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计算机体系结构.ppt
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分层结构
PF
CF
奇偶(偶/奇)
进位(是/否)
PE
CY
PO
NC
3.总线
所谓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送线路, 它分时接收各部件送来的信息,并发送信息到有关部件。
由于多个部件连接在一组公共总线上,可能会出现多个部件争 用总线,因此需设置总线控制逻辑以解决总线控制权的有关问题。
总线分类:
CPU内部总线用来连接CPU内的各寄存器与ALU ; 系统总线用来连接CPU、主存储器与I/O接口,它通常包括 三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按总线传送的方向可将总线分为单向总线和双向总线。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
3.1.1
CPU的组成
• 由算术逻辑部件ALU 、控制器、各种寄存器(寄 存器群)和CPU内部总线(连接部件) • 另:Cache
•
1.ALU部件
ALU的功能是实现数据的算术与逻辑运算 两个输入端口,参加运算的两个操作数,通常 来自CPU中的通用寄存器或ALU总线。 控制信号:ADD,SUB,OR,AND等 输出:运算结果
时序控制方式就是指微操作与时序信号之间采取何种关系,
它不仅直接决定时序信号的产生,也影响到控制器及其他部件的组 成,以及指令的执行速度。
1.同步控制方式
同步控制方式是指各项操作由统一的时序信号进行同步控制。 同步控制的基本特征是将操作时间分为若干长度相同的时钟 周期(也称为节拍),要求在一个或几个时钟周期内完成各个微 操作。在CPU内部通常是采用同步控制方式 。 同步控制方式的优点是时序关系简单,结构上易于集中,相应 的设计和实现比较方便。
计算机系统结构
系统的层次结构
★★
5层
翻译(编译器)
第3章-操作系统-计算机导论-ppt
计算机导论 毕凌燕 华南理工大学
3
下面哪些需要实时处理技术? A.计算机游戏。 B.打印邮件列表 C.在键盘键入字母,同时显示在显示屏上。
计算机导论 毕凌燕 华南理工大学
4
3.1操作系统的历史 3.2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3.3协调机器的活动
计算机导论 毕凌燕 华南理工大学
计算机导论 毕凌燕 华南理工大学
15
概述程序和进程的差别。 在中断出现时,CPU所要完成的步骤。 在多道程序设计中,如何让高优先级的程序进行运 行比其他进程快? 在一个多道程序设计系统,如果每个时间片是 50ms,每次上下文切换所花费的时间最多是1µs,那 么计算机在1s内可以服务多少进程? 如果每个进程在它的时间片后的1µs执行I/0操作, 那么计算机在1s中可以服务多少进程?
程序-进程(执行程序) 静态-动态 进程(process)是程序的执行,是动态行为,其属 性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为了跟踪所有进程,调度程序在主存中维护着一个 信息块,称为进程表。每当请求程序执行时,调度 程序都在进程表为该程序创建一个表项,包括分配 的存储区,进程的优先级以及进程处于就绪还是等 待状态。
计算机导论 毕凌燕 华南理工大学
16
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梭罗坚持认为,我们已经 变成自己工具的工具。也就是说,我们并非从所拥 有的工具中受益,而是花费时间得到工具和维护工 具。至于计算,这多大程度是真的? 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那么你花多少时间去赚钱承 担它的费用,去学习如何使用它的操作系统,去学 习如何使用它的实用程序?你得到的好处与你的花 费的时间总量相比又如何?当你使用它,值得你花 费你的时间么?有没有个人计算机对你的人际交往 有影响呢?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6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OSI环境 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OSI 3.2.4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OSI环境 environment) (OSI environment)
主机A 主机 A 应用进程A 主机 B 应用进程B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层 示 层 话 层 输 层 络 层 网 CCP A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1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主机 应 用 层 表 示 层 会 话 层 传 输 层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CCP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CCP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主机 应 用 层 表 示 层 会 话 层 传 输 层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 结构与协议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
