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文化的调查
侗族文化传统调查问卷模板
![侗族文化传统调查问卷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da0087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18.png)
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的职业:()学生()国企、事业单位员工()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者()外企、私企员工()其他4. 您的民族:()汉族()少数民族二、侗族文化认知5. 您是否了解侗族文化?()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6. 您了解侗族文化的途径有哪些?()书籍、杂志()网络、社交媒体()影视作品()参观实地()其他7. 您认为侗族文化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性?()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服饰饮食()建筑工艺()其他三、侗族文化传承与保护8. 您认为侗族文化传承现状如何?()非常良好()较好()一般()较差9.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侗族文化传承有积极影响?()政府政策支持()民间组织推动()学校教育()媒体报道()其他10.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侗族文化传承有消极影响?()人口流失()现代生活方式冲击()文化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其他四、侗族文化体验与参与11. 您是否参加过侗族文化活动?()参加过()没有参加过12. 您认为以下哪些侗族文化活动最具吸引力?()侗族大歌表演()侗族传统节日()侗族手工艺品制作()侗族建筑参观()其他13. 您希望未来能参与哪些侗族文化活动?()侗族大歌演唱()侗族传统节日庆典()侗族手工艺品制作体验()侗族建筑参观()其他五、侗族文化发展建议14. 您认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侗族文化?()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加大民间组织推动力度()开展侗族文化教育()加强媒体报道()其他15. 您对侗族文化发展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问卷,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侗族文化。
请您在填写问卷时,尽量客观、真实地反映您的观点和感受。
祝您生活愉快!(问卷填写完毕后,请将问卷提交至以下联系方式:)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寄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关于贵州黔东南黎平县侗族民俗文化的流失现状调查
![关于贵州黔东南黎平县侗族民俗文化的流失现状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7362af7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2.png)
关于贵州黔东南黎平县侗族民俗文化的流失现状调查1、1、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男○ 女2、2、您的年龄是?【单选题】○ 18岁以下○ 18到30岁○ 30到50岁○ 50岁以上3、3、您的所在地是?【单选题】○ 城市○ 乡镇○ 农村4、4、您了解侗族多少民俗故事?【单选题】○ 无○ 3-5个○ 6-10个○ 10个以上5、5、您所认为的侗族民俗文化都有哪些(多选)?【多选题】□ 侗族的传统节日□ 婚丧嫁娶习俗□ 侗族大歌□ 侗族服饰、银饰□ 行歌坐月□ 踩歌堂□ 侗族芦笙节6、6、您对家乡的这些习俗的态度是?【单选题】○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没什么意义○ 太麻烦7、7、您在日常生活中,有专门去了解过这些家乡的风俗文化吗?【单选题】○ 经常○ 偶尔○ 很少○ 根本不8、8、您对侗族民俗文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多选)【多选题】□ 父母长辈□ 社会媒体□ 口头相传□ 报刊杂志□ 其他9、9、您认为传统习俗在节日庆祝活动中的作用是?【单选题】○ 活跃节日气氛○ 增加了凝聚力○ 继承传统文化○ 只是老人们的旧观念10、10、您认为现在家乡的节日气氛如何?【单选题】○ 越来越热闹○ 跟往年一样○ 越来越冷清○ 完全没气氛11、11、你如何看待自己民族的民俗禁忌?【单选题】○ 理解并遵守○ 理解但不遵守○ 无所谓○ 不知道所谓的民俗禁忌○ 其他12、12、对于当地侗族风俗文化的保留现状,您认为?【单选题】○ 保留工作非常好○ 比较好○ 仍需改善○ 效果不好○ 漏洞很大13、13、对自己民族的民俗文化的未来,您认为?【单选题】○ 很乐观○ 比较乐观○ 很难判断○ 不乐观○ 很悲观14、14、您认为家长或学校有向孩子传播民俗文化的需要吗?【单选题】○ 非常有必要○ 有一些必要○ 没什么必要○ 完全没必要15、15、对于自己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的发展,您的看法和建议是?【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侗族研究报告
![侗族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92eb0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2.png)
侗族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以调查问卷为主要手段,对中国南方侗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研究,从社会历史、文化传承、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
研究表明,侗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底蕴,革命传统和人文精神等特点。
然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足。
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侗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正文:一、社会历史侗族是中国南方一个自治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两汉时期。
侗族历史文化悠久,吸收了周、楚、汉、滇等各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侗族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代表,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变革,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多元文化。
二、文化特征1.模样民居它是侗族传统建筑的代表,有木结构,斜切侧角楼房。
模样民居既体现了侗族文化的特征,也具有民族特点的风韵和民族特色的魅力。
2.侗族服饰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体现,其特点是鲜艳、华丽、富有民族特色。
侗族男性通常穿着白背心,裤子和侧褶袍,女性则穿着绣花裙和纱裙等华美的衣服。
3.侗族音乐侗族音乐包括唱歌、击鼓等几种表现形式。
其中,侗族的信棒舞是侗族音乐的代表,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也是侗族文化的代表。
三、文化传承侗族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承,被崇尚,受欢迎。
