脔自除。
倘治不如法,或讳疾忌医,久而久之,顽痰死血结症,可成噎膈,故不可忽视。
治疗同时,须解疑释惑,劝其怡情悦性,如是则如加催化剂,疗效必著。
慢性咽炎,今之多发病也,因环境污染,有害气体刺激,以嗜烟酒者尤为多见。
其咽中亦似有炙脔,多兼咽燥口干、口苦、口臭,痰如丝如豆,咯唾不爽,与情志无关,动静无别,每因辛辣刺激加重者为是。
其咽峡深红,或明显红于周围,不润少津,或有滤泡。
舌边尖红,苔薄黄,为胃火熏灼,炼津成痰。
若投半夏厚朴汤以治,其症必剧,以半夏、厚朴、生姜辛燥故也。
痰火为患者,余喜用《顾氏医镜》之顺气开痰饮,顾松园谓治痰必以顺气为先,气顺则痰自降。
是方清热润燥,顺气化痰,一方而诸法皆备也。
慢性咽炎亦有痰气交阻者,余临床观察,多为胃、食管反流之剧者。
盖胃气以下降为和,脾气以上升为顺,升降有序,始纳运衡常。
若肝气郁结,木失条达,必横逆乘土,致胃气上逆,所谓肝胃不和也。
反流物者,胆汁、胃酸也,本流于小肠,作腐熟水谷之用,反流则随胃气上逆,轻则溢于胃、食道,甚则咽,足以令其发炎。
钱静华应用半夏厚朴汤常用加减法及验案举隅
2021年4月第28卷第7期3 验案举隅申某,女,53岁,2020年7月7日初诊。
主诉:左侧腰腿部疼痛1年余。
现病史:患者约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痛,活动受限,伴有左大腿后侧疼痛不适,弯腰、行走后明显,无晨僵,无间歇性跛行,无潮热、盗汗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膏药贴敷及针灸等治疗后疼痛稍有缓解。
1年来,患者左侧腰腿部疼痛反复发作,多于劳累、受凉或天气变化后诱发。
刻下症见腰部、左大腿部持续性疼痛,腰部转侧困难,怕冷,胃纳尚可,夜寐欠安,二便无殊,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L3~L5棘突旁压痛,左直腿抬高试验45°,左下肢4字试验(+)。
双下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腰椎CT检查:L3~L4、L4~L5椎间盘突出。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断:腰痛病(肝肾亏虚,寒湿痹阻)。
治法:滋补肝肾,祛寒除湿。
处方:艮、兑、乾、震、坎位。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脐部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mm×2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从脐壁处捻转进针,进针角度与腹壁皮肤呈 30°,进针深度0.8寸,不施加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针刺治疗后患者左直腿抬高试验可至70°,腰痛即刻缓解。
7月14日二诊:患者腰部、左大腿部疼痛明显减轻。
查体见左直腿抬高试验70°,左下肢4字试验(-)。
继予前治疗方案,操作同前。
患者经两次脐针治疗后腰腿部疼痛基本缓解。
按语:患者为中老年女性,症见腰部、大腿部疼痛,怕冷,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属肝肾亏虚、寒湿痹阻之证。
肾气虚衰,肝血亏耗,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故出现腰部、大腿部疼痛。
劳累后患者亏耗更甚,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留着腰部,痹阻经络,而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腰痛于劳累、受凉后诱发。
方中艮位、兑位组成“山泽通气”针法,起散寒祛湿、通络止痛之效;艮位、震位对应“三七为腰”,乾位对应左腿,三针针对腰部、左腿的病症;震位、坎位组成“雷水解”针法,有补益肝肾、强健筋骨之功。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关键词】临床应用半夏厚朴汤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广泛用于痰气郁结所致的痞满、喘咳、呕逆、心悸、失眠、胸腹闷痛等郁滞病证。
笔者在临床中将其用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五官科的某些病症,取得较好效果。
1 缺血性心脏病男,49岁,于1983年5月9日入院。
患者一年前因胸胁胀闷不舒就诊。
经某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间断治疗,效果不显。
近半月来胸闷加重,时有隐痛,心慌不安,两胁胀满难耐,急躁易怒。