3.1 3.2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3.2.1 3.2.2 3.2.3 3.2.4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3.4.1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 层次数量与内容选择不是很好,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是 空的,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 • OSI 参考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得参考 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困难; • 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降低系统效率; • 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 • 参考模型的设计更多是被通信的思想所支配,不适合于计算机与 软件的工作方式; • 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很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_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_第3章运算方法与运算器_课件PPT
17
3.1.1 加减运算 4. n位加法器的实现
2) 先行进位加法器
三级门的延时
P3* G3*
C4
C3
C2
C1
≥1
≥1
≥1
≥1
≥1
&
&& &
&
&& &
&&
&
G3
&
X3 Y3
P3
≥1
X3 Y3
G2
&
X2 Y2
P2
≥1
G1 P1
& ≥1
G0 P0
& ≥1
X2 Y2 X1 Y1 X1 Y1 X0 Y0 X0 Y0 C0
x xxxxxxx
10
3.1.1 加减运算 2. 溢出判断 3) 根据运算结果的符号位和进位标志判别
适用于两同号数求和或异号数求差时判别溢出。溢出 的逻辑表达式为:
VF=SF⊕CF
0 xxxxxxx 1 xxxxxxx + 0 xxxxxxx + 1 xxxxxxx
c s xxxxxxx c s xxxxxxx
01100010 …98
11000001 … -63 + 11011101 …11111 … 63 + 11011101 … -35
100011100 … 28
7
3.1.1 加减运算 2. 溢出判断
当两个同符号的数相加(或者是相异符号数相减)
时,运算结果可能发生溢出。 00111111 …63
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布斯(Booth)法
补码二位乘法
阵列乘法器
适于流水线工作的阵列乘法器
32
3.1.2 乘法运算 1. 原码乘法运算
1) 原码一位乘法的法则 假定被乘数X和乘数Y为用原码表示的纯小数,
计算机体系结构完整讲义ppt课件
• 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硬件设计公理: 越小越快
–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 第四代:大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第五代:VLSI(甚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和更新换代,一方面依靠 器件的不断更新,同时也依赖系统结构的不断改进。
30
二 按计算机系统成本分类
• 是对计算机系统中各机器级之间界面的划 分和定义,以及对各级界面上、下的功能 进行分配
– 1964年,IBM/360系列机的总设计工程师G.M. Amdahl、G.A. Blauw、F.P. Brooks等人提出。 也称体系结构。
– 是从程序员的角度所看到的系统的属性,是 概念上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行为
• 1.2.2 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法
• ---软硬件舍取的基本原则 • ---计算机系统设计者的主要任务 • ---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三种)
• 计算机语言:是用以描述控制流程的、 有一定规则的字符集合
– 语言不是专属软件范畴,可以介属于计算机 系统的各个层次,具有不同作用
4
1.1.1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
从使用语言的角度上,将计算机系统 看成按功能划分的多级层次结构
机器、汇编、高级、应用语言
低级
高级
后者比前者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
而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在单条指令的 执行速度相比较,前者更快。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计算机系统设计基础 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性能分析 流水技术和向量处理 阵列计算机 多处理机系统 数据流计算机
1
第1章 计算机系统设计基础
• 1.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 • 1.2 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技术 • 1.3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 1.4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返回本节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2.4 服务原语
服务原语(Service Primitive)是指服务用户与服务提 供者之间进行交互时所要交换的一些必要信息。 OSI/RM规定了四种服务原语类型,如表3-2所示。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本章学习目标
