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五年级数学上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这堂课要引导孩子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在出示百数图之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5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5的倍数的特征?” 整节课实际就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
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有许多环节处理极不得当,有待进一步改进。
如学生提出最小的偶数是什么?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很多的时间,因为小学阶段我们只在0除外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说最小的偶数是2。
其他也不适于多说,以免让学生混乱。
2、《3的倍数的特征》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和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
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3的倍数特征。
但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按照我想的思路去进行,一个学生在我没有预想的前提下说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所以我准备让四人小组去合作交流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也没有进行。
2,5倍数特征教学反思5篇
2,5倍数特征教学反思5篇通过写教学反思,老师们都能从中发觉自身的缺点来加以改正,通过写教学反思把自己教学的阅历连续发扬,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共享的2,5倍数特征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2,5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篇1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藏,同学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讨论。
上课开头先让同学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同学们发觉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当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想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索方法,让同学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
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同学很自然猜想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肯定是3的倍数”,还有同学猜想“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肯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当说是了不起的。
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当,由于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让同学推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沟通,同学发觉这些数不肯定是3的倍数。
同学初步发觉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毕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
在此基础上,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数学的第三步,假如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利用反例进一步证明3的倍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同学得到巩固提高。
2,5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篇2?3的倍数的特征》是同学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简单理解。
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推断,必需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推断,同学理解起来有肯定的困难。
我打算在这节课中突出同学的自主探究,使同学猜想——观看——再观看——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2、5倍数的特征》数学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数学教学反思
当我们讨论5的倍数时,有一些特征我们可以观察到:
1. 个位数是5或0:5的倍数的个位数处于数字5或0的位置。
例如:10、15、20等。
2. 末尾有一个0:5的倍数的末尾一定有一个0。
例如:50、100、500等。
3. 可以用5来整除:5的倍数可以被5整除,不会有余数。
关于数学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几点:
1. 观察特征的重要性: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观察数学问题的特征。
通过发现和分析特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
2. 多种表达方式:数学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对于5的倍数,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符号、数值、图像等多种方式来说明。
3. 练习和巩固:教学过程中,应该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和巩固活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的解释,请随时提问。
第 1 页共 1 页。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2、5倍数特征有共同之处,就是都要关注个位上的数字。
在教学2、5的倍数特征时,都是按照“找倍数—观察特征—验证发现—得出结论”的步骤来教学,每一环节都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找到学习方法。
这样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上,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有效:
1、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
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
2、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感到课堂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家庭,任何不成熟的想法在共同的交流中是可以成熟的,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列中。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哎呀,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好好聊聊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啊。
”在教学 2、5 的倍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我有了一些深刻的反思。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 2 的倍数的特征接受得相对较快。
当我提出“什么样的数是 2 的倍数”这个问题时,很多同学都能迅速回答出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
我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例子,如 10、12、14 等,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这个特征。
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我还让同学们自己举例,然后大家一起来判断是不是 2 的倍数,这样的互动效果很好。
然而,在讲解 5 的的倍数特征时,就出现了一些小状况。
有些同学容易把 2 和 5 的倍数特征混淆。
比如,有同学会认为个位上是 0 的数既是 2 的倍数也是 5 的倍数,这没错,但他们会忽略掉其他特征。
这时候我意识到,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没有把两者的区别强调清楚。
于是,我又重新回顾了 2 的倍数特征,然后详细对比了 5 的倍数特征,让同学们清楚地看到个位上是0 或 5 的才是 5 的倍数。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在分苹果时,如果苹果的数量是 5 的倍数,那么就能很整齐地分完,不会有剩余。
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是 2 的倍数能正好分完,什么情况下是 5 的倍数能正好分完。
通过这样的实际案例,同学们对于 2、5 的倍数特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之后的练习中,我也特别注意观察同学们的答题情况。
对于那些容易出错的同学,我会单独辅导,帮助他们理解透彻。
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判断一个较大的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时,会出现错误。
这让我反思,在教学中对于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的方法强调得还不够。
于是,我又给同学们总结了一些小技巧,比如只看个位数字就能快速判断。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在讲解数学概念时,一定要非常清晰、明确,不能有任何模糊的地方。
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多举例子,多进行对比,让他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区别。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探索《2和5的倍数特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并学会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是课堂导入。
一节课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
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
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
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
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
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
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
《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交流、验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正确的教学观念,恰当的教学设计,使课堂生动活泼,成效显著。
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学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兴趣和斗志。
教师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二、细节讲究珠圆玉润、相得益彰每个细节都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能做到衔接得体自然。
例如:奇偶数组成整个自然数,在百数表中以及在辨别奇偶数以后都有提问并进行强化。
又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采用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动态展示集合圈的.交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公倍数”这一特点,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各个环节的处理详略得当、环环相扣注重细节,但并不处处皆是面面俱到。
各个环节处理既有详,又有略,环节之间还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
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显得比较紧凑,缺一不可。
本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一、课件用绿色代表偶数,偶数变绿色时,颜色太淡,后排看不清楚。
二、时间分配还有点欠妥,开始进入课题时间稍微长点,消耗学习时间。
