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家水政策(上)
印度的环境保护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印度的环境保护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印度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发展速度迅猛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环境保护政策的背景和挑战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人口密度极高,这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印度也是一个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印度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印度的环境保护政策(一)空气污染治理印度的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清洁燃料、加强工业排放限制、限制机动车排放等。
此外,印度还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并鼓励人们使用更环保的交通工具。
(二)水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印度对水资源的需求极大。
然而,过度使用和污染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印度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包括加强水资源开发、推广节水技术和加强水污染治理等。
(三)土地资源保护土地退化、森林砍伐和城市扩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印度的可持续发展。
印度政府通过推行土地保护法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控制城市扩张等措施来保护土地资源。
此外,印度还积极推动可持续农业和森林保护项目,以改善土地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
(四)可再生能源发展印度的能源消耗量巨大,主要依赖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为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印度政府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印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私人部门和个人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还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三、印度环境保护政策的成效与问题(一)成效印度的环境保护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在控制空气污染方面,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一些地区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市场之一。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与印度的政策有何不同?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与印度的政策有何不同?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都非常相似,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然而,中国和印度的政策在环境保护方面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政策种类及执行方式中国在保护环境方面发布了大量政策和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等。
这些政策成为中国保护环境的基础。
中国还设立了环保部门,负责制定环保政策并对环保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
印度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通过《环境保护法案》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度规定了职责和义务。
然而,印度政府执行这些法律的情况较为复杂,政府部门和地方当局的沟通不畅,导致法律的实施无法严格执行。
2.环境治理的程度中国和印度都面临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
中国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加大了投入,采取了措施来降低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近年来,中国大力治理空气污染问题,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此外,中国还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化技术的应用。
印度则面临着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垃圾问题等环境难题。
印度政府的环保投入不及中国,环境治理程度还有待提高。
同时,印度政府也未能制定出足够严格的措施来管理和解决环境问题。
3.环境宣传和教育中国在环保宣传和环保意识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理念,并借助各种媒体普及环保知识,提升了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
印度在环保宣传和教育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倍努力,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提高公众的环保认识和意识,重视环保问题的紧迫性。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和印度在环境保护方面政策存在差异。
中国在环保领域投入逐渐增加,提高了环境治理的程度,加强了环保宣传和教育。
而印度在环保方面仍需要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并采取更具创意的环保措施。
浅析印度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气候变化使印度水资源面临危机。印度科学家利用气候模型对2041年到2060年的气候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印度境内的河流径流量、土壤湿度和蒸散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气温升高、降水分布发生改变、地表蒸散量提高的情况下,尽管境内一些主要河流流域的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有些河流的径流量反而下降。
浅析印度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政治·经济·安全]
黄云松 黄 敏 约9813字
内容提要:作为世界第四大温室气体排放实体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始终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一种超脱于主流的立场,对发达国家要求其接受约束性排放限制嗤之以鼻。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指责和抨击印度,称其拒绝承担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的应尽责任,在达成具有约束力的最终减排协议上设置障碍,以及反对以市场机制实现技术和资金支持的国际努力等。本文通过分析印度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从气候变化对印度的影响、印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国家政策的实施等方面入手,探究印度坚持强硬态度的根源,寻找中印在该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的可能印度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政策尚未系统化,相关的政策规定散见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某些法案和法规中,如《印度环境法》、《印度能源法》、《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等。这些法规和指导意见在把遏制和扭转气候变暖趋势作为目标的同时,更加重视保障印度的社会公平、扶贫问题和经济发展权利。在印度政府看来,唯有通过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才能增强国家和民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因此,印度气候变化政策是在经济和环境压力共同作用下的妥协产物。总的说来,印度对待气候变化问题时倾向于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强调责任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反对以牺牲自身发展利益为代价达成有关国际协议。在此笔者归纳总结出印度关于气候变化的十项基本政策,内容如下:
