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宋词精选】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赏析
【宋词精选】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赏析【宋词精选】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赏析荷叶的芬芳使绿叶凋零,西风为绿波担忧。
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憔悴不堪。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欣赏李?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第一部电影聚焦于风景。
莲花,莲花的另一个名字。
文字语言生动,作者一上来就说:“汉花香卖绿叶残”。
说出“香味”并指出它的“味道”;说“绿色”并强调其“颜色”。
此时,枯叶的味道的确令人忧郁。
西风也叫秋风。
绿波荡漾,秋水盈盈。
如果最后一句话的重点是秋天,那么这句话的重点是秋天的外观。
“悲伤”这个词是秋风秋水的化身。
因此,外部的风景立即与作者的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词作笼罩在一种浓厚的凄凉气氛中。
3、来自京圣清的四、两句话进一步突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
时间就是春天。
在这里,作者用自己独特而深邃的感情告诉人们:在这个秋天,美丽的春天,加上荷花的芬芳、荷叶的美丽和观莲人的兴趣,是憔悴的,在浓重的凄凉气氛中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气氛。
“无法忍受”一词简洁有力,清晰深刻,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自古以来,每一个秋天都是悲伤和孤独的”(唐朝刘玉玺的一首诗)。
李?虽然他是一位大帝,但他生性懦弱。
此外,当时还有许多内部和外部矛盾,形势非常危险和严峻。
在这一刻,触摸风景和伤害感情是很自然的,会导致无尽的痛苦和悲伤。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
首句,托梦境诉哀情。
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
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
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
“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
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
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
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
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文字由本人根据郦波老师讲座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
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何当共读香芸帙,最是诗情画意时”!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说起唐五代词,大家肯定会想到李煜、李重光、李后主,因为“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语),所以李煜是词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李煜能达到如此的成就,当然首先与李煜的人生际遇有关,但其实还和李煜的词学天赋有关。
有一种特长大概是血脉里流淌的,来自遗传、来自基因,是因为李煜的父亲——南唐中主李璟在词的创作上本来也就是一个天赋极高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赏读一下李璟的一首代表作《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词云:“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说到这首词,我们上回讲了马令《南唐书》里记载的一个典故,冯延巳的词学才情不一般,而李璟和冯延巳的关系、感情也不一般。
两人在才学上可谓是惺惺相惜,但是李璟也难免嫉妒冯延巳的才情,有一次居然问,问冯延巳,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而善于谄媚、又善于揣摩领导心情的冯延巳,立刻聪明地回答,“不如主上‘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一听,也大为高兴。
其实史书原意记载这段典故是说冯延巳善于揣度中主心情,但是从词学的角度我们却可以看出两个人那种惺惺相惜。
不过我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啊,就特别的疑问,那么冯延巳有很多非常好的作品,当然《谒金门》也属于非常有代表性的。
但是我们知道,冯延巳创作了大量的《鹊踏枝》,像他的《鹊踏枝》里,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名篇,比如我们上次讲了“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还比如有,像有名的“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引言: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亦称“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其中代表作有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摊破浣溪沙》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赏析一这首《浣溪沙》不是正体,其上下两阙的末句由七字变作十字,或称《山花子》或《摊破浣溪沙》。
万树《词律》卷二:“此调本以《浣溪沙》,原调结句破七字为十字,故名《摊破浣溪沙》。
”菡萏,是荷花的别名。
菡萏是生长在绿波中的,由于它已香销叶残,就使得西风吹动菡萏时也不能不同情它而愁苦起来,不像以前很亲热的吻着它时,显出妩媚的姿态和愉快的心情一般,所以说“西风愁起”。
这是典型的“移情”的修辞手法。
韶光,美好的时光。
“鸡塞”,即鸡鹿塞。
《汉书》匈奴传下:“汉遣长乐卫尉高昌候董忠,车骑都尉朝昌将骑万六千,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即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另说是内蒙古自治区磴江县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篇第一册),诗人往往以此处代表边远的地点,简称“鸡塞”。
如马祖常《次韵继学》诗:“鸡塞西宁外,龙沙北极边。
”孙光宪《定西蕃》词中:“鸡鹿山前游骑”,皆指此。
吹彻,即吹遍。
这是璟抒写满怀愁恨的小词。
前段就景物写,后段就人事写。
开首先描绘出香销叶残的残荷画面,更从西风愁起,韶光憔悴衬托,使那不堪目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来说明“不堪看”到了何种程度。
然后转而从人事来说明。
先就征夫说,“无边细雨细如愁”,细雨是一个织愁的环境,(前些年经常听到一首流行歌曲中唱道:“细雨细如愁,忘了看个清楚,你眼中脉脉深情”。
丝雨霏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
)在细雨中入梦,梦中的境界应该是自己日夜思念的美好快乐的境界,可好梦须醒,醒来依然还是远在边荒的鸡塞,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再就思妇说,为了思念远离的爱人,在明月中,小楼中,吹遍了玉笙,清寒入骨,仍未能使远人归来,这又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在这样的境况下,无穷怨恨无穷泪,就成为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摊破浣溪沙》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词作,全文如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词的上阕通过描绘荷花凋落、西风愁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则通过细雨、玉笙等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词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意境深远,充满了忧伤和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通过“香销”和“叶残”两个词语表现了荷花的衰败和凋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而“翠叶残”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季的萧瑟和破败。
