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地带性
第九章 内蒙古土壤
第二节 内蒙古土壤区
鄂尔多斯高原东部草原土壤区 1、北部栗土钙——石质土带 2、南部风沙土带
第二节 内蒙古土壤区
鄂尔多斯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土壤区 1、北部风沙土带 2、南部棕钙土——风沙土带
第二节 内蒙古土壤区
阿拉善高原荒漠土壤区 1、东北部灰漠土——风沙地带 2、东南部风沙土壤带 3、中部灰棕漠土——风沙土带 4、西部灰棕漠土——草甸土壤带
平地土壤
棕钙土 分类 (1)棕钙土 (2)淡棕钙土 (3)草甸棕钙土 棕钙土的利用和改良 (1)用于畜牧业生产
平地土壤
灰棕漠土 分布于灰漠土带以西极端干旱的荒漠境内
平地土壤
灰漠土 灰漠土的利用和改良 (1)发展林业 (2)漠土地区没有水利,就不能进行农业 生产,牧业发展也发受到限制,因此兴建 水利发展灌溉,是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重要 措施。 (3)防止土壤侵蚀和改良土壤 (4)提高土壤肥力
平地土壤
褐土 褐土的利用和改良 (1)发展灌溉,保持水土 (2)合理耕作,适当深耕 (3)增施肥料,培养地力
平地土壤
黑垆土 黑垆土的利用和改良 (1)防止水土流失 (2)大力发展农田灌溉 (3)采取综合的改良措施,提高黑垆土的 肥力
平地土壤
草甸土 草甸土的利用和改良 (1)防洪排涝 (2)加强深耕施肥 (3)防止烟渍化 (4)提高有效肥力
平地土壤
黑钙土 分类 (1)普通黑钙土 (2)淋溶黑钙土 (3)碳酸盐黑钙土 (4)草甸黑钙土 黑钙土的利用和改良 (1)调节水分防止春旱夏涝 (2)增施粪肥提高肥力 (3)植树造林改变农业生态环境
平地土壤
栗钙土 分类 (1)暗栗钙土 (2)淡栗钙土 (3)栗钙土 (4)草甸栗钙土 栗钙土的利用和改良 (1)防止草场退化 (2)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3)积极开发水源 (4)大力发展林业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又称隐域性。
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例如,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又如,在母岩、地形、排水条件等非地带性成土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隐域土,虽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联系,但其形成和分布都不受生物气候地带的严格制约。
同样,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
●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解析:总的来说,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
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非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有何关系?解析:两类因素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地带性
三、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
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 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
10班
及格:
庄瑜娟、刘涛、朱卓豪、黄宇琳、曾美琼 张瑞民、杨婷婷、张冠秋、庄鉴滔、廖高锋 温秀波、曾新惠、张志勇、陈圳鑫(共14人)
最高分 69分
9班
及格:
张传文、陈蓉演、江雨萍、廖英杰、邱立浩 谢考文、张荣轩、邓远新、沈梦妍、李广和 钟嘉伟、黄嘉杰、蔡雯雯、蔡振晖、曾剑茂 杨晟朋、黄怡琪、李跃辉、黄佳伟、卢超凡
一、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
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 包括:纬度地带性<热量>、经度地带性<水分>、山地垂 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二、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
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1 从赤道向两极; 2 从沿海到内陆; 3 垂直地带性。
(共20人)
最高分 72分,3人70以上
8班
及格:
陈文聪、张春阳、詹炳晖、李智健、黄建花
(共5人)
最高
地带性
8.其他
(1)局部岩石: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2)人类活动:北方的黑垆土和南方的水稻土
Hale Waihona Puke • 2、山麓的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的一致 • 3、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 越完整
观察分析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自然带南坡比北坡复杂?
北 南
阴坡
阳坡
青藏高原
南坡纬度低,而且是阳坡,热量充足; 相对高度大;南坡是迎风坡,降水比北坡 多。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1、雪线高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2、基带:位于阳坡的自然带相对高度大。 3、基带以上的自然带:位于阳坡的高度高。 4、北半球:阳坡为南坡,阴坡为北坡。南半 球刚好相反。
北 坡
南 坡
南 坡
北 坡
南 坡
北 坡
北 坡
南 坡
A
B
C
D
ABCD分别在哪半球?
AD在北半球;BC在南半球
ABCD四山海拔高度大体相当,纬度由高到低的排 列次序是 ABDC 。
自然带的非地带现象
一、概念:
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应该出现什么样的自然 带而实际情况下却没有出现这种自然带,即为非 地带性。
水分
终年积雪
苔原带
雪线
高山草原(甸)带
高山灌木带 针叶林
森林上限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地区高山植被带模式图
终年积雪 苔原带
雪线
高山草原带
高山灌木带 针叶林
森林上限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地区高山 植被带模式图
• 1.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与从赤道向两极的水 平 带谱相似
热带雨林带(北) 热带草原带(中) 热带荒漠带(南)
第九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规律
直带。
在不同纬度地带内,同一类型的垂直带出现 的高度,是从赤道到两极降低的。 如山地针叶林带,在珠穆朗玛峰南坡位于海 拔3100-3900 m;在长白山海拔降为1100-1800 m;在小兴安岭其海拔位于800 m处。再往北进 入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地带,山地针叶林带与纬 度地带性的针叶林地带就混为一体,在垂直带上 没有表现。
可见,垂直带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同纬度地带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变化规律有相似性。然而这 仅仅是表似,而不是质同。因为纬度地带与垂直 带产生的原因是根本不同的。 太阳辐射到地表的入射角随纬度发生的变 化,引起太阳辐射按纬度分布差异是纬度地带性 产生的根本原因;而热水对比关系随绝对高度发 生的变化是垂直带产生的主要原因。温度随高度 发生的递减与温度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发生的递 减,有着本质的差异。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
北回归线
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气候
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带
赤道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 雨林带
第一节 地带性规律
• 1. 纬度地带性——最大最重要的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指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大致呈带状 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这种 地带性分布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梯度变 化,引起气候(气温、降水)、土壤等呈带状分 布,从而使动物和植物也相应地呈带状分布。
带。
赤道雨林地带的基带是赤道雨林,从基带往 上为山地热带季雨林带——山地亚热带常绿林 带——山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地温带针阔 叶混交林带——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山地灌 丛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寒冻风化带—— 高山冰雪带。