早起必咳白色粘稠痰,口苦。
近几天早晨眼睑微肿,面如纱蒙。
常觉短气,动则更甚,倦怠思卧,食少便溏,面黄少华。
舌质淡滞,苔微黄滑腻,脉弦细缓而结。
心率56次,偶有心率不齐,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右前半束枝传导阻滞。
四诊合参,辨为气郁痰结,心脉痹阻,治宜化痰散结,行气活血,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半夏7g,厚朴花9g,紫苏梗9g,云苓12g 全瓜蒌18g,薤白9g,枳壳79,竹茹10g,陈皮5g,玫瑰花7g,黄芩7g,丹参18g,郁金9g,太子参15g,炙草3g,生姜5片,大枣6枚。
服药1周后,胸闷大减。
10日后,胸闷基本消失。
头昏,时有心悸,心律68次,有时出现结脉,约2次/min,苔滑。
以白参或红参易太子参,并随症稍事增减,服药三十余剂,诸症消失,舌脉之象渐趋正常,精神振作,面色红润,两月后出院。
2 喘息性支气管炎男, 62岁,1984年4月12日初诊。
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每年秋冬均有大发作,历时3个月方渐渐缓解。
现因伤风,出现喘咳,夜不能卧,头昏面浮,痰多色白,胸脘痞闷,吞咽不利。
腹直肌紧张。
口苦,心烦,舌略红,苔白腻。
X光透视:两肺纹理增粗。
此证当为痰气郁结、肺气上逆所致,治宜行气化痰,降逆平喘,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9g,厚朴7g,苏梗9g,云苓10g,柴胡6g,黄芩6g,杏仁6g,干姜5g,紫菀9g,冬花6g,甘草3g三剂。
二诊:喘咳减轻,痰见少,胸脘渐宽,口不苦。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黄煌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及临床工作,临床搜用仲景方。
现就其运用《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的经验介绍如下。
1.声带麻痹案陈某,男,49岁,干部,1997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声带麻痹半年余,每遇精神负担过重时症情加重,经多方治疗仍发音困难。
有胆结石、萎缩性胃炎等病史。
刻下:声音嘶哑,心烦,寐差,咽喉暗红,舌稍暗,苔薄白,脉滑。
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10g,川朴6g,苏梗10g,获等15g,枳壳6g,山栀10g,连翘12g,黄芩6g,生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并嘱其多参加室外活动。
服3剂后,喜来告之,上午发音已正常,下午稍有嘶哑。
继用原方20余剂而安。
2.顽固性失眠案周某,男,29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
患睡眠障碍2年,曾经当地医院及精神病院治疗,未见好转。
刻下: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每日睡眠4h~5h,恶心,胸闷,干咳,痰白粘不多,咽中如有物阻,大便每日2行,时干时溏,尿频,舌暗,苔薄黄,脉弦滑。
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10g,获等12g,川朴10g,苏梗10g,山栀10g,连翘12g,滑石12g,积实6g,生甘草39。
服7剂后复诊,入睡已不困难,但仍多梦、胸闷、心烦。
效不更方,原方去滑石、枳实,继服14剂而愈。
3.顽固性腹痛案丁某,女,30岁,1998年1月3日初诊。
患腹痛年诊为缺铁性贫血,曾服红桃K 等药物未效。
刻诊:腹泻,夜寐不安,多梦,醒后有汗,口干而粘,尿频急色赤,面青黄不泽,消瘦,唇白,舌苔厚微黄,脉细数。
处方:姜制半夏10g,茯苓15g,川朴10g,苏梗10g,山栀6g,滑石15g,生甘草5g,黄茶3g,连翘10g。
5剂。
药后腹痛即止。
1个月后因情志不遂致腹痛又作来诊予原方7剂。
随访至今腹痛未作。
4.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案李某,男,34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
梅核气——半夏厚朴汤化裁
梅核气——半夏厚朴汤化裁
陈某,女,主诉:口干两月余,加重三天。
病史:自诉近两个月来经常口干,但喝水不多,喉中黏,咯不出,咽不下,神疲,夜寐欠安,纳尚可,舌暗红,苔白,脉弦。
中医诊断:梅核气。
辨证:气逆痰阻。
治法: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配伍:半夏厚朴汤化裁。