“西风愁起绿波间”中的“西风”和“绿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湖水的清冷。
而“愁起”二字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伤感。
这句词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事物衰败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感慨。
这首词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残荷、西风等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上阕中,作者用“香销”和“叶残”来形容荷花的衰败和凋零,“西风愁起”则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作者内心的愁苦。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中,作者通过“细雨梦回鸡塞远”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而“小楼吹彻玉笙寒”则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105.【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105.【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忧伤凋零思妇【诗词原文】《摊破浣溪沙》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精华赏析】李璟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女性的角度抒发淡淡的忧伤,这首《摊破浣溪沙》也是如此。
“菡萏香销翠叶残”,词的起句就是以女性最喜爱的意象——花来领起。
“菡萏”就是荷花,又名莲花、芙蕖、芙蓉,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却是写足了秋天荷花凋零的萧瑟与凄凉,不仅花香消散,连碧绿的荷叶也都枯黄残败了。
或许连秋天的风都感染了这份秋意凄凉吧,“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哪里知道什么是“愁”呢?还是因为人的愁,所以才感受到西风的愁吧?词人眼看着盛开的荷花转眼凋零,于是触景生情,一个“愁”字,既有对秋景零落的伤怀,同时也包含着对自身生命同此憔悴的哀怜。
王国维盛赞“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因此接下来的两句,就将荷花的凋零与女子容颜的衰老融在一起来抒写了:“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无论是“韶光”还是“容光”,都是从时光的转瞬即逝,联想到青春容颜的衰老憔悴,菡萏的凋零让人不忍卒睹,可红颜的消逝更让人难以面对吧!到底是人在怜惜花儿的凋零,还是花儿在同情人的憔悴呢?“不堪看”三字,真是笔力千钧,字字泣血。
秋景之衰败既不堪入目,自身之憔悴又何尝忍心顾视呢?上阕写到这里,花和人的命运,花和人的情感,已经是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离了。
“不堪看”是非常直接、一往无前的抒情,完全没有含蓄隐约的修饰,这样的直白,被李煜完整地继承下来了。
上一讲我们讲到的李煜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种表述方式与李璟的“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何等惊人的一致!词的上片写荷花凋零,绿叶残败,西风愁起,秋波静流,时光流逝,秋意凄凉,引发词人的悲秋感慨,进而联想到对自身命运的怜悯。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全文如下: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前言】《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oRG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翻译】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及赏析《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
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菡萏:荷花的别称。
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亦作鸡禄山。
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赏析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
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摊破浣溪沙浅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
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
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
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注释】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摊破浣溪沙李璟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摊破浣溪沙|李璟|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析。
(4分)(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两句。
(4分)答案(1)“恨”的真正原因是“青鸟不传云外信”。
由此联系“丁香”在唐宋诗词中多喻指因思念恋人而郁思难解,可知“恨”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因得不到恋人的音信而生难解的相思之愁。
(4分)(2)这两句词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更增愁情;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
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是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愁如不尽之水,何其伤也。
(4分)【赏析】此词是一首伤春词,词中女子手卷珍珠帘,给帘挂上玉钩的时候,仍然是春恨绵绵紧锁高楼,风里落花无主,云外不见青鸟传来亲人的书信。
雨中的丁香花蕾空结在枝头,又一次绝望的愁绪浓得化也化不开。
回首三楚大地,天低日暮,长江水滚滚东去,更加映衬了愁思的深广和渺无尽头。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表达其深重的愁恨与感慨。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
“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文学_摊破浣溪沙古诗词鉴赏
摊破浣溪沙古诗词鉴赏摊破浣溪沙古诗词鉴赏1这是一首抒情词。
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上片以突出写“病”情为主。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两句活脱脱地画出了一幅静态图:大病之后方能活动谓之病起,病体初愈显得更加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飞霜;静卧在床对着窗儿,看着那弯缺的弦月发出的淡光渐渐地洒满纱窗。
接下两句“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则是写病后仍需细心调理,所饮用的是用连枝带梢的豆蔻煎成的熟水,以及放上姜、盐一齐煮成的茶。
豆蔻,植物名,为多年生草本;其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果实呈扁球形如石榴子,气味芳香,性温味辛,可入中药,去湿、和脾胃。
“分茶”一词在唐宋时具有特殊含义,原来时人饮用之茶通常是放置姜、盐在茶内一齐煎煮而成的;至于“分茶”则专指不放置姜与盐之茶。
这里的“莫分茶”显然是病人此时所饮用的不是“分茶”,而是要饮用放置了姜盐的茶。
姜性辛辣,可驱寒、和胃,与豆蔻连梢的煎熟水所起的效用是一致的。
