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飞出地球(教案)-word
10.4 飞出地球(教案)-word
第十章课题4《飞出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人类怎样才能飞出地球去。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认识了微观世界。
与微观世界相对应,宏观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之外又有什么世界呢?本节课我们将介绍广阔无垠的宇宙世界,从宏观层面上讲述如何飞出地球。
二、新课学习1.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早在远古时代,东西方文明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宇宙景象,如图10-31和10-2所示。
中国古代的“浑天说”和“天圆地方说”;古埃及的宇宙观:星星像是悬挂的油灯;古印度的宇宙观:蛇上的花点就是天上的星星。
2.托勒密的“地心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天象科学与数学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月亮、水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绕着地球转;恒星都镶嵌在最外边的天球上,如图10-33所示。
3.哥白尼的“日心说”1534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太阳中心说,简称“日心说”。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如图10-34所示。
初中初二物理下册《飞出地球》教案、教学设计
4.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入真实的航天发射任务,让学生分析任务中的物理原理和工程问题,培养他们联系理论与实际的能力。
5.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如代数计算和几何绘图,来解决与卫星轨道相关的计算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技能。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万有引力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3.人造卫星轨道运动原理及其应用。
4.火箭发射过程中,质量、速度与发射能力之间的关系。
每个小组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总结出讨论成果,并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卫星轨道运动原理和火箭发射原理等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强调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万有引力定律,撰写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卫星导航、航天发射等。要求:不少于500字,语言简练,条理清晰。
(四)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计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重力加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3.解释为什么人造卫星不会掉下来。
4.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火箭发射过程中的推力产生。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的解答给予及时反馈。
(五)总结归纳
10.4飞出地球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教案:10.4 飞出地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10章第4节“飞出地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 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3. 理解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并会计算第一宇宙速度。
2. 能够运用重力加速度的公式计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3. 能够解释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
2. 重力加速度公式的运用。
3.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黑板、粉笔。
3. 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火箭发射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火箭是如何飞出地球的?飞出地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2. 知识讲解:讲解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给出计算公式,并解释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一颗质量为m的卫星,要实现环绕地球飞行,至少需要达到什么速度?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颗质量为1000kg的卫星第一宇宙速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并给出结论。
6. 知识拓展:讲解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会随着物体质量和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六、板书设计1. 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3.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计算一颗质量为1000kg的卫星第一宇宙速度。
2. 运用重力加速度的公式计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3. 解释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火箭发射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火箭飞出地球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10.4飞出地球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通过引入一段关于宇宙探索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中可以展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包括我国嫦娥探月、天宫空间站等重大航天成就。观看视频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本章节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一颗卫星的轨道参数,如轨道高度、轨道周期等,并探讨这些参数对卫星应用的影响。每组撰写一篇分析报告,报告中需包含轨道参数的计算过程及分析结果。
3.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
-计算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并解释为什么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可以实现24小时连续通信。
-假设一个卫星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求该卫星在近地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一)教学重难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学生对引力与质量、距离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如何运用万有引力公式进行计算是教学的难点。
2.宇宙速度的概念及其应用: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关键,学生需要掌握这两个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卫星轨道的分类及特点:了解不同轨道的特点,分析卫星轨道与地面观测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飞出地球》教学设计
2.人造卫星轨道特点及开普勒定律的应用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可能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总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较高,但可能对相关物理原理了解不足,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兴趣与培养知识相结合。
(2)提问:为什么飞船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能离开地球?这个速度是多少?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速度?什么是宇宙速度?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的含义,以及开普勒定律和卫星轨道特点。
过程:
(1)解释宇宙速度的定义,阐述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的概念。
(2)通过公式推导,让学生理解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宇宙速度、开普勒定律等概念的理解。
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宇宙速度、开普勒定律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导入: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引出宇宙速度的概念。
2.新课内容:讲解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3.课堂练习:给出具体条件,让学生计算出相应的宇宙速度。
第二课时:人造卫星的轨道特点与开普勒定律
1.导入:以人造卫星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轨道的特点。
2.新课内容:讲解开普勒定律及其在卫星轨道中的应用。
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 飞出地球 教案