二诊:上症好转,夜寐欠安,舌脉同上。
加以重镇安神。
守上方去黄芪,加龙骨,牡蛎。
三诊:症状明显好转,但药后口干。
守原方加西洋参。
这位女士因为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
气血紊乱,津液不能上承致口干,故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半夏厚朴汤,加石斛、麦冬益胃生津;五味子益气生津;柴胡、川楝子疏肝行气;石菖蒲开窍豁痰;酸枣仁安神、黄芪补气,气旺生津。
半夏厚朴汤临床医案
半夏厚朴汤临床医案
1.梅核气:张某,女,52岁、半年来咽部似有所塞,犹如梅核,如絮如膜。
咽不下,咯不出,腹部作胀,有气攻冲,大便秘结,得矢气则舒,苔薄腻,脉沉弦。
气机失畅,痰凝气滞,化痰导滞为主,半夏厚朴汤加枳实9g、姜竹茹9g、莱菔子9g、全瓜蒌12g、生甘草
1.5g,2剂后咽部阻塞感消失,精神好转。
2.胃脘痛:谢某,男,21岁,脘痛牵引两胁,胸闷嗳气频频,纳谷乏味,口渗清涎,脉象弦滑,舌苔薄腻。
病起肝郁气滞,痰湿内阻,胃失和降,拟半夏厚朴汤损益,姜半夏1钱半、制厚朴6分、云茯苓4钱、苏叶1钱半、大麦芽4钱、炒枳壳1钱半、新会皮1钱半、粉甘草8分。
服上方2剂后,脘痛大减,惟负重力屏气后又致胸闷且痛,原方加竹茹3钱,红枣4枚,2剂后愈。
3.眩晕:徐某,男,46岁,头晕,目眩,耳鸣,作泛呕吐2天,视物旋转,头不能转侧,动则眩晕更甚,不思食,食入作泛呕吐。
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
中医会诊,除上述症状外,观形体稍胖,闭目怕睁,时有干恶,苔白腻,舌质稍胖淡,脉弦滑。
拟下气消痰,降逆和胃,佐平肝熄风。
取半夏厚朴汤加减:制半夏10g、川厚朴10g、云茯苓10g,老苏梗10g、珍珠母(先煎)30g、双钩藤(后入)15g、代赭石(先煎)15g、广皮5g、炒苍术10g、建泽泻10g,5剂。
服3剂后,自觉眩晕好转,能进些饮食,5剂毕,行动自如。
半夏厚朴汤组新方治中风
半夏厚朴汤组新方治中风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组成。
其功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适用七情郁结,痰涎凝聚。
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咳或呕等,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因其组方极其精炼巧妙,名为经方,也被教材录用,令后学者割舍不下而喜用之。
中风病证有多种,然痰湿脾虚、气郁血瘀甚为常见。
笔者用此方组合新方治疗中风等,疗效显著。
兹举例如下:案例1,患者张某,男,78岁,系沙河市商务局退休干部。
2009年8月11日,主因语言不利2天住院。
口渴、饮水量可,饮食吞咽顺利,胃脘胀满,咽部异物感5月余,双下肢稍浮肿。
舌质紫暗苔白厚腻,脉滑。
西医诊断为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病。
中医诊为中风,中经络,痰瘀阻络型。
予降逆化痰、活血化瘀治疗。
处方:半夏10g,厚朴15g,茯苓20g,苏叶10g,生姜10g,旋复花10g,杏仁15g,桃仁20g,红花10g,地龙15g。
日1服分2次水煎服。
共服10服,舌象明显好转,而其余的症状一并暂时治愈。
案例2,患者张某,男,75岁,系沙河市西崔村农民。
2009年9月5日,左上肢活动不便伴麻木渐行加重10天住院。
10天前,经西医治疗,左臂肌力恢复正常,左手五指完全不能活动。
右侧鼻唇沟变浅,偶有头晕或头目不清。
舌淡红苔白腻,脉滑弱。
西医诊为脑梗死,高血压病。
中医诊为中风,中经络,痰湿阻络型。
予健脾气、化痰湿、行气血治疗。
处方:半夏10g,厚朴15g,茯苓20g,苏叶10g,生姜10g,杏仁15g,桃仁30g,红花10g,地龙20g,白术10g,防风10g,泽泻10g。
日1服分2次水煎服。
共用药15服。
2服后,两侧鼻唇沟对称。
左手先由小指,然后邻近三指,最后大拇指逐渐恢复接近正常功能,出院带药10服。
患者于10月24日因上火而前颈憋胀感求治,予针两手背无名穴而立刻显效,时左手功能已恢复正常。
案例3,患者宋某,女,78岁,系沙河市权村农民。
半夏厚朴汤治验
半夏厚朴汤治验
张某,女,43岁,农民。
2012年10月18日初诊。
平素爱臆想,常因小事耿耿于怀,情志抑郁。
10天前因与邻居发生争吵,导致胸闷、胸痛,咽喉不利,未经处理。
近几天来逐渐发展为饮食难进,感觉咽喉有异物,吞咽不下,咯吐不出,恶心呕吐,饮食难下,非常痛苦,常以泪洗面。
在某诊所按“咽炎”治疗无寸效,求诊于我。
舌红苔薄,脉弦细。
此乃肝气郁结,痰气涌塞咽喉,肝胃失和。
半夏厚朴汤加旋覆代赭汤加减:
法半夏15g 厚朴15g 茯苓15g 紫苏10g 旋复花(包煎)10g 代赭石(包煎)20g 柴胡12g 香附15g 川芎9g 炙甘草9g 生姜5片两剂。