印度战略计划(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印度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战略计划。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阐述印度战略计划,以期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政治战略1.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制度,确保政治稳定。
2. 提高政治透明度: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3. 增强民族团结:弘扬印度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矛盾。
4. 推进法治建设: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司法公正,保障公民权利。
三、经济战略1. 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激发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4.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
四、军事战略1. 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防实力,确保国家安全。
2. 发展新型军事力量:注重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军事力量,提高军队战斗力。
3. 深化军事改革:优化军队组织结构,提高军队指挥效率。
4. 加强国际军事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提升国际影响力。
五、外交战略1.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2. 拓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话语权。
3. 加强南南合作:深化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4. 倡导和平发展: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六、科技战略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
2. 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
3. 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印度内河联网计划及其面临的问题
印度内河联网计划及其面临的问题作者:周海炜 唐晟佶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第05期摘要:“内河联网计划(NRLP)”是印度为解决水资源问题而建立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计划。
现阐述了印度内河联网计划的目标规划及进展,介绍了该计划的管理体制与印度水政策。
由于该计划规模庞大,涉及南亚半岛诸多河流的水资源调配和开发利用,因此其实施过程中将面临资金压力、国际跨界河流开发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问题。
关键词:印度水资源管理;内河联计划网;跨界流域开发中图分类号:TV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5012103印度的水资源量占世界总量的4%,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同时,由于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印度部分地区已经产生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因为仅靠建设大坝蓄水的方式不但会引发水利工程重建和移民安置问题,而且也不能实现对水资源有效控制,因此跨流域长距离调水成为印度解决水问题的主要手段。
印度自独立以来水利发展迅速,在解决水问题和水管理上的思路和做法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该国水利部于1980年提出,通过河流联网的方法把水资源从水量丰富的流域调往缺水流域,即“内河联网计划”(National River Linking Project,简称NRLP)[1]。
该计划是印度为解决水资源问题而建立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计划,但是,由于该计划涉及到南亚水系的水资源分配和布局,其影响和产生的问题值得进一步认识和研究。
1NRLP建设规划基本情况1.1NRLP的总体目标印度一直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造成的水资源压力。
虽然该国还有大约6 000亿m3的水资源亟待开发,但这些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水量过多的流域,缺水地区对水的需求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因此跨流域调水成为印度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早在1972年,印度当时的灌溉部长K.L.Rao提出修建一条2 640 km的渠道来连接恒河和卡佛里河;1980年,印度水利部提出了NRLP计划,其基本目标是保证印度的粮食产量和水安全,解决现存和将来可能发生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从整体上促进印度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平衡各区域的增长。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直接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其他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物的干涉,巩固其在南亚及印度洋的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强国。
是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
而其终极战略目标则是称霸南亚,直接控制印度洋。
所以印度的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环境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简单从印度的国家环境、政策和建树成就分析一下。
一、环境方面:在地区层面上,冷战结束以来印度明显地扩大了其安全关注的范围,启动“东方海洋战略”和“东向政策”本身就意味着安全战略关注点已经超出了南亚,开始谋求干预亚太地区事务。
印度外长贾斯万特・辛格于2000年6月2日在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所演讲时说:印度关注的安全环境以及潜在的安全考虑包括从海湾到马六甲海峡印度的西边、南边和东边地区,西北边的中亚、东北亚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瓦杰帕伊的安全顾问对印度未来在亚太地区扮演的角色作了明确的界定:到21世纪,在亚太地区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新的安全秩序,印度在其中应该享受像今天中国所享有的、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同等的尊敬和器重。
这无疑隐含着同中国竞争的成分,因为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事务和在朝核问题上担当调解人的角色等,本身就构成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
在实践方面,印度除了改进同东盟的关系,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外,自2000年起同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外交和安全防卫局长级的安全对话,并建立军事合作关系。
1在东南亚方面:印度的东向战略同中国的安全关注在南中国海地区重合。
印度认为:南沙群岛归属纠纷是由中国对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提出领土要求所致,这也曾是印度增进同东盟有关国家关系的润滑剂。
“印度已经改善了同缅甸、越南、柬埔寨以及本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防止中国对该地区的渗透,而且越南也是印度重要的能源来源地。
2在印度洋方面: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印度对中国发展同斯里兰卡、缅甸等国的合作关系表示关切甚至是疑惧。
印度前进政策内容
