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八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卷 4篇(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一)晏子使楚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赔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一)七步成诗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③菽以为汁。
萁④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文帝:指魏文帝曹丕。
②东阿王:指曹植,曹丕之弟。
③漉(lù):过滤。
④萁(qí):豆秸。
1.文帝和东阿王是()。
A. 父子关系B. 朋友关系C.叔侄关系D. 兄弟关系2.结合语境,文中描写东阿王很聪慧的一个词语是“()”。
A. 大法B.作诗C. 应声D.惭色3.给文中画线部分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成者/行/大法B. 不/成者/行大/法C. 不成/者行/大法D. 不成者/行大/法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中的“令”用扩词理解法来理解,最合适的一项是()。
A. 口令B. 命令C. 令人喜欢D.法令(二)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②月中无物③,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
②若令:假使。
③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④瞳子:瞳仁。
1.“无此必不明”中的“此”指的是()。
A. 徐孺子B. 瞳子C. 月亮D.嫦娥2.给“譬如人眼中有瞳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B.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C.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D.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中的“戏”指的是游戏。
B. “人语之曰”“徐曰”中的“曰”都含有“说”的意思。
C. “徐孺子”和“杨氏子”称呼都一样,这里的“徐孺子”就是这个孩子的姓名。
D.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是:假使月中没有东西,是不是应当特别明亮呢?4.从这篇文言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徐孺子?()A. 善良B. 聪慧C. 勇敢D.认真(三)智①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测评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2.其人弗能应.也()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4.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5.孔指以示.儿曰.。
()()6.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为设.果,果有杨梅。
()8.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二、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设果,果有杨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自相矛盾》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2.“莫能”是“没有什么不能”的意思。
()3.“鬻”的意思是“买”。
()4.寓言就是童话故事。
()5.“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6.《杨氏之子》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7.《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8.“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ìnɡ。
()四、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F”。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五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五《蒙正拒贿》吕文穆公① ( 蒙正 ) 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职。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②远矣。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注释:①吕文穆公: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
文穆是他的谥号。
②孝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为卫国公。
)1.选出与“其弟伺间从容言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昔贤之所难也B.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C.其子患之,告其父曰D.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其弟伺间从容言之B.闻者叹服C.魏王雅望非常D.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2)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4.在作者看来,倡廉拒贿应该做到哪两点?(1)(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不惜,不耻。
1.解释加点的“乃”字的含义。
(1)乃掘之,遂.得水。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乃.至被谗受贬。
()(3)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5)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老马之智可用也。
译文: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译文: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统编-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试题-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统编-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试题-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一、课内古诗练。
(18分)夜绩麻,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解释下面的字词。
(2分)1)绩麻:晚上织麻布。
2)供:指农家的女子。
2.诗中的人物在干什么?(多选)(3分)A.耘田B.绩麻C.在树下休息D.学种瓜答案:B、D。
3.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多选)(2分)A.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繁忙生活B.孩童研究种瓜的情景C.大人忙忙碌碌种地,小孩玩耍的场面答案:A、B。
4.古诗后两句体现出了儿童的。
(2分)答案:儿童的勤劳和聪明。
5.“村庄儿女各当家”指什么?(3分)()A.家里的儿子或女儿当家做主。
B.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当家做主。
C.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里的活。
答案:C。
6.诗中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A.对孩童的讨厌之情。
B.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C.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C。
二、课外古诗阅读。
(24分)一)游园不值①宋]___应怜②屐齿③印苍苔,小扣④柴扉⑤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①值:遇到。
②怜:爱惜。
③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④小扣:轻轻地敲。
⑤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1.结合注释,对诗题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园子里没有好看的景色,不值。
B.来一趟没看见里面的景色,玩得不值。
C.来游园没遇到要拜访的人。
D.来游园没有遇到要拜访的人,太不值得了。
答案:A。
2.从“小扣柴___不开”我们知道了。
(3分)答案:这个园子很冷清,门很久没有开了。
3.作者到底有没有见到园子里面的春色呢?你是通过哪句诗看出来的?(3分)答案:作者看到了园子里的春色,是通过“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诗看出来的。
4.认真品读后两句诗,下面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3分)A.虚实结合,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看到春天的气息;虚写里面的满园春色。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类型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二(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庸医治驼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
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注】: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6分)(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信:(3)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
索:2.选出与文中“以一置地下”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4分)A.可以为师矣。
B.徒以有先生也。
C.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D.以伤先帝之明。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4.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管与止之曰(2)子待伤虎而刺之(3)则是一举(4)而有刺两虎之名2.翻译.(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③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⑤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中山:即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②盍:何不③患:祸患④垣墉:墙壁⑤病:坏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若之何而去夫猫也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文言文答案202

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文言文答案202戴逵,字安道,谯郡铚①也。
幼有巧慧,聪悟博学。
善鼓琴,工书画。
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②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
其画古人山水极妙。
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
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逵曾就范宣③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
逵乃与宣画《南都赋》。
