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质量管理[1]
质量管理学第七章卓越绩效模式
质量管理学–第七章 卓越绩效模式
2002 2003
SSM Health Care Baptist Hospital, Inc.Pensacola, FL Saint Luke’s Hospital of Kansas City Community Consolidated School District #15, Palatine, IL
质量管理学–第七章 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
组织简介:环境、关系与挑战
2战略 1领导 3顾客 与市场
5资源 7经营结果 6过程管理
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七章 卓越绩效模式
领导
1.1 组织的领导 a.高层领导的导向 b.组织的治理 c.组织绩效评审 1.2 社会责任 a.公共责任 b.合乎道德 c.对关键社会共同体的支持
司可以获奖
波多里奇奖得主(2001~2003)
年份
2001 2002
制造业
Clarke American Checks, Inc Motorola, Inc. Commercial, Government and Industrial Solutions Sector Medrad Inc.
小企业
质量管理学–第七章 卓越绩效模式
质量管理学–第七章 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核心价值观
第7章 仓储服务质量管理_PPT课件
7.1.1 服务与服务质量的基本概念
四、服务质量是什么?
服务质量是服务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服务质量即是服务的技术和功能的 统一,也是服务的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 服务特性不仅要满足顾客的要求,也要满足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如:政府主管部门, 服务企业的员工、投资者等)。
— 服务质量具有动态性
7.1.1 服务与服务质量的基本概念
一、服务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学
术界开始注重对服务的研究。许多学者和 机构对服务提出了自己的定义。 那么,你认为服务是什么呢?
7.1.1 服务与服务质量的基本概念
二、服务有哪些特征? 1. 无形性:无形性是服务的最主要特征。 —服务的特质和及组成服务的元素,人们无法去触摸,无法以形状、质地、大
等服务; ③ 社会服务:如医疗、教育、福利、宗教、邮政和政府服务等; ④ 个人服务:如家政、修理、理发美容、宾馆饭店、旅游和娱乐业等服务。 2、按服务存在的形式划分 ① 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服务:如电影、书籍、数据传递装置等; ② 对商品实物具有补充功能的服务:如运输、仓储、会计、广告等服务; ③ 对商品实物具有替代功能的服务:如特许经营、租赁和维修服务等; ④ 与其他商品不发生联系的服务:如数据处理、旅游、旅馆和饭店服务等。 3、按服务企业的性质分类 ① 主要以设备形式提供的服务:如通过自动化喷漆设备为顾客提供喷漆服务、 影院里利用放映设备向观众提供影片的观赏服务等; ②主要以人工方式向顾客提供的服务:如园丁、修理工、律师、医师等
二、服务有哪些特征? 5. 不可储存性:由服务的无形性以及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所决定的 — 顾客也不能一次购买以备未来需要时消费。 — 服务企业必须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等解决服务企业供
080820第七章项目质量管理
二、质量管理的历程
第一阶段: (20世纪初~40年代) 质量检验阶段 第二阶段: (40年代~50年代)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第三阶段: (60年代~至今)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三、全面质量管理(TQC、TQM)
1 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本手段,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2 TQM的四个基本要素3 TQM不同于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
六、ISO9000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世界上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分别在质 量体系领域制定了国家标准或多国标准。这些 标准尽管在传统上有某些历史性的共同点,但 在细节上存在许多差异。在名词术语方面也存 在不一致甚至混乱的现象,不能广泛的应用于 国际贸易。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不得不付出巨 大的努力去满足合同中形形色色的质量体系要 求。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国际化成为各国的 迫切要求。1987版ISO9000系列标准1994版ISO9000系列标准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
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用户明显的或潜在的需求能力的特性总和.