在侗族地区,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往来帮助年轻一代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此外,当前,侗族的文化传承遇到了困难,其原因是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
四、语言特点侗族语言是中国南部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的语言之一,其特点是发音困难,语法复杂。
作为一种少数民族语言,侗族语言承载着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五、研究成果1.了解侗族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2.认识到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一系列保护和传承措施。
3.深入探讨侗族的社会经济问题,并提出促进侗族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结论:本研究表明,侗族文化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代表,但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社会实践侗族文化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侗族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1c75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7.png)
社会实践侗族文化调研报告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贵州、广西、湖南等地,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侗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为促进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的方法1. 实地调研:前往侗族聚居地区,与侗族群众交流,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观察侗族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
2. 文献资料研究:查阅相关书籍、论文以及侗族文化传统的相关资料,积累有关侗族文化的知识。
3. 专家访谈:就侗族文化进行深度访谈,获取专家学者对侗族文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三、调研的内容1. 侗族的居住地域和人口分布情况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贵州、广西、湖南等地,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统一的数据,侗族在中国的人口总数约为2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贵州、广西等地。
2. 侗族的语言文字侗族使用侗文,侗文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种文字,与中文并不相同。
侗文的书写方式是从上到下竖直书写,在侗族地区的村落和集市上,我们都能看到侗文书写的广告、标语等文字。
3. 侗族的宗教信仰侗族主要信奉自然崇拜和家族祖先崇拜,他们相信大自然有灵性,尊重自然、崇拜自然。
在侗族的节日、婚丧嫁娶等重大事件中,都会有庙会等宗教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 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侗年、庆丰节、赛秋节等,这些节日在侗族村落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些节日中,侗族人民通过举行祭祀活动、歌舞表演等方式,来迎接春耕、庆祝丰收。
5. 侗族的风俗习惯侗族的饮食习惯主要以米饭、玉米、鸡鸭鱼肉为主,丰富的菜品口味独特;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传统习俗。
6. 侗族的民间艺术侗族民间艺术以歌舞、织布、银饰、剪纸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其中,侗族的歌舞表演最具特色,他们的歌曲多情、节奏明快;舞蹈表演也富有活力和热情。
四、调研结果的意义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侗族的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侗乡文化调研报告
![侗乡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603f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0.png)
侗乡文化调研报告侗乡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侗乡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为了深入了解侗乡的文化风俗和传统习惯,我们对该地区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侗乡文化的历史背景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了古代楚汉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侗族文化。
侗族文化主要有侗族婚嫁、服饰、民居、节庆等方面的特色。
三、侗族婚嫁习俗侗族的婚嫁习俗非常独特。
在婚礼过程中,有着一系列的仪式和规定。
例如,嫁妆中的“摆跑”是一种跳舞形式,新娘通过跳舞来展示她的美丽和灵巧;新郎的“收弓”,则是通过拉弓来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气。
婚礼上还有合家团圆的宴会和走婚促膳的传统。
四、侗族服饰文化侗族的服饰非常特别,无论男女,都有自己的独特打扮方式。
男子通常穿戴白色或黑色的长袍,头戴紋帽,腰束绣腰带。
女性则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绣花精美的长袍和襦裙。
在节庆活动中,侗族人民还会身着特殊的礼服,展示自己的风采。
五、侗族民居特色侗族的民居建筑也与其他地区不同。
他们居住在木结构、竹楼的房屋中,楼层高低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由于侗族地区地形复杂,民居的建筑风格也因地制宜。
同时,侗族的民居中还经常有壁画和彩绘,增添了文化艺术的氛围。
六、侗族节庆活动侗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
例如,每年的侗族“芦笙节”是侗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将穿着盛装,载歌载舞,演出各种精彩的传统剧目。
在农历的春、秋两个最重要的节日,侗族人民也会进行盛大的祭祀和赛龙舟等传统习俗。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七、侗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侗乡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年轻一代因为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了解的程度有所下降。
为了保护和传承侗乡文化,我们需要加大对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文化传承中。
八、结论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侗乡的文化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侗族的婚嫁习俗、服饰、民居和节庆活动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并且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展,成为了侗族人民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关于侗族地区农村文化现状调查