应该指出,每一个垂直带,一定座落于一定 的纬度地带内,但并不是每一个纬度地带内一定 出现垂直带。这是因为纬度地带是普遍存在的, 整个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属于不同的纬度地带; 而垂直带出现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山势隆起达到足 够的高度,所以垂直带仅在局部的区域才会出 现。
《土壤学》第九章 主要土壤类型
–加强土壤耕作管理措施
–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因土种植,发挥土壤潜力优势
–适当发展畜牧业,走农牧结合的道路
石灰性褐土上的肥城桃
生长在褐土上的小麦
(三) 红壤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 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 下形成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 壤红色或棕红色,酸性,有 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结构 。
棕钙土 :温带干旱大陆性季 风气候、荒漠草原与草原化 荒漠下,弱腐殖质积累过程 与与弱粘化和铁质(红化) 过程形成的干旱土壤。土壤 呈碱性,有机质积累很少。
第三节 主要荒漠土壤
一、荒漠土壤类型和分布 二、荒漠土壤的共同特征 三、主要荒漠土壤类型简介
一、荒漠土壤类型和分布
中国的荒漠区面积很大,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鄂尔 多斯高原西北部、宁夏西部、青海西北部、甘肃 河西走廊中、西段的祁连山山前平原和赤金盆地 西缘以及新疆全境。
为多。
3.形成过程
• 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及淋溶粘化同时进 行,有一深厚的粘化层。
• 钙化过程:CaCO3的淋溶,淀积明显, 土壤正处于脱钙阶段,沉积层中有菌丝 体,砂姜。
• 生物积累过程:比棕壤弱,
4.基本性状 • 褐土的典型剖面构型为Ah-Bt(Ca)-C-
R。 • 腐殖质层一般为10-15厘米,有机质含量
较高 • 粘化层明显,有钙积 • 中性-碱性反应 • 盐基饱和度大于80%。
石
济
灰
南
岩 风
黄 土 母
化
质
物 发
发 育 的
育
褐
的
土
褐 土
剖 面
剖
面
5.改良利用
• 光热条件较好,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可 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 苹果等。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少和降水量集 中、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改良:
第九章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的地理分布
第九章 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的地理分布9.1 热带季雨林季雨林是我国具有明显干湿季在我国热带东部区域的季雨林600m以下的丘陵台地以及盆地和河谷地区季雨林分布区的气候特点2510以上18砖红壤性红壤和红棕壤我国热带季雨林的分布地处于热带森林分布的边缘 80鬿ÆéÏé-¿ÆÌٻƿÆÎàÍ©¿ÆÁúÄÔÏã¿ÆµÄÖÖÀà½ÏÉÙVatica ParashoraÖ÷ÒªÓÐľÃÞÊô合欢属麻楝属紫薇属四数木属等的种类灌木层大多为乔木的幼树季雨林的外貌由于落叶树种的数量不一通常乔木层的第一层为落叶阔叶树干季落叶四季常青乔木层可分为2µÚÒ»ÑDzãÇÇľ¸ß¶ÈÔÚ25m 以下第二亚层乔木高10多为半常绿成分第三亚层的乔木在常绿季雨林中而在落叶季雨林中没有这第三亚层灌木层高度在1m 以下灌木多以耐阴植物为主因林下透光度大草本层比较稀疏百合科姜科和蕨类等耐阴植物为主中国的热带季雨林可分为三大类 根据中国热带地区的气象资料建立的热带森林气候因子预测模型 54.816820 - 0.153201 LONG - 0.708350 LAT - 0.004184 ALT T-JAN 18.290050 + 0.076551 LONG + 0.095637 LAT - 0.005109 ALT P-ANN 3138.193000 + 5.408583 LONG - 89.631630 LAT - 0.083004 ALT RM-ANN 29293.450000 - 121.860700 LONG - 367.058000 LAT - 1.895815 ALT K 54.913360 - 0.154200 LONG - 0.707652 LAT - 0.004211 ALT PER 1976198019821986198719891991199119921993b 199319939 1 半常绿季雨林主要类型的地理分布及其气候条件这类雨林也称为常绿季雨林群落组成种类是以常绿树种为主外貌终年常绿粤西地区的廉江高州和阳江等地以南在云南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海拔1000m以下宽广的河谷盆地或向阳山坡在广西见于西南部石灰岩山地以及台湾南部的丘陵山地尖叶白颜树(Gironniera cuspidata)海南菜豆树(Radermacherahainanensis)·Ö²¼ÓÚº£ÄÏÎ÷±±²¿µÄÄÇ´óÕòÒÔ±±µÄ»¨¸ÚÑÒ¹¹³ÉµÄµÍÇðÁêÉϸù¾ÝÄ£ÐÍÔ¤²â·Ö²¼µØÄêƽ¾ùÆøÎÂΪ23.610相对湿度为82尖叶白颜树和凸脉榕的数量较多黄葛树(Ficus lacor)与上述二树种居于乔木上层木奶果大叶山林(Aphanamixis grandifolia)ÆäÖÐÓÐÉÙÁ¿µÄÂäÒ¶Ê÷ÖÖ荔枝(Litchi chinensis)木奶果林人为干扰较多乌榄杜英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等处于乔木层上层红鳞蒲桃木奶果也较常见Vatica astrotricha Croton laevigatusÎ÷Äϲ¿ºÍÄϲ¿º£°Î 500m以下的丘陵和台地上分布地年平均气温为23左右27108相对湿度为83946个月青梅为乔木层明显的优势种Sindora glabra¼ÙÂÖҶˮÁøÊ÷Diospyros strigosa Syzygium claviflorumAlchornea rugosa Polyalthia lauiVatica hainanensis Madhuca hainanensis Altingiaobovata600m山脊中阳光充足除上述优势种或次优势种外Quercus bambusifolia Q Q¶àÖÖÆÑÌÒXanthophyllumhainanense Amesiodendron chinense Litchi chinensisvar等等野荔枝倒卵阿丁枫分布在海南尖峰岭林区海拔350ϲ¿Êª¶È´ó³ýÉÏÊö¶þÖÖÁÖľÍâWinchia calophyllaGanarium album Gironniera subaequlis Reevesialongipetiolata Gonocaryum maclureiÒ°ÉúÀóÖ¦·Ö²¼ÔÚº£Äϼâ·åÁëÁÖÇøº£°Î300-750m三面环山沟谷的荫蔽静风的环境中,光照时间短,湿度大除上述优势种和次优势种外大叶白颜树Macaranga denticulata Nephelium topengiiMallotus hookerianus Ardisia densipidotula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var·Ö²¼ÔÚÔÆÄÏÄϲ¿ÈÈ´øµØÇø»òÏòÑôɽÆÂÔ-ʼÉ-ÁÖ¼¸ºõ²»¼û±£´æ·Ö²¼ÔÚÔÆÄÏÎ÷²¿Ó¯½-ëÂéé¬ÁÖëÂéé¬ÕÁÒ¶ÆÓ(Celtiscinnamomifolia)µáÁúÑÛ(Dimocarpus yunnanensis)和重阳木等千张纸Albizia chinensis等Cassia siamea·Ö²¼ÔÚµáÎ÷ÄϺ£°Î 850m以下地区铁刀木还可作为薪炭林栽培以南热带地区10相对湿度为821长穗桦(Betula cylindrostachya)ºì¹âÊ÷(Knema furfuracea)Î÷ÄÏèβľ(Markhamiastipulata和围涎树1在干季期间主要分布于海南西部和西南部的干热河谷和盆地中分布地年降水量约1000mm7个月常沿南北流向的河谷向北分布元江阿墨江澜沧江陇川江在南盘江这些地方山高陡峭由于河谷局部环流和焚风效应明显如位于元江中游的元江坝以上全年无霜少雨在台湾的季雨林分布在台湾西南部分布地年平均气温为23以上10以上2000mm冬春干旱这三个地区分布的季雨林的降水量有明显差别在中国南部主要有以下几类落叶季雨林Terminalia hainanensis Albizia odoratissima AlbiziaproceraÒÔ¼°²ý»¯½-ÖÐÏÂÓεĺӹȽ׵س£ÂÌÇÇľÓдóɳҶBuchanania microphyllaÁúÑÛ¶¬ÇàÒÔ¼°ÂäÒ¶µÄºñƤÊ÷等落叶树种的种类较丰富6710相对湿度为839¹âÒ¶°Í¶¹ÁÖÏàËÆHeteropanax fragrans·Ö²¼ÔÚº£ÄÏÎ÷²¿µÄ¸ÉÈÈÅèµØ»òÅèµØ±ßÔµµÄÇðÁêÉÏ交错分布数量较多的有黑柿Syzygium cumini Chukrasia tabularis Markhamia cauda-felina等等此外疏脉柿(Diospyros susarticulata)Çà÷ÒàÔÚÇÇľÏ²ãÖгöÏÖ菲律宾合欢分布于台湾西南部屏东潮州区的山麓地带林内干燥乔木层的主要树种有菲律宾合欢苦楝Morus australis Lagerstroemia