l 了解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的若干重要概 念 l 熟悉OSI/RM各层协议的功能及基本原理并掌 握传输控制协议TCP
返回本章首页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1974年,美国IBM公司首先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 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凡是遵循SNA的网络设备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互连。 1977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技术委员会TC97成 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分委会SC16专门研究“开放系统互 连”,并于1983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著 名的ISO 7498国际标准(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是GB 9387),记为OSI/RM。
返回本节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4.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为了使收方的接收缓冲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溢出,最 简单的方法是发方从主机每取一个数据块,就将其送到 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缓冲区中发送出去,然后等待;收方 收到数据帧后,将其放入数据链路层的接收缓冲区并交 付给主机,同时回应一信息给发送节点表示数据帧已经 上交给主机,接收任务已经完成;发方收到由接收站点 发过来的双方事先商定好的信息,则从主机取下一个新 的数据帧再发送。在这种情况下,收方的接收缓冲区的 大小只要能够装得下一个数据帧即可,这就是最简单最 基本的停止-等待(Stop-and-Wait)协议。
计算机导论课件-第3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2 计算机硬件系统
3.2.1 中央处理单元
5. CPU的性能参数
(2)外频:CPU的基准频率,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 (3)倍频系数:是指CUP主频和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 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 (4)缓存:CPU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 非常大,CPU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与处理器同频运作,其工 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
目前计算机的基本体系结构与基本作用机制仍然沿用冯·诺伊曼的最 初构思和设计,我们把这种结构称之为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或普林斯顿体 系结构。
冯·诺伊曼体系结构计算机主要有以下两大特征: 1.计算机要执行的指令和需要处理的数据都采用二进制表示; 2.指令与数据必须存储到计算机内部让其自动执行。
冯·诺伊曼结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简称为 硬件和软件。硬件(HardWare)是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由五 大功能部件组成,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软件(SoftWare)是指在硬件系统上运行的各类程序、数据及有关资 料的总称,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2. 软件的特点 从应用的角度看,硬件和软件在逻辑功能上可以等效,既可以
用硬件实现,也可以用软件实现。
3.3 软件系统
2. 软件的特点 与硬件相比,软件有以下特点。 ➢ 软件容易改变或修改。 ➢ 软件易于复制,生产效率高。 ➢ 软件适宜选择多种方法和算法进行比较。 ➢ 软件适宜用在条件判断和控制转移多的情况,适宜实现复杂算法。 ➢ 软件实现的功能不如硬件实现的运行速度快。 ➢ 软件实现在安全性方面不如硬件,不适宜用在安全性要求高的情况。
3.2 计算机硬件系统
第3章--计算机体系结构
1.则中断级屏蔽位如何设置? 2.假设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同时出现1,2,3, 4四个中断请求,请画出程序运行过程示意图?
第3章作业2
假设系统有4个中断级,则中断响应次序是 1 2 3 4,如果中断处理次序是4 2 3 1
1.则中断级屏蔽位如何设置? 2.假设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同时出现1,2,3, 4四个中断请求,请画出程序运行过程示意图?
0
习题3-5
(1)当中断响应次序为1 2 3 4时,其中断处 理次序是?
(2)如果所有的中断处理都各需3个单位时间,中断 响应和中断返回时间相对中断处理时间少得多。 当机器正在运行用户程序时,同时发生第2、3级 中断请求,过两个单位时间后,又同时发生第1、 4级中断请求,请画出程序运行过程示意图?
中断级屏蔽位的设置
中断 处理 程序 级别 第1级 第2级 第3级 第4级 第5级 中断级屏蔽位
1级 1
0 0 0 0
2级 1
1 0 1 1
3级 1
1 1 1 1
4级 1
0 0 1 0
5级 1
0 0 1 1
具体执行 过程如图:
第3章作业1