![关于侗族地区农村文化现状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cf25149a852458fb760b56c3.png)
关于侗族地区农村文化现状调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如何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标签:侗族地区;农村文化;调查侗族是我国人口上百万的民族之一,接近300万人,主要分布在湘、黔、桂毗邻的广大地带。
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剑河、三穗、镇远等县,以及铜仁地区的玉屏侗族自治县、铜仁市、江口、石阡等县。
在湖南省,主要分布在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自治县以及绥宁、会同、黔阳等县。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等地。
此外,在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县还有数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如何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等多方面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1.乡风文明,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最明显的是打仗斗殴、偷盗抢劫、残害妇女儿童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人为善、互相帮助的淳朴民风得以发扬。
2.村容整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政策,加大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阅报栏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侗乡武术调研报告
![侗乡武术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3923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4.png)
侗乡武术调研报告侗乡武术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了进一步了解侗乡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武术的发展状况,本次调研团队前往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侗乡进行实地调研。
通过深入了解侗族武术的历史渊源、技艺表现和现代发展,我们旨在推广侗乡武术,传承侗乡文化。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观察:参观侗乡的武术表演,并观察训练场地、器械等设施。
2. 采访调查:与当地武术爱好者、传统武术传承人、志愿者等进行深入交流,收集他们在侗乡武术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3.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报告和记录,对侗乡武术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侗乡武术的历史渊源:侗族武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融合了侗族的思想、宗教和生活方式,并且与民族舞蹈和民俗活动密切相关。
2. 技艺表现:侗乡武术以柔和的力量为主,注重内外相结合、快慢相济、攻防兼备。
其中较为常见的拳法有“侗拳”和“八仙拳”。
3. 现代发展:尽管侗乡武术传承至今,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新兴娱乐方式的出现,传统武术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
目前,侗乡武术在当地的发展非常有限,且缺少专业的培训机构和推广平台。
四、存在问题1. 传承困难:由于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年轻一代对传统武术的兴趣较低,导致侗乡武术的传承困难。
2. 缺乏推广渠道:对于侗乡武术的推广来说,缺乏专门的公共媒体和推广平台,以及相应的宣传和推广策略。
3. 培训机构不足:在侗乡缺乏专业的武术培训机构,无法提供系统和全面的训练课程,培养专业的武术人才。
五、建议与对策1. 提高传统武术的宣传:通过开展公益活动、举办武术比赛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并提高对侗乡武术的认知度和兴趣。
2. 建设培训机构:在侗乡地区建立专业的武术培训机构,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侗乡武术人才。
3. 建立推广平台:开发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侗乡武术的资讯和活动,为侗乡武术提供更广泛的宣传渠道。
4. 文化振兴计划: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侗乡武术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投资,推动侗乡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侗族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侗族社会实践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4ba56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2.png)
一、引言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
为了深入了解侗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发展现状,我们团队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侗族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对侗族的社会实践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成果总结如下。
二、侗族历史与文化1. 侗族历史侗族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百越族群。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侗族先民便开始向南方迁徙。
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侗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侗族文化(1)侗族语言: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侗台语族。
侗族语言文字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侗族音乐:侗族音乐丰富多彩,有侗族大歌、侗族小歌、侗族琵琶歌等。
其中,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3)侗族建筑:侗族建筑以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为代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侗族人民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
(4)侗族服饰:侗族服饰色彩斑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侗族女子传统服饰为银饰、绣花衣、围裙等,男子则为对襟衣、长裤、绣花鞋等。