subcostatavar和梭果榕等等少数为半落叶或常绿种类楹树林把边江中游怒江的中下游及其支流谷地南盘江的局部地区也有出现150m左右的坡面树冠大林内透光度大乔木层分为一层刺桐多花白头树在滇东南海拔1000m以下河谷向阳坡千果榄仁Erythrina strictąµØºÍ¿ªÀ«µÄ¹µ¿ÚÔÚÈÈ´øµÍ°¼ÇøÒà»á³öÏÖÕâÀ༾ÓêÁÖÁÖ¹Ú²»ÕûÆ븽ÉúºÍÌÙ±¾Ö²Îï·á¸»¾¢Ö±´ÌÍ©Erythrina lithocarpa Elaeocarpus varunuaÔÚÎ÷²Ø¶«Ï²ÂíÀ-ÑÅÄÏÆÂÒ²ÓдËÀàÉ-ÁÖ·Ö²¼Protium serratum1000m低山丘陵的一种类型雨季暴雨较多水土流失严重2045251020相对湿度为7928ÔÚ±£´æ½ÏºÃµÄÁÖ·ÖÖдÌèàÔÚÇÇľÉϲã½Ï¶àVilex quinata¸ß´óº¬Ð¦和小花五极果等居于乔木上层毛银柴和钝叶黄檀等等Bauhinia variegataÔÚˮʪÌõ¼þ½ÏºÃµØ¶ÎµÄ´ÎÉúÁÖ·Ö²¼º£°ÎΪ600成小块状分布分布地的年平均气温为20810相对湿度为 815ÇÇľ²ã½öÒ»²ã½Ï³£¼ûÖÖÀàÓÐÆÓÒ¶±âµ£Ä¾Colona floribunda Phyllanthusemblica¾¢Ö±´ÌÍ©µÈµÈ1ÊÇʯ»ÒÑÒµØÇøµÄÒ»ÖÖÖØÒªµÄÔ-ÉúÐÔÉ-ÁÖ广西和云南南部有较大面积分布Terameles nudiflora Garuga floribundaµáÎ÷ÄÏÈÈ´øµØÇøµÄʯ»ÒÑÒɽµØÉÏ700m10相对湿度为 82上层乔木均为落叶树种多花白头树Ulmus tonkinensis Spondias pinnataCleistanthus saichikii·¬ÁúÑÛNephelium chryseumvar Burretiodendron hsienmu Alphonsea tsangyuanensisÉØ×Ӻͱջ¨Ä¾±í9Parashora chinensis var Horsfieldia hainanensisÌïÑôʯ»ÒÑÒµØÇøµÄÑÒʯÂ㶵«ÑÒ϶ÖÐÍÁÈÀÓлúÖʺ¬Á¿·á¸»ÇæÌìÊ÷ºÍº£ÄϷ紵骿ÉÒÔ·Ö±ðÐγÉÓÅÊÆ»òΪ¹²ÓÅÖÖ½ðË¿ÀîCephalomappa sinense Acrocarpus fraxinifoliusDeutzianthus tonkinensis Ficusglaberrima Cryptocarya densiflora Cleistanthus potelotiiËÕ×ÚÃ÷µ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肥牛树林海拔700m以下的的石灰岩山地中的水湿条件比较良好的山麓地带外貌基本上终年常绿种类组成以常绿和半常绿阔叶树为主其次为肥牛树Drypetes congestiflora D Celtisaustro-sinensis¸îÉàÊ÷以上二类季雨林在广西南部分布地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为21228101636mm81 1993º£Ä϶«Äϲ¿ÔÆÄÏÄϲ¿ºÍÎ÷²Ø¶«Äϲ¿Ò»´øµÄºÓ¹ÈµØÇøÒÔ¼°Ì¨ÍåÄϲ¿ÎÒ¹úÓêÁÖÊÇÈÈ´ø¼¾·çÏ·¢ÓýµÄÓêÁÖ,ÓбðÓÚ³àµÀÓêÁÖÓ붫ÄÏÑǵÄÓêÁÖÓÐÒ»¶¨Ç×Ôµ¹Øϵ,µ«Ò²ÓÐÆä¶ÀÌØÐÔÔÚÖйúµÄÓêÁÖÖÐÁúÄÔÏã¿ÆÖ²ÎïÖÖÀàºÍ¸öÌåÊýÁ¿²»¶à,ÒàÊÇÎÒ¹úÓêÁÖµÄÓÖÒ»Ìص㼾½ÚÓêÁÖºÍɽµØÓêÁÖ,以上无患子科夹竹桃科番荔枝科橄榄科金刀木科天料木科四数木科和苦木料等的植物为主,林下植物以西草科大戟科姜科天南星科爵床科热带雨林第一层乔木高度通常在30m以上50m板根现象明显个别可达4层高30m以上30m第三亚层乔木的林冠连续灌木层由乔木幼树而草本层也由乔木幼苗及蕨类植物等组成附生植物丰富如榕自己形成新的树干此外灌木和藤本植物中均有出现2局部地区可高达3000主要有以下几类湿润雨林青梅林分布地的年平均气温为23左右1024Ïà¶Ôʪ¶ÈΪ821)ÇÇľ²ãµÄÓÅÊÆÖÖΪºûµûÊ÷ºÍÇà÷¶ìÕƲñ´ó»¨Î弫¹û(Dillenin turbinata)¹±¼×(Acronychia oligophlybia)Ⱦľ(Saprosma ternatum荔枝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黄杞和橄揽等Hopea hainanensis狭叶坡垒Horsfieldia hainanensis Antho-cephalus chinensisÔÚÎ÷²¿·Ö²¼ÔÚº£°Î 900m以下仅见于沟谷优势种不明显Drinycarpus racemosa Xanthophyllum hainanense等34872800mm土壤为砖红壤或山地赤红壤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长叶桂木(Artocarpus lanceolatus)·Ö²¼ÔŲ́ÍåÊ¡Äϲ¿ºã´º°ëµº¶«±±²¿À¼Ó쵺µÈµØº£°Î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的东北坡或东南坡分布区年平均气温在2410以上932500mm左右而以肉豆蔻科山榄科植物为主种类相对比较贫乏长叶桂木主要伴生树种有兰屿桃榄(Pouteria duclitan)无柄新乌檀(N雄岩摩(Amoora rohituka)和乌木柿(Diospyros utilis)等(黄威廉 台湾榕台湾蒲桃林玉山西南部和西北部的溪流沿岸海拔130³ýÉÏÊöÓÅÊÆÖÖÍâÈçéÅÊ÷F F以及厚壳桂Helicia formosana°×Íø×ÑéµLaportea meyeniana龙脑香林包括雅鲁藏布江下游以及丹巴曲和察隅河南段等河谷地形破碎受到 高山阻挡降水量可高达4494mm»ò»ÆÉ«³àºìÈÀ29o 之间与印度阿 萨姆的热带雨林相接600优势种不明显Dipterocarpus turbinatus DD Artocarpus chaplasha Canarium strictumShorea assamica Euphoria longan Dysoxylumbinectaniferum ÕÁÊ÷ºÍÈó骵ȵÈDipterocarpus tonkinensis Hopea mollissima ÆÁ±ßµÄ¼¦ÎÑÀîÏɽ-µÄ°ÓÁï¾Ö²¿³ÉСƬµÄÁÖ·ÖÓÐʱ¿ÉÑغӹÈÉÏÉýÖÁ 700常年高温多雨242000mm87森林组成以热带树种云南龙脑香隐翼和四数木为代表但仍以坡垒的数量较多毛麻楝Dysoxylum gobara Lysidice rhodostegiaSaraca thaipingensis Amesiodendron chinensis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2·Ö²¼ÓÚÎÒ¹úÈÈ´øÎ÷²¿ÄÚ½µØÇøǧ¹ûé-ÈÊÔÆÊ÷林是云南南部热带雨林分布地区乔木上层除上述几种为雨林的优势种外 Pterosprmumlanceaefolium Ficus glabella Trigonostemonthyrsoideus 等番龙眼Epiprinus siletianus Mitrephora wangiiÒÔǧ¹ûé-ÈÊÀß°ÍľºÍÍõÊÏÒø¹³»¨ÔÚÇÇľµÄµÚ¶þ·¬ÁúÑÛ»¹¿ÉÓëËÄÊýľ½ö·¢ÏÖÔÚÛÂÂ×µØÇøʯ»ÒÑҵľֲ¿µØ¶ÎÖ÷Òª·Ö²¼ÔÚº£°Î600³£ÂÌÊ÷ÖÖ·¬ÁúÑÛÔÚÇÇľÉϲã½ÏΪÃ÷ÏÔCeltis wightii ¶à»¨°×Í·Ê÷ëÂé鬺͵áʯè÷等等Amoora tetratepata Alphonsea monogynaCletis wightiiOsmanthus polyneurus 1400m 石灰岩山地Dracaena cochinchinensisTarenna sylvestris Syzygium Sp Wightia tomentosaSterculia villosa 1996Cleistanthus sumatranus Croton crassifolius800m 的石灰岩中低山干燥山坡优势但多为胸径大的树木树龄较小羽叶白头树(Garuga pinnata)1996)800m左右2510 1700mm 824Parashorea chinensis½ö·Ö²¼ÔÚÎ÷Ë«°æÄÉÀøÀ°¾³ÄÚ21o38’101o52’·Ö²¼ÇøΪ¶«±±¸ß¹µ¹È·¢ÓýµØÐÎÆÆËéÈÀÖÊ»òÖØÈÀÖÊ55105相对湿度为88望天树林的组成种类十分丰富重要伴生树种有番龙眼Dysoxylon lukii Myristica yunnanensisPseudovaria indochinensis Barringtonia fuscicarpaBÔÆÊ÷Ûº£Ê¯èÝ和印栲等等1993版纳青梅林为分开的二片垂直分布范围在800·Ö²¼º£°Î½Ï¸ßPygeum topengii°æÄÉÇà÷ÈÔÓзֲ¼Machilus gamblei´óÒ¶°×ÑÕÊ÷ëÀóÖ¦Ostodes katharinae赵学农等麻楝小果紫薇林海拔630mº£°Î850mº£°Î900mº£°Î850mº£°Î850m千果榄仁小果紫薇均居于乔木层上层40m主要有盖裂木印栲Lithocarpus pachyphyllus Syzygium var及多种榕树等等Antiaris toxicaria Pouteria grandifoliaÇðÁê1000m的山腰部分阳光充足因此长期以来均被开垦龙山尚保存较好的森林林木高出乔木上层高榕翅子树和橄榄等约20余种常见有大叶白颜树Gironniera yunnanensis Polyalthiacerasoides Knema globularia Kandamanica Xanthophyllum siamenseâ¹ûsemecarpusreticulataôɲ¼ÂÞÏãÁÖ东经97o34’附近盈江西面海拔600m以下的羯羊河的湿润沟谷和坡脚等水湿条件较好地段目前只有残林据1977º£°Î270m 790Ïà¶Ôʪ¶ÈΪ 82ȺÂäÒÔ°¢ÈøÄ·¾ÙÂÞË«½öÓÐÉÙÊýÂäÒ¶Ê÷ÖÖ»ìÉúHydnocarpus alpinaSaraca griffithiana Chisochetonsiamensis