质量是实体的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和活动等)满足客户的明显、潜在的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实体:产品或服务需求:(明显、隐含)特性(功能性指标、可靠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经济性指标、适应性指标、时间性指标等)
ISO族标准的管理思想
质量体系文件
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管理程序*内审程序*不合格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质量手册*质量方针*组织*体系要素*审批、修改、控制方法
质量方针与目标*目的宗旨*质量承诺
质量记录*规范统一的质量记录表
其它
正式颁布实施
现代企业管理 第7章 质量管理
30
互利的供方关系
识别和选择关键供方 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确定与供方的关系
与关键的供方或合作伙伴共享专门的技术和资
源
建立开放的沟通管道
确定联合改进活动
31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管理职责
相关方
相关方
资源管理
分析改进
满意
要求
输入
增殖活动 信息流
实现
服务
输出
32
过程分解示例
第四节
质量管理的重要术语
质量一般是指产品在结构、性能、强度、功率、 成分及使用寿命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性和要求达到的标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 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策划是指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 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策划与质量管理构 成从属关系。 质量计划是指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 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关注顾客
ISO9000
过程控制
管理学发展中的各种优秀理念
19
推行ISO9000的必要性---市场的需要
目前,国际市场上,各种招标和贸易谈判中,取得 ISO9000 第 三方认证证书,已成为签约的先决条件。 EOTC(欧洲测试与认证组织)已将 ISO9000 作为工作基础,现 在人们已公认要与欧洲统一市场做生意,必须首先满足 ISO9000的要求。 中国政府亦改革了政府采购制度,在政府采购活动中 ISO9000 注册常被作为采购要求,注重质量已成为政府规范市场的一种 手段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在全球的普遍应用的事实已表明质量在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具有的特殊意义。事实上,随着入 关的临近,我们已被纳入一场没有硝烟的,关于企业生命存亡 的世界质量大战。
仓储质量管理
• 出库差错率 =
发货累积差错件数 发货总件数
× 100%
三、仓储质量指标 2.责任货损率:指在考核期内,由于作业不善造成 的物品霉变、残损、丢失或短少等损失的件数占期 内库存总件数的比率。责任货损率应≤0.05%
• 责任货损率 =
期内残损件数 期内库存总件数
× 100%
三、仓储质量指标 3.帐货相符率:指经盘点库存物品帐货相符的笔数 与储存物品总笔数的比率。帐货相符率应≥99.5%
• 有效投诉率 =
有效投诉涉及订单数 订单总数
× 100%
第二节 仓储质量管理方法
第一节 仓储质量管理
第二节 仓储质量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方法体系 质量管理方法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 (TQM)
统计法
戴明循环法 (PDCA)
主次因素 排列图法
相关图法
因果分析法
分层法
统计分析 表法
一、全面质量管理(TQM) (一)全面质量管理方法(TQM)
(一)因果分析图的类型
1. 质量结果分解型
2.作业分类型
3.原因罗列型
三、因果分析法
(二)因果分析图的绘制步骤 (1)明确要解决问题的准确含义,并用确切的语言吧质量问题表达出来,用 方框画在图画的最右边;
原因 原因
第一层原因 第二层原因
原因
结果 原因
原因
(2)从这个质量问题出发先分析大原因,再以大原因作为结果寻找中原因, 然后以中原因为结果寻找小原因,甚至更小的原因; (3)画出主干线,主干线的箭头指向质量问题,再在主干线的两边一次用不 同粗细的箭头线表示出大、中、小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相应的箭头线旁边 注出原因内容; (4)找出主要原因,用显著记号或图把主要内容圈起来,以示突出; (5)记录因果分析图的绘制日期、参加讨论的人员及其他备查的事项。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实施与评价阶段 建立实现组织战略的组织结构。 确保实施战略所必需的活动能有效地进行。 监控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 战略评价。
上一页
返回
第节建筑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企业外部宏观环境是指那些来自企业外部并对企业战略产生 影响、发生作用的所有不可控因素的总和。建筑企业外部的 宏观环境分析可分为经济、社会、政治、技术等四个方面。
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因素均直接影响施工 项目的质量。 2.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 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 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 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动向等。在衡量技术环境的诸多指 标中,整个国家的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企业所在产业的研发 支出状况、技术开发力量集中的焦点、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 实验室技术向市场转移的最新发展趋势、信息与自动化技术 发展可能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前景等,都可以作为关键战略要 素进行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前,国内外对质量有一个共同的理解:质量是满足明确的 和隐含的需要的特性之总和「按《质量管理体系一基础和术 语》(GB/T19000 - 2000)」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 (1)策划阶段,形成工程对象的质量及其技术目标,主要由