三、侗族风俗习惯1. 婚姻习俗: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分为求婚、订婚、迎亲、拜堂等环节。
侗族婚礼注重礼仪,强调夫妻间的和谐相处。
2. 丧葬习俗:侗族丧葬习俗讲究厚葬,认为死者灵魂会在阴间继续生活。
丧葬仪式分为入殓、出殡、守灵等环节。
3. 节日习俗:侗族节日众多,如侗族新年、花炮节、芦笙节等。
这些节日既是侗族人民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载体,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平台。
四、侗族社会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侗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农业、旅游业、手工业等产业成为侗族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2. 教育事业:侗族地区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
侗族研究报告
![侗族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ec231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4.png)
侗族研究报告引言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文化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侗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侗族概述侗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傣支,人口约为300万。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的祖先是古代的百越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 侗族语言侗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傣语群。
侗傣语包括侗语和傣语两个大的分支。
侗语是侗族人民日常交流的语言,大多数侗族人都能说侗语。
傣语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
3. 侗族服饰侗族的服饰非常华丽多彩,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侗族男女的服装各有特点。
男性常穿蓝色或黑色长衫,衣襟上有刺绣和银饰,下身配以黑色裤子和高筒皮靴。
女性则着装更为华丽,穿着绣花的上衣、色彩鲜艳的长裙和腰带,戴着银饰和花朵装饰的发饰。
4. 侗族音乐侗族音乐是侗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侗族人民以歌唱表达情感和寄托希望、祈祷。
侗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常常伴随着吹奏竹笛、弹奏板胡等传统乐器。
侗族的舞蹈也是音乐的重要配套,以舞龙、舞狮等舞蹈形式为主。
5. 侗族节日侗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侗族过大年。
侗族过大年的习俗非常独特,包括贴窗花、燃放鞭炮、舞狮等活动。
此外,侗族还有祭山节、祭祖节等重要节日,这些节日体现了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信仰。
6. 侗族建筑侗族的传统建筑是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美观。
侗族建筑常见的有“侗寨”和“侗楼”,是侗族人民居住和集会的场所。
侗寨通常建在山坡或河边,是由多个木质建筑构成的小型村落。
侗楼则是侗族人民集体居住的建筑群,多层楼,风格独特。
7. 侗族工艺品侗族人民善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如银饰、刺绣、木雕等。
侗族的银饰非常精美,包括戒指、耳环、项链等,常常镶嵌着珍贵的宝石和彩色水晶。
侗族的刺绣技艺也非常高超,刺绣作品通常配以花鸟、山水等图案,色彩鲜艳。
侗族研究报告
![侗族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39b78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7.png)
侗族研究报告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等地。
侗族素有“水族”之称,因为他们居住的地区多山多水,水资源丰富。
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侗族的传统乐器和歌曲非常丰富多样,以侗族八音为代表。
侗族八音曾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八音包括侗族独有的打击乐器、吹奏乐器、拉弦乐器等。
在侗族的节日和婚礼等场合,人们常常会演奏八音,以表达喜庆和祝福之意。
侗族的服饰也是其独特文化的体现。
侗族男性喜欢穿长袖衣和短裤,女性则喜欢穿大袖衫和筒裙,并且还会在衣物上绣上各种花纹和图案,十分讲究细节和装饰。
侗族的服饰也经常在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展示,展示出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侗族民居建筑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传统民居特别注重生态环保和与自然的融合。
侗族的土楼是著名的侗族建筑,外观呈圆形或方形,内部分为多层,用以居住和存放物品。
土楼是侗族人民的家园,也是侗族文化的象征。
如今,土楼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人们瞩目的建筑之一。
侗族还有许多传统习俗和节日。
例如,侗族人民热爱发歌,每年夏季都会举办盛大的“侗族歌圣”活动,各地的歌手会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艺。
除此之外,侗族还有著名的望族节、赛龙船等节日和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总的来说,侗族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包括音乐、服饰、建筑、习俗等方面。
这些文化传承了千百年来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对于研究侗族文化的学者来说,了解侗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节日调研报告
![侗族节日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e04f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5.png)
侗族节日调研报告侗族节日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我们选择了侗族这个充满历史和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进行研究。
侗族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侗族节日的庆祝方式、节日风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了解这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价值观。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1. 调研内容(1)侗族的主要节日(2)庆祝方式和活动(3)精神寄托和文化内涵2. 调研方法(1)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获取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