假设系统有4个中断级,则中断响应次序是 1 2 3 4,如果中断处理次序是1 4 2 3
中断的响应次序和处理次序
中断的响应次序
中断的响应次序是同时发生多个不同中断类的中断 请求时,中断响应硬件中排队器所决定的响应次序 中断响应的次序是用硬件---排队器---来实现的。
排队器重的次序是由高到低固定死的。
中断处理次序:
中断的处理要由中断处理程序来完成,而中断处理 程序在执行前或执行中是可以被中断的,这样,中 断处理完的次序(简称中断处理次序)就可以不同 于中断响应次序。
计算机体系结构精选ppt
• 于是,计算机又被看成是由主机和外设两 大部分组成。但无论怎样划分,计算机的5大 部件始终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缺一不可。
3.1.2 计算机硬件的典型结构
•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包括各种形式的总线结构和通 道结构,它们是各种大、中、小、微型计算机的典型 结构体系。
第三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
• 硬件和软件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经常遇到的术语。 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实际设备的总称。它可
以是电子的、电的、磁的、机械的、光的元件
或设备,或由它们组成的计算机部件或整个计 算机硬件系统。
• 计算机系统包括大型机、中小型机以及微机等 多种结构形式,其硬件主要包括: 运算器、控 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部件。
息的通路叫输入/输出总线(I/O总线),各种I/O设备通过
I/O接口连接在I/O总线上。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控
制线路简单,对I/O
总线的传输速率相对
地可降低一些要求。
缺点是I/O设备与主
存储器之间交换信息
一律要经过CPU,将
耗费CPU大量时间,
降低了CPU的工作效
率。
3.小型机的总线型结构
(3)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
备之间均可以通过系统总线交换信息。
备与主存储器交换信息时,
CPU还可以继续处理默认的不
需要访问主存储器或I/O设备
的工作。缺点是同一时刻只允
许连接到单总线上的某一对设
备之间相互传递信息,限制了
信息传送的吞吐量(或称速率)。
此外,单总线控制逻辑比专用
的存储总线控制逻辑更为复杂,
03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PPT课件
21
• 物理层的3个基本功能 – 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 – 数据传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理层管理
• 物理层模型 —— DTE/DCE 模型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 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数据通信设备 详见课本P72 图3-8
4
学习内容: 3.1.1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3.1.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及其分析 3.1.3 OSI 参考模型概述 3.1.4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5
3.1.1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 网络协议
• 计算机网络中相互通信的对等实体之间交换数 据或通信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或标准,称为网 络协议。
• 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
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
2.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 { 层 + 协议 + 接口 }
特点:
▪ 每层向上层提供服务。 ▪ 网络体系结构与具体的物理实现无关。 ▪ 每层协议是透明的,高层屏蔽低层的细节问题。 ▪ 任意两个实端系统之间的通信,可分解为网络各层 对等实体之间的分层通信。 ▪ 虚通信:对等层之间 ▪ 实通信:物理层之间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3章第1讲OSI参考模型
物理接口特性
• (1)机械特性:规定了DTE、DCE接口界面的接插 件(插头和插座)的形状和尺寸,插针或插孔的数目 及其排列,固定或锁定装置等。 • (2)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传输二进制比特 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高低,驱动器与接收器的阻抗 及阻抗匹配、传输速率与接口线距离限制等。 • (3) 功能特性:规定了DTE、DCE间各条接口信号 线的功能分配和确切定义,信号线按功能一般分为: 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和地线等几类。 • (4) 规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二进制比特 流传输的一组操作关系和时序。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 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 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 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 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 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 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户 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请求发送与接收指示带证实与响应服务