业主或业主聘请的项目管理公司来完成; (2)设计阶段,根据质量目标和技术规范要求形成工程对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第七章 现场质量管理计划
第七章质量管理计划7.1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等级:合格;工程质量目标:“鲁班奖”。
7.2 质量管理体系及职责7.2.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由总承包项目经理领导,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由项目施工、质量人员策划组织实施,其他专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中间控制的技术、质量管理系统,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负其责。
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其设置的合理、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保证体系能否顺利地运转及操作,在本工程中,我们将按表3.3.1的组织机构来全面地进行质量的管理及控制。
7.2.2 质量管理职责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表7.2.2 质量管理职责7.3主要质量管理制度表7.3 质量管理制度7.4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要求和措施7.4.1测量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及措施7.4.2 土方施工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挖掘机按照所放灰线进行开挖,同时按照设计要求放坡,避免塌方;2、测量工要随时测量,避免超挖,保证槽底土壤不被扰动;3、夜晚施工中,应根据需要在施工场地设置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警示标志;4、土方开挖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果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中、粗砂、级配石填补并夯实,在重要部位超挖时,要用低标号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5、雨天对基坑采取可靠的覆盖和排水措施;6、土方开挖前,设置位移观测标记,并做好位移观测记录。
根据业主要求,设置观测点,需每日进行监测,数日后若无位移或变化不大,3-7日监测一次,并作好监测记录上报业主及监理部门,稳定后可取消观测。
7.4.3 钢筋工程7.4.3.1钢筋加工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和焊剂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表面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
3、钢筋调直后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表面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质量管理学第七章正交试验
质量管理学第七章正交试验1. 引言正交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用于研究多个因素对某个系统的影响。
它通过有限次数的试验,确定各个因素的主要效应和交互作用,从而帮助优化系统设计和改进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学中的第七章内容:正交试验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
2. 正交试验的概念正交试验是一种试验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少量试验次数,得出一个系统对多个因素的主要影响和交互作用。
正交试验的特点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试验数据,并能有效降低试验误差。
正交试验的结果可以为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3. 正交试验的设计原则在进行正交试验时,需要遵守以下设计原则:3.1 因素选择选择适当的因素进行试验,通常应选择对系统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材料的选择、工艺参数的设置、设备的调整等。
3.2 因素水平的确定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通常应选择多个水平以覆盖所需的试验范围。
不同水平的选择要合理,可以通过专家经验、历史数据和实际需求来确定。
3.3 试验的次数确定试验的总次数,每个因素水平的重复次数应相等。
试验次数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以根据试验目的、资源限制和试验效果要求进行衡量。
3.4 设计矩阵的建立建立正交试验的设计矩阵,将因素和水平配对,并按照一定规则排列。
常用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表设计、拉丁方设计、矩阵试验设计等。
3.5 结果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各个因素的主要效应和交互作用。
可以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图表展示等方法来分析试验数据,从而得出有效的。