10.4飞出地球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过程;知道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解人类如何飞出地球。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记号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示:古人的观点现在看起来都很不成熟,但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启发是:人类的探索过程永无极限,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处于不断地完善中。
自主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5位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5个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本章前三节内容让我们体会到了构成物质的微观微粒之小,而人类也在不断探索地球之外宏观和微观的物质世界,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出地球。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探索宇宙的历程自主阅读教材P118~P120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远古时代人类的宇宙观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型?答:中国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古埃及:星星像油灯一样悬吊在天空。
2.“地心说”和“日心说”分别是哪位科学家构建的宇宙模型?各有什么伟大意义?地心说 日心说 构建者 __托勒密____哥白尼__基本观点 宇宙以__地球__为中心宇宙以__太阳__为中心意义能__解释很多天文现象__,但被__教会__利用,阻碍了__科学前进的脚步__打破__人类思想束缚__,算出__行星到太阳__的距离,首次推算了__宇宙大小__的尺度知识板块二 飞出地球去自主阅读教材P 120~P 122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3.天体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原因是什么?谁最先发现的? 答:万有引力;牛顿。
4.飞出地球的条件是:__物体具有很大的速度__。
5.三个宇宙速度分别是多大?各有什么意义?速度值 特征第一宇宙速度(v 1) __7.9__km /s ____环绕速度__ 第二宇宙速度(v 2) 等于或大于__11.2__km /s __ __脱离速度__ 第三宇宙速度(v 3)等于或大于__16.7__km /s ____逃逸速度__知识板块二中,收集资料,扩大知识面,拓宽眼界。
10.4飞出地球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0.4飞出地球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为中心,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让每一个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节我设计的科学活动——《飞出地球》。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和实验,了解地球和其他星球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地球和其他星球,了解它们之间的基本区别,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星球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球和其他星球的视频,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地球和其他星球的特征,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观察与思考(10分钟)分发地球仪和星球模型,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地球和其他星球的特点。
引导孩子们思考地球和其他星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实践活动(10分钟)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观察记录表记录地球和其他星球的特点。
每组选择一个星球,用彩笔、剪刀和胶水制作星球模型,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 分享与交流(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制作过程,让其他同学了解不同星球的特点。
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思考,进一步了解地球和其他星球。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飞出地球》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飞出地球》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点和潜能。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孩子对飞出地球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地球引力、飞行原理等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引力的概念,知道飞行原理。
2. 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4.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引力的概念,飞行原理的理解。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孩子容易理解的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模型、小飞机模型、绳子、气球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支笔、一把剪刀。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飞出地球的故事,引发孩子的兴趣。
例如:有一个勇敢的小宇航员,他乘坐飞船飞出了地球,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 观察与思考(10分钟)让孩子观察地球模型和小飞机模型,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小飞机能够飞起来?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什么?3.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孩子用纸和剪刀制作小飞机,并尝试用绳子悬挂起来。
引导他们观察飞机在空中受到的力,进一步理解地球引力和飞行原理。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孩子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制作小飞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地球引力的概念,飞行原理的理解。
2.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孩子容易理解的形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如何?他们是否掌握了地球引力和飞行原理?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飞行现象,如鸟类、飞机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10.4飞出地球教案
10.4飞出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提出“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托勒玫,了解地心说的基本观点。
(2)知道提出“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哥白尼,了解日心说的基本观点。
(3)通过实验感受物体绕中心旋转需要拉力,知道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太阳旋转、月亮绕地球旋转的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体验人类探索太阳系结构的过程,知道人们建立宇宙模型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知道哥白尼‘日心说“在天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万有引力。
教学难点:太阳系图景的想象,万有引力。
三、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室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引入新课提问: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的生日设疑:同学们的生日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提问]:古人探索宇宙的方法是什么?建立了哪两种典型的宇宙模型(渗透研究方法的教育)观察、思考、讨论并正确归纳实验结论;上述实验中的现象都是扩散现象.通过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
2、托勒玫精心构柞地心说[提问]:托勒玫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阅读]:教材116页。
3、哥白尼吹响了科学革命的号角[学生阅读]:教材117页。
[提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回答)[小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并不断深化。
哥白尼的日心说,有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4、万有引力定律[讲述]:“苹果落地”的科学发现的故事。
[学生阅读]:课本118-119页万有引力及信息链接,然后回答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4. 飞出地球》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10.4 飞出地球【教学目标】1、了解地心说的基本观点。
2、了解日心说的基本观点。
3、通过实验感受物体绕中心旋转需要的拉力,了解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太阳旋转、月亮绕地球旋转的力。
【教学重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万有引力。
【教学难点】教材中的有些图片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看懂其中的含义;万有引力是学生感受不到的,对于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来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会有一些难度。