(2)实地调研:选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兴义市作为实地考察的地点,通过访谈地方居民和官方相关人士来获取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调研结果1. 侗族的主要节日侗族主要的节日有:黎苗节、会龙节、芦笙节、龙船节等,其中以黎苗节和会龙节最为重要。
2. 庆祝方式和活动(1)黎苗节:黎苗节是侗族的新年,节日期间,侗族人民会进行独特的纳福仪式,整个村寨里的人们会穿着盛装,敲锣打鼓、击石打饭盆,以驱赶一年的晦气,为新年祈福。
(2)会龙节:会龙节是侗族人民祈求丰收和盛世的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会打扮成龙,围绕农耕而展开各种活动,如举办龙舞表演、组织龙舟竞赛等。
3. 精神寄托和文化内涵(1)黎苗节:黎苗节体现了侗族人民对丰收、吉祥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2)会龙节:会龙节象征着勤劳、团结和互助精神,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侗族人民彼此交流、合作,达到团结一心,迎接新一年的目的。
四、调研结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侗族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侗族的节日丰富多样,庆祝方式独特,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价值观。
黎苗节体现了侗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而会龙节则彰显了他们勤劳、团结的精神。
这些节日不仅为侗族人民带来欢乐和庆祝的狂欢,也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一种期许。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6bdfb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7.png)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侗族文化小镇一、调研目的侗族文化小镇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地,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侗族文化小镇的现状、特色和发展潜力,并为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侗族文化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 小镇概况:侗族文化小镇位于贵州某县,占地面积约500亩,围绕着侗族特色建筑、传统手工艺品和侗族民俗文化展开。
2. 特色建筑:小镇内保留着大量侗族传统建筑,如侗族木楼、风雨桥等,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装饰物展示了侗族精湛的建筑工艺和审美观念。
3. 手工艺品:小镇内的手工艺品制作工坊展示了侗族特色的纺织、陶瓷和木雕等技艺。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这些技艺,例如学习染色技巧、制作陶器等。
4. 民俗文化:小镇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侗族传统节日庆典,如苗族花山节、侗族花山节等,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侗族的舞蹈、音乐和风俗习惯等。
5. 展示馆:小镇内设有侗族文化展示馆,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了侗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展示馆还定期举办侗族文化讲座和展览,增加了游客对侗族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三、调研结论1. 侗族文化小镇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小镇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制作工坊,在展示侗族文化的同时,也提供了游客与文化互动的机会。
2. 小镇面临的挑战是游客数量有限,缺乏宣传和推广力度。
目前,小镇的游客主要来自国内,国际游客较少。
因此,需要增加对小镇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侗族文化。
3. 小镇发展的机遇在于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侗族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侗族文化小镇,能够促进文化传承,为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发展活力。
4. 建议加强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例如,增加停车场、改善公共厕所设施等,为游客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5. 建议加强对侗族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培训内容可涵盖侗族文化知识、文化传承技艺、文化教育等方面。
四、参考文献1. 罗勇娜. 全球侗族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M]. 南京师范大学, 2015.2. 沈乐金. 侗族文化小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大连民族学院, 2019.3. 张楠. 侗族文化小镇旅游的探索与实践[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7(4): 173-174.。
苗侗传统文物调查问卷模板
![苗侗传统文物调查问卷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d863fb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c.png)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苗侗民族的传统文物,我们特开展此次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是:A. 男B. 女2. 您的年龄段是:A. 18岁以下B. 18-25岁C. 26-35岁D. 36-45岁E. 46-55岁F. 56岁以上3. 您的居住地是:A. 苗族地区B. 侗族地区C. 汉族地区D. 其他地区二、传统文物认知4. 您对苗侗传统文物的了解程度如何?A. 非常了解B. 比较了解C. 一般了解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5. 您认为苗侗传统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哪几类?(可多选)A. 铜鼓B. 铜锣C. 银饰D. 织锦E. 剪纸F. 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6. 您认为苗侗传统文物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A. 图案设计B. 制作工艺C. 历史传承D. 象征意义E. 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三、传统文物现状7. 您所在地区目前还有哪些苗侗传统文物?(可多选)A. 铜鼓B. 铜锣C. 银饰D. 织锦E. 剪纸F. 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8. 您认为苗侗传统文物的现状如何?A. 保存完好B. 部分保存C. 损坏严重D. 已消失9. 您认为造成苗侗传统文物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可多选)A. 自然因素B. 人为破坏C. 政策支持不足D. 社会认知度低E. 