请求发送与接收指示不带证实与响应服务
3.2 物理层与物理接口协议
• 物理层主要功能就是为它的服务用户 (即数据链路层的实体)在具体的物 理媒体上提供发送或接收比特流的能 力,包括:物理连接的建立与拆除, 物理层屏蔽了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的 差异。 • 物理层的协议(规程)与具体的物理 设备、传输媒体及通信手段有关。
表3-1 RS232 常用引脚功能定义
D25脚 2 3 4 5 6 7 8 20 22 D9脚 3 2 7 8 6 5 1 4 9 脚名称 TXD RXD RTS CTS DSR DG DCD DTR RI 功能 发送 接收 请求发送 清除发送 数据设备准备好 信号地 载波检测 数据终端准备好 振铃指示 方向 DTE->DCE DTE<-DCE DTE->DCE DTE<-DCE DTE<-DCE DTE-DCE DTE<-DCE DTE->DCE DTE<-DCE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3章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学习要点1.理解网络体系的概念2.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3.掌握ISO/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各层功能4.掌握TCP/IP体系结构的各层功能5.了解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区别6.了解TCP/IP主要的功能及特点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方法来描述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把复杂的网络互连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问题,并在不同层次上予以解决。
2.网络体系的分层结构图3-1 网络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3.层次结构中的相关概念(1)实体(2)协议: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3个要素组成:<1>语法(Syntax):指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如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2>语义(Semantics):指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如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3>定时(Timing):指事件的实现顺序,如速度匹配、排序等。
(3)接口(4)服务(5)层间通信图3-2对等实体通信实例实际上,每一层必须依靠相邻层提供的服务来与另一台主机的对应层通信,这包含了下面两方面的通信:<1>相邻层之间通信<2>对等层之间通信3.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采用了层次结构,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成七个层次,每个层次完成不同的功能。
这七层由低层至高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如图所示。
2.OSI/RM各层的主要功能(1)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物理层传输的单位是比特(Bit),不去考虑比特流的意义和结构。
(2)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基础上,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通过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保证点到点(point-to-point)可靠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件_第3章_OSI-RM及网络互联设备
续
2、网桥工作原理 3、桥接表的生成
3.2.5 交换机
1、交换机工作层面及功能 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主要功能:
• 1)快速交换功能:发送结点与接收结点通过交换机 连接,数据帧可直接由源MAC地址快速交换到达目的 MAC地址。 • 2)存储转发功能:在数据帧转发前先送入交换机的 内部缓冲。这种具有存储转发类型的交换机可对数据 帧进行差错检查,可过滤掉有问题的数据帧。
1、OSI的分层思想
分层思想: 1)每一层要有明确的功能界限并严格建立在其下层之上; 2)每一层除实现本层功能外,还要为上层提供一定服务; 3)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的细节或实现方式要与上层无关; 4)同层之间要有相互兼容的通信规则或约定。 根据OSI的分层思想,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应由 两部分组成,即“网络层次模型”和各层拥有的“网络通信 协议”集合。 网络层次模型:它明确定义了各层功能的界限,以及相 邻层次间的接口及服务方法。 网络通信协议:规定了同层次之间通信时建立的规则或 约定。