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
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
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④,不足动心⑤,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
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
(选自《历代名画记》)【注释】①谯、铚: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区域。
②郑玄:人名。
③范宣:人名。
④至于开敬: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
⑤动心:打动人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②又善铸佛像及雕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②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11.通读全文,说说戴逵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
(2分)答案9.①通“无”,没有。
②擅长或善于(共2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10.①这小孩子不只能画画,最终能取得大成就,遗憾的是我不能见到他鼎盛的时候。
②范宣看完赞叹不已,认为(作画)很有好处,于是也学画画。
(共4分,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11.巧慧(聪悟)、博学(1分);虚心好学、精益求精(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条即可得分)(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小时了了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yì)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⑤仲尼⑥与君先人伯阳⑦有师资⑧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⑨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⑩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
②诣:到。
③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④仆:谦称。
⑤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⑦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⑧师资:师。
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⑨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⑩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1.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
A.小的时候很聪明B.小的时候很迷糊C.小的时候不怎么样2.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
3.“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
陈韪为什么会“大踧踖”呢?4.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
②瞳子:瞳仁。
1.联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月下戏.() A.戏弄 B.演戏 C.玩耍,游戏(2)不.然() A.不错 B.不对 C.不像2.面对别人的提问,徐孺子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用现代的话写一写。
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明亮呢?”徐孺子答道:“。
”3.和杨氏子一样,徐孺子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智慧,那么他的回答智慧在哪里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的下册文言文检测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及答案班级姓名(一)(11 分)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兽见之皆走 .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长:做领袖 .1.讲解以下加点的字 . (4 分)(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以下句子 . (4 分)(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依照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 分)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2 分)(二)曾子杀彘( 10 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 其母曰:“女 (r ǔ)还,顾反为女 (r ǔ) 杀彘( 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亲母亲而学者也,听父亲母亲之教 .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 ”遂烹彘也 .说明:女:汝,你;彘:猪特:可是;1.讲解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 4 分)( 1)女还()(2)妻适市来()( 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2.以下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样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 3 分)译文: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答:(三)宋濂( li án)嗜( shì)学(9 分)余幼时即嗜学 .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以屈伸,弗之怠( daì).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说明:【嗜】喜欢【怠】废弛,懒散 .【逾约】高出约定的限时1.讲解加点的字 . ( 4 分)毕()之()假()遍()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 (2 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从宋濂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为他送上一句诗句或俗语. (1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答案(一)1.(1)没有(2)跑(3)你(4)因此2.(1)天帝派遗( 1 分)我做百兽的领袖( 1 分) .(2)若是你不相信我的话 .3.仗势欺人4.用来比喻和嘲讽假借别人的权利( 1 分),威胁别人( 1 分) .(二)1.(1)回家(2)到,往(3)语气词,罢了(4)开玩笑2.D3.现在你欺诈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1 分)母亲欺诈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 1 分),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方法( 1 分) .4.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一言九鼎,诚实待人( 1 分),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它劝告人们,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不可以不检点,做父亲母亲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1 分).(三)1.(1 )完,结束(2)代词,指借给他书的人(3)借(4)全?2.于是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 1 分),因此( 1 分)我读了很多书( 1 分) .3.应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勤苦,请教谦虚、诚心,诚实守信的质量(三选二).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五下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五下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之”字作代词的选项是:A. 子曰:“学而时习之。
”B.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 子曰:“君子不器。
”D.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答案:B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著作?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孟子》答案:C3. 下列句子中,表示“不”的意思的是:A. 非礼勿视B. 非吾所欲也C. 非也D. 非徒无益答案:C二、填空题1.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在任何三个人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岳阳楼记》;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三、简答题1. 解释“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智慧的人喜欢水,因为水的流动和变化象征着智慧的灵活和深邃;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山的稳重和包容象征着仁者的宽厚和坚定。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哪一条原则?请简述其意义。
答案:这是《论语》中的“黄金法则”,意味着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对别人做。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准则。
四、翻译题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2. 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可以让人民按照某种方式行事,但不能让他们知道其中的原因。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 孔子在这里教导的是什么?答案:孔子在这里教导的是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即知道的事情要承认知道,不知道的事情要承认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识。
2. 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体现了什么精神?答案:这句话体现了诚实和谦虚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知识时要有自知之明,不自欺欺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XXX之子XXX九岁,甚聪惠。
XXX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XXX。
XXX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XXX之子。
“夫子”指的是XXX。
2.XXX由“XXX”而联想到小儿姓“XXX”,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XXX非常幽默。
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XXX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4.你认为XXX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B)XXX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XXX是自己家的果子。