【教学流程】一、通过图片,引入课题:1、展示宇宙图景的相关图片。
前面几节课,我们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进行了学习,对物质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实际上,人类对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和茫茫宇宙同样具有浓厚的兴趣。
2、引出课题: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10.4节飞出地球。
二、新课教学:(一)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1、阅读课本,认识古人想象的宇宙图景。
2、多媒体视频展示。
(二)托勒密精心构建地心说天象观察的深入和数学的应用推动了天文学的研究。
公元15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集当时天文学之大成,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地心说”。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地心说非常符合人们的感受,加上地心说可以解释日食月食,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古代,地心说的流行在所难免。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总结地心说的基本观点。
(三)哥白尼吹响了科学革命的号角波兰天文学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宇宙模型,即“日心说”。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总结日心说的基本观点。
(四)飞出地球去哥白尼对天体的位置作了安排,但没有告诉我们地球及其他行星为什么会依依不舍地绕着太阳旋转。
1687年,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对此作出了回答。
1、阅读课本,认识万有引力。
2、学生实验,感受物体绕中心转动时需要指向中心的力,转速越大,需要的拉力也越大。
3、结合图片,教师介绍三个宇宙速度。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飞出地球教案
10.4 飞出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提出“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了解“地心说”的基本观点。
2.知道提出“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了解“日心说”的基本观点。
3.通过实验感受物体绕中心旋转需要力,了解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太阳旋转、卫星绕地球旋转的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人类探索太阳系的过程,知道人们建立宇宙模型的基本方法是深入观察和数学演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探索太阳系结构历程的艰辛和曲折,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天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心说”、“日心说”、万有引力。
【教学难点】太阳系的图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吗?其实,从古至今,人类对我们头顶上的星空一直具有浓厚的兴趣,一直在观察、思考、追寻宇宙的结构,你知道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成就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P118“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我国古代的宇宙图景是怎样的呢?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分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古埃及人的宇宙图景是怎样的呢?古埃及人认为:大地犹如天井,周围尽是耸峙的高山。
中间低洼平坦的地方是人类居住的地方。
日月星辰悬挂在天井的上方,照耀大地。
探究点2托勒密精心构建地心说P119“托勒密精心构建地心说”托勒密的“地心说”内容是什么?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月球、水星、金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绕着地球旋转;恒星都镶嵌在最外边的天球上。
托勒密的“地心说”成就有哪些?“地心说”能够解释日食、月食等许多天文现象。
托勒密的“地心说”对科学发展有着什么影响?后来被宗教利用,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严重地阻碍了科学前进的脚步。
2019春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4 飞出地球
2019春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4 飞出地球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引力、重力、飞行原理等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理论讲解为辅助,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引力、重力、飞行原理等基本物理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引力、重力、飞行原理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飞行器的设计与制作,飞行原理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模型、引力仪、重力仪、飞行器模型。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绳子。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二、讲解地球引力、重力(5分钟)讲解地球引力、重力的定义,并通过引力仪、重力仪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引力和重力的作用。
三、飞行原理讲解(5分钟)讲解飞行原理,包括升力、推力、阻力等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能飞行的物体?四、实践活动:设计制作飞行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制作一个飞行器。
2. 学生动手制作飞行器,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飞行器,并简要介绍设计思路。
五、飞行器试飞(10分钟)1. 学生分别在室内外进行飞行器试飞。
2. 观察飞行器飞行情况,记录数据。
3. 学生讨论:为什么有的飞行器能飞得更高、更远?活动重难点:重点:地球引力、重力、飞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飞行器的设计与制作,飞行原理的深入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中的分组合作在设计制作飞行器的环节,我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模式。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因为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这对于他们理解飞行器设计的各个方面非常有帮助。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飞出地球 -教案设计
飞出地球【教学目标】1.知道与技能(1)知道提出“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托勒密,了解地心说的基本观点。
(2)知道提出“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哥白尼,了解日心说的基本观点。
(3)通过实验感受物体绕中心旋转需要拉力,知道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太阳旋转、月亮绕地球旋转的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体验人类探索太阳系的过程,知道人们建立宇宙模型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应用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感受人类探索太阳系结构历程的艰辛和曲折,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通过了解我国载人航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提出者及其基本观点、万有引力。
2.难点:太阳系的构成、万有引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阅读、讨论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其课件、细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讲述: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千百年来,人类就幻想着飞向宇宙深处,探其奥秘。
我国民间流传的“嫦娥奔月”和“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就是由这类美妙幻想构成的神话故事。
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展示天宫一号上天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观看画面)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渴望离开地球,去探索地球外面的空间。
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那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的飞上了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飞出地球”。
二、教学内容:1.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和想象,构建出的宇宙图景。
2.托勒密精心构作地心说,哥白尼吹响了科学革命的号角师:到底宇宙结构是怎样的呢?后来,随着对天象的观察的深入和数学的应用,推动了天文学的研究,在不同时期,天文学家运用数学工具构筑了不同的宇宙模型,“地心说”和“日心说”就是两种典型的模型。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地心说”是由哪位天文学家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历史上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链接)地心说: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月亮、水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绕着地球转;恒星都镶嵌在最外边的天球上。