ÔÚÓ¡¶ÈÄá²´¶ûÓнϴóÃæ»ý·Ö²¼Ò²·´Ó³ÁËÎÒ¹úÓëÁÙ½ü¹ú¼ÒÖ²±»µÄ¹Øϵ2ÊÇÓêÁÖÖеÄÒ»ÖÖʪÈó³£ÂÌÀ«Ò¶ÁÖÀàÐÍ鸡毛松为标志的多种阔叶树混交的低山雨林粤西河尾山和云开大山等地在海南中部山地1000m地带赤枝栲黄果榕和香果新木姜构成的山地雨林海南杨桐密脉蒲桃和白花夹竹桃处于乔木下层在海南西南部海拔700Èç¼â·åÁ붫ÄÏƺ£°Î900m 的沟谷中小环境潮湿而静风7109相对湿度为811ÓëÎåָɽµÄɽµØÓêÁÖÏà±È¶ìÕƲñÕâ¶þ¸öÊ÷ÖÖÏàͬÍ⼦ëËÉÖлª¶ÅÓ¢ºÍèÝ×ÓÇà¸Ô×é³ÉÇÇľ²ãµÄµÚÒ»ÑDzã°üÀ¨2Ó㤱úÇíéªQuercus patelliformisOlea hainanensis Neolitsea pulchella Platea latifoliaCryptocarya metcalfiana·Ö²¼ÓÚÔÁÎ÷ɽµØº£°Î 400ÈçÑô´ºµÄ¸ÊÖñɽº£°Î560m 的山坡,山体大,坡度陡以上组成种类以樟科植物为主水莲和黄樟等组成鹅掌柴竹柏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为标志的中山雨林分布在海拔1190m 的陆均松林的年平均气温为19.910相对湿度为80这类雨林的组成种类不如上述雨林丰富如分布在五指山海拔1360m 的中山雨林五列木微毛山矾和厚皮香等组成水湿条件比在东南部的条件较差滨木犀榄(Oleabrachiata )ÊýÁ¿¾ù²»¶à微毛山矾Symplocos chuniiÔÚ¼â·åÁë·Ö²¼ÔÚº£°Î 650Ö÷Òª°éÉúÊ÷ÖÖÓе¹ÂÑ°¢¶¡·ãLithocarpus amygdalifolius荷灰木野橡胶林以红河这类山地雨林在西双版纳分布在海拔700在红河范围内海拔600·Ö²¼ÔÚº£°Î750Äêƽ¾ùÆøÎÂΪZI10相对湿度为814ÇÇľÉϲãÒÔÒ°Ïð½ºÊýÁ¿½Ï¶àParamichelia baillonii˼é»ÆÈâéªSapium baccatum等等但各树种的株数不多Decaspermum fruticosum肉托果分布在热带高盆地边缘的低山大体分布海拔在800À½²×½-ÏÂÓÎÁ½²àÕâÀàÉ-ÁÖ³£³öÏÖÔÚº£°Î1200·Ö²¼ÔÚº£°Î850Äêƽ¾ùÆøÎÂΪ181941020湿度系数为910森林高大茂密大蒜树和滇楠为标志种木奶果薄姜木Cryptocaya densifloraÌرðÔÚ²³º£ÄÏŴɽº£°Î1300Óз¢Óý½ÏºÃµÄ´óËâÊ÷ÓëºìľºÉ¹¹³ÉµÄɽµØÓêÁÖ1500m³ý´óËâÊ÷ÓÐľÄ̹ûÇÇľÏ²ãÓдó¹ûɽÏãÔ²(Turpinia pomifera)ÔÚÀ½²×½-ÏÂÓÎÁ½°¶º£°Î1200ÕâÊÇÓÉÓÚÄæκ͵ØÐÎÓêµÄÓ°ÏìËùÐγÉ泰国梭罗树(Reevesia siamensis)ÈâÍйûºÍµá骵ÈΪÖ÷¶ÛÒ¶ÕÁ(Cinnamomum bejolgkota)éÊÒ¶³á×ÓÊ÷(Pterospermum acerifolium)和红木荷其他乔木树种尚有倒卵叶紫麻滇木花生(Madhuca pasquierii)·Ö²¼ÔÚÔÆÄ϶«Äϲ¿Êܶ«Äϼ¾·ç¿ØÖƵÄÓ-·çÃæɽµØÉϺìºÓµØÇøµÄÄϲ¿1300m气候特点以麻栗坡和屏边的气象数据为例17.5101022.91659mmÖ²Îï×é³ÉÖÖÀà·á¸»ÔÆÄÏÕÂÊ÷ºÍϸÇàƤΪÖ÷¶àÖÖéÅÊ÷»Æ°ØºìľºÉ粗琼楠(Beilschmedia robusta)Michelia foveolataManblietia wangii½öÔÚÎ÷Ë«°æÄÉÛÂÀ°µÄÂüÅÁ¸½½üÓзֲ¼Äêƽ¾ùÆøÎÂΪ21.610相对湿度为82林中亚热带种类成分比例较大其他尚有浆果乌柏Ormosia fordianaÇÇľÏ²ãÓн϶àµÄˮͲľľÄ̹ûºÍ¼Ùº£Í©等等红稠竹叶栎Quercus fleuryi1000m 山雷公栎Lithocarpus longipedicellatus L 等倒卵阿丁枫多种栲类这些石栎表9.1 热带季雨林分布地气候因子特征 年平均 1月平 7月平 年降 年蒸 年平均 生物 湿度 潜在 森林群落 经度 纬度 海拔 气温 均气温 均气温 水量 发量 相对 年积温 温度 系数 蒸散 湿度 率 1尖叶白颜树海南 109.50 19.50 150.0 23.6 17.7 27.8 1619.0 1970.2 82 8507.7 23.6 9.0 .9 菜豆林2青梅香合欢 108.90 19.00 150.0 24.0 18.6 27.7 1611.9 2011.7 83 8764.3 24.0 8.9 .9 菲律宾合欢林5毛萼紫薇麻栎林6马蹄果100.80 22.00 850.0 20.2 14.1 23.8 1511.6 1640.9 81 7323.2 20.2 9.5 ? 一担柴林8四数木109.80- 18.70- 150.0- 22.7- 17.7- 26.2- 1622.7- 2012.3- 82- 8098.4- 22.7- 8.9- .9- 青梅林 110.30 18.80 450.0 24.1 18.9 27.8 1629.0 2043.5 83 8764.8 24.1 9.5 .9 10番龙眼红光 101.20 22.00 780 21.2 14.8 24.9 1516.7 1670.3 82 7728.2 21.2 9.4 .9 树101.50 21.40 800.0 20.8 15.0 24.0 1520.3 1702.6 81 7552.9 20.7 9.4 .8 番龙眼109.50 18.80 900.0 21.0 16.7 23.9 1618.6 1970.7 81 7342.8 20.9 10.1 .8 赤枝栲林13陆均松101.50 21.40 750.0- 20.8- 15.0- 24.1- 1520.3- 1703.5- 81- 7571.9- 20.8- 9.3- .8- 假含笑林 790.0 21.0 15.1 24.3 1520.4 1706.8 82 7647.7 21.0 9.4 .8 15大蒜树滇楠林 101.00 22.40 1310.0 19.9 13.4 23.8 1513.9 1513.1 81 7152.0 19.9 10.2 .8 16云南胡桐101.50 21.40 600.0 21.6 15.6 25.0 1520.5 1520.2 82 7932.1 21.6 9.1 .9 水筒木林。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专题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专题(地域分异规律专题)一、地带性1、纬度地带性——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即自然带自低纬向高纬更替原因:热量——自低纬向高纬热量逐渐降低典型地区:低纬度地区如非洲2、经度地带性——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即自然带自东向西纬更替原因:水分——自东向西水分逐渐减少典型地区:中纬度大陆的东部和中部如我国3、垂直地带性——自然带自山麓到山顶的更替原因:自山麓到山顶热量、降水逐渐变化典型地区:高山地区,如喜马拉雅山4、规律:①山麓的自然带(基带)是该山脉所处气候下自然带②自然带多少:受海拔高低,纬度,相对高度等因素影响,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数量越多③自然带更替:(垂直地带性最高级的变化形式)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灌木林带—草原带—草甸带—荒漠带—冰川总结:必然先经过森林——草原——草甸——荒漠——冰川④垂直地带性的自然带变化类似于从该山脉水平方向上向北(北半球)的自然带变化⑤某些自然带在水平地带性上存在,垂直地带性上就缺失,如苔原带⑥同一自然带,阳坡的高度高于阴坡⑦雪线:<1>雪线随着季节变化,夏季雪线上升,冬季下降<2>海拔达到一定高度才可能出现雪线<3>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4>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二、非地带性: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自然带不成规律分布。
如绿洲、矿产资源1植被对环境的作用1吸烟除尘2净化大气3涵养水源4降低噪声5保持水土6减轻污染7防风固沙8美化环境2、土壤组成——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5%)、空气(25%)3、土壤的形成过程①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4.生物的改造作用5.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利:开垦、翻耕、施肥、灌溉可以使生土变成熟土,最后成为肥沃土壤不利:不合理使用,可能引起土地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导致土壤退化6、评价: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肥力高西北土壤:水分少,空气多,保温性差沼泽土:水分多,空气少,有机质高红壤:肥力较差,水分偏多,经改造形成肥力较高的水稻土。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
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
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
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二)明确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关系。
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的形成主要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之间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关系:1.由于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从而使得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地带性分布规律是什么