3、OSI-RM综述
1)ISO-RM的最高层为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应 用级的服务;最低层为物理层,负责连接通信媒体 实现数据传输。低三层可看作是面向数据传输的控 制层(属于通信子网),主要负责解决有关通信控 制和通信寻址等问题;高三层可看作是面向数据处 理的应用层(属于资源子网),主要负责解决应用 进程间的数据通信和数据处理等问题;传输层在 OSI/RM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通信子网和 资源子网的接口,负责总体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 确保两端通信系统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送。由此可 见,传输层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的关键层。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P80 3-6 中断响应硬件部分原理简图 假设系统有4个中断级,相应地每一级中断处 理程序的现行PSW中都有4位中断级屏蔽位。 ➢如果中断级屏蔽位为“1”,则表示对该中断
开
放,允许其进入中断响应排队。
➢如果中断级屏蔽位为“0”,则表示对该中断 屏
蔽,不让其进入中断响应排队。
由于中断响应次序是由排队器硬件固定死的。 中断处理次序是和各级中断处理程序现行程 序状态字中的中断级屏蔽位有关。
中断响应:
允许中断CPU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去对该请求进 行预处理,包括保存好断点及其现场,调出有关 处理该中断的中断处理程序,准备运行。
▪ 这部分的工作在多数机器上都用交换新旧程序状 态字PSW来实现。为了某种需要,中断系统也 可对中断请求进行屏蔽,使之暂时得不到响应。
▪ 中断系统按中断源的级别高低来响应的。通常优 先级最高的中断为一级,其次是二级,再次是三 级,…。
3.3.1总线的分类
▪ 按在系统中的位置分:
➢芯片级(CPU芯片内的总线) ➢板级(连接插件板内的各个组件,也称为局部总
线或内部总线。) ➢系统级(系统间或主机与I/O接口或设备之间的
总线。
3.3.1总线的分类
▪ 按信息传送的方向分: ➢单向传输 ➢双向传输
双向传输又分为半双向和全双向。
✓半双向可沿相反两个方向传送,但同时只能向 一个方向传送。
✓ 全双向允许同时向两个方向传送。(速度快, 造价高,结构复杂)
▪ 按用法分:专业和非专用
➢专用总线-只连接一对物理部件的总线。
✓优点:控制简单、系统流量高、系统可靠
✓缺点:总线多,如果N个部件使用双向专用总线 在所有可能的路径都相连。则需要N×(N-1)/2组 总线。
➢非专用总线-可以被多功能或多个部件所分 时共享,但同一时间只有一对部件可以使 用总线进行通信。
则当第级中断请求同时到来时,应均进入排队
器,中断请求排队微指令到来时,优先相应级中
断请求(此时去除相应的级中断请求源)就中断
用户程序的执行,中断断点地址被压入返回地址 堆
栈,通过交换PSW实现程序切换。(包括将用户程
序所用到的关键寄存器、中断码、断点等现状作为旧的 PSW保存到内存指定单元,再从内存另一指定单元取 出对应级中断处理程序的PSW建立新现场。由于级 中断处理程序的中断级屏蔽位为1000被放置到中断级屏 蔽位寄存器中,尽管级中断请求还在,但被屏蔽掉不
总线的类型、控制方式、通信技术、数据宽 度和总线的线数等确定后,总线的申请、 使用方式及相应的规范也就确定了。
3.3.4数据宽度与总线位数
具体执行 过程如图:
习题3-6
若机器共有5级中断,中断响应次序为1 2 3 4 5, 现要求其实际的中断处理次序为1 4 5 2 3。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设计各级中断处理程序得中断级屏蔽位(令“1”对应 于屏蔽,“0”对应于开放); (2)若在运行用户程序时,同时出现第4、2级中断请求, 而在处理第2级中断未完成时,又同时出现第1、3、5级 中断请求,请画出程序运行过程示意图?
▪ 优先级高低的划分,不同的机器有所差异,通常 把机器校验为第一级,程序性和管理程序调用为 第二级,外部为第三级,输入/输出为第四级, 重新启动为最低级。
中断的响应次序和处理次序
▪ 中断的响应次序
中断的响应次序是同时发生多个不同中断类的中断 请求时,中断响应硬件中排队器所决定的响应次序 ➢中断响应的次序是用硬件---排队器---来实现的。 ➢排队器重的次序是由高到低固定死的。
计算机体系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
第三章 中断、总线与I/O系统
3.1存储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并行主存系统 3.2 中断系统 3.3总线系统 3.4 输入/输出系统
3.2 中断系统
▪ 中断的定义:
CPU中止正执行的程序,转去处理随机提出的请求,待 处理完后,再回到原来被打断的程序继续恢复执行的过 程称为中断。
▪ 总线系统:
总线与其相配合的附属控制电路统称为总线系统。
▪ 按信息传送功能、性能不同可以分为:
数据线、地址线、命令、时序和中断信号等控制/ 状态线、电源线、地线及备用线等。
➢数据线根数决定同时传送的数据位数,即 数据通路宽度。
➢地址线根数决定直接寻址范围。 ➢控制/状态线决定总线的功能和使用能力。 ➢备用线用于系统功能的扩充。
各级中断处理程序的中断级屏蔽位设置如表3-4所示
中断级屏蔽位
中断处理 程序级别
1级
2级
3级
4级
第1级
0
0
0
0
第2级
1
0
1
1
第3级
1
0
0
0
第4级
1
0
1
0
习题3-5
(1)当中断响应次序为1 2 3 4时,其中断处 理次序是?
(2)如果所有的中断处理都各需3个单位时间,中断 响应和中断返回时间相对中断处理时间少得多。 当机器正在运行用户程序时,同时发生第2、3级 中断请求,过两个单位时间后,又同时发生第1、 4级中断请求,请画出程序运行过程示意图?