印度前进政策内容印度前进政策是指印度政府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旨在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之一,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贫困、失业、教育不平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印度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前进政策。
首先,经济发展是印度前进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印度政府重点关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政府积极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包括减少行政审批、促进投资、鼓励外商直接投资。
此外,政府还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以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
其次,社会发展也是印度前进政策的重要方面。
印度政府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清洁水源、电力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包括提供就业机会、提供住房和医疗保障。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社会公平和消除不平等问题,致力于提高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地位和机会。
再次,教育是印度前进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政府重视教育的发展,大力投资教育事业。
政府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学校,并提供免费教育,以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教育。
政府还鼓励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还有,印度前进政策还包括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包括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政府还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保护自然环境。
此外,在国际上,印度政府也推动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印度政府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加强与亚洲和非洲等地区的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和增进国际合作。
总的来说,印度前进政策旨在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和举措,改善基础设施、扶贫脱贫、促进科技创新等,为印度进一步加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基础。
印度外国投资政策简介
印度外国投资政策简介(驻孟买总领馆供稿)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济改革以来,印度政府修改有关工业政策,简化政府审批手续,削减对外国投资的诸多限制,以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近年来,印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与中国相比,差距还很大。
据统计,2001至2002年度(印度财政年度为当年4月到次年3月)印度实际吸收外国直接投资61.3亿美元,2002至2003年度为46.6亿美元*。
为实现“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8%(九五期间仅为5.35%)的目标,印度计划2002至2007年间年均吸收外国直接投资75亿美元。
《1999年外汇管理法》(FEMA)和《1991年工业政策》是印度外国投资指导性法规。
以后根据《外汇管理法》制定了《外汇管理(外国人转让或发行股票)规定》。
税收和合资企业管理仍沿用《1961年印度所得税法》和《1956年印度公司法》。
相关政策和审批程序可到储备银行网站(.in)和商工部工业政策和促进司工业援助处网站(http://dipp.nic.in)上查询。
一、外国直接投资政策印度政府希望促进外国直接投资(FDI)、印侨(NRI)和印侨控股的海外团体法人(OCB)投资,以弥补国内投资不足。
在行业外资政策规定的外资比例限制内,外资可以自由在所有领域(含服务业)投资。
符合有关条件的外资由印度政府授权印度储备银行(RBI)按自动程序进行审核。
其它外资需在印度外资促进署(FIPB)推荐的基础上,由印度政府批准。
除22种股息平衡项目和有附加条件的外资项目外,一般外国投资收益可以自由汇出印度。
(一)自动批准类1、新合资企业。
在国营部门、出口导向单位(EOU)、出口加工区(EPZ)、电子硬件园(EHTP)、软件技术园(STP)进行投资,适用自动程序,但仍受行业政策、股份比例限制、储备银行规定等约束。
外资企业仍需遵循《1987年国家工业分类》的规定。
商工部工业政策和促进司工业援助处(SIA)负责发布行业政策及行业外资比例限制变化的信息。
印度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印度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其人口问题已成为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人口问题,并分析该国采取的人口政策。
一、印度的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速度快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是全球最快的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印度的人口每年增加约1500万。
这种快速的人口增长给国家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资源紧张、就业压力、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等。
同时,人口过多还导致了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的问题。
2.女性教育和地位低在印度社会,女性教育和地位相对较低。
很多女性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导致了普遍的文盲问题。
此外,传统的封建观念和性别歧视也限制了女性的地位和权益。
这使得印度的人口问题更加复杂,因为教育程度低和地位低的女性更难掌控自己的生育权。
3.贫困和不公平分配印度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贫困问题突出。
贫困和不公平分配加剧了人口问题。
穷困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较高,这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二、印度的人口政策1.计划生育政策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印度政府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该政策旨在鼓励家庭控制生育,并提供相关的服务和设施。
政府鼓励人们晚婚晚育、少生多养,通过普及避孕知识和设备,推广节育手术等方式控制人口增长。
2.女性赋权和教育印度政府致力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
通过改善女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加强对女性权益的法律保护,打击性别歧视等措施,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同时,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控制生育。
3.改善社会经济条件为了解决贫困和人口问题,印度政府加大了减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力度。
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就业机会等措施,逐渐改善了社会经济状况,从而减缓了人口增长率。
三、展望与建议尽管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但是要解决人口问题仍需要更多的努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大对女性教育的投入,提高女性的地位和权益。
2.促进经济发展和减贫工作,改善社会经济条件。
浅谈印度水电
浅谈印度水电印度是个电力短缺的国家,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7%,但仅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的4%。
2011-12年度印度人均年用电量仅645千瓦时,为同期中国人均耗电量的18.5%。