地带性分布规律是什么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
那么地带性分布规律是什么呢?下面是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地带性分布规律1.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由南到北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的性质、土壤类型也按纬度方向由南到北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2.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以及山脉,地势的影响,造成温度和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使水热条件在同一纬度带内从东往西,从沿海到内陆随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性质和土壤类型从东往西,从沿海到内陆地也随经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称为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一般是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湿润森林土类、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土类、半干旱的草原土类和干旱的荒漠土类,并在中纬地区表现最典型。
我国从东北到宁夏的温带范围,由东往西土壤地带为:淋溶土(暗棕壤)—湿成土(黑土)—钙积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暖温带范围内由东向西,则为:淋溶土(棕壤)—弱淋溶土(褐土)—钙积土(黑垆土、灰钙土)—荒漠土(棕漠土)。
非地带性的表现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如南纬56°至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②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西侧处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出于西风的背风处,因而成为温带的荒漠。
③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受到约束。
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④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
如荒漠带中呈板块状分布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
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化形成的较为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成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形成了与周围广阔的温带荒漠的地带性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色。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当前幻灯片位置 18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当前时间2021/10/25
第二节 原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与人体健康
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对人体有良性和恶性两个方面的作用。 温泉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对人体皮肤、关节等疾病的治疗
当前幻灯片位置 17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当前时间2021/10/25
四、人类活动对原生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球化学环境最明显的影响是环境污染。
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农药和化肥对水、大气、土壤等 环境和生物的污染。多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通过食物链 作用,在人体中产生积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有毒有 害废弃物时,会改变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形成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反过来又作用于人体,使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化学定时炸弹:有毒有机化合物在水、陆、气环境中 不断积累,到一定时限,使长期储存于土壤及沉积物中 的化学物质活动化,引致延缓而突然爆发的有害效应
当前时间2021/10/25
必需和非必需元素缺乏和过量对有机体的影响曲线
(a)必需元素,如Cu、Zn;( b)非必需元素,如Cd、Pb
当前幻灯片位置 8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当前时间2021/10/25
当前时间2021/10/25
非地带性的地球化学环境 在自然界中,某些局部地球化学环境不受地理纬度分
高一地理《垂直地带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垂直地带性》知识点总结一、垂直地带性的影响因素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随海拔高度而发生变化。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每上升1千米气温下降6℃,这与纬度水平变化每相差1个纬度气温相差1℃相比,要大600倍左右,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在高差几千米之内便可出现从热带至极地的巨大变化。
但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在湿润的迎风坡,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多,过了一定限度,降水出现减少的趋势;在背风坡由于焚风作用,降水量由下向上递增甚微,且同一高度背风坡降水往往低于迎风坡。
如阿尔卑斯山的最大降水带是海拔XXm左右;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直增加;而珠穆朗玛峰的南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直递减。
在山地,最大降水带出现的高度与气候的干湿度有关,一般是气候越湿润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低,相反,越干旱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高。
二、垂直带谱的几条重要的界限垂直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取决于带谱所处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中的位置,即基带座落的具体地点,以及山体本身的特点,如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及局部地貌条件的变化等。
由于沿海向内陆湿润状况的变化,沿海气候湿润地区的山地形成森林型海洋性垂直地带谱,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地区的山地则产生大陆性草原荒漠型垂直地带谱。
一般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带谱的性质由湿润趋向干旱,带谱的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同类型垂直分带的分布高度则有上升的趋势。
一个完整的垂直带谱有几条重要的界限:1.基带指垂直带普的起始带,基带一般与所处的水平地带一致,决定了整个垂直带普的性质。
森林上限是垂直带普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这条界线以下发育着以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以上则是无林带,发育着灌木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带,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
树线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锐,其高度取决于气温、降水,强风的影响也很显著。
地带性_精品文档
