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9092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92社会学
1.答:符号互动论:通过分析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学派,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米德认为: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人们可以借助于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符号互动论者认为,人的行动是有意义的,人们之间的互动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作出反应,从而进行他们之间的互动。符号的含义:符号互动论特别注意符号沟通问题。所谓符号(symbol),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意愿标志。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是符号。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所公认的。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是认识或使用这种文字的人的沟通工具。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丰富、最灵活的一个符号系统,通过语言等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在人们的日常互动中.非语言交流之多令人吃惊。据估计,多数人一天只讲10—11分钟的话。通常情况下,在两个人交谈时,语言对情境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剩下的65%的意义都是出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的。在我们与别人交流时,我们不只是对他们所说的话作出反应,实际上我们也对他们的行为作出反应。例如,假如某个教授说他(她)对你关于某个问题的想法非常感兴趣,但是你讲话时,都看到了他(她)那止不住要打哈欠的神态。从那时起,教授表现的非语言部分肯定会影响你的行为表现。身体外貌、衣着和个人财物,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非语言沟通形式。身体语言(表情、体态)和个人空间是最重要的两种非语言沟通形式。
符号沟通是将人从动物界区分开来的主要指标。动物的行为是本能的,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人的互动与此不同,人不仅存在于自然物理环境中,也存在于符号环境中。人类有思维能力,我们对社会环境的反应是按照事物对我们的意义而做出的。只有当互动的双方都能确定和理解各自的处境,能够进行符号沟通时,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互动。
2.答:城市化意味着人类活动和居住场所由以农村为中心转变到以城市为中心。这个过程的发生,是工业化和人类活动集中化的必然结果。从现代化的历史来看,城市化是现代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是工业化、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城乡差距、城市的中心作用。城市化作为动态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转换三种基本动力,属于城市化动力的核心表现。1、制度变迁。制度和政策因素对我国城市化,尤其是区域城市化的影响巨大。我国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制度安排。人口在城乡之间的迁移具有明显的政治运动特征,而不是由于经济原因的驱动而引起的流动。国家对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实行了非常严格的控制,加上在农村不让农民发展工业、运输业和商业等制度安排,使农村无法内生发展小城镇,致使这一阶段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缓慢,甚至出现一定时段上的停滞和倒退。2、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大,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进步会加速经济增长,深刻地促进产业集聚及产业结构的转换,影响城市化进程,可以说技术进步是城市化发展的源动力。3、产业结构的转换。①经济层面: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是产业的空间集聚,也就是工业化过程。②政治层面:民族国家的建立、宪政民主在世界各国的确立、生产的科学管理展的本身,就是变落后的乡村社会和自然经济为先进的城市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历史过程。③社会层面:奉行个人原则和利益机制所以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而在产业革命之后,工业化则成为城市化的根本动力。④文化层面:中国“一五”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也证明了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量。引起社会变迁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
3.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
①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是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的一种进步。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科层制的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
科层制一方面具有提高组织效率的功能,另一方面又产生降低组织效率的负功能。这就要求尽量发挥其功能而避免其负功能,即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制定规则来促进组织运行,但又不造成对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限制。
5.答(一)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总体而言,社会制度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社会生活需要,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
1.行为导向功能
社会制度是一整套规范体系,是人们行动和互动的模式化结果,所以有了制度,人们的活动就有了行为指南。社会制度通过提供一整套的行为模式,将人们的社会活动纳人一定的轨道,以满足群体生活的需要。因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行为主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价值、观念、理想和性格特征,这些差异使人们可能在行为上发生冲突。但是,社会生活要求人们的行为协调一致,保持一定的生活秩序。社会制度通过规定行为模式,以提倡或禁止某一行为方式,把社会所需要的行为模式建立起来,使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知道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使人们的社会行为有规可循,形成一定的社会秩序。社会制度还可以通过理想行为模式的提倡使人们的行为受榜样的影响,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2.整合与控制功能
虽然社会制度规定了社会成员的行为模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按制度行事,在现实社会中总会出现偏离甚至背离制度的情况,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制度就会出来干预,对偏离或背离社会制度的成员给予程度不同的批评教育、惩罚和制裁,从而起到对越轨行为的控制作用。社会制度不仅以强制性、惩罚性手段来保证社会秩序,而且也从积极的建设性方面来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各团体和各成员之间在利益、观念、行为等方面差异很大,社会制度通过它的整合作用,调整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按照制度所规定的原则行事,使整个社会活动有条不紊,各方面配合默契,整个社会机体能够灵活运转。如果没有社会制度的整合作用,社会就会出现混乱。社会制度正是通过它的整合作用,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理顺,使全体社会成员能够步调一致,社会能够不断地发展进步。
3.文化传递功能
社会制度中所含有的社会文化因素是社会制度成为制度文化的主要原因。制度文化不仅把自身的文化因素保存并传播下来,而且把同制度文化相关的文化也保留和流传下来。制度中的社会学说、社会思想和社会理论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依靠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一方面把过去人类创造的文化保存下来,传给下一代;另一方面社会制度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例如,社会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家庭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等把社会文化传递给个人,使个人成为社会的一员。同时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人通过社会制度接受社会文化,使社会文化得以集成的过程。社会文化就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得到集成、发展和交流的。
(二)社会制度的负功能:制度压制个性、阻碍社会变迁
社会制度对社会成员个性的压制来自于社会制度“代表社会利益的特征”。社会制度具有普遍性特征,立足于“社会利益”的社会制度对标新立异的个体化行为是不承认的,对违反制度要求的人们的需要是压抑的。但是,不能认为那些新异的个体行为、它们的需要完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社会制度对他们是排斥的、压制的。
与之相连的是社会制度追求稳定、阻碍变迁。越是成熟的社会越不能容忍社会变迁,事实上社会变迁又是必须的。社会制度对社会变迁的阻碍至少来自于两个方面:对社会成员的过度社会化和对越轨者的制裁。社会制度在满足人们的需要的同时,也对人们进行着驯化,这种驯化会使社会制度发挥作用的情境“再生产出来”,而其结果则是社会的复制或再生产。(布迪厄:教育具有再生产社会结构的功能)自然,对越轨者的制裁会从另一个角度抑制社会变迁。
对社会制度的另一种批评是对其“代表社会利益”角色的怀疑。一些学者认为,社会中的许多制度是社会的强势群体制定的,社会制度反映的是社会强势群体的利益而不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这就对社会制度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这种批评和质疑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在存在权利、利益分化的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批评的某种合理性。
7.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1.是一场剧烈的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