10月22日复诊:两剂服完,诸症大减,饮食已进,咽喉中不适感基本消失。
因不愿再服中药,嘱其调理心情,控制情绪,并服用逍遥丸善后。
体会:本例平素情志抑郁,与人争吵后肝郁气滞,气结痰郁恩导致梅核气的发生,西医对此病症没有太好的方法,而中医治疗本证却常收捷效。
治宜疏肝理气,化痰解郁,和胃降逆,以半夏厚朴汤为主治疗获得良效。
另外,我常将旋复花、代赭石两味药用布同包入煎,感觉能增强疗效,供参考。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曹氏以半夏厚朴汤去茯苓,加柴胡、石菖蒲、桔梗耳内奇痒难忍案。
①配伍理气药:在半夏厚朴汤方证中,如果气滞症状明显,如出现胸闷、腹胀、便秘、两胁胀满等,一般要加理气药,如柴胡、枳壳、陈皮等,以加强行气作用,并加大原方中理气药的剂量。
②配伍化痰药:在半夏厚朴汤方证中,如果痰涎凝滞的症状明显,如出现咯吐白粘痰、呕吐清水痰涎、口中粘腻等症状时,则要加化痰散结之品,如姜竹茹、鲜竹沥等,以加强化痰作用,并加大原方中化痰药的剂量。
③配伍活血药:气为血帅,气帅血行,气滞则血瘀,如果在半夏厚朴汤方证基础上出现了瘀血内停的临床表现,如面青少华,舌质紫暗,舌面有瘀点,脉涩,女子出现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色暗有血块等等,则要在半夏厚朴汤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
④配伍清热药:气属无形,贵在流通,郁久必从火化。
如果在半夏厚朴汤方证基础上出现了火热征象,如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心烦,失眠,多梦,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滑数等症状时,则要在半夏厚朴汤中加入清热泻火之品,如黄连、黄芩、连翘、山栀等。
半夏厚朴汤加味方治疗焦虑性神经症西医诊断精神性焦虑:至少有下列三条中的一条:(1) 经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的游移不定的、广泛性紧张不安;(2)经常提心吊胆,预感到自身或他人会发生某种不幸,但又缺乏客观依据;(3)经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激惹。
躯体性焦虑:(1)运动紧张,如肌肉紧张、颤抖、摇晃、坐立不安、搓手顿足等;( 2) 交感功能亢进,如出汗、心动过速、口干、颜面潮红或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胸闷、尿频尿急等。
中医辨证:气滞痰凝,郁久化火临床表现:咽喉不利,胸膈痞满,泛吐痰涎,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腻或薄黄,脉弦滑或滑数。
病情可随情绪而变化。
半夏厚朴汤加味方:半夏、厚朴、茯苓、苏梗、山栀、连翘、黄芩、甘草、生姜、大枣。
半夏厚朴汤医案3
半夏厚朴汤医案3
4.声带麻痹案
陈某,男,49岁,干部,1997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声带麻痹半年余,每遇精神负担过重时症情加重(注意!四逆散证),经多方治疗仍发音困难。
有胆结石、萎缩性胃炎病史。
刻诊:声音嘶哑;咽喉暗红,舌稍暗;心烦,失眠;舌苔薄白,脉滑。
处方:姜半夏10g,川朴10g,茯苓15g,苏梗10g,炒枳壳10g;山栀10g,连翘12g,黄芩6g,生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并嘱其多参加室外活动。
3剂后,喜来告之,上午发音已正常,下午稍有嘶哑。
继用原方20余剂而安。
黄煌老师半夏厚朴汤医案
5、顽固性失眠案
周某,男,29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
睡眠障碍2年,曾经当地医院及精神病院治疗,未见好转。
刻下: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每日睡眠4h~5h;恶心,胸闷,干咳,痰白粘不多,咽中如有物阻,大便每日2行,时干时溏,尿频,
舌暗,舌苔薄黄,脉弦滑。
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10g,茯苓12g,川朴10g,苏梗10g,山栀10g,连翘12g,滑石12g,炒枳壳6g,生甘草5。
服7剂后复诊,入睡已不困难,但仍多梦、胸闷、心烦。
效不更方,原方去滑石、枳实,继服14剂而愈。
黄煌老师半夏厚朴汤医案。
半夏厚朴汤医案
半夏厚朴汤医案
半夏厚朴汤医案
医案⼀:初诊:⼥,13岁,⿐腔、咽部不清,经常清嗓、吸⿐,伴咽痒,经前加重,纳眠可,⼆便可。
⾆诊:⾆淡苔⽩,略显腻。
脉诊:72次/分,浮短⼤有滑紧之象。