5.你认为XXX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XXX之子说的话来分析)XXX之子聪明,有幽默感。
XXX之子XXX、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XXX闻之,语其父XXX 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XXX:“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注释】①令誉:好的名声。
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
XXX:魏国车骑将军。
XXX:魏国大将军,后平蜀。
③敕:皇帝召见。
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
A.战战栗栗。
B.战战惶惶2.解释下列加点词。
1)XXX、钟会少有令誉:XXX、钟会很有声望。
2)卿何以不汗:你为什么不出汗?3.翻译下列句子。
当年XXX、钟会十三岁,XXX听说他们很聪明,就让他们来见面。
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
XXX、钟会在XXX面前表现出聪明才智,回答得当。
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
XXX、钟会很有声望,聪明才智。
墨鱼自蔽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
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
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
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
吕氏春秋·察今》中的《刻舟求剑》楚国有一个人涉水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上刻下标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进水里的。
”船停下来后,他跳进水里去找剑。
可是船已经驶过去了,剑却没有跟着船走,他这样找剑,岂不是很糊涂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指涉水过江的人。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3)求剑若此:像这样去找剑。
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C.随机应变3.XXX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楚人在船上刻下标记,然后跳进水里去找剑。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
韩非子·有度》中的《郑人买履》XXX一个人想要买鞋,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长度,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坐的地方。
到了市场,他却忘记了带上尺码。
等他买到了鞋子,才想起没有带尺码,于是他回去取尺码。
等他回到市场时,市场已经关门了,他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子呢?”他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吾忘持度:我忘记带尺码了。
2)反归取之:回去取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是一个()。
C.疑问句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子呢?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
5.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B.我们不能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3.读上面的小古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完成练。
1)选文(一)的两个主要人物是XXX的儿子XXX和钟会。
2)选文(一)写了XXX之子的两件事,请你用通俗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第一件事:XXX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很聪明,但私下却不尊敬长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小时了了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yì)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⑤仲尼⑥与君先人伯阳⑦有师资⑧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⑨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⑩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
②诣:到。
③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④仆:谦称。
⑤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⑦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⑧师资:师。
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⑨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⑩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1.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
A.小的时候很聪明B.小的时候很迷糊C.小的时候不怎么样2.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
3.“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
陈韪为什么会“大踧踖”呢?4.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
②瞳子:瞳仁。
1.联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月下戏.() A.戏弄 B.演戏 C.玩耍,游戏(2)不.然() A.不错 B.不对 C.不像2.面对别人的提问,徐孺子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用现代的话写一写。
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明亮呢?”徐孺子答道:“。
”3.和杨氏子一样,徐孺子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智慧,那么他的回答智慧在哪里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五下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五下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故而知新(旧的)
B. 学而时习之(经常)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为)
D. 见贤思齐焉(看)
答案:C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老子》
答案:A
二、填空题
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变得危险。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名言,它告诉我们: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也不要对别人做。
三、翻译题
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明白天命,六十岁时能听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随心
所欲,但不会超越规矩。
四、简答题
1.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什么含义?
答:“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爱人、尊重人、以礼待人等多重含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道德修养。
五、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1. 这句话中“君子”和“小人”分别指什么?
答: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心胸宽广的人;小人指的是心胸狭窄、常怀忧虑的人。
2. 孔子通过这句话想要表达什么道理?
答:孔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君子与小人在心态和行为上的差异,强调了君子应有的坦荡胸怀和正直品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及答案
班级姓名
(一)(11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
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横线上.(1分)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
(二)曾子杀彘(10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rǔ)还,顾反为女(rǔ)杀彘(zhì).”妻适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
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女:汝,你;彘:猪特:只是;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4分)
(1)女还()(2)妻适市来()
(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1分)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译文:
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
(三)宋濂(lián)嗜(shì)学(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aì).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嗜】喜欢【怠】松懈,懈怠.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毕()之()假()遍()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宋濂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为他送上一句诗句或俗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答案
(一)
1.(1)没有(2)跑(3)你(4)因此
2.(1)天帝派遣(1分)我做百兽的首领(1分).
(2)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
3.狐假虎威
4.用来比喻和讽刺假借别人的权势(1分),威胁他人(1分).
(二)
1.(1)回家(2)到,往(3)语气词,罢了(4)开玩笑
2. D
3.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1分)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1分),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1分).
4. 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1分),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它告诫人们,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不可不检点,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1分).
(三)
1.(1)完,结束(2)代词,指借给他书的人(3)借(4)全?
2.于是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1分),因此(1分)我读了很多书(1分).
3.应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诚实守信的品质(三选二).
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