中断系统的定义:
响应和处理各种中断的软、硬件总体称为中断系统。
中断系统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程序的监视和跟踪,人机联系、故障处理、 多道程序和分时处理、实时处理、目态程序和操 作系统的联系、I/O处理以及多处理机系统中各 机的联系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只讨论重大的分类和分级、中断响应次序 和中断处理次序以及中等系统中的软、硬件功 能分配。 在计算机中,中断可分内部中断、外部中断
中断处理次序:
中断的处理要由中断处理程序来完成,而中断处理 程序在执行前或执行中是可以被中断的,这样,中 断处理完的次序(简称中断处理次序)就可以不同
于中断响应次序。
一般在处理某级的某个中断时,与它同级的 或它低级的中断请求是不能中断它的处理的。 只有比它更高级的中断请求才能中断其处理 ,等响应和处理更高的后,才继续处理原 先那个中断请求。
中断处理 程序级别
第1级 第2级 第3级 第4级
中断级屏蔽位设置如下:
中断级屏蔽位
1级
2级
3级
4级
0
0001000
1
1
0
0
1
1
1
0
假设运行用户程序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图
3-7(P81)所示的中断请求,执行用户程序时 其现行PSW中的中断级屏蔽位均为1(均 开放)。
具体执行 的过程如
图:3-7
(P81)
可以通过设置中断级屏蔽位,来控制中断处 理次序。
也可以根据中断响应次序和中断处理次序来 设置中断级屏蔽位的。
假设有4个中断级,中断处理次序和中断响应次序 一样,都是1 2 3 4。
注意:
1.中断级屏蔽位“0”,“1”,是屏蔽还是开放,不同的机器有不同 的定义
2. 设置中断级屏蔽位时遵循的原则是:正在执行某级中断处理程序 时,现行PSW中应屏蔽同级和低级的中断请求。
▪ 集中式总线控制分三种
➢串行链接
使用总线权的优先次序是由“总线可用”线的所接的部件 的
物理位置来决定,离总线控制器越近的部件其优先权越高。
▪ 定时查询
▪ 独立请求
3.3.4数据宽度与总线位数
▪ 数据宽度:
是I/O设备取得I/O总线后所传送数据的总量。
数据宽度:单字(单字节)、定长块、可变长块、
和软件中断三类。 ➢内部中断-由CPU内的异常引起 ➢外部中断-由中断信号引起 ➢软件中断-由自陷指令引起
中断的分类与分级
▪ 中断源
引起中断的各种事件称为中断源。
▪ 中断请求:
中断源向中断系统发出请求中断的申请 同时可能有多个中断请求,这是中断系统需按事先
确定的中断响应优先级高的中断请求给与响应。
由于中断响应次序是固定死的。为了灵活地控 制中断处理次序,很多机器都设置了中断级屏 蔽位寄存器。用于决定某级中断请求是否进入 中断排队器。只要能进入中断排队器的,总是 让高级别的优先响应。
程序状态字中包含有中断级屏蔽位字段。只要 操作系统对每一类中断处理程序的现行程序状 态字的中低级屏蔽位设置成不同的状态,就可 以实现所希望的冲断处理次序。
中断系统的功能包括中断请求的保存和清 除、优先级的确定、中断断点及现场的保 存、对中断请求的分析和处理以及中断返 回等。
▪ 中断系统的功能分配实质是中断处理程序 软件和中断响应硬件的功能分配。
3.3总线系统
▪ 总线用于互连计算机、CPU、存储器、I/O 端口及外部设备、远程通信设备间信息传 送通路的集合。
在级中断处理程序执行过程中,又遇到了级中断请求,由于 中断级屏蔽位的设置,会对级中断请求屏蔽,不予理睬,直 到级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注意执行完,要回到用户程序 (哪来哪去),交换PSW,又返回到原被中断前的用户程序。 此时用户状态字的中断级屏蔽位全为“1”,使得原来的 、 级中断请求又同时进入排队器。由于中断响应次序,则优先响 应 级中断请求并进行处理,(此间对 级中断屏蔽),处 理完毕后,又返回到被中断的用户程序,这时仅剩下第一个 级中断请求,则对它进行响应并处理,处理完后又返回到原来 被中断的用户程序继续执行。在继续执行用户程序的过程中, 又发生了级中断请求,则对其进行响应和处理,在处理级 中断处理程序时又发生了级中断请求,则根据级中断处理 程序PSW中的级中断级屏蔽位为“1”,则就让级中断请求 进入排队器,从而转去响应中断请求并进行处理。由于级 中断处理程序的中断级屏蔽位全为“0”,则只要等级中断处 理程序执行完后才能返回到上次被打断的级中断处理程序, 然后继续执行级中断处理程序,等执行完,再次返回到前一 次的断点,即用户程序继续执行。
✓优点:总线少、造价低、总线接口标准化、模块 化强,可扩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