《飞出地球》word教案 (同课异构)2022年粤教沪科版
飞出地球说课材料我说课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中第四节“飞出地球〞教学设计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分为四节:认识分子、解剖原子、飞出地球、宇宙深处。
按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本节是在第一、二节认识微观世界的根底上,进一步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并预示着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本节内容渗透了观察、建立模型等研究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同时,教学内容中参加了地理学的内容,表达了学科间的渗透理念。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虽然学生对这局部知识非常感兴趣,但是这局部知识又相比照拟抽象,所以教学中,使用一些比拟直观的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拟短,学生平均年龄比拟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了解“万有引力〞、及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思想性比拟强,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三、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飞出地球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_飞出地球_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章节为“飞出地球”。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卫星的分类、卫星的发射原理、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卫星的基本分类和发射原理,理解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情。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卫星的分类、卫星的发射原理、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难点:卫星发射的物理原理,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机制。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如嫦娥、天宫等航天项目,引导学生思考:航天事业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飞出地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卫星的分类:教师讲解同步卫星、地球卫星、太阳卫星等不同类型的卫星,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卫星的发射原理:教师讲解卫星发射的物理原理,如火箭推进、重力势能等。
3. 卫星导航系统:教师讲解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如GPS、北斗等。
三、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典型例题,讲解卫星发射和导航的物理原理。
四、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练习题,巩固知识。
五、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航天事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前景。
板书设计:卫星分类同步卫星地球卫星太阳卫星其他卫星发射原理火箭推进重力势能其他 _卫星导航系统 GPS 北斗其他 _作业设计:1. 简述卫星的分类及其特点。
2. 解释卫星发射的物理原理。
3. 描述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讲解卫星的分类、发射原理和导航系统,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物理知识。
10.4飞出地球教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0.4 飞出地球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堂名为“飞出地球”的物理课,希望通过它,让孩子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课程时,我以“从地球出发,探索宇宙”为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地球的引力,以及物体在地球上的运动规律。
同时,借助简单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手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感受到科学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地球引力,理解物体在地球上的运动规律。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在地球上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体验到物理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小球、绳子、滑轮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球,一张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太空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地球的引力。
2. 讲解地球引力:通过地球仪和实验,讲解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实践活动:孩子们用绳子和小球,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小球在地球引力下的运动。
5.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的引力消失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亲手实验并观察运动规律。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体验到物理的魅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同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如果地球上的引力消失了,他们会做些什么?这样的课后作业,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环节在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讲述一个关于太空的故事,这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地球引力产生兴趣。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飞出地球教案8
《10.4飞出地球》教案【三维教学目标】1、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正是太阳对各行星的引力,使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日运行,形成太阳系。
同样,由于地球的引力,才使地球周围的一切被牢牢地吸引在地球的周围,为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知道地球仅是太阳系的一员,而太阳系又是茫茫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外还有星系,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教材分析】这两节也属地理学的内容,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地理》中可能知道一些,因此,本节教学应侧重于物理内容。
介绍地心说、日心说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并逐步深化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凭空想像的,它是建筑在前人对太阳系观察积累的资料的基础上,这个定律又引导着人们挣脱地球束缚,进行飞向太空的探索行动。
关于定律内容,只需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就行了。
关于飞向太空,应注意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
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宇宙到底有多大?应结合文中的图,向学生展示宇宙的确很大很大,人类能够观察到的范围正随着科技进步在不断扩大。
开发新家园,应该是飞出地球话题的继续,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图的基础上,进行畅谈或提出问题,以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难点】1、“两说”提出的历史意义。
2、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茫茫宇宙,浩瀚星空,诱人猎奇,发人深思!宇宙到底有多大?人们能不能飞出地球去?板书:飞出地球二、进行新课1、古人的宇宙图景和日心说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两说”提出的历史意义及各自的含义。
2)知道观察是研究天体运动的最基本的方法。
2、飞出地球1)会用类比法学习万有引力定律。
2)了解牛顿及其万有引力定律,知道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粤版)10.4《飞出地球》教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粤版)10.4《飞出地球》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该得到充分满足。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启蒙课程——“飞出地球”,旨在通过探索宇宙奥秘,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孩子们喜爱的动画角色“喜羊羊”为线索,引入宇宙的概念,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太阳系的主要行星。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概念、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主要行星。