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四、传承与发展10. 您认为苗侗传统文物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可多选)A. 缺乏专业人才B. 缺乏资金支持C. 缺乏传承意识D. 缺乏创新E. 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11. 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苗侗传统文物?(可多选)A. 加强政策支持B. 提高社会认知度C. 培养专业人才D. 创新制作工艺E. 加强文化交流F. 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12. 您对苗侗传统文物的未来有何期待?(请简要说明)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您的意见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的家乡—贵州省七十二侗寨侗族文化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贵州省七十二侗寨侗族文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958a425acfa1c7ab00cc1c.png)
我的家乡—贵州省榕江县乐里七十二侗寨侗族文化调查报告前言:贵州黔东南“七十二侗寨”是我国侗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文化之一,有着浓厚的文化风情,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共有72个侗寨组成。
一、调查时间:2018年6月5日二、调查地点:乐里镇七十二侗寨三、调查人:姜敏(电大省情教师)四、调研经过及内容(一)、七十二侗寨基本情况“七十二侗寨”是以贵州省黔东南侗苗族自治州榕江县乐里镇为中心的七十二个侗寨组成,乐里镇有19个行政村,共72个侗寨,简称七十二侗寨。
在贵州省榕江县城西北70公里处,弯弯曲曲的柏油路穿越过美丽的寨子。
全镇面积187.6平方公里,东与寨蒿镇、北与朗洞镇、西与平阳乡、南与仁里水族乡比邻。
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腹地,是县城通往两汪乡、朗洞镇、平阳乡、剑河县太拥镇、黎平县尚重镇的必经之地,也是色边、仁里、朗洞、两汪、寨蒿通往州府凯里的必经之地,是榕江县北部的交通枢纽。
(二)、七十二侗寨的民族文化七十二侗寨属于侗族体系中的南侗语系,全镇共有人口3.2万人,侗族人口占全镇人口的93%以上。
1、民族语言及文字七十二侗寨”人民用的是自己的语言——侗语,不论是工作、生活、娱乐等都用了专属自己的语,这种传承久远,都是通过日常的交流不断给后代。
如“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则我们当地语言说成“透习记偶闷啰”。
侗族文字在我们爷爷那一代人身上还有一定的识字,随着汉语文化的影响,文字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已经完全消失。
2、侗族服饰我们侗族依然保持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习俗,所有的衣物原料都是通过了传统的织布机上加工而来,根据各自的季节需要对原布料进行染色。
通常有白色、深蓝色和金灰色三种,白色和深蓝色通常是春、夏、秋三个季节的衣物原料,金灰色则是冬季的衣物原料。
我们七十二侗寨服饰依然保持着少数民族最具有魅力穿着特色,上衣以各种花为主,这些花样都是通过一针一线刺绣出来的,下身穿裙。
有日常的衣服仅过腰,而盛装则从质地、款式到颜色都复杂精致许多,下面也还要绑系绑腿和过膝的围裙。
侗族文化调研报告
![侗族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8875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0.png)
侗族文化调研报告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
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深入了解侗族文化的发展现状和传承情况。
侗族的语言是侗语,属于汉藏语系,由于各地的方言差异较大,导致侗语并不统一。
除了使用侗语交流外,侗族人民也通晓当地的汉语方言。
侗族的文字有侗文和汉字两种,侗文是使用竹简书写,已经逐渐边缘化,汉字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书写工具。
侗族的传统信仰是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
在侗族的传统信仰中,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性,因此对山川河流、石头树木等自然物体抱有敬畏之心。
同时,他们也祭拜祖先,认为祖先保佑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和平安。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侗族人也信仰佛教、基督教等宗教。
侗族的服饰是展示他们文化特色和美学观念的重要表达方式。
侗族的服装以花布为主要材料,绣有各种各样的纹饰和图案。
男子通常穿着蓝色的上衣和宽裤子,而女子则穿着色彩鲜艳的上衣和长裙。
他们还会搭配一些饰品,如饰发簪、耳环、项链等,使整体造型更加华丽而有特色。
侗族的音乐和舞蹈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侗族的音乐中,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歌曲的内容多涉及爱情、工作、自然界等方面。
侗族舞蹈则以手臂、腿部的舞动为主要特点,动作矫健而有力,表现出侗族人民的豪爽和激情。
侗族的节日也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主要的节日有侗族的新年、龙船节、霜节等。
新年是侗族最重要的节日,他们会进行祭祀、拜祖、办宴席等活动,同时也会唱歌跳舞,传统习俗丰富多样。
龙船节则是侗族人民迎神祈福的重要活动,他们会刻制龙船,载着神像游行,同时有舞龙舞狮等表演。
霜节是侗族的农耕节日,人们会在田间地头祈求丰收和祈福。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侗族的文化传承面临一些困境。
一方面,由于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很多侗族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城市打拼,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也对侗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传统习俗逐渐弱化。
侗族服饰调研报告
![侗族服饰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e4f1c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6.png)
侗族服饰调研报告侗族服饰调研报告一、引言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等地。
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侗族服饰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其在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观察和采访两种方法。
在湖南、贵州等地侗族聚居区,我们参观了侗族村落,观察了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着装习惯。
此外,我们还通过与侗族人士进行深入交谈,了解他们对于侗族服饰的看法和认识。
三、侗族服饰的起源和发展依据考古学研究,侗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时侗族人民最初以树皮、兽皮等简单材料制作衣物,后来逐渐发展出以麻、蚕丝、棉花等植物纤维为原料的传统服饰。
在汉代以后,侗族服饰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面貌。