望诊:⾯部⼤量⽶粒⼤粉刺。
辨证:病性之标:⿐咽不清为孔窍少量寒饮之象,咽痒为孔窍郁热之象,脉缓,⽆寒热之象,脉短为阳虚之象,脉⼤为邪实之象,脉紧为阳郁欲伸之象,脉证合参,半夏厚朴汤合枳实芍药散。
鉴别诊断: 1、⼩柴胡汤其脉浮数弦紧长。
2、苓桂术⽢汤其脉沉数紧长。
⽅剂:半夏厚朴汤合枳实芍药散厚朴9半夏6⽣姜15茯苓9苏叶9枳实9⽩芍9 三剂⽔煎服经⽅条⽂依据: 1、妇⼈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2、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补记:合⽤桔梗汤、橘枳姜汤是否更好?。
半夏厚朴汤医案
半夏厚朴汤医案
李某,女,25岁。
1982年3月8日初诊。
据析与爱人争吵后,月讯半年未潮,证见胸闷胁痛,乳房作胀,恶心纳差,烦躁寝艰,且喉中不适,舌黯、苔白滑,脉弦滑。
证系气滞血瘀,痰浊凝遏。
予制厚朴、苏叶、姜半夏、益母草、川牛膝、留行子、赤白芍、生姜各10克,茯苓、神各15克。
3剂药后诸恙好转,但经仍未通,嘱原方续服5剂,经即复潮。
按语
《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此即李女闭经由之也。
但承师结合苔脉,及恶心、喉中不适等证互参,遂断为痰瘀因气滞而作祟也。
故以“痰瘀相关”学说立论,投半夏厚朴汤合活血化瘀药,以痰瘀并治,痰消瘀化,肝郁逢解,月汛自如期而潮矣。
学习经典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各家论述
《医宗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
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金匮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半夏厚朴汤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广泛用于痰气郁结所致的痞满、喘咳、呕逆、心悸、失眠、胸腹闷痛等郁滞病证。
笔者在临床中将其用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五官科的某些病症,取得较好效果。
1 缺血性心脏病男,49岁,于1983年5月9日入院。
患者一年前因胸胁胀闷不舒就诊。
经某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间断治疗,效果不显。
近半月来胸闷加重,时有隐痛,心慌不安,两胁胀满难耐,急躁易怒。
早起必咳白色粘稠痰,口苦。
近几天早晨眼睑微肿,面如纱蒙。
常觉短气,动则更甚,倦怠思卧,食少便溏,面黄少华。
舌质淡滞,苔微黄滑腻,脉弦细缓而结。
心率56次,偶有心率不齐,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右前半束枝传导阻滞。
四诊合参,辨为气郁痰结,心脉痹阻,治宜化痰散结,行气活血,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半夏7g,厚朴花9g,紫苏梗9g,云苓12g 全瓜蒌18g,薤白9g,枳壳79,竹茹10g,陈皮5g,玫瑰花7g,黄芩7g,丹参18g,郁金9g,太子参15g,炙草3g,生姜5片,大枣6枚。
服药1周后,胸闷大减。
10日后,胸闷基本消失。
头昏,时有心悸,心律68次,有时出现结脉,约2次/min,苔滑。
以白参或红参易太子参,并随症稍事增减,服药三十余剂,诸症消失,舌脉之象渐趋正常,精神振作,面色红润,两月后出院。
2 喘息性支气管炎男,62岁,1984年4月12日初诊。
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每年秋冬均有大发作,历时3个月方渐渐缓解。
现因伤风,出现喘咳,夜不能卧,头昏面浮,痰多色白,胸脘痞闷,吞咽不利。
腹直肌紧张。
口苦,心烦,舌略红,苔白腻。
X光透视:两肺纹理增粗。
此证当为痰气郁结、肺气上逆所致,治宜行气化痰,降逆平喘,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9g,厚朴7g,苏梗9g,云苓10g,柴胡6g,黄芩6g,杏仁6g,干姜5g,紫菀9g,冬花6g,甘草3g三剂。
二诊:喘咳减轻,痰见少,胸脘渐宽,口不苦。
上方去柴胡、黄芩,五剂。
半夏厚朴汤加减运用医案