印度现已跃居世界第九大经济体,第六大能源需求国,其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过去五年年均GDP增幅达8.7%,然而电力短缺制约了其经济发展。
尽管近40年来其电力装机在以平均每年6.58%的速度增长,但电力缺口平均仍在10%左右,峰荷时甚至高达到15%以上。
为克服这一电力瓶颈,印度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快电力建设,据印度中央电力局(CEA)的信息,十一五计划期间(2007-2012)完成新增电站装机62374MW,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加大电力投入,分别计划新增电站装机76490MW和79200MW,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根据所了解的一些官方信息和有关报道对印度的电力概况,特别是水电以及与水电相关的情况做一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大家进一步了解印度水电的开发现状和市场前景有所帮助。
一.印度水电印度的水力资源丰富,其可开发水电资源在世界上排名第五,储量可达150,000MW,主要集中在Brahamaputra,Indus和Ganges流域,这三个流域的水电资源约占其总资源的80%左右,较集中的分布在印度的5个大区,即东北地区、北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其中东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水电蕴藏量最为丰富,约占水电总资源的75%。
印度中央电力局(CEA)在1978-1987年所做的水电资源重新评估中,还规划了56个抽水蓄能电站(此规划至今未作调整),总容量93920MW,这样印度的水电总装机容量可达243,920MW(不含小水电)。
截止2012年3月31日,印度的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36,378MW,其中水电装机38,990MW,占总装机容量的16.49%。
由于火电的PLF 要大于水电,因此电网中水电的占比更小,仅为14 - 15%。
为维持电网的稳定,普遍认为电网中最佳的水火电混合比率应该是40 : 60,而印度的现状仅为23 : 77(2012年5月的数据),由此可见印度的水电占比太低,电力结构亟需改进。
印度灾害应急管理政策与法律
[ 关键词] 印度 ;灾害应急管理 ;法律 ;政策
[ 中图分类号]D 3 1( 5 )[ F 9 3 1 文献标 志码]A [ 文章编号]1 0 -1 0 2 0 )o 一o 0 —O 0 4 5 8( 0 9 4 1 O 5
人类 科技水 平 的发展使 某些气 象和地质 灾害 的预报成 为可 能 ,灾 害早期 预警为人 们提供 更充
Dia k rC an i,An As ̄s n f sse n g e tF a wo ki da p n a P tak s me to atrMa a e n rme r I i,Ma 0 5 .3 Di m nn y2 0 ,p . Dr ae d a Dia trM a a e nt teHi s ,Co c p u l hn mp n .S tn r , sse n g me 抽 h l l n e tP bi ig C s o a y,2 0 0 3,P . .2
20 年第 4 09 期
No 4 2 0 . 0 9
南亚研 究季刊
S u hAsa tde a try o t in S u isQu rel
总第 19期 3
S m . 3 u No 1 9
印 度灾 害 应 急 管理 政 策 与法 律
黄Hale Waihona Puke 松 黄 敏一 [ 内容提要] 印度作为世界上重要 的发展 中国家,经济迅猛发展 ,国力快速增 强,国际政治地位逐 步提 升。然而该 国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各 种灾害频 发的 国家,促使 印度将 灾害应 急管理作为 国家政
地 震 中 ,1 8 5人死 亡 ,1 0万 间房 屋 毁 损 ,财 30 2
印度水资源
地形:印度全境分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马拉雅山区等三个自然地理区降水:印度多年平均降水量1 170 mm 。
降水量时空变化大,时间上, 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 月-9 月, 约占全年降水的80 %以上;空间上, 西部拉贾斯坦邦塔尔沙漠年降水量不足100 mm , 而东北部梅加拉亚邦的乞拉朋齐地区降水超过11 000 mm。
主要河流: 印度的主要河流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印度河、讷尔默达河、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和默哈纳迪河等, 其中恒河最长。
布拉马普特拉河(含梅克纳河)水资源量最多, 其次是恒河, 这3 条河的水资源量占印度水资源总量的59 .4 %,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水资源状况:印度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 694 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1 220 亿m3, 约占水资源总量的60 .0 %, 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6 900 亿m3 , 约占36.9 %;可更新的地下水资源量为4 320 亿m3 , 约占23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印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拥有世界约1/10 的可耕地, 面积约1 .6 亿hm2 , 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 灌溉用水主要依赖恒河水。
1997年-1998 年全国灌溉用水量为5 240 亿m3, 占总用水量的83.3%, 生活用水占4.8%, 工业用水占4.8%, 电力用水1.4 %, 蒸发损失占5 .7 %。
地表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3.4%, 地下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36.6%.水资源短缺: 2009 年印度人口为11 .66 亿, 约占世界人口的16 %, 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3 m3 , 且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少的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地区, 如果不包含布拉马普特拉河水资源, 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 101 m3。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快速增长和水污染加剧, 导致水资源供需不协调。
目前许多地区水资源不能满足需水要求, 尤其是印度半岛内陆地区。
印度的社会福利体系与贫困问题
印度的社会福利体系与贫困问题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却也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印度政府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社会福利体系以及其在贫困问题上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一、印度的社会福利体系概述印度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各种福利计划和项目,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服务。
其中最重要的是印度国家农村就业保障计划(MGNREGA)和公共食品分配系统(PDS)。
1.1 印度国家农村就业保障计划(MGNREGA)MGNREGA是印度最大规模的社会福利计划之一,于2005年推出。
该计划旨在为农村贫困家庭提供至少100天的就业机会,并确保工资按时支付。
通过提供公共工程项目,如道路建设和水利设施改善,MGNREGA既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工作和经济稳定。
1.2 公共食品分配系统(PDS)公共食品分配系统是印度政府推出的一个重要计划,目标是通过补贴和定量供应的方式,为贫困家庭提供廉价的粮食和其他必需品。
该计划涵盖了全国范围的公共粮仓,然后从中央政府购买物资。
然后,物资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销售给符合资格的低收入家庭。
公共食品分配系统的实施有助于解决贫困家庭的温饱问题,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二、印度社会福利体系的成绩印度的社会福利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首先,社会福利计划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MGNREGA为农村贫困家庭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公共食品分配系统则确保了贫困家庭的温饱问题,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其次,印度的社会福利体系提高了教育和健康领域的覆盖率。
