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教案--酸和碱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问题教案
主题:酸和碱
目标:了解酸和碱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的应用。
一、提出问题:
1. 什么是酸和碱?
2. 酸和碱有什么不同的性质?
3. 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观察实验:
1. 实验一:用红色和蓝色石蕊试液测试几种物质,并记录颜色的变化。
2. 实验二:用酚酞指示剂测试几种物质的酸碱性,并记录颜色的变化。
三、讨论与总结:
1. 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酸和碱之间有何不同?
3. 酸和碱在化学反应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四、应用练习:
1. 根据以下物质,判断它是酸、碱还是中性物质:醋、牛奶、肥皂水、柠檬汁。
2. 酸和碱在制作食品、清洁用品和药品中有何应用?
五、作业:
1. 回答书本上提出的有关酸和碱的问题。
2. 搜集一些有关酸和碱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并写出简短的解释。
六、评价:
1. 你对酸和碱的概念理解清楚吗?
2. 你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对酸和碱的理解,掌握其基本概念和性质,同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希望以上范本能对你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复习和巩固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PPT等3.学具:化学实验记录本、作业本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教学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
例如,你们还记得什么是酸和碱吗?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特点?2. 梳理知识框架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总结和归纳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进一步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
例如,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青葱的pH测试实验–实验步骤:•准备青葱、盐酸和苏打粉。
•将青葱切成细碎的小块。
•将盐酸滴在一片青葱上,并观察变化。
•将苏打粉溶解在水中,然后用盐酸滴在溶液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青葱受到盐酸滴到后变色。
•盐酸滴到溶液上产生气泡,苏打溶液变为碱性。
–实验结论:•盐酸为酸性物质,其与青葱和苏打产生不同的反应。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实验步骤:•准备红色、蓝色和紫色酸碱指示剂。
•分别将指示剂滴在不同的物质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红色指示剂在碱性物质上变为蓝色或紫色。
•蓝色指示剂在酸性物质上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不同的指示剂具有不同的颜色变化,可用于表示物质的酸碱性。
4. 巩固与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5. 总结与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酸和碱《酸和碱复习课》教学案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复习,掌握常见酸、碱的性质。
⑵巩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⑶运用酸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复习重点】①对酸、碱、盐的认识;②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复习难点】综合运用酸与碱的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复习过程】:一、解决问题,知识再现:(一)、酸碱盐的定义:【问题一】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类别:盐酸 、 烧碱 、氢氧化钙 、硫酸 、氯化钠 、硝酸 、氢氧化钾 、生石灰 、硫酸亚铁 、纯碱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酸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碱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盐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二)、浓硫酸和浓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问题二】在放置酸类药品的橱柜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药品,分别是浓硫酸和浓盐酸,不用任何试剂,你能把两者区分开吗?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问题三】酸的化学性质(通性)(1)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或H +),因此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酸的通性【问题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在放置碱类药品的橱柜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何把两者区分开?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问题四】碱的化学性质(通性)(1)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或OH-),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反应生成和。
NaOH+CO2= 无明显现象。
碱与酸反应生成和H2SO4+NaOH=Ca(OH)2+HCl=无明显现象。
碱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Na2CO3+Ca(OH)2= 产生CuCl2+Ca(OH)2= 产生NaOH+FeCl3= 产生二、典型例题,剖析思路:例题1: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A.紫色 B .蓝色 C.红色 D.无色例题2: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右图)。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c.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以生活实例导入,如柠檬为什么酸?肥皂水为什么能去油污?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
b.知识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合作讨论等方式,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和中和反应原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认识。
2.教学内容:
(1)回顾酸碱的定义、化学式、酸碱指示剂等基本知识。
(2)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3.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五、作业布置
4.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酸碱知识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3.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讲授酸碱的定义、化学式、酸碱指示剂等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