4. 正交试验的实施步骤进行正交试验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确定试验目的和范围明确试验的目的和研究范围,确定需要优化或改进的系统或产品。
4.2 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选择适当的试验因素,并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可以借鉴相关文献、专家意见和历史数据。
4.3 建立正交设计矩阵根据试验因素和水平,建立正交试验的设计矩阵,并按照一定规则排列。
中药材GAP概论-质量管理
第七章质量管理一、中药材质量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二、中药材质量鉴定(检测)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3、《地方标准》1、中药材生产企业标准5、其他参考资料三、中药材鉴定(检验)机构、人员与设备:1、中药材生产企业应有质量检测机构、人员和设备。
2、条件不具备的可以委托有检测能力的机构,如各级药品检验所。
四、中药材生产企业质检部门(人员)管理质量范围:药材包装前,确保发出的药品是合格的。
第一节质量检验的项目及程序项目:性状、鉴别(显微、理化)、检查(杂质、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
有的还要检测农残、重金属及微生物限度等。
一、中药材检验的一般程序(一)样品登记:送检单位、日期、目的、样品数量、包装等。
(二)取样1、由检验人员或指派专人取样。
2、取样时作好记录:品名、产地、规格及包装;有否特别情况。
如有腐败变质、色、气、味有显著异常者不能取样品。
3、按照取样的规定取样。
如:取样的真实性、代表性、取样量为试验需要量的3倍等。
二、检验的主要项目及记录要求(一)主要项目:1、来源:用检验者的专业知识检查样品与提供的情况是否相符,如:登记内容、药用部位、混乱品种、加工状况后,才能检验。
2、状(经验鉴别)。
3、鉴别(显微、理化)。
4、检查(纯度)。
5、含量测定(品质)。
(二)检验记录及结果判断1、记录(检验者专用记录本)内容:样品名称、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抽(送检单位(或人员),检验目的、抽(送)检日期、样品数量。
检验方法和结果。
2、废弃记录的处理:记录不得涂改,若必需作废或涂改,应盖章的以示负责。
3、结论:三、常规仪器设备(略)第二节质量鉴定的方法一、性状鉴定(经验鉴别):用眼、鼻、口、耳、手体验药材的性状。
1、药材的形状和大小。
2、表面:色泽、表皮特征,光、糙、纹、分枝等3、质地与断面:质轻、重、松、泡;断面:易或难折断;粉性或纤维性,实或松与有否裂隙。
第七章SAPR3质量管理(QM)1.doc
第七章SAP R3 质量管理(QM)1 第七章SAP R/3 质量管理R/3 系统的质量管理(QM)应用模块可以帮助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客户满意程度。
符合质量管理标准要求生产优质产品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产品可以促进长久的客户/供应商关系,降低费用和提高竞争力。
例如,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贯穿于一个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中。
利用QM应用模块,在整个供应链中对所有业务流程可以实现优质管理。
QM 应用模块与R/3系统的其他应用模块是紧密集成在一起的。
同孤立的CAQ系统相比,在供应链系统中实现R/3系统QM模块功能可以带来很大的好处。
检验采购品质量利用QM应用模块,采购部门可以获得供应商的最新质量评分,以及用于报价申请和采购订单的相关质量数据。
在产品质量非常重要的情况下,QM应用模块的质量管理功能可以对供应商放行以让其交货。
在QM系统中预设的控制数据可以决定哪些物料要被检验,并与待检品存货类型进行入帐。
这种情形试用于来料检验,产成品检验和各种不同样品检验等场合。
这样就保证了只有符合预先定义质量要求的产品才可以被放行以作进一步的业务处理。
全公司范围的质量计划减轻质量监管作业负荷如果集中组织质量计划活动,可以确保对质量管理特性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质量指标都可以存档和更新。
主数据的集中利用可以保证检验计划活动会是一致且有效的。
在质量检验中记录所有相关的质量数据在R/3系统中,检验作业是通过检验批号和相应检验结果来进行存档的。
当记录检验结果时,可以有若干选择。
即你可以直接在R/3系统中输入检验结果;也可以通过将测量设备同R/3系统相连来传送检验结果;还可通过将检验指标传递到带标准接口的子系统中,并利用这同一接口检索以获得检验结果。
在某种质量特征的基础上,物料可以用在QM系统中定义的批次特征作为搜寻交货批次的一种手段。
质量控制的综合功能统计作业控制(SPC)功能提供了一种监督,控制和改变作业流程的手段。
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
多个问题,箭头方向不定,并可扩散
箭头不可逆,一因素一箭头
箭头可逆,一因素可多个箭头
短期,基本不变
动态,不断变化
一般措施前、后各绘制一次
多次分析研究绘制
措施不绘入
多考虑措施及其结果
推进TQC的一系列重要项目的关联图
制定方针、目标与计划 实行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决定评价尺度 情报管理 全员参加
概念:
把要实现的目的与需要采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统地展开,并绘制成图,以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找最佳手段和措施。
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就要采取某种手段;为了实现这一手段,又必须考虑下一级水平的目的,如此,上一级水平的手段成为下一级水平的目的。最终形成系统。
7.2 系统图
系统图的基本形式
目的、目标
手段、方法
○
贯彻方针
╳
╳
╳
◎
○
○
◎ 经常适用;○使用; △不太适用; ╳不使用。
用矩阵图法表示收集资料的选择
事实资料
意见资料
构思资料
认识事实
◎
╳
╳
确立观念
○
◎
◎
改变现状
◎
○
○
提出新理论
△
◎
○
推进理解和协作
△
◎
╳
贯彻方针
△
◎
○
◎ 经常适用;○使用; △不太适用; ╳不使用。
01
c 语言资料卡片化
02
把收集起来的语言资料按内容进行分类,用独立的、又最基本含义的句子简明地归纳成内容段落,然后写在卡片上。
02
企业更加注意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要求在产品制造、流通、使用、废弃的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和伤害人类