印度政府通过各种福利计划和补贴政策,鼓励农村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并提供免费的课本、供餐和交通补贴。
在健康领域,政府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确保了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印度的社会福利与贫困救助
印度的社会福利与贫困救助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
为了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贫困问题,印度政府实施了多种社会福利和贫困救助政策。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社会福利措施和贫困救助项目以及它们在改善社会问题方面的效果。
一、社会福利措施1. 公共卫生保健印度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
例如,建设医疗设施和提供药品等。
印度卫生部还推行了许多计划,如“全民免费健康保险计划”和“全国免疫计划”。
这些计划旨在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尤其是给予贫困人群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2. 教育改革印度政府认识到教育是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的关键。
因此,政府致力于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和提供免费教育的机会,特别是给予穷困地区和家庭的孩子更多的教育机会。
政府推行了“免费义务教育法”,规定了6至14岁的儿童有权接受12年的免费义务教育。
此外,政府还增加了教师招聘和培训计划,以提高教育质量。
3. 劳动力市场保护印度政府关注劳动力市场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政府实施了最低工资法以确保劳动者获得基本的经济保障。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农村就业保障计划”,以提供农村劳动力的雇佣和收入保障。
二、贫困救助项目1. 食物安全计划印度的“贫困救济施肥计划”旨在提供廉价的粮食和食品补贴给最贫困的家庭。
政府通过建立公平价格商店和提供定期补贴来实现这一目标。
这一计划在印度广泛实施,帮助了许多贫困家庭获得了基本的食物供应。
2. 金融包容计划印度政府推动金融包容计划,以确保贫困人口能够获得金融服务。
政府鼓励建立村级金融机构和提供无抵押贷款等金融服务,以帮助贫困人群获得资金支持,开展小型企业和农业活动。
3. 联邦雇佣保障计划政府实施了联邦雇佣保障计划,旨在为贫困家庭提供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该计划提供了公共工作岗位,通过为农村地区提供工资就业机会,改善了许多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
三、社会福利和救助项目的影响这些社会福利和贫困救助项目在印度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印度尼西亚政策法规
印度尼西亚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2006 年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 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为1608.4 亿美元。
其中,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双边贸易总额为19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
其中,中国对印尼出口94.5 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自印尼进口96.1 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中方逆差1.6亿美元。
中国对印尼出口的主要产品为除原油外的从石油或沥青中提取的油类及其制品,钢铁,机器、机械、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件,车辆及其零部件,化工产品,棉布、纤维等纺织原料,葱类蔬菜,苹果、梨等,自印尼进口的主要产品为从石油或沥青中提取的原油、油类及其制品,煤及其他矿产品,电子设备及组件,电机、电器设备及零部件,有机化工品,橡胶,木及木制品,纸及纸板,棕榈油及其分离品等。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 年底,中国公司在印尼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20.6 亿美元;累计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5 亿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6 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备案,中国对印尼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3588 万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6年印尼对中国投资项目115 个;合同金额4.7 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1.0 亿美元。
二、贸易投资管理体制概述印尼与贸易投资有关的法律主要包括《1934 年贸易法》、《海关法》、《建立世界贸易组织法》、《产业法》。
与贸易相关的其他法律还涉及《国库法》、《禁止垄断行为和不正当贸易竞争法》、《外国投资法》和《国内投资法》等。
(一)贸易管理制度及其发展1. 关税制度印尼对大部分进口产品征收从价税,但对大米和糖类等产品征收从量税。
印尼进口产品的关税分为一般税率和优惠税率两种。
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2007 年起对自中国进口的产品关税将降至8%。
2009年起自最惠国进口产品的税率由5%降为0。
2010 年前中国与印尼将逐步削减关税,将对绝大多数产品实行零关税。
印度“东进”政策分析及应对建议
大型海军演习“米兰-2018”参演国军事人员合影美日澳印四国领导人参加四方安全对话合影太地区投送军事力量的能力。
倚美谋求更大势能。
印度将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活动增多、影响力增大视为一种威胁。
印度军方曾表示,“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印度要继续维持在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地位,同时加速推进‘东进’政策,以扩大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
印度认为,美国推出“印太战略”,为印度实施“东进”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印度可在美方助力下加快“东进”步伐。
为此,印度对美国“印太战略”采取了迎合姿态,并积极参与美日印澳“四机边制”和“马作,提升自身大国地位,拓展战略空间,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印度“东进”政策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东盟国家一直有“大国平衡”战略的传统,不愿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
俄乌冲突爆发后,尽管东盟各国立场不同,但东盟先后两次集体发声均未公开谴责俄罗斯,体现了东盟的中立立场。
2022年,柬埔寨、泰国和印尼分别担任东盟、APEC、G20轮值主席国,美国不断施压,要求上述三国拒绝俄罗斯参加有“马拉巴尔-2021”联合军事演习印度国防部长于2022年6月8日访问越南进一步强化对印战略牵制。
在印度加速“东进”的背景下,中国需加快“西进”步伐,以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为主要平台,深化与南亚、中亚等国合作,以对印度“东进”形成有效牵制。
特别是中国有必要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完善面向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利用自身的市场规模优势和经济实力,对有关国家形成更强吸引力,有意识在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培育印度的替代国,弱化其“东进”势能。
进一步增强地区事务影响。
掌控马六甲海峡是印度“东进”政策中的重要一环,而马六甲海峡也是中国大宗商品货物进出口所必经的一条战略要道。
目前,马六甲海峡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
为此,中国需采取切实举措,对三国在马六甲事务上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必要支持,对印度染指马六甲保持高度警惕,并通过参与相关海上军事演习、海上救援、科学考察等活动,持续增强中国对马六甲事务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印度和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有何不同?