(1)酸碱的定义: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酸和碱(复习2)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酸和碱(复习2)【提问】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回答】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提问】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的pH分别是怎样的?【回答】酸性溶液的pH<7,pH越小,酸性越强;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_7,pH越大,碱性越强。
【练习】1.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
为缓解症状,最好涂抹( )A. 苹果汁B. 牛奶C. 肥皂水D. 炉具清洁剂2.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X显酸性B. Y一定是水C. 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D. 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3. 某植物的花瓣汁液(以下简称:X汁液)呈紫色,X汁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有如下现象:名称白醋稀盐酸氯化钠溶液蒸馏水石灰水氢氧化钾溶液X汁液红色红色紫色紫色绿色绿色(1)据上表推测,X汁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2)将X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则肥皂水显__________ (填“酸”、“碱”或“中”)性,pH___________(填“>”、“<”或“=”)7;(3)粗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可使用_______________。
四、中和反应的探究及其应用【提问】什么是中和反应【回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提问】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回答】H++OH-= H2O【提问】很多中和反应发生时是没有明显的现象的,比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如何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提示】可以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注意】酸碱中和反应指示剂一般选择酚酞溶液,不选用石蕊溶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蓝色与紫色间没有明显界限,难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特性;•了解酸、碱和盐的一些常见实例;•进一步认识酸碱中性溶液的判断和性质。
2.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酸碱中性溶液的判断方法。
3. 教学难点•酸和碱的电离特性的理解;•酸碱中性溶液的判断问题的解答。
4. 教学准备•教材《化学》人教版第十单元相关内容;•实验器材和药品:酸、碱、指示剂、试管、试管架、加热设备等;•讲义、作业、课堂互动平台。
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酸和碱的基本概念与性质5.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关于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知识,提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5.2 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并探讨它们的性质如酸性物质对金属的腐蚀、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等。
5.3 实验探究(25分钟)•利用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酸碱指示剂的试验,并观察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从中引导学生得出酸和碱的特点和性质。
5.4 小结(5分钟)•通过总结,巩固学生对酸和碱基本概念与性质的理解。
第二课时: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特性5.1 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让学生温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并思考:酸和碱在水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变化?5.2 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特性,包括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的生成等。
5.3 实验探究(25分钟)•利用实验,让学生进行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电离特性的观察,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电离的程度。
5.4 小结(5分钟)•通过总结,巩固学生对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电离特性的理解。
第三课时:酸、碱和盐的常见实例5.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酸、碱和盐?5.2 实例介绍与讨论(15分钟)•通过实例介绍,让学生了解酸、碱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实例,如饮料中的酸、洗涤剂中的碱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实例背后的化学原理。
初中化学酸碱的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的复习教案一、知识概要:酸和碱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呈现出酸碱两性,可以参与中和反应。
二、巩固知识点:1. 什么是酸和碱?它们具有哪些性质?2. 酸和碱在水中溶解会发生什么反应?(酸产生氢离子,碱产生氢氧根离子)3.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是什么?(产生盐和水)4. 如何使用指示剂来区分酸碱溶液?(酸性溶液红色,碱性溶液蓝色)5. 酸碱溶液的pH值如何影响反应性?(pH值与反应速率呈正相关关系)三、拓展应用:1. 介绍常见的酸碱反应:如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等。
2. 探究酸碱的应用:如制备食盐、制备洗涤剂等。
3. 实验探究:设计一组实验来验证酸碱的中和反应,并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四、思考提问:1. 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为什么酸碱中和可以产生盐和水?3. 如何正确处理酸碱溶液?避免对环境和自身造成危害?五、课堂练习:1. 下面哪种溶液是酸性的?(A. pH=7 B. pH=2 C. pH=9)2. 以下物质中哪种不是碱性的?(A. 氢氧化钠 B. 硫酸 C. 氨水)3. 下列实验设计中,哪种可以体现酸碱反应?(A. 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 B. 加入盐酸后钙片起泡 C. 加入醋后氢气冒泡)六、课后作业:1. 记录一天中使用到的酸碱物质,并归类它们2.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碱性溶液可以中和酸性溶液”的观点3.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并写一份小结。
希望以上复习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碱的知识点,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化学碱与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与酸的性质教案
主题:碱与酸的性质
目标:学生能够区分碱和酸的性质,理解其常见的性质和应用。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一个问题:碱和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学习(20分钟)
1. 理解碱的性质:
- 碱的定义及常见的碱物质有哪些?