《质量管理》知识点汇总(二)7-11章
202104考期考前冲刺督学知识点汇总(二)《质量管理》第七章质量改进(重点章节)成功组织的质量改进举措:①组织的所有层次都要设立质量改进目标;②确立持续改进过程或程序;③在所有业务中实施质量改进;④全员质量培训;⑤向员工充分授权,促进他们参与质量改进活动;⑥建立衡量进展情况的评价指标;⑦管理层定期评审改进目标的达成情况;⑧设立奖励表彰制度;⑨修改薪酬制度以鼓励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是质量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着重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能力的那些质量管理活动。
(2)特点:①质量改进不同于质量控制;②质量改进是以项目的方式实施的;③质量改进是普遍适用的;④质量改进是无止境的;⑤质量改进是需要付出成本的;⑥质量改进的成果主要来自于关键的少数项目。
朱兰质量改进程序:①提出证据;②确定项目;③建立团队;④实施诊断;⑤进行治疗;⑥保持成果。
高频PDCA循环(戴明环):(简答/论述)试述如何运用PDCA循环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应用PDCA循环开展质量改进活动重点是抓好四个阶段的活动,即计划(Plan)、实施(Do)、学习(Study)和行动(Action),“学习”在最初被称为“检查(Check)”。
(1)计划阶段:重点是了解现状并描述过程,理解顾客期望,收集数据,识别问题以及开发解决方案和行动方案。
(2)实施阶段:对计划阶段形成的行动方案进行验证,并予以实施。
(3)学习阶段或检查阶段:评价结果,记录经验教训,决定是否需要关注更进一步的问题或机会。
(4)行动阶段:标准化,即将最后的方案转化为制度和规范,以使在整个组织中被作为最佳实践来推行。
实现六西格玛目标的“六步法”:①明确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②明确你的顾客是谁,他们的需要是什么;③为了向顾客提供使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你需要什么;④明确你的过程;⑤纠正过程中的错误、杜绝无用功;⑥对过程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确保改进的持续进行。
第七章 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理念的发展
质量的适用性使得我们必须关注那部分没有 显性的转化成规范和要求的客户期望 ISO: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或活动 等)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要能力和特性总 和。”
过程的质量决定最终产出物的质量
质量和等级
等级:具有相同使用功能而不同质量要求的 实体的类别或级别 低等级的产品也可以是高质量的
• 它把影响产品质量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树状图的方式表示出来,使 人一目了然,便于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以结果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 关系 • 最后细分出来的原因应是具体的,便于采取实际措施 • 在细分原因时,应集思广益,力求分析结果准确而无遗漏,充分发 动项目成员头脑风暴
质量控制
监视项目的具体结果,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 的质量标准,并判断如何能够去除造成不合 格结果的根源。
• 项目产品的质量控制:如可交付成果的质量控制
• 项目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如成本与进度绩效的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直接对项目质量进行把关和纠偏的工作
项目实施质量的度量 项目实施质量与质量标准的比较
控制范围:结果在控制范围,则过程是受控的
质量控制的依据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与要求 项目工作绩效信息
质量核检清单
质量控制的方法
检查
• 检查产品:通过测试、测量和检查等手段检测项目产出 物的质量 • 检查工作:检查项目工作过程和方法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的方法
控制图
• 需求评审、设计评审、培训、市场调研、预防措
施等
鉴定成本:在产品产出之后,评价产品或过 程是否达到要求而支出的成本
• 检验、测试等
均属于一致成本
质量规划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机器设备(Machine):设备及工艺装备的技术 性能、工作精度、使用效率和维修状况等;
• 材料(Material):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性能、规 格、成分和形状等;
• 方法(Method):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工作方 法等;
• 测量(Measurement):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等; • 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
• 基础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是制订产品标准和其他标准的依据。 常用的基础标准主要有:①通用科学技术语言标准;②精度与互换性 标准,③结构要素标准;④实现产品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的标准。 ⑤材料方面的标准等。
• 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质量和规格等方面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衡量 产品质量的依据。产品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①产品的类型、品种和 结构形式;②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③产品的包装、贮运、保管 规则;④产品的操作说明,等等。