印度和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有何不同?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
在日益恶化的环境中,环境保护成为各国政府必须处理的重要课题。
特别是在印度和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更是成为了引人关注的议题。
虽然两个国家都致力于环境保护,但他们的环保政策还是存在差异。
下面将从政策法规、环境标准、意识观念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印度和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不同点。
一、政策法规印度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1986年,印度通过环境保护法,该法强化了印度政府在制定环保政策、实施环保法规和确保环境监管等方面的职能,同时该法还设立了环境法庭,专门处理环保纠纷,保证环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2005年,中国颁布了《环境保护法》。
该法从环境保护的范畴、要求、法律责任、制裁措施等方面,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定,进一步强调了环境保护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二、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标准的方面,印度政府缺少具有约束力的环境标准,这种“标准不足”的情况导致了印度环境保护工作的困境。
例如,由于没有足够的环境标准,印度很难对工业生产或其他活动造成的污染进行规范和监管。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政府在环境标准方面不断完善。
中国自2000年开始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标准,包括空气、污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等多个领域。
这些环保标准不仅有具有国内约束力,而且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由于具有明确的标准,中国环境保护的成果也更加显著。
三、意识观念环境保护还需要大众的意识观念提高。
在印度,由于缺乏良好的环境教育,大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方面下了大力气。
从2000年开始,中国以环保为主题开展了多种宣传活动,增强了公众的环保认知和热情。
总结通过对印度和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分析,可以发现两个国家在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环境标准和环保意识三方面都有差别。
世界水日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世界水日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是联合国于1993年确定的每年3月22日,它旨在唤起全球对于水资源的关注与保护。
水资源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各国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来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对世界水日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探讨,以凸显各国针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与行动。
一、国际层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其中第6号目标专门关注水资源问题。
各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确保水资源的安全供应、提高水质、推动卫生和卫生设施的普及化等。
2. 《水资源框架指令》欧洲联盟通过了《水资源框架指令》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WFD),旨在保护和恢复欧洲的水资源。
该指令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所有欧洲水体达到良好的水质,并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3. 《全球水危机联合管控报告》联合国环境项目 (UNEP) 在2017年发布了《全球水危机联合管控报告》(Global Water Crises Joint Risk Assessment Report)。
该报告指出全球许多地区都面临水危机的风险,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风险的政策推荐和建议。
二、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1. 《水法》中国于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该法律规定了水资源的管理、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原则,重点关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环境保护等问题。
2. 《水资源税法》为了改善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中国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税法》。
该法律对超过定额用水、高消耗用水单位等征收水资源税,以激励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3. 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建立水权交易制度、重点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水环境保护和污水排放监管制度等,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印度国家安全规定是(3篇)
第1篇1. 印度禁用中国APP事件: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印度内政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封禁了54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涉及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中国企业的产品。
这些应用程序被认为可能通过摄像头和麦克风收集敏感数据,对印度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自2020年6月以来,印度政府已封禁超过200个中国APP,包括TikTok和WeChat等在印度受欢迎的应用。
印度内政部引用《信息技术法》第69A 条作为法律依据,认为该法赋予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完整、防御和国家安全发布相关封禁指令的权力。
2. 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变化:根据《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印度政府将中国定义为“敌对国家”,并据此制定了一系列对华不友好的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限制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等“敌对国家”有商业往来的企业参与印度境内的商业项目。