地带性地带性是指在某个地理区域或特定地带内存在的特定性质或特征。
这种地理特性可能是由地理环境、气候、土壤、地貌、植被或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决定的。
在地理学中,地带性经常被用来描述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地带性可以存在于各个层面,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和社会地理等方面。
自然地理的地带性包括气候带和植被带等,而人文地理的地带性可以包括文化、语言、宗教、人口等特征。
经济地理的地带性则可以描述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而社会地理的地带性则可以描述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差异。
自然地理的地带性主要体现在地球的不同纬度上。
例如,赤道地区的热带气候和丰富的热带雨林就是热带地域的典型地带性特征。
而较靠近两极的地区则具有寒带气候和冰川地貌等特征。
这些地带性特征是由大气环流、季风气候和地球自转等因素所决定的。
在人文地理方面,地带性可以描述不同地区的文化和语言特征。
例如,非洲地区以黑人文化和多种语言特点闻名,而亚洲地区则以汉字文化和汉语的广泛使用而著名。
这些地带性特征是由历史、民族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经济地理的地带性主要体现在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上。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差异往往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优越的交通条件,因此往往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
而内陆地区则可能依赖农业和矿产资源,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社会地理的地带性可以描述不同地区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
例如,在民主国家中,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和经济自由。
而在专制国家中,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较强,人民的自由受到限制。
这些地带性特征往往是由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总之,地带性在地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人们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特点。
地带性可以存在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和社会地理等方面,它不仅与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有关,还与人类活动、文化、语言、宗教、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九章内蒙古土壤
第二节 内蒙古土壤区
鄂尔多斯高原东部草原土壤区 1、北部栗土钙——石质土带 2、南部风沙土带
第二节 内蒙古土壤区
鄂尔多斯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土壤区 1、北部风沙土带 2、南部棕钙土——风沙土带
第二节 内蒙古土壤区
阿拉善高原荒漠土壤区 1、东北部灰漠土——风沙地带 2、东南部风沙土壤带 3、中部灰棕漠土——风沙土带 4、西部灰棕漠土——草甸土壤带
平地土壤
沼泽土 沼泽土的利用和改良 (1)农业利用环境 (2)林业利用改良 (3)副业利用 (4)泥炭资源利用
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壤
盐土 盐土的改良和利用 (1)排水 (2)井灌井排 (3)冲洗 (4)中稻 (5)种植绿肥 (6)耕作与施肥
平地土壤
碱土 施用大量有机肥,认为是改良土壤的基本 措施
灌淤土 灌淤土的改良和利用 (1)牧业利用 (2)农业利用 (3)植树造林,控制流沙
二 山地土壤
棕壤 棕壤的利用和改良 (1)防止水土流失 (2)增施有机肥料,补充N素养料 (3)掌握土壤墒情,实时耕耙,改善物理 特性 (4)全面规划,因地适宜,发展多种经营
第二节 内蒙古土壤区
土壤分区原则 天然区具有基本相同的大地貌和生物、气 候特征,主要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相对 一致。其明名方法是地理位置+地貌类型+ 土纲类型。
平地土壤
棕钙土 分类 (1)棕钙土 (2)淡棕钙土 (3)草甸棕钙土 棕钙土的利用和改良 (1)用于畜牧业生产
平地土壤
灰棕漠土 分布于灰漠土带以西极端干旱的荒漠境内
平地土壤
灰漠土 灰漠土的利用和改良 (1)发展林业 (2)漠土地区没有水利,就不能进行农业 生产,牧业发展也发受到限制,因此兴建 水利发展灌溉,是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重要 措施。 (3)防止土壤侵蚀和改良土壤 (4)提高土壤肥力
河南省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常考点
河南省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常考点选择题1、塑料袋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
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 .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的颁布,可以( )①增加塑料袋的使用②减少木材的使用量,保护森林资源③促使人们使用竹篮、布袋等替代品④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限塑令”的颁布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促使人们使用竹篮、布袋等替代品,节约能源和资源,对森林资源没有影响,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景观最可能是()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答案: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景观是荒漠广布的西北地区,这里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故选B。
3、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共同的特征是()A.都处在高寒地区B.都处在干旱地区C.降水都比较少D.都有广阔的天然草场答案:D我国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在广大西部地区,草场面积广阔,主要发展了牧区畜牧业,共有内蒙古、新疆、西藏和青海四大牧区,故选D。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牧区畜牧业发展的条件。
4、青藏地区主要农业类型是()A.灌溉农业B.河谷农业C.绿洲农业D.基塘农业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由于海拔高而气温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的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因此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故选B。
小提示:5、以下关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江是指图中的①②③B.三江是指图中的②③④C.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区D.该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上答案:B据图可知:①是怒江,②是澜沧江,③是长江,④是黄河;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河流的源头地区。
最新第九章地带性教学讲义ppt课件
具有海洋性特征;基带为大陆性纬度地 带,垂直带谱也将具有大陆性特征。
✓ 垂直带谱中不出现比基带纬度和海拔偏 低的带。
✓ 垂直带谱上部是否出现高山冰雪带,取 决于山地海拔是否突破当地雪线的高度。
✓ 山地垂直带数千米完成了纬度地带需要 数千千米才能完成的地带更替。
陆地干湿度分异—经度地带性
陆地的干湿度分带主要取决于距海远近, 而非经度。
干湿带的分带界线不平行于经线,却与 海岸线轮廓相关。
干湿带的更替方向不垂直与经线,或多 或少垂直于海岸线。
干湿度分带在中低纬度区最为典型
垂直带性分异
垂直带性分异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 象。
山地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 直分异的前提。
查明了不仅各自然要素具有地带性特征, 而且自然要素组成的整体也具有地带性。
对地带性规律的研究由陆地扩展到海洋。
揭示了沿海与大陆腹地纬度地带带谱全 然不同的事实。
确认了非地带性区域内存在地带性地域 分异
致力于地带性分异规律的量化和模型化 研究。