四、侗族服饰的特点1.色彩丰富多样:侗族服饰以红色、蓝色等鲜艳的颜色为主,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喜庆和奔放。
2.图案繁复:侗族服饰上常常绣有各种花草、鸟兽、人物等图案,图案繁复而精美,寓意着丰收和吉祥。
3.工艺精湛: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独特,包括刺绣、染色、织布等技艺,无论是细腻的刺绣还是繁复的染色都能展现出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五、侗族服饰在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侗族服饰在侗族文化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侗族服饰是侗族人民身份认同的一种表达方式,穿着传统服饰的人会被认为是真正的侗族人。
其次,侗族服饰是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展示了侗族民族传统的美和智慧。
再次,侗族服饰在侗族节日和婚嫁仪式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吉祥祝福的追求。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侗族服饰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侗族服饰作为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图案,还展现了侗族人民的传统智慧和技艺。
侗族服饰在侗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侗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象征。
这些都为我们深入了解侗族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七、建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侗族服饰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建议加强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和技艺的培训,提高侗族人民的传统手工艺水平。
侗族研究报告
![侗族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40fad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6.png)
侗族研究报告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侗族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通过全面了解和总结侗族的现状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侗族的文化遗产。
一、侗族的历史和起源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9年。
侗族的祖先是古代巴人,他们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
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逐渐迁徙到了现在的贵州、湖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侗族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和特色。
二、侗族的文化特色侗族的文化是丰富多样的,主要包括语言、服饰、音乐、舞蹈和建筑等方面。
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与汉族和壮族有一定的语言联系。
侗族的服饰以花色多样、绣工精细而闻名,尤其是女性的服饰更是绚丽多彩。
侗族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侗族的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房屋高大宏伟,风格独特。
三、侗族的经济状况侗族主要以农、林、牧、渔为生,农业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
种植水稻、玉米、高粱和蔬菜等是侗族人民的主要农作物。
此外,侗族还以独特的经济活动——侗寨木楼游为主要旅游资源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侗族的生活方式。
同时,侗族的手工艺品也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侗寨木雕、竹编和苗绣等。
四、侗族的社会现状侗族的社会组织以家族和村落为基本单位,有着严格的婚姻制度和村规民约。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侗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欠缺。
同时,侗族的文化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压力,现代化对其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五、侗族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强对侗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
一方面,应加强对侗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6e1440b52acfc789ebc9ef.png)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20xx年正月,笔者在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唐朝侗寨进行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现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唐朝侗寨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部高寒山区的一个山寨,地处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独特,民风古朴,全寨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含唐朝、知了、归滚、归喜、良拜五寨。
唐朝大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苗江流域中段横断处的高山上,坐落在美丽的陆苏坡下。
陆苏坡是当地一个重要的高峰。
以陆苏坡为中心,地理形势向周边扩散,形成陆苏坡高山文化圈。
坡东为唐朝寨,西为黔东南黎平县雷洞,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
以唐朝大寨为中心,以东为独峒、八江等“河侗”gaemlnyal地区(在唐朝,人们将周边民族及部落分为“嘎”gax、“侗” gaeml、“苗”miul三族,其中“嘎”gax 统称非侗族、非苗族的族称。
如,“壮族”称gaxxiongh,“瑶族”称gaxyiuc 。
“侗”分为“ 山侗”gaeml jenc、“河侗”gaeml nyal 。
“河侗”gaemlnyal主要指靠近河流岸边的侗族村寨,比如独峒乡、八江乡、林溪乡、湖南通道各沿江村寨。
苗族则又有分“ 山苗”miul wuljenc、“老苗”miullaox、“草苗”miulnyhangt等)。
从民族布局来看,以东为“侗河”地区,以西为水族、苗族,以南为苗族、瑶族,以北为“侗河”。
其间又杂居汉族,可谓“五族并居”。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
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以侗族文艺著称于侗乡,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00172b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f.png)