半夏厚朴汤加减运用医案本文目录 [hide]1 1、半夏厚朴加杏仁杷叶桔梗甘草紫菀汤方证2 2.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杷叶苡仁汤方证3 3.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汤方证4 4.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枇杷叶诃子汤方证5 5.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杷叶生白术汤方证6 6.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杷叶苡仁苍术汤方证7 7.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杷叶莱菔子汤方证8 8.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杷叶赤小豆汤方证9 9.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桂枝汤方证10 10.桂枝合半夏厚朴加桔梗杏仁汤方证11 11.桂枝合半夏厚朴加桔梗杏仁苍术汤方证12 12.桂枝合半夏厚朴去茯苓加桔梗枇杷叶陈皮汤方证13 13.桂枝合半夏厚朴加杷叶杏仁桔梗汤方证1、半夏厚朴加杏仁杷叶桔梗甘草紫菀汤方证干咳咽干痛案向某,女,31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2日。
患者诉咳嗽20多天,服头孢、止咳糖浆无效,现干咳无痰,咽干痛不欲饮,手脚凉,月经刚过,平时痛经,无鼻塞流涕,无头痛,无汗,口不苦,纳可,小便可,大便1〜2日1次,偏千,舌淡苔白略黄,脉弦细。
半夏辨六经为太阴里虚寒挟饮证,辨方证为半夏厚朴加杏仁杷叶桔梗甘草紫菀汤方证。
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2g,桔梗10g,炙甘草6g,苏子10g,炙枇杷叶10g,杏仁10g,紫菀10g,生姜15g。
7剂,水煎服,日1剂。
结果:服7剂后咳嗽已不明显,咽痛已。
按语:紫苑《得配本草》“治痰血,利小便,开喉痹,退惊痫”,配半夏、厚朴、茯苓、苏子温化无形之痰饮,与桔梗、甘草同用疗咽干痛。
2.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杷叶苡仁汤方证咳嗽盗汗案刘某,女,47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11日。
患者诉咳嗽有痰咳不出,口干欲饮,咽痒不痛,印堂处疼痛,夜间有轻微盗汗,二便可,纳可,舌淡苔白,脉弦弱,右寸滑。
辨六经属太阴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挟饮证,辨方证为半夏厚朴加桔梗甘草杏仁杷叶苡仁汤方证。
处方:清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2g,桔$梗10g,炙甘草6g,苏子10g,炙枇杷叶10g,杏仁10g,生薏苡仁15g,生姜15g。
半夏厚朴汤新用
半夏厚朴汤新用作者:张文斌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组成,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主治“七情郁气,凝涎而生”之梅核气病。
笔者运用此方加味治疗胃脘痛、胃性哮喘、眩晕等病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1.1 胃脘痛患者,男,40岁,2002年3月12日就诊。
反复发作胃脘痛1年余,以胀痛为主,食后胀痛甚,伴胸脘痞闷,嗳气呃逆,纳呆,寐不安,曾查胃镜示“糜烂性胃炎”,长时间予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吗丁啉等西药治疗效差而入我科就治。
诊见:精神显焦虑,上腹饱胀痛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
证属气郁肝胃不和,痰浊中阻。
治宜疏肝解郁和胃,行气化痰。
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处方: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5g,苏叶8g,郁金10g,香附10g,乌药10g,瓜蒌壳6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上方剂1剂后症状即明显好转,服5剂后症状完全消失,再服7剂巩固治疗,3个月后随诊未见复发。
1.2 眩晕患者,女,41岁,2002年10月15日初诊。
因与家人争吵后出现眩晕发作,伴恶心欲呕,耳鸣。
查头颅CT无异常,拟诊“美尼尔氏综合征”,予丹参注射液、654-2静滴,口服西比灵等治疗效欠佳。
诊见:形体肥胖,闭目卧床不敢转侧。
舌淡红,苔白腻,脉濡弦。
证属肝郁脾虚,痰浊阻滞。
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处方:半夏、厚朴、茯苓各15g,天麻12g,蒺藜、紫苏、陈皮、石菖蒲各10g,水煎服,每天一剂。