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即非纬度地带性 地球内能是非地带性分异的能量基础 非地带性分异的表现 ✓ 海陆分异---地球表面尺度最大的非地带分异。 ✓ 陆地干湿度分异---经度地带性 ✓ 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 ✓ 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 ✓ 垂直带性分异
✓ 植物表面截留太阳辐射,通过光合作用 固定太阳能。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
大气圈(对流圈)的物质交换: ✓ 大气中的氧也具有生物成因 ✓ 大气中的水主要由水蒸发和植物蒸腾提
供。 ✓ 大气中的尘埃来自岩石圈和土壤,通过
风力吹扬、火山喷发人类活动进入大气。
第九章地带性
陆地干湿度分异—经度地带性
陆地的干湿度分带主要取决于距海远近, 而非经度。
干湿带的分带界线不平行于经线,却与 海岸线轮廓相关。
干湿带的更替方向不垂直与经线,或多 或少垂直于海岸线。
干湿度分带在中低纬度区最为典型
垂直带性分异
垂直带性分异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 象。
山地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 直分异的前提。
热带
自然地带学说
道库恰耶夫创立了自然地带学说 自然地带学说的主要要点: 太阳辐射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
量基础。 宇宙-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
黄赤交角引起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的 不均匀性是自然带形成的动力因素。
✓ 带和地带在理想状态下呈东西延伸并具 有环球分布的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 生更替。
供。 大气中的尘埃来自岩石圈和土壤,通过
风力吹扬、火山喷发人类活动进入大气。
水圈的物质交换
水参与了大多数自然要素和自然地理过 程。
世界大洋接受其蒸发量90%左右的大气 降水,10%左右的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风等携带大量的岩石圈悬移 物质进入水圈。
岩石圈的物质交换:
岩石圈只有一部分以硅酸盐和硅铝酸盐 为主的沉积岩参与地理环境的组成。
三、土地评价
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 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 行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
土地评价原则 适宜性与限制性;效益与投入比较;多
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永续利用;因地 制宜。
第五节:人地关系研究
一、人地关系思想概述
环境决定论,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
耗散结构理论: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 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物质、 能量交换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 到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的结 构。
高一地理地带性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带性知识点地带性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地球上不同地区或地带所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征。
地带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地带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详细介绍地带性的概念、特点以及与地带性相关的一些重要地理现象。
一、地带性的概念地带性是指地球上不同地区或地带所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征。
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带受到的气候、地形、植被、动植物种类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带性。
地带性是地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类方法,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各地的区域特征。
二、地带性的特点1. 气候差异:地球上不同地带的气候特征各异。
例如,赤道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温带地区气候四季分明。
2. 植被差异:不同地带的植被类型有所不同。
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地带的植被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了热带雨林、草原、针叶林等不同的植被类型。
3. 动植物分布差异:地带性影响了动植物的分布。
不同地带的动植物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并形成了特有的物种组合。
例如,热带地区有丰富多样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而极地地区的动植物适应低温环境。
4. 文化特征差异:地带性也影响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不同地带的人们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农业、渔业、畜牧业等生产方式,并且在宗教、风俗、语言等方面也有所差异。
三、与地带性相关的重要地理现象1. 生活区域划分:人们根据地带性差异,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不同的地理区域。
2. 气候带划分:地带性差异也导致了地球上气候带的划分。
根据不同地带的气候特征,我们可以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等。
3. 农业生产布局:地带性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带的农业生产方式、作物类型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例如,在热带地区,常见的农业生产形式是种植水稻、香蕉等经济作物;而在温带地区,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更为普遍。
地带性分布规律
地带性分布规律
①太阳辐射能是⾃然带和⾃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②由宇宙-⾏星因素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然带和地带的动⼒学原因;③带和地带只在理想情况下呈东西⽅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向发⽣更替;④客观上应存在除地带性规律以外的另⼀种规律。
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
⾃然地理现象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沿着纬线⽅向(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条带状规律性,叫做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在⼴阔平坦的平原上表现最为明显。
纬度地带性是由于地球的形态、⾃转、及黄⾚交⾓导致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匀,在地表的分布从⾚道向两极成带状递减,使⽓温、降⽔、蒸发、风向、风化作⽤、成⼟过程以及⼟壤和植被等⼀系列⾃然地理要素有规律地变化。
经度地带性
在同⼀纬度带中,⾃然地理现象显⽰呈东西⽅向更替的规律性。
这种⾃然带的分布⼤体上与经线平⾏,并伸展成条带状,称为经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的产⽣受海陆分布和⼭脉的南北⾛向控制,⽽在⼤⽓湿度、降⽔等⽔的因素所引起的⾃然地理特征⽅⾯表现的东西差异最为明显。
⼭地垂直地带性
在⾼⼭地区从⼭麓到⼭顶温度、湿度和降⽔随着⾼度的增加⽽变化,这就形成了⼭地垂直⽓候带。
⽣物、⼟壤等受⽓候影响也相应地有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然带的这种垂直地带分布,称为⼭地垂直⾃然带。
如我国秦岭⼭地,长⽩⼭和西南部横断⼭等⼭地垂直⾃然⾮常明显。
在世界各⼤⼭脉都分布着⼭地垂直⾃然带,⼜称垂直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吹扬、火山喷发人类活动进入大气。
水圈的物质交换
水参与了大多数自然要素和自然地理过 程。