- 碱的性质有哪些?如碱性、电解质等。
- 碱的应用:肥皂、清洁剂等。
2. 理解酸的性质:
- 酸的定义及常见的酸物质有哪些?
- 酸的性质有哪些?如酸性、电解质等。
- 酸的应用:食品添加剂、电池等。
三、实践(15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酚酞指示剂测试酸碱性质。
2.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碱和酸性质的小册子。
四、总结(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质。
五、作业(5分钟)
1. 完成小册子的设计。
2. 思考并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质及其应用。
六、拓展
1. 学生可自行探索更多酸碱性质的实验。
2.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章:酸和碱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概念。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概念的理解。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酸和碱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酸和碱的定义。
2. 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和碱的反应现象。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章:硫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硫酸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硫酸的制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硫酸的制法的理解。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了解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来理解硫酸的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硫酸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讲解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硫酸的反应现象。
4. 分析硫酸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硫酸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硫酸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章:盐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酸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7.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物质,如柠檬汁、食醋、肥皂水等,并让学生亲自品尝和触摸,体验酸碱的不同性质。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兴趣氛围。
1.部分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不同酸碱之间的特点。
2.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面,学生普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训练。
3.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4.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实验操作和理论应用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化学方程式配平比赛、计算题讲解与练习,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化学方程式书写与计算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采用分组实验、教师示范、学生互评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的碱性,引起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
在学生体验过酸碱性质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这些物质会有酸碱之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酸碱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复习优秀教学案例: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对酸碱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通过解答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碱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实验操作:本节课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碱的变化。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碱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5.总结归纳:在课堂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学生能够自主构建酸碱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一系列教学资源,如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和习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达到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应用。
2.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自主构建酸碱知识体系。
3.强调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总结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初中化学酸和碱教案
初中化学酸和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2. 能够区分酸和碱的性质;3. 掌握使用指示剂进行酸碱检测的方法。
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定义;2. 酸和碱的性质;3. 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化学概念的理解;2. 酸碱指示剂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酸?什么是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这两个问题,然后进行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酸和碱的定义:通过讲解酸和碱分子中所含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来介绍酸和碱的定义;2. 酸和碱的性质:讲解酸和碱的味道、溶解性、导电性等性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测试。
材料:醋、苏打粉、盐酸、溴蓝溶液、盐酸、红色和蓝色试纸。
步骤:(1)将醋、苏打粉、盐酸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2)用溴蓝溶液滴加到各试管中,观察变化并记录;(3)用红色和蓝色试纸分别测试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质。
2. 实验二:使用天然指示剂进行酸碱测试。
材料:红甘蓝叶片、醋、苏打粉、盐酸。
步骤:(1)将红甘蓝叶片放入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醋、苏打粉、盐酸;(2)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四、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总结酸和碱的特点,并讨论不同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酸和碱的定义、性质以及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应及时完成作业,以便加深对酸碱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酸碱的性质,并且利用指示剂进行酸碱测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以提高他们的化学实验水平。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简单分类,初步学习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
2、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型:复习课。
四、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十单元我们学习了些什么知识?[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这个单元里我们主要认识了酸和碱两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知道同种类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类有酸类的性质,碱类有碱类的性质。
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物质的简单分类,再记住每一类物质有哪些化学性质。
[练习1、2] 学生尝试自己去归纳酸碱。
[提问][练习2] 把给出的物质进行分类。
[提出问题]从组成上看酸和碱分别有什么特点,其溶液中离子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提问][教师讲述]酸类物质溶液中都含有H+,碱类物质溶液中都含有OH-它们的组成有相同的地方,决定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练习] 参考课本66页表,完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归纳酸、碱的通性。