侗族文化小镇调研报告范文根据要求,我选择了侗族文化小镇进行调研。
侗族文化小镇坐落在湖南的山区中,是侗族人民的聚居地,这里保存着丰富的侗族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侗族文化小镇的建筑风格独特,多为木质建筑,屋顶坡度陡峭,飞檐翘角,具有浓厚的侗族特色。
而小镇内的街道狭窄且蜿蜒,保存了古代的原始风貌。
而且,小镇街道两旁的石板路上保存着精美的石雕艺术,这些古老的石雕是侗族人民的工匠们通过世代相传的技艺雕刻而成。
我在小镇内游览时发现,小镇内的侗族人民生活着宁静祥和的生活。
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种植水稻和茶叶。
此外,侗族人民还习惯于用手工艺品来装点自己的居家生活,比如编织竹篮、绣花等。
侗族人民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表演,如侗族舞蹈、歌曲表演等。
这些表演贴近生活,饱含淳朴情感,让人感受到了侗族人民的喜庆与热情。
总的来说,侗族文化小镇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它保存了丰富的侗族传统文化,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我相信这里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欣赏和学习。
除了文化和建筑特色外,侗族文化小镇还拥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
我深入调研发现,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侗族年、侗族歌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展示侗族文化的舞台,也是邻里相聚共庆的时刻。
在小镇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展览馆,我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这些物品充分展示了侗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同时,侗族文化小镇还有许多手工艺品作坊和艺术家工作室,游客可以在这里亲手体验侗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感受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此外,侗族文化小镇的当地美食也值得一提。
侗族人民以米酒、腊肉、酸菜等为主要食材,将这些食材巧妙地烹饪出各式美味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在小镇的餐馆和小吃摊上,游客可以品尝到道地的侗族特色美食,更能感受当地人的热情款待和淳朴风情。
最后,侗族文化小镇的居民们热情好客,对游客非常友善,他们乐于与游客分享侗族文化的故事和传统,使人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侗族文化服饰调查问卷模板
![侗族文化服饰调查问卷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9c916a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6.png)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侗族独特的文化服饰,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侗族文化服饰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侗族地区:()贵州()广西()湖南()其他4. 您的侗族支系:()xx支系二、侗族服饰认知5. 您对侗族服饰的总体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6. 您认为侗族服饰在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完全不重要三、侗族服饰现状7. 您认为侗族传统服饰在您所在地区是否依然保留?()完全保留()基本保留()有所改变()基本消失()完全消失8. 您认为侗族传统服饰在侗族青年中是否依然受到欢迎?()非常受欢迎()比较受欢迎()一般()不太受欢迎()完全不受欢迎9. 您认为侗族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审美观念的变化()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四、侗族服饰工艺与制作10. 您所在地区是否还有传统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有()没有11. 您是否了解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12. 您认为侗族服饰制作工艺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传承人缺乏()技术流失()市场需求不足()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五、侗族服饰传承与发展13. 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侗族服饰文化?()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侗族服饰的市场竞争力()举办侗族服饰展览和比赛()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14. 您对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何建议?()__________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祝您生活愉快!(问卷填写完毕,请将问卷交回或发送至以下邮箱: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页
2012级社会实践--侗族文化调查小队 1
领队人:1211姚俊
成员:1214黄俊雄.1211李荣.1211杨金权
1213唐学康.1209姚莎.1311姚丹
关于中学生对侗族文化的了解调查(问卷篇)
(中学生填)
一 选择题
1.你知道自己是侗族的一员吗? A 知道 B 不知道
2.侗族是少数民族你知道吗? A 知道 B 不知道
3.侗族的三大国宝你知道吗?(多选) A 侗族大歌 B 鼓楼 C 风雨桥 D 腊肉 E 侗族服饰 F 侗族节日
4. 你对侗族的建筑知道多少?(多选) A 风雨桥 B 鼓楼 C 吊桥 D 拱桥
5. 你穿过侗族的服饰吗? A 穿过 B 没穿过 C 见过没穿过
6. 你喜欢侗族的服饰吗? A 喜欢 B 不喜欢
7. 你会讲侗语吗? A 会 B 不会 C 不会但是能听懂
8. 对侗族的节日你知道多少?(多选) A 赶社(赶场) B 斗牛节 C 播种节 D 尝新节(6月初6) 10. 你参加过这些节日吗? A 参加过 B 没有参加过 11.你喜欢这些节日吗? A 喜欢 B 不喜欢 12.你吃过米豆腐吗? A 吃过 B 没吃过 13.你吃过黑油茶吗? A 吃过 B 没吃过 14.你听侗族大歌吗? A 听过 B 没听过 15.你知道侗族大歌大致分为几种?(多选) A 鼓楼歌 B 戏曲大歌 C 场面大歌 16.新晃县是侗族自治县吗? A 是 B 不是 17.侗族大歌大致是以合唱为主吗? A 是 B 不是 18.芦笙是侗族的乐器之一吗? A 是 B 不是
9.侗族的服饰特点?
A 男穿对襟短衣
B 女上着大襟
二 简答题
19.回答完选择题后,你对侗族文化知道多少?面对现代文化不断对侗族文化的冲击,许多人忘记了自己的本族文化。
对此你的看法是?
20.作为侗族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怎么去弘扬侗族文化?
2012级社会实践--侗族文化调查小队 2
领队人:1211姚俊
成员:1214黄俊雄.1211李荣.1211杨金权
1213唐学康.1209姚莎.1311姚丹
关于中学生对侗族文化的了解调查(答卷篇)
2012级社会实践--侗族文化调查小队
3领队人:1211姚俊
成员:1214黄俊雄.1211李荣.1211杨金权1213唐学康.1209姚莎.1311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