三、教师语言还应该进一步简洁。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7篇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7篇《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在这节课中我想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从数学研究方法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论,并进行应用。
验证的方法有很多种,举例法、不完全归纳法,推理法等等。
根据孩子的特点,我认为最适合小学生的方法便是让他们学会举例的方法。
这节课中,当学生发现百数表中,5的倍数特征后,我引导学生在所有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怎样去验证呢?在这里我预设的是学生可能会说出可以找一些个位上是5或0的数用除法来验证。
但学生并没有出来,他们说的是用乘法来验证。
于是我接着学生的想法,在这里引出了推理的方法,(但是在备课预设时我并没有想要引出推理)所以讲解的并不到位,这是我需要反思的。
于是我又引导可以用举例的方法用除法来验证,寻找有没有不符合这一特征的例子,全班举了很多例子,进行了验证。
最后得出结论。
这节课中,当学生研究出5的倍数的特征后,我引导学生来回忆。
我们是怎样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让学生体验经历“先确定研究范围——选择研究方法——发现——验证——结论”这一研究过程。
然后在让学生独立去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
再次体验2的倍数的特征研究过程,我想学生就有了更完整的体验。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
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选11篇)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选11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篇1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提出的“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这样的活动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要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这一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模型是数学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本节课,我首先设计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节目交谊舞、圆圈舞叠罗汉舞选人数,学生发现人数必须是2、5、3的倍数,激发探究欲望。
再结合导学案,学生观察交流发现5的倍数只要是个位是0或5,从而在心中形成一定的模型,数的倍数的特征首先应看个位。
通过验证,发现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新知的形成自然而然。
另外,本节里,总结出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本身也是一个数学模型。
学生利用模型,认识奇数偶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其实,每堂数学课均可以形成一个核心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就是师生进行探究的结果,是一种数学知识;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阶段是由师生在课堂上构建出的数学认知结构。
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思考建模是建立一个什么数学模型。
课堂上构建出一个简洁、清晰、应用性强的数学模型,会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作为一线教师,理清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切实研究好每堂课中所应建立的数学模型,才能有效的设计好整个建模过程,让学生真切的体验数学的魅力。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篇2今天教学了2、5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前我们印制了百数图发给学生并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百数图上分别画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分别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因为这课的知识点的发现相对还是较简单的,课始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数对不对,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征。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5倍数的特征》反思:《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好,这主要体现教案反思新作用有:1、有效的问题方面反思,我教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从有效活动时间反思,我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时间,在学生的兴奋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教师在这一短时间集中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好的吸收和理解。
对于10 岁儿童来说,注意力只能保持20 分钟戏3 '、导入2 '、新授 15 '、反馈 10 '、检测 10 ',左右,一般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时间分配较合理,一般整节课为例的各环节时间分配如下:游3、从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我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
创设有趣的活动激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新方式、新内容。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样化地呈现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4、从课堂教学结构反思, 课堂结构紧凑、合理,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时间长短适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合理高效的教学结构安排并能恰当的组织材料,学习重点、难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
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2和5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准备:计算器、练习纸、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
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老师告诉你们,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二、自主探索1、探索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出示课件)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2、探索2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 )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
(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设计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通过猜学号游戏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各自的猜想和交流中加深对前面因数、倍数的理解。
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
反思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联系生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号,通过猜学号游戏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
学生在各自的猜想和交流中加深对前面因数、倍数的理解,成功的引入新课。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如在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先利用学号牌引导学生找出5的倍数,并指导找的方法,然后发现、总结5的倍数的特征。
这样学生有了一个探索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探究方法后,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了,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也使他们获得了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在整节课中,我始终应用了学生的学号牌,不仅让学生根据学号牌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同时,在练习中也没有离开学生的学号牌,如在认识了奇数和偶数后,安排了这样的巩固练习——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
(2)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特征。
使枯燥的数字教学变得生动了。
二、尊重教材,因人施教有位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已有储备情况及他们的差异,才能在教学中找到每个学生,更好地把每个学生都带向获取知识的目标”。
我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学生大多数是打工子女,父母文化水平低,常年不在家,对孩子缺乏必要的辅导和监督,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接受新知的能力比较差,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学号出发,整节课始终围绕1-49这些数进行,教学伊始,先让学生根据学号牌上的数字,概括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整理数字,很自然的就能说出: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再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整个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许多。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0、2、4、6、8的数,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0或5的整数。
倍数是指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以及理解并掌握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推理、概括等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快乐,并帮助学生建立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含义,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会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工具:课件、百数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铺垫迁移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的知识。
谁来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知识?生:上节课我们学了因数和倍数。
师:是的,那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又有什么特点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让老师看一看谁上节课学的最棒。
(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①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②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③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它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倍数。
④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对。
那我们来做一做下面这道练习题。
看一看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的应用情况怎么样?做一做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因数,然后再写出每个数的倍数(至少写4个)。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义务教材新课程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从2、5的倍数的特征中引入的、有让学生通过摆火柴棒研究的,其中不乏好点子好设计。