[练习3] 归纳酸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练习4] 归纳碱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师讲述] 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后,要求同学们记住酸和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而且能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5~9][教师小结]要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般的解题思路都是从物质的分类入式手,结合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的条件,作出解答。
所以学习完本单元后,同学们要熟悉物质的分类、要记住酸、碱的化学性质。
[练习10、《酸和碱》复习初三()班姓名1、(1)有下列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氦气、硫酸、氧化铜、氯化钠、氢氧化钾、碳、盐酸、硫酸铜。
(2)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酸溶液里都含有。
碱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碱溶液里都含有。
第十单元《 酸和碱》复习教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课表要求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从内容分布上看,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结合生活和实验室中常见的酸和碱,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通过常见的酸溶液、碱溶液、蒸馏水及乙醇的导电性实验,说明了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学生掌握了酸和碱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和酸碱度的表示方法等。
从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看,本单元上与学生实际结合得比较紧密,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和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层层深入,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及其熟悉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法分析和学情分析(一)教法分析科学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独立地去掌握知识。
依据这样的教育理念,按照课标要求,本着体现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原则,对本单元复习采取了如下方法:自主复习法、总结归纳法、思维导图法。
在复习中,突出“初中化学单元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复习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复习、展示的空间,层层递进,即注重采用设计思维导图复习酸和碱的策略。
(二)学情分析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缺乏合作意识、独立复习与自主复习探究的能力较为薄弱。
但是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很感兴趣,在复习中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复习的情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设计思维导图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愿望,渴望教师肯定他们的思维方向和思维能力。
化学《酸和碱复习专题》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酸和碱复习专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一节复习课,复习的内容-酸和碱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这章内容繁多,知识点之间连接紧密,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中考的热点。
但在新课讲授时,学生并没有对酸和碱的性质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酸和碱的基础知识,但对其相关的化学反应理解的还不深刻,知识结构没有系统化。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酸和碱的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
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中和反应的实质。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主板书副板书
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专题金属
指示剂
H+ 酸氧化物碱OH-
盐
中和
H2O。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复习教案及学案
酸和碱复习教案及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初步学会酸碱的稀释、测定溶液的pH值方法;(3)知道酸和碱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回顾已有知识,再自主解决问题,构建出知识网络,学会比较、归纳等加工信息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在成功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酸和碱主要性质,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三、教学设计意图:本课题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旨在夯实基础,适当延伸知识,提升学生比较、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中降低重心,围绕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回忆、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并能逐步运用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体现“问题—知识—应用—拓展”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四、教学过程:通过课件展示复习内容及相关练习(一)酸和碱的概念【课件展示,学生回答】1.酸。
【学生上黑板书】常见酸的化学式:。
【课件展示,学生回答】2.碱。
【学生上黑板书】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
【议练】1、当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的瓶塞时,在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A.产生白烟B.产生白色烟雾C.产生白雾D.产生氯化氢气体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原因是()A.能与指示剂作用B.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能解离出H+D.都含有氢元素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A.H2SO4、Na2O、MgCl2、C B.NaHCO3、Ba(OH)2、NaCl、ZnC.HNO3、KOH、Na2CO3、O2D.HCl、NaOH、Na2CO3、SiO2(二)常见的酸【课件展示,学生回答】1、浓盐酸特性:浓盐酸易,打开瓶盖,瓶口会出现(挥出的气体与空气中的形成盐酸小液滴),敞放于空气中其质量会,溶质质量分数会。
2、盐酸的用途: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胃液中含有,助消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酸和碱》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酸、碱、盐的定义及其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2.通过实验、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中和现象及其应用。
(二)问题导向
1.针对学生的认知难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他们突破知识障碍。
2.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在问题导向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和辅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3.实验和实例分析的结合:利用实验和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性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酸碱反应的中和现象及其应用。
4.小组合作的运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1.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与酸碱相关的日常用品,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3.实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酸碱反应实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中和现象,加深他们对酸碱反应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pH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与酸碱相关的日常用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酸碱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复习教案--酸和碱第一节预备一、酸碱指示剂●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s二、干燥剂1.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2O=Ca(OH)2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第二节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酸的电离:HCl=H++Cl-,H2SO4=2H++SO42-二、常见的酸盐酸(氢氯酸)硫酸化学式HCl H2SO4形成H2+Cl2HCl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酸雨形成的原理)状态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稀硫酸)无色液体特点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②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③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用途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敞口放置的变化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注意事项①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Fe3+,可用蒸馏法提纯。