三、ISO9000质量标准 1、ISO9000质量标准的由来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即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 1947年。1979年9月ISO理事会成立TC176技术 委员会(即ISO中的第176个技术委员会),组织 各国的质量专家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 上,经过数年的努力,反复协商与修改,分别于 1986年和1987年发布了质量术语、质量管理和质 量保证的系列标准。这就是ISO9000质量标准族:
• 生产经营工作标准。它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工作的工 作程序、办事守则、职责范围、控制方法等的具体规定。
• 管理业务标准。它是对企业各管理部门的各种管理业务工 作要求的具体规定。
• 技术管理标准。它是为有效地进行技术管理活动,推动企 业技术进步而作出的必须遵守的准则。
• 经济管理标准。它是指对企业的各种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协 调处理所作出的各种工作准则或要求。
第七章、质量管理[1]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开
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质量管理
的初级阶段。其基本特征是:一是,将质量检验 工作作为一种专门工序,从直接生产工序中划分 出来,成立质量检验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挑 出废品。二是,检验方法以对产品实行全数检验 及筛选为主。它属于一种“事后检验”,不能预 防废品。
第七章、质量管理[1]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1、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即产品适合一定用途、满足社会一定需
要所具备的特征。不同的产品,由于适用性的要求不同,因而其质 量特性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产品的质量特性可以概括为五个方 面: (1)性能一一产品满足某种具体使用要求所具有的技术特性; (2)使用寿命——产品在适用范围和正常条件下的有效使用期限; (3)可靠性——产品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 能力; (4)安全性——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5)经济性——产品在寿命周期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的合理性。
第七章、质量管理[1]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二、质量管理的概念 在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中将质量管理定义为: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 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 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由以上定义可知,质量管理是企业围绕着使产品质 量能够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而展开的质量 策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审核等所有管理 活动的总和。 为此,本章将从质量标准、质量控制、质量检查、 质量改进等方面展开质量管理分析。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反映在“四个全面”:即 • 管理内容是全面的。即不仅要管理好产品质量,还要管理
好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 • 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包括产品设计制造、辅助生产、供
应服务,销售直至使用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 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是企业全体人员参加的全
4、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的产品 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标准作为 组织生产的依据而产生的。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 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 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 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 准。企业标准只能在企业内部适用第。七章、质量管理[1]
员质量管理; • 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全面的。即根据不同情况和影响因素,
采取多种多样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包括科学的组织工作、 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技术改造措 施等。
第七章、质量管理[1]
第二节 企业质量标准
一、质量标准的概述 1、标准的一般概念 所谓标准,指的是衡量某一事物或某项工作
2、工序质量 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
的能力,通常以工序能力表示。工序质量 一般是由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 艺方法、测量、环境等六大因素(5M1E) 决定。如果这五大因素配合适当则能保证 产品质量的稳定,反之则出现不合格产品。
第七章、质量管理[1]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 操作者(Man):操作工人的文化程度、技术水 平、劳动态度、质量意识和身体状况等;