但是,大部分老师都要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火柴棒的总根数跟3的倍数有什么联系?”或者干脆问“3的倍数和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有什么关系?”总觉得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过于直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经过这样的提问,一般都能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也能用语言来表述。
我认为,我们的关键不但要让学生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更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发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与3的倍数之间的关系。
我考虑,能不能在本节课中运用分类,让学生自主探究呢?以下是两个教学片段:教学片段一:让学生用30秒时间,写3的倍数,大部分学生都从小到大写了25个左右老师板演了10个:105、#、156、273、300、339、504、918、1527、2442……然后提出探究的任务。
师:请你给自己写的3的倍数分类,看看能不能找到规律。
限时2分钟。
(结束)学生回答。
生1:3、6、9;12、15、18、21、24……按位数分类。
(有3人和他一样分)师:按位数分类,那么3位数里哪些是3的倍数呢:103、208是3的倍数吗?(学生答不出)生2: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54、57、6063、66……(有32人和他一样)师: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生2:个位是0——9的都归为一类,共两类。
生3:共十类。
个位是0的一类,个位是1的一类,个位是2的一类,到个位是9的一类。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
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作为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除此之外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啰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温智慧这堂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孩子经历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总结及概括能力,初步体会“不完全推理”的一般方法。
在课前独立研究前,我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三个问题:1、思考“2、5的倍数的特征”、“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5的倍数的特征?2、思考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3、弄清偶数和奇数的含义。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是成功的引导孩子经历探索出2、5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是怎样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让学生体验经历“先确定研究范围—--选择研究方法——发现——验证——结论”这一研究过程。
然后在让学生独立去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
最后得出2、5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探究有个完整的体验。
二是成功的设置2、5的倍数的特征的有关练习,练习分层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体验,并取得较好练习效果。
三是上课时善于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发挥能动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是我们主张“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提倡整体预习是非常好的。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还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在老师的引领下合作探究。
不足之处是:一是课堂引入不够新颖。
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题目找出40、12的因数;找出5、2的倍数。
提出能问题,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在百数图中独立的找出100以内2和5的所有倍数。
课堂引入可以设计更好些、可联系生活实际,用玩游戏形式的兴趣引入更好。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总之,这节课是完整的,思路清晰,体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节成功的课。
1/ 1。
五年级数学下册《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中所提出的“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这样的活动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要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这一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模型是数学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本节课,我首先设计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节目交谊舞、圆圈舞叠罗汉舞选人数,学生发现人数必须是2、5、3的倍数,激发探究欲望。
再结合导学案,学生观察交流发现5的倍数只要是个位是0或5,从而在心中形成一定的'模型,数的倍数的特征首先应看个位。
通过验证,发现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新知的形成自然而然。
另外,本节里,总结出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本身也是一个数学模型。
学生利用模型,认识奇数偶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其实,每堂数学课均可以形成一个核心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就是师生进行探究的结果,是一种数学知识;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阶段是由师生在课堂上构建出的数学认知结构。
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思考建模是建立一个什么数学模型。
课堂上构建出一个简洁、清晰、应用性强的数学模型,会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作为一线教师,理清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切实研究好每堂课中所应建立的数学模型,才能有效的设计好整个建模过程,让学生真切的体验数学的魅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这堂课要引导孩子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在出示百数图之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5的倍数的特征”、“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5的倍数的特征?”整节课实际就是让学生经历“观察——*作——讨论——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
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有许多环节处理极不得当,有待进一步改进。
如学生提出最小的偶数是什么?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很多的时间,因为小学阶段我们只在0除外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说最小的偶数是2。
其他也不适于多说,以免让学生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2. Reflec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of multiple of 5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教案反思:《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好,这主要体现教案反思新作用有:
1、有效的问题方面反思,我教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从有效活动时间反思,我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时间,在学生的兴奋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思
维活跃,教师在这一短时间集中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好的吸收和理解。
对于10 岁儿童来说,注意力只能保持20 分钟戏 3 '、导入 2 '、新授15 '、反馈10 '、检测10 ',左右,一般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时间分配较合理,一般整节课为例的各环节时间分配如下:游
3、从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我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
创设有趣的活动激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新方式、新内容。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样化地呈现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4、从课堂教学结构反思, 课堂结构紧凑、合理,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时间长短适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合理高效的教学结构安排并能恰当的组织材料,学习重点、难点。
5、从课堂的随机生成反思,对后进生解题的生成优待学习改进。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这堂课要引导孩子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在出示百数图之前,引导孩子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 、“我
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孩子很自然的想到“找几个2的倍数来看看”这样孩子就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百数图上找2的倍数,找到这些数之后,也会自发地去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而不会像牵线的木偶任我们摆布。
整节课实际就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
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有许多环节处理极不得当,有待进一步改进。
如学生提出最小的偶数是什么?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很多的时间,因为小学阶段我们只在0除外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说最小的偶数是2。
其他也不适于多说,以免让学生混乱。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
好的开始等于
成功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学习了倍数,谁能说几个2的倍数?(只要是对,学生们随便说)谁能说几个5的倍数呢?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如果随机给你一个数,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2、5的倍数呢?有,如果这节课认真听,你肯定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学号,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
我安排了“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左手”、“请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右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
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
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
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
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
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
虑的问题。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