世界大洋接受其蒸发量90%左右的大气 降水,10%左右的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风等携带大量的岩石圈悬移 Biblioteka 质进入水圈。岩石圈的物质交换:
岩石圈只有一部分以硅酸盐和硅铝酸盐 为主的沉积岩参与地理环境的组成。
陆地干湿度分异—经度地带性
陆地的干湿度分带主要取决于距海远近, 而非经度。
干湿带的分带界线不平行于经线,却与 海岸线轮廓相关。
干湿带的更替方向不垂直与经线,或多 或少垂直于海岸线。
干湿度分带在中低纬度区最为典型
垂直带性分异
垂直带性分异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 象。
山地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 直分异的前提。
热带
自然地带学说
道库恰耶夫创立了自然地带学说 自然地带学说的主要要点: 太阳辐射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
量基础。 宇宙-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
黄赤交角引起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的 不均匀性是自然带形成的动力因素。
✓ 带和地带在理想状态下呈东西延伸并具 有环球分布的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 生更替。
地域分异的另一因素,海陆分布、大地 构造和地貌差异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 域分异。(非地带性因素)
地域分异规律
是这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 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 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 方向保持特征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 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均来自地理 环境的外部,前者来自太阳辐射能,后 者来自于地球内部能。
确认了非地带性区域内存在地带性地域 分异
致力于地带性分异规律的量化和模型化 研究。
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即非纬度地带性 地球内能是非地带性分异的能量基础 非地带性分异的表现 海陆分异---地球表面尺度最大的非地带分异。 陆地干湿度分异---经度地带性 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 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 垂直带性分异
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分异
中尺度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分异、地方 气候
小尺度地域分异---局部地貌、岩性差异 等
三、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带性分异的基础---热力分带性
地带性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热力基础-辐射平衡(R)
分带
(千卡/平方厘米/年) <35
寒带
35-45
温带
45-75
亚热带
>75
二、地域分异的尺度
全球性地域分异: 热量带、气候带—地带性分异 海陆分异:陆地和海洋,四大洋七大洲, 海陆起伏:海沟、大陆架、大陆坡、大
洋中脊、平原、高原、山地等。
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 自然带 干湿带 巨大山系—科第勒拉山系、青藏高原
区域性地域分异
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大家好
第8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综合体学说----地 理系统学说----耗散结构理论
自然综合体: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 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 统一整体。
地理系统: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 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具有一 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载体。
耗散结构理论: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 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物质、 能量交换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 到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的结 构。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
从元素组成看,大气以氮、氧为主,水 以氢、氧为主,岩石圈以氧、硅、铝、 铁为主。
从物质体系看,自然地理环境由以气体 物质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 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以生物 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
大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 进入沉积岩石圈的深处。
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对岩石圈的作用主要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以及成 土作用。
有机界与其它圈层的物质交换
生物体的质量只占自然地理环境的百万分一, 但却是地理环境中特殊的要素。
有机体的躯体全部由无机物中的化学元素组成, 但有机体的种类却远丰富于矿物种类。
水热组合是垂直带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垂直带性分异:当山地有足够的海拔和 相对高度时,随着地面高度的增加,气 温递减,一定范围内降水递增,不同高 度层带水热组合特征各异,首先形成气 候垂直带,进而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 发生相应变化,形成地貌、土壤、植被 等垂直带和自然景观垂直带。
从要素组成看,地貌、气候、水文、植 被、动物、土壤等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 主要和稳定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 地球内能也是地理环境的重要能量来源。 宇宙射线、潮汐能、势能
三、自然环境能量转化
对地理环境而言,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均是外 部因素。
太阳能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 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圈,一部分被反射和散射,
✓ 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分布规律。
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
地带性分异因素研究中突破了单纯考虑 热量因素的局限性,揭示了水分尤其是 水热组合在地域分异中的重要作用。
查明了不仅各自然要素具有地带性特征, 而且自然要素组成的整体也具有地带性。
对地带性规律的研究由陆地扩展到海洋。
揭示了沿海与大陆腹地纬度地带带谱全 然不同的事实。
另一部分被吸收利用于对流层的增温。 水圈反射率(7%)较低,而且透光性好,太
阳能在水圈中的能量转化强度和厚度高于岩石 圈。
✓ 岩石圈表层吸收的热量主要通过与大气 圈和土壤的热交换所消耗。
✓ 植物表面截留太阳辐射,通过光合作用 固定太阳能。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
大气圈(对流圈)的物质交换: 大气中的氧也具有生物成因 大气中的水主要由水蒸发和植物蒸腾提
生物体中碳、氮比沉积岩石中高百倍。
有机体固定太阳能,生物主要由空气建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概述
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 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形成多级自然 区域的现象就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制约或者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就是地域 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的形成因素一为太阳辐射沿纬 度方向的分布不均以及与其相关自然现 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