服上方2剂后患者眩晕恶心症状明显缓解,已能下床行走,再服5剂后各症状消失出院。
1.3 胃性哮喘患者,男,45岁,教师,2004年3月11日初诊。
上腹饱胀或烧心感伴咳嗽气促1个多月,不能平卧,卧位则感气逆上冲,咽部异物感,喘促难受而被动端坐呼吸。
曾查胸片无异常,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予抗炎、口服雷尼替丁、西沙必利、奥美拉唑等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转中医治疗。
刻诊见情志抑郁,上腹微饱胀,咽部异物感,平卧则咳嗽气喘不已。
半夏厚朴汤名家医案
半夏厚朴汤名家医案半夏厚朴汤名家医案与应用浏览:1062编辑:养生之家小编来源:养生之家发表时间:2018-09-17 20:51:13养生之家导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半夏10~12g,厚朴10~12g,茯苓15~18g,生姜10~15g,干苏叶6~10g水煎400mL,日1剂,分2次服。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应用】1.胡老讲:咳嗽,声音嘶哑,咽喉不利,胸闷腹胀,胃神经症,食欲差,常以本方加减。
常配小柴胡汤加橘皮,进食很快。
2.本方配伍严谨,一般不要做减味使用,包括生姜。
对咽炎、声带水肿、眩晕症、妊娠恶阻、甲状腺肿等疾病同时出现咽部异物感者有良效。
3.本方合吴茱萸汤,对胃炎、胃下垂、胃扩张无力、胃中停水、十二指肠憩室、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而同时表现有咽部异物感,口水多,舌苔白腻而湿,或呕吐者效佳。
4.本方合四逆散,对七情失调所致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耳鸣、抑郁症、性功能障碍者,又有咽部异物感、手足发凉、大便稀、舌质淡苔白、气郁之象,常有使用的机会。
【半夏厚朴汤医案】1.咽中炙脔病案患者,女,67岁,退休,身体尚好,唯咽中经常有异物感,犯病时口干,咽燥,咽中异物感明显,咳不出,咽不下,有少量黏痰,每次犯病1~2个小时,影响呼吸,气上不来,喝水不解决问题,不影响进食,睡觉时不犯病,二便正常,舌脉正常,病时已1年多。
昌吉州人民医院喉科专家诊为咽部水肿,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盐酸西替利嗪片、肿痛安胶囊、地塞米松片。
并嘱下次来雾化治疗。
用药3天后,病情反而加重。
去乌市自治区医学院附院喉科挂专家号,做喉镜检查:咽后壁和舌根可见淋巴滤泡增生,余正常。
诊断:咽炎。
给清感九味丸、复方瓜子金颗粒,并嘱不要服用抗生素。
服药3天,病情不见好转,来诊求治。
脏无他病,炙脔是也,予半夏厚朴汤原方:法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8g,干苏叶6g,鲜生姜4大片,3剂,水煎400mL,日1剂,分2次服。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组成与用法】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医案】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1.经行情志异常初诊:2005年11月17日。
邵某,30岁,婚后未曾生育已经数年,经行量多,夹有大量血块,7~10天净,痛经持续2天,下腹喜温喜按,服用止痛片之后痛经方有所减轻。
每于经前出现悲伤欲哭近1年,烦躁易怒,乳房、小腹发胀,腰酸,畏寒,用手触及凉水时下腹即感不适。
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已于2005年5月21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术后经量虽减,但经前情绪变化依旧,寐不安多梦,醒后乏力,易惊,自汗,纳差脘痞,涎多口淡恶心,带黄如水,大便溏薄泡沫状。
末次月经11月10日来潮,今未净。
舌淡红,有牙痕,苔薄腻,脉细弱。
治法:调气化痰,养心安神。
方剂:半夏厚朴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
半夏12g 厚朴10g 苏叶5g 生姜4片茯苓12g 甘草6g 小麦15g 大枣6个甘松10g 佛手10g,4剂。
二诊:2005年11月22日。
服药之后情绪明显改善,其母亲发现患者寐中也笑出声来。
月经已净,大便软,脘馁,舌脉如上。
治法:调气化痰,健脾助运。
方剂:半夏厚朴汤加味。
半夏12g 厚朴10g 苏叶5g 生姜4片茯苓12g 甘松10g 佛手10g 蔻仁(冲)5g 淮山药15g 薏苡仁20g,7剂。
三诊:2005年12月10日。