①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酸含氧酸(命名“某酸”)H2SO4(硫酸)、H2CO3(碳酸)、HNO3(硝酸)、H2SO3(亚硫酸)……无氧酸(命名“氢某酸”)HCl(盐酸,学名氢氯酸)、HF(氢氟酸)、H2S(氢硫酸)……特殊的有机酸:CH3COOH(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它们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三、酸的化学性质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1.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酸+活泼金属→ 盐+氢气(置换反应)a)这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b)示例:Fe+2HCl=FeCl2+H2↑ 和Fe+H2SO4=FeSO4+H2↑【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3.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复分解反应)a)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因为生成物有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所以反应一定发生。
b)示例1:Fe2O3+6HCl=2FeCl3+3H2O 和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Fe3+的盐溶液呈黄色)。
c)示例2:CuO+2HCl=CuCl2+H2O 和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Cu2+的盐溶液呈蓝色)4.酸+碱→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5.酸+盐→ 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新酸是碳酸;②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盐必须是沉淀。
b)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 2↑c)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2SO 4=BaSO4↓+ 2HCl (注意:HCl是稀盐酸,不写↑)d)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第三节碱一、碱的定义和分类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四大强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
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
●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氨水的电离是NH3·H2O=NH4++ OH-,所以氨水也是碱。
●钾、钠、钙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如:CaO+H2O=Ca(OH)2二、常见的碱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化学式NaOH Ca(OH)2工业制法Na2CO3+Ca(OH)2=2NaOH+CaCO3↓CaCO3CaO+CO2↑,CaO+H2O=Ca(OH)2状态白色块状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腐蚀性强腐蚀性较强腐蚀性特点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
微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不明显。
金属的氢氧化物(“氢氧化某”)四大强碱:KOH(氢氧化钾)、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碱NH3·H2O(氨水)弱碱白色沉淀:Mg(OH)2(氢氧化镁)、Al(OH)3(氢氧化铝)、Zn(OH)2(氢氧化锌)、Mn(OH)2(氢氧化锰)……有色沉淀:蓝色沉淀Cu(OH)2(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Fe(OH)3(氢氧化铁)●酸、碱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①吸水性;②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
三、碱的化学性质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1.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碱+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复分解反应)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碱是四大强碱;②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b)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十二个化学方程式,但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Ca(OH)2+CO2=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3.碱+酸→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在碱的通性中,弱碱只有该性质。
4.碱+盐→ 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反应物能溶于水(包括氢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质);②新碱是氨水;③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
b)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
c)新碱是沉淀:蓝色沉淀– 2NaOH+CuSO4=Na2SO4+Cu(OH)2↓红褐色沉淀– 3NaOH+FeCl3=3NaCl+Fe(OH)3↓白色沉淀– 2NaOH+MgSO4=Na2SO4+Mg(OH)2↓d)新盐是沉淀:Ba(OH)2+Na2SO4=BaSO4↓+ 2NaOHCa(OH)2+Na2CO3=CaCO3↓+2NaOHe)蓝白沉淀:Ba(OH)2+CuSO4=BaSO4↓+ Cu(OH)2↓f)红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 2Fe(OH)3↓g)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弱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水。
如Cu(OH)2CuO+H2O。
但需要注意的是,强碱没有该性质,该性质不属于碱的通性。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1.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证明方法:a)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NaOH+HCl=NaCl+H2O 和Na2CO3+2HCl=2NaCl+H2O+CO2↑b)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Na2CO3+Ca(OH)2=2NaOH+CaCO3↓c)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已经变质: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2.氢氧化钙变质氢氧化钙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证明方法: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Ca(OH)2+2HCl=Ca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3.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变质时,固体质量都会增加。
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部分变质1.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①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存在: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2.氢氧化钙固体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①取样,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存在:CaCO3+2HCl=CaCl2+H2O+CO2↑②另取少量固体,加氯化铵(或硫酸铵)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或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第四节中和反应●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配平时要注意H2O的化学计量数。
如:2NaOH+H2SO4=Na2SO4+2H2O●强酸和强碱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沉淀、气泡、不溶物溶解消失、溶液颜色变化),所以为了观察反应是否发生,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如NaOH+HCl=NaCl+H2O,反应的时候要进行以下操作:①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③用滴管慢慢地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容器是试管,就直接振荡);④溶液由红色刚刚褪成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