这些规定要求企业在与“敌对国家”建立商业关系前必须接受印度政府的审查。
3. 印度洋与印度国家安全:张文木的摘要指出,印度洋是一个重要的海上交通要塞,控制印度洋对于国际大宗能源、矿产资源及粮食运输至关重要。
因此,控制印度洋对印度国家安全和防御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这些信息揭示了以下几点:- 印度对中国的立场日益紧张,特别是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 这些措施不仅针对中国的应用程序,还扩展到了商业领域,影响了中印之间的商业关系。
- 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对于印度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控制印度洋被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
这些事件和政策变化可能对中印关系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后续发展。
第2篇一、引言国家安全是任何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国家安全规定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印度国家安全规定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二、印度国家安全规定的背景1. 地缘政治环境: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与多个国家接壤,周边地区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印度洋地区成为世界级海上交通要塞,国际大宗能源、矿产资源及粮食运输必经要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国家水政策(上)2007世界水日国家水政策的必要性1.1水是一种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是一种宝贵的国家财产。
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需要从国家的高度进行治理。
1.2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评价结果(1993年),印度降水总量(包括降雪)约40000亿m3,可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18690亿m3。
因为地形和其他因素的限制,约60%的可以水量,也就是6900亿m3的地表水和4320亿m3的地下水,可以用于有益的用途。
可用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是非常不均的。
一年内的降水一般都集中在3个或4个月内,水量从拉贾斯坦邦西部的100mm到东部地区的10000mm。
作为一种资源,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降雨、河流水、地表池塘和湖泊水、地下水都是这一系统的组成部分。
1.3水是一个较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认识到淡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它可以被认为是所有生命形式能够存在的一个必要环境。
1.4水是一种稀缺和宝贵的国家资源,水资源的规划、开发、保护和管理应建立在综合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国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需求。
水是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家已经进入21世纪,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开发、保护、利用和管理这一重要的资源,必须在国家的指导下进行。
1.5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受到洪水和干旱的影响。
国家六分之一面积是易旱区。
在国家4000万公顷的洪灾易发区,平均每年有约750万公顷土地受到洪灾的影响。
管理洪灾和干旱的方法必须是在国家层次上进行协调和指导。
1.6水资源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涉及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方面和问题,例如环境可持续性、项目影响区域人口和牲畜的移民和重建、蓄水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大坝安全等等。
对这些问题必须提供通用的方法和指南。
此外,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大部分水资源项目。
这些项目通常存在工期拖延和费用超支问题。
水涝和土壤盐碱化已经在一些灌区出现,导致农业土地的退化。
配水的平等和社会公正问题需要强调。
国家一部分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和过度开采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要求采取审慎和科学的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
所有这些都需要在通用的政策和战略上加以阐述。
1.7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不可避免会导致不同用水类别水需求的增加:生活、工业、农业、水电、火电、航运、娱乐等。
到目前为止,最主要的消耗型用水是灌溉。
灌溉面积从建国时期的1950万公顷增加到1999-2000年的9500万公顷,如果食品和纤维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加的人口的需求,进一步的灌溉开发是必须的。
国家目前(2001年)的人口为10.27亿,到2025年将达到13.9亿。
1.8谷物粮食的生量已经从50年代的约5000万吨增加到1999-2000年的2.08亿吨;到2025年,将需要增加到约3.5亿吨。
人口和牲畜的饮用水需求也必须要满足。
生活和工业水需求主要集中在主要城市或附近地区。
然而,农村地区的水需求预计将大幅增加,因为改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的开发计划已经开始实施。
水电、火电和其他工业用水的需求也将显著增加。
结果导致,水,已经是一种稀缺资源,在未来将更加稀缺。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保证最高的用水效率和公众对节约重要性的认识。
1.9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水质。
消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改善水质,需要改进现有的战略、依托科学和技术发展研发新的技术。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和培训在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1.10印度第一次《国家水政策》颁布于1987年9月。
自那以后,在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对1987年的国家水政策进行评估和修订。