月经12月11日来潮,经前情绪异常现象消失。
中药守11月7日方续进7剂。
2.妊娠恶阻初诊:2005年11月15日。
胡某,24岁,因原发不孕2年就诊,经治疗之后现已妊娠72天,恶心,胸闷,头晕已一周。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行气燥湿,和胃降逆。
方剂:半夏厚朴汤。
半夏12g 川朴5g 苏梗10g 茯苓12g 生姜5片,5剂。
二诊:2005年11月7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半夏厚朴汤医案三则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张玉岭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是主治咽喉部有异物感的专方。
原文中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所谓“炙脔”,是中医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古人称之为“梅核气”,此病女性多见。
陈宝贵教授扩大了此方的应用范围,将其随症加减广泛治疗胃痛、梅核气、胸痹等,疗效卓著,现介绍如下。
胃痛案
沈某,男,37岁。
2012年5月21就诊。
主诉:间断胃脘部胀满疼痛半年余。
患者诉半年来胃脘胀满疼痛,饭后加重,吐绿水,自服兰索拉唑、六味安消等药物症状稍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
现胃脘胀满,饭后加重,恶心,嗳气,口淡无味,平素寐安,便溏,次数正常,舌苔白厚,脉沉。
查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HP(-)。
辨证为中焦虚寒,痰浊阻胃。
治以健脾化痰,理气和胃。
方药:半夏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佛手10克,香橼10克,陈皮10克,川连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每日1剂,水煎服,7剂。
2012年6月11日二诊:胃脘部胀满疼痛、嗳气、口淡无味、早饱等症状明显好转,偶有胃脘部不适。
原方不变,14剂善后。
按:此病病机为中焦虚寒,气机不利。
治当健脾化痰,理气和胃为主。
以半夏厚朴汤加味。
方中半夏、茯苓、干姜温中散寒、降逆化痰;厚朴、枳壳、佛手、香橼理气宽中、消除胀满;陈皮、川连理气开胃、清热燥湿;白术、甘草益气补虚;延胡索行气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益气补虚之功,故收效颇好。
梅核气案
沈某,女,57岁。
2012年5月14日就诊。
主诉:间断咽部梗塞感1月余。
患者于1月前出现间断咽部梗塞感,偶有咽干、咽痛,情志不舒时症状明显,伴见胸胁胀满,纳差乏力,二便调,寐可。
舌红少苔,脉弦数。
辨证为痰气郁结,治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方药:沉香5克,郁金10克,半夏10克,瓜蒌15克,厚朴10克,连翘15克,菊花15克,茯苓15克,苏梗10克,甘草10克。
水煎服,7剂。
诸症消失。
按:此案为痰气郁结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胸闷善太息等,故选用半夏厚朴汤以
化痰散结,理气降逆,宽胸解郁,并随症加减而获良效。
半夏、瓜蒌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连翘、菊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苏梗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
全方辛苦并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胸痹案
王某,男,40岁。
2010年9月20日初诊。
素体痰盛,10日前出差外地,气候突然转冷,恶寒,骨节酸楚,3日后胸闷胀痛,舌苔白滑,脉浮弦滑。
辨证为外感寒邪,痰浊痹胸。
治宜解表散寒,化痰宽胸。
方用:半夏1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苏叶10克,枳壳10克,生姜4片(自备)。
水煎服,日l剂。
服7剂,胸痛止,余症随之消失。
按:本案为胸中素蕴痰浊,外受寒邪,卫阳被遏,痰凝气滞,遂发胸痛。
半夏厚朴汤方中苏叶、生姜辛温芳香,外散寒邪;枳壳理气宽胸;半夏、厚朴行气化痰宽胸。
此病以半夏厚朴汤加减,古方新用,切中病机,以行气解郁化痰法治疗胸痹,收到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