这里既可知病人的病是长期抑郁、生活颠沛所致,虽能“起”而尚未十分痊愈,仍需将养,也可看到时人生活习性之细节,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片以抒发“闲”情为主。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两句是说:养病期间闲居无事,可以尽情阅读枕边诗书;门前的风物景象固然优美,但当微风夹着细雨飘洒而下,将树木花草都刷洗得极为明净时,眼前的一切岂不是更加清新诱人!诗书与景物对养病的词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种最大的精神享受用一个“好”字、一个“佳”字便点足了。
同时也衬托出词人澹泊名利、追求善美的情操。
结尾句“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写的是桂花,但实是自喻。
桂花以自己的清纯幽香无私地面向人们,这种只有奉献并无索取,这种以内质动人而不以外形取媚的桂花的品质,恰与清照自身的气质风度相吻合。
“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归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导语:《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有人认为《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五代.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赏析一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摊破浣溪沙李璟诗词赏析
摊破浣溪沙李璟诗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赏析】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李璟的词,已摆脱雕饰的习气,没有晦涩之病.辞语雅洁,感慨深沉.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全词情景融为一体,气象雄伟,意境深沉委婉,留有余韵,可称词中之神品,不为过誉. 《漫叟诗话》:李璟有曲云“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非所谓遇知音者. 《诗话总龟》:《翰苑名谈》云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思清句雅可爱. 黄蓼园《蓼园词选》:清和宛转,词旨秀颖. 《南唐二主词辑述评》引《翰苑名谈》云:清雅可诵.。
解析摊破浣溪沙李璟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表达,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假设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缺乏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那么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
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那么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作者李璟)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五代]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标签婉约、宋词三百首、写景、伤春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注释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玉钩:帘钩之美称。
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是五代十国南唐中主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之一。
此词通过描绘深秋一系列催人憔悴的残景,渲染了一种特有的悲伤气氛,塑造出一个孤苦无依的思妇形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摊破浣溪沙[唐] 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花仙子”,是“浣溪沙”的变式。
菡萏:荷花的别名。
韶光:美好的时光梦回鸡塞:梦回,梦醒。
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今在内蒙古西部。
此泛指塞外。
吹彻:吹到最后一曲。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倚:凭靠。
【翻译】满塘鲜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愁人的秋风吹起了绿色*的波纹,使人产生无限的哀愁。
这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叫人不愿再看。
梦中想着国家边塞的战事,醒来时却正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雨。
小楼上传来玉笙那哀婉幽怨的吹奏之一声,使人感到秋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么愁苦,又流了多少泪水啊!【赏析】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其词仅存四首,风格凄婉。
这首词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篇得意之作,历来备受名家推崇。
据说,一次词人戏谓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也。
”这是真心话,决非奉承之辞?词人通过秋景写心中忧愁,写出了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开端“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从词语的选用上,便已达成了一种深微的感受。
“菡萏”即“荷花”,亦称“莲花”,后两者较为浅近通俗,而“菡萏”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表现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1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赏析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幺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
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
韶光,指春光。
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
摊破浣溪纱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
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注释】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2]编辑本段词牌格律【词牌】《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添字浣溪沙》、《南唐浣溪沙》。
重头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摊破·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最早收录在《乐府雅词》中。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译文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
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①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
又因南唐李璟词“菡萏香销”之下片“细雨梦回”两句颇有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称。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②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③豆蔻:药物名,其性能行气、化湿、温中、和胃……豆蔻连梢:语见于张良臣《西江月》:“蛮江豆蔻影连梢。
”熟:《天籁轩词选》、《历代诗余》作“热”。
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
陈元靓《事林广记》别集卷七之《豆蔻熟水》:“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盏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
密封瓶口,则香倍矣……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
每次用七个足矣。
不可多用,多则香浊。