信息系统2.1一个开发良好的完整的国家或邦一级的水信息系统是资源规划的基本要求。
应该建立一个包括数据银行和数据基础网络在内的标准化的国家信息系统,整合和加强现有中央和邦一级机构的系统,改善数据质量,提高处理能力。
2.2应制定代码、分类、数据处理、数据收集方法和程序的标准。
必须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创建一个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实现不同机构之间数据的自由交换。
对开发和改进数据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的技术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3除了可用水量和实际用水量的数据外,系统也应该具有能够对未来不同用水类别的水需求进行预测的能力。
水资源规划3.1国家可用的水资源应该在最大的可能范围内纳入可用资源的类别内。
3.2非常规的用水方法,如跨流域调水、人工地下水回补和咸海水淡化,以及传统的节水实践,如雨水利用,包括屋顶雨水收集,都需要在实践中采用,以增加可用水资源量。
必须关注这些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开发。
3.3水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规划必须针对一个水文单位整体,如一个排水流域或一个子流域,规划中应考虑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水质、水量和环境方面。
应该在这样的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制定和考虑所有的单个开发项目和建议,保证项目与流域或子流域现有的协议或裁决保持一致,以获得最优的和可持续的方案。
3.4应该鼓励通过,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土壤保护、流域治理、森林保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以及建设挡水坝来进行流域管理。
应采取可保护流域内水资源的措施。
3.5对缺水地区来说,应根据国家规划,在考虑到该地区或流域的需求后,通过从其他地区调水来满足其用水需求,包括从一个流域向另一个流域调水。
管理体制4.1为了能在一个水文单位内,采取跨行业、跨学科和参与的方法,在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和环境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需要对现有的不同级别的管理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甚至新建。
因为水资源计划的维护是没有有计划的预算,因此一般来说容易被忽略。
管理体制安排应放在与新建项目同等重要或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4.2对一条河流进行规划的开发和管理,需要时应建立适当的流域机构。
应成立专门的跨学科部门准备综合性的规划,不仅要考虑到灌溉的需求,而且要考虑到其他不同用水户的需求,通过规划确定可用水资源量,并在现有的协议、裁决和法律框架内优化水的利用。
流域机构的范围和权力应由流域所在邦自己决定。
水分配的优先次序5在水系统的规划和运行中,应遵守下列的水分配次序:·饮用水·灌溉·水电·生态·农业行业和非农行业·航运和其他用途然而,如果流域或当地有特殊的考虑,优先次序是可以调整或增加的。
项目规划6.1水资源开发项目应尽可能是已经规划的,并且作为一个多目标项目来开发。
保证饮用水供应是一个优先的考虑。
6.2对项目在建设期间和建成后对人的生活、移民、职业、社会经济、环境和其他方面的可能影响的研究应是项目规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3在一个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运行中,应将环境质量保护和生态平衡作为一个优先考虑的方面。
如果对环境存在不利的影响,应该使影响最小,并且应该通过一定的补偿措施进行补偿。
无论如何,项目必须是可持续的。
6.4项目的规划、制定、批准和实施必须采取综合和跨学科的方法,包括流域治理和管理、生态和环境方面、对受到影响人口的安排。
山区项目的规划应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和限制因素,如陡坡、快速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考虑到保证饮用水的需要、水电开发的可能性和适当的灌溉方法。
这些地区项目的经济评价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
6.5对位于部族或特殊的弱势群体居住区域内的项目的调查和制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在其他一些地区,项目规划中应该对社会弱势群体和安排的部落的要求给予特别的关注。
在项目的经济评价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6.6排水系统从规划阶段起就应该作为灌溉项目的一部分。
6.7大多数与水有关的项目都存在工期拖延、费用超支和效益减小的现象,应该通过改进项目准备和管理的质量来克服。
通过优化资源分配,以及考虑到正在进行的项目的早期竞争性以及减少地区不平衡性的需要,可以消除项目资金的不确定性。
6.8应该从项目规划阶段开始就鼓励受益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
地下水开发7.1应该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上定期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估,应考虑到水质和开采的经济性。
7.2应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进行控制以保证不超过回补的量,而且也要保证社会平等。
中央和邦政府应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应该制定和实施地下水回补项目以改善地下水质和增加可用水量。
7.3应从项目的规划阶段就重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和协调开发与联合运用,而且应该作为项目实施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7.4应该避免地下水的过度开发,特别是在海岸附近,以防止海水入侵。
饮用水8应该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全部人口提供所需的安全饮用水设施。
如果没有其他可替代的饮用水水源,灌溉和多目标项目一定要包括饮用水部分。
人和动物的饮用水需求应该放在所有用水的第一位置。
灌溉9.1一个单一项目内或一个流域内的灌溉规划应该考虑到土地的可灌溉性、所有可用的水源的灌溉成本和效益比较,以及合适的灌溉技术,以获得最优的用水效率。
灌溉项目应尽可能增加农民家庭的灌溉收益,衡量的标准是使产量最大化。
9.2用水政策和土地使用政策应密切结合。
9.3灌溉系统的水分配应该确实考虑到公平和社会公正。
通过采取合理的配水系统、最大供水量封顶和合理的水价,消除在渠首或渠系末端农田可用水量上的差别,以及大型农场和小型农场上的差别。
9.4必须努力保证灌溉潜力得到完全的利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所有的灌溉项目应该采用指定开发区域的方法。
9.5灌溉是最大的淡水用水户,目标是优化单位水的产出。
科学的水管理、农田实践和喷滴灌系统可能时应尽量采用。
9.6受水涝和盐碱化影,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响土地的恢复应采取科学的和成本效益合理的方法,应作为指定区域开发计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