第七章、质量管理[1]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 产品质量,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员工综合 运用组织管理、专业技术和数量统计等科 学方法,对企业研制、生产、销售到用户 使用的整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最经济地 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一整套质量管理工 作体系和方法。
第七章、质量管理[1]
第七章、质量管理[1]
注:ISO标准的格式是: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 发布年号。例如: ISO8402:1986,ISO9000-1:1994等。
ISO8402:1986 《质量——术语》 ISO9000:1987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
用指南》 ISO9001:1987 《质量体系——开发设计、生产、安装和
第七章、质量管理
2020/12/5
第七章、质量管理[1]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的概念 按照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的规定,
对质量的定义是:“产品、过程或服务满 足规定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它包括 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狭义的 质量单指产品质量。本章,我们主要从广 义的质量定义上对质量管理进行探讨。
噪音和清洁卫生等。
第七章、质量管理[1]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3、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序质量,在经
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或保证程度。 它包括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经营决策工作质量和现场
执行工作质量。它可以通过工作效率、工序质量、产品质 量、经济效益等指标反映出来,并可直接用合格品率、返 修率、废品率等指标来衡量。 总之,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的。其中工序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是工序 质量和产品质量的保证和基础,产品质量则是各项工作质 量的综合反映。
第七章、质量管理[1]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2、质量统计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这一阶段,把
数理统计理论引入到质量管理之中,指出质量管 理除应具有检查监督的职能外,还应该具有预防 产生废品的职能。即将统计质量管理方法运用于 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防止废品的产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一是,开始采用抽样检查方 法,降低了检验费用;二是,强调工序质量的动 态控制,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三是,及时分析 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使质量管理由事后检验变 为以预防为主。
第七章、质量管理[1]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
代日益频繁,对一些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 高,企业内外部联系增多,出现了系统概念等,要求把质 量问题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美 国朱兰、费根堡姆等学者认为:质量单纯靠数理统计方法 控制生产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工作;产品 质量有个形成发展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研制、设计、制 定标准、生产计划、制造实施、辅助生产、产品销售和为 用户服务等全过程,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形成一个产品质量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在此基础上, 他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和方法,对产品质量实施全 范方位的管理。
第七章、质量管理[1]
2、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 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订 的标准。
第七章、质量管理[1]
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又称为部颁标准,由国务院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行政主管 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 即行废止。当某些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 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则可以制 定行业标准。
应该达到的水平、尺度和必须遵守的规定。 对企业来说,为了使生产经营能够有条不紊
地进行,则从原材料进厂,一直到产品销 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有相应标准作保证。 它不但包括各种技术标准,而且还包括管 理标准以确保各项活动的协调进行。
第七章、质量管理[1]
(1)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 事物制订的技术准则。根据其内容不同,技术标准又可分 解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