”《百草正义》则说:“白豆蔻气味皆极浓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种清澈冷洌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
则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
”④分茶: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有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由此可见,“分茶”是一种巧妙高雅的茶戏。
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汤分别注入盏中饮食。
⑤书:《历代诗余》作“篇”字。
⑥酝藉:宽和有涵容。
《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②,小楼吹彻玉笙寒③。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意译】: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译文2:莲香销尽,荷叶凋残,萧索的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吹起。
自己的美好时光,就像这荷花一样香销叶残了,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堪回首。
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怀恋的丈夫仍远在边塞,在她居住的孤寂的小楼上,整夜回荡着凄冷的玉笙声。
流了许多眼泪,有无限多的怨恨,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他留下的词作只有四首。
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表现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
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西风愁起绿波间”,便是写珍美的生命在充满萧瑟悲伤的环境中重现。
“西风”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萧杀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绿波间”,便造成多种不同的联想和效果:一则就人而言,满眼风波,使人想见其一片动荡凄凉的景象;再则就花而言,“绿波”原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则绿波风起,当然便更有一种惊心的悲感和惶惧,故曰“愁起”。
“愁起”者,既是愁随风起,也是风起之堪愁。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一般指“春光”,伸引为青春岁月。
这里的“韶光”后紧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时节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间年华容色的憔悴。
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无限深重的悲慨。
此词上阕从“菡萏香销”的眼前景物叙写下来,层层引发,直写到所有的景物时光与年华同此凋伤憔悴的下场,并与“韶光”“不堪看”做结,呼应了开端的“菡萏香销”“西风愁起”的景色。
下阕“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对上阕的呼应。
上阕景中虽也有人,但基本上却是以景物之感发为主;下阕则是写已被景物所感发以后的人之情意。
“鸡塞”是鸡鹿塞的简称,是汉时一个边塞。
全句寄托着思妇之情,因而才有着“细雨梦回”的情意。
“小楼吹彻玉笙寒”中“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方能体会到“细雨梦回”“小楼吹彻”之苦想与深悲。
这一种意境,一直到“多少泪珠何限恨”,方将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极为质直的叙述一泻而出。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是在梦回曲尽时所作的情绪宣泄和排遣。
“多少”与“何限”刚好说明了悲愁的饱和点;而“泪珠”冠以“多少”一词,也说明了词人悲情澎湃难抑。
前一句,词人把强弩拉满,可谓蓄势千里,可下一句却是引而不发,戛然而止,把文笔一推,不复再作情语,而只以“倚阑干”三字做了结尾,使得前一句之“泪”与“恨”也都更有了一种悠远含蕴的余味。
这样的结语,比起直接的倾诉更见深邃,更具力量。
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真珠:即珠帘。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此词是一首伤春词,词中女子手卷珍珠帘,给帘挂上玉钩的时候,仍然是春恨绵绵紧锁高楼,风里落花无主,云外不见青鸟传来亲人的书信。
雨中的丁香花蕾空结在枝头,又一次绝望的愁绪浓得化也化不开。
回首三楚大地,天低日暮,长江水滚滚东去,更加映衬了愁思的深广和渺无尽头。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表达其深重的愁恨与感慨。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
“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
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诗人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赏析二: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溪浣沙》(一名《山花子》)两首,一首咏春恨,另一首咏秋悲。
开端“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述语,便已经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
“菡萏”即“荷花”亦称“莲花”,后两者较为浅近通俗,而“菡萏”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传达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
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则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次句继之用“西风愁起绿波间”,便是写珍美的生命在充满萧瑟悲伤的环境中重现。
“西风”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萧杀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绿波间”,便造成多种不同的联想和效果:一则就人而言,满眼风波,使人想见其一片动荡凄凉的景象;再则就花而言,“绿波”原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则绿波风起,当然便更有一种惊心的悲感和惶惧,故曰“愁起”。
“愁起”者,既是愁随风起,也是风起之堪愁。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韶华”一般指“春光”,伸引为青春岁月。
这里的“韶光”后紧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时节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间年华容色的憔悴。
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无限深重的悲慨。
此词前半阕从“菡萏香销”的眼前景物叙写下来,层层引发,直写到所有的景物时光与年华同此凋伤憔悴的下场,并与“韶光”“不堪看”做结,呼应了开端的“菡萏香销”“西风愁起”的景色。
词的下半阕,过片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对前阕的呼应。
前半阕景中虽也有人,但基本上却是以景物之感发为主;下半阕则是写已被景物所感发以后的人之情意。
“鸡塞”者,鸡鹿塞的简称,原句出自《汉书·匈奴传下》:“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因此后人多用“鸡塞”以代指边塞远戍之地。
全句寄托着思妇之情,因而才有着“细雨梦回”的情意。
“小楼吹彻玉笙寒”中“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方能体会到“细雨梦回”“小楼吹彻”之苦想与深悲。
这一种意境,一直到“多少泪珠何限恨”,方将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极为质直的叙述一泻而出,正好像引满的弓箭,一举中的。
然而一发之后,却又戛然而止,把文笔一推,不复再作情语,而只以“倚栏干”三字做了结尾。
遂使得前一句之“泪”与“恨”也都更有了一种悠远含蕴的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