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恒星和行星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星空投影仪、太阳系模型、行星卡片。
2. 学具:每人一份宇宙星空手册、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段,让孩子们了解到灰太狼想要逃离地球,引发孩子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提问:“灰太狼为什么想要离开地球?你们知道宇宙是什么吗?”2. 观察思考(10分钟)利用宇宙星空投影仪,展示宇宙星空,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星星、行星等。
引导孩子们思考:“地球在宇宙中是什么样的?太阳系有哪些行星?”3. 学习宇宙知识(10分钟)分发宇宙星空手册,让孩子们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概念、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主要行星等。
期间,老师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
4. 动手制作(10分钟)让孩子们分组,每组用彩色笔和行星卡片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
《飞出地球》word教案 (同课异构)2022年粤教沪科版 (4)
10.4 飞出地球教材分析: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人对与走宇宙的认识过程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解人类如何飞出地球去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对宇宙结构的探索历程,培养同学们探究科学的能力,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和我国载人航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提出者和根本观点,万有引力。
太阳系的图景,万有引力的感受。
实验器材:细线,小钩码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数学方法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宇宙的图景1指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宇宙画面。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句话观后感———宇宙是神秘的〔生答复师总结〕。
2 由教师讲述: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如前几天神州六号上天及平安返回!〔展示神州六号上天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观看画面〕3正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画面,忘乎所以的时候,教师提醒大家思考———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渴望离开地球,去探索地球外面的空间。
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那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的飞上了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飞出地球〞。
〔二〕探索的历程教师讲述:在远古的时候,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玫集当时天文学之大成,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地心说〞。
“地心学〞模型流行了1000多年,直到1534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建立了“日心说〞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古人的宇宙图景〞这局部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思考答复:〔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这两种理论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3〕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生作答师总结〕观察是研究天体运动最根本的方法,意大利诗人卡里马赫曾教导哥白尼说,天文学家只有两样法宝,数学和观察。
根据对天体位置及运动的观察记录,天文学家就可以运用数学工具构筑一个宇宙模型,“地心说〞和“日心说〞就是两种典型的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课题4《飞出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
人类怎样才能飞出地球去。
【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认识了微观世界。
与微观世界相对应,宏观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之外又有什么世界呢?本节课我们将介绍广阔无垠的宇宙世界,从宏观层面上讲述如何飞出地球。
二、新课学习
1.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
早在远古时代,东西方文明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宇宙景象,如图
10-31和10-2所示。
中国古代的“浑天说”和“天圆地方说”;
古埃及的宇宙观:星星像是悬挂的油灯;
古印度的宇宙观:蛇上的花点就是天上的星星。
2.托勒密的“地心说”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天象科学与数学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月亮、水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绕着地球转;恒星都镶嵌在最外边的天球上,如图10-33所示。
3.哥白尼的“日心说”
1534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太阳中心说,简称“日心说”。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如图10-34所示。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根据这一学说首次推算了宇宙大小的尺度;挣脱了教会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自然科学的研究从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下解脱出来,使人类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在哥白尼时代,人们只发现了太阳系中除地球外的五大行星,后来相继发现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等行星。
4.飞出地球
哥白尼的“日心说”对各天体的位置作了安排,但没有告诉我们地球及其他行星为什么绕太阳旋转。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
其中天象科学与数学的发展,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主要推动力。
(1)万有引力
1687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的大小和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生活中的万有引力很小,当物体的重量特别大时(天体),万有引力大的惊人。
正是由于万有引力,地球才会围绕太阳旋转。
(2)三个宇宙速度
为了克服引力使得物体脱离地球,需要满足一定的速度条件,科学家们经过计算得出了三种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大小为7.9km/s。
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大小为11.2km/s。
第三宇宙
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
其大小为16.7km/s。
(3)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
这确实是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伟大一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的时光。
(4)嫦娥工程
2019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5)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三、课堂练习:
1.为建立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神话的是( B )
A.“地心说”
B.“日心说”
C.广阔的恒星世界的发现
D.发现银河系
2.关于“地心说”与“日心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
A.“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的
B.“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的
C.“地心说”认为地球时宇宙的中心
D.“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经科学探究被证明是正确的
3.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A )
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
C.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
D. 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总结】
10.4 飞出地球
1.宇宙的探索历史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
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太阳就是靠巨大的引力,使各行星绕着它旋转。
2.飞出地球
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大小为7.9km/s。
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大小为11.18km/s。
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
其大小为16.63km/s。
【板书】
1. 宇宙的探索历史
2. 三种宇宙速度
3. 飞出地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通过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重点突出学生